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省王建跃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龙行天下,大龙井品牌时代来临



2019年4月11日下午,首届龙井茶(新昌)峰会在新昌万怡酒店隆重举行。值此2019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三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隆重开幕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媒体以茶为媒,齐聚新昌,共襄首届龙井茶(新昌)峰会,围绕“龙行天下”,即“龙井茶品质品牌行天下”的主题,商讨龙井茶创世界一流品牌之路,共谋龙井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龙井茶,是中国绿茶扁形茶品类的杰出代表,它代表一种炒制技术工艺,有着千年的传承,也是浙江省依法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井茶,既是商品名,又是依据地理证明商标保护的品牌名,包括西湖龙井在内的18个县(市、区)龙井茶产区单位代表,一致认为培育龙井茶为省级跨区域公用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打响龙井茶品牌,是做强做大浙江绿茶品牌、实现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据悉,本次活动邀请了包括西湖龙井茶产区在内的龙井茶产区18个县(市、区)有关单位代表,这是首次18个县(市、区)齐聚共商龙井茶发展大计,共创世界一流品牌。



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王建跃,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徐云焕,新昌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旭荣,绍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浩萍,新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军,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章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龙井茶品牌管理办主任陆德彪,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浙江省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龚淑英,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王秀兰,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勇等领导以及龙井茶产区产业主管部门代表、知名生产经营企业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峰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宣传部副部长于良子主持峰会。


新昌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旭荣致辞


黄旭荣县长在致辞中提到,新昌已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大佛龙井”品牌价值从2009年的17.34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38.23亿元,排名全国第五。茶产业链总产值超74.6亿元。目前“中国茶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集散市场,充分体现了新昌在中国茶产业界的重要地位和领先优势。新昌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一直被茶界誉为新昌模式,2018年茶叶总产量5200吨,茶叶总产值8.9亿元;2018年中国茶市交易总量为1.67万吨,交易总额达到52亿元,交易量交易额双双创新高。


浙江省龙井茶证明商标管理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王建跃致辞


王建跃副主任在致辞中讲到,龙井茶是打响浙江绿茶品牌、传承发展浙江茶产业的排头兵。首届龙井茶(新昌)峰会是谋划龙井茶未来、共创世界一流品牌的群英会。国家对龙井茶实施保护十年来,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为重要抓手,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实现了龙井茶市场拓展、品牌提升、茶农增收。除西湖龙井外,新昌大佛龙井、嵊州越乡龙井、磐安生态龙井、淳安千岛湖龙井等龙井茶“区域子品牌”已强势崛起,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龙井茶“品牌板块”,龙井茶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茶界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站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品牌强农的大背景下,“创建世界一流品牌”已成了龙井茶的新追求、新目标。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与宣传部副部长于良子主持此次会议


龙井是中国的金名片,龙行天下,势在必行。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龙井茶品牌管理办主任陆德彪作《龙行天下:龙井茶人的荣耀与使命》主题报告


陆德彪主任在题为龙行天下:龙井茶人的荣耀与使命》主题报告,他从龙井茶人的历史荣耀和当世使命两个方面进场阐述。龙井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是中国绿茶代表,是浙江名片,是国家礼品茶;而我们的当下使命便是传承龙井味道;提升商品质量;规范市场经营;做强企业品牌;创建世界一流。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作《龙行天下:我们共同的担当》主题报告


何关新会长发表了题为《龙行天下:我们共同的担当》主题报告,在当下以龙井为代表的绿茶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对“龙行天下”的格局做一个战略的思考和定位。他提到,龙井茶源自西湖群山中的佛教名刹,杭州是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的表徵之一。由西湖龙井向浙江龙井再向全国龙井的发展壮大,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趋势,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催生了龙井茶竞相开花的局面,我们要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同时,面对百舸争流、百鸟朝凤的新气象,作为龙井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我们有责任在新时代的进程中砥砺奋进,不负众望,共同守护龙井在绿茶中的历史地位和未来导向。因此需要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要努力做好传承保护,自觉延续历史遗产;要永远深怀感恩之情,始终心存敬畏之心;要大力倡导勠力同心,携手互助共创未来。


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作《龙行天下:龙井茶品牌基础与市场潜力》专题报告


姜爱芹研究员在题为《龙行天下:龙井茶品牌基础与市场潜力》专题报告中指出,龙井茶具有产品力强,品牌影响力大,市场形象鲜明等优势。但品牌管理不能懈怠,应完善现有区域公共品牌治理制度,推动母子品牌向子母品牌模式转变,建立公共品牌退出机制,明确企业品牌管理与培育的主体地位,无论品牌的过去曾经如何强大,品牌的底线是不能经受劣质品牌的管理。姜爱芹表示,龙井茶的市场潜力巨大,找对人群,有针对性满足和引导消费需求是关键。可以从产品定位、产品定价、渠道变革、营销传播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化。从而提高龙井茶的品牌力与市场力。


随后进行的是品茶达人寻找中国好茶——龙井茶品鉴会。来自西湖、钱塘、越州产区的20支龙井茶进行现场展示并冲泡,芳香四溢在整个会议厅,让人久久留恋。



接下来是由姜爱芹研究员主持的以从“传统”破茧,自“品质”脱颖为主题的“龙井茶创世界一流品牌”圆桌会议。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龚淑英、浙江省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名誉董事长王秀兰、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勇围绕品行天下、互联网+新营销、创世界一流茶叶品牌之路等主题的圆桌对话,主题层层递进、嘉宾对话妙语连珠,共同探讨如何让千年“龙井茶”品牌价值从“传统”破茧,自“品质”脱颖。


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姜爱芹主持“龙井茶创世界一流品牌”圆桌对话

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龚淑英


龚淑英教授提到龙井的机器加工和手工加工有着完全不同的风格,机器加工能够让龙井茶在外形上更加匀整美观,而手工加工则会让口感滋味更具风味,机器加工和手工加工相结合的方式会是一个完美组合。而龙井茶标准参考样会解决龙井茶大标准大方向问题,在大标准下再鼓励企业创造自己的企业标准,形成特有风格。


天福集团副总裁李胜治


李胜治总裁在对于消费诉求偏向于手工还是机器结合天福茗茶作出解答:每个人的口味追求不同,因此需要寻求多方位的产品构架以满足需求,天福茗茶推出“一县一店”政策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王秀兰


王秀兰董事长则是用张一元的亲身经验告诉来宾们龙井是中国的名片,她提到消费者对于是否手工炒制并不太关注,他们更关注产品质量,因此张一元更喜欢采用机械加手工结合的龙井茶应对整个消费市场。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勇


金勇总经理在如何满足消费者对于优质低价诉求方面这样说到,企业不能以牺牲品质的成本赢得消费者价格的需求。所以追求质量是企业的首要目标,其次才是通过减少中间成本等降低价格。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浙江省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


毛立民董事长就龙井茶如何针对不同区域做开发提出自己的想法:中国绿茶在茶叶出口占有重要比重,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看浙江。但我们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以文化为输出核心,以文化背景为龙井茶出口价格做保障。


随后各位嘉宾都表示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质量是品牌的灵魂,要想发展产业,必须发展品牌,首要点就是提高品质,把自己作为龙井茶的粉丝去实践去宣传龙井茶,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升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现龙井茶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宣读《龙井茶经营诚信公约》


品牌要完成华丽蜕变,离不开所有从业人员的共同维护。为进一步规范龙井茶生产经营行为,今天在在会场由天福集团、杭州顶峰茶业有限公司、杭州茶厂、浙江诚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浙江清承堂茶叶有限公司、杭州千岛玉叶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浙江省磐安县玉峰茶厂9家企业共同签署《龙井茶经营诚信公约》并由罗列万研究员宣读公约。



《龙井茶经营诚信公约》

 

龙井茶是中国茶叶品牌的代表,是传承千年的“浙江名片”,是依法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为进一步规范龙井茶生产经营行为,共同维护行业利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龙井茶品牌美誉度,促进龙井茶产业高质、高速发展,从事龙井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广大企业达成《龙井茶经营诚信公约》,内容如下:

 

一、合法经营。龙井茶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商标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规范龙井茶产销活动和品牌使用行为,做到遵纪守法,合法经营。

 

二、诚实守信。创造“诚信”氛围,开展“诚信”服务,不做虚假广告,不欺骗消费者,不制售假冒伪劣龙井茶,不短斤少两,做到明码标价、质级相符、货真价实。严格执行GB/T 18650《地理标志产品  龙井茶》国家标准,按标生产,对标定级,杜绝“虚标产区(地)、以假乱真”和“虚标等级、以次充好”等现象发生。严格执行《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范使用“龙井茶证明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等标志标识。

 

三、保证质量。增强茶叶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国家对农业投入品的相关规定,规范用肥用药,切实把好源头关。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市场准入要求,实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加工,不生产、不采购、不销售不合格产品,确保向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龙井茶产品。

 

四、公平竞争。严格遵守国家批准的龙井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自觉服从产区管理的相关规定。不贬低或影射同行及其他茶区。

 

五、自律规范。维护龙井茶声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自觉遵守龙井茶品牌管理“五统一”,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许可程序、统一编号管理和统一标识使用。全面推行“三位一体”商标使用模式,即在产品包装上同时标注龙井茶证明商标、企业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接受市场监督。对于委托加工企业,应当落实龙井茶产地备案制度,有效规范委托加工行为,抓好生产源头与市场终端的有效对接;完善龙井茶经营台账制度,保证龙井茶“来源正宗、产品可追溯”。

 

六、接受监督。自觉接受政府、舆论和全社会的监督,自觉配合和服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执法检查,自觉接受龙井茶商标管理机构的日常监管。

 

七、文明经商。保持经营环境的整洁、卫生,礼貌待客,恪守职业道德,树立行业新风,维护龙井茶金字招牌。


签约企业:

签约人:


本次峰会围绕龙井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产区跨区域合作、争创世界一流品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集成真知灼见,凝成智慧结晶,形成了龙井茶(新昌)峰会共识。



《创世界一流品牌——龙井茶(新昌)峰会共识》

 

首届龙井茶(新昌)峰会于2019年4月11日在浙江新昌举行。峰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龙井茶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的18个县(市、区)产业主管部门代表、产学研相关单位专家及知名生产经营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参会。峰会就龙井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争创世界一流品牌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达成共识如下:

 

一、龙井茶是中国绿茶品牌的杰出代表。它历史悠久,品质卓越,公认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是依法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培育龙井茶区域公用品牌,是实现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的重要内容。

 

二、龙井茶是最具特色的“浙江味道”。龙井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品质,源于龙井茶产区优越的自然环境,源于传承千年的炒制工艺,源于十八个县(市、区)的风土人文。传承传统工艺,拒绝区外原料,坚守和传承龙井味道,是未来龙井茶品牌“品行天下”的立足点,应当成为龙井茶从业者的坚信与追求。

 

三、龙井茶是一种需要坚守的美誉。共同维护龙井茶千年铸就的品牌声誉,是所有龙井茶从业人员的责任与义务。生产经营企业坚守诚信公约,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种植、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监管,保护合法诚信经营者,打击市场假冒伪劣行为。

 

四、龙井茶是一种传承的文化符号。以龙井茶西湖产区及其西湖龙井为源,各个产区要在传承中弘扬自己的地域文化,谋求以区域文化为特色的茶旅融合发展。

 

五、龙井茶要实现产销两端合法对接。在做实做好龙井茶生产端的同时,支持国内外工商资本、龙头企业、茶界知名品牌合法参与龙井茶的生产、加工和经营。对在龙井茶产区内建立生产基地,或开展委托加工业务的产区外注册企业,可以按相关规定取得龙井茶证明商标许可使用资格。品牌企业是龙井茶做强做大的中坚力量,是实现龙井茶产销两端有效对接的生力军。

 

六、龙井茶品牌要争创世界一流。更大程度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谋划龙井茶走向世界的重大抱团营销、宣传推广活动。龙井茶相关主体抱团发力,共同承担龙井茶品牌创世界一流的责任与担当!

 

龙井茶(新昌)峰会

2019.4.11


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平阳吹响中国黄茶集结号——“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隆重举行


2018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在平阳隆重举行。与其说是一次平阳黄汤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会,还不如说是一次高举“中国黄茶”品类大旗,谋划黄茶产业未来的行业诊断会,也是黄茶产业抱团营销、黄茶图谋崛起的誓师大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辉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泉林,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张正竹,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激扬,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有平,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在中国六大茶类里,黄茶是最弱小的品类,2017年总产量只有7000余吨,在茶叶总体市场的销售份额占比不到1%,只有0.35%。在绿茶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以及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轮番热销旺销之后,有着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平阳黄汤等历史文化名茶的黄茶,能否黄者归来,成为下一个风口的热销旺销茶类茶品?不仅是黄茶产区人士,更是业界包括喜欢茶的消费者在内一直在期待在思考!



“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集结了几乎所有黄茶产区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黄茶生产企业。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一届三次会议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会议暨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平阳)联席会议同时举行。


2018,中国黄茶在平阳吹响集结号,“中国黄茶”从平阳起锚远航!


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致辞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暨主题会议上,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介绍了平阳黄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今日平阳黄茶的产业现状。


平阳茶脉悠长、影响深远,早在唐代,平阳的茶叶就已名声在外,《唐书·食货志》中有记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横阳(即今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缴纳茶税;明代中期,“平阳蔡家山茶”成为浙江名茶;民国时期,平阳茶类众多,远销海内外,盛极一时,成为浙江重点产茶县。平阳黄汤,正是在这片有着一千多年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土壤中孕育并发展。平阳黄汤始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民国时期每年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营口一带,胜名远播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平阳茶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生产茶园面积4.8万亩,生产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近千吨,年综合产值近2亿元。平阳黄汤被称作“杯中黄金”,乃黄茶之珍品,凭借其绵长而富有意蕴的醇厚茶香、精湛的“九闷九烘”非遗工艺、“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跻身“中国四大黄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和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也先后被评为“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千年茶文化,今朝共传扬!希望能以此次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弘扬平阳深厚的茶文化,提升茶品位,做优茶产业,使平阳黄汤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致辞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致辞

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致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致辞


主题会议的重头戏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的主旨讲演。来自著名黄茶品类岳阳黄茶、君山银针故乡的刘仲华教授对黄茶产业诊断式的思考与建议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反响。


黄茶一直落后于其他茶类,黄茶产品品类特征不明显是主要原因,黄茶不黄,有的甚至干脆向绿茶靠,向名优绿茶借势,导致黄绿不分,生产者缺乏品类自信。黄茶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迷失的方向中找回品类自信是关键,之所以为黄茶,就一定要做好“黄”字文章,把“黄”字文章做到家,闷黄工艺是黄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关键,从生产的角度,要把黄茶做黄做亮;从消费者品鉴的角度,要给黄茶梳理出鲜明的品饮特征:黄、纯、甘、爽,是黄茶的品饮特征。刘教授如是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题发言


解决了生产者对黄茶产品品质、质量标准和消费者对黄茶品类品饮特征的认知后,我们还需要给消费者一个为什么选择喝黄茶的理由,刘教授通过他和他团队的科学研究给出的理由是,除了六大茶类共有的健康属性外,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保健养生功效。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刘忠华教授代表湖南农业大学与平阳县人民政府签约。就以平阳黄汤为代表的黄茶的健康养生机理进行专项研究。



最能为黄茶养胃功效现身说法的是子久公司的董事长周拥军,他因长期喝平阳黄汤治愈好胃病,以感恩之心,跨界转身来投资茶行业,专注于平阳黄汤,以做好喝的茶,健康的茶为理念。黄茶的降糖功效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也早有研究成果见报,黄茶中的黄大茶具有显著降糖功效,在业界早已盛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接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胜接牌



如黑茶的降三高,刘仲华教授给出的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健康功效,六字真言,一定会让业界与消费者对黄茶重新认识,刮目惊艳!


为健康而饮,但更多喜欢茶的人,是为香气滋味口感的品味而饮!黄茶,如果在香气上能有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黄、纯、甘、爽、香品饮特征的黄茶,一定会让愈来愈多的人喜欢!


黄茶,是稀有小品类,是茶中贵族,杯中黄金!


我们说:黄者骄傲,平阳显贵!


平阳人说:品平阳黄汤,享美好生活!


除平阳黄汤外,中国黄茶还有岳阳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远安黄茶、沩山毛尖、广东大叶青……


这一些黄茶每一款都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你喜欢茶,却没有品鉴过,会是一种遗憾!


刘仲华教授说,中国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黄茶,中国黄茶在平阳起步!茗边观察认为,只要黄茶人有足够的品类自信,黄者骄傲,中国黄茶崛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

 


相关链接:


“黄”者归来的平阳黄汤


平阳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明朝“蔡家山茶”成为地方名茶,初露锋芒;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此,闻名遐迩;清朝鼎盛时期,平阳黄汤列为乾隆贡品,极负盛名;民国时期,远销北京天津一带,弥香远近;后因多种原因一度停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平阳黄汤重现江湖。近年来,平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下发1000万元扶持专项用于茶产业进一步提升。平阳黄汤产业发展基础良好:2018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4.8万亩,平阳黄汤年产量50吨,综合产值近2亿元,全县茶叶生产企业86家,其中省级标准化名茶厂1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1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1座,茶叶专卖店12家,“浙江十佳茶馆”1家。平阳黄汤获批“2018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黄汤加工技艺高深精湛:平阳黄汤荣获国家级或国际性金奖40余枚,其“杏黄汤.玉米香”的高贵品质得益于精湛的“九烘九焖”非遗工艺,该工艺在中国黄茶加工史中独树一旗,极具特色。平阳黄汤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平阳黄汤出台地方标准,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确保平阳黄汤茶原产地域保护,核心产区更是入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以来,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分别在北京老舍茶馆、杭州中国国际茶博会内精心安排 “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联合CCTV拍摄平阳黄汤专题片并登陆央视播放,提升品牌影响,打造黄茶旗舰。平阳县也陆续荣获“中国黄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声名鹊起。平阳县积极围绕“民俗”、“特色”两张名片,打造朝阳产业,实现“让茶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的愿景。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代,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主要产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历史上其周边的泰顺、瑞安等县亦有生产,故又名温州黄汤。




[历史悠久]平阳县地处浙江省温州之南东海之滨,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据《唐书·食货志》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这里的横阳就是如今的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实施“禁榷法”,缴纳茶税。明朝,“平阳蔡家山茶”弥香远近,成为地方名茶。平阳黄汤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美名远扬,到民国时期,每年仍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一带,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而后因多种原因逐渐停产,市场难觅踪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重现江湖。



[品质优异] 平阳黄汤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名优茶,品质优异,风味独特,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嫩玉米香”三黄一香而著称,其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显毫,香气清高幽远,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匀齐。



[树种独特] 历史上平阳黄汤主要选用本地群体种品种鲜叶为原料,现主要选用无性系良种平阳特早茶初展嫩芽为原料。平阳特早茶是平阳县农业科技人员,在鳌江镇海拔528米的大坪山上发现发芽特别早当地人叫“早茶儿”的本地群体种茶树,随后经过近10年时间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良种,1998年5月4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被全国茶树育种权威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等茶叶专家认定为“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该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


[原生态环境] 平阳居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与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和生物性保持良好,极宜茶树种植。平阳黄汤采摘茶园大部分分布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区的乡镇,具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条件,产地春季回暖早,茶芽萌发早,茶叶上市早,奠定了平阳黄汤良好的品质基础。



[“九烘九闷”古法工艺] 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采用非遗传承的“九烘九闷”的古法闷黄工艺,需经摊青、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等程序,历时72小时以上不等。工艺特点为闷黄在揉捻之后进行,后期通过闷烘结合二次闷黄进一步促进黄变,因而平阳黄汤在黄茶系列中,以闷黄次数多、时间长而著称,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



平阳黄汤的传承与创新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朝,距今已有200余年。据传清乾隆年间,温州平阳盛产茶叶,主销北京、天津、上海、营口等地。由于当时茶场设备简单,大都采用手工制作,茶青经杀青或揉捻后,不能及时进行烘干,致使揉捻叶闷堆三四小时甚至十多小时,再进行烘干,这样生产的茶叶刺激性减弱、滋味醇厚,反而更受顾客的喜爱,受此启发,于是茶匠们通过不断摸索完善,逐渐创制了平阳黄汤。因其品质优异,特色明显,并成为浙江地方官督办的主要例贡茶,当时在浙江的贡茶中数量最大。嘉庆十五年平阳黄汤列入全国出口外销名茶名录,自此胜名远播海内外。后来温州地区泰顺、永嘉、瑞安等县也纷纷学制,在温州有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之后亦有称温州黄汤,但品质以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佳。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平阳黄汤每年仍有千余担运销京津沪等大城市。抗战爆发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平阳黄汤生产逐年下降,逐渐沦为民间制茶师傅的自制自饮的茶品,市场难觅其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为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平阳县政府组织茶叶技术人员与茶农重新进行挖掘研究。1987年,平阳县水头名茶开发场开始研究采用传统工艺试制平阳黄汤,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完善提高,克服了系列技术难关,成功恢复平阳黄汤的生产。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给予较高评价。


当时,平阳黄汤虽然恢复了生产,达到了黄茶标准,但产量非常有限,品质还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平阳黄汤品质,完全呈现历史名茶皇家风范,2008年开始,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维标,遍访老茶人、茶专家,致力于平阳黄汤的研究提高,2009年夏天他在山门镇满田山访茶时,遇到了老茶农吴全和师傅,交谈中得知这位60多岁的老茶人祖祖辈辈都是茶农,爷爷吴汝钏(1958年去世)是民国时期北港闻名的平阳黄汤制作高手,父亲吴明帮(2008年91岁高龄辞世),子承父业,一生事茶,犹爱平阳黄汤,他自己一直在少量制作平阳黄汤,是平阳民间唯一沿用古法生产平阳黄汤的老茶人,也使得这一传统做法得以绵延传承。从那以后,钟维标拜他为师,经常拜访、虚心求教,并开始了师徒俩共同研究恢复历史名茶的重任。通过师徒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总结前人平阳黄汤“复烘复闷”的独特的加工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九烘九闷”闷黄工艺。采用“九烘九闷”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在中国黄茶类中“闷黄”时间最长,“闷黄”次数最多,“闷黄”最为充分,并造就其“玉米香,杏黄汤”的独特品质。



目前,平阳黄汤“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九烘九闷’闷黄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钟维标也于2016年成功申请了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阳县天韵茶叶有公司成功申请为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钟维标也通过招收学徒的形式,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茶人掌握平阳黄汤“九烘九闷”闷黄工艺,使平阳黄汤产业再创辉煌。


近年来,平阳黄汤在保持传统黄小茶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还不断开发了黄芽茶、黄汤饼(紧压茶)等新产品。同时在适制品种上,独辟蹊径开发了黄金叶(品种黄茶)平阳黄汤,“三黄”特征更加明显,滋味更加鲜醇,深受市场欢迎,丰富了产品线,拓展了黄茶的发展空间。



平阳黄汤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品种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按照创建“中国黄茶之乡”和“浙江早茶强县”的战略目标,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致力于文化兴茶、品牌兴茶、科技兴茶、旅游兴茶、龙头兴茶,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将茶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总面积4.8万亩,茶叶总产量680吨,茶叶综合产值超2亿元。


1、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度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效益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一是成立了“平阳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建立“平阳县茶产业发展专家组”,邀请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为平阳县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和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县政府出台了《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连续三年(2016—2018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此外,还出台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系列配套政策,促进茶产业平稳发展。


2、发展良种茶园,夯实产业基础

平阳发展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平阳特早茶优势。该品种是县农业科技人员,自行从本地群体种中选育成的特早茶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被认定为浙江省茶树良种,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近年来,全县共发展以平阳特早茶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茶园4.0万多亩,茶树良种率提高到80%以上,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茶叶品质提升和茶叶标准化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3、潜心挖掘古法,传承名茶遗韵

为恢复平阳黄汤这一历史名茶,平阳县技术人员和多家茶企经多方寻觅,潜心挖掘,反复研制,终于解决关键的闷黄工艺。传承古法的平阳黄汤加工工艺十分独特,尤其是关键“闷黄”工序,采用“九烘九焖”的古法闷黄工序,闷黄次数多、时间长、黄变程度最充分,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造就平阳黄汤“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恢复古法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韵味地道,产品品质得到国内茶叶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平阳黄汤九烘九闷技术”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平阳黄汤茶》(DB330326/T01—2014)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平阳黄汤制作工艺还申报了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人,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并通过连续举办“平阳黄汤茶叶评比活动”,加工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统一和提升,产品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4、加强品牌建设,重塑百年辉煌

 平阳黄汤作为百年黄茶品牌,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茶学著作中都有记载,但由于几近失传,因此品牌需要重新打造和宣传。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开展了系列品牌重塑活动。


 一是举办专题推广活动。通过举办“2013浙江省平阳黄汤敬老茶会”、“情系京华 百年回归”北京•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借助大型活动平台以及3次活动县委书记都亲自参加推介,博得《人民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说平阳黄汤在北京、杭州等地一炮打响。此外,2017年3月完成乡土魅力茶乡栏目《一杯黄汤品平阳》专题片拍摄,于5月15日在CCTV—7播放,进一步提升了平阳黄汤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茶叶展会和评比活动。近年来,陆续组织茶企参加了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北京国际茶业展、亚太茶茗大奖评比、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浙江绿茶博览会等30多次活动,推荐选送各类名茶评比茶样120多只,平阳黄汤获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并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享誉中外。


  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政府运作为主导,集中全县精力精心打造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划定原产地保护范围,制定了品牌管理办法,采用“加盟使用”和“资格认证”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推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牌监管,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据稳固的消费群体。平阳县先后获 “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平阳黄汤作为区域公共“母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不断增强,以“母品牌”引领生产企业打造自有“子品牌”,推动全县茶产业的腾飞。



5、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优质产品

 一是全面推行茶园绿色栽培管理,积极鼓励茶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全县建成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园区1个、现代农业精品园3个;二是全面实行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全县已改造茶厂25家,通过QS(CS)认证11家;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茶学系等单位专家来平举办茶园管理培训、平阳黄汤加工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四是实施浙江省科技富民强县“平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关键集成技术的攻关,解决了平阳黄汤加工技术难题,提高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6、弘扬黄茶文化,营造发展氛围

为深度挖掘和积极弘扬平阳黄汤茶文化,打响“平阳黄汤”公共区域品牌,推进平阳黄汤产业传承发展,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十分重要。一是开展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茶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兴茶;二是打造茶旅线路,将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县共建设了水头镇朝阳山畲乡风情平阳黄汤茶园、山门镇生态红豆杉茶园等茶旅线路;三是开辟茶文化推广阵地,营造茶文化氛围,培育茶消费群体。2015年建成的“子久茶博苑”,集平阳黄汤博物馆与茶文化推广中心为一体,是浙江省目前档次最高的茶楼之一,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文化茶馆”,已成为一个很好的茶文化旅游参观体验点。此外,平阳县还在温州机场、动车南站开设了平阳黄汤宣传展示厅,大大提高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四是依托县文化队伍,积极创编茶文艺节目。近年来创编的提线木偶剧、温州鼓词、茶艺表演、畲语茶歌等节目雅俗共享,深受观众喜爱,为推广平阳黄汤起到很好的作用。

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平阳吹响中国黄茶集结号——“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隆重举行


2018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在平阳隆重举行。与其说是一次平阳黄汤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会,还不如说是一次高举“中国黄茶”品类大旗,谋划黄茶产业未来的行业诊断会,也是黄茶产业抱团营销、黄茶图谋崛起的誓师大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辉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泉林,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张正竹,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激扬,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有平,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在中国六大茶类里,黄茶是最弱小的品类,2017年总产量只有7000余吨,在茶叶总体市场的销售份额占比不到1%,只有0.35%。在绿茶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以及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轮番热销旺销之后,有着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平阳黄汤等历史文化名茶的黄茶,能否黄者归来,成为下一个风口的热销旺销茶类茶品?不仅是黄茶产区人士,更是业界包括喜欢茶的消费者在内一直在期待在思考!



“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集结了几乎所有黄茶产区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黄茶生产企业。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一届三次会议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会议暨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平阳)联席会议同时举行。


2018,中国黄茶在平阳吹响集结号,“中国黄茶”从平阳起锚远航!


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致辞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暨主题会议上,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介绍了平阳黄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今日平阳黄茶的产业现状。


平阳茶脉悠长、影响深远,早在唐代,平阳的茶叶就已名声在外,《唐书·食货志》中有记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横阳(即今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缴纳茶税;明代中期,“平阳蔡家山茶”成为浙江名茶;民国时期,平阳茶类众多,远销海内外,盛极一时,成为浙江重点产茶县。平阳黄汤,正是在这片有着一千多年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土壤中孕育并发展。平阳黄汤始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民国时期每年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营口一带,胜名远播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平阳茶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生产茶园面积4.8万亩,生产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近千吨,年综合产值近2亿元。平阳黄汤被称作“杯中黄金”,乃黄茶之珍品,凭借其绵长而富有意蕴的醇厚茶香、精湛的“九闷九烘”非遗工艺、“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跻身“中国四大黄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和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也先后被评为“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千年茶文化,今朝共传扬!希望能以此次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弘扬平阳深厚的茶文化,提升茶品位,做优茶产业,使平阳黄汤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致辞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致辞

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致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致辞


主题会议的重头戏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的主旨讲演。来自著名黄茶品类岳阳黄茶、君山银针故乡的刘仲华教授对黄茶产业诊断式的思考与建议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反响。


黄茶一直落后于其他茶类,黄茶产品品类特征不明显是主要原因,黄茶不黄,有的甚至干脆向绿茶靠,向名优绿茶借势,导致黄绿不分,生产者缺乏品类自信。黄茶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迷失的方向中找回品类自信是关键,之所以为黄茶,就一定要做好“黄”字文章,把“黄”字文章做到家,闷黄工艺是黄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关键,从生产的角度,要把黄茶做黄做亮;从消费者品鉴的角度,要给黄茶梳理出鲜明的品饮特征:黄、纯、甘、爽,是黄茶的品饮特征。刘教授如是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题发言


解决了生产者对黄茶产品品质、质量标准和消费者对黄茶品类品饮特征的认知后,我们还需要给消费者一个为什么选择喝黄茶的理由,刘教授通过他和他团队的科学研究给出的理由是,除了六大茶类共有的健康属性外,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保健养生功效。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刘忠华教授代表湖南农业大学与平阳县人民政府签约。就以平阳黄汤为代表的黄茶的健康养生机理进行专项研究。



最能为黄茶养胃功效现身说法的是子久公司的董事长周拥军,他因长期喝平阳黄汤治愈好胃病,以感恩之心,跨界转身来投资茶行业,专注于平阳黄汤,以做好喝的茶,健康的茶为理念。黄茶的降糖功效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也早有研究成果见报,黄茶中的黄大茶具有显著降糖功效,在业界早已盛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接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胜接牌



如黑茶的降三高,刘仲华教授给出的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健康功效,六字真言,一定会让业界与消费者对黄茶重新认识,刮目惊艳!


为健康而饮,但更多喜欢茶的人,是为香气滋味口感的品味而饮!黄茶,如果在香气上能有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黄、纯、甘、爽、香品饮特征的黄茶,一定会让愈来愈多的人喜欢!


黄茶,是稀有小品类,是茶中贵族,杯中黄金!


我们说:黄者骄傲,平阳显贵!


平阳人说:品平阳黄汤,享美好生活!


除平阳黄汤外,中国黄茶还有岳阳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远安黄茶、沩山毛尖、广东大叶青……


这一些黄茶每一款都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你喜欢茶,却没有品鉴过,会是一种遗憾!


刘仲华教授说,中国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黄茶,中国黄茶在平阳起步!茗边观察认为,只要黄茶人有足够的品类自信,黄者骄傲,中国黄茶崛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

 


相关链接:


“黄”者归来的平阳黄汤


平阳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明朝“蔡家山茶”成为地方名茶,初露锋芒;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此,闻名遐迩;清朝鼎盛时期,平阳黄汤列为乾隆贡品,极负盛名;民国时期,远销北京天津一带,弥香远近;后因多种原因一度停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平阳黄汤重现江湖。近年来,平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下发1000万元扶持专项用于茶产业进一步提升。平阳黄汤产业发展基础良好:2018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4.8万亩,平阳黄汤年产量50吨,综合产值近2亿元,全县茶叶生产企业86家,其中省级标准化名茶厂1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1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1座,茶叶专卖店12家,“浙江十佳茶馆”1家。平阳黄汤获批“2018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黄汤加工技艺高深精湛:平阳黄汤荣获国家级或国际性金奖40余枚,其“杏黄汤.玉米香”的高贵品质得益于精湛的“九烘九焖”非遗工艺,该工艺在中国黄茶加工史中独树一旗,极具特色。平阳黄汤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平阳黄汤出台地方标准,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确保平阳黄汤茶原产地域保护,核心产区更是入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以来,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分别在北京老舍茶馆、杭州中国国际茶博会内精心安排 “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联合CCTV拍摄平阳黄汤专题片并登陆央视播放,提升品牌影响,打造黄茶旗舰。平阳县也陆续荣获“中国黄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声名鹊起。平阳县积极围绕“民俗”、“特色”两张名片,打造朝阳产业,实现“让茶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的愿景。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代,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主要产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历史上其周边的泰顺、瑞安等县亦有生产,故又名温州黄汤。




[历史悠久]平阳县地处浙江省温州之南东海之滨,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据《唐书·食货志》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这里的横阳就是如今的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实施“禁榷法”,缴纳茶税。明朝,“平阳蔡家山茶”弥香远近,成为地方名茶。平阳黄汤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美名远扬,到民国时期,每年仍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一带,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而后因多种原因逐渐停产,市场难觅踪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重现江湖。



[品质优异] 平阳黄汤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名优茶,品质优异,风味独特,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嫩玉米香”三黄一香而著称,其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显毫,香气清高幽远,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匀齐。



[树种独特] 历史上平阳黄汤主要选用本地群体种品种鲜叶为原料,现主要选用无性系良种平阳特早茶初展嫩芽为原料。平阳特早茶是平阳县农业科技人员,在鳌江镇海拔528米的大坪山上发现发芽特别早当地人叫“早茶儿”的本地群体种茶树,随后经过近10年时间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良种,1998年5月4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被全国茶树育种权威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等茶叶专家认定为“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该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


[原生态环境] 平阳居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与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和生物性保持良好,极宜茶树种植。平阳黄汤采摘茶园大部分分布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区的乡镇,具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条件,产地春季回暖早,茶芽萌发早,茶叶上市早,奠定了平阳黄汤良好的品质基础。



[“九烘九闷”古法工艺] 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采用非遗传承的“九烘九闷”的古法闷黄工艺,需经摊青、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等程序,历时72小时以上不等。工艺特点为闷黄在揉捻之后进行,后期通过闷烘结合二次闷黄进一步促进黄变,因而平阳黄汤在黄茶系列中,以闷黄次数多、时间长而著称,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



平阳黄汤的传承与创新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朝,距今已有200余年。据传清乾隆年间,温州平阳盛产茶叶,主销北京、天津、上海、营口等地。由于当时茶场设备简单,大都采用手工制作,茶青经杀青或揉捻后,不能及时进行烘干,致使揉捻叶闷堆三四小时甚至十多小时,再进行烘干,这样生产的茶叶刺激性减弱、滋味醇厚,反而更受顾客的喜爱,受此启发,于是茶匠们通过不断摸索完善,逐渐创制了平阳黄汤。因其品质优异,特色明显,并成为浙江地方官督办的主要例贡茶,当时在浙江的贡茶中数量最大。嘉庆十五年平阳黄汤列入全国出口外销名茶名录,自此胜名远播海内外。后来温州地区泰顺、永嘉、瑞安等县也纷纷学制,在温州有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之后亦有称温州黄汤,但品质以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佳。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平阳黄汤每年仍有千余担运销京津沪等大城市。抗战爆发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平阳黄汤生产逐年下降,逐渐沦为民间制茶师傅的自制自饮的茶品,市场难觅其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为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平阳县政府组织茶叶技术人员与茶农重新进行挖掘研究。1987年,平阳县水头名茶开发场开始研究采用传统工艺试制平阳黄汤,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完善提高,克服了系列技术难关,成功恢复平阳黄汤的生产。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给予较高评价。


当时,平阳黄汤虽然恢复了生产,达到了黄茶标准,但产量非常有限,品质还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平阳黄汤品质,完全呈现历史名茶皇家风范,2008年开始,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维标,遍访老茶人、茶专家,致力于平阳黄汤的研究提高,2009年夏天他在山门镇满田山访茶时,遇到了老茶农吴全和师傅,交谈中得知这位60多岁的老茶人祖祖辈辈都是茶农,爷爷吴汝钏(1958年去世)是民国时期北港闻名的平阳黄汤制作高手,父亲吴明帮(2008年91岁高龄辞世),子承父业,一生事茶,犹爱平阳黄汤,他自己一直在少量制作平阳黄汤,是平阳民间唯一沿用古法生产平阳黄汤的老茶人,也使得这一传统做法得以绵延传承。从那以后,钟维标拜他为师,经常拜访、虚心求教,并开始了师徒俩共同研究恢复历史名茶的重任。通过师徒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总结前人平阳黄汤“复烘复闷”的独特的加工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九烘九闷”闷黄工艺。采用“九烘九闷”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在中国黄茶类中“闷黄”时间最长,“闷黄”次数最多,“闷黄”最为充分,并造就其“玉米香,杏黄汤”的独特品质。



目前,平阳黄汤“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九烘九闷’闷黄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钟维标也于2016年成功申请了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阳县天韵茶叶有公司成功申请为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钟维标也通过招收学徒的形式,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茶人掌握平阳黄汤“九烘九闷”闷黄工艺,使平阳黄汤产业再创辉煌。


近年来,平阳黄汤在保持传统黄小茶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还不断开发了黄芽茶、黄汤饼(紧压茶)等新产品。同时在适制品种上,独辟蹊径开发了黄金叶(品种黄茶)平阳黄汤,“三黄”特征更加明显,滋味更加鲜醇,深受市场欢迎,丰富了产品线,拓展了黄茶的发展空间。



平阳黄汤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品种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按照创建“中国黄茶之乡”和“浙江早茶强县”的战略目标,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致力于文化兴茶、品牌兴茶、科技兴茶、旅游兴茶、龙头兴茶,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将茶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总面积4.8万亩,茶叶总产量680吨,茶叶综合产值超2亿元。


1、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度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效益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一是成立了“平阳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建立“平阳县茶产业发展专家组”,邀请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为平阳县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和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县政府出台了《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连续三年(2016—2018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此外,还出台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系列配套政策,促进茶产业平稳发展。


2、发展良种茶园,夯实产业基础

平阳发展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平阳特早茶优势。该品种是县农业科技人员,自行从本地群体种中选育成的特早茶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被认定为浙江省茶树良种,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近年来,全县共发展以平阳特早茶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茶园4.0万多亩,茶树良种率提高到80%以上,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茶叶品质提升和茶叶标准化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3、潜心挖掘古法,传承名茶遗韵

为恢复平阳黄汤这一历史名茶,平阳县技术人员和多家茶企经多方寻觅,潜心挖掘,反复研制,终于解决关键的闷黄工艺。传承古法的平阳黄汤加工工艺十分独特,尤其是关键“闷黄”工序,采用“九烘九焖”的古法闷黄工序,闷黄次数多、时间长、黄变程度最充分,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造就平阳黄汤“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恢复古法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韵味地道,产品品质得到国内茶叶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平阳黄汤九烘九闷技术”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平阳黄汤茶》(DB330326/T01—2014)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平阳黄汤制作工艺还申报了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人,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并通过连续举办“平阳黄汤茶叶评比活动”,加工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统一和提升,产品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4、加强品牌建设,重塑百年辉煌

 平阳黄汤作为百年黄茶品牌,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茶学著作中都有记载,但由于几近失传,因此品牌需要重新打造和宣传。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开展了系列品牌重塑活动。


 一是举办专题推广活动。通过举办“2013浙江省平阳黄汤敬老茶会”、“情系京华 百年回归”北京•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借助大型活动平台以及3次活动县委书记都亲自参加推介,博得《人民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说平阳黄汤在北京、杭州等地一炮打响。此外,2017年3月完成乡土魅力茶乡栏目《一杯黄汤品平阳》专题片拍摄,于5月15日在CCTV—7播放,进一步提升了平阳黄汤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茶叶展会和评比活动。近年来,陆续组织茶企参加了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北京国际茶业展、亚太茶茗大奖评比、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浙江绿茶博览会等30多次活动,推荐选送各类名茶评比茶样120多只,平阳黄汤获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并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享誉中外。


  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政府运作为主导,集中全县精力精心打造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划定原产地保护范围,制定了品牌管理办法,采用“加盟使用”和“资格认证”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推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牌监管,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据稳固的消费群体。平阳县先后获 “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平阳黄汤作为区域公共“母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不断增强,以“母品牌”引领生产企业打造自有“子品牌”,推动全县茶产业的腾飞。



5、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优质产品

 一是全面推行茶园绿色栽培管理,积极鼓励茶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全县建成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园区1个、现代农业精品园3个;二是全面实行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全县已改造茶厂25家,通过QS(CS)认证11家;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茶学系等单位专家来平举办茶园管理培训、平阳黄汤加工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四是实施浙江省科技富民强县“平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关键集成技术的攻关,解决了平阳黄汤加工技术难题,提高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6、弘扬黄茶文化,营造发展氛围

为深度挖掘和积极弘扬平阳黄汤茶文化,打响“平阳黄汤”公共区域品牌,推进平阳黄汤产业传承发展,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十分重要。一是开展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茶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兴茶;二是打造茶旅线路,将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县共建设了水头镇朝阳山畲乡风情平阳黄汤茶园、山门镇生态红豆杉茶园等茶旅线路;三是开辟茶文化推广阵地,营造茶文化氛围,培育茶消费群体。2015年建成的“子久茶博苑”,集平阳黄汤博物馆与茶文化推广中心为一体,是浙江省目前档次最高的茶楼之一,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文化茶馆”,已成为一个很好的茶文化旅游参观体验点。此外,平阳县还在温州机场、动车南站开设了平阳黄汤宣传展示厅,大大提高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四是依托县文化队伍,积极创编茶文艺节目。近年来创编的提线木偶剧、温州鼓词、茶艺表演、畲语茶歌等节目雅俗共享,深受观众喜爱,为推广平阳黄汤起到很好的作用。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