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普洱茶视频网

找到约13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普洱茶伦理”张行业正气之风——2018云南普洱茶景迈山论坛圆满收官

方当仲冬,未及雪盛。时值2018深圳茶业博览收官盛会,深圳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引领全国茶产业,深耕十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普洱杂志年度重磅活动“云南普洱茶景迈山论坛”盛大开幕,一时景迈风声,贤集云萃。



本次活动由《普洱》杂志社、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认证认可协会支持;普洱景迈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弘益大学堂、中国茶媒体联盟、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共同承办。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仅可为国人立身之本,也是商道文化应当坚守的道德守则。《普洱》杂志首次提出“普洱茶伦理”,是借鉴咖啡伦理提炼出的涵盖普洱茶种植、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核心价值观,以构建包括公平交易、道德采买、良知消费、生态和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普洱茶伦理体系,其核心紧紧围绕着道德与利益最终的自我重构,此后这一议题作为行业发展的初步构想,希望更多产业界人士能够参与讨论,逐步完善伦理体系的建设,让整个产业链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次论坛将以开放的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融合、茶源地理、东方美学、健康生活等内容,旨在让世界认识、保护、关注中国茶•云南茶•普洱茶。并牵头成立全国首个跨区域的“诚信茶企矩阵”,共同维护茶产业的良性发展。



同利以赴,盛德共倡。莅临本次论坛的重要领导及嘉宾有: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陈勋儒;中国普洱茶国际品鉴委员会执行会长、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琴媛;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总裁杨文标;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深圳市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斌;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徐亚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何青元;蒙顿天然植物抗衰老(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陈杰;澜沧古茶集团副总裁王鸿波;“双陈”普洱品牌创始人陈永堂;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李小波;《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邬锦毅、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萧慧娟;丹麦茶叶协会主席艾力克西斯·凯伊;临沧健身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骁;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太俊林;普洱新华国茶有限公司营销中心销售余宏标;双江自治县勐库镇俸字号古茶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赵万丽;古韵流香华南区销售总监申康;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万晓婷;西双版纳岁月知味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少烘;云南叶玺茶业有限公司叶玺创始人徐玉莲;和喜堂董事长方晓秀;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朱利青;深圳广电集团总编办《普洱》杂志社深圳联络部部长石践;亚太旅游联合会邮轮分会会长、《普洱》杂志社深圳联络部部长吴文;深圳新闻网总经理龙建涛;深圳市燃气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新有;高级室内建筑师、竹修茶家具总设计师张迎军;中国茶媒体联盟代表、茶道新生活主编吴垠;中国茶媒体联盟代表、河南电视台《中华茶韵》栏目总导演刘伟;《普洱》杂志社读者俱乐部代表、和敬堂堂主赵治;以及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诸多媒体的大力支持。


论坛主题演讲摘要:

《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先生


《普洱》杂志社社长罗洪波先生发言阐明茶叶伦理的几个关键点:第一,资源保护首当其冲;第二,以公平价格回归茶之本真;第三,道德采购让弄虚作假无缝可存;第四,生态与食品安全是伦理中绝不可触碰的底线。《普洱》杂志社借2017年“景迈山论坛”的契机,在2018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上,举办云南普洱茶景迈山论坛,从普洱茶出发,提出创建茶与伦理的构想,为的是回顾中国失落的茶道精神,找回中华文化抱元守一的文化传统。茶与伦理的核心应该是人文性,包括对种植者、消费者的关怀,以及对大地、阳光、万物的尊重。提出普洱茶伦理的构想只是抛砖引玉,希望业界的专家学者都能参与进来加以丰富和完善,希望能用一片茶叶唤起当今茶界的伦理之心,从根部启动,从伦理开始,把伦理的故事讲下去。让自然重回法则,让伦理再显常序。


蒙顿天然植物抗衰老(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陈杰


通过“景迈山乔木大叶种茶抗衰老的研究”为期十年的课题,在考证景迈山老人长寿现象中,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进化”的样本。现代医学起源于近三百年前,18世纪物理学的发展之后,带动了影像学的发展,诊疗设备的发展,医学才真正的开始走向现代科学。到了19世纪,化学高度发展,化学药品出现了,我们熟知的各种抗生素开始流行于市,从治疗医学进化到了生物科学,现代生物科学已是社会医学的主流。云南乔木大叶种茶树拥有生物界最为显著的长寿特征,从生态医学角度看景迈山生物学样本的意义,目的是为了寻求其中的平衡机制,更好的赞美生命!爱护景迈山,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拜谒景迈山就是拜谒最早的你。在今后的普洱茶科学研究中,我们应当秉持与自然共荣互利的原则,利用好普洱茶天然宝贵的基因库,造福人类。当然,前一阵子关于“基因编辑”的案列引发了生物学伦理的轩然大波,我们今天在这里倡导“普洱茶伦理”可以说正当其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生物科技更是如此,


澜沧古茶集团副总裁 王鸿波


澜沧古茶缔造的柑普茶以一个品类,复兴普洱茶和新会陈皮两大产业。澜沧古茶同样是扎根于景迈山的茶企,对于近年来苏丹红、孔雀石绿进入食品,奥运期间的三聚氰氨进入到奶粉中等食品安全问题痛心疾首。如何构建企业、茶农、厂家、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和谐生态链,关键是守住本分。以今年班章王的采摘来说,不应该是茶业发展的常态,理应回归到普洱茶在源头采摘、初制、加工工艺到最后制成流通的健康产业链,景迈山千百年来古树茶的生长环境已为后来新开辟的茶园做了最标准的示范,无论茶园以何种形式规划,都应该遵循生态伦理,在和茶农建立合作社开始,就应该达成合理开采利用的共识,从源头上杜绝茶园的破坏。进一步通过茶厂严格品控、完善的质检体系、持守匠心工艺,在销售环节杜绝盲目哄抬,恶意诱导,而茶友则要树立理性消费的意识,共同构建和维护“普洱茶伦理”体系。


“双陈”普洱品牌创始人陈永堂


“双陈普洱”品牌创始人陈永堂回顾23年仓储发展的历程谈到,仓储是普洱茶品质优化,形成口感的关键环节,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服务。2010年之后,普洱茶开始形成有意识的仓储思维,通过13年的仓储模式南北对比实验,未来的双陈仓储会越来越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可靠的仓储一定要有专业结构的物理空间等硬件基础,有日常的专业把控管理,有因地制宜和新旧茶同存的搭配技术,通过感官和数据分析,逐步构建仓储的标准模式,这样才能突破普洱茶仓储的地域性局限。不仅普洱茶在种植端处于一个大生态链,在仓储上也是如此,每当双陈普洱的团队在仓储之路上遭遇瓶颈,都会从源头处、从自然中找到适合的解决路径。仓储,并不是闭门造车,我们今天倡导并践行的“普洱茶伦理”其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仓储的模式在今天也有这种趋势,无论是传统的港仓、马来仓,回归原产地的自然仓、科技仓、旅行仓,应该取法自然,建立专业仓储空间,才能保证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核心价值。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李小波


近十年来,围绕普洱茶的热度有增无减少,话题越来越多,回顾下关沱茶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有感于许多商家盲目逐利,为迎合消费者,摒弃了许多普洱茶的传统工艺。“下关风、焦糖味”一直是钟爱下关口味的茶友们对下关沱茶的中肯评价。始于1902年的下关沱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公司着力于收集整理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印级茶的档案文献和演化脉络,研究传统工艺面向现代消费大趋势的复兴,各种历史原因遗留下的老茶虽然许多出自下关沱茶公司,但对于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体系始终无法牢牢把控,今年我们推出的“蓝印”铁饼,就是希望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刻这些传世老茶,让更多的茶友,在公平公正合理的价格体系下,享受到普洱茶“下关风”独特的韵味。这也是今天“普洱茶伦理”倡导的价值观之一,下关沱茶是有一个有历史、负责任、敢担当的茶企,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规范普洱茶老茶拍卖交易市场,为普洱茶伦理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



“普洱茶伦理”主题沙龙掠影


在主题沙龙对话“普洱茶伦理,说什么”论坛环节,特邀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先生主持,与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邬锦毅先生、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萧慧娟女士,还有远道而来的丹麦茶叶协会主席艾力克西斯·凯伊女士就“伦理”问题,衍生到茶叶的生态伦理。


华茶青年会主席、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


李乐骏开门见山的说:“相信大家对今天提出的主题普洱茶伦理非常震撼,因为这个话题想必很多人心里面压抑已久,都想提出来,今天《普洱》杂志非常难得,把这个让人觉得有点尴尬和晦涩的话题拿出来讨论。”


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邬锦毅


邬锦毅以柏联庄园为例,柏联2006年开始植根于景迈山,在长期的建设历程当中,要处理800多户茶农,三千多户茶工的关系非常难,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伦理的层面。


丹麦茶叶协会主席艾力克西斯·凯伊女士


来自丹麦茶叶协会主席艾力克西斯·凯伊分享,虽然丹麦近年来才对普洱茶有所了解,但是丹麦的饮茶人士都非常欣赏这种茶,丹麦人非常注重有机生产的产品,尤其景迈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好的茶区之一,丹麦茶叶协会非常注重通过生态旅游公平互惠的贸易促使这种发展。景迈通过可持续的方式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并以此致富,这种模式和公平互惠的交易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景迈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个典范,这也是丹麦茶叶协会所支持的。众所周知,欧洲对于食品业安全要求严苛,事实上,这是生态伦理学深入人心的体现,丹麦有着非常苛刻的食品检验标准,紧紧守住行业底线,使伦理学上升到行业标准的范畴。对普洱茶而言,非一家之普洱,通天下人之口腹,地无分南北,人不分种性,我们提倡的伦理其实在积极探求普洱茶未来面向国际的标准,是未来式,不只是现在。


马来西亚国际茶文化协会理事长萧慧娟


长期在马来西亚推广茶文化的萧慧娟女士,从1993年就开始走访云南茶山,她认为,今天是一个有很大魄力的论坛,景迈山论坛提出了普洱茶伦理,确实把很多消费者,茶人、茶企心中积压已久的一些问题说出来了,例如公平贸易、休养土地、科学种植上的问题、良知消费等等。她倡导,作为中华茶文化板块和中国茶的消费板块,我们应该花更多的心力,尤其是在茶厂、茶农或者茶政策方面,给予海外文化链接和消费链接更多的支持和帮忙。


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陈勋儒


活动尾声,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原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普洱》杂志顾问陈勋儒就本次论坛总结发言,一针见血指出,茶界必须治乱,而乱象所及,始于人心,泛滥于没有标准。普洱茶不是没有标准,而是人们不用标准。今天“普洱茶伦理”的议题,涉及山头,关乎民生,无论是党委、政府、民间、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应勇于担负起廓清乱象的责任,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认证认可协会已经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云南省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目的就是想通过第三方机构对我们的茶叶生产做一个规范。企业规范经营、规范品牌,销售者遵循价格杠杆,消费者理性消费,产地处理好茶区和茶、茶农和茶树的关系,人类的伦理践行得好,茶业的秩序亦必回归良性,以人治兴茶治,便人人都能喝到好茶。总结为四句话就是诚实做人、诚心做事、诚信经商,最后就可以成就你我。希望《普洱》杂志社与深圳华巨臣继续深度合作,在双方的努力之下把“云南普洱茶景迈山”论坛打造成普洱茶的品牌性论坛,打造成茶界的“达沃斯”论坛。



在远古茶祖们祭祀燃起的篝火中,以赤铁矿粉和动物鲜血遗下的摩崖石刻熠熠生辉,显现出它们最原初的形象。今天,入驻“诚信茶企矩阵”的茶企代表,在茶祖树上点亮品牌LOGO,庄严誓词:盛世兴茶 造化嘉木 伦理为纲 兴我茶业。在现代语境下去倾听古茶林的风吟,文明的星光与篝火烛照辉映,星火相传,现代卷轴上的普洱茶形象必会倍增璀璨。



(注:摄影/李一波 —— 视频/欧巴非,资料来源:《普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中国黑茶网

云南普洱茶的“档案之旅”

云南是茶叶的故乡、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普洱茶因其岁月陈化,生香回甘、绵延不绝的特性和韵味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是全国增长最快的茶品类之一,占据云茶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云茶最亮丽的名片。行走在云南红土高原上,穿梭在云茶的主要产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地,都可以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茶叶文化。

为了把云茶这张绿色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云南全力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云南省档案馆作为保管、利用云南发展记忆的宝库,主动服务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1年开始,联合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开展云南省品牌普洱茶建档工作,一方面收集保存承载浓厚普洱茶历史文化底蕴的档案资料,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普洱茶文化,建立集云茶历史、少数民族茶文化、品牌普洱茶为一体的云茶档案资源库。

主动出击重点收集

为永久保存普洱茶的生产历史,继承和发扬普洱茶文化,树立云南普洱茶产品整体形象,2011年4月云南省档案馆主动与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联系,开展品牌普洱茶建档工作。向有意愿的企业征集普洱茶档案,省档案局组织专家,根据企业的规模、产值、产品销售额、产品认知度、产品品质、实物档案的收藏及研究价值、产品包装标识、档案资料的完整规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入选的产品由云南省档案馆、云南省普洱茶协会颁发收藏证书,编制唯一档号进行收藏、保管和展示。最终选定52家企业共210件实物档案入馆收藏。同年8月,西双版纳州档案局对区域内古茶树档案进行征集、初步整理,移交古茶树资源建档相关资料、照片及茶叶实物和古茶树树枝标本给云南省档案馆。2019年,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将“百余茶企、万户茶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制作的七十公斤金瓜茶”移交省档案馆。

2021年,云南省档案局举行品牌普洱茶产品建档入选鉴定会,邀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等单位的11位专家对85家企业选送的245款普洱茶产品进行建档入选鉴定,经过对产品材料认真审核、现场查验产品实物样品,最终确定205款382件产品入选品牌普洱茶建档产品,40款74件产品作为其他茶类产品建档收藏。

专设全宗分类整理

征集进馆的普洱茶档案,省档案馆专设全宗进行整理归档,分为文书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文书档案包括普洱茶征集活动中所形成的相关文件材料、普洱茶企业的申报资料、普洱茶实物档案的简介等,按照“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责任者-件号”的规则编制;照片档案主要是西双版纳州各古茶园及代表性植株相关照片、茶马古道相关照片、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相关照片等,按照“全宗号-目录号-件号”的规则编制;音像档案包括《岁月的茶香》《茶马古道易武山》光盘及其备份件,按照“全宗号-目录号-件号”的规则编制;实物档案主要是入选的普洱茶产品,按照全宗号-档案类型·入馆时间·保管期限-企业编号-产品编号的规则编制。整理好的普洱茶档案编目后装盒入库,实物档案在目录上详细对普洱茶的生产企业、题名、重量、建档日期等进行登记。

截至2022年底,云南省档案馆已收集普洱茶相关文书档案1597件、照片档案155张、音像档案2件、实物档案686件。

特设库房精心管理

茶叶易吸湿吸味,保管条件不好会极大影响茶叶的品质,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茶过程中最需要防的是异味和霉变,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一旦吸入异味,其本来的陈香本色就被破坏了,所以贮藏环境要求不受阳光直射,阴凉通风,温度在20-30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之间,远离气味浓厚的物品。为了更好地保存品牌普洱茶建档产品,云南省档案馆在安宁战备库建立了普洱茶实体档案库,订购了专门的普洱茶档案柜,同时库房内设置了温湿度一体机,通过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保持库房温湿度稳定,让普洱茶实体档案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保存。在日常维护中,定期对普洱茶档案进行虫霉检查,特别是对普洱茶实物档案定期进行晾晒除潮,确保普洱茶实物档案的品质不受损坏。

开发利用弘扬文化

“让档案走出库房,让它活起来,亮起来”是档案工作的目标之一,云南省档案馆保存着很多普洱茶档案资料,为了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这笔财富,近年来,云南省档案馆开发了一系列档案文化产品,编辑出版了《山水茶事别样云南—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普洱茶档案画册》《云茶珍档》《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普洱茶茶样集萃》等充满档案元素的图书、画册,拍摄了云南记忆微视频《一片叶子的使命-云南记忆之滇红茶》,讲述了滇红茶从试制出品到享誉世界的历程。这些文化产品让普洱茶档案走出了库房,成为活的材料,宣传云南茶叶发展历史,丰富了云南茶叶文化。2022年,云南省档案局同西南林业大学深化局校合作和交流,成立了“云南省档案局·西南林业大学云茶档案基地”,建立涉茶档案信息资源与图书文献共建共享机制,更好地发挥双方作用,服务云茶产业发展。

下一步,云南省档案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档案馆永久保存历史记忆的作用,永久保存普洱茶生产历史记忆,继承和发扬普洱茶文化,将云南人民的创造成果和智慧进行收集,永久保存,传于后世。(杨庆树 朱婉莹)

云南省档案局 供稿

来源:云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网独家专访刘仲华院士:世界茶源在云南

今天是谷雨

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自此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气温回升加快

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前后

气温适中、雨量充沛

期间长成的茶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因此谷雨茶和清明茶一样

被视为一年之中的佳品

作为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农业产业作物之一,“云茶”驰名海内外,不仅彰显了云南人“诗和远方”的生活方式,更是我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引擎。

谷雨时节,云南网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专家刘仲华进行了专访,与其共话“三张牌”,探讨如何推动“云茶”进一步发展,并就“茶叶能防癌吗”“隔夜茶能不能喝”“如何看待年轻人爱喝奶茶”等备受网友关注的话题进行交流。

“茶”字拆开来就是人在草木间。谷雨至,云南网特别将这次采访制作成“茗香氤氲”的视频,邀请您观看,共饮一杯“云茶”。

毫无疑问,云南才是世界的茶树原产地中心

采访开始,云南网记者首先请教刘仲华院士,中国很多地方都产茶、产好茶,许多省份也都有自己的代表性名茶,那么世界茶源究竟在哪里呢?

对此,刘仲华院士表示,世界茶源在云南。

云南网独家专访刘仲华院士。视频截图

刘仲华:作为茶人都知道,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云贵高原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像我们云南的临沧、普洱、西双版纳,这都是世界古茶树、野生茶树最多的地方。曾经国际上有争论,印度可能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但是通过世界古茶树资源的考察,通过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毫无疑问,云南才是世界的茶树原产地中心。

据了解,云南有最适合茶树生长的自然生态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传统加工工艺、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培育出普洱茶、滇红、滇绿三大名闻遐迩的品牌。

近年来,云南省坚持以“有机”为引领、以“绿色”为主导,持续打造以普洱茶为核心的“云茶”品牌,推动云茶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19年,全省茶叶面积676万亩、产量43.1万吨、综合产值936亿元,较2017年分别増9.1%、11.4%、26.1%。全省茶叶精深加工33.2万吨,占总产量的77%以上,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全国领先。

在“2019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评选中,“普洱茶”公用品牌价值达70.35亿元,并获“最具品牌资源力”品牌。

截至2020年10月,全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71万亩、有机产品(茶叶)认证数量350个,面积及产品认证数均居全国第一。

云南最有条件、也最先能够实现“绿色食品牌”

云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当前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那么在打造“绿色食品牌”的进程中,茶产业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呢?

云南网独家专访刘仲华院士。视频截图

刘仲华:云南打造“绿色食品牌”当之无愧。(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有最好的生态,有很多原始森林,茶树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生长,包括我们的农业,我们的很多食品,包括云南的中药材。这是毫无疑问的,云南最有条件打造绿色食品牌。云南省委省政府很早以来就在坚持绿色发展。以茶叶为例,我们要坚持绿色防控,走有机的道路来提升茶叶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在这么一个好的大自然的条件下,最有条件、也最先能够实现绿色食品牌,为我们的云茶加快发展提供支撑。

COP15即将到来,我们如何向全世界推介“云茶”?

今年,COP15大会将在云南昆明召开。“云茶”是洞见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一扇窗,是云南的一张靓丽名片,那么我们如何抓住契机,向全世界推介“云茶”呢?对此,刘仲华认为把握“云茶”的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云南网独家专访刘仲华院士。视频截图

刘仲华:“云茶”第一张牌就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中心。第二,云南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包括未来可以驯化成为饮料的野生茶资源,所以这是全世界无可比拟的地方,也是中国所有的产茶省份无可比拟的地方。第三,云南(茶)是大叶种。中国茶主要是大叶种、中小叶种两大板块。大叶种有独特的优势,有非常丰富的内含物,非常高的茶多酚含量,以及非常强的持嫩性。它地处高原,它独特的高原香气、滋味、风味,这是无可比拟的。所以“云茶”它有资源优势,有品质优势,这些推出来形成云茶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刘仲华院士特别强调,可以通过政府、行业、企业联动,以及科技和文化的赋能,进一步丰富“云茶”内涵。

刘仲华:云南也在通过政府、行业、企业联动,通过科技和文化联动,来丰富“云茶”的内涵,在打造云茶的品牌。比如说,云南普洱茶,这一张牌通过最近这十几年在打造,是非常成功的一张牌。云南的普洱茶,让我们中国的茶人重新认识茶产业;也让更多不了解茶的跨界的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来介入到我们的茶产业里面;让茶叶展示越来越强劲的魅力。这是“云茶”的贡献,也是云南普洱茶的贡献。所以我们今天的云南茶叶也好,中国茶叶也好,在走一产、二产、三产联动的三产融合发展。云南是世界的旅游天堂,有无数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所以说把茶跟自然融为一体,这也是云茶的独特魅力。还有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所以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跟茶文化的结合,这也是云南茶文化独特的魅力。这些资源的积聚足够让我们云南在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这个世界盛大的节日里面绽放“云茶”的魅力。

在采访刘仲华院士前

云南网曾向广大网友征集

有关茶叶的问题

其中

“茶叶能防癌吗”

“隔夜茶能不能喝”

等被提及的最多

对此,刘仲华院士也一一解答

“正解”是什么


【刘仲华简介】

刘仲华,男,茶学专家,湖南衡阳县人。1985年、1988年于湖南农学院茶学本科、硕士毕业,201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研究。揭示了黑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创立了黑茶优质高效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茶叶功能成分和速溶茶绿色高效提制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及湖南省十大创新奖。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源:云南网

记者:李星佺张成赵家琦李熙临

找到约13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