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邦威茶山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六大茶山:2020六大正山系列新品到货,快来看看有什么变化

  原标题:【新品预告】2020六大正山系列新品到货啦,快来看看有什么变化吧!

  2002年,六大正山系列开始出现在大众眼前,作为一个常规系列,每一年都在生产,除了2008年。现在,2020年六大系列新品已经登陆六山各大门店,欢迎茶友们前往了解和购买。

班章正山普洱茶

  很多人会说六大茶山的班章正山和班章的茶没法对比,在此要为六山班章正山正名,第一,六大茶山从来没有对外宣传说这个班章正山是老班章的古树茶,也没有说这是几百年的古树茶。市场上有很多和班章沾边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原料就是来源于整个大班章茶区的五六十年左右的生态茶园茶叶。这些产区的茶叶的口感,非常饱满,苦涩味也比较重,回甘生津非常持久。2002年的班章,蜜香味非常浓烈浓厚,转化程度很好。

  六大茶山的班章,从选料、口感到茶树的年龄和品质,都不输现在很多所谓的打着老班章的茶叶的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产品价格非常亲民,基本算是没有利润的一个口粮茶。

全国零售价:128元/片

攸乐正山普洱茶

  在历史上,攸乐是对基诺的音译,基诺族也是中华56个民族中的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这些年,基诺族的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茶山在景洪市以东,它被称为六大茶山之首。

  从2018年开始,六山在攸乐正山这个产品上打上了R标。攸乐正山选用的攸乐山优质的五六十年树龄的生态茶叶为原料,这个产品,香扬水柔,刺激性比较低,比较香甜,苦涩味也比较低,有一种糯香味。

全国零售价:116元/片

易武正山普洱茶

  易武茶区虽然属于古六大茶山,但是没有纳入现六大茶山的范围,它是一个中心地,是普洱茶历史上号级茶叶的发源地。在易武的旁边有很多生态茶园,这里山高雾重土壤肥,天生就是产茶的好地方。

  六山的易武正山用的是易武大茶区的茶叶,条索粗壮肥大,味道浓郁。收藏以后,茶气不减反增。易武的新茶,香甜水柔润,韵味突出,存放时间越长,茶叶的茶气会越来越高,韵味逐渐绵长,陈化度更加完整。上百年的老字号,留下来最多的都是易武茶区的茶叶,这也是易武这么多年来一直受人们喜欢的原因。

全国零售价:116元/片

倚邦正山普洱茶

  倚邦位于六大茶山澜沧江北,倚邦有很多贡茶的历史,倚邦在傣语当中是磨腊的含义,即茶井的意思。在整个易武大茶区当中,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是最大的,倚邦最高的山神庙达到了1950米,最低的小黑江交汇处只有565米,因此山高谷深。

  存放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里的倚邦茶叶,被称为金瓜贡茶,鸿昌号的发祥地也在倚邦茶山。倚邦的茶叶在历史上是小叶种,但是,由于生长在云南的高山云雾环境之下,倚邦的茶叶叶芽比较细长,是银色生辉的,口味回甜比较爽口。所以倚邦也是这么多年以来,让人们比较认同的,比较有特色的茶山。

全国零售价:116元/片

南糯正山普洱茶

  南糯在勐海靠景洪的方向,南糯在傣语当中是笋酱的意思,南糯的茶叶带有一种柔软的、清香的气息。南糯山有世界上认可的一棵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是南糯山的茶树王,但最早认同的一棵茶树王已经在1997年就仙逝了。从历史上来说,南糯山的茶叶是印级茶叶中蓝印茶叶必不可少的,相当于药引子一样的茶叶。

  南糯山茶叶的口感比易武茶区、攸乐茶区和倚邦茶区的茶叶更强烈,但是又比班章的茶叶柔和。在这几款茶叶当中,相对来说它的综合性比较好。

全国零售价:116元/片

邦威正山普洱茶

  在普洱茶的历史配方过程当中,普洱的邦威、景迈、景谷、景东、江城等地的茶叶质量比较高。六大茶山的产品里面涵盖了整个普洱茶的历史,历史上的银生城,转移到1940年以前以易武为中心的古六大茶山,到1940年以后,转移到以勐海为主的六大茶山。转移过程中,六山的产品产区涵盖了这三大茶区历史上的山。

  邦威茶叶是一个比较惬意,比较清新的产品,它的芽头比较显毫,茶香也比较厚重,叶底柔软,耐泡度高,汤色黄绿清澈,这是邦威做茶的一个特色。

全国零售价:116元/片

  常规六大系列从做茶初衷,到选料的用心,到18年产品如一日,到整个包装产品上的一些变化,大家应该对这些产品的演变非常的清楚了。到目前为止,六山总共做了18个年头的产品,其中只有2008年没有做。未来2021年,这个产品是否还能坚持下去?这要看整个市场的变化,经济的情况。

六大系列的发展演变历史

  今天的产品主要介绍一下六大正山系列的起源和发展。提到六大茶山,大家比较了解的是历史上的六大茶山,主要是指江北六大茶山。后来到了1940年,国民党中茶公司在勐海建立了佛海茶厂以后,整个普洱茶的重心从江北六大茶山转移到了江南六大茶山。大家跨过了澜沧江才发现,在澜沧江的南边,还有六大茶山独领风骚。

  六山董事长阮殿蓉女士在创建公司时,把六大茶山注册为公司的商标,公司的名称由此起为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有六大茶山,所以六山就想生产属于六大茶山自己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发现古六大茶山(江北六大茶山)中很多的茶区之间茶叶的口感是非常相近的,六大系列的名字就来源于江北和江南的这个六大茶山中几座比较有特色的茶山,从此开启了六大茶山产品的这个先河,这也是最早的六大茶山的常规产品。

  整个六大茶山常规系列的生产从2002年开始到2020年做了18年,除了2008年没有生产,其他年份都没有断过。

  18年间,六大系列的包装在演变。2002年至2006年,名称叫班章野生茶;2007年至2011年,叫印级普洱茶生茶;2012年至今,叫班章正山普洱茶。另外,外观设计也在演变,2002年公司的这个产品上是没有生产日期的,2003年的时候,生产日期打了癸未年,2004年的很特别,打了一个小猴子的甲骨文。然后整个圆圈也是用甲骨文的字体来围绕着一圈的。到了2007年,改为印级普洱茶生茶,开始有QS的认证。到了2016年,六山把QS这个标放在了茶饼的背贴上,并且在班章、倚邦和邦威的名字后面打上了R。

  这几个产品的名称,也是六山注册的商标。攸乐在18年注册了商标。因为2018年10月1号开始没有认证QS,所以2019年的产品上就没有QS证,QS认证也正式落下了帷幕。从2019年开始,所有的产品开始启用SC证,到了2020年,六大系列产品打上了18周年的标记。以上就是六大系列外观的一个演变。

  从2002年到2020年,总共跨越了19个年头,做了18年的六大系列,一共108款。大家都说茶寿是108,18个年头,六山做了这108款产品,也可以说是做了一个茶寿。这就是非常完美的六大系列了,希望六大系列能一直做下去,永不落下历史的帷幕。

天人合一,生态古茶园的最高境界!

2012年初夏,由云南省作家协会与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全国25位知名作家,对贺开古茶山进行了零距离的田野考察。贺开山之行,在每个作家心里,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一本《贺开记》用文字

呈现了一座古茶山的前世与今生

记录一段难忘的自然之旅

开篇六大茶山品牌创始人阮殿蓉女士

写下《天人合一古树茶》作为序言

动人的文字,让茶人对贺开心驰神往

《天人合一古树茶》

阮殿蓉

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贺开古茶山,当我置身于那数以百万计的古茶树之间,我突然感觉到时间停滞了。那些浓缩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光阴的古茶树,宛若时间的活化石,向我呈现着这座古茶山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秘密。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古茶树,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作为世界茶叶最重要的原产地,云南可以说是茶叶最为古老的故乡。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根据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沿着时光深处物种繁衍生长的蛛丝马迹,无数的线索将茶树的原生地定位在了中国云南。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约2700年的野生型古茶树、澜沧县邦威村过渡型千年古茶树、勐海县贺开山上数百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我们仿佛能跟随时间的延伸,看到茶树在云南生长演变的历史。我一直觉得,上苍把茶叶的种子播撒在云南这块土地上,一定有它深刻的用意。为了给他的子民提供一种绿色的、安全的饮品,上苍一定费尽了心思。此前,他也许考察了世界的许多地方,费尽周折,最终选定了云南。的确,云南这块土地太适合种植茶树了,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严寒酷暑,相对湿度较大,它的光、热、水、土构成了茶树生长绝佳的襁褓。

我们也可以从物竞天择来看待这一秘密。人们常说,良禽择木而栖。事实上,植物也一样。千万年的寻找与试探,就为找到一块适合自己成长的理想之地。无限包容的云南,成为了茶叶最初的居所。陆羽在其《茶经》里曾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云南就是茶圣陆羽所说的“南方”。如果我们有兴趣研究云南的茶叶地图,还会发现这个“南方”有更具体的指向。今天云南的一些产茶大县:凤庆、昌宁、景东、镇沅、澜沧、普洱、勐海,几乎都是在北回归线以南的澜沧江两岸。这显然不只是一种偶然,它是大自然优化组合的结果,表明了云南这块土地,成为茶树的原生地,纯属天意。

天人合一,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看作是人顺应天意而为。在植物学上被划分为“茶科”的茶树,共约23属380余种,其中有260余种分布在云南。将茶作为特殊的植物个案来考察,不难发现贺开山上的那些古茶树的确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因为生活在云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迅速领会了上苍的好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早从事野生茶树驯化的一个群落。把野生茶树驯化为栽培的茶林,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数十代人不间断的接力,才能够将野生茶树的大乔木驯化为灌木,再由大丛灌木驯化为小丛灌木;野生茶树的叶片也由大变小,色泽由浅变深,分枝由稀变密,新梢增长加快。在终年温暖,阳光充足而又湿润多雾的贺开山,透过那些生长有序的古茶树林,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民族忙碌的身影,他们是这个地球上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布朗族。据说,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有资料显示,早在商周时期,生活在云南元江流域和澜沧江沿岸一带的濮人已经开始种植茶叶。《华阳国志•巴志》里也曾提到,周武王率南方的濮、苴、共、夷等八个小国讨伐纣王,濮人已经把茶叶当作贡品,奉献给周武王了。而周武王伐纣大约是在公元前1066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

最初,布朗族是把茶叶当作佐料和清热解毒的良药来加以使用的。而更早的“神农”,已发现了茶叶的药用功能。《神农本草》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的“荼”,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茶”。随着岁月的推移,居住在云南的濮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茶叶的广泛用途,他们开始了野生茶树的人工驯化过程,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穷尽了无数人的光阴,方才有了今天迷藏在云南大地的万亩古茶山。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类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由云南人驯化而来的茶自然也是。世界上很少有一种树能像茶这样,如此深切地介入中国人的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又说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足以见到茶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难怪苏东坡要把茶叶称为“叶嘉”,并留下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

在万绿之宗的云南,当无数植物借助丰沛的雨水和炎热的气候疯狂生长的时候,茶树依旧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奏,缓慢地生长着。因此,同样粗大的树干,茶树要比其他植物积攒更多的时间。通常,我们能够从茶树地表上的高度,估计到它的根须伸入大地的深度。树有多高,根就有多长。很少有植物,像茶树这样,将向上的力量和向下的力量,作如此精确的划分。不偏不倚,茶树的这种面对天地的态度,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即中庸,平和,不极端。

因而,在贺开山,那些历经沧桑却依旧葱绿的古茶树,的确是天人合一最好的见证。

阮殿蓉与六大茶山:危难奉命,激流勇退

如果要在普洱茶界选出最具传奇色彩的品牌创始人,那这位女性一定在备选之列:

本应关停,却选择拯救勐海茶厂的年轻女厂长;

激流勇退,用十几年从零创建起六大茶山品牌;

突遭横祸,迅速走出厂房被毁,损失过亿阴影。

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六大茶山的创始人——阮殿蓉。


濒临破产的国营企业

1998年11月,西双版纳州任命阮殿蓉为勐海茶厂第六任厂长,彼时的她正值而立之年,却要承担起一项比以往历任厂长都要艰巨的任务:

勐海茶厂严重亏损,濒临破产倒闭,你要关停它?还是拯救它?

倒闭一词,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这间连年亏损,入不敷出的茶厂即将面临的事实,就连当时的勐海县委书记都告诉她:

你是法学出身,也懂财务,组织深知茶厂处境,你该关就关,该停就停。

如果真的能力挽狂澜,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不能,也不会追究你任何责任。这件事交由你全权负责。

这里的暗示,其实就解释了,当时为什么会让从未进入过普洱茶行业的阮殿蓉,担任厂长一职,毕竟只是希望有一个懂财务和法律的人,合法关停茶厂罢了。

而勐海茶厂当时的处境,要比阮殿蓉想象的还要糟糕,陆离之前曾为茶友们介绍过,勐海茶厂在90年代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制度。  

制度本没有错,可惜几条产业线,如机砖厂、玩具厂、啤酒厂等,都犯了操之过急,经营不善的错误,最终都以失败倒闭告终。

这就直接导致了勐海茶厂的财务危机:银行账面的现金不到一万元,对茶农的欠款却多达1500万。

所有厂房加起来,也只有两台机组能运行,职工们人人自危,走得走,散得散,剩下的也发不起工资。

阮殿蓉接手时的勐海茶厂,像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身体各项机能都丧失大半,但即使这样,阮殿蓉也不想就此放弃,而是在黑暗中寻找着出路。

绝境之中的一线生机

“穷则变,变则通”。当时对普洱茶了解还不深的阮殿蓉,决定先深入调查勐海茶厂的市场供应情况,果然发现了勐海茶厂积弊重重的原因。

勐海茶厂主产的滇红、滇绿产品,不仅不达标,而且由于价格竞争,规模不经济等原因,在东北、西北、华南等传统市场中,每生产一公斤就亏损一元多。

而勐海茶厂的大益牌普洱茶,虽然产量不多,但非常受市场欢迎。产的越多,亏得越多的产品占据主要生产,而供不应求的却产量稀少,能不亏损倒闭吗?


明白茶厂核心竞争力是大益普洱茶后,阮殿蓉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十分大胆的决定:关停所有CTC红碎茶和绿茶生产线,将产能集中于普洱茶生产上。

一个30岁的女厂长,新上任半个多月,就敢在不经过地方领导同意,不告知茶厂骨干的前提下,直接关停厂里最大的生产线,阮殿蓉当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2000年的勐海,乃至整个云南就没有几个人喝普洱茶,港澳地区的普洱茶热,还没有传到偏居一隅的西南小县城,所以大家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要改产普洱茶。


这就是阮殿蓉当时要面对的另一难题:从茶厂员工做起,消融港台和内地之间的普洱茶文化鸿沟,让大家理解普洱茶不只是一种农产品,而是能越陈越香。

为此,阮殿蓉大费周折地请远在台湾的邓时海,请云南农大茶学院的邵宛芳教授等普洱茶学者到茶厂开设讲座,让大家认识普洱茶的真正价值。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位年轻厂长的所作所为,想不通为什么要转变普洱茶的的农产品定位,有些人还评价她是“想钱想疯了”。

遭遇重重阻力的阮殿蓉,此时也很沮丧,想要解决眼前的这些麻烦事,只需要清算财产,并走破产流程,就能关停掉这家勐海茶厂,回归以往的生活。

但如果想让这家百年茶厂焕发新的活力,就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最迷茫的时候,阮殿蓉还去请教过已经退休的邹老和卢老。

两位老厂长都认为,对于目前的勐海茶厂来说,改革是最好的办法,一定要克服阻力,助力新生,年轻的阮殿蓉从两位老人这里,获得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重振旗鼓的阮殿蓉,一方面继续之前的认知转变培训,另一方面则召集人员,召开隆重的员工大会,并提出了三个至关重要的理念:

勐海茶厂,要重建企业文化、重塑企业形象、重铸企业精神!

转危为安的勐海茶厂

想要实现这三个理念,首先要从标准化生产做起。当时勐海茶厂的普洱茶生产车间,就在职工住宅区旁边,卫生环境很不理想,生产流程也不规范。

卫生上,阮殿蓉就以食品安全级为标准,在生产方面做出很多创新性改革,推动勐海茶厂于1999年落实有机认证,这种严格生产理念,也被她带到了六大茶山。

技术上,阮殿蓉邀请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员工返聘,恢复并继承了原先的制茶工艺,并重制了73厚砖等经典茶品,整理自建厂来的勐海茶厂的厂记和档案。

商业上,白菜班章、99绿大树等大量私人订单,让勐海茶厂迅速获取资金,补齐欠款,后来推出建国50周年、建厂60周年等纪念饼,都是可圈可点的商业运作。

文化上,阮殿蓉邀请云南作家雷平阳,撰写以勐海茶厂为主线的《普洱茶记》,推动普洱茶人文建设和品牌建设,首次突破了港台把控的书籍话语权。

在这些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的营销政策的影响下,勐海茶厂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扭亏为盈,迅速发展,甚至在2001年达成了近十年的最佳业绩。

就在勐海茶厂起死回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之时,阮殿蓉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去勐海茶厂厂长一职,继而创办自己的企业“六大茶山”。

倾心打造的普洱国度

2002年1月,由于某些原因,阮殿蓉离开勐海茶厂,心力交瘁的她先回到了老家,休息了好几个月后,才于同年6月在昆明创立了六大茶山茶业公司。

没有束缚的阮殿蓉,终于可以在一张崭新的蓝图上,落实此前无法达成的各种构想,倾力搭建自己理想中的普洱茶国度。

六大茶山最初的厂址,设在昆明关上区,刚建起的厂房井然有序,内部卫生整洁,与传统茶厂的简陋车间,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难得可贵的是,作为一家身负光环的茶企,六大茶山在建厂之初就提出,并践行着可溯源的普洱茶生产体系,和严格的规范生产章程。

具体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检测证明、防伪认证、限量生产、包装编号、收藏公证、转让背书、收藏证明等等,在商业化和可持续化上着墨颇多。

这里陆离用六大茶山在2003年生产的一款藏品举例,茶友们就能明白,六大茶山当年生产茶品的意识,阮殿蓉的商业眼光,有多超前了。


2003年六大茶山班章野生茶典藏品

在其他人都使用整件竹篾装时,这款茶整件采用木箱包装,在其他批次都生产5000或6000公斤时,这款班章茶仅限量生产2000公斤。

陆离认为这款茶最大的闪光点,在于送检的检测报告,要知道在2003年,几乎没有茶厂会有意识地使用检测报告,来证明原料的真实性,和生产的规范性。

这份检验报告最下边的检验日期,显示为2003年6月3日,云南的春茶季是3~5月,生产出来后送检,又用白纸黑字,说明这款茶使用了春茶料。

极其用心的制茶理念,造就了茶品巨大的转化潜力,在18年陈期的阶段品鉴,茶汤入口水路细腻,回甘强劲,有层次感,生津持久。

而令陆离印象最深刻的,是茶汤几乎无杂味,喝到的就是纯净的班章老茶,这得益于04年之前,班章不出名,原料便宜,才能低成本做出接近班章纯料的口感。

有了如此用心的制茶理念,初出茅庐的六大茶山,很快就打开了市场,然而在六大茶山成立五周年之际,这家年轻的茶企却遭遇了飞来横祸,甚至险些夭折。

见证成长的六大茶山

2007年,由于地方土地权属争议纠纷,昆明百货站日新库区在几小时内被夷为平地,六大茶山存放在此的货源被一并摧毁,直接损失7千多万,产值缩水3亿。

如此重大事故,对阮殿蓉的打击自然是巨大的,然而这位坚强的女性,很快就振作精神,用几个月时间就收拾好残局,并另选新地重建茶厂。

这次的从头开始是艰难的,昆明没有容身之地,就在凤庆重建,刚重建发不起工资,从勐海茶厂时期就一路追随而来的工人,也选择拖家带口地赶赴凤庆。

凤凰涅槃,再获新生。再出发的六大茶山一路上步伐稳健,短短十几年时间,已经成为了普洱茶界的一线品牌之一。

当年那个从未接触过普洱茶,连红绿茶都分不清的年轻女厂长,如今已经是荣获过中国茶叶行业年度十大人物,执掌一线茶企的普洱茶经营者和实业家。

她坚信普洱茶的根本属性是品饮,也不排斥有意义的商业行为,在建厂之初就着力生产质优价廉的口粮茶,和独具意义的纪念茶品。

如建厂首批的2001年六大茶山易武正山野生茶珍藏品,茶面已由青已转深褐,茶汤红浓透亮,醇厚蜜甜,是一款有梅樟香,陈韵十足的易武老生茶。

如纪念开山之作的2002年六山纪念茶,分别选取班章、易武、邦威、倚邦、南糯,攸乐这6座茶山古树料精制而成,升值空间和纪念意义非凡。

如建厂次年生产的2003年六大茶山易武春尖,选用易武野生老树春尖原料,用料等级高,里外一口料。蜜芽香,轻烟香,市场价不到同年产品一半,深受老茶客喜爱。

再如开创生肖系列的六大茶山12生肖套装,从2004年至2015年,用12年打造一轮系列产品,配布袋+木质礼盒,从一开始就瞄准高端收藏市场。

从一手引领勐海茶厂起死回生,到从零创建六大茶山品牌茶企。

阮女士的故事无比动人,又充满励志色彩,在未来也必将鼓励一代代的普洱茶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