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有机绿茶粉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2016年浙江绿茶:打造千亿茶产业链 再续辉煌经典产业

 

一杯香茗,传承千年文化;一片绿茶,记录历史经典。

 

两千年种茶、产茶的历史,让茶香从钱塘流域飘香五湖四海;从“茶圣”陆羽传世经典《茶经》到乾隆钦点十八棵龙井御茶,浙江悠久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无论是茶产业在浙江农业中的地位,还是浙江在全国茶产业中的形象,都可以用同样的词来表述:经典、辉煌。

 

经典产业名震华夏

 

“十二五”期间,浙江茶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5年,茶园总面积19.45万公顷,较2010年增加1.66万工勤,增幅9.33%,超过1983年18.33万公顷的历史高点;茶叶总产量17.25万吨,较2010年增加了0.98万吨,增幅6%,期间2012年总产量达到17.48万吨,创历史新高;茶叶总产值(农业)144.1亿元,较2010年增加53.6亿元,增幅59.2%。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上政府部门的重点支持和茶企、茶农的悉心培育,让浙江茶叶品质享誉全球。以绿茶为例,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十大名茶为代表的品牌产品市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以珠茶、眉茶、蒸青茶为主的浙江出口绿茶,远销10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绿茶集散中心浙南茶叶市场自2011年起发布“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5年来,该指数已成为全国绿茶交易价格的“晴雨表”;“西湖龙井”的地位无可撼动,“大佛龙井”“丽水香茶”等区域公共品牌的产业模式早已引发全国性关注;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浙江省的经典产业名震华夏,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扶持、市场、模式。

 

 

扶持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科技等多个方面,扶持茶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2011-2013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左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14年启动中央财政立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项目,每年安排中央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对重点产茶县进行集中扶持。其中,首批11个县提升项目已完成建设,建成高品质标准茶园3.44万亩,改造茶厂37家,新建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21条,带动项目县110多万亩茶园提质增效,平均亩产值达6659元,高出同口径全省平均水平320元。

 

 

投入4000万元的茶产业“十二五”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对茶树新品种、名优茶机采技术、连续化生产线、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和成果推广,共培育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个、省级新品种3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县19个、建立高效生态优质茶园基地79个,建立茶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和茶资源食品加工应用示范企业134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9.9万亩,技术成果覆盖230余万亩。累计获奖成果101项,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日渐成熟,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劳动力依赖问题有望突破。另外,还有专项支持“三农六方合作、省茶叶科技创新团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茶叶技术推广专家团队”等平台,开展了140多项茶叶科研与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有效推动了茶产业技术进步。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技术推广面积达236.4万亩,占总面积的80.7%,无性系良种面积达206.2万亩,良种率达70.3%;创建标准茶园49.7万亩,完成初制茶厂改造3508家。

 

市场

 

浙江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拓展市场,提升品牌,才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十二五”是茶叶消费趋势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时期,因此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坚持把开拓市场、提升品牌作为产业发展增效的重要途径。一是办好浙江绿茶博览会,有效提升了浙江绿茶整体形象。五年来,通过在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等城市的举办,累计接待专业客商1.7万家、消费者28万人次,现场对接茶商1300家,完成现场产销合作意见2.7亿元,并成功实现了20多个地方品牌推介落地。为浙江绿茶品牌提升、产品市场扎实拓展、内外茶商紧密联动、保持浙江绿茶产销两旺良好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平台作用。二是重视龙井茶品牌打造与管理工作,通过浙江绿茶博览会中的龙井茶专项推广、炒制技艺展示与市民品尝、咨询活动,加大龙井茶中国茶叶第一品牌的宣传力度;同时,还通过加强龙井茶证明商标的管理工作,促进了龙井茶证明商标覆盖面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364家,龙井茶专卖店达598家。2015年全省龙井茶产量2.5万吨、产值44.5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4.6%和31.7%。

 

 

功能拓展、产业集聚,才能促进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是浙江茶叶全面实施拓展茶叶功能、转变茶产业增长方式的启动时期。通过举办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茶深加工产品博览会,引导茶企业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茶深加工产业得到较好推进,饮料用茶、提取用茶、绿茶粉及其他原料用茶等精深加工用茶生产显著增加,到2015年全省精深加工茶叶消耗量已达10.8万吨,培育茶深加工企业55家,实现产值18.97亿元。同时,在各地重视与工商资本介入下,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及茶体验功能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了包括杭州梅家坞、临海羊岩山、松阳大木山、安吉溪龙乡、龙泉金观音、开化茗博园、诸暨十里坪、苍南五凤香茗园等一批茶休闲养生热点。到2015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已达43.9亿元,比2010年的22.5亿元增加了近一倍。其中,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年接待游客已达100万人次,中国最大骑行茶园的松阳大木山年游客量已超70万人次,西湖龙坞茶镇列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计划3年内投入60亿元资金,围绕“西湖龙井茶”这个中心,打造集茶叶、旅游、文创、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集聚区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还有已完成规划的松阳茶香小镇、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之中。

 

模式

 

浙南茶叶市场、浙江碧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大木山骑行茶园这四个典型分别代表了茶叶重点市场、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龙头和茶休闲旅游的名片,丽水、新昌、松阳、安吉、余杭、临海、柯桥、武义等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人士前去参观学习。

 

 

浙江省茶产业通过样板树立、典型推广,促进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浙江省启动标准化名茶厂建设,通过有序组织、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授牌鼓励、示范推广等措施,大力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与连续化升级,三年共建成“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省级标准化名茶厂95家,有效带动了名优茶加工升级。到2015年全省已有37个县、101家茶企、140条生产线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7.59亿元。标准化名茶厂创建作为浙江省茶产业现代化的一个亮点工程得到农业部的重视和各兄弟省的高度关注,先后有50余批来自全国产茶区的同行考察学习。

 

 

通过全力推进产业提升工作,茶产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浙江省茶园平均亩产值达6338元,并涌现松阳、安吉、武义、新昌、余杭等一批亩产值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其中安吉、松阳2015年茶叶亩产值已超万元,分别达到10800、10200元。

 

千亿产业鼓舞人心

 

茶产业是最具浙江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十三五”是加快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的关键时期。2016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发挥茶产业资源与传统优势,强化品牌整合、全产业链、茶业强镇、科研开发、机器换人、文化兴茶、营销体系建设,构建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面打造浙江茶业千亿产业的目标已经明确。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茶产业总产值增加了59.2%、面积增9.33%、产量增6%,充分显示了浙江省茶产业的活力,从中也不难看出浙江省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成效,为“十二五”浙江茶产业“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效益”的发展方针作了最好的注脚。

 

 

浙南茶叶市场占地77亩,拥有营业房196间,营业面积30000平方米,交易摊位10000多个。市场在具备交易及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建立以松阳、遂昌、武义、丽水的茶园基地为基础,市场为依托,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担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与当地金融机构联合,在市场开设金融服务网点,方便客户资金流通,保障资金安全;与农业部门合作在市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走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产大于销的局面将越来越明显,对浙江省茶产业冲击也将越来越大。为此,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依托松阳县、丽水市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浙南茶叶市场强大的辐射功能,抓住机遇,建成了年产2000余吨生产能力的速溶茶粉、功能性速溶茶粉生产线;新建年产500吨抹茶及各类粉茶生产线。年消耗干茶可达1万余吨,相当于丽水市茶叶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填补了丽水市茶叶深加工的空白,从原来的名优茶向茶叶深加工转变,主要产品有速溶绿茶粉、速溶红茶粉、速溶乌龙茶粉、高茶氨酸速溶茶粉、抹茶及各类粉茶等。松阳的名优茶片末就从建厂前的每公斤3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公斤8-18元,既实现了公司和茶农共赢,又为茶产业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了茶产业系统风险,增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突出“古韵茶香,健康骑行”的理念,结合了茶园观光、茶园品茶、采摘制茶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茶园以景区不同特色的骑行道建设为载体,注入“道茶文化”因子,建设展示“道茶文化”的景观节点,使骑行成为体验景区道茶文化的独特形式;通过“骑行游戏化”设计,把骑行行为转变为具有任务感和挑战感的旅游体验,打造松阳骑行旅游集散地、中国首家道茶文化主题骑行旅游区,形成休闲骑行品牌亮点;依托景区连绵的低丘缓坡、地形条件,设置专业自行车赛道,通过举办自行车赛事打响景区品牌,打造山地自行车运动基地品牌;将茶产业和休闲运动、养身养老等旅游产业相结合,推进茶叶深加工,开发茶文化养生产品、茶休闲食品、茶宴等茶旅游商品,实现茶产业、茶旅游互促互进,多方共赢的局面。

 

茶业强省再续辉煌

 

浙江是“绿茶之都”,茶业产值、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为顺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消费趋势,浙江省提出,茶产业传承发展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整合做强以龙井茶为核心的3-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绿茶生产、贸易、文化交流、教育科研、休闲养生中心。

 

 

品牌

 

以优势品牌整合为重点,着力提升品牌效益。“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推进茶叶主导品牌的整合塑造,努力构建国际、国家、公共区域和文化品牌相协调的品牌结构体系。

 

 

首先要做强龙井茶品牌,努力把龙井茶打造成大生产对接大市场、大集团对接大品牌的国家一线茶品牌。其次要支持丽水香茶、安吉白茶等地方区域优势品牌整合发展,强势打造区域优势品牌,积极探索公共品牌发展新路。对产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品质特色唯一、消费对象忠诚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加强标准规范,引导匠心演茶,培育传承茶匠,注意三产融合、突显整体效益。

 

同时,要强化品牌形象宣传,发挥中国茶业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和各地茶博会、产品推介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茶叶整体影响力。

 

在提高品牌效益的基础上,以产业联合集聚为着力点,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亿元级以上茶叶生产经营型龙头企业,推进组建浙江绿茶出口联盟,扶持茶叶出口龙头企业抱团打造国际优势名牌。

 

同时,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浙江还将把茶业、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复兴与特色小镇创建结合起来,通过茶业强镇建设促进茶业发展。目前列入首批特色小镇创建的西湖龙坞茶镇正按照“茶叶生产示范区、文创艺术集聚区、养生健身度假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茶乡民俗体验区、户外运动休闲区”的目标加快建设,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20个左右的茶业特色强镇。

 

 

科技

 

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借力在杭国家级涉茶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发挥专家在浙江省的集聚优势,完善茶叶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队伍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等长效人才培育机制;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园耕培机械、名优茶采摘机械、名优茶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及信息化技术等产业机械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通过配合创建一批茶叶“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加快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合作

 

以项目整合为抓手,带动全省茶业提升。从“利长远、促转型、兴实体、惠民生”出发,着力推进“两标”、“三提”“行动。(“两标”即抓好标准茶园、标准化名茶厂两项重点基础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茶园良好生态环境,并继续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评定工作,全面推进茶叶加工业升级;“三提”即通过茶园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提升茶叶品质,通过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规模化提升经营水平,通过品牌整合打造、市场营销拓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构建产业发展引导高地,示范带动全省加快茶产业传承发展。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茶产业传承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各级财政对茶产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资金支持,主动对接各级科技部门加大对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重点投入;同时,省农业厅将进一步协调省工商局加强龙井茶等优势品牌的保护与管理,并与省供销社等部门合力推进茶品牌建设和茶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涉茶科研究院校、行业协会、文化社团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的配合协调作用,创建部门、系统、行业、联盟和各主产区内外等多重合作的共享共赢机制,全力打造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先导的浙江茶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571-85311262

邮箱:info@txcha.com.cn

注:本文来源   茗边头条

 

 

监制:杨倩

主编:杨光

责编:陈淑安

 

 

 

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的研究概况

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富含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茶叶根据其加工工艺和发酵程度,一般可分为不发酵茶、发酵茶和后发酵茶。后发酵茶就是有微生物参与发酵的茶,如我国生产的普洱熟茶、茯砖茶、六堡茶,日本生产的Kippukucha、Saryusoso、 Yamabukinadeshiko、Suraribijin和Kuroyamecha等。这些微生物发酵茶因具有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等保健功效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经过微生物发酵,茶叶中的茶多酚在酶的作用下发生转化,形成了很多新结构的多酚类物质。Teadenol A和Teadenol B是从曲霉菌Aspergillus sp(PK-1,FARM AP-21280)发酵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多酚衍生物。随后研究中,从大量发酵茶中检测到此类物质。Teadenols存在两个立体异构体,顺式Teadenol A和反式Teadenol B。分子式C14H12O6,分子量276.06,[M-H]-275.0562,结构式见图1。Teadenols具有类似于黄烷3-醇中的A-环和C-环结构的环基,是B环裂变儿茶素衍生物,Teadenol A和Teadenol B可分别由EGCG和GCG生物合成。

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Teadenols具有促进脂联素分泌、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美白等的生物活性,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脂联素是对脂肪组织高度专一的多肽,能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发生率,PTP1B是目前公认的一个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靶点,表明Teadenols具有潜在降糖和减肥的作用。

文章围绕微生物发酵茶中的Teadenols化合物含量检测、生物合成和全合成、生物活性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Teadenols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的含量检测

首次从曲霉菌Aspergillus sp(PK-1,FARM AP-21280)发酵茶中获得Teadenols后,学者们采用HPLC、LC-MS/MS技术对各类茶叶中的Teadenols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Teadenols主要存在于微生物发酵茶中。

曲霉菌(Aspergillus sp. PK-1,FARM AP-21280)、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sp. AO-1,NBRS 4214)、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 sp. SK-1,NBRS 4122)、散囊菌(Eurotium sp. KA-1,FARM AP-21291)发酵茶,日本市售发酵茶Kippukucha、Saryusoso、Yamabukinadeshiko、Suraribijin和Kuroyamecha、Gentoku-cha,以及中国的普洱熟茶、六堡茶和茯砖茶中检测到不同含量的Teadenols。

不同茶中Teadenols含量不同,推测是加工条件和发酵条件的不同导致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未经过微生物发酵加工的茶叶如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中Teadenols的含量极低,基本低于检出限。各种茶叶中Teadenol含量见表1。

Teadenols的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Teadenols具有促进减肥、抗糖尿病、抗氧化、抑制癌细胞增殖、美白等作用。

Teadenol A具有促进脂联素分泌作用,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对脂肪组织高度专一的多肽,与内脏脂肪组织呈高度负相关,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因此,Teadenol A具有减肥的可能性。

Teadenol A还具有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表达作用,PTP1B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中经典的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在胰岛素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它是目前公认的一个糖尿病治疗靶点。Teadenol A能通过抑制PTP1B的表达对胰岛素有正向调节作用。同时,TOMOTAKA等研究表明Teadenol A是长链脂肪酸受体GPR120的配体,能直接结合并激活GPR120,促进肠内分泌STC-1细胞胰岛素激素GLP-1的分泌。GLP-1抑制食欲,增加胰岛素分泌,表现出抗糖尿病的作用。因此,Teadenol A具有潜在抗糖尿病作用。

Teadenol A的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其DPPH清除活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64.8 μg/mL和3.335 mg/mL,总抗氧化能力和供氢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17.6 U/mL和12 U/mL。亦有研究表明,含有Teadenol B的茶提取物对HT-29结肠癌细胞很高的抗增殖活性,通过提高caspase-3/7、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水平,受体死亡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抑制HT-29结肠癌细胞。

此外,Teadenols是一类能美白皮肤的多酚,其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活性和黑色素合成起到美白功效。

Teadenols的合成

从表1的研究数据可知,微生物发酵茶中Teadenols含量低,富集纯化成本高,难以满足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的需求量,因此学者们从生物转化和化学合成两个方向对此类物质进行了合成研究。

WULANDARI等将曲霉菌Aspergillus sp(PK-1,FARM AP-21280)接种于灭菌EGCG和GCG的混合溶液,25 ℃避光培养2周后,使用HPLC对培养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到Teadenol A和Teadenol B。此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将泡盛曲霉A. awamori(NRIB-2061)和白曲霉A. kawachii(IFO-4308)分别接种到已高温灭菌EGCG和GCG混合液中进行培养,两种培养液中均检测到Teadenol A和Teadenol B。以上研究证明EGCG和GCG经过微生物转化可产生Teadenol A和Teadenol B。SONG等以EGCG为原料,接种曲霉菌Aspergillus sp,研究液体和固体培养方式生产Teadenol A和Teadenol B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含有5%EGCG、1%绿茶粉介质的改性Czapek-Dox培养基产量最高。研究发现加入的绿茶粉不直接影响Teadenol A和Teadenol B的生成,其主要作用是诱导增加参与生物合成酶的量。此外,YOSHIDA等以间苯三酚为原料,合成Teadenol A和Teadenol B,合成的关键步骤为有机催化醛的不对称α-氨氧基催化反应和钯催化酚的分子内烯丙基取代。

Teadenols的应用研究

因Teadenols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被应用于制药、食品和饲料、化妆品和检测试剂等领域。

食品领域已有含Teadenols的相关产品,如日本市售的健康产品Japanese slimming tea和发酵茶多酚。此外,柳田晃良等明确了含Teadenol A和Teadenol B茶叶提取物可应用于如食品、调味品、健康补充剂、动物饲料、化妆品的加工。伊東等制备了含Teadenols的强效美白、抑制自由基、抗皱的皮肤外用剂,它还具有治疗痤疮,保湿,增强屏障功能,抑制紫外线衍生的炎症和抗褥疮的作用。

在国内Teadenols被称为茯茶素,研究人员对含茯茶素A和茯茶素B的茶叶提取物或复配配方在降血脂、减肥、降血糖、降高血压和软化血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赵明等纯化制备得到的高纯度茯茶素A,可用于制备降血脂药物。贺志弘等采用含有茯茶素A、茯茶素B的安化黑茶与绞股蓝、泽泻、麦冬等药食同源类物品制成的茶胶囊、片剂或颗粒剂产品,对各类肥胖人群有着十分明显的、持久性的减肥降脂作用。谭孝敖制备的含有茯茶素A和茯茶素B绞股蓝茯茶,其成分容易为人体所吸收,对降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软化血管具有明显的效果。

结 语

Teadenols是一类存在于微生物发酵茶中的B环裂变儿茶素衍生物,可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经微生物转化而得,亦可由间苯三酚全合成而得。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发酵茶中均含有Teadenols,包括黑曲霉发酵茶、米曲霉发酵茶、泡盛曲霉发酵茶、散囊菌发酵茶、Kippukucha(日本)、Saryusoso(日本)、Yamabukinadeshiko(日本)、Suraribijin(日本)、Kuroyamecha(日本)、Gentoku-cha(日本)、Awa-bancha(日本)、Goishi-cha(日本)、普洱茶、六堡茶和茯砖茶,但各种茶中Teadenols含量差异显著,Teadenol A和Teadenol 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1%~6.98%、0.01%~0.54%。同时,乌龙茶、白茶、绿茶、红茶基本不含有此类化合物。

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对于Teadenols的研究尚浅,仅仅涉及来源、含量、生物合成和全合成途径,其作用机制和开发应用还需大量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Teadenols化合物将拥有更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丹丹

制茶工程师,云南省普洱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基础研究院副院长,云南大益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基础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微生物发酵茶功能成分的组成、检测、应用以及含茶制品与健康等领域的研究。参与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子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发明专利授权7件、受理5件,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出海:这一“抹”清香里的国际范

寒露时节,天空应景般飘起细雨。位于武义县白姆乡金坛村的一片茶山上,云雾笼罩着一垄垄碧绿的茶树,青翠欲滴。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凌平正冒雨查看长势,经过两年多的培育,这个专为抹茶生产提供优质原料的智慧茶园已初步成形。

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供销与技术推广于一体的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示范茶厂、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身为公司董事长的祝凌平,同时也是一位专业茶人,先后被评为“中国制茶大师”“浙江省技术能手”“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义绿茶(武阳春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在30多年的制茶生涯中,祝凌平在创新中不断转型。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市场新宠——抹茶。

和祝凌平一样,近年来,武义县一批茶叶龙头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纷纷涉足抹茶产业。每年数百吨产量的抹(碾)茶,不仅鼓起了武义茶农的钱袋子,更扬帆出海,在一“抹”清香里走出国际范。

回乡

一片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座数字化生产车间是我们专为生产碾茶和抹茶而建造的,目前在国内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祝凌平告诉记者,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2018年开始涉足抹茶产业,2019年投资2000万元,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建成全自动化碾茶生产线4条,抹茶生产线1条。从青叶的流量控制、蒸汽杀青、风力冷却、烘干,到茎叶分离、足干、色选、球磨粉碎、过筛、金探全部采用机器控制,可年产碾茶120吨、抹茶100吨。

在武义茶业界,“中国制茶大师”祝凌平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1985年,15岁的祝凌平以中考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杭州农校。在校期间,出身茶农家庭的祝凌平潜心学习研究种茶、炒茶技术。毕业时,怀着“一片绿叶对根的情意”,祝凌平毅然放弃了当年全校唯一的留校名额,选择回乡务“农”——到武义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当一名技术员。

20世纪90年代初,茶叶作为武义县农业支柱产业而但没有名优茶,大力开发本地名优茶迫在眉睫。初出茅庐的祝凌平临危受命,自1992年起,作为主要技术骨干主导开发武义名茶。在省农业厅专家指导下,他与经济特产站技术团队一起,深入武义县南部山区考察调研,最终选取“迎霜”“鸠坑”等主要茶树品种,研制出一款松针形绿茶,这就是后来名声大噪的“武阳春雨”,曾先后荣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等殊荣,跻身“浙江省十大名茶”之列。

2000年,祝凌平辞去经济特产站站长职务,下海创业。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武阳春雨”相继在上海、北京、天津、山东、陕西等地设立了50多家专卖店,销售额连年翻番。正当“武阳春雨”功成名就之时,祝凌平却又演绎了一段“春雨”献“武阳”的佳话。2005年,他将悉心培育的“武阳春雨”品牌让渡出去,作为“中国有机茶之乡”武义的县域公共品牌,自己则成为其中一家加盟商。

“只有不断拥抱变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零开始的祝凌平创立了新的品牌“乡雨”,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先后建设开发有机茶示范基地、“春雨2号”育苗栽培示范基地、优质绿茶机采示范基地共5000多亩,产品也由原来单一的绿茶向红茶、白茶、抹茶等品类拓展。

“抹茶的海外市场很大,尽管受疫情影响,这两年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我们坚信这条转型之路一定是对的。”祝凌平说。

【新闻纵深】

武义是全国第一个有机茶之乡、中国有机抹茶之乡、中国有机茶产业发展示范县,有机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居全国前列。茶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重要来源。数据显示,2021年,武义茶产业年产值12.03亿元,同比增长8.38%,以3.74%的茶园面积,贡献了全省10.25%的茶叶产量。

落户

“中国有机抹茶之乡”筑巢引凤

今年中秋节,对于浙江武义新洲制茶有限公司来说,有一些特殊的味道。“中秋前夕,我们推出了第一款抹茶月饼,3000多盒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该公司副总经理章立坚笑言,“你们要是来早一些,还能尝尝口福。”

面对疫情影响和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武义茶企积极应对,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手段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力。新洲制茶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去年引进了全新的食品生产线,进军抹茶食品生产领域。

与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不同,新洲制茶是一家“外来户”。1999年,根据武义十10年的气象资料和土壤资料,并对茶叶的品种进行分析研究后,浙江武义新洲制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利华决定在武义投资。“武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抹茶。”石利华说,这是他们选择落户武义的最根本原因。

早期,新洲制茶以蒸青茶为主营业务,并从日本引进了一大批薮北种。但几年后,大部分出口到日本的蒸青茶,因受原产地保护影响遭遇危机。

“这次危机让我们意识到,单靠为国外企业代加工只能仰人鼻息,还是要立足于自身发展。”章立坚说,2013年,公司下决心引进了两条碾茶生产线,实现了从代加工到自主生产的成功转型。

与此同时,武义当地政府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2017年,武义县农业综合开发抹茶特色园项目落户新洲制茶。“通过特色园项目建设,我们的碾(抹)茶生产线增加到8条,年产量最高可达400吨。”章立坚说。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武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服务站站长周小芬介绍,抹茶的生产工艺流程可简要概括为:优质新鲜绿茶→蒸青→碾磨→超微粉碎→低温干燥→抹茶。为了更好地保存茶叶中的活性成分,整个加工过程始终要在较低的温度状态下进行。

由于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因此,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一般以每年四、五两个月采摘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此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

高投入带来高收益。章立坚告诉记者介绍,如今一亩茶园的碾茶产值可达到8000元到1万元,是原来做蒸青茶时的两倍。

【新闻纵深】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浙江是全国抹茶生产第一大省,全省抹茶园面积30万亩,产量占全国一半。中国有机抹茶之乡武义目前已建成4家数字茶厂、3个智慧茶园基地,机采茶园面积约8万亩,机采率达70%,居浙江省前列。经过近20年的发展,抹茶加工“武义板块”正强势崛起。目前该县拥有抹茶有机生产认证企业4家、抹(碾)茶加工生产线31条,数量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出海

大山深处这“抹”清香也有国际范

对于浙江华仕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来说,2019年是一个高光时刻,拥有8条碾茶生产线的“华仕达”成功打开美国等海外市场,当年碾茶出口量达到110吨左右。就在同一年,武义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有机抹茶之乡”荣誉称号。在“华仕达”“新洲”等一批龙头企业带领下,武义抹茶开始踏上出海之路。

“面对广阔的海外市场,武义茶企跃跃欲试,底气十足。”周小芬说,企业的自信源于武义抹茶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产业基础和产业氛围。武义茶园面积共有11万多亩,能够为茶企提供充足的原料储备;武义的茶树品种非常丰富,其中有许多适宜生产抹茶,除引自日本的薮北种外,武义本土培育的“春雨一号”也非常适合制作抹茶。

同时,涉足抹茶生产的企业也在不断修炼内功。每家企业都建有自己的茶园基地,生产线和加工技术也都非常完备,能够确保足够的产能和达到出口标准的品质。

“早在2015年11月,武义县就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武义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该县全面推行以监管责任体系为保障、以标准化生产为支撑、以出口企业为依托、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茶叶发展模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出口茶叶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体系和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体系。

此外,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机构也先后落户武义,为各大茶企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1-—9月,武义县出口茶叶942.5吨,总金额493.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28.4%。”金华海关武义现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疫情影响,武义茶业出口量近年来虽有所回落,但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已出现企稳回升势头。

为助力茶企更好开拓海外市场,金华海关组建专家团队,制定“一企一策”个性化帮扶方案,在提升产品品质、应对贸易技术壁垒、区域品牌培育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在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武义将充分依托‘金武同城’发展优势,积极对接融入‘义新欧’平台,持续开行‘武义号’专列等,将更多产自武义的绿色产品推向海外,带动农民增收,推动武义在高质量发展中打造‘两个先行’山区县样板。”武义县委领导说。

【新闻纵深】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出口茶叶数量、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1.0%,居全国首位。其中,以高质量茶叶原料为基础,辖区茶提取、茶饮料、抹茶粉等出口茶制品贸易日渐红火。据全球市场预测机构Global Market Insights Inc.的最新研究报告分析,基于对健康安全产品需求和各种茶叶风味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全球抹茶市场价值将超过55亿美元,抹茶市场正加速崛起,走俏海内外。

【夜访手记】

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记者 李聂

傍晚时分,林寿康照例来到村口一片茶山上,仔细查看茶树的长势和茶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这片茶园,我们村民比老板还上心。”武义县白姆乡金坛村党支部书记林寿康笑言,由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这个120亩有机抹茶种植基地,不仅成了村口一处好风景,更让大家看到了一片“好钱景”。  近年来,随着武义抹茶产业蓬勃兴起,不少茶企开始连片开发有机茶、抹茶种植基地。作为拥有15000余亩茶叶种植面积的白姆乡,更是吸引了“乡雨”“更香”等龙头企业进驻。  一片叶子,12亿元产值,6万茶农……作为浙江26个山区县之一的武义,在茶叶种植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何将资源化为财源,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是武义实现超越发展的要义之一。  “实践证明,武义将优质有机茶和能吃的抹茶相结合,是一个正确的转型选择。”武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服务站站长周小芬多年来持续研究抹茶产业发展,她撰写的论文《武义县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在《中国茶叶》刊发后,引起业内普遍关注。在她看来,因疫情等因素造成的茶叶出口回落只是暂时现象,“苦练内功”的武义茶企一定会迎来新转机。  对此同样满怀信心的还有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祝凌平。在该公司抹茶生产车间,除了已建成投用的5条生产线外,还预留了2条生产线的位置。“市场变化莫测,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早在几年前,祝凌平就将儿子祝贺送往国外留学。学成归国后,祝贺开始逐步参与公司管理,成了父亲的得力帮手。“抹茶要开拓海外市场,这正好给了他一块用武之地。”祝凌平说。  据金华海关统计,2022年1—8月武义县共实现外贸出口181.51亿元,其中武义茶叶出口贸易总值2244万元,仅占同期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0.12%。数字背后,既凸显出武义茶业出口急需迎头赶上的紧迫,也让人看到了巨大的海外市场空间。  抹茶,也许就是那个执锐攻坚的清香“利器”。

来源:金华新W客户端

作者:李聂 章陈波 李增炜 朱谢旻 朱翚 武义融媒体中心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