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宜兴茶具

找到约1,16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藏在各大博物馆的珍宝紫砂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全国最大博物院。院址系明清两代北京之皇宫,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14年在前部成立古物陈列所,1925年在后部成立故宫博物院。1947年前后合并为故宫博物院。1949年后,经修缮整理,建成为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博物院,任务是保管宫殿建筑、宫廷文物和古代艺术文物,进行研究整理,陈列展览。藏品总数达90多万件,计有书画、碑帖、陶瓷织绣、青铜、漆器、玉器、竹木牙雕和文房四宝等。

 

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宜兴紫砂器逾千件,绝大部分为清代遗物,很多为贡品,制作精致工整,技艺卓越,表现出宜兴紫砂的高水平。著名的有“乾隆御题诗烹茶图紫砂壶”、“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壶”和“ 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等。

 

 

▲宜兴窑紫砂黑漆描金山水图紫砂执壶

 

▲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方执壶

 

▲宜兴窑“定府清赏”款题嘉庆御制诗文紫砂执壶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烹茶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宜兴窑“玉麟”款紫砂瓜形执壶

 

▲宜兴窑匋斋款紫砂扁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香港茶具文物馆

 

香港茶具文物馆,为香港艺术馆之分馆,1984年建成开放,为茶和茶具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址原为驻港英军司令官邸(又名“旗杆屋”)。茶具文物馆藏品分两部分:宜兴茶具和陶瓷茶具,年代自公元前1000年至1990年。

 

两部分藏品数量相若,总数达600多件,馆藏宜兴紫砂茶具,都为罗桂祥历年收藏,于1981年捐赠给茶具文物馆,其中很多为孤品、珍品。著名的有明正德八年“供春”刻款“六瓣圆囊壶”、“时鹏”刻款“水仙花六瓣方壶”、明万历丁西年“时大彬制”刻款“玉兰花六瓣壶”、“李茂林造”印“菊花八瓣壶”、“(徐)友泉”刻款“仿古盉形三足壶”、“邵大亨鱼化龙壶”等。

 

 

▲明 · 十六世纪晚期 · 时大彬    印包方壶

 

▲清 · 十九世纪早期 · 陈曼生    直腹刻铭曼生壶

 

▲时大彬 开光方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李茂林 八瓣菊花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供春 六瓣圆囊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为我国著名艺术性博物馆。1952年创建于上海,藏品逾10万多件,以青铜、陶瓷、书画、雕塑为主,其他还有甲骨、玺印、织绣和各类工艺美术品等。陈列分陶瓷、青铜、书画、雕塑四个专题。

 

上海博物馆藏有各类宜兴紫砂器数百件,多数为清代遗物,大部为茗壶,其中甚多精品。著名的有“大彬虚扁壶”“陈鸣远四足方壶”、“乾隆御制诗圆壶”、“道光炉钧釉执壶”、“陈曼生瓢提壶”、“曼生半月瓦当壶”、清·王坫山墓出土“曼生壶”和杨彭年瞿子冶“石瓢壶”等。

 

 

▲宜兴瞿子冶刻竹纹紫砂壶

 

▲宜兴窑炉钧釉紫砂壶

 

▲宜兴窑邓奎款金涂塔紫砂壶

 

▲宜兴窑乾隆御制诗紫砂壶

 

▲宜兴曼生制半瓦当式紫砂壶

 

▲彭年曼生款乳鼎紫砂壶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为我国著名博物院。1950年创建于南京,原为1933年筹建的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占地面积9万多平方米。

 

珍藏各类文物40多万件。主要是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藏品、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集的全国考古出土文物及1949年后考古发掘与调查征集的藏品。计有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漆器、织物、刺绣、服饰和家具等。

 

南京博物院为研究、展览江苏历史文物的重要机构,为此收藏有宜兴各种紫砂器皿数百件,多数为各式茶具,著名的有圣思“桃形杯”陈鸣远“东陵式壶”、邵大亨“龙头八卦一捆竹”和杨彭年“仿国山碑紫砂花瓶”等。

 

 

▲圣思氏款桃形杯,1952年储南强先生捐献

 

▲彭年制曼生铭仿古井栏壶

 

▲彭年制曼生铭半球壶

 

▲瞿子冶石瓢壶

 

▲万泉六方壶

 

▲殷尚水仙花瓣纹壶

 

 

 

 

 

 

 

扬州博物馆

 

 

地志性博物馆,1952年创建于江苏扬州,原名苏北文物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藏品2万多件,其中扬州地区出土的汉唐文物较丰富,有西汉木版彩绘和彩绘漆器;唐代雕刻的佛像、菩萨、天王、象、狮、唐三彩陶器和月宫飞龙镜、打马球镜、海兽葡萄镜、宝相花纹镜等,多为当时扬州所铸造。并藏有清代“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鯽、郑燮、李方膺、罗聘)书画作品近200幅。藏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扬州博物馆藏有宜兴紫砂器近百件,其中著名的有“清紫砂合菊壶”和江都丁沟明墓出土的大彬“六方紫砂壶”。

 

 

 

▲大彬六方壶

 

▲清紫砂合菊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

 

 

 

 

原名“宜兴陶瓷陈列馆”,地方性陶瓷艺术博物馆。创建于1978年,1982年对外开放。馆址在江苏宜兴鼎蜀镇。藏品2万多件(套),包括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陶瓷产品及陶瓷艺术珍品,绝大部分为当地出土的历代陶瓷文物和当地出产的陶瓷精品。其中以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和美陶最具代表性,被誉为“五朵金花”。

 

现开设有10多个展厅,陈列1万余件(套)现代陶瓷作品、古陶珍品、建筑及工业特种陶。馆内藏有古今宜兴紫砂数百件(套),其中著名的有陈鸣远“调砂虚扁壶”、邵大享“掇球壶”、杨凤年“风卷葵壶”等。宜兴陶瓷博物馆藏品,具有浓郁地区特色。

 

 

 

▲ 提璧茶具  顾景舟

 

▲汉云壶  顾景舟

 

▲怒放壶  曹婉芬

 

▲裙花提梁壶  王寅春

 

▲合桃壶   汪宝根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

 

 

 

 

 

著名艺术性博物院,馆址在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1965年正式开放。现有藏品七十余万件,包括清代北平故宫、热河行宫、沈阳故宫的典藏,前南京中山博物馆所藏三代礼器、汉代玉器、宋代瓷器、各朝书画、宋元图书;另有50万件图书及文献资料。基本陈列分青铜器、玉器和中国书画三部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宜兴紫砂珍品,多数为清代紫砂茗壶,著名的有清康熙朝的“紫砂胎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花卉瓜棱紫砂壸”、“花卉紫砂方壶”和“花卉紫砂盖碗”等,都是当时紫砂陶中的最精品。院内并办有仿三希堂的中国传统式茶座和作品展示会,可供观赏者参与活动。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涨姿势了!历代帝王喜欢的壶原来是这些

明朝万历年间,

一代紫砂大师时大彬开启

宜兴紫砂壶艺之先河,

将工艺装饰运用于紫砂壶,

使紫砂壶

在实用的同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继而进入宫廷得到皇家青睐。

清代各朝皇帝均对紫砂喜爱有加,

并使之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


▲清乾隆 御制紫砂描金山水诗文圆壶 


故宫现藏有四百多件紫砂藏品,

皆是皇家御用紫砂器,

件件华美精巧,端庄大气!


“宫廷紫砂”这个名词,最先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提出,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档而又精美的紫砂器。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由宫廷造办处出样在宜兴定制;二是由宜兴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


 △ 故宫藏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 故宫藏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段泥款


皇家御用之紫砂器选料严格,工艺精湛,在造型与装饰上更是体现了皇家审美情趣,雍容尊崇,极富气象。宜兴紫砂茶具经历了明代被宫廷认可到清代专门为宫廷烧制的历史过程。宜兴窑作为江苏地方窑受到皇室的重视,曾一度无比辉煌,享有与御用官窑同等的待遇,为宫廷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代宫廷紫砂】


根据现有的清宫旧藏实物推断,紫砂进入宫廷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明万历年间。当时进入宫廷的紫砂都经过了“包装”处理。


明  时大彬款紫砂漆包壶


一种是以紫砂为胎,外饰雕漆;另一种是以紫砂为胎,里外挂釉,明中叶宜兴更盛行生产此种产品。其釉色乳浊而富于变幻,与宋代河南钧窑窑变釉有某些相似之处,明人称之为“宜均”。高档次的宜均制品能够达到宫廷御用的标准,皇家便将宜均用作文房陈设瓷。


明  吴经提梁壶  南京市中华门外大定坊马家山吴经墓出土


明  故宫博物院藏 宜兴窑紫砂雕漆提梁壶


【清代康雍乾时期宫廷紫砂】


清代宜兴紫砂受到皇家的重视清初的紫砂精品较明代有了质的飞跃,泥质细腻,色泽温润,完全脱离了粗糙的土砂气。

清代康雍乾时期,国力昌盛,宜兴紫砂的发展更是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其中帝王的偏好,对于宜兴紫砂发展起到了尤为突出的影响。宜兴紫砂进贡内廷,备受帝王和宫廷人员的青睐,一时间成为风靡宫廷的艺术品。不仅如此,宜兴紫砂器独特的造型艺术,也在影响着帝王的审美情趣。于是乎,许多紫砂器物的造型甚至成了官窑瓷器的祖本。


康熙喜欢的紫砂壶:紫砂胎上画珐琅


▲康熙 紫砂胎珐琅五彩花卉茶壶 


真正的宫廷紫砂是以康熙时宫中创烧成功的“康熙御制”款紫砂胎珐琅彩为开端,代表了康熙朝紫砂制作的最高水平,色彩艳丽,制作精良。

康熙初年西洋传教士带来“画珐琅及珐琅物品”,引起皇帝的极大兴趣。康熙命造办处仿欧洲花纹作珐琅装饰,试于金、银、玻璃、锡及紫砂胎上画珐琅。宜兴胎珐琅彩的制作过程是:由宫中造办处出样图,派专人送到宜兴烧好素胎后呈进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再根据御用画家的画稿画珐琅彩,然后用小炉窑烘烤而成。


▲康熙 紫砂胎珐琅彩万寿长春海棠式茶壶


此种紫砂壶的烧制,将珐琅融入了紫砂制壶工艺,大大增强了紫砂壶的艺术性,令其拥有了和瓷器一样色彩魅力,色泽单一的紫砂壶从此也能开出美艳的花朵。在闲情品茗的同时,亦能欣赏到壶的精美雅致。珐琅紫砂壶不是单纯地停留在仿古上,更多的体现出一种创新精神。


清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方壶


清康熙 紫泥彩绘花鸟图笠帽大壶


雍正喜欢的紫砂壶:本色泥绘最古雅


雍正皇帝的艺术品位极高且喜好茗饮,他特别欣赏宜兴紫砂壶造型的美妙和其泥质的天然肌理之美,崇尚紫砂固有的古雅质感且讲究材料的配制。这一时期的宫中紫砂器即使有花纹也是本色泥绘,画面隐约凸起,有如绢画般柔滑爽利。


柿蒂起花扁壶 清雍正


故宫藏品中有许多紫砂壶、茶叶罐、水盂等器物,既不像康熙朝紫砂器那样厚重端庄,又有别于乾隆朝紫砂器的繁缛富丽,体现了雍正朝器物优美灵秀的时代风尚。这些器物上虽然没有雍正朝的官窑款识,但为雍正朝的作品是不争的事实。此外,雍正时期宜兴已经开始专门向造办处砚作提供素坯砚,经造办处描金彩绘加工后作为皇帝本人使用的朱批御用砚。


宜兴紫砂菊瓣茶壶 清雍正


雍正对紫砂的理解应该说是十分超前的,重视的是紫砂泥料的材质美,而不是追求过分的装饰美。所以雍正朝的紫砂壶作品多数不入妍媚,紫砂的泥色之美得以完美地展现,表现出难得的文雅脱俗的风格。


雍正 霁红釉瓷胎菊瓣茶壶


 紫砂扁圆壶 雍正


雍正端把壶


清雍正 宜兴窑紫砂圆壶


清雍正 五彩堆泥绘礼佛壶


乾隆喜欢的紫砂器:装饰手法最丰富


在所有的宫廷紫砂器中,乾隆紫砂器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不仅形式多样,装饰手法也丰富多彩。这一时期在紫砂器上已能熟练地运用堆绘、描金、上漆、彩画、刻、剔等工艺,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色彩艳丽,制作精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 贴花莲塘纹御制诗文壶


乾隆帝的嗜茶习惯更增添了他对紫砂器的喜好零星的进呈已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因此宫廷开始向宜兴定烧茶具,同时烧制文房用具、花盆、鱼缸等。


清乾隆 紫泥金彩山水诗文壶


这些宫中使用的宜兴茶具都是成套或成对地烧制,当中一些是先在宜兴烧内胎,然后进呈宫廷由造办处进行再加工,如上漆、描金、彩画、书款等。


▲乾隆 黑漆描金菊花图紫砂胎茶壶


其中,紫砂胎黑漆描金壶尤为突出,造办处漆作在技术上已经完全解决了彩漆与砂胎的粘和问题,漆皮与胎体结合紧密,融为一体,经数百年光阴依旧金碧辉煌。


▲乾隆 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图紫砂胎茶壶 


此外,紫砂胎粉彩描金器物,如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则呈现出比官窑粉彩瓷器更加强烈的装饰效果,存放于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御用品之一。


▲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清乾隆


【清中后期宫廷紫砂】


清乾隆以后,国力日衰,宜兴窑宫廷紫砂的制作大不如前,简单实用替代了精美典雅的风格,但仍然保持着不同于民间紫砂的特殊地位。


清嘉庆 飞鸿延年壶


嘉庆、道光、咸丰时,壶形偏小,以扁圆、提梁、圆形刻花者居多,此时名家款壶较多地进入宫廷,以弥补皇家使用的不足。道光、咸丰年带有“行有恒堂”款的紫砂茗壶都是由朝廷统一设计,统一出样,派人到宜兴专门定制的。


清道光 紫砂杨彭年款描金山水诗句壶


同治、光绪时期带款的器物较多地带有“客斋”款喜作各种秀巧的形制,变换各种不同的泥色。“客斋”是金石家吴大澂的号他与当时的制壶名手俞国良、黄玉麟合作,选出精品进呈宫廷。


清光绪 黄玉麟觚棱壶


光绪朝年款的器物未见,但宣统年款的茗壶不少,这是酷爱紫砂艺术的端方于宣统年出任大臣之时亲自指导设计的,底款均为单长方框内竖排篆书款“宣统元年正月元日”,盖内均钤两方椭圆形篆书印章,气孔左边为“匋斋”,气孔右边为“宝华庵制”。“匋斋”是端方的字,“宝华庵”是他的堂号。


清宣统 紫砂犁形壶


这批小型茶壶质光色美,光素无纹,突出砂质泥色的天然肌理,此为清末制作的最后一批带有帝王年号款的紫砂茗壶。



把壶友利益当作第一要务

把壶友满意当作第一追求


坚持“以壶友为中心”为核心理念,

真正了解壶友需求,

提升壶友满意度,

通过倾听壶友反馈

重视壶友体验才能更有效地改进。


唯有壶友满意,

方能卓越成就。

台湾与宜兴鲜为人知的紫砂壶风云变幻

二十世纪初期,在商品经济体系的运作下,宜兴紫砂壶产业,蓬勃兴旺,1932年紫砂产量和产值俱增。

 

并供应日本、东南亚等国订货,为近百年宜兴紫砂生产特盛的一年。后因连年战乱,产业萧条,宜兴陶业为之沉寂一时。

 

90年代紫砂一厂

 

直至1954年后,政府将当时流散在外的紫砂艺人组织为「紫砂生产工场」。 1958年4月,在原来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

 

此后,在厂方合作及多位老艺人保护传统、培育人才的努力下,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老艺人保护传统、培育人才

 

『台湾与宜兴之间的茶壶缘』

 

台湾是一个移民为主体的社会,在清代时期,伴随福建的茶叶移植,大量闽粤移民进入台湾,也将当地所盛行的「工夫茶」,以及独特的「工夫茶四宝」茶具带入。

 

台湾史学家连横(1878-1936)的《雅堂文集?茗谈》:「台人品茶,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其《剑花室诗集》也说:「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

 

工夫茶四宝

 

因此,早期移民带入台湾,以小壶、小杯为主要代表的「工夫茶俗」,特别适合搭配台湾中部地区所产的乌龙茶。

 

以宜兴紫砂壶冲泡,色、香、味俱佳,更能突显各区茶叶独特的气韵(山头气)与品种香,迄今小壶饮茶之俗早已融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中。

 

罗桂祥先生

 

『香港的媒介地位』

 

近代宜兴紫砂壶能输入台湾,香港占了重要的媒介地位。1970年代后期,经过长时间动荡的大陆社会渐趋稳定,宜兴陶业生产慢慢回归常态。

 

1981年10月香港罗桂祥先生为推动紫砂陶艺,在「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举行宜兴陶器展览,紫砂壶艺的多样性、材质的优异性,引起国际瞩目,尤其吸引台湾茶艺界、收藏界人士关注,认为紫砂壶是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1990年代台湾贩卖紫砂壶的茶行

 

由于两岸政治因素的限制,宜兴紫砂厂的海外市场便委由香港四大公司(锦锋、英泰、双鱼、海洋)经销,此一阶段,台湾业者需由港商才能辗转购买紫砂壶回台转销,因此当时紫砂壶俗称「港壶」或「港罐」。

 

又因当时台湾政府的法令尚未开放进口紫砂壶,所以大量的紫砂壶其实是经非正式管道,走私进入台湾市场。有段时间甚至因为海关查察严格,若干紫砂壶底部的「中国宜兴」印款需在境外予以磨除才能入境。

 

1990年代台湾的紫砂壶展览

 

『台湾是宜兴紫砂的第二故乡』

 

究竟什么因素宜兴紫砂壶在台湾广受欢迎?

 

首先,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台湾盛产乌龙茶,「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便是首选,台湾人便开始风行用宜兴产制的紫砂壶品饮乌龙茶。

 

「老人茶」品茗成为中产阶级的休闲、社交活动,在如此热络的饮茶风气下,自然对紫砂壶有大量的需求。

 

1990年代台湾的紫砂壶展览

 

其二,是香港的外缘因素辅助。1981年香港罗桂祥先生举行宜兴陶器展览,其后香港一连串的紫砂精品展览活动与出版品。吸引台湾的茶壶代理商们,积极地到香港寻觅良好的工艺品,带回台湾供应壶友收藏。

 

其三,是台湾解严、开放大陆探亲旅游,加上股票上万点,带来资金动能。

 

《紫玉金砂》

 

其四,是台湾出版事业对紫砂宣传的推波助澜,在杂志方面有《茶与艺术》(季野)、《壶中天地》(赖杰诚、万妙玲)、《茶与壶》、《紫玉金砂》(赵宽仁、黄健亮、黄怡嘉)、《天地方圆》(江庆书)等;

 

此外,1989年成立的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则是出版了台湾八成以上的紫砂书籍。经由这些杂志与书籍的发行,为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深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养分。

 

后面这两项不仅拓宽紫砂壶在台湾的收藏市场,让更多的紫砂精品来到台湾,收藏人口遽增,许多名家的作品受到广泛传播,促成了紫砂整体事业在台湾的高峰期。

 

1993年访台的顾老

 

加上近年来紫砂壶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出尽风头,大陆紫砂壶拍卖市场上,有大量的紫砂壶是从港台回流到大陆的,购买回流紫砂壶要小心,既然是谈回流壶,就必须了解一下当代宜兴紫砂壶出口台湾的一些情况。

 

大陆的紫砂经营者,近年瞄准台湾收藏家手里的名家名作,个别拍卖公司也到台湾去征集淘金,不过,台湾收藏家觉得自己来大陆炒作更具有竞争力,于是,大陆拍卖市场上送拍的几乎都是台湾回流紫砂壶。

 

可以说大陆拍卖市场上第一波紫砂热浪是宜兴人炒起来的,这第二波第三波都是有台湾人运作,直至把紫砂壶推上了千万等级的高峰。

 

1993年,顾景舟大师等11人,首度受邀访台,深受欢迎

 

宜兴每天有集装箱出运到台湾,台湾紫砂壶的贸易几乎是疯狂的,买紫砂壶不是按照品种数量和质量,而是按照每一箱多少钱来计算的。

 

那时出口到台湾去的紫砂壶良莠不齐,大量的日用商品紫砂壶,被一般的紫砂爱好者收藏,近几年从台湾回流到大陆的紫砂壶99%都是这种紫砂壶。

 

目前市场上炒作的所谓绿标、黑标、激光商标都仅仅是出口的一个标志,绝对不是紫砂壶等级的标准。

 

1993年台湾知远研究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宜兴陶瓷艺术作品展示会”

 

由于当时与台湾没有三通,台湾人直接来宜兴还有些困难,大多是以探亲的名义取道上海,精明的台湾壶商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来宜兴购壶,或在上海静安宾馆等常年包房,后来干脆长驻在宜兴上海饭店,由宜兴壶贩子直接送来。

 

大规模的紫砂壶开始从偷偷带回台湾变为几个台湾人租用航班空运或走水路从厦门海上转运,在1986年以后,当时宜兴出厂价10元人民币的壶,到台湾可以卖120美元。

 

1995年的「当代紫砂精品展」,潘持平技术示范和交流

 

由此,来宜兴贩买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起初多是台湾的无业游民,后来开始有专业的古董商参与,贩壶的质量开始提高。

 

从1984年开始,台湾人开始注意收藏顾景舟、蒋蓉、吕尧臣、徐汉棠、汪寅仙这批人的高档紫砂壶了,由于他们的壶价格高,数量少,只能订制。

 

于是,他们即高调订制,当他们把壶拿到手后,就会请宜兴当地的高手实仿实做三到五把高仿品一起带回台湾。

 

1995年的「当代紫砂精品展」,何道洪、潘持平技术示范和交流

 

当然,这类高仿品必须达到次真迹一等,原料、工艺造型必须达到99%的相似度,甚至重量,印款几乎一致,行业外的人根本无法辨认,名人名作的赝品伪作在收藏者手里越来越多。

 

于是,台湾人教会了丁山紫砂工艺师代工的诀窍,从此,宜兴进入了600年紫砂历史上代工最为泛滥的时代,而且此项业务至今“繁荣昌盛”。

 

台湾市场紫砂壶从2005年进入到一个相对饱和的时期,市场价位开始往下掉,由于大陆经济的发展,台湾开始有人把收藏的紫砂壶委托在大陆开茶叶商铺的老板代销,也有人在香港的古玩行里寄卖。

 

1998年,李志平厂长、汪寅仙、何道洪、吴群祥、葛陶中、江建翔、陈国良、张庆臣等人访台

 

1999年《有壶同享‧有难同当—两岸紫砂茗壶赈灾义卖会》

 

很快,宜兴的商家嗅到了这个机会,于是,从2008年开始,宜兴人一批批到台湾收购紫砂壶回来,由于商家的鉴赏水平有限,开始的时候,买来了不少赝品伪作。

 

后来就发展到要去宜兴找到作者证明是真迹才付款,这样,又使得宜兴的高工大师多了一条唾手可得的生财之道,卖「证书」而不是卖艺术。

 

照现在紫砂壶的分类,台湾回流壶以日用紫砂壶为主,艺术收藏类的紫砂壶很少,由于2006年宜兴当地政府把紫砂矿封掉以后,人们为了寻找黄龙山紫砂原矿所做的壶,就把台湾市场上日用类紫砂壶一扫而空。

找到约1,14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