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野生大叶黑茶

找到约18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神奇的云台山大叶种

安化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其品质之优,世人皆知。在上个世纪50年代,茶叶专家在云台山发现了一种优质野生大叶茶树,推动了安化黑茶的飞速发展,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云台山大叶种”。

其实,早在1935年《湖南茶产概况调查报告书》中所调查的52个产茶县中,大部分有“安化种”的记载。

1954年,毕业于中国茶叶学校的肖金群分配到安化县茶叶局。他在安化云台山赵家坪附近一带发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野生大叶茶树,后经采样送北京专家确定为大叶种。

▲云台山大叶种发祥地——赵家坪茶园

1957年,湖南省农业厅组织茶叶专家朱先明、王威廉、萧玲等10余人,先后到安化调查茶树品种,于云台山脚的空洞岩一带溪谷两侧发现了这种野生大叶茶树,叶片最大竟达20厘米,专家们眼睛一亮,知道这应该是传说中的良品野生大叶种,于是连夜向省厅汇报,省厅指示迅速组织工作队驻地实验培植与推广。

1959年,云台山赵家坪修建了云台山茶场赵家坪初制厂,年茶产量达1200担,是当时安化县的第二家茶叶加工厂。新成立的赵家坪初制厂成就了安化茶叶历史上最光辉的时刻,绿茶极品“安化松针”由云台山大叶种改良试制成功。“安化松针”献给毛主席品鉴,受到主席嘉奖,并通过其秘书回函。

1960年,湖南省高桥茶叶试验站王威廉与长沙农校刘英湘、胡美华等师生30余人,通过对安化的高山和低山茶树品种的经济特性进行比较,首次提出了“安化云台山大叶种”这一品种概念。

1965年,在福建福州召开的“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及利用学术讨论会”上,安化云台山大叶种被列为全国第一批21个群体名优茶种之一,并正式命名为“云台山大叶茶”,被写入大学教科书。

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安化云台山大叶种被认定为国家级良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云台山种”(云台山大叶种)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24-1985。

作为安化茶群体品种之核心,安化云台山大叶种还被国家评定为八个大叶茶品种之一。这种原始的大叶种,品质较其他茶种有何不同?它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来源:云上茶业

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安化黑茶之千两茶简介

千两茶历史

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少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亦使当时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白沙溪茶厂从1952~1958年进行了生产千两茶工作。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也就是当前的花砖,就是替换千两茶而诞生的产品),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的老技工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同渠道和形式,一部分流入各阶层百姓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部分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部分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促进了千两茶生产的发展。2007年后白沙溪茶厂改制。

千两茶简介

安化千两茶,又称“花卷茶”,是以二、三级安化黑毛茶为主要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堆等工艺加工后,再采用汽蒸、装篓、压制、日晒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

千两茶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

石峰山千两茶选用的安化荒野原生海拔500-800米云台大叶种的野生黑毛茶为原料,传统工艺,松柴明火烘焙,传统杀篾;口感醇香,内质丰富,茶味悠长浓郁。

在外观上,使用竹篾将黑毛茶筑成圆柱形,柱长1.5米,柱围0.7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最外层竹篾,中间棕,最内层蓼叶,使茶质更优而卫生,又使外观更美防潮防水;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外形

茶叶外形色泽黑褐,圆柱体形,压制紧密,茶叶紧结或有 “金花”。

2

汤色

橙黄明亮。陈年千两茶酒红色,非常的漂亮。

1

香气

醇正,有浓郁的花香。

1

滋味

口感醇正,茶汤饱满,入口细腻爽滑,回甜持久

1

叶底

肥厚完整,纯正安化野生大叶种茶

千两茶功效

饮用千两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润醇厚、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功效。并具有抑制肥胖的功能,因而千两茶受到了国内外的消费者的青睐。千两茶的功效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清脂肪、清肠胃、清血管、清毒素。

1

清脂肪,减肥胖

茶中的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脂类物质排出;还可活化蛋白质激酶,加速脂肪分解,降低体内脂肪的含量。因此安化黑茶被韩国人称为“瘦身茶”;日本人称为“美容茶”;台湾人称为“消食茶”。

2

清肠胃,助消化

有句话讲“牛、羊和奶酪,非茶不解”故而“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从前人们就利用千两茶来帮助自己消化且除腻。

千两茶富含膳食纤维,具有调理肠胃的功能,清肠胃;且有益生菌参与,能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助消化。中国民间有利用老黑茶治疗腹胀、痢疾、消化不良的传统。

3

清血管,降三高

茶中富含茶黄素,能软化血管,有效清除血管壁内的粥样物质,被称为“心血管的清道夫”;茶氨酸有效抑制血压升高,类黄酮物质能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降低血压;茶多糖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降低血糖含量;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能溶解脂肪,促进血管内脂类物质排出,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4

清毒素,护肝肾

茶中独特的益生菌的功能因子和多酚类氧化物、儿茶素等多种化合物成分,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对人体内脏具有特殊的净化功能,吸附体内的有毒物质(酒精、重金属、体内垃圾)排出体外,能深层排毒;又对病菌有抑制作用,保护肝肾。

 聚焦

千两茶是一种养生的好茶,它所具的儿茶素及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能增强人体血管壁的韧性及抑制动脉硬化;而茶中的维生素则可以延缓衰老及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防止致癌物质的产生。

千两茶储存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黑茶,也有很多黑茶的收藏者。黑茶中的千两茶该如何储存呢?

千两茶也是后发酵的黑茶,经过好几道工序靠人工完成的大茶柱。由于它独特的加工工艺,储存的时间越久,茶的味道就会越香醇,这也是黑茶爱好者喜欢它的原因。

千两茶加工得非常紧实,其实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不像普洱茶那样娇贵不好存放,传说有人把千两茶放在井里七年不湿芯,这也是广大黑茶爱好者收藏它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只要存放于通风无异叶的地方即可。当然某些地方极端的环境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比如连续湿度超过90%一周以上,则需要进行抽湿处理。极干的环境也不益于其发酵转换。

 

欢迎进入黑茶(dark tea)时间······



黑茶


黑茶,利用菌发酵的方式制成的一种茶叶,最初出现在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笥茶”——渠江皇家薄片,已有2300年历史,是安化黑茶起源。 


昕霖™安化黑茶采用安化境内野生大叶种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烘焙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黑毛茶,并以其为原料精制(包括人工后发酵和自然陈化)成安化黑茶系列产品,主要品种有"三尖""三砖""一卷"

 


从鲜叶的采摘、杀青、揉捻、渥堆到烘焙,昕霖黑茶的每道工序都经人手。制茶人熟稔的双手,使之形成充满人文情怀的独特风味。


黑茶性温,秋冬时节喝黑茶有利于暖胃宁神,抵御寒冷,提高抵抗力;黑茶也助消化祛油腻,秋冬饮食一般较多,饭后喝杯安化黑茶,不仅有助清理肠胃,还有利于降脂去脂;女孩子秋冬易体寒,饮安化黑茶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能力,活血又美容。




找到约18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