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州最大茶叶批发市场

找到约9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减税降费效果显现:中国最大茶叶批发市场回暖

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 孙秋霞 摄

“如果自己兜里有点钱,就可以撑过一段时间”,回忆起疫情初期面临生意惨淡、资金不足等压力,一位在广州经营茶叶生意的老板发出了肺腑之言。

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渡难关。其中,税率的降低和普惠性税收的减免,对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统计,今年1-8月,广东地区(不含深圳)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5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新增社保费降费922亿元,减少了企业用工成本中的刚性支出。

日前,记者走访中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广州芳村,这里涵盖了南方茶叶市场、古桥茶街等几十个市场主体,经营商户近万,被誉为中国茶叶“华尔街”。疫情初期,整个芳村茶叶市场生意冷清,茶商客流量大幅减少。

“我的经销商开不了店,开店了没人过去喝茶,这对我们来说是最直接的影响。”广州合和昌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和昌”)运营总监钟广荣说。合和昌是一家集研发、储备、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新锐茶企,其茶叶产地位于云南勐海,主要销往华北、华南、华东等区域。

广州古桥茶街 孙秋霞 摄

钟广荣坦言,普洱茶不像快消品,只要把仓库做好了,可以放一段时间,不会过期。“如果自己兜里有点钱,就可以撑一段时间。”

今年3月,合和昌给予每家经销商1万元左右的补贴。钟广荣说:“疫情初期虽然开不了单,但我们还是要一起走下去。在没有产生任何利润的情况下,我们给经销商补贴了几百万。”

与合和昌不同,南方茶叶市场内的商户大多为个体户,属于“小本经营”,用于防范风险的现金流并不充裕。

为了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今年以来,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7批28项税费优惠政策,广东省“复工复产20条”“中小企业26条”“个体工商户23条”等也包含多项税务支持措施。

钟广荣告诉记者,合和昌今年享受减税降费约35万元,包括市场管理方给予的租金优惠,“整体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挺大的”。

古桥茶街物业负责人沈建奋告诉记者:“受惠于疫情期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政策,业主大方地每月给我们减租约5万元。我们就将租金优惠让渡给分租的茶商,给予他们同样力度的租金优惠。”

沈建奋表示,疫情对茶叶行业的冲击比较明显,其租户总体销售额预计下滑15-20%,减让租金可以让租户维持经营。

茶行负责人王红伟告诉记者:“由于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管理方将红利让渡给我们,月租金从7千多元减免到3千多元,这部分省下来的租金让我们能够立即支付货款,加快上游供货商发货效率。”

随着茶市回暖,茶商们正借助直播进一步扩大茶叶产品销售。据悉,今年首届直播节(中国广州)期间,荔湾区茶叶专场吸引观众70多万人次,销售额达40多万元。

正在筹备上市的广州康瑞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慕衡对下半年行情表示乐观。“我们经营普洱茶本身有较为充足的库存储备,本身也积累了相对稳定的客源,针对疫情我们还开拓了网上销售渠道。”张慕衡说。

钟广荣告诉记者:“目前每批货市场反应挺好,基本上处在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现在公司的运营推广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我们正在筹备秋季茶博会,争取今年销售与去年持平。”(完)

注:内容来源中新网广州,作者孙秋霞,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后疫情时代中国最大茶叶批发市场探索转型“求生”

随着中国各地茶叶市场的兴建、电商发展蓬勃、互联网经济及交通的发达,在广州芳村,中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的集散功能正在弱化,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的日子并不好过。连日来,记者探访此地,不少茶商表示,引导年轻人爱上喝茶、加强品牌建设、开发新式茶饮、推广茶文化,后疫情时代,茶企转型“求生”势在必行。

广州芳村一带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方伟彬摄

芳村一带有广州芳村茶叶城、南方茶叶市场、古桥茶街等几十个市场主体,经营商户近万家,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市场辐射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黄波告诉记者,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承担了全国各大茶产地的茶叶到广州集散的功能,但近十年来这个功能在弱化,它已经到了一个迭代升级的关键节点,而疫情正在加速这一升级,茶商要探索转型“求生”。

2006年从四川到广州打拼,开办了广州市焱尧茶叶有限公司的张继伦认同黄波的看法。他回忆道,早年间在芳村打拼,人在店中坐,生意找上门,客人带着现金来找茶叶,现在,必须主动出击做行商。这几年,张继伦经常带着公司员工去参加茶叶展览会、品鉴会,为客户提供茶山游,带领他们看茶山、看茶厂,打响品牌。

在广州焱尧藏茶营销总部,总经理张继伦向记者展示了疫情期间他们公司研发的“藏柠洋”。方伟彬摄

记者走访时发现,全国各地的茶企已经把品牌运营中心开到了芳村,成为了茶企品牌集中展示的大平台。在一家名为广云双宝的品牌店内,店铺负责人王宝堂介绍,“广云”的“云”指的是大数据,他们公司目前重视品牌发展,线上线下差异化经营,利用大数据让公司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更好做生意。

品牌化的同时,茶商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时下,内地茶饮品牌深受年轻人喜爱。黄波举例,有的茶饮品牌还打出了“灵感之茶中国制造”的口号,这让年轻一代知道原来除了星巴克,中国茶也很好喝,这对培养年轻一代饮茶习惯是有帮助的。

在广州焱尧藏茶营销总部里,总经理张继伦向记者展示了疫情期间他们公司研发的“藏柠洋”,这是一款柠檬皮包裹茶叶的新式茶饮。他告诉记者,这款茶叶携带和冲泡都很方便,很适合年轻人,而且这种与柠檬相结合的茶产品,外销到东南亚也受到了市场欢迎。

全国各地的茶企已经把品牌运营中心开到了芳村。方伟彬摄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茶商告诉记者,喝茶是体验式消费,因此需要打造更多茶馆、茶文化空间,这对于推广中国茶文化很有帮助。黄波指出,清代广州十三行在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中做过辉煌贡献,还诞生了当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中国的茶叶销往全球,传播了中国茶文化。因此,黄波认为,广州芳村的茶商不仅要卖茶,还要注重茶文化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芳村走访期间,记者碰到了俄罗斯青年洪歌,他在一间品牌茶店内饮茶时,拿着手机拍照、录制短视频。他告诉记者,他喜欢中国茶,已经在俄罗斯开设了茶叶销售网站,他把每一款亲自尝试过的茶叶“搬”到了网上,用俄文介绍茶叶的特点、口感、生产地、认证情况等等。洪歌还搬到了广州芳村一带居住,他希望能尝试到更多好茶,把中国的茶叶推销到俄罗斯。

来源:中国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广州芳村茶叶市场: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是全国品类最全、交易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芳村大道西,一把高悬的“紫砂壶”雕塑成为了这里的地标,指引着往来经过的人来到飘香四溢的茶叶世界。洞企石路的街头巷尾,装卸茶叶的货车日日穿梭频繁。蓝天白云下,南方茶叶市场里呈现出一片“彩色的”存在: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黄茶等品类次第铺排。

每一间铺位都有一段奋斗故事,每一壶苦茶都品得出回甘。依托千年商都的流量优势,天南地北的茶商们自发聚集在芳村,形成了以南方茶叶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茶业大本营。市场的活水冲泡出香飘四海的茶,茶业江湖经历了风生水起的黄金时代,也见证了千年商都的城市迭代。

近年来,传统批发市场屡受现代商业模式冲击,商户们对茶业品牌化、规范化的需求前所未有高涨,一股股新力量发起了对行业的新探索:茶叶价格指数破茧而出,开启了“线上平台+线下交易”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品牌茶饮店势如破竹,茶商逐步拉近与终端的距离,一个多层次的渠道体系正在形成。

2021年,芳村茶叶市场将迎来新蝶变。一场更新改造即将启动,改造后的市场将复原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形成兼具消费、研发、体验、环茶产业等多元功能板块,促进文商旅全面融合的新格局。可以想见,一场产业迭代与城市更新相互促进的序幕已经拉开。正如茶商们所期待的,无论是茶杯里的生意还是人生,终将苦尽甘来。

聚与散


30年成就全国交易量最大茶叶集散地

“十三行外水西头,粉壁犀帘鬼子楼。风荡彩旗飘五色,辨他日本与琉球。”一首竹枝词道出了一口通商时期的粤海关盛景。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一艘艘外国商船从广州启航,驶向一片蔚蓝。船舱里,茶叶、彩瓷和丝绸满载而归,成为“大航海时代”中国出口贸易三大件。彼时,以十三行为中心,海外商品贸易的辐射范围延伸至全国各地,经广州出口的货物种类达80余种,奠定了这座全球流量城市的重要地位。

林庆艺的先祖便是当时活跃在粤闽两地的茶商,自嘉庆年间,林氏家族已开始经营茶庄。上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林庆艺与一批茶商从五湖四海聚首芳村,自发地在此经营起茶叶贸易。

“茶叶在山区、丘陵地带产值高,能拉动当地农户收入,对脱贫攻坚作用很大。”他是家族中第一个在广州扎根的人,沏上一壶武夷岩茶,林庆艺边喝边讲道。在老家福建,林庆艺眼见的多是茶山与茶厂的忙碌。近年来,机械化运作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占据了很高比重,从前的师傅带着徒弟做,演变成了师傅带着机器做。

采青(鲜茶叶)、做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这些步骤都不再需要人工,机器会跟随着老师傅的生产节奏进行。当师傅做好一个样本时,机器已批量产出了一批优质茶叶。

一杯茶里牵系着整条产业链的民生。如今,茶叶生产已开始从源头提质增效,大大降低了原料供应成本。“但也无需担心机器会抢了茶农的饭碗。”林庆艺透露,目前,很多茶产区正在尝试做茶庄,将茶山的采茶活动与当地文旅活动深度结合,实现文商旅一体发展,带动茶农增产增收,相当一部分茶农年收入可达15万-20万元。

茶叶从原产地走进千家万户需要经过一个地方——芳村。眼见着零星商铺渐渐壮大到成行成市,林庆艺感叹:此前,他的父辈要在福建漳州港装卸茶叶。相比之下,广州的流通枢纽优势便是他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作为茶商谁不想来芳村开店?””林庆艺说,“在千年商都做生意成本要低得多,依托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和进出口流量优势,广州茶叶流通成本低,即便是小额贸易也能享受即发即走的便利。

同在芳村30余年的韦品忠来自广西,在他的店里,红茶、绿茶、花茶等均有销售。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茶叶批发商,几十年间,依托快进快出、薄利多销的模式,他建立起一张覆盖全国的渠道批发网络。

“茶叶批发在芳村约有70%占比,批发商拥有茶厂资源和庞大的订购量,可以比经销商拿到更具价格优势的茶叶。”韦品忠认为,对批发商而言,货如轮转的南方茶叶市场即是对交易的最好诠释,行情好的时候,他一年可销售约4万担茶叶(1担为100斤)。

长久以来,荔湾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挥着集散枢纽、聚集互补、体验展示等多重功能。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高速流转,带来了财富的迅速累积。从南方茶叶市场几十万元的店铺转手价来看,这里依旧是商户们梦寐以求的根据地。

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30多年的坚守,成就了这片全国品类最齐全、成交量最大、辐射面最广的茶叶集散地。南方茶叶市场所在的芳村茶叶市场片区,占据全国普洱茶交易量的80%,包括23家茶叶批发市场及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其中,批发市场内共有经营主体2859家。

经过批量交易以规模聚势能,再经渠道传播辐射影响力,芳村茶叶市场形成了销售、展示、品鉴为主要模式的初级形态。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和层出不穷的新业态,茶商们也在从各自领域出发,尝试着将“量”的优势升级为“质”的价值。

破与立


“广州标准”成全球市场“晴雨表”

承接自十三行的商脉绵延不断,早在民国初年,西关已铺开一张分工明确、辐射力强、专业化高的商业网络,形成了聚集式经营的商业模式,商家与市民都能在一条街中寻到各自所需。

如今,芳村茶叶市场聚集着1.2万商户,拥有20多个茶叶、茶具及茶工艺品批发市场。商业的繁荣引发愈加细化的产业分工,从采摘到加工,从包装到物流,从推广到销售……每碗茶都体现着全产业链的智慧。

陈军日在南方茶叶市场经营十余年,如今先行一步率先转型为茶叶经纪人。“有天,路过一家房地产中介,看到琳琅满目的价格贴在窗口,公开又透明,我心想为什么茶业不能这样做呢?”陈军日这样问自己,直到东和指数平台上线的那一天。该平台专门发布普洱茶的实时交易价格,同时,为市场提供不同品类普洱茶的参考价,已成为全球普洱茶交易的专业工具与参考指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刘少群表示,市场越成熟对于规则的需求就越迫切,规范的交易标准能够让运作更加透明。“特别对于普洱等具有保值属性的品类,因其具有流通功能常被人们用来投资、珍藏。因此,在茶叶的等级和价格方面要建立起行业标准。”刘少群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助于将芳村茶叶市场推向全球,同时增强其客户黏性。

在很长时间里,普洱茶的交易价格并不透明,仅满足了小部分茶商的私利。在刘少群看来,这样的利益固化需要被打破,才能使整个市场健康发展,否则势必成为转型的一大阻碍。

市场走向公开、透明本是件令集体受益的好事。然而,新生事物一诞生便引来行业热议。“建立东和指数是希望信息更流通,交易更阳光,很多卖家刚开始却不理解。”陈军日回忆,随着公开价格体系的建立,市场成交量成倍攀升,卖家们才品尝到公平交易的甜头。

现在,东和指数平台日访问量达150万,可显示1400多种普洱茶交易价格,已成为全球普洱茶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规范价格标准只是第一步,随着指数平台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广东东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军日和他的团队又启动了关于真假标准、交易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在东和茶叶总部,一层大厅摆满了等待质检的一箱箱茶叶,这是东和发货前的关键步骤。“观、拆、验、闻”四个大字就贴在墙上,质检师们不停拆开外包装查验,每一箱茶叶都要在此“闯关”成功才能流向市场。此外,这里还提供免费的茶叶真伪鉴定服务。

如今,中国普洱走进了东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受到了海外买家的肯定。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芳村已有6家规模较大的指数平台公司,实时在互联网上发布茶叶交易信息。

破除旧的市场规则,树立新的市场标准。从零散的个体经营,到成行成市的规模化运作,南方茶叶市场走出了一条自我变革的道路,逐步建立起茶叶价格、交易、质量的“广州标准”。

自此,从芳村输出的便不仅仅是一包包茶叶,更是一套具有权威性的标准与规则。整个芳村茶业界实现了从自发性向规范性的转变,市场完成了线上与线下交易渠道的整合。

不仅茶商们在“抱团取暖”,事实上,芳村茶叶市场一直都以行业协同发展为目标。1997年,广州市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成立,商会不断促进茶叶产销区交流,助力茶业一、二、三产协同发展。

为调动行业自律提升市场规范化程度,商会还推动成立了南方茶叶市场法律顾问工作室,及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有效维护了商户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的市场秩序。

创与守


全产业链提升 全方位服务

光阴流转,当一茬茬新芽又出山时,茶商们也在传递着行业的接力棒,芳村茶叶市场在岁月中迭代焕新。

择一事,终一生。对于茶商而言,将茶业作为祖业并不鲜见。

90后女孩林丽丽成长于南方茶叶市场的黄金时代,见证了父辈们栖风宿雨的劳碌。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南方茶叶市场是车水马龙的货车和络绎不绝的访客。“当时的大宗茶叶交易都聚在芳村,各种品类的茶叶百花齐放。”林丽丽回忆说。

近年来,一批90后新生力量步入茶行,作为茶业的继承人,他们在茶香中成长,自小便坐拥家庭基业。“从告诉我好好学习不要做茶,到让我好好学习帮家里做好茶。”八方茶园总经理、90后女孩林欣告诉记者,父辈们对子女从事茶叶生意,经历了观念上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传递着两代茶人对行业的新期待。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这一点,茶行的90后们深有感触。“我们发现,90后主流消费者的消费场所不是批发市场,他们宁愿在家门口就近消费,而且一定要买自己熟悉的产品。”林丽丽认为,种种趋势背后反映的是品牌的价值。

2013年,经过一番思想碰撞,林丽丽成功劝说父亲与台湾投资人联合开办“广清茶业”,将业务范围从原料出口扩大至茶饮生产。后来,广清成为某知名连锁茶饮店指定原料供应商。“这是一个创造需求的时代,打价格战没有意义,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东西付更高的价格。”林丽丽认为,在注重品质和体验的时代,批发市场必须从功能与品牌两方面谋求出路。

作为立顿的供应商,韦品忠也深知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为跟上终端市场的消费节奏,他将茶叶线上销售部分交给了90后的儿子打理,店里的散装茶叶穿上了精美的“外衣”。最近,韦品忠还与部分茶厂签订协议,决定从源头运营,将资本投入到全产业链条的各环节中。

如今,转型先转观念已成为商户们的共识。林庆艺接过家族的武夷岩茶生意,却不想再延续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他思考着公司的转型,开始实践全员股东的管理方式。“总是依赖血缘传承企业是走不远的,只有让利益最大化,才能让公司更有活力,让人才留在茶叶行当里。”林庆艺说,令他感受最深的转型压力便是茶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这将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中国茶业大本营——芳村,茶商们总能率先感知市场的沉浮。近年来,商户们积极投身转型发展,从渠道整合到品牌孵化,大家不再局限于批发市场的中转功能,更多体验式、消费性项目纷纷出现,为塑造品牌打下基础,成为了茶叶市场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去向何方?2021年是关键的一年。

随着荔湾区启动山村、葵蓬村的更新改造,位于其中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刘少群认为,茶业的兴旺离不开茶文化的推广。

此前,广州曾提出“一市一会一馆一园”的概念,即茶叶交易市场、广府茶叶博览会、广府茶叶博物馆和茶叶产业园区。目前,广州正在打造白云山茶趣园、从化吕田晴耕雨读茶园、华南农业大学茶园等文商旅融合,产学研兼备的游乐型茶园。

改造后的芳村茶叶市场也将恢复水秀花香的岭南生活场景,将茶文化与岭南特色建筑、粤剧乐曲文化相结合,形成体验消费、技术研发、环茶产业三大板块。除了现有的交易、仓储、集散、品鉴功能之外,还具备茶艺培训、展示、研发、质检、品级认证、旅游博览、文化体验等全产业链全方位服务能力。

一个全新的茶叶市场正在广州西悄然蝶变,茶叶市场的转型升级正是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的缩影。随着专业市场的蝶变,千年商都也一次次迭代升级。2021年,荔湾区将进一步聚合辖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商贸”战略,以国内大循环赋能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以岭南文化赋予商贸业鲜明特色,打造茶业、中药材、水产、花卉等产业品牌中心。通过持续推动批发市场转型疏解,引领城市产业迭代升级,勇当广州国际时尚之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支撑地。

原标题:茶香里的城市迭代

注:内容来源南方日报,记者郎慧、冯艳丹,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