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西三江茶叶红茶销售情况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春日“第一杯”争夺战:中国早春茶重点产区发展情况一窥

中国,是茶的国度。这片广袤大地上不同的气候水文与地理环境,孕育了纷繁多样的茶产业面貌。为深入原产地,挖掘并发扬茶产区特色优势,助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传播,“说茶”特启动《乡村振兴·大美中国云游茶乡》——2024年“说茶”巡礼专栏。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入春以来,茶农们抢抓农时,以图通过采茶实现增收。多方位了解春茶情况,此篇就早春茶产区发展进行探讨。

春色撩人心。进入三月,春茶采摘旺季已然到来。从南到北,春茶正大范围铺陈开来,各地春茶采摘、开茶节举办、茶产品上市的消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早”字,一直是各大茶产区与茶品牌的春日竞逐核心,其中围绕早春茶的比拼尤为激烈。早春茶,一般定义为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其采摘与上市时间明显早于其它春茶。历年来,“抢鲜”与“第一杯”等关键词总是显露在早春茶的营销之中。

当前,最早一波的春茶争夺已暂时告一段落,回看早春茶重点产区2024年的早春茶开采与营销情况,茶行业抢“早”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底层逻辑?

△刚萌发出嫩芽的海南白沙春茶(图片来源:陈元才摄)

春日“第一杯”争夺战

全国早春茶开采上市图鉴来了

早春茶树上的第一抹鲜绿,是春日降临人间的信号。

事实上,2024年的春茶滋味,早于2023年底就已萌生。地大物博的中国,气候情况差异极大,春的脚步由此呈现出从南到北的阶段性迈进图景。这一差异,也成为早春茶在开采时间上区隔甚大的原因。

依据历年来的早春茶开采时间,可以将早春茶大致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海南白沙绿茶、五指山茶,能将早春茶开采时间线拉到前一年的11月底,早到超出大众对春茶的一般认知。第二梯队的贵州普安、晴隆等地历年来早春茶固定在1月1日开采,云南江城早春茶同样在一月上旬就已开采,会比国内大部分地区提早一个月以上;第二梯队的范围更为广阔,2月上旬开采的宜宾早茶、纳溪特早茶;三江早春茶、灵山绿茶、霞浦元宵茶;2月中旬开采的永嘉乌牛早等等,同样明显早于一般的春茶开采时间。


△数据来源各大产区公开信息与相关报道

综合来看,盛产早春茶的茶产区,大都分布于中国的南部与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质。

越来越早的“早春茶”

早春茶抢早价值与品牌建设探析

早春茶自带“流量”效应,追随者众多。同时,近年来还涌现了另一个新概念——“早茶”。

“早春茶”与“早茶”有何分别?对比来看,去掉“春”字的早茶,在时间的容纳范围上显得更为宽泛,不只是一般早春茶对于明前茶的定义,更多是存在于品牌上的概念,落脚点在上市与传播上先于他人,抢的是市场的布局先机与品牌的传播先机。而无论“早春茶”还是“早茶”,细究其备受热捧的原因,无外乎品牌与市场两大维度。

1、品牌价值高

早春茶说的是品质概念,往往承载着春日第一波新鲜好茶的品质和口感;早茶说的是品牌概念,用先手优势快速夺取市场关注,二者抢占的其实都是一种价值先机,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并且相较后续上市的传统名茶具有先发优势。

2、市场价值高

早春茶采摘时间短,产量少,物以稀为贵。“早”意味着“贵”,抢“早”,抢“稀缺”,市场溢价高。

早春茶蕴含的发展价值及其附带的巨大流量,成为各大茶产区抢“早”的底层逻辑。对于早春茶的品牌建设,各大茶产区奇招辈出,走出风格迥异的、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说茶”特连线多个早春茶代表性产区有关负责人,带来早春茶品牌建设与营销布局的前沿探讨。

海南白沙:强势塑造中国第一杯早春茶

历年来,海南白沙的特早种春茶都在12月中旬左右开采。以至于早在2023年末,此地便能早早地喝上春日新茶。海南省具备“采摘最早,收茶最晚”的双优势,此地早春茶,能比其他大部分产茶区提早上市3个月左右。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原生态茶园小镇,农户们一早采摘早春茶(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四季如春的温暖气候,让以白沙绿茶为代表的海南早春茶开采时间,遥遥领先全国,而在品牌营销方面,海南白沙同样走在行业前沿。

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邢福顺表示,早在2023年5月9日,白沙黎族自治县便制定出台了《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种茶、制茶、卖茶,到出口、品牌、展销,开展一系列的产业布局和口碑塑造,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接下来计划用3-5年的时间,强化白沙“中国早春茶之乡”和“中国生态茶叶之乡”的影响力。重点抓好种质资源及种苗培育、茶产品开发及品质提升、品牌与市场培育三大方面,有效推动白沙茶产业向高端精品方向发展。

此外,白沙黎族自治县还积极推进“三茶统筹”,落实好“抓品牌文化、抓产品开发、抓科技种质、抓主体培育、实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稳固“中国早春茶之乡”招牌。

贵州普安:早茶首采跨年地的突围策略

作为春茶采摘“急先锋”,自2022年普安县获授“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荣誉后,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固定于每年1月1日在此地举行。普安立体气候优势显著,土壤富含有机腐殖质,生态环境好,是茶树生长的天然场所,早茶采摘时间要比国内早茶产区要早20天左右。

△2024年1月1日,普安县获授“全国优质早茶核心产区”(图片来源:中国黔西南)

普安县茶产业有关领导表示,早春茶要坚持绿色化发展、坚持特色化发展、坚持品牌化发展。

近年来,普安县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全县凝聚高质量发展“亮点在茶叶”共识,举全力培育打造早茶品牌。每年1月1日通过举办“贵州绿茶”第一采系列茶事活动,邀请茶行业大咖、客商、媒体朋友齐聚普安,品早茶、论早茶、话早茶发展,把第一采活动办成品牌,办出影响力,着力提升普安早茶知名度和竞争力。抢抓公安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帮扶力量,在帮扶方系统、所在城市区域、高铁站点等开设茶叶店铺、投放宣传广告,在茶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上持续不断发力。坚持抱团到深圳、杭州、三北等地参加茶博会、展示展销会,进一步提升普安茶市场知名度。

四川宜宾:“早”“优”双绝稳步发展

宜宾是四川省内四大产茶区之一、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一红”的特色早茶核心区。早在2024年2月2日,宜宾市江安县早茶茶园便已然开采。宜宾早春茶,会比同纬度其他茶区早30-45天,具有“形美、色绿、汤亮、味醇、香雅”的品质特色,兼有“早”“优”双绝的独特魅力。

△宜宾市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茶园开始采茶(图片来源:宜宾融媒)

近年来,宜宾茶深度耕耘早春茶产业。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宜宾市茶产业研究院党委书记曾旭详细讲述了宜宾早春茶的四大发力方向:

一是围绕“宜宾早茶”“川红工夫”两个市级区域品牌,整合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项目、川红工夫产业集群项目、湖南卫视茶频道合作项目和中国·宜宾早茶节、四川茶博会等茶事活动宣传资源,借助湖南卫视茶频道等行业媒体,川观新闻等网络平台,以及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开展营销宣传,在机场、高铁站等场所投放宣传广告,不断提升宜宾茶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已在东北、西北等销区精准开展区域品牌专场推介活动,加强与茶协、茶城、茶商对接,不断扩大销售面与影响面。三是依托川茶集团“茶业电商直播基地”渠道优势,通过专业MCN机构、主播达人电商号,积极开展宜宾早茶系列直播带货活动,促进线上营销创新发展。四是高质量举办宜宾产销对接会和“川红工夫”红茶营销宣传活动,抱团参加国际茶博会、茶叶年会等专业展会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提升宜宾茶产业影响力。

广西三江:三江早春茶敢为天下先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闻名的世界黄金产茶区之一。“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自然禀赋和独特的气候优势,孕育了以“早”扬名的三江早春茶,此地早春茶的开采期比全国多数茶区早20天左右。三江早春茶,敢为天下先。在悠久茶叶种植与茶文化历史,和长期的培育和发展下,三江茶产业从小到大逐步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生态化的道路。

近年来,三江从品质与品牌两大维度发力,深耕早春茶。一方面,培育品质更优的早春茶,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绿色、环保健康的高标准茶园,发展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建设绿色高质高效基地,成效显著;一方面,不断打响早春茶品牌,通过举办开采节活动,国内大城市推介会、参加展销会,广告投放等措施,同时配合“线下活动”“溯源直播”“线上营销”等板块,线上线下同步拓宽早春茶销售渠道,有效提高三江茶品牌知名度。

据悉,三江侗族自治县针对茶产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稳步赋能茶业健康发展。产业基础提升方面,三江积极建设茶叶产业园、两茶研究所、万亩茶园、并开展茶叶立法,从法律层面保护全县茶产业发展。立足新阶段,三江仍旧通过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持续提升三江早春茶品牌知名度,宣传三江侗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助力三江乃至全国茶产业的局部与整体协调推进。

△广西三江茶园风光(三江侗族自治县供图)

春茶贵如“金”,而这份珍贵建立在稀缺性之上。“早”,的确是春茶布局的核心优势所在,但不能成为唯一发力点。

在和各大早春茶产区有关负责人的交流中,“说茶”了解到,早春茶越早越好,其实是当前的一大认知误区。万物生长自有其定律,诚然在头春采摘的茶叶品质,往往是一年中最佳的,但如果过早采摘违背事物规律也会导致有效营养成分累计不够,反倒坏了一杯好茶。

纵观各大知名早春茶产区的发展策略,关键还是在于对上市时机的精准把握和春茶品质的严格把控,由此才能在打响声势的同时,根植消费者心智,培养稳固受众,让早春茶品牌能够长长久久的健康发展,让更多品质的春日好茶触达大众。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广西:奋力打造千亿元茶产业

广西通过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创品牌、传文化、扩营销等方式,加快促进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茶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全区干毛茶产量分别为8.84万吨和9.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8%和8.6%;茶园面积约为136.92万亩和147.2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8.11%和7.57%;茶叶一产产值约为78.93亿元和87.08亿元,同比增长15.5%和10.3%。

政策护航筑根基

我区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自治区组建了茶产业发展专班,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及特色优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政策性文件,从资金、项目、人才、科技等各要素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广西主要产茶市县闻风而动,相继制定茶叶发展目标,搭建起地方茶产业发展平台机制。

广西出台的《茶叶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每年筹措4000万—5000万元的自治区财政资金在全区范围内布局茶叶全产业链项目,目前已建成87个项目。2022年,计划再新建35个项目,进一步扩大茶叶全产业链的覆盖面。

2021年,六堡茶的核心产区——苍梧县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六堡茶)产业园并获得1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2022年,苍梧县发布《茶园种植大会战攻坚工作方案》,向符合条件的新建茶园发放每亩2500元的奖补资金,大受茶园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自治区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广西茶产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着力破解全区茶产业在春茶采摘、春茶加工、市场销售、劳务用工等方面的难题。广西相关市县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应对。

创设“千万大奖”,提供贷款贴息和产销奖励……三江侗族自治县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春茶生产流通政策措施工作方案》等扶持性政策文件,通过创新“专项再贷款+政府贴息+信用社+担保公司”的模式支持本地茶企春茶生产,让该县茶青收购价格稳中有升,最大限度地保障茶农、茶企的利益。


科技创新提升品质

广西特色富硒茶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改变了茶园传统管理模式,量化了茶园夏季修剪的技术参数,有效解决了原先夏茶苦涩味重、品质差、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行业关键共性难题。依托自治区下发的《关于支持广西茶产业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广西茶产业从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培育、茶叶加工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到搭建创新平台、组建茶产业创新联盟等各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

在横州茉莉花茶生产数字化基地,农艺师打开自己的手机就能随时察看花田情况,了解花田空气和土壤温湿度、降雨量、光照强度等信息,实现精细化种植和管理。


广西不仅自主创新了一批特色绿茶、特色红茶、六堡茶、桂花茶、茉莉花茶、冰鲜乌龙茶加工新技术,研制出一批技术和加工关键设备,还构建了“电子鼻(EN)香气识别模型”和“香气质量评价函数”,识别准确率达92.31%,打破了传统依赖感观审评的局限性。


科技创新必须依托强大的人才队伍。广西通过引进“两院”院士、中国茶叶研究所、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专家团队,结合广西茶科所、广西热作所等本土科研机构,为广西茶产业“把脉开方”,重点攻关广西茶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科研瓶颈及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还借助广西茶叶创新团队的力量,派出多批次的专家分赴全区各地指导茶树品种选育、育苗和茶园种植。此外,广西还通过制茶大师、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等“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茶产业。


目前,广西的茶树种质多样性和收集数量排在全国茶树种质资源圃前5位,自主选育的桂绿1号、尧山秀绿等7个品种和从其他省份新引进的乌牛早、安吉白茶、龙井43、金萱等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无性良种种植率超60%。

产业融合促发展

广西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重点产茶区打造综合性生态观光茶园,鼓励龙头企业流转茶园、建设茶园,吸引消费者成为“茶园主”,并在自治区层面重点打造“茶船古道”等文化旅游经济带观光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茶文旅活动如火如荼。

此外,广西还积极探索茶产业与观赏性盆栽、食品、餐饮、医药、体育、康养等领域的跨界“联姻”。茉莉精油、茉莉糕点、茉莉月饼、茉莉香包……广西最具价值农产品品牌——横州茉莉花(茶)不断拓展各类衍生品,线上线下均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同时,广西茶企还通过加大与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的合作力度来实现“扬帆出海”。在中国国航的客舱里,昭平茶的香味久久萦绕。昭平县与中航集团加强战略合作,开展“茶香飘客舱”活动。依托中航集团的航空配餐,昭平有机茶成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8条航线、65个航班的指定用茶。

近年来,广西通过开展“桂茶出乡”系列活动,鼓励支持广西茶企参加国内外大型展销会,在全国开设桂茶形象连锁专卖店,引导桂茶进驻国内头部电商平台,让梧州六堡茶、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茶、昭平茶、三江茶等壮乡好茶,顺利走出广西、走向全球。

现在,广西已成功构建“公用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桂茶品牌体系,桂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据2021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和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广西六堡茶”被评为最具发展力的三大品牌之一,广西的“茂圣”等5个企业产品品牌进入全国100强。

“目前,广西的茶叶产量与面积均挺入全国前10强,横州市、昭平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成为中国茶叶百强县(市)。全区共有涉茶企业数1600家。在全区48个产茶县(市)中,80%以上的茶园分布在边远山区,共有979个村、超20万户农户种植茶叶,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茶产业被纳入“10+3+N”广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体系,作为10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重点打造。到2025年,广西茶产业将从目前的百亿元产业升级为千亿元产业,广西也将从茶叶大省区跻身为茶叶名省区,焕发出更为耀眼的光彩。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  北部湾在线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秋茶产收情况一览!解码茶产业的发展新形势

“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秋意渐浓,秋茶采摘进入下半场。

近日,继《人民日报》发布关于广西三江的采茶姑娘采秋茶的文章、央视财经频道报道《安溪60万亩茶园进入采摘期》后,山东诸城、湖南宜章、贵州凤冈等地也陆续报道当地秋茶产收情况。全国多地迎来秋茶采摘旺季,茶园处处可见繁忙的景象。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频道所报道的《安溪60万亩茶园进入采摘期》视频截图

当前正值秋茶采摘阶段,各地茶农积极抢抓农时。那么,今年秋茶的产收形势如何?聚焦于茶产业发展趋势,这又会给茶行业从业人员带来哪些启示?

秋茶产收情况大观!洞察茶产业发展趋势

相较于去年秋茶遭受长时间的高温干旱,今年秋茶生长期大部分地区雨水丰富,光热条件较好,秋茶产业似乎开始“复苏”。

根据各地方媒体报道,贵州全省秋茶产量超过11万吨,同比增长5%。普洱市墨江县的夏秋茶采摘则达到1.1万吨。赣州市上犹县的秋茶产量则达820吨以上。可见,今年的秋茶整体产收形势向好。


△图为江西金溪周庄茶场图片来源:央广网(邓兴东摄)

为深入了解秋茶产业趋势,“说茶”从相关省份部分茶农处了解了目前当地秋茶产收的一些情况:由于今年秋茶生长期内,福建省安溪县降水均匀、温度适宜,秋茶产量及质量均有所提升;湖北省鹤峰县迎来大丰收,秋茶的质量较高;因雨水充沛,广东省博罗县秋茶产量有所增加;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秋茶产量则相比去年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仅从采收情况判定秋茶整体形势,仍存在一定片面性。要综合评估各地区的秋茶情况,需从多方面进行调研。以秋茶市场为例,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现代茶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高峰指出,尽管茶叶产区的秋茶产量普遍较好,但综合来看,今年的市场活跃度可能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基于这种情况,高峰提出了三点建议。


1、贴近消费者需求,提供经济实惠的茶品。涉茶企业可以调整产品结构,主推老百姓喝得起的好茶。

2、积极宣传展示茶文化。更加关注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鉴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的现状,这呼吁着茶产业进行相应改进。

3、开发具有特色的茶类产品。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今年福建省的特色小众茶类销售量相对较好,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这表明,产品要具有特色,才有可能吸引相应的消费群体。因此,企业和产区都应该积极调整策略,致力于推出突出自身茶叶特色的产品,以更好地迎接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进而展望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多措并举,助力秋茶高质量发展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秋茶市场是各茶企必争之地,如何提升茶叶销量,是茶农采收秋茶后,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突破圈层,拓宽销售渠道

现如今,秋茶的采摘紧密进行中,各个茶产区已接连打响秋茶营销战。

譬如,苍梧县举办梧州六堡茶秋季开茶仪式,组织各大平台的网红主播助推六堡茶“出圈”;平和县举行“秋风有信·茶香有约”二十四节气主题茶会之秋分秋茶采制品鉴沙龙,茶人齐聚一堂,品茶论道。同时,全国多地借秋茶收获季节,开展茶博会,如第8届山东青岛北方秋季茶博会、2023天津茶博会秋季场、2023中国(郑州)秋季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活动等。茶企以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为载体,拓宽销售渠道。


△图为梧州六堡茶秋季开茶仪式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潘绍珊摄)

除举办线下市场推广活动外,茶企还利用数字营销工具,如社交媒体广告和电子商务平台,拍摄相关视频或带上话题,以此推广秋茶产品。诚如#沉浸式感受秋茶的浪漫#话题阅读量达88.7万;#寒露喝红石榴秋茶#话题阅读量达149.2万等,扩大了秋茶的品牌影响力。

提升茶叶品质,做强茶品牌

近年来新式茶饮兴起,需要大量的优质茶原料。福建省近年所提供的新式茶饮原料就有接近9万吨左右的规模。而秋茶作为全年产量较高,也是新式茶饮兴的好原料,特别是福建的茉莉花茶和高香型的花果香型红茶等原料深受新式茶饮的青睐,有力推动我省茶叶市场的分化与兴盛,促进茶产业的良性发展。

茶叶产品的核心是品质,茶业生产、经营者在促进增产增收的同时,应高度重视茶叶产品质量。为此,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表明:

1、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科学管理。近年来,福建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努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生态平衡,可持续优质健康生产,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生态茶园的建设,广泛应用推广绿色防控,包括良好农艺措施、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等。

2、提升加工技能,制作品质好茶。只有不断提升加工技能,才能制作出品质优良的茶叶。茶叶加工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提高加工技艺,提高技能水平和产品优质率,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3、注重产品卫生,守护消费安全。随着质量安全卫生、健康的理念在茶界广泛传播,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保持清洁环境和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变得尤为重要,全面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茶产品品质与卫生安全水平。

开展各项赛事,促活茶产业热度

据了解,为促活茶产业热度,茶产区往往致力于举办各种制茶比赛和茶叶技能培训,这次秋茶采收旺季亦是如此。

秋季伊始,贵州省便相继开展第七届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系列活动之“都匀毛尖杯”2023年贵州省秋季双手采茶技能竞赛、2023年贵州省秋季斗茶赛等各类活动。无独有偶,湖北省五峰县也举办2023年度第一期“共享有我、共同缔造”劳动技能竞赛暨采茶制茶技能大赛,以此激活茶产业发展新动能。


△图为第七届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系列活动之“都匀毛尖杯”2023年贵州省秋季双手采茶技能竞赛现场(“说茶”摄)

这些赛事在提升秋茶产品热度的同时,也为茶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提高制茶技艺的平台。不仅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也为之后秋茶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使得茶人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秋茶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茶产区和茶企业已开始采取举措,拓宽销售渠道,以抢占节点机遇。聚焦于秋茶目前产收情况,秋茶产量虽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市场活跃度仍亟待提升。因此,其他茶产区和茶企业也可以从中获得思路启迪,力求突破,提振市场信心,实现茶叶销售额的增长。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