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东七大名茶云雾茶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紫金蝉茶:一片“小树叶”变成十亿“大金山”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在紫金脱贫攻坚征程中,茶产业已经成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据统计,仅2019年,全县共有5791个贫困人口享受茶产业发展红利,分红900多万元,茶产业引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紫金生态环境良好,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是种植茶叶的黄金宝地。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以打造大湾区优质“茶罐子”和建设“全国蜜香茶之乡”为目标,紧抓河源市打造东江上游产业带、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快茶产业发展。短短几年时间,紫金茶产业实现规模从小变大、管理从散乱到规范、品牌由弱变强的根本性转变,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紫金茶”,已经成长为广东三大名茶之一,成为紫金的绿色生态名片。

在茶园务工的村民。近年来,紫金茶产业已经成为引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冯晓铭 摄

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4.5万亩,到今年底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总产量达3500吨,茶产业综合年产值预计超10亿元。紫金茶连续三年(2018-2020年)在广东十大好春茶评选活动中蝉联第一,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4.8亿元,2020年紫金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

就业、入股“多渠道”助农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紫金客茶谷,漫山遍野的茶树翠绿欲滴、长势喜人,采茶工人正忙着摘取鲜嫩的茶叶。

“目前,我们的茶叶种植面积为2000亩,下一步,计划扩大至1万亩,打造‘北回归线上的万亩茶旅综合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紫金客茶谷负责人何东波对记者表示。

“客茶谷”是紫金全力打造的万亩茶旅综合体,直接或间接地带动3000多人就业。黄赞福 摄

温杯、醒茶、冲泡、出汤……走进紫金客茶谷,紫金县紫城镇白溪村村民凌伟连正为游客展示沏茶的“十八般武艺”,紫金茶蜜香浓郁、喉韵回甘。

凌伟连的爱人因尿毒症而失去工作能力,家中还有两个小孩,她的家庭也因此致贫。“现在我在茶园工作,不仅方便照顾家庭,每个月还有三四千元收入,加上政府的低保补贴,日子过得也轻松一些。”凌伟连说。

除了带动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入股茶企,是紫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又一举措。

何东波告诉记者,该茶园带动周边30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户1781人,吸收“以奖代补”等扶贫入股资金5231万元,土地入股200余亩,已发放分红444.3万元,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劳动就业人数达3000多人。入股农户每年可按照入股本金11%至13%的比例分红,分红期限为10年或15年,贫困户可长期稳定获得分红收益,收入有保障。

紫金客茶谷由紫金县紫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2020年河源市重点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计划打造多彩茶园、林下茶种植、生态康养、客茶产学研及体验、客家文化风情、乡村田园综合和户外运动七大功能区,将建设成为带动紫金县茶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产业扶贫的主要载体。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带动实现绿富“双赢”

位于紫金县龙窝镇彭坊村的龙王嶂,群山叠翠、云雾弥漫,这里土质湿润,空气清新,海拔860多米,昼夜温差十分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优质的龙王绿茶。

“我们通过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本地区茶叶产业化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增收。”紫金县承龙嶂龙王绿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东灵表示。

据统计,龙王绿茶种植基地茶叶种植面积1500多亩。近年来,该基地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2750户村民(其中贫困农户255户)种植茶叶,并间接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4850多人就业。其中,龙窝镇的官田、连塘、慎田、洋头、礼坑等省定贫困村共投资入股500万元,每年按入股进行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承龙嶂茶园群山叠翠,海拔860多米,昼夜温差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优质的龙王绿茶。黄赞福 摄

茶企带动、大户示范、农户种植、务工增收、贫困户入股、茶园开展多种经营等,是紫金茶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为推动茶企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紫金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其中《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对带动农户种茶的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每带动25户协议农户新种茶50亩,给予扶持资金5万元;对引资合作新种茶园500亩以上,且能带动50户农户按统一要求新种茶100亩以上的茶企,政府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10万元。同时,该方案还积极鼓励农户(含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与其他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茶叶龙头企业签约发展茶产业。

“紫金蝉茶”异军突起

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一指示精神在紫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以打造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陆续出台了《紫金县东江上游茶产业带项目实施方案》《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8年)》《紫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给予资金支持,全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通过几年努力,紫金茶产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质量兴茶、品牌兴茶已经走在全市前列。

据统计,目前,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2019年4.5万亩,已形成以紫城、龙窝、南岭等镇为中心的茶产业经济带,是广东茶叶的主产县之一,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茶产业综合年产值由201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9年7.96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0亿元。同时,2018-2020年紫金共20款茶产品荣获“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2018年4款、2019年8款、2020年8款),连续三年在全省各参评县中排名第一。

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紫金展区亮点纷呈,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茶业专家、专业协会、经销商以及广大茶客前来品赏,交流切磋。紫金茶获得了该届茶博会茶王赛金奖,得到了权威人士以及广大茶客的充分肯定。

除了茶叶质量稳步提升之外,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紫金蝉茶”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紫金蝉茶·蜜香万家”的品牌口号深入人心。2019年,“紫金萱—紫金蝉茶”荣获中国优质好茶评选金奖、“中茶杯”第九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目前,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34.8亿元,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五,紫金蝉茶正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名茶。紫金县茶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加速发展,并成为紫金产业扶贫的重头戏、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打造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区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紫金县茶山游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以紫金客茶谷为代表的茶旅融合体系建设成效初显,茶旅融合展现强大活力和广阔前景。未来,茶旅融合将是紫金县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今后,紫金将在茶旅基地建设、茶文化提升、品牌推广、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在基地建设上,将加快茶产业基地的融合发展,依托紫金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一批以客茶谷为代表,望得见山、看得见茶、留得住人的茶旅融合基地。在强化茶文化内涵建设上,深挖紫金茶的历史、文化、民俗、制茶工艺、独特的品质,向外界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促进“茶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大茶品牌推广上,以“紫金蝉茶”品牌建设为抓手,规范品牌,统一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营销体系,促进紫金茶与大湾区市场对接为纽带,提升紫金茶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加快市场开拓上,发挥龙头企业在茶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积极引进各种人才,进一步开拓市场,推动茶旅融合。

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的同时,未来紫金将根据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和市委“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发展新路”战略路径,打造生态经济新标杆,以“一核、一带、四圈、八园”(以紫城镇为核心,以紫城、龙窝、苏区、南岭等镇为茶产业种植带,打造蓝坑村、黄花村、彭坊村、庄田村四个片区示范圈,发展八个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园)为规划,高标准建设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打造紫城、龙窝、南岭等多个茶产业辐射圈,延伸发展茶产业链,逐步形成茶产业生态景观长廊和茶旅一体化发展集聚区,并积极申请紫金蝉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高“紫金蝉茶·蜜香万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把紫金茶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绿茶发展引领区、全省茶叶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引领区、山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区。

短短几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帮扶单位特别是深圳龙华区的大力支持下,紫金茶这片“小树叶”正成长为一座“大金山”,带动紫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成为紫金争当“融深”“融湾”排头兵的靓丽名片。

广东:紫金蝉茶,一片“小树叶”变成十亿“大金山”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在紫金脱贫攻坚征程中,茶产业已经成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据统计,仅2019年,全县共有5791个贫困人口享受茶产业发展红利,分红900多万元,茶产业引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紫金生态环境良好,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是种植茶叶的黄金宝地。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以打造大湾区优质“茶罐子”和建设“全国蜜香茶之乡”为目标,紧抓河源市打造东江上游产业带、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快茶产业发展。短短几年时间,紫金茶产业实现规模从小变大、管理从散乱到规范、品牌由弱变强的根本性转变,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的“紫金茶”,已经成长为广东三大名茶之一,成为紫金的绿色生态名片。

▲在茶园务工的村民。近年来,紫金茶产业已经成为引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冯晓铭 摄

据统计,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4.5万亩,到今年底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总产量达3500吨,茶产业综合年产值预计超10亿元。紫金茶连续三年(2018-2020年)在广东十大好春茶评选活动中蝉联第一,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达34.8亿元,2020年紫金跻身中国茶业百强县。

就业、入股“多渠道”助农增收

近日,记者走进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紫金客茶谷,漫山遍野的茶树翠绿欲滴、长势喜人,采茶工人正忙着摘取鲜嫩的茶叶。

“目前,我们的茶叶种植面积为2000亩,下一步,计划扩大至1万亩,打造‘北回归线上的万亩茶旅综合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紫金客茶谷负责人何东波对记者表示。

▲“客茶谷”是紫金全力打造的万亩茶旅综合体,直接或间接地带动3000多人就业。黄赞福 摄

温杯、醒茶、冲泡、出汤……走进紫金客茶谷,紫金县紫城镇白溪村村民凌伟连正为游客展示沏茶的“十八般武艺”,紫金茶蜜香浓郁、喉韵回甘。

凌伟连的爱人因尿毒症而失去工作能力,家中还有两个小孩,她的家庭也因此致贫。“现在我在茶园工作,不仅方便照顾家庭,每个月还有三四千元收入,加上政府的低保补贴,日子过得也轻松一些。”凌伟连说。

除了带动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入股茶企,是紫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又一举措。

何东波告诉记者,该茶园带动周边30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户1781人,吸收“以奖代补”等扶贫入股资金5231万元,土地入股200余亩,已发放分红444.3万元,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劳动就业人数达3000多人。入股农户每年可按照入股本金11%至13%的比例分红,分红期限为10年或15年,贫困户可长期稳定获得分红收益,收入有保障。

紫金客茶谷由紫金县紫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2020年河源市重点项目之一,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紫金县茶叶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面积4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计划打造多彩茶园、林下茶种植、生态康养、客茶产学研及体验、客家文化风情、乡村田园综合和户外运动七大功能区,将建设成为带动紫金县茶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产业扶贫的主要载体。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项目带动实现绿富“双赢”

位于紫金县龙窝镇彭坊村的龙王嶂,群山叠翠、云雾弥漫,这里土质湿润,空气清新,海拔860多米,昼夜温差十分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优质的龙王绿茶。

“我们通过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本地区茶叶产业化发展和贫困户脱贫增收。”紫金县承龙嶂龙王绿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东灵表示。

据统计,龙王绿茶种植基地茶叶种植面积1500多亩。近年来,该基地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2750户村民(其中贫困农户255户)种植茶叶,并间接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4850多人就业。其中,龙窝镇的官田、连塘、慎田、洋头、礼坑等省定贫困村共投资入股500万元,每年按入股进行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承龙嶂茶园群山叠翠,海拔860多米,昼夜温差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良好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优质的龙王绿茶。黄赞福 摄

茶企带动、大户示范、农户种植、务工增收、贫困户入股、茶园开展多种经营等,是紫金茶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为推动茶企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紫金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其中《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对带动农户种茶的企业,政府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每带动25户协议农户新种茶50亩,给予扶持资金5万元;对引资合作新种茶园500亩以上,且能带动50户农户按统一要求新种茶100亩以上的茶企,政府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10万元。同时,该方案还积极鼓励农户(含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流转,与其他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茶叶龙头企业签约发展茶产业。

“紫金蝉茶”异军突起,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这一指示精神在紫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紫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借助区位优势、气候资源和茶产业基础,主动对接大湾区的“大平台”“大网络”“大市场”,以打造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陆续出台了《紫金县东江上游茶产业带项目实施方案》《紫金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精准脱贫工作实施方案(2016—2018年)》《紫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创建等各个环节给予资金支持,全力推进茶产业发展。

通过几年努力,紫金茶产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大转变,质量兴茶、品牌兴茶已经走在全市前列。

据统计,目前,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1.8万亩增加到2019年4.5万亩,已形成以紫城、龙窝、南岭等镇为中心的茶产业经济带,是广东茶叶的主产县之一,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茶产业综合年产值由2015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19年7.96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0亿元。同时,2018-2020年紫金共20款茶产品荣获“广东十大好春茶”称号(2018年4款、2019年8款、2020年8款),连续三年在全省各参评县中排名第一。

△在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紫金展区亮点纷呈,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茶业专家、专业协会、经销商以及广大茶客前来品赏,交流切磋。紫金茶获得了该届茶博会茶王赛金奖,得到了权威人士以及广大茶客的充分肯定。资料图片

除了茶叶质量稳步提升之外,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也取得可喜成绩,“紫金蝉茶”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紫金蝉茶·蜜香万家”的品牌口号深入人心。2019年,“紫金萱—紫金蝉茶”荣获中国优质好茶评选金奖、“中茶杯”第九届国际鼎承茶王赛特别金奖。目前,紫金茶区域品牌价值34.8亿元,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五,紫金蝉茶正打造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名茶。紫金县茶产业正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加速发展,并成为紫金产业扶贫的重头戏、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打造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区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期间,紫金县茶山游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以紫金客茶谷为代表的茶旅融合体系建设成效初显,茶旅融合展现强大活力和广阔前景。未来,茶旅融合将是紫金县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今后,紫金将在茶旅基地建设、茶文化提升、品牌推广、市场开拓等方面下功夫,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在基地建设上,将加快茶产业基地的融合发展,依托紫金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一批以客茶谷为代表,望得见山、看得见茶、留得住人的茶旅融合基地。在强化茶文化内涵建设上,深挖紫金茶的历史、文化、民俗、制茶工艺、独特的品质,向外界广泛宣传,提高知名度,促进“茶旅文”深度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大茶品牌推广上,以“紫金蝉茶”品牌建设为抓手,规范品牌,统一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营销体系,促进紫金茶与大湾区市场对接为纽带,提升紫金茶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在加快市场开拓上,发挥龙头企业在茶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方面的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积极引进各种人才,进一步开拓市场,推动茶旅融合。

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的同时,未来紫金将根据省委“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和市委“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发展新路”战略路径,打造生态经济新标杆,以“一核、一带、四圈、八园”(以紫城镇为核心,以紫城、龙窝、苏区、南岭等镇为茶产业种植带,打造蓝坑村、黄花村、彭坊村、庄田村四个片区示范圈,发展八个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园)为规划,高标准建设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打造紫城、龙窝、南岭等多个茶产业辐射圈,延伸发展茶产业链,逐步形成茶产业生态景观长廊和茶旅一体化发展集聚区,并积极申请紫金蝉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提高“紫金蝉茶·蜜香万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把紫金茶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绿茶发展引领区、全省茶叶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引领区、山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示范区、全省茶产业绿色发展引领区。

短短几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帮扶单位特别是深圳龙华区的大力支持下,紫金茶这片“小树叶”正成长为一座“大金山”,带动紫金脱贫攻坚、振兴发展,成为紫金争当“融深”“融湾”排头兵的靓丽名片。

【原标题】紫金蝉茶:一片“小树叶”变成十亿“大金山”

注:内容来源紫金发布,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全国最会喝茶卖茶的地方,广东有多猛?

干毛茶产值由2018年的44.3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6.8亿元。”今年7月,一组来自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的4年中,广东全省干毛茶产值增长超3倍,极大提升茶农收益。

亮眼数据背后,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功不可没。2018年,清远。2019年,潮州。2020年,梅州。2022年,江门,即将到来。乘乡村振兴之东风,广东勇立潮头,4年来连续举办茶叶产业大会,展示广东茶业发展成果、绚丽多姿的茶文化,将其打造成广东同世界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提升粤茶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广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切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事业都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即将举办之际,广东晒出茶产业“成绩单”,以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彰显广东茶人的信心与决心。


广东茶:多个“第一”傍身走在全国前列

提起广东,你会想到什么?连续三十年GDP全国第一、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作为“尖子生”,广东在“先富”上率先突破,总是以经济大省的形象出现。实际上,广东还是名副其实的茶叶大省,在茶叶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再度走在前列。

广东茶之“第一”,体现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茶产业联盟;成为第一个制定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的省份;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茶树活体“基因库”,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1800多份。

广东茶之“第一”,体现在,这里的人们事茶饮茶、爱茶乐茶,茶叶消费全国第一,25万吨/年,占全国十分之一;茶叶流通全国第一,年流通量近600亿元、约占全国的1/5,广州芳村交易额达13亿元/年;茶叶收藏量全国第一,仅东莞一地藏茶量就有50万吨;茶博会数量全国第一,仅珠三角每年便有20多场。



粤茗飘香,源远流长。自南朝梁武帝时期东莞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今茶山镇)沿山种茶,拉开广东种茶的序幕,广东就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一书,记载了韶州茶叶,如今的乐昌西石岩洞中,仍有其题写的“枢室”二字;自唐代以来,广东名茶众多,到清代产茶县已有65个;清中后期广州十三行开辟了改变世界的茶叶之路,而今广州芳村成了“茶叶华尔街”、中国茶叶市场风向标。翻开中国茶叶发展的历史长卷,广东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轫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的珠江,流经六省穿越五岭最终汇入南海,奔腾而来浩荡而去,成就了这片南粤大地开放与包容的性格,开拓与创新的品格,也赋予了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站在磅礴而辉煌的过去面前,广东人想到的是求变、是创新、是进取。

广东茶人:敢为天下先奋起再出发

让我们把日历翻回到2018年,这一年,是广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要年份;这一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开方。

茶,一片小小的叶子,也在这一年大放异彩。

2018年5月12日,首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在清远拉开帷幕。成立广东茶产业联盟、评出广东十大最美茶园授牌仪式、选出广东十大好春茶、举办茶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向世人展示广东的“绿水青山、生态好茶”。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贞琴(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在会上指出,广东要做优茶品质、唱响茶品牌、拓展茶市场、弘扬茶文化、共享茶红利,“让我们携起手来,合力推动广东茶产业大发展,共同掀开新时代茶产业新篇章。


”按照“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一届届办下去”的部署,2019年11月8日,以“天韵粤茗、工夫潮州”为主题的第二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在潮州举行,广东生态茶园认定企业集体亮相,筑牢广东茶产业绿色、生态、安全、高效的底色。

时隔一年,2020年11月1日,第三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落子客都梅州,其中大会云展会打造广东茶企矩阵,将茶叶产品聚集推介,将广东数字茶业进一步升级。

在广东茶叶产业大会的带动下,茶事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鹤山红茶文化节、凤凰单丛茶文化旅游节、丰顺高山茶文化节、英德红茶头采节、仁化白毛茶开采节……一场场茶叶盛会,擦亮着一个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当地茶叶的名气上去了,我们茶企也跟着受益。”“获评广东十大好春茶并在茶叶大会上展示后,很多外地客商主动找上门来买茶。”“这几年销量越来越好,可以说供不应求,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自苍茫巍峨的南岭雄关延绵至烟波浩渺的珠江口,从云雾缭绕的凤凰山麓蜿蜒到川流不息的九州江畔,南粤大地茶香氤氲经久不散。广东的茶企茶农们,用最淳朴的话语,表达着最纯粹的喜悦,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变为生动现实。

广东茶产业:基础实、平台大、底色绿、链条长

在广东,茶是什么?是老广们雷打不动的一盅两件慢慢叹,是潮汕人种在基因里的一瓯三杯关公巡城,是客家人待客时那碗热气腾腾的擂茶。

在广东,茶更是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的大产业,更是美了环境、旺了经济、富了百姓,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优势产业。

四年来,广东在茶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在全行业平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种植结构、生产结构、经营结构同步调整优化,经济体量、科技实力、综合效能跃上新台阶,生态茶园建设成果显著,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巩固了广东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第一消费大省、第一流通大省的地位。四年来,广东茶产业基础更实了。133.9万亩的种植面积带来13.95万吨的产量;主产区潮州、梅州、清远、河源四市茶叶种植面积占全省63.8%,集群化发展显著;形成了以潮州、梅州为主产区的单丛乌龙茶,以清远、韶关、河源为主产区的特色红茶,以梅州、河源、湛江等为主产区的大叶种绿茶,以江门新会为主产区的特色柑茶正成长为中国第七大茶类。四年来,广东茶产业平台更大了。广东茶叶经营主体超4000家,现有茶类区域品牌30个,产值340多亿元,培育名牌产品179个,打造了“英德红茶”“潮州单丛茶”等一批知名品牌;全省创建16个省级茶叶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4.6%;建设35个省级茶叶类专业镇、256个专业村,带动农户10万余人。


四年来,广东茶产业底色更绿了。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取得领先地位,共有122家企业先后创建和通过生态茶园认定,覆盖主要茶区,辐射带动茶园面积超20万亩,为我国茶叶产业贡献了“广东经验”“广东模式”。

四年来,广东茶产业链条更长了。新式茶饮异军突起,诞生了以喜茶、奈雪的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本土茶饮品牌,形成茶叶消费新热点,激活市场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广东新式茶饮相关企业达7.2万余家,占全国同类企业数约19%。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第四届广东茶叶产业大会即将到来,广东将再次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做好“三茶”统筹,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让千年粤茶盛世起航。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领风气之先的广东,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用情用心用力绘就茶产业发展的崭新画卷。

【记者】林佳

【来源】南方农村报南方+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