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雪兰茶

找到约53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

“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话音刚落,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7月9日上午,祝雪兰在村委的会议室给村里的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递了“致富路径”,大家拍手称赞。

祝雪兰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山坪村是苍梧县西北部的偏远瑶族村,全村500多人,90%以上是瑶胞,超过一半住在海拔600米的山区,村子曾经是19个自治区级重点贫困村之一。

祝雪兰正在制作茶叶

“如何才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2008年,祝雪兰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感觉压力挺大。

压力就是动力。13年来,祝雪兰因地制宜,靠山吃山,带领村民捐资修路修桥,发展六堡茶、八角产业,成立村合作社,搭建营销渠道,一步步让村民走上致富路。2016年,山坪村成功脱贫。

如今,走进山坪村,看到的是一座座碧绿的茶山、一幢幢黄色木格花窗的民居,一步一景,瑶乡民族特色处处可见。

祝雪兰教授茶农茶叶知识

上完党课后,记者和祝雪兰来到村民盘月梅家,看了看盘月梅家的夏茶,祝雪兰十分高兴:“你们家夏茶质量不错,应该可以卖一个好价格,我约了客商过几天上门洽谈。你们准备准备。”

“谢谢,祝书记,没有你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盘月梅兴奋地笑道。

几年前,盘月梅不懂种茶,为了生存,只能外出打工,但是又放心不下家中的孩子。祝雪兰获悉她一家情况后,亲自手把手教她种茶,还帮她销售,很快盘月梅的茶园从2亩发展到5亩,日子越过越好。

“祝书记,最近还举办八角种植技术班吗?”祝雪兰从盘月梅家走出来时,遇到了村民陈勇超。陈勇超家里种了20亩六堡茶、10亩八角,去年种植八角收入达到1万元,今年下半年想学习一下八角的嫁接技术。

“不仅要办八角技术嫁接班,还要继续办种植六堡茶班。”祝雪兰答道。

今年全国两会上,祝雪兰现场展示亲手制作的六堡茶

“种八角和六堡茶,是村民主要收入的来源,也是致富的产业。”祝雪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山坪村大力发展八角和六堡茶产业,目前六堡茶种植1600亩、八角种植3000亩,这两个产业是村民致富的门路。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8万元。

“你看,路边的一间间瑶族民宿,是我们引进旅游公司建设的。”祝雪兰带着记者来到了“茶文化·瑶文化中心”,停下了脚步,指着别具特色的瑶族民居房说。

除了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外,祝雪兰还想把山坪村打造成一个瑶族风情旅游村。她主动提出,把自家1亩多的土地免费出让,作为项目用地。半年后,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落成了,村里的风雨栈道、观光亭、大风车游览区等文化旅游设施陆续建起来了……山坪村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山坪村交通越来越便利,六堡茶实施标准化生产,引进公司打造茶旅综合体,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山坪村茶文化瑶文化中心

“前不久,我作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去北京,与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交流,给了我很多启发与灵感。”祝雪兰说,接下来她要带领村民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做出更多亮点、更多示范点。

来源:八桂先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祝雪兰:六堡茶香飘瑶乡

相传古时有位茶箩娘,教百姓采茶制茶的妙方。如今,祝雪兰把自家制茶手艺传给村民,依靠六堡茶,深山瑶乡山村实现脱贫致富。村民们说,祝雪兰是当代的“茶箩娘”。

祝雪兰: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

大山的女儿,当代“茶箩娘”

祝雪兰是土生土长的六堡镇人,她家所在的山坪村位于“全国名茶之乡”六堡镇的西北部,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蜿蜒崎岖的盘旋山路一眼望不到头,雨天车辆无法进入,农产品都烂在了山里。2008年,祝雪兰当选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寻找一条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路不通,财不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协调,祝雪兰终于争取到修路的项目资金。为了节约资金,祝雪兰带领全村的年轻人开山、挖土、铺路,把一条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路修好了,种植六堡茶的路也就能走通了。从山坪村的实际情况看,最直接的办法是将六堡茶的制作工艺传授给村民,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六堡茶产业。”祝雪兰坚信种茶、制茶是村庄发展的好路子。

历史上六堡茶名声响亮,沿着著名的“茶船古道”远销华南沿海和东南亚。六堡镇种植六堡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融入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喝上几杯六堡茶,是世代传承下来的习惯;新人婚嫁,以六堡茶和盐作为新娘的嫁妆,寓意海誓山盟。六堡茶的制作工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的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还有槟榔香味。”

把瑶族文化与茶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瑶族文化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

献祖传茶艺,助产业发展

“祖传的制茶手艺,怎么能传给外人呢?”刚开始,祝雪兰的想法不被家人理解,她的儿子说:“只有家里继承手艺的传人才有资格写入传承谱系里,如果把手艺传授给村里人,是要把全村人的名字都写进自己家族的族谱吗?”“老百姓都眼巴巴看着干部呢,我应该为父老乡亲做点事……”终于,祝雪兰说服家人,献出了制作六堡茶的祖传秘方,创办了“茶园讲堂”。

祝雪兰用自家炒茶的小平房当教室,因陋就简做培训。山坪村和周边村镇的村民都慕名来讨教,人多的时候,她父亲和儿子也一起当老师,示范“三炒三揉”等制茶技艺。后来,大家看到祝雪兰,都亲切地叫她一声“祝师傅”。60多岁的黄雪清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对学习种茶没有信心。祝雪兰就上门传授技艺,还帮她销售茶叶。“采茶的时候我会来帮忙,销售你也不用担心。”在祝雪兰的帮助下,黄雪清家实现脱贫致富。

2013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盘月梅回到村里过年。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好几年了,没挣多少钱,还顾不上孩子。祝雪兰劝她留在村里种六堡茶:“还是回村里发展吧。你只管把茶种好,茶叶我负责销售。”在祝雪兰的鼓励下,盘月梅从早到晚都在茶园里忙碌。

短短几年时间,她家的茶园从2亩发展到5亩,2019年,光是种茶收入就达到10万元,她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我是大山的女儿,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我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在脱贫路上掉队。”祝雪兰以行动践行诺言。2018年5月,祝雪兰注册了“祝雪兰云雾六堡茶”品牌,“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为20.17亿元。祝雪兰圆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她说:“希望把村里的茶农集合起来,统一收茶、统一销售,抱团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

弘扬瑶族文化,带动瑶乡振兴

2016年,山坪村要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为村民提供一个文化活动场所。但山坪村的地并不“平”,祝雪兰和家人商量,把自家的1亩多田地让了出来,还把政府给的6万多元补偿款捐给了村里,用于村庄建设。山坪村的公共服务中心落成后,村民在崭新的图书馆里读书,在文化馆的舞台上表演。

山坪村是六堡镇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500多名村民中90%是瑶族。祝雪兰发现,游客们对瑶族的歌舞、长鼓、服饰都特别感兴趣。她寻思应该挖掘村里潜在的旅游资源,把游客留下来。怎样把瑶族文化与茶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具有瑶族文化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以民族特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呢?“如果能将茶文化、瑶族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发展,那将是最好的选择。”

2017年12月,祝雪兰组建起瑶族文化文艺队,举办了山坪村首届瑶族文化节。原生态的天籁歌声、绚丽多彩的瑶族服饰、激昂高亢的瑶寨长鼓……文化节上的表演展现了山坪村新面貌、瑶乡新形象。在碧绿的茶山上,风雨栈道和观光亭已建造完成。2020年,山坪村和深圳的一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集民宿、茶园等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度假项目。在祝雪兰的带领下,山坪村正在打造瑶寨新形象,以瑶族文化旅游项目带动村庄新一轮发展。2016年,山坪村实现了全村脱贫,“山坪经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广,村党支部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祝雪兰说:“2013年第一次去北京开会时,我是脚踩泥路走出去的;如今,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未来,我会带领村民继续努力奋斗,创造瑶乡山村更加美好的前景。”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十大代表祝雪兰:茶香氤氲蕴初心

驱车行进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的山路上,茶香扑鼻,馥郁芬芳。正是采收秋茶的时节,六堡镇山坪村的祝雪兰家里,村民们陆续送来采摘好的茶叶。

祝雪兰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采茶(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正好11斤。”称重、登记,祝雪兰把村民送来的茶叶一一记录在册。

祝雪兰是山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经过她统一炒制的六堡茶,因成熟稳定的品质受到市场欢迎。

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祝雪兰(右)和村民一起称刚采回来的茶叶重量(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我从小就看着外公外婆制作六堡茶,杀青、揉捻、干燥,每一个步骤都要很细致,做出来的茶才又香又耐泡。”祝雪兰说。

以“红、浓、陈、醇”及独特的槟榔香闻名的六堡茶因产地得名,“茶船古道”舟来楫往的盛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坐落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坪村,有着种植六堡茶的天然优势。然而,曾经的山坪村并没有因茶而兴。山多地少的自然条件成为天然的掣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坪村一度成了自治区级贫困村。

2008年,祝雪兰当选为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立志要寻找一条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一件事,我想到的就是修路。”祝雪兰说,有了路,产业才能发展。经过多方协调,她争取到修路的项目资金,一条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此后十几年,修路、架电网,种茶、种八角,祝雪兰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开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

如何让通村水泥路变成“致富路”?祝雪兰与乡亲们商量决定,还是要做“茶文章”。


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祝雪兰(前)和村民采茶后走下茶山(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传承千年的六堡茶,有一套高标准的制作工艺。但山坪村各家各户的制作工艺却并不统一,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一套好的制茶工艺,往往是镇上一些家庭秘而不宣的致富“绝招”。

出生在“制茶世家”的祝雪兰从小就浸在茶香里。看着村里漫山遍野的茶树,她决定公开家里的制茶技艺。

“祖传的手艺怎么能传给外人?”想法初提出,便遭到家人反对,但祝雪兰有属于自己的坚持。

“产业要发展,单打独斗当然比不上抱团发展,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的把产业做好。”祝雪兰说。其实,理性考量之余,她还有着一份感性的热忱,“作为一名党员,我要永远记得入党时的初心。制茶是好路子,不把手艺传给大家,我们村怎么走出这六堡大山?”

自家炒茶的小平房成了“教室”,祝雪兰办起了“茶园讲堂”。山坪村和邻近村镇的民众都慕名前来讨教,近千名茶产业从业者掌握了传统制茶工艺,村落里六堡茶的茶香愈发醇厚。


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祝雪兰走在村道上(2022年9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山坪村六堡茶制茶技艺从此逐步推广开来,村民种茶、制茶的积极性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增强了。2016年,山坪村成功脱贫。成熟茶园从10年前的300亩扩大到如今的2600多亩。2021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8万元。

“这10年,山坪村一点一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祝雪兰说,看着翠绿的茶山,她准备把茶文化、瑶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开发“茶文旅”的新路子。

带领着山坪村不断孕育振兴动能,祝雪兰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祝雪兰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压力,是对我十几年来践行初心的一份肯定。我要守着我的初心,继续做好‘茶文章’,带着山坪村继续前进。”祝雪兰说。(新华社记者吴思思、郭轶凡)

来源:新华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3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