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休宁松萝茶

找到约131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百科细说绿茶:被遗忘的历史名茶"松萝茶"

  茶百科人3月31号行走茶区到安徽省黄山市,制作黄山毛峰茶。


  其实,黄山不仅有黄山毛峰,还有一个长期被人遗忘的历史名茶:休宁松萝。


  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并不影响松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及历史地位。



松萝茶的产地


  休宁松萝,产自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山峰。


  黄山山脉南伸,铺出一片丘陵山峦交错的土地,面积2100多平方公里,这里就是休宁县。


  休宁县地处黄山茶区中心,东接屯溪区、歙县,南依浙江开化和江西婺源,西连黟县、祁门县,北靠黄山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



松萝茶的诞生


  松萝茶的起源,可以追踪到唐代。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茶之出”部分,详细列举了我国产茶的地名,有“八道十三州”之多,其中在“浙西”道名下就列有“歙州”,那个时候休宁就归属于歙州。


  唐代歙州茶的市场地位可以从《敦煌变文集》“茶酒论”中找到答案:“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这“万国来求”的茶货中,就有休宁茶。


  最早记载松萝的古籍,是明人沈周的《书岕茶别论后》,其中有“新安之松萝”的句子。沈周(1427~1509年)为明宣德时期人。


  明万历《休宁县志》:“邑之镇山曰松萝,以多松名,茶未有也。远麓为瑯源,近种茶株,山僧偶得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时。”


  新编《休宁志》载:“全国最早名茶之一的琊源松萝,于明隆庆时(约1570年),由僧人大方创制。”



松萝茶走红的前奏


  宋元时期,饼茶以外开始出现蒸青散茶。《宋史.食货志》说:“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乃是饼茶,散茶则是经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的茶。其时徽州的茶类繁多,这在歙人罗愿的《新安志》有较为详备的叙述:“茶则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者,是为片茶八种。其散茶曰茗茶。”


  《宋史》里说,歙州等地产茶“有仙芝、玉津、先春、绿芽之类二十六等”,茶类众多,至于茶的产量,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每年有105万千克,约占全国产量的1/24。据《休宁县志》载,此时休宁设有茶提举司。说明,作为徽州大县的休宁,茶业十分兴旺。


  然而明代前期徽州茶的生产可能并不景气,原因在于元代赋税较重,对茶叶生产造成摧残。休宁人朱升对此曾有评说:“穷山荒疃,采摘之家,虽竭其庐之人,亦不能应。”乃至后来冯时可在《茶录》发出感叹“徽郡向无茶”。


  明中叶以后,徽州茶开始崛起。


  近山之民多业茶,虽妇女无自逸暇。 (《橙阳散记》)。《弘治.徽州府志》载:  “婺源征收草茶茶课一千九百六十二斤。”由此得知,整个徽州的茶叶产量也不会很低。


  至“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徽州府有茶棵一千九百六十五万株”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徽州松萝茶横空出世,随着徽商脚步而畅销四方,盛名远播。



松萝茶的走红


  明人许次纾的《茶疏》中提到松萝茶,并评价松萝茶质量为上等:“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于颉颃。往郭次甫亟称黄山,黄山亦在歙中,然去松萝远甚。”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松萝茶在当时已经作为标杆存在。


  明代冯时可的《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这说明在明代,饮松萝茶已成为一种时尚,因其香味比虎丘茶好,故而爱者甚众。


  所以,后来歙县本土品质比松萝更好的茶叶,名字也换成“松萝茶”。歙县的富商也开始做起了休宁松萝的生意,《橙阳散志》记载:“歙之巨商,业盐而外唯茶,北达燕京,南极广粤,获利颇丰,其茶统名松萝。而松萝实为休山,匪隶歙境,且地面不过十余里,岁产不多  ,难供商贩。今谓松萝,大概歙之北源茶也,其色味较松萝无所轩轻。”


  松萝茶的走红,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松萝茶几乎成了整个徽州地区绿茶的总称。



松萝茶为什么走红呢?


  明代将饼茶的蒸、碾、压、烘等多道工序,简化为杀青和烚(xia)干,其中杀青最为关键。明代早期的散茶属于蒸青绿茶,后来人们为了提高茶叶的香气,逐渐改蒸为炒。炒青技术就是鲜叶不经过蒸汽杀青而改用热炒杀青。松萝的独特制法恰恰就表现在“炒”字上。


  明万历年间曾在徽州任职知府的龙膺曾经亲眼见过制作松萝,印象深刻:“予理新安时,人松萝,亲见之,为书茶僧卷。其制法用铛磨擦光净,以干松枝为薪,炊热候微炙手,将嫩茶-握置铛中, 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箕用细篾为之,薄摊箕内,用扇摘冷。略加揉捻,再略炒,另人铛文火焙干,色如翡翠。”  松萝茶在中国茶史上之所以占有很高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独树帜的制作技术。


  明代松萝茶产量颇丰,远销各地。再加上当时人们对茶叶香气的追求,松萝茶走到了茶叶历史舞台的中间。



松萝茶的巅峰时期


  明人黄龙德在《茶说》说:“真松萝出自僧大方所制,烹之色若绿筠,香若兰蕙,味若甘露,虽经日而色香味竟如初烹而终不易。”并说“宣池等产,尽假松萝之号”。


  从而看出,其时的松萝不但产自徽州,甚至已经蔓延到徽州以外的茶区,以至到清代,松萝涵盖范围更广,《重修安徽通志》云:“(宁国府)宣、泾、宁、太诸山皆产松萝。”


  由此可以想象,古代的松萝茶,相当于现在的龙井。



松萝茶 炒青始祖


  松萝茶问世,开创了简明快捷的散茶时代。这么说毫不夸张。


  炒青的制法基本就是松萝的制法,屯绿更是继承了这种制法的基本要领,虽然花色品种有很大改变,然而热炒杀青仍然是制茶技术的关键环节,以至有人说“松萝是屯绿的始祖”,这句话并不过分。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詹罗九先生在《关于安徽茶叶经济的思考》中有这样说法:茶商自明末清初开始批量出口欧洲,而最早出口的大宗茶是武夷茶和松萝茶。休宁松萝茶,创制于明初,到明代中后期已经远近闻名,明末清初松萝茶制法已传播到安徽南北和赣、鄂、浙、闽诸省,成为当时质量优良的大宗茶口东口。  清嘉庆、道光年间,松萝茶大量出口,发明了松萝茶精制技术,逐渐演化为屯绿。


  可见松萝的历史分量。


  松萝茶曾是徽州人的骄傲。


  原来现在鲜为人知的松萝茶,有过如此辉煌的历史。


  我们期待着松萝茶的蜕变,以更好的姿态站在我们面前。

休宁县-休宁松萝-李玲

为巩固拓展“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工作成果,宣传典型,主办方于3月23日起,通过微信公众号对100个依靠发展茶产业夺取脱贫攻坚关键胜利、实现乡村振兴的产茶县,该县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或主要茶叶品种,以及100名为该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茶人进行持续宣传报道,分享、推广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为行业改革发展、乡村振兴总结成功经验,做出新的积极探索。

此次获评的产茶县及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或主要茶叶品种有着强烈的地域特点,主办方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点和茶叶特色,为每个获评县及茶,精心撰写了获评词,以诗句凝练其特色,彰显其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贡献。

青山齐云矗休宁

松萝馥郁上河汀

百县 | 休宁县

休宁,自东汉建安13年建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因山而得县名,县治设于鸺山之南,便称“鸺阳”县(后简化为休阳县);后为避景帝孙休名讳,改名海阳县(黄山古称黄海,休宁区域位于黄海之南,故称海阳);晋太康元年(280年),改为海宁县(寓意“四海平一,福寿康宁”之意);隋文帝时取休阳、海宁各一字,改为休宁县,一直沿用至今。休宁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辖10乡11镇、153个行政村,面积2126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为211456人。是徽商、徽文化重要发源地,也是状元文化、道教文化、罗经文化和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集中展示地,先后走出19位文武状元,齐云山道教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万安罗盘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中共皖浙赣省委于1936年进驻石屋坑开展革命工作,享有“中国状元文化之乡”“中国罗经文化之乡”等美誉。

全县有茶园面积18万亩,茶叶产量1.23万吨,产值8.09亿元。全县茶叶自营出口1.5万吨,创汇5981.68万美元,供货出口3万余吨。2020年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2亿元。已成为重要的茶叶出口集散地。全县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4家。规模以上茶叶企业23家,产业联合体5家。“三茶”认证面积15.6万亩,占总面积86.7%。QS认证企业15家,省名牌产品3个,国家驰名商标2个,证明商标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境外商标4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0家。先后荣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有机茶之乡”等荣誉。

百茶 | 休宁松萝

休宁松萝茶始创于明代弘治年间,为僧大方首创,破团茶、饼茶之陋习,创散茶之新风,改变了传统的破碎、煮、过滤茶的形式,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炒青工艺。松萝茶问世之后,声名鹊起,徽州各地纷纷效仿,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为徽州地区绿茶的总称。正是在松萝茶的独特品质和制作工艺的影响下,顶谷大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后起茶品之秀才涌现出来,所以人们称松萝茶为“炒青鼻祖”。其外形色泽绿润,卷曲匀整,冲泡后汤色明亮,叶底嫩绿,滋味醇厚,七泡味不减,是浓香型绿茶典范,古人有“松萝香气盖龙井”之赞辞。

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不仅如此,松萝茶更以其独特的药用保健功效载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赵公尚的《中药大辞典》,消食、清火、降痰、杀菌,被称为“绿色金子”,是历史上唯一一直作为处方药的茶叶。松萝茶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徽茶十大著名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老字号、中国茶业最佳市场运行品牌等。2021年品牌价值评估达2.14亿元。松萝茶现在已从单纯的茶产品逐步向茶文化休闲、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

百人 | 李玲

李玲,四级主任科员,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基地股股长。多年来,李玲积极投身休宁茶产业,认真谋划项目,为实现农村发展、产业振兴、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总体目标,为实现休宁茶产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做出贡献。2020年李玲为休宁县争取到徽茶产业集群项目——黄山外销茶生产技术升级与跨境电商提升项目和有机茶叶衍生产品研发与精加工项目,总投资366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发展资金917万元。此外,为增强休宁县优势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李玲还积极与乡镇对接,从能发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老旧茶厂改造入手,编制项目入库,2020年完成中央及省级茶产业专项扶贫建设项目9个,申请到财政扶贫资金345.38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茶厂新建或改造、生态茶园建设、资产收益扶贫等茶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扶贫项目实施带动,有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发挥村集体茶厂的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贫困户卖茶难问题,并解决部分贫困户不用外出务工当地就业的问题;增加了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脱贫。2017年、2020年度单位考核为优秀等次、2018年至2020年,获得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来源 中华茶人联谊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休宁松萝是什么茶?

明朝,是饮茶史的重大改革阶段。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体恤茶农的辛苦劳作,发布诏书“废团为散”,即废除团茶,饼茶的制作,从此中国进入了散茶时代。而休宁松萝茶正是创制于明初时期。

松萝茶被誉为“炒青鼻祖”,以“色绿,香高,味浓”著称,且是区别于其它绿茶的特点。曾有“徽有松萝茶者,味在龙井之上,天池之下”的记述(袁宏道明)。

明清时期,松萝山是佛教圣地,早在明洪武年间松萝山盈福寺就已经名扬江南,香火鼎盛。而松萝茶,正是产于松萝山。据明代冯时可《茶录》记载,松萝大方为大方和尚首创。

1、松萝茶的采制

松萝茶的采制是十分考究的,在明代,据明闻龙《茶》中就详细记载了松萝茶的加工技艺:“茶初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惟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萝茶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之,以祛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扇者色翠,不扇色黄。”

炒起出铛时,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扇入铛,文火炒干入焙。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著名的“屯绿”炒青,以此为加工操作的要点,故松萝茶久有“炒青始祖”之美誉。

松萝茶鲜叶采摘标准极其严格,一般在谷雨前后开园,以初展的一芽二、三叶,采摘后验收需拣除老叶、梗头、单叶、紫芽叶以及其他杂物,并立即在清洁、凉爽室内摊放,摊放厚度3厘米左右,摊放时间为4-6小时左右。

待鲜叶青气散去,呈现出清香时,进行第一道加工工序杀青,投叶量约1市斤,待锅温170~180℃,双手进行翻抄,杀均杀透,时间约6~7分钟,下锅快速摊凉。第二道工序揉捻,取杀青叶在细竹帘上双手朝一个方向流动揉捻,边揉边抖,揉至成条,约5分钟。


烘干工序,用无烟优质木炭做燃料,置茶叶于烘笼,温度约90~110℃左右,边烘边翻,至6~7成干,下笼摊放约30分钟。摊凉后下锅炒干,做紧条索,至9成干,下锅摊放约20分钟。两锅并一锅,锅温约50℃,炒干辉锅至足干。摊凉簸去片末,成品装箱。

2、冲泡

采用绿茶冲泡的下投法。一般用玻璃杯冲泡,先温杯。投茶比1:50,用85度~90度的纯净水冲泡。待茶叶舒展开轻轻摇晃茶杯,再加水静置2分钟后,即可品鉴。


3、存储

干燥,密封,避光,冷藏(一年内饮用完的,密封后冷藏)。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