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新普洱茶讲究

找到约1,287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大益普洱茶为什么炒的这么贵?是金融骗术,还是市场需求?

导语:说起普洱茶,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大益,一方面它是普洱茶市场的标杆,一方面它又是广大消费者唾骂的金融茶始作俑者,数年来,各种关于大益普洱茶的是是非非、恩怨情仇已成为茶界的最大热议点。

本文作者曾为大益客户经理,其内容是客观描述、还是为大益洗地?请各位看官评判,并在文后发表意见。

—— 以下为正文 ——

炒,炒作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凡是我们看不懂逻辑的我们都可以认为后面有东西操控一切,炒作这个词可真流行,什么都可以和它联系上,不信在微信上搜一搜!

为什么炒作总会存在,因为人性使然,总有人想着要赚快钱。这不是指责什么,只是描述客观实际,你能讲清楚无数的道理,但你战胜不了人性!

大益茶有炒作吗?当然有!大益茶有投资价值吗?当然也有了!我们需要抵制炒作,但炒作同样是无法避免的,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因为炒作而否定大益茶的投资价值。

但你要说大益茶是炒作的结果,是博傻,庞氏骗局,或者击鼓传花造就的传奇就是天方夜谭,信口开河了。大益茶之所以被炒作,恰恰是因为它有投资价值。

金融界有一句话:有投资价值的东西必然会导致炒作,但很多炒作的东西往往并没有投资价值,仅限于投机,注意区别。

如果觉得拗口,相似的俗语可以借鉴:人有两条腿,但有两条腿的不一定是人,套用到这句话上就是这样:有投资价值的东西会被炒作,但被炒作的东西不一定有投资价值。

举个曾经的例子,2010年的绿豆涨价事件,起因是湖南电视台一手打造的野生营养专家张悟本过度宣扬绿豆的药用价值,张大师敢说,湖南台敢播。在张大师的口水四溅中,绿豆的功效包括但不限于: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炎、近视数十种疑难杂症,湖南台超高的曝光率,恰逢刚富起来的中国人对养生的重视,资本迅速介入,囤积绿豆,绿豆开始飙涨。

2010年7块一斤的绿豆, 在资本的介入下,在2010年5月份一度飙升到了16元一斤的天价,后来在政府的打击下才逐步回落,最后又恢复到了7-10块的范围,当然这次的绿豆涨价事件与当时的绿豆减产也有关系。

现在的问题来了,绿豆有投资价值吗,没有!因为绿豆是一种普遍性,可社会性大规模复制和生产的东西,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的今天。

那可以被投机吗,可以!但这个投机需要有一个窗口期,偶然性的突发事件是投机的最佳时期。比如灾荒造成的粮食大减产,导致的粮食价格暴涨,这经常见于古代的记载,时不时有人发国难财就是这么来的;非洲猪瘟致使猪肉供不应求;某款鞋子产量有限而市场需求旺盛产生一时的供给紧张;强势资本的深度介入,自买自卖,对敲,坐庄,吸引散户接盘。

投机的窗口期往往很短,昙花一现,炒作就是典型的投资行为,二者可以直接划等号!

这里再次延伸出一个定理:有投资价值的东西一定可以投机,但投机的东西不一定有投资价值。(后面文中投机一律称为炒作)

但炒作也要分情况,那就是有投资价值的产品炒作,和没有投资价值的产品炒作有什么区别呢,主要有三点。

从性质上讲:有(投资)价值的产品炒作是一种涸泽而渔,是透支,是泡沫,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来赚,短期内产品的价值被掏空,得渡过一段潜伏期,价格才能起来。一句话就是:短期的亏损性,长久的盈利性。大益茶,股票都有这样的特质。

没有(投资)价值的产品炒作就是击鼓传花,博傻,旁氏骗局,最后炒高找人接盘,谁接盘谁死,是永久的损失性。比如P2P暴雷,数字货币的崩塌(除比特币外,比特币确实有投资价值)。

从时效性来说: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始终伴随炒作,时不时被炒作的产品往往就有投资价值,它是可持续的。而没有(投资)价值的产品的炒作是时效很短的东西,昙花一现,一锤子买卖,你买了被套住了,就别想再赚回来。

从产品属性看:有(投资)价值的东西通常都有类金融属性,建立其上的炒作是一种正常现象,比如牛市被爆炒的股价(企业的成长性带来的金融属性),市场火热期飙涨太高的大益茶(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带来的金融属性),被囤积居奇拉高的茅台(也是越陈越香);没有(投资)价值的东西的炒作无类金融属性,建立其上的炒作是一种异常现象,比如前面的绿豆,近期的猪肉,鞋子等等暴涨,不是一种常态!

以后碰上炒作,按照这三条分析,你不会判断失误。

大益茶是明显具有投资价值的,它被炒作是一种表象,而不像绿豆涨价是纯粹的资本运作。不能因为大益茶存在市场炒作而否定其投资价值,就好像一个脾气温和的人,偶尔看到他发动肝火就给他贴上脾气不好的标签,这是片面而有失公允的。

何况,如果大益茶是炒作的结果,那这个门槛未免太低了,普洱茶行业那么多企业,炒作的手法那么多,有钱的企业也不少,为何这么多年只成就了大益的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同样的白酒行业,只造就了一个茅台,五粮液没钱,没办法?

最近茅台董事长出事,官媒质疑茅台炒作,新上任的董事长为了打击炒作,去金融化,在茅台官网投放了大量的库存,近段时间几乎天天定时放,一些茅台的经销商也出来响应号召。但似乎适得其反,投资炒作茅台的本来就不是一个小圈子,这么大规模的放货让很多抢到茅台的小白、外围尝到了甜头,这无形中又扩大了这个圈子,提高了茅台的热度,简直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所以你要知道另外一点,凡是有投资价值的产品,它都是有深厚的市场基础的,这是市场经济这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棍棒是打不倒市场规律的,这是我们长久计划经济付出惨重代价的经验教训。无论如何质疑大益炒作,始终都有人拿它来喝,拿来收藏,拿来投资,就是这么的受欢迎。

如果你不服气,那就炒作一个五毛钱的大益,茅台出来看看!

因此大益茶有投资价值是一种市场行为,并不是企业行为,承认这一点会死吗?从本世纪初到2019年,都快20年了,质疑、谩骂、攻击大益茶炒作的人如过江之鲫,绵延不绝,换了一波又一波,到现在还是有人做文章,可大益仍旧屹立不倒,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那些无端造谣,质疑谩骂大益茶的炒作的人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大益将长久在中国茶叶市场为消费者,投资者创造着价值,二者相比,高下立现!

结论很明显了:大益茶虽然有不可避免的炒作,但这种炒作是市场行为,不可提倡。与此同时要明白,大益茶是有投资价值的,炒作只是副产品,不能因为炒作而否定大益。

而具体谈到大益茶为什么有投资价值,且为什么能在普洱茶行业中脱颖而出,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这会解决两个疑惑:

1.普洱茶都有类金融属性,为什么单单大益才具备投资价值?

2. 究竟大益有什么特质,使得投资市场选择了它?

当我们探究成因的时候,发现这既是大益的惨淡经营,筚路蓝缕,也是上天眷顾,阴差阳错的幸运。

普洱茶无论以伦比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它21世纪初的崛起,云南的生态环境毋庸置疑,每年国家市场质量监督局都要抽查全国的农产品,普洱茶在所有茶类中,农残是最低的,历年都是如此,无一例外,喝普洱茶就是喝健康,而大益茶是普洱茶中的知名品牌,是龙头企业。

所谓的1999年进入十大名茶,前面都没进过,是因为它的价值还没被发现,普洱茶在老不在新,讲究拼配不讲究嫩度,讲究后发酵,讲究越陈越香,这是对中国茶类的离经叛道,之前从学术界和市场都没认识它的价值,所以进入的少,而如今进去的越来越多,2020年的最新十大名茶就有普洱茶!

大益悠久的历史是最为重要的原因,1940年诞生到现在,明年80周年了。80多年的企业在中国简直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普洱茶行业内更是唯一。这说明这个企业活得足够久,足够长,当年在抗战的炮火中没死掉,在建国解放战争中没死掉,在计划经济放开后面对市场岌岌可危仍旧没死掉,那它就很难死掉了。

最可能死掉的时候没死,后面就更难了,投资投的是产品,也是企业,投资者最怕的事情是:茶还在,企业挂了!而大家是很健忘的,以后很多人都不会记得这个企业,那你的茶就很难出手了,没有知名度美誉度的东西,谁要呢?

投资茶也是投资企业,和企业一起成长是最好的,这和选媳妇不一样,媳妇当然是年轻貌美,但投资茶选择企业却要徐娘半老,越老越好,越老生命力越顽强,抗风险能力越厉害,生存周期长,更容易挺住。

活得久,活得长才能多折腾,多干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因此大益才能在漫长的80年内生产出无数的跨年度,配方稳定成系列的经典产品。大红印,73青,88青,8582,8592,97水蓝印,99绿大树,六星孔雀,白菜班章,橡筋饼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些产品年份久,品质高,以稀缺的数量和古董的特质,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形象直观的证明了大益茶投资价值,这些是标杆,是投资的榜样。如果大益活得不够久,这些茶怕早已经湮灭了!

大益实际创造了一个记录:它是行业唯一一家80年来传承,没有断代,不间断生产,产品成体系延续的普洱茶企业,没有之一。

另外两家接近大益的企业,X茶在90年代断了代,贴牌货太多,产品系列混乱;X关虽然从未断过代,也是不间断生产,可生产的普洱茶不成体系,企业历史注水严重,且生产的多是沱沱,还是不能归入普洱茶的烘青沱。

80年来延续不断的产品体系也造成了大益茶的另外一个无以伦比的优势,那就是产品的年份价值。我有大量的老茶,你没有,就算你想追上我,仓储陈化出一堆老茶也得时间,而我的老茶则是更老了,你的茶还在茶的范畴,我的成古董了,你怎么比?

这种差距,不是靠技术,靠资金可以弥补的,普洱茶的年份价值一旦拉开差距,那就是永远的鸿沟。你可以复制产品,但你无法回到当年当月当日,时光是不可倒流的,穿越也只是定格在荧幕中,大益茶的年份价值是先发制人,早早上车,让别人望洋兴叹,徒呼奈何!

大益茶的稀缺,保证了它的类金融属性和投资价值。可能很多人会质疑这一点,大益那么大的产量,哪里来的稀缺?

从总产量来说,改制前产量稀少是肯定的,毋庸置疑。(微信公众号:大益行情网)而现在呢,以2018年为例,整个普洱茶行业的产量是17万吨,大益呢,2018年的产量是2900多吨,也就是说大益占比仅仅在1.71%,特别是这些年来,大益走精品,高端,奢侈品的路线,产量越来越低,而这个行业的产量却越来越高,预计未来大益茶的占比将更低,这难道不稀缺?

而具体到大益茶产品体系内,大益的投资效应是被夸大的,实际上大益每年具备投资价值,市场热度,被追棒的就那么几款茶。大量的茶只是在中低端消耗,或者轻微的有涨幅,即便2004年以前的老茶,仍旧大把有几百块一片的,2005-2019年就更多了,百元以下的都有。

投资茶占大益茶的比重极低,一个年度,大益出20-30款产品,投资茶可能只会出现3-5款,这就是基本的现实,千羽,轩辕爆红,价格飙涨,市场热度高,那只是个别产品的眼球效应,你不能据此认为所有的大益茶都能拿来炒,拿来投资,这是以偏概全,一棍子打翻了一船人。

没有稀缺,就不能保证投资价值的实现,没见过烂大街的白菜,或者无处不在的空气能被投资,炒作赚钱的(特殊情况例外)。不稀缺你能轻而易举的获得,投资从何谈起?想想就不靠谱,有些人骂大益,产量那么多,还能炒起来,没节操,没下线,就是没搞清楚状况。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产品不可复制的年份价值,以及不断的消耗导致的稀缺。当年的产品就那么多,就算多,在漫长的时间里,消费品饮,仓储损坏都会造成产品的大量减少,你是无法再生产代替当年产品的,1201的岩韵就是2012年的,它生产出来,601的岩韵不能增加,谁也控制不住601岩韵日渐减少的事实,这就是年份价值的不可复制导致的客观稀缺,也是大益老茶何以能源源不断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市场体系的自我建设,自我组织是大益茶投资最终成为一个产业的重要外因,因为大益茶的投资效应,市场自动集聚,逐步形成了一个一二级发行市场,流通市场,以及分工不同,各有侧重的行业。生产者,发行者,中介二手,投资者,藏家鱼贯其中,期货交易从2010年开始逐步完备,芳村成为普洱茶的华尔街,行情报价系统让大益茶更加透明,大益茶投资市场至此完全成型。

大益的投资买卖有了最为坚实的市场基础,制度基础,以及组织基础,也就是说投资大益茶已经成为了一个行业,一个成型的行业,是很难短时间内消亡的,而茶则存在了几千年的,古老而悠久,不可替代,生命力顽强。

大益高超的经营能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则是内因。范和均不屈不挠,不避艰险,在抗战的炮火中于蛮瘴之地的佛海建立佛海茶厂(勐海前身),唐庆阳在建国后远赴边陲,复兴勐海茶厂,吴远之把濒临倒闭破产的勐海茶厂做到了中国茶叶第一强,在数次的危机中拯救了垂死挣扎的大益,这不仅是天降神人,也是天佑大益。

2007年初大益预料到市场风险,不再收购原料,清库存,逃过一劫,这是超前的战略眼光所致,2014年大益大小马补货导致市场崩盘以后,大益则在之后迅速纠正错误,不再对投资产品二次补货,直到今天。这是一个知错就改,有远大战略的企业。

迄今大益有业内最为成熟的拼配,发酵技术,库存极为庞大的原料仓库,存茶4-5万吨,最为完善,最自动化的生产车间,最完整的品控体系。互联网有已经雄起的益友会,称霸天猫双11茶类四连冠的天猫店,东盟俱乐部,大益文学等等,大益一直在不断耕耘,将触角伸向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在不断推广大益茶,这都是其孜孜不倦,艰苦创业的例证。

高超的经营实力也造就了一个强势的大益茶,纵观整个普洱茶行业,企业屡屡被中间商,渠道,经销商绑架,骑虎难下,市场不能掌控,客户不是自己的,无法形成合力面向市场推广宣传,内耗严重。2004年的大益也是如此,2004年以后大益才逐步严格控制经销体系,中央集权,牢牢掌握住了市场渠道,才最终让大益登顶。

一个软弱无力的企业,有软骨头病,处处妥协不坚持原则的企业看似客户是上帝,实则对客户极端不负责任。企业不强势,如何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销路如何打开,如何征服消费者,最终企业不行了,大家的利益都受损,满盘皆输。

软弱的企业,生命力是堪忧的,短命是大概率的事情,如此,你如何保证投资者的权益?

优质的产品质量是大益的根本,很多人特别是普洱茶圈子里面的肯定不以为然,大益的茶是拿来炒的,不是拿来喝的?拿来炒的茶就不好喝啊,炒的房子就不好住吗?这来源于一些企业和个人奇葩的比较方法,拿着自己的大树茶和大益的7542比,然后指责大益茶不好喝,我的乖乖啊,有本事你拿自己的茶和六星孔雀比,和白菜比啊,再不济和88青比,怎么不比?

大益牛逼的一点是,同类产品中它可以做到最好,拼配保证了产品的陈化年限,陈化空间,可保证它在老茶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企业不服气的,你可以买点陈化超过十几年的7542,绝对秒杀你大部分的古树,大树,这就是拼配的力量,这年头拿着个大树古树就想横行天下?况且你的大树古树还来历不明呢!

现在大厂拼配越来越占主导,拼配的价值被肯定,而所谓的纯料则奄奄一息,华南广东体现的最为明显,对古树单株还有妄想的现在只能去北方收割智商了。

大益的这一条条,都是别的企业无法相背,复制和超越的,它们不是护城河,是天堑,绝大部分的企业越不过去,这些从根本上锚定了大益茶投资价值的唯一,持久,坚挺。

近些年,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全社会反炒作的呼声越来越高,抵制炒裙子,炒鞋,炒房,这是好事情,炒作始终是弊大于利的事情。可有时候不明就里的群众和媒体也会矫枉过正,对一些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产品进行错杀,也将其归入纯粹炒作的行业,比如质疑茅台的高价,这是反市场经济的行为,最终要被打脸。

很多人不爽大益,因为在他们看来,大益赚钱太容易了,可是你看没有看到大益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笔者的结论更会让一些人咬牙切齿,我知道,如果得出大益是炒作,是骗局,绝对会get到一些人的G点,产生强烈的认同,我也能收获大家对我正直,客观,有良心,敢说真话的赞誉,有些大师不就是这样吗,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说你喜欢听的话,然后他就可以收割了。

可事实不是这样的,如今的网络时代,最大的一个弊端可能在于,网络太迎合大家了,很多人沉迷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里面无法自拔。淘宝京东买货也总能马上找到自己喜欢的,简直不要太爽,可是你知道吗,这是后台根据你的喜好推荐给你的,于是你越沉浸其中越喜欢,这是一种可怕的精神鸦片,让你上瘾,让你戒不掉,犹如躲在井里面的青蛙,你以为是世界,其实你自己的幻象!

当有一天你看到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你会暴跳如雷,你藏在自己的舒适区太久了,笔者得出大益茶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同样会让很多人不以为然,就是因为他是这么认为的,别人也是这么告诉他的,他已经无法接受截然不同的观点,年龄越大越是!

可是这无助于大家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以及自我的成长,很多时候,我们的质疑太多了,而少了探究,我们经常问:怎么会这样?我们很少问:它为什么会在这样?前一种是惊讶,质疑,有阴谋论的意味;后一种是疑问,探索,会让人进步!

大益为什么会这样,需要你认真的深入考究,探讨,而不是一句炒作就可以概括一切的。这样的话,不仅冤枉大益,还把这个世界想得太简单了,如果世界如此简洁明了,还要科学,艺术做什么?

我们不会质疑天价的拉菲,82年的拉菲十几万没几个人吐槽,就算是拉菲的新酒价格高昂也没人打问号?我们会问为什么2000年的茅台上万一瓶,就是炒作,我们会问大益的88青十几万一片,肯定也是炒作,中外态度对比明显,有些人压根瞧不上自己的民族品牌,外国品牌如何天价无所谓,自己的民族品牌就是割韭菜,有些人跪久了,呵呵,MYQ!

至于说大益只有80年的历史,很多老字号比它时间长这就属于不理解历史了,很多如今的老字号,都是断代的老字号,56年公私合营之后很多都没了,除了一些国营的老字号,其他老字号都是后来国家放开市场经济后新办的,没有传承,没有延续,除了名字,新的不能再新,普洱茶行业的勐海福元昌和陈升福元昌都是21世纪新设立的,创始人也福元昌的本家都不是,同庆号更不用说了,是别人把老字号新注册的,车顺号的倒是后人新成立的,但以前的制茶技艺几乎没保留下来什么。

所谓的1000年日本企业不炒,人家日本人不炒,架不住你中国人炒啊,你炒马桶盖,炒电饭煲,这不还就是我说的myq,最后还发现这些都是中国生产的,在国内就可以买到!

设想一下,如何大益是国外品牌的话,大家会不会这么看,会不会追捧和无脑狂买,一定会!

原来中国品牌就是原罪!

文章来源于大益行情 ,作者大益行情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为什么没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

我国长江流域,尤其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的春茶,有不同的称呼。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鲜形美,是茶中佳品。

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但是普洱茶,尤其是真正以乔木古树茶茶菁为原料的普洱茶,却并没有“明前茶”的概念,这是为什么呢?

㈠采摘标准不同

明前茶的概念主要见于绿茶。大家所熟悉的名优绿茶,如西湖龙井、恩施玉露、信阳毛尖等,讲究清新鲜爽,所以很多是采摘新发鲜叶的芽头,或一芽一叶来制作,嫩度高、采摘时间较早。

而普洱茶,讲究的是岁月陈化的滋味和丰富的口感,所以需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茶箐来制作,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叶子成长,积累更多的养分。

㈡茶树情况不同

①海拔的影响

众所周知,越是低海拔、越是靠近热带的地方回暖就越快,气温越高农作物发芽就越早,反之则越慢越晚。

云南的古树茶多生长在山区,海拔相对较高,昼夜温差较大,茶树生长周期较长,所以较之海拔较低的坝区茶发芽要晚。

②种植的影响

与茶园茶不同,古树茶植根于山野之中,靠的是自身的机制去汲取自然界的养分,不如茶园茶发芽那么早,尤其是近年种植的一些早熟品种的台地茶。

③树龄的影响

根据2006~2014年的统计,云南古树春茶的采摘时间约为3月下旬至5月中旬,茶树树龄越大,则发芽往往也越晚。

以勐库冰岛片区海拔在1800米左右的普洱茶树为例,早熟品种茶园茶2月底3月初开采,几十年树龄的生态茶树3月中下旬开采,一两百年的古茶树4月上中旬开采,三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则要到4月中下旬才能进行头拨茶的采摘。总之海拔越高,树龄越大的茶树发芽越晚。

㈢制作工艺不同

在不少茶友的印象中,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异常简单,觉得所谓晒青,一晒就好,其实不然。

普洱茶即便是生茶的制作,从鲜叶到成品,中间可以细分成十几甚至几十个工艺流程,而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普洱茶最终的品质以及转化的前景造成影响。

譬如鲜叶杀青的时机,揉捻的力度,晒青的时间掌握,成品干燥的时间及温度等等,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普洱茶的制作远比大多数其他茶类耗时,其中尤以晒青干燥和成品干燥耗时较多。

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如果为了尽快上市而缩短干燥时间,茶饼含水率过高,可能会导致发霉,而如果使用高温烘房加速干燥节省时间,则有可能影响普洱茶的后转化。

制作普洱茶也不可能一次仅压几饼,需要有一个原料的累积阶段,要到一定的量才会压制的。再加上干燥的时间和运输的时间,往往最快也要4月中下旬或5月,成品饼茶才可以大量面世。

所以普洱茶并没有“明前茶”的讲究,如果有,那也是台地茶或低海拔的小树茶制作的滇绿茶才有这个说法。

来源:风在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法国葡萄酒,云南普洱茶:性质异曲同工,发展天差地别

2000年,一瓶6升装的1992年份啸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纳帕谷葡萄酒拍卖会上,以折合300万人民币的天价售出。

2018年,一筒七片的蓝票宋聘号普洱茶,在东京中央香港拍卖会拍出1332.8万港币,相当于三辆法拉利488Pista超跑;

1985年,一瓶750ml装1787年份的拉菲古堡干红葡萄酒,以156,450美元售出,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昂贵的商用标准瓶葡萄酒。

2019年,一筒1920年的紫票福元昌号,最终以26,320,000港币成交,再次刷新世界记录,成为了有史以来最贵的普洱茶。


虽然在顶尖藏品价格上,普洱茶对葡萄酒呈碾压之势,但从总产值和行业成熟度来看,普洱茶产业却远远比不上葡萄酒产业。

发酵转化、自然气候、原料品种、品饮感受,在众多方面神似的两种产品,为什么很多信息,法国红酒就能坦然告之,而普洱茶却含糊不清?

落后就要挨打,不足就要反思、今天,陆离就来聊聊和竞争对手葡萄酒行业相比,普洱茶行业的相似与不足之处。

发酵转化

第一,葡萄酒和普洱茶都是发酵类食品,其中葡萄酒是液态发酵需要先将液体酒灌装在玻璃瓶或者橡木桶内,使容器内的液体与窖内保持相对独立,

而普洱茶则是固态发酵的形式,为了达到更好的陈放效果,茶饼与空气之间,往往只隔着绵纸,竹篾和纸箱,但两者都需要在合适的温湿度下才能良好发酵。

后期转化,是葡萄酒和普洱茶品质形成的关键步骤,其中葡萄酒讲究窖藏出好酒,而普洱茶则有着越陈越香的特质,两者都能在岁月沉淀下提升品饮价值。

自然气候

葡萄酒和普洱茶品质的优劣,都会受到当年自然气候的不同程度影响。究其本质,葡萄酒和普洱茶其实都是农产品,原料、工艺、仓储是其品质形成的三要素。

其中仓储是转化保障,工艺是品质核心,原料则是物质基础,葡萄酒行业对此总结为七分原料,三分工艺,而普洱茶行业同样也有七分天养,三分人为的说法。

此外,自然气候对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温差和降雨量上,这也是葡萄酒行业分大年和小年,普洱茶行业分丰年和荒年的原因之一。

原料品种

葡萄酒和普洱茶,都有丰富多样的原料品种,其中葡萄酒选用的是酿酒型葡萄,最知名的品种有赤霞珠、雷司令、长相思、黑皮诺、歌海娜、品丽珠和梅洛等等。

而普洱茶的茶青虽然统称为云南大叶种,但根据不同地域和物种的分支演化,可以分为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不同种类。

普洱茶的产地大致可以分为产区、茶山、名寨三级(这个观点在后期系列文章会着重阐述),不同产地的普洱茶品质差异很大,可以说是一山一味,百寨百味。


比起葡萄酒行业,普洱茶品种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那就是普洱茶树要比葡萄树更为复杂,历史也更为悠久。这首先体现在一种活化石级古茶树上。

葡萄行业的”老树葡萄“,树龄也不过一个世纪,而南糯山的茶树王,香竹箐的茶王之母,邦崴的第一棵过渡型古茶树等,树龄动辄百年起步,品质绝对不差。

而葡萄酒的产地也有新世界和旧世界之分,不同产地的葡萄酒,品质和风味上也是各具特色。

品饮感受

葡萄酒和普洱茶,都有着层次万千的品饮体系,其中色、香、味、韵是两者品饮时的共同追求点,葡萄酒的品饮,最看重口感的丰富性。

普洱茶讲究口感的独特性:生普品鲜爽回甘;熟普品醇厚饱满;老茶品陈韵悠远;中期茶品百般转化;古树茶品山野气韵;拼配茶品层次万千等等。

葡萄酒和普洱茶,都能够以陈放提升品饮价值,但也都有其保质期和赏味期,保质期的含义大家都明白,葡萄酒放得过久会变质,普洱茶超过陈放时限会碳化。

而赏味期这一概念,则是引自日本,指得是能保留最佳风味的时间,一旦超过这个时间,虽然还有饮用的价值,但味道会大打折扣。

不过普洱茶的最佳品饮期,在理论上是不设上限的,其中涉及到到茶叶产地、储存方式、生茶熟茶以及个人喜好,在这里陆离就不过多赘述。

种类区别

葡萄酒和普洱茶都有大方向的种类区别,比如葡萄酒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以及起泡酒等品类,而普洱茶则是有着生熟之别。

葡萄酒和普洱茶,都有纯料和拼配的工艺区别,不过与前几点不同的是,在普洱茶行业,相对拼配是大众市场主流,而绝对纯料则是极少数茶山玩家们的领域。

普洱茶的拼配技术繁多,相对发达,有级数拼配、年份拼配、季节拼配、地域拼配、茶种拼配,此外熟茶还有发酵度拼配,以及增加美感的撒面手法等等。

而葡萄酒的混酿和单一品种酿造工艺都相对成熟,比如国人熟知的拉菲酒庄,就习惯用梅洛和赤霞珠混酿,而罗曼尼康帝则是只用黑皮诺品种酿造。

文史氛围

葡萄酒和普洱茶的文史氛围都十分浓厚,都有一定的品饮门槛,想要入门就需要掌握大量的行业历史知识和品饮文化体系,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完全参悟。

说完了两个行业的相同点,我们再聊聊在极其相似的产品性质下,总体行业发展上的诸多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包装上的信息差距。

不同产区的自然气候,所酝酿出的优质葡萄品种,正是法国红酒的生命之匙,而为什么同样强调千山千味的普洱茶,在很多方面却含糊不清?

红酒酒标VS普洱棉纸

以法国波尔多经典红酒的酒标,和云南勐海出厂的经典普洱茶的棉纸为对比,陆离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从酒标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知以下信息:

红酒产自哪一酒庄,详细名称是什么,生产年份是哪一年;

严格按照法国Appellationd’OrigineControllee(AOC)制度,对这瓶红酒进行法定分级,以及法定产区AOC标示;

这瓶红酒的容量和酒精浓度百分比;

部分酒类会有代表高品质的原酒庄装瓶标注,和制酒师的个人签名;

部分酒类的背面有配料表,里面会详细标注制酒时所用的葡萄品种,以及各个品种的比例标示。

从酒标上,我们不仅能知道这款酒的详细名称,还能根据年份和酒庄名称,大致推断其价值与品质划分,而与红酒相比,普洱新茶的备注信息都有哪些呢?

茶厂名称,以及这款茶的产品名称;

产地名称,产自名山名寨的,会在包装上格外突出这一点;

茶品重量,大多是357g的标准重量,但也有125g的小饼和6斤重的大饼;

茶品分类,生茶或者熟茶,早期会有生熟采用同一包装的设计,需仔细辨别。

图片更详细的内容说明在绵纸背面,需要拆开后方可看到全貌,其中有较为规范的法定产品名称,生产许可证,生产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以及所用原料等等。

这上面的很多信息,都是在近些年逐渐完善的,比如04年乏前的普洱茶,除下关外绝大多数没有日期,再比如印级茶的板式十分相似,需要靠茶友自发命名。

考虑从台湾兴起普洱热至今,也不过半个甲子,而葡萄酒行业已经发展了数百年,普洱茶信息上的不完备,倒也不是巨大差距,迎头赶上就好了。

但普洱毛茶原料统称为“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实在是太过笼统,以至于失去了其应该承载的信息价值,回顾茶类认定史,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葡萄品种vs茶树品种

在葡萄酒行业,酒类品质也是与酿酒葡萄的品质息息相关,每个产区惯用哪些品种和混用比例,甚至所在产地的土壤气候,在葡萄酒界也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比如说波尔多左岸的产地,酿酒时多会用到霸气外露的赤霞珠品种,和滋味浓郁的美洛品种,而勃艮第产地,则惯用珍贵难制的黑皮诺品种。而普洱茶呢?

1985年,中国农作物品委会通过决议,初定审定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勐海大种叶为国家级“有性系良种”,云抗10号和14号为国家级“无性系良种”。

这些优质品种就是目前被初步认定的云南普洱茶品种,但如此一来就又引出了一个新问题:1985年以前栽培和品饮的是那些品种?动辄百千年树龄的古茶树又是什么品种?

陆离没有质问学术界研究成果的意思,只是想问问科研单位,什么时候才能将现存古茶树品种分类公之于众,将土壤、气候、环境与茶树品种的关系明确归纳?

老茶骨所强调的勐海味也好,山头味也罢,更多的都是在表明其产地原料品质,但若要问到品种,却只能回一句干巴巴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既然早在上个世纪,业界就有能力组织人手对普洱茶品种进行大筛查,那在科研实力更加强大的今天,一定也可以再接再厉,对各类茶树进行大分类。

知识延伸:新零售时代下,普洱茶分级体系的建设浅析。

现代酒窖vs传统茶仓

在葡萄酒行业的顶级产地法国波尔多市,葡萄酒窖产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温控和湿控设备,人酒两隔的物流与储存通道等,都是酒庄的标准配置。

红酒的酒庄通常都有原窖保存旧年份的好酒,而且是在自己的酒窖。在云南,很多茶厂还没有完善好成品茶仓,和优质常规茶年度库存量的概念。

从波尔多酒庄到酒商的跨运,已经形成标准化的流程秩序,酒类抵达英国后,会被立刻送进自有酒仓,经过编码或资管系统归类后,与原有存酒分别存放。

红酒存放尤其需要仓储稳定,而现代化酒窖可以将仓温保持在12℃左右,并把湿度控制在73%~77%之间,确保红酒品质不会因温湿度变动时受到伤害。

而普洱茶和葡萄酒都是标准的后发酵食品,在仓储要求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起高度成熟的葡萄酒窖产业,普洱茶仓建设就略显杂乱,

而业界很早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早在08年东莞的专业仓建设就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双陈普洱,天得茶业、昌兴存茶等都在普洱茶仓储技术方面持续改进。

灵魂制酒师vs无名制茶工

长期以来,葡萄酒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制酒师需要在自己负责的红酒上签注姓名,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无形的监督。

因此专业制酒师,在制酒时对每一处细节都会精益求精,所有细节汇成的品质,都会体现在签名红酒上,制酒师是好酒生命之钥,更决定这支酒的价值高低。

由此还衍生出了正牌和副牌的区别,如果当年葡萄产区原料歉收,或者品质没有达到制酒师要求,那在一年酒企宁可只做副牌,也不会做正牌。

在葡萄酒行业,制酒工艺的发展与制酒师息息相关,顶级酒庄还会在瓶标上的显现位置,印上酒庄创始人或制酒师的亲笔签名。

而在普洱茶行业,人们更看重茶青原料。七分原料,三分工艺,是普洱茶原料的地位体现,而消费者对原料的过度关注,也促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名山名寨原料重要性大于茶厂,茶厂重要性又大于制茶人。有时大厂的古树原料会被质疑不够精纯,那私家名山纯料茶重要性又会超过茶厂,而制茶人似乎完全不重要了。


杀青,选料,拼配,压制,哪一项工艺不需要技术娴熟的师傅?而普洱茶发展至今,名厂有勐海,名企有大益,甚至名仓都有双陈,为什么唯独缺少制茶师的位置?

而普洱茶行业里,离制茶最近的云南产地,勐海、下关、昆明、昌泰茶厂的厂长、配茶车间主任、茶科所的专业研究人员里,公认的大师少之又少。

有人说做茶不需要什么水平,一个茶工就能做出一饼茶,但实际上原料品质固然重要,但制茶工序的重要性也决不能被世人抹杀。

陆离接触过的制茶老师傅中,不乏30年工龄,甚至终生都专注于同一岗位的“扫地僧”,有几位更是参与过渥堆发酵,堆味消解等关键工序改良。

但在论功行赏时,他们的成就被严重淡化,在业界排名时,他们的地位被过分低估,站在大师和泰斗位置上的,反而最缺少这些技术专家。

时至今日,制茶师仍然不是一个让人向往的职业。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制茶师傅已经老去,而科班出身,掌握相关知识的大学生,也不愿到车间当一位制茶工。

陆离也参观过大大小小的普洱茶厂,小厂里的制茶技术,还停留师徒相授的原始阶段,而颇具规模的名厂里,制茶技术更像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线茶工。

在文化传承中,人是绝对的主体,物只是相对的工具,而在普洱茶行业,名山纯料的价值却要远大于制茶人,这难倒不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吗?

手握红酒杯,慢品普洱茶。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增速渐缓,暴露出诸多野蛮生长时期留下的顽疾。而想要逐一除疾,向优秀同行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希望陆离这篇文章,会是普洱茶界从名山原料时代的迷梦中睡醒,进入以人为本的制茶技艺时代的先锋号角。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5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