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乌龙茶放枣子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各地的敬茶习俗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艺福堂

艺福堂,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健康喝茶。

我们不夸大茶叶的功效,不刻意美化喝茶的好处,不片面强调喝茶可以代替一切健康饮品,只客观、中立地分享健康喝茶的经验、知识,解答日常生活中与健康喝茶相关的问题。


过年花式喝茶,趣味纷呈,有从村头喝到村尾的表嫂茶、有寓意满满的元宝茶、还有新年不用早起的三道茶......这些春节喝茶方式,你见过几个呢?和小艺一起看看这些地方的敬茶习俗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吧,涨姿势、不丢面儿呀~

 

北京:茉莉花茶


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我们都知道!春节招待当然也是茉莉花茶啦~北京春节喝茶有哪些习俗呢?

 

一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哎嘛,真香~

 

二是用盖碗上茶,首先茶水给你倒七分,注意啦!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啧啧额,这手法~讲究~)。

 

三是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可不是豪爽,那是对主人的不敬哦。主人也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那什么时候续水呢?当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是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啦。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哦。

 

四是别人给你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



福建:茶米

 

闽南人好乌龙茶,饮茶讲究“水、火、茶具”三要素。茶具中的壶、杯、盘,或方或圆或扁,多式多款,上镂山水人物及花鸟,玲珑精致。新年客人来临,主人必拿出“茶米”,泡出一小壶浓茶。热情地邀请你喝上几杯,然后再拉家常,俗称“喝上两杯再说”。客来无茶等于失礼。闽南人心目中甚至茶重于酒。(来啦老弟,喝两杯呗~)

 


浙江:元宝茶

 

元宝茶由杭白菊、金橘、橄榄组成,因寓意美好吉祥,成为江南各地春节敬客普遍选择。它所表达的意思是祝福客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财运亨通.杭白菊象征吉利,金橘象征富贵,橄榄象征金元宝。橄榄,金橘,菊花在碗中起伏象征对客人的欢迎,好客和祝福。(还是浙江人会玩儿,一杯茶寓意满满的祝福呢~吉祥如意、财运亨通美滋滋~

 


台湾:新春茶会

 

多姿多彩的正月,在台湾也叫做“端月”。台湾人会举办“新春围炉茶会”,在茶桌下置一火盆,盆里生起炭火,四周置多枚钱围成一圈,茶人围炉团聚品茗,由司茶人熟练地用滚水温烫茶具,经赏茶、置茶入壶后,再把已经放有茶叶的茶壶、茶杯以滚水浇烫一遍;第二道滚水冲茶后,倒入匀杯中,并分汤到品杯饮用,在新春正月的喜气中边品边饮,见品茶的兴味。此时你不需言语,静心品茶,细细体会主人独具的用心。(酱紫应该是可以静心喝出新年新滋味吧~~

 


广东:叹茶与吃茶

 

广府地区的饮茶文化,粤语俗称“叹茶”。去茶楼招待吃茶,面前摆着众多小吃点心,大多数时候叹茶都是需要与茶水配合,不仅可以去油解腻还可以时时润口,与各位亲朋好友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春节叹茶是十分接地气的、喜闻乐见。吃茶主要在潮汕文化区域风行,工夫茶几乎从早到晚都不停歇,(此处是大写的羡慕,如果你去到广东拜年,可以吃一整天~)吃茶的家人或是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等都统称“胶己人”,轮番饮茶,人声鼎沸,单丛飘香,欢乐无穷。(胶己人,吃茶呀~热情~~)

 


江苏:三道茶

 

三道茶的新年茶俗是每一个不想早起的人的福音。不像多数地方大年初一有早起的传统,而镇江的大年初一是可以晚起的——为了把被窝里的“财气”捂住,嗯,这个理由也太可爱了叭!(太符合我们年轻人的气质啦~~~),晚起的一家人洗漱完毕之后,开始上茶了。第一道圆子茶,象征合家团圆,生活圆满;第二道枣子茶,不能吃完,要剩下几枚枣子,象征有吃有剩,年年有余;第三道八宝茶,在绿茶中入金菊、葡萄干、枸杞等配料,象征新春大吉大利,吉祥如意。三道茶喝完,就打开门准备拜年了!(江苏晚起的茶俗真的大爱啊~~)



四川:过年摆茶

 

四川宜宾有“过年过节先摆茶”的风俗,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请客吃饭,饭前都要先摆茶来吃。摆的茶食糖果是用饴糖(酒米熬的糖)做成。吃过茶后摆上碟子菜下酒,酒吃过了才上主菜,菜一般是九大碗。吃完饭后,还要给客人端水洗脸洗手,再递上一杯茶。(来到四川就是摆上茶吃吃喝喝啦~~)

 


江西:表嫂茶

 

江西安福有春节喝“表嫂茶”的说法。什么是表嫂茶呢?从农历正月十六日开始,妇女们以自然村为单位,每天早餐后,从村头第一家起,一天喝一家,一直喝到村尾的最后一家才收壶停杯。(这种拜年敬茶的方式好特别呀~),参与的都是已婚大姐姐哦,当地人习惯称大姐姐为“表嫂”,这就有了“表嫂茶”啦~喝茶时自带茶碗,还会在茶碗上系红带,象征着春暖花开。碗里装着自产的茶叶、姜、芝麻、橘皮等一起冲泡,茶汤香、甜、咸、辣,风味独特。(啊哈~江西表嫂茶,从村头喝到村尾~)

  


安徽:锡格子茶

 

在安徽黟县锡格子是传统茶点的锡制器具,是大多当地人的喝茶印记,而大年初一见“锡”即见“喜”,寓意皆大欢喜。(嘻嘻嘻~~)新年一早,大家前面摆了两杯茶,一糖茶一香茶,寓意生活甜美、活色生香。先喝香茶,再喝甜茶,寓意先苦后甜,好日子在后头。喝完茶后再来两个五香茶叶蛋,代表好事成双。(如果你去到安徽,喝两杯茶别觉得奇怪呦,先苦后甜呀~)

 


看完典型的9种春节花式喝茶,春节去哪里喝茶都不会出错啦,还能美滋滋~小伙伴,你们那里春节喝茶有哪些风俗呢?快来留言区分享下吧,也让去到哪里的小伙伴有点准备呀~下周三随机选出3位小伙伴的留言,每人送出艺福堂茉莉香珠一份。春节就是要喝好茶的呀~



END—

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是杭州市2008年首批大学生创业企业之一,诞生于风景秀丽的“中国茶都”——杭州,是互联网电商领域中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经营各种名优茗茶、花草养生茶及现代创新茶产品的互联网+茶业的新型企业,是中国茶行业年销售额过3亿的品牌之一,也是全球十佳网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0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届CCTV中国品牌榜入围品牌、中国茶业最佳电商营销品牌、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中国农产品企业品牌50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名牌产品、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杭州市著名商标。


图片来源:网络、艺福堂茗茶旗舰店

原创声明:本文由艺福堂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天南地北的茶食,哪一种最好味?

小时候看电视剧,看不懂剧情,但放在桌上的精美茶食倒是吊足了胃口。再大一些看《红楼梦》,总会被精美的茶点心馋的垂涎三尺。

如今茶桌上的茶食,也是一个体现主人用心周到的小细节,如果对方准备了颜值高又好吃的茶点,那心里便十分感激。作为配角的茶食,虽不能抢了茶的风头,但能让喝茶变得更加有趣又养眼。喝茶饿得快,有食物相伴,就能从容喝上几个小时了。

春天已至,新茶将出。

喝茶时来上一份精致茶食,美滋滋!

《红楼梦》里的茶点刘姥姥都不舍得吃

吃这方面,还得向古人学。

在漫长的茶文化中,茶点不仅讲究色、香、味等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而且注重茶点的文化内涵。像松子鹅油卷、山药糕等都是有来历的。

《红楼梦》剧照

比如松子鹅油卷,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写到贾母叫大家“随便吃些罢”的点心是:“缀锦阁欢宴毕,丫头们捧上两盒点心来,一盒内二样蒸的,即为松子鹅油卷与藕粉桂花糕……”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秦可卿)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凤姐儿说道:“明日再给你送来。我到你婆婆那里瞧瞧,就要赶着回去回老太太的话去。”

再如:《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袭人听说,便端过两个小掐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又那一个,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南方一向有炒栗子做糕的习惯,桂花糕是汉族著名糕点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描写贾府的糕类点心,用一种特制的银模具,将米粉压制成菊花、梅花、菱角等四十余种花形,而且每一形体只豆子大小。

《红楼梦》剧照

无怪乎刘姥姥在进餐时,看到一个个小果子(点心)玲珑剔透,想吃,又舍不得吃,特意挑了个牡丹花形的,说带回去给乡下妇女做花样子。

茶席之间,除了香气四溢的好茶,设计古典的茶具,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小盘精制可爱的茶点了。茶点的美丽能够让人在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既想吃又舍不得吃。

茶点精细美观,口味多样,形小、量少、质优,品种丰富,成为茶席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茶点在茶席中存在了几百年,好看好吃,可它不仅仅是一个摆设哟!

茶食简史:古人的下午茶

“茶食”二字在典籍里最早出现是在《大金国志·婚姻》中,“婿纳币,皆先期拜门,亲属偕行,以酒馔往……次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

茶米油盐酱醋茶,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曾经生活的标配。但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喝茶还没有这么雅,人们“煮茶为食”。就是一壶茶什么调味品都往里放,感觉有点像是肉骨茶,和茶的关系不大。

宋人洪皓《松漠纪闻》曾有关于茶食的记录

而在宋朝之后,喝茶就变成了一件讲究的事:茶几铺上织锦桌旗,渐次摆开茶具,一桌子琳琅满目,挑选茶叶、水源,才得了一壶好茶来品。

从生煮羹饮到茶宴,茶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茶果、茶膳、茶点等多个称谓。

宋代茶肆众多,供应的佐茶点心也非常丰富,面点食品也开始成为了茶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宋时期还出现了点心与茶食的区分概念,“点心”本指点茶时杯中放置的食品,后来才逐渐混同。

南唐“夜宴茶”

唐宋时期,茶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饮料,佐茶的食物也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点心”一词就出自唐代,茶食就此成型。

唐代盛行茶道,杜甫就曾领着客人入深林喝茶,带着茶瓜和凉席等物: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少年天子》是历史小说,里面写过董鄂妃给太后拜寿时奉上的茶果点心,其中有几样,便是:葡萄、荔枝、长生果等地道水果,水果佐茶,在现代也依旧流行。

佐茶点心则可以从日本饮食文化中去追溯,有“环饼”、“油饼”、“八种唐果子”等。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肆

苏轼写过一首《寒具诗》描述了另一种美味茶点: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玉黄深。夜来春睡雾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苏轼笔下的撒子,也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茶果点心,配以清茶,清脆,鲜香,十分流行。

当时位于浙江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宴”,因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

但是在市面上茶食的出现还应该再晚一点儿,大概是在明朝中晚期的时候。在当时的一些风俗画中,已经有了干净体面的茶食铺子,门口挑起一袭幌子,上面写着“官礼茶食,嘉湖细点”八个大字。

元明清是茶食发展的成熟阶段,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一书中,载有各种茶食茶品约20种。

明代茶馆供应各种茶点、茶果,且其茶点因季因时不同,品种繁多。《竹屿山房杂部》中提到面食制、粉食制、蓼花制、白糖制、糖缠制等茶点,也以佐茶食品为主。

宝玉、黛玉等人联诗片段,桌上放着各式茶食

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则收录了更多精美的点心,如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萧美人点心:“仪真南门外,萧美人善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发展到后来,如今字典里关于茶食的描述其实不太标准,而在人们心中,茶食的概念很宽泛,它既指掺茶作食作饮,又指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馔食品,还可以指不用于佐茶,而是用茶制作的其他糕点和糖果类。

图/周昂

天南地北的茶食,哪一种最好味?

了解了古人的茶食,现在的我们又有哪些精致的茶点可食呢?

茶食有哪些?

茶食既为果腹,更为呈味载体。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花样不同的茶点类型与风格各异的茶点品种。

说到茶食,其实我们容易想到日本的和果子,这个好看的点心,只有搭配茶的时候味道才不太腻歪。日本的煎茶道一般泡两次,第一杯的味道鲜香甘爽,第二杯的味道甜中带涩,所以在第一杯喝第二杯之间吃一些茶点心。

茶叶微苦,因此日本搭配的茶点非常的甜。喝完茶后,人的味觉会很敏锐,和果子很好看,给人很好的感官体验,而入口和茶的味道形成很大的反差。

当中国唐代的使者将饮茶习惯带到日本后,也将茶道文化、和果子带来。当时日本贵族爱不释手,于是给和果子起了许多风雅的名字。像“朝露”、“月玲子”、“锦玉羹”等,就是由日本的皇戚贵族从和歌中取材命名的。

现在,日本茶食的花样越来越多,连馒头都是茶点的一种。里面都是有馅的,一般是豆沙。

图/王迎新

茶食的特点是小而香,耐吃,同时吃起来不嫌费事耗时,只要味道好就行。

而当茶食到了英国之后,其实就变成了下午茶文化。普鲁斯特在他整整七本的长篇巨著《追忆逝水年华》里,就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泡了茶的蛋糕如何在他的主人公心田留下悠远的甜美记忆。

在中国,其实茶食的种类繁多,并且因茶叶的种类,个人的喜好而有所差别。以甜的茶食配绿茶;酸甘类的茶食配红茶;咸碱类的茶食配乌龙茶,这是一个大原则。所谓“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

图/南方花艺空间

茶食大约可分为四大类:瓜果类,瓜子、花生、枣子、栗子、梅子、山楂、橄榄、菱角等等。糕饼类,雪片糕、马蹄糕、赤豆糕、核桃酥、凤梨酥等等。糖果类,贡糖、花生糖、芝麻糖、软糖等等。点心类,包子、粽子、饺子、豆腐干、肉干、卤品等等。

其实喝茶吃茶食的场景,最常出现在日常待客,回忆一下,家里有客人来,我们会泡一杯清茶,抓一把瓜子、花生、香榧之类的炒货。

以前的老茶馆,花生瓜子最受欢迎,无处不在。一边喝茶,一边还能看戏听故事。现在很多人在家也习惯没事嗑瓜子喝点茶。

图/黄怡

如今的茶馆里,茶食也更新,品种多了,核桃、栗子、松子、香蕉片、菠萝干,应有尽有,还有美国杏仁、开心果与腰果,一叠叠整体地放在桌上。

而像岭南人在茶楼所谓的'一盅两件',那一盅不必说是茶。

而两件,则可能是两样糕点,也可能是肉食,如蒸凤爪,还会是小吃如肠粉、牛河、烧麦、叉烧包。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喝茶只是搭配简单的糕点。如今看到发现各地这样有烟火气的茶食茶点,大多接地气儿,与我们平日追求的简约禅意似乎相反。

而正是这些充满人间风味的茶食,才使喝茶变得更加有人情味,看似不重要,却是点睛之笔,显得茶桌更加有趣。

那么,你们家乡有什么好吃的茶食?

原标题:在春天的阳光里,被茶食撩了心

来源:茶道传媒,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