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外国茶

找到约1,214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外国茶书的编撰(三)

总之,中国的茶书曾给世界以历史性的影响,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又从世界的茶著得到给养,事物就是这样循环往复。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撰写的《茶趣异彩·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五章的内容。

另一方面,国外茶著也给中国茶业,特别是茶叶科技注入新鲜血液。所以,吴觉农就曾组织人员,将1935年出版的威廉·乌克斯著的《茶叶全书》翻译成中文。此外还有多种外国种茶制茶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例如:

1949年,莫斯科出版卡瓦拉茨卡娅、亚库洛娃、康达利娅等所著的《植茶》,突出宣扬米丘林农业生物学在茶作学上的应用。1954年金义暄译为《茶作学》,由中华书局出版。英国巴尔德著的《印度茶的栽培和制造》,由哈利逊全部修正出版第5版,内容偏重茶树栽培和红茶制法。由张堂恒翻译成中文,1953年中华书局出版。

1955年,霍卓拉瓦著的《制茶学》出版,这是苏联第一本此类的专著,共分九章,内容为:茶树的植物学特征,茶叶主要成分,优良产品对原料的要求,原料基地与茶厂的联系,从制造方法来看茶叶的主要分类,红茶的制造,绿茶的制造,青砖茶的制造,关于苏联茶叶的品质问题。钱梁、黄清云将该书译成中文本《制茶工艺学》,于1957年10月由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56年,科伦坡出版岂美塞德著《锡兰茶叶制造》。陈舜年根据1958年第2版(修订本)译为《锡兰红茶制造》,于1964年由财经出版社出版。

英国T.艾登著的《茶》,分15章:茶树栽培的发展,气候和土壤,植物学特征,种植材料,土地的准备与种植,修剪与采摘,耕作和除草,施肥,遮荫,绿肥与灌溉,病害及其防治,昆虫和其他害虫,茶叶化学及茶叶制造化学,茶叶制造,茶叶贸易和工业,统计的评述,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斯里兰卡和东非茶叶产、制、销方面的情况,但关于茶树原产地问题等学术观点则值得商榷。该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译组译,农业出版社1981年1月出版。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外国茶书的编撰(二)

外国茶书的编撰,又是另一种情景。18世纪以前,国外茶业文献仅限于记述有关中国茶事和见闻,或摘抄中国介绍茶叶生产经验的书籍。此后,才有比较系统全面记述各国茶叶生产发展情况及全部技术措施的专著。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撰写的《茶趣异彩·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五章的内容。

1848年,伦敦出版鲍尔著《中国茶叶的栽培与制造》,认为依据中国古代习惯及传说,多数药用植物以及茶叶的发现,应归功于神农氏,故推定茶叶起源于神农时代,当非凭空判断。

也有的外国学者孤陋寡闻,企图否定中国是茶的原产地。1877年,加尔各答出版贝尔登著《阿萨姆的茶树》,提出印度是茶树原产地,认为中国与日本约在1200多年以前,才由印度输入茶树。其实,中国两三千年前就已开始饮茶,显然他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

1893年,在北京俄国公使馆工作的德国著名植物学家布勒雪尼杜著《BolaniconSinicum》说:《世说新语》记载惠帝司马衷(公元290年至306年在位)的岳父王漾好茗饮,显系指茶而言。

1896年,在中国教会工作的医生多格逊著《中国的饮料》,据《康熙字典》解释“茶"字:“久为茶即古代之茶,但不知茶有几种,惟槽、苦荼之荼即现今之茶。孙炎说茶并非清净植物,亦非苦菜。”

1902年,波士顿和东京出版勃林克莱著《中国的历史、艺术和文学》,说公元5世纪末,土耳其商队出现于华北边疆地区,中国茶叶首先成为输出品。其后,阿拉伯人从乌兹别克蒙古人那里购买中国茶。

1904年,霍奇逊著《中国台湾乌龙茶栽培与制造报告》。1935年,纽约出版威廉·乌克斯著《茶叶全书》,谈历史时,从我国茶之起源谈到世界各国栽茶成功。所搜集资料包罗万象,为研究世界茶业历史的良好参考资料。

以上书目是从陈椽所著《茶业通史》“国外茶业文献提要“中摘录出来的。越是古代,国外茶著对中国茶业情况就记载越多,证明中国作为茶的原产地和最早利用茶的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但是,随着清朝末年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茶业走向衰落,中国茶业科技也逐步落后,所以外国人对中国茶的介绍也大为减少。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外国茶书的编撰(一)

外国茶书的编撰,又是另一种情景。18世纪以前,国外茶业文献仅限于记述有关中国茶事和见闻,或摘抄中国介绍茶叶生产经验的书籍。此后,才有比较系统全面记述各国茶叶生产发展情况及全部技术措施的专著。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撰写的《茶趣异彩·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五章的内容。

1559年,欧洲的最早论述茶叶的著作《茶之摘记》、《中国茶摘记》和《旅行札记》出版。这三部书是威尼斯著名作家拉摩晓(1485一1557)撰写的,他死后两年才得以问世。书中记载波斯开兰自印度萨迦返威尼斯后说:“大秦国有一种植物,其叶片供饮用,众人称之中国茶,视为贵重食品。此茶生长于中国四川嘉州府(今四川乐山县一一引者注)。其鲜叶或干叶,用水煎沸,空腹饮服,煎汁一、二杯,可以去身热、头痛、胃、痛、腰痛或关节痛。此外尚有种种疾病,以茶治疗亦很有效。如饮食过度,胃中感受不快,饮此汁少许,不久即可消化。故茶为一般人所珍视,为旅行家所必备之物品。”

1610年,罗马出版了德立高特编的《里采在中国的日记》。里采自1601年起至逝世时,曾任当时中国政府的科学顾问。他的日记记述了茶叶,详细地谈及茶价,还比较中日两国制茶和泡茶方法。

1665年,阿姆斯特丹出版尼安列柯著《出使中国皇朝记》。书中记叙,他于1655年出任驻中国代表,曾参加中国政府在广州城外为招待各国公使举行的宴会。宴席开始时,端上若干瓶茶,供各公使饮用。先以半握茶叶投于清水,乃煎至剩三分之二,再加以热牛乳,其量约为四分之一,略加食盐,乘其极热时饮之。

18世纪初期,许多国家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他们在旅居期间学习饮茶,并向国外介绍中国茶叶生产情况。到了18世纪中叶,中国茶叶开始输出,于是不少国家争先恐后地发展茶业,出版茶业著作,介绍中国栽茶制茶的经验。

1713年巴黎出版、1733年伦敦出版雷璃杜德译的《印度和中国古代记事》,记事系由两个9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讲述的。此书附有注释和插图。书中说茶叶在中国是普遍饮料,中国人以沸水冲茶,饮其液汁,并说饮茶可以防百病。

1750年,伦敦出版苏格兰医学家肖特所著《论茶、糖、牛乳、酒和烟》,说欧洲人最初(1610年)订购绿茶,后改武夷茶。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96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