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铁观音和太平猴魁哪个贵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文化遗产里的中国茶,哪个来自你的家乡?

近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今,中国有3种茶被纳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还有更多茶类被纳入6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涉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由普洱茶及茶文化为核心构成,包括古茶树资源与古茶园生态系统。普洱市是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树资源的重要宝库,被誉为“世界茶源”,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

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在江边沙洲种植茉莉花,在高山上种植茶叶为特色的湿地茉莉花山地茶园循环有机生态农业系统,保证了千百年来福州茉莉花香与茶香的绵延不绝。茉莉花茶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茶叶品种,由于历史上福州人严格保密工艺,窨制工艺在数百年间均未传到其他国家,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窨制茉莉花茶。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茶叶和制作铁观音茶为特色的农业生态及茶文化系统。遗产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生态茶园多采用带状茶——林模式。

涉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

西湖龙井茶文化系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是保障龙井茶品质的重要因素,自古就是爱茶之人留连向往之处。杭州龙井茶文化系统是以龙井茶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湖北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位于幕阜山脉北麓余峰、湘鄂交界的低山丘陵地带,是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源于唐,盛于明清,是全世界公认的青(米)砖茶鼻祖之地。羊楼洞砖茶在国际贸易史上展示过骄人的辉煌,在国内西域各民族的交往中,为促进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到20世纪初,羊楼洞更是成为中俄茶叶国际商道的起点,砖茶从羊楼洞由独轮车运抵新店装船,经汉口逆汉水至唐河,再转运内蒙古,进入俄罗斯的恰克图、西伯利亚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一千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上,形成了独特的“羊楼洞砖茶文化”。

广东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

凤凰单丛茶始于南宋末年,历经600多百年数十代人的传承,资源物种仍基本保持历史原貌。单丛茶树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存在境内海拔600-1200米的中高山。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对凤凰古茶树的保护工作,1980年组织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仅200年以上的古茶树便有3700多株。凤凰古茶树被专家誉为“中国之国宝,是世界罕见的优稀茶树资源”。

湖北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恩施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现有茶园面积32.5万亩,年产以恩施玉露为主的名优茶0.7万吨以上,占干茶总产的42%左右,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恩施玉露创制于清康熙年间,因获当地土司和当朝皇帝“胜似玉露琼浆”的盛赞而得名,在《中国茶经》中位列清代名茶。恩施玉露的加工,延续了唐朝陆羽《茶经》中的“蒸之、焙之……”工艺,创新了特殊的搓制手法,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蒸青针形绿茶。

贵州花溪古茶树与茶文化系统

贵州花溪以古茶树为原材料,推出了久安千年绿、久安千年红两款佳茗。久安千年红,外形条索紧细卷曲、匀整、显金毫;色泽乌润,古韵深远,香味浓郁高长。久安千年绿,外形条索紧细卷曲、匀整、色泽翠绿、显毫;香味高扬,古韵深远。久安乡古茶树的平均树龄大概在600年左右,几乎略等于贵州“文明开化”的历史年限。在宋代,茶马交易的制度已经建立并已运用成熟。一直沿用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继续推行“以茶制戎”的政策。

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5年),双江开始在勐库冰岛一带人工驯化种植茶树,经过500余年的种植驯化,铸就了当今勐库大叶种茶内含物质丰富、茶汤明亮、醇香悠长的优良品质。双江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各民族生产生活与茶叶息息相关,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拉祜族的七十二路打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拉祜人民的茶心;佤族的鸡枞陀螺,是飞旋的使者,更是佤族人民的茶性;布朗族的蜂桶鼓,是生命的方舟,更是布朗人民的茶灵;傣族的象脚鼓,是节日的祈福,更是傣族人民的茶魂。

安徽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

黄山太平猴魁茶文化系统的最初起源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1900年,太平猴魁茶创制成功,随即一举成名,蜚声中外、绵延百年、延续至今。百年传承的《猴茶真经》,印证了太平猴魁茶顶级品质。系统内选育出本土优质茶树品种资源柿大茶,积累形成了高山生态茶园林茶共育和绿色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发明出“三大阶段九道手工采制工艺”被茶业界誉为“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

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在栽培的自然空间上呈现立体群落结构,使白茶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实现肥力的自我维持,并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生存空间。在栽培上,白茶与番薯、芦柑、桂花树、木槿树等作物套种,提高了白茶的香气,也为茶树提供了遮阴,同时减少病虫害,使白茶的生长自然健康。福鼎白茶传承了传统而古老的制茶方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茶叶制作方式,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白茶加工不炒不揉,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保持品种特性。

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

蒙顶山是“茶树良种宝库”,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蒙顶山茶种植栽培过程中注重茶树与农作物间作,茶区生物多样性丰富,覆被良好,茶园采取“茶+贵木”“茶+果”等立体种植模式,推广“茶-林-绿肥”复合栽培模式,实施“猪-沼-茶”“草-羊-沼-茶”等模式,实现了养分循环、美化环境、提高品质等目标。历史上蒙顶山茶历经蒙顶石花、蒙顶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叶、蒙顶甘露,形成了绵延千年的名茶系列,历久益彰。同时,以名山为起点的“川藏茶马古道”现已成为重要历史文化古迹。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

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是以洞庭山碧螺春茶与柑橘、杨梅、枇杷等各种果树复合种植、洞庭山碧螺春茶采制工艺、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保育了茶果种质资源,发挥了重要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呈现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碧螺春茶的采制全部由手工完成,至今仍完全采取传统的采制技艺。其制作技艺分“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摘得早、采得嫩、拣得净”和“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是洞庭山碧螺春采制技艺的技术要领。其中,仅炒茶的四道工序就需要40分钟左右。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

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系统,是以种植、生产黑褐油润的安化黑茶和制作加工工艺为特色的茶文化系统。长期实践中,安化茶人摸索出了一套保持茶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独特成熟的黑茶加工工艺。安化茶早在唐代就有历史文献记载入选为贡茶,安化黑茶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定为官茶,是中国西北边民化腻消食的“生命之饮”,是民族团结之茶。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湖南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是以始建于明清时期的黄金寨古茶园为种植核心,拥有近6000株108个株系古茶树的茶树栽培系统。古茶园多间种葛藤、山药、魔芋、土茯苓等作物,放养黄牛、山羊、猪、鸡等畜禽,实现“以牧代耘,农牧兼容”。东汉西晋时期,保靖吕洞山地区就开始产茶,茶马古道沿黄金村七大古茶园穿行而过,沿途设茶亭8座,现存古茶树2057株,415岁最老古茶树王惊艳四座。漫步黄金村,这里拥有特殊的宜茶环境,除了七大古茶园,还有黄金古井、有黄金鼎、黄金河,郁郁葱葱的黄金茶园,长满青苔的青石板,都默默见证着保靖黄金茶的千年茶韵。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

湖南永顺油茶林农复合系统,即农业、林业、牧业复合运行系统,让茶树与高大乔木共生共荣,牛羊啃掉林中杂草,蜜蜂授粉提高油茶产果几率,以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

江西浮梁在茶文化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以茶叶生产聚落环境、茶园文化、文人茶歌、茶叶生产、茶叶贸易等完整的文化生态学的体系,并得益于当地气候和土壤因素,成为瓷、茶和稻的结合体地区。浮梁茶始于汉晋,盛于唐。产茶、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唐代乡贡进士王敷《茶酒论》曾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唐代白居易也曾在《琵琶行》中留下“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由此可见,当时的浮梁茶就已久负盛名。

来源:神州茶韵,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张一元茶庄2018绿茶火热预定中

 

多年来,张一元一直坚持做良心茶,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茶品,在每年春季来临之时都会为广大爱茶人士带来最新鲜、最优质的新春茶。众所周知名优春茶的产量每年都是有限的,一些茶品一上市就销售一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张一元多年来一直积极拓展货源,加强名优茶基地建设,最大限度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名优春茶。2018年春茶即将上市,为了让各位茶友第一时间品尝的今年的新春茶,张一元推出2018明前茶预定活动,您可以到北京张一元茶庄黑龙江省旗舰店预定新春茶,也可拨打0451—87559988预定,张一元将在第一时间让您感受到这春天里的一抹茶香。

 

张一元金奖惠明:


张一元惠明茶又称金奖惠明,简称惠明茶,是浙江传统名茶、全国重点名茶之一,明成化年间列为贡品,属绿茶。
主要产自景宁畲族自治县红垦区赤木山惠明寺及际头村附近。成茶外形肥壮紧结略扁,所用鲜叶为芽头肥大、叶张幼嫩、芽长于叶的一芽一叶,叶芽稍有白毫,乳白中带淡黄,冲泡后又呈白色,人称白茶。
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一次规模盛大的万国博览会中,中国选送的惠明茶被公认为是茶中珍品,荣获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从此惠明茶名冠全球,人们称其为“金奖惠明”。常饮惠明茶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黄山毛峰(中国历史名茶之一):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歙州是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的,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元为徽州路,明初原名兴安府,后改徽州府至清末。黄山,隶属歙州,后属徽州。据《中国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又载:“明朝名茶:……黄山云雾:产于徽州黄山。”日本荣西禅师著《吃茶养生记》云:“黄山茶养生之仙药也,延年之妙术也。”又《中国茶经》茶的传说:“正志和尚与茶”。说明黄山茶在明代就很有名了。明代的黄山茶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提高,品种也日益增多,而且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名声鹊起,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基本形成。

 

 

太平猴魁(绿茶类尖茶):


太平猴魁,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4年,在国际茶博会上获得“绿茶茶王”称号。


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开出一块茶园,此处山高土肥,云蒸雾蔚。郑本魁和当地茶农经过精心制作,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而六百里猴魁由于自郑守庆先生亲自传承,一直以来都代表着太平猴魁的最高水准。
清光绪年中后期,太平人在南京、扬州、武汉等地开设的茶庄、茶店、茶栈有上百家之多,太平茶叶沿江一带十分抢手,太平茶叶与茶商盛极一时。当时南京江南春设在家乡新明茶区的茶叶收购站,为了增加茶叶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赚取较高的商业利润,专门请人将尖茶中枝头大小一齐的芽叶单独拣出,单独包装,运往南京高价销售,深受嗜茶人士喜爱,获得成功。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特别精于茶叶加工,且思路敏捷,由此受到启发,认为与其在成茶后挑选,不如在采鲜叶时就开始精挑细制好,遂即在海拔750米的凤凰尖一个叫泼水凼的高山茶园内精心选出又壮又挺的一芽二叶,经精心制作,制出的干茶规格好,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由于该茶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人又名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称为“太平猴魁”。

 

1915年,在太平商会刘敬之和苏锡岱的举荐下,方南山远赴重洋携猴魁茶叶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猴魁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获得一等金质奖章。从此太平猴魁走出国门。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却错过了发展太平猴魁的绝佳时机,以至几十年后太平猴魁竟湮没得杳无踪迹。

 

1955年,太平猴魁再次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送给周恩来总理一包礼品即太平猴魁。

 

1987年,国家取消了茶叶统购统消政策,太平猴魁年产量历史性地突破一千公斤。此后一路飙升。由于太平猴魁原产地种植面积和区域的束缚,年产量始终徘徊在二至三千斤左右,不能大踏步向前迈进。

 

2002年,黄山区政府提出了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猴魁茶的生产制作区域。


2003年,太平猴魁获得了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这就使太平猴魁走出了猴坑原产地的限制,走上了在黄山区(太平)范围内大面积种植加工的道路。太平猴魁的种植面积,已从核心产区向周边辐射到十几个乡镇几十个行政村。凡符合猴魁场地要求的区域农户,严格按照太平猴魁国家标准要求,精细加工制作。2003年,太平猴魁的年产量达到12600公斤,成为太平猴魁飞速发展的标志年。[4] 

 

2006年注册了“太平猴魁”地理标志,对太平猴魁茶叶的品质、产区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制定了管理的办法和章程,对太平猴魁的生产、制作、销售进行规范,以保护太平猴魁茶叶的优良品质,并积极参加世界地理标志大会、世博会等活动。地理标志的注册使太平猴魁茶产业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当地的茶农不仅通过地理标志的注册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太平猴魁也因此扬名。[5] 


2009年,全区茶叶总产量1310吨、产值2.05亿元,综合产值6亿元;


2010年产量1170吨,产值2.73亿元,综合产值8亿元。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幅,每年净增3500万元以上。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属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具有1200多年历史。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为茶正名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大家一定要注意三个关键词:清明/谷雨、江南茶区、绿茶(及少量红茶)。实际上明前茶和雨前茶是我国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江苏南部以及湖北南部等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江南茶区的茶树在冬季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发芽数量多,且芽密、芽壮、嫩度好、叶张厚。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是不存在“明前茶”一说的。

 

那么,明前茶好还是雨前茶好?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相信不少茶友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其实明前茶和雨前茶到底哪个比较好,没有绝对的说法,任何对比都是有条件的。所以,先来说一下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区别,对比之后,您就会知道如何选择明前茶和雨前茶了。

 

区别一


采摘时间不同


顾名思义,明前茶是清明节前(4月4日)采制的茶叶,而雨前茶是4月5日至4月20日左右(谷雨前)采制的茶叶。

 

区别二


茶叶品质不同


由于采摘时间不同,茶叶的鲜嫩程度及品质相对来说也有所不同。通常来说,明前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茶氨酸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这时的茶叶口感更加甘甜、柔和,堪称茶中佳品;而雨前茶由于采摘时气温相对较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为丰富,因此雨前茶滋味鲜爽耐泡。所以,明前茶和雨前茶一个是嫩,一个是鲜。

 

区别三


茶叶产量不同

 

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自古就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而雨前茶相对来说,采摘的时候生长速度快,产量就很大了。所以说,明前茶是茶之极品,雨前茶是茶之上品。

 

区别四


茶叶价格不同


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所以同一种茶明前的肯定比雨前的贵,而且即使不是同一种茶,大多明前茶也要相对贵一些。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欢嫩而且能够接受高价位的茶友就买明前茶,毕竟产量少、品质极佳;喜欢鲜又感觉明前茶价位稍高的就选雨前茶,虽不像明前茶那样金贵,但品质也是茶中上品!
 

张一元绿色生产基地的明前茶、雨前茶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名茶好茶,从源头严控茶叶质量,1994年开始,张一元便在福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并逐步在浙江、江苏、河南、安徽、广西、台湾等多个名优茶产区建立了30余个绿色生产基地。

 

2017年01月17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批准了“北京张一元金桥茶叶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检测实验室CNAS认可申请,在那里,价值千万元的GC-MS(气质联用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MS-MS(液相-质谱-质谱联用仪),GC(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可独立完成感官指标测定、理化指标检测、农药残留指标检测、微生物指标检测、重金属指标检测等检测服务,每年检测张一元茶叶样品数千个批次,全程为大家“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价格亲民的新春茶


金奖惠明——浙江景宁畲族人的“金奖茶”,售价在300-1200元每斤不等,味鲜形美;


六安瓜片——安徽六安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售价在200-1500元每斤不等,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形如瓜子;


黄山毛峰——安徽黄山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售价在100-1200元每斤不等,喜欢喝清淡绿茶,或刚刚开始接触绿茶的

 

朋友可以选购此茶;


绿 毛 猴——不过多介绍啦,就是招人爱!售价150、180元每斤;


峨眉毛峰——也是不少百姓的最爱,选用四川峨眉山的鲜叶制作而成,经沏耐泡!售价200元每斤。

 

 新春茶的冲泡与保存


有好茶叶还需正确的冲泡方法,下面教大家如何冲泡明前茶雨前茶。


一是刚炒制好的明前/雨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经过适当的存放,不仅可以去掉“火”味,还可以降低干茶的水分。例如新炒制的龙井茶要放在放有生石灰的缸中干燥,去火,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存放,泡出的龙井茶才能达到“色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要求。


二是冲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水烧开后放5-8分钟),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营养成分也较少破坏。


三是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龙井茶的干茶外形要“扁”、“平”、“直”,碧螺春干茶外形要“卷曲成螺”、“满披白毫”等等。


 
普通人每天茶量3~5克,顶多上下午各一杯10g足够了,买一斤绿茶能喝上一两个月,这期间,要如何保持绿茶的鲜爽呢?


1、坚持少买、勤买的原则,雨前茶4月份会陆续上新,您可以尝尝这个、再品品那个。当然,明前茶就不能这样建议了,因为量少,很多“头茬”目前几近售罄。


2、少量的茶叶存放于避光、低温、干净、无异味的环境中即可。


3、量多且是不同品种的绿茶,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但茶叶善吸味,所以要与其它食物分开保存。推荐储存茶叶的器皿依次是:锡罐、瓷罐、铁桶、纸桶。

茶叶有多少种?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茶叶有八大类,除了红茶、绿茶以外,还有乌龙茶,还有白茶、黑茶、黄茶。

这几种茶之间有交叉吗?乌龙茶和青茶是一种茶吗?黑茶和普洱是一种茶吗?

黄茶和白茶感觉很相似,区分的标准在哪里?

在饮茶的方式上有什么分别?

营养价值上呢?


绿茶


(上图是安吉白茶,叫做安吉白茶其实是绿茶,同理还有天目湖白茶)


绿茶未经发酵。根据杀青时候的工艺分成
1.炒青绿茶(根据不同形状又分成长炒青,扁炒青,圆炒青等)这种工艺的绿茶一般被人为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的名茶大多属于炒青绿茶。龙井,庐山云雾茶,碧螺春等
2.烘青绿茶(常见于安徽) 六(lu四声)安瓜片 太平猴魁
3.晒青绿茶    这个搞不好快失传了。。。
4.蒸青绿茶   事实上这种工艺在日本还是在流传的。比如玉露茶。
其实好的绿茶是很嫩的,我试过用泡完的绿茶煎荷包蛋是可以吃哒~比小葱香哦


黄茶


(图蒙顶黄芽,除了黄一些还是很像绿茶)


黄茶是绿茶工序加多一道闷黄实现一点点的发酵
按照叶片大小嫩度分成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
比较有名的就是蒙顶黄芽  君山银针了


白茶



(这是寿眉,完全不一样了吧,一般白茶有白色的毫毛)


传统白茶只产于福建。跟绿茶工艺就差很多了,有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叫做萎凋。通常来说发酵程度会大于黄茶。所以我感觉会酸酸的。
(其实白茶和黄茶区别很容易分。黄茶特别是黄芽茶是嫩嫩黄黄的很像绿茶,白茶就不一样了)
比较常见的白茶有三类吧?
1.白毫银针 身披白毫,模样似针
2.白牡丹
3.寿眉 也就是贡眉了  长得非常粗犷,像落叶一样。据说70年代香港茶楼里都是这个。


青茶

    

(上图是条索明显的凤凰单丛)

(上图是团成小球的铁观音)


青茶就是乌龙茶了。半发酵,发酵程度高于前三者,低于红茶。乌龙茶是以香气著称的。青茶多按照产地划分:

闽北乌龙     著名的岩茶就是闽北乌龙了,大红袍是岩茶的其中一种,由于是按照树种分类,所以岩茶有非常多非常多的种类呢。说到大红袍,其实几千上万块的都是假的,知道贡品是什么么?

闽南乌龙      铁观音 其中按照工艺又分成清香,酸香,浓香。但如果你问我广东茶楼里那种是什么型,我只能呵呵了。大概是酱香吧~笑~

广东乌龙      凤凰单丛 这种茶又是乌龙茶里最香的,所以它的分类也以香味命名。比如说芝兰香,姜花香,还有姜花香里出名的通天香。

台湾乌龙      冻顶乌龙 东方美人(就是香槟乌龙了)我是很喜欢东方美人的,因为发酵程度大很像红茶。对的那我还不如喝红茶好了。


红茶


(写了高级两字就真的会变高级,我是相信的)


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以上所有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分成功夫红茶和小种红茶。此外还能加一个红碎茶。

1.小种红茶     小种又分成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区别就是是否产在武夷山桐木关。正山小种是非常古老的茶,传说中所有红茶的都源自它,包括现在很火的金骏眉。
2.工夫红茶     除了小种都是工夫红茶了。包括云南的滇红,安徽的祁红,广东的英红等。
3.红碎茶         很多红茶传到国外,就成为切碎了放在茶包里那种了。比如著名的立顿啊车仔。


黑茶


(在公道杯里可以看到普洱的颜色是酒红的哦,生茶时间久了是会这样)


黑茶,所谓后发酵茶,是制作完放在那儿待他自己发酵。所以这个发酵程度很难讲了,取决于你存放多久不是吗。黑茶也是按照产地划分的,藏茶,云南黑茶(普洱),广西黑茶(六堡)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普洱了。这个也分成两种

生茶       这是传统工艺了,普洱进行杀青之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储存,是干仓生茶了,放个20年,就能成为老生茶,这个时候茶叶已经发酵差不多了,是很贵的。如果不幸受潮,就会成为湿仓货,价值就会大打打折扣。一般说投资就是指生茶了。

熟茶        由于生茶发酵需要很长时间,现代人就发明了熟茶。就是一般生茶做好了,多了一道工序渥堆。原理就跟沼气池差不多吧。放在一起温度升高发酵。熟茶发酵程度大于新的生茶,口感柔和。但由于这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所以很多人会推崇生茶。


花茶

    

(碧潭飘雪)


花茶即香片,这个的分类法则就和以上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觉得花茶就是菊花茶啊玫瑰花茶。其实不是的。真正的花茶是选取茶胚,然后用花朵的气息去沾染茶叶,最后去花留叶。好的花茶不太会让你看到花朵的。


比如茉莉花茶,取烘青绿茶,用好多层茉莉花去芯,层层垒起来窨(xun四声)制,绝对不是混在一起那么简单。


——————————————————————————————————

至于泡制方法。


现在中国所谓的茶艺我看到大多是功夫茶的方法。就是美丽的大姐姐着穿旗袍用修长的手指为你服务的那种。

总的来说~比较嫩的茶叶,像绿茶黄茶,要用低一点的水温,80来度就好了。可以选择中投上投法(叶片沉的话)放在玻璃杯里冲就行了。

发酵大一点的茶叶呢,乌龙红茶一类的,就需要用热一点的水在盖碗或者紫砂壶里冲泡出汤了。

至于普洱一类很粗犷的茶叶,甚至还可以用小壶在炉子上慢慢煮。冬天很有意思的。



品茶方式     这个我想讲多两句了


就是拿小杯子喝啊。喝高香型的乌龙茶会用闻香杯。
我觉得这个心态很是要端正的。
一般的同学呢,能喝出来个正山小种的松烟香已经很厉害了。但有时候会听到有人喝了一口茶就说,嗯,这个茶树龄大概多少,放了多久多久。我会有点无语,也许个别茶叶比如普洱生茶是可以喝出来储存时间,那也是极其厉害的人才能做到。何况每棵树,每批茶叶,每种储存方法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做到一品就能说出来呢。
遇到这种人我心里是会呵呵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好多人都喜欢贵的不得了的茶叶。其实无论是大红袍,金骏眉,还是狮峰龙井。真正产量就只有一点点的一点点,哪里够全国的土豪消费。你真的以为那些就这个名字漫天要价,上万块一斤的就是真的了吗?
一两千一斤的价位,金骏眉是绝对买不到真的,但运气好的话却可以买到不错的正山小种,滇红你快能买到极品了。你会选哪个呢?
还有,真的时间越久越好吗?熟茶low了吗,超市就没有春天了吗。我觉得都不一定的,我曾经喝完自带的各种茶叶,然后在国外超市买7刀一大盒的荔枝红茶。对的就是所有人都不齿的超市罐装茶。但是居然煮出来一屋子荔枝的香甜味道,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跟钱没有关系,找到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吧。

说高深一点还有茶道。
茶经里有写的,点茶煮个开水还分腾云驾雾啊鱼珠蟹目之类的。这个我觉得太悬了有点装神弄鬼不喜欢。
不过比较有兴趣的书里描写古人的斗茶,用茶在纸上写东西。
至于禅茶一味。
这个更厉害了,我觉得在这个年龄还是别想这个了吧,好好学习以后突然想明白再说。对于僧人,茶道还会和香道结合在一起。对香道虽说很有兴趣,但因为完全没有接触只是听喝茶时候人家聊起,东南亚地名一大堆根本记不住,一块木头也好多说法。对于不清楚的东西,我通常会默认水很深,然后作远观仰视状。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泛泛地接触。
我听一个长辈说在日本,茶道有时会焚极品的香,那个香灰之后是要喝掉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生物或者化学都学过的啊,碳化的东西怎么会有益健康呢?总觉得大家很喜欢把一个东西追求到极致,但你到底是追求这个东西呢,还是追求这种极致带来的快感呢?
就像你喝很贵很贵的茶,或者弄很高端的茶道,累都累死了,真的会有享受吗?
貌似跑题了。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了。


比较实际一点的话,如果你自己喜欢做小茶点,中式的西式的其实完全不用讲究搭配。无论是烤饼干还是蒸点心,比追求狂拽酷霸屌要有趣多了。


营养价值


理论上来说,发酵程度越轻,那营养保留越好。
但我想说这个茶叶放在杯子里就那么一点点,你就算全部吃到肚子里也不会大补吧,何况是冲出来水喝呢?
如果想要补充氨基酸,你可以喝饮料多吃蔬菜
想补充维生素C,你可以吃维生素片或者大橙子大菠萝
如果像补充矿物质  喝矿泉水都是可以的。

哪种方式都比喝茶效率高。

原作者:王诺诺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