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铁观音瓷韵茶叶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2018年秋季“李金登大师杯”安溪铁观音(清香型)茶王赛

 

为了巩固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成果,弘扬安溪铁观音工匠精神,发挥安溪铁观音大师引领作用,在茶界确立安溪铁观音好茶的方向标,吸引安溪铁观音的高端客户,让从业者了解顶级安溪铁观音(茶王)的标准,助推安溪茶产业“二次腾飞”。在全国范围内发起2018秋季“李金登大师杯”安溪铁观音(清香型)茶王赛,将有利于全面展示安溪茶人热爱茶、研究茶、种好茶、制好茶的风采和实践。

茶者匠心·国饮飘香

 

赛事详情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8年1115日——17日

二、活动地点:福建儒家茶业有限公司总部六楼多功能厅

三、活动组织:

1.主办单位:中共安溪县委人才办、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承办单位:安溪铁观音李金登大师工作室

3.协办单位:福建儒家茶业有限公司、春满香茶业 、福余堂茶业、祥厚金珠、天津南园极、安溪金源春茶业 、津尊茗茶、祥华人茗茶、新恒宝茶业、儒家茶业河北店、茗荣茶业、嘉茗轩茶行、荣鑫茶行、华春秋茶业、石棋山茶行、祺源茶业、天天享生态茶园、金圣高山茶业、联隆茗茶、悦宇茗茶、一得香茗茶、鑫御茶业、大茗王朝茶业、儒家茶业上海店、好客茶业、福建安溪虎丘茶场、林和泰茶庄、圣知茶业、福园茗茶、1725茶业、乾缘茶业、晖亭茶瓷、峰韵茶行、兰帝茶业、浩福茗茶、郁春堂茶业、新天天茗茶、乾缘茶业 、金钥匙、安卿岩茶业、华林苑茗茶、海松茶叶(天隆茶业)、罗岩茶业、仙顶茶业、迎德茗茶、御都茶业、雪明茶业、迎德平潭店、凯泉茶业、迎德茶业福州店、茗峰茶业、 迎德茶业福清店、茗飞扬茶业、紫岩香茶行、馨香茶坊、圆古茶业、聚晟茗茶业、厦门冷泉、唐韵茶业、紫云和烟酒茶行、吉祥春茗茶、尚溢醇茶业、云婷茶业、朴兰馨茶行、醉清心茶业、儒家茶业丰泽店、兰田长垵阁、牧云山茶业、福安铁茶业、玉津园茶业、皇润名茶(嘉佳福茶业)、钦和茶业、锦辉茶业、福允茶业、三润茶业、雪梨园茶业、醉兰香茶业、翁山茶业、高阳堂茶业、裕盛苑茶业、德化儒家店、晋江雪梨园茶业、角美雪梨园、乐山茶业 、来金茗茶、星和茶馆、儒家茶业东营店、东坡茶业、臻品茗茶、儒家茶业东昌府店、瑞雲茶枼、龙饮茶业、咏庆号茶业、天地人茗茶、朴素茶业、鑫天湖茶业园、苑兴名茶、闽香茶行、茶林居茶业、安溪绿香茶行、御茶居、青盛茶业、洽盛茶业、一品源茶厂、闽南茶庄、安溪铁观音、和丰茶业、发财茶行、汇茗茶业、闽南茶行、溪岭茶厂、博翔茶业、溪岭茶厂、博翔茶业、参韵香茶业、儒家茶业招远店、福韵茶庄、闽香茶行、隆岩茶厂、吴氏兄弟茶业、秋林茗茶、茶县令、大茗王朝茶业、闽香安丘店、长顺茶业、年年香茶业、品馨茗茶、第皇茶茶业、茶状元、年年香茶楼、第皇茶茶业、彩云尖茶业、乾隆御品茶业、七湖岩茶业、映宝楼茗茶、三有甘露茶叶、蕴芳茗茶、珍香世家茗茶、毓美轩茗茶、伟羽茶业、展功茶叶、凯溪茗茶、天音岩茶业、观海茶业、德隆茶业、江南茗茶、雪香茶厂、福建安溪老茶农茶业、詹家茶叶商行、协隆茶业、悠远茶行、中闽御品名茶、高山茶庄、迎贤茶庄、山农茶庄、茗福缘茶馆、辰泉韵茶业、天然香观音王、元谷茶业、顶好饮茶业、高福茶业、和信茶行、天兴茶业、恒康茶行、冠万山茶业、祥龙凤茶业、野益叶茶业、安福茗茶、新裕茶叶批发、陆羽茗茶、茶香茶舍、天香茶庄、众品茗茶、茗祥茶行、怡欣阁茶业三亚店、闽家茗茶、真义茗茶、有福茶业、怡欣阁茶业成都店、溢缘茗茶、传成茶业、源香茶业、一缕香茶业、绿香茶业、传成老树白茶、龙首岩峰茶业、古都岩峰茶业、博远茗茶、闽君茶业、轩渊阁茗茶、茗中叶茶莊、茗香茶业、安溪功夫茶行、圣峰茶业、茗森茶业、圆隆茶业沙依巴克区店、圆隆茶业新市区店、茗之缘茶业、芳弘茶业、天御名茶、儒家茶业山西阳泉店、喝茶人茶业现代茶城店、天地人茶业、福建玉泉茶业、聚友一品香茶叶、天香阁茶叶、长鸿茗茶、金万豪茗茶、铁普袍名茶、儒家茶业湖北应城店、儒家茶业湖北云梦店、喝茶人茶业九点茶城店、儒家茶业南京店、品汉唐茶业、凤远茶业、闽协隆茶业、儒家茶业茌平店、儒家茶业广州店、山西大同茶东家、云南普洱茶集团、举溪名茶、清源茶莊、紫龙山茶业、乾瑞茶行、升韵茶行、聚茶苑茶行、凯溪茶业、世家茗茶、亿容贸易等大师茶专柜。   

4.媒体支持:凤凰网、天天快报、北京时间、百度百家、搜狐、网易、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东方网、新浪看点、中华名茶网、茶旅世界、宜昌茶叶网、茶旅天下、茶驿站、漫话茶人、中国茶生活、西北茶业资讯、中华茶友集结号、茶叶人才网、茶联网、中国建盏网、天下茶博汇、建窑门户网、中国茶学社联盟、微安溪、播茶、安溪乡镇公众号等。

、送样事项:

1.茶样要求:2018秋季清香型安溪铁观音(产于安溪行政区域);

2.重量要求:每个茶样净重3斤;

3.送样时间:1115——1116日;

4.送样地点:福建儒家茶业有限公司总部店面;

5.收样联系人:

张招娥13850720899;

郑方行15392194888

陈艺峰15960715807;

6.茶样收取:由组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茶样收集、编号、登记、取样、密封、存放。

7.决赛时间:1117

8.决赛地点:福建儒家茶业有限公司总部六楼多功能厅

、评比办法:

1.评委组成:安溪县茶叶专家组成评委组;

2.评审办法:采用密码审评,内外质综合审评,经过初选、初赛、决赛等流程。

、奖项设定及茶样处理:

1.大赛设置:一等奖2名(各奖金30000元、共60000元);二等奖8名(各奖金5500元、共44000元);三等奖14名(各奖金3600元、50400元),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奖牌,由承办单位颁发奖金,茶样归承办单位所有进行出品;优秀奖16名,由主办单位颁发证书,退还茶样2斤,由承办单位赠送大赛斗茶器具1套;未入围的茶样,退还茶样2斤。

 选送茶样:

为树立安溪铁观音好茶的方向标和参照物,吸引安溪铁观音的高端客户,让从业者了解顶级安溪铁观音(茶王)的标准,参赛资格确定为全国安溪铁观音经营从业者,需与组委会签订赛事承诺书,承诺选茶样产地为安溪行政区域内,参赛资格由2018秋季“李金登大师杯”安溪铁观音(清香型)斗茶赛组委会负责审查把关。

 

 

安溪铁观音李金登大师工作室

   2018116   

 

 

寻韵,品茶的至高境界

烧一壶水,泡一杯茶,观其形、闻其香,然后轻轻呷一口,任凭茶水在舌边齿间荡漾,滋润喉咙,再吸一口气,让满口余香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一切的疲惫、烦恼和世间尘埃,仿佛间人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这种感觉,是无数品茶人孜孜以求的寻韵。茶韵,千古以来不知有多少嗜茶客为之倾倒、臣服?

品茶之人,无不苦苦追逐茶韵。回想漫漫人生,喜欢喝茶并非图茶的芳香与浓郁,而是寻找已然镶嵌在生命中的茶韵!那可是一种超脱物质之外的精神感受,如涓涓细流,如飞流瀑布,如汹涌波涛,直达肺腑,荡气回肠,沁人心脾,震撼人心……

何谓茶韵?常常与众茶人煮茶讨论,有的说是气,有的说是味,有的说是神,有的说是道,有的说是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韵在何方?韵在茶中,亦在茶外。北宋范温如此说“有余意谓之韵”,就象“闻之撞钏,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茶韵不仅仅是茶的形、色、香、味,而是品茶的一种体验、一种意会、一种感受,是品茶之后产生的愉悦、空灵,以及那浮想联翩的梦幻,还有那一种神怡之感、飘逸之感、逍遥之感!

韵似有形,更像无形。喝茶的人常说,好茶妙不可言,似乎在说茶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其实,感受过茶韵的人永远忘不了那种昏眩、快慰是那么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啊。她深藏不露,却霸气逼人!

韵存于茶,更在于人。有人说,茶韵是饮茶人个人修养、审美标准与天地精神的结合,茶的香、味进入人的腑脏之后与人体生气共同产生的一种气息,由茶及人,由人及茶,循环往复,而韵高致清……由此看来,茶韵是人与大自然的天然之和。

韵,古时指声音。《说文解字》曰:“韵,和也。从音,员声”。后来,其涵义不断变化、扩大,如神韵、气韵、风韵,指的是一种感官反应,一种精神状态。《管子》云:“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说的就是韵。宇宙之间,万物皆各有其韵:山韵、海韵、风韵、雨韵、松韵、竹韵、梅韵、兰韵……

茶韵由来已久,古人早有种种描述。如唐代卢仝《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到了第六、七碗,便进入飞升迷幻的境界。唐末徐寅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宋代宋庠《谢故人惠建茗》诗曰:“左砺沸香殊有韵,走瓷涵绿更怀空。”元代李德载《阳春曲·赠茶肆》写道:“风韵美,唤醒睡希夷”、“风韵煞,到底属陶家。”明代李时勉《章郎中送茶》曰:“玉堂曾是夸风韵,何以陶潜乐醉眠。”许次纾《茶疏》描写:“韵致清远,滋味甘香,足称上品。”清朝梁章钜《归田琐记》品论:“今之品茶有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为无上妙谛矣。不知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活指的就是韵。

茶之所以有非同一般的魅力,其原因是吸取了山川之灵气;茶区别于普通的草、树,最主要是有超然的韵。正所谓“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热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也。”

名茶有各自独特的韵味,是一泡茶的气质与特性,如安溪铁观音的“观音韵”、武夷大红袍的“岩韵”、太平猴坑猴魁的“猴韵”、黄山毛峰的“冷韵”、普洱茶的“陈韵”……有人说,好茶才有韵。我完全赞同,如果随便摘一片树叶都有韵,那世界上就没有“韵”了。可以说,没有韵的茶一般不是好茶,就像男人与女人,尽管很帅、性感,但是没有风韵、气质,就没有男人味、女人味。

我最常喝铁观音,有人把“观音韵”描述成“滋味醇和浓厚,甘喉爽口,蜜甜微酸”,更甚者提出所谓“铁韵”,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观音韵”包含“香韵”和“喉韵”,是喝入茶汤,品尝香、味之后,齿颊留香,喉舌生津,口腔感觉到的饱满度、穿透力,以及舌根的回甘、喉咙的回味和大脑的回想。

闽南语中,韵与孕、运同音。因此,在喝喜酒、闹洞房时说“有韵”,在庆典场合说“好韵”、“大韵”,被视为吉利话。

感受茶韵,除了不同茶叶不一样,不同的环境、心情,乃至不同的季节、天气不一样,跟茶的浓淡、爽涩、甘苦、鲜滞也有关系。但凭我的经验,关键的是认真、执着,方能体会到茶的韵中之韵,韵外之韵!

不过,初品茶的人也不必为茶韵而困惑。茶韵悠悠,人生漫漫,何为一时所求矣!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舌尖上的中国茶叶,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潮州工夫茶艺是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俗学、潮学、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多数年轻人对工夫茶已不甚了解,传统潮州工夫茶技艺为简化的冲泡程式所取代,潮州工夫茶技艺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亟待保护。

表演茶具

工夫茶最讲究的第一是茶具。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别也在于茶具。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这就是:

一、茶壶

潮州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日:“小、浅、齐、老。”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者,最为珍贵。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壶,中茶壶,茶鼓,茶筛,茶档……等等冲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两的茶叶,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这样茶叶才不易变涩。除大、小、深、浅外,茶壶最讲究的是:“三山齐”,这是品评壶的好坏最重要标准。办法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齐”了。这是关系到壶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所以最为讲究。“老” 主要是看壶里所积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巳经说过了。当然,“老”字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历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经过什么名家所品评过……等等。但那已经不是用一般茶壶的问题,而是属于玩古董的问题了。

冲工夫茶除了用“冲罐”之外,有时客人多时,也可以用“盖瓯”。在潮州菜馆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来一巡工夫茶,那就是用“盖瓯”冲的,这是为了适用于人数较多的场合,一次可以有十怀至十二怀。但毕竟盖瓯口阔,不能留香,气味比使用冲罐就差得多了。不过,只要冲茶的人“工 夫”好,用盖瓯也可以冲出好工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日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林”为珍贵,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 果杯”。

至于有的人还讲究什么“春宜牛眼怀,夏宜粟子杯,秋宜荷叶杯,冬宜吊钟怀”,这又未见讲究太多了。不过,用喇叭杯、牛乳杯……这些作为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适,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四、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五、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垫毡”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毡者,为了不会生异味,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一点点的水,也会使茶味变苦,原因是单宁酸溶解了。

六、水瓶与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螭龙,潮州土话叫做“钱龙”,潮州话是双声叠韵的,钱、螭就是叠韵字,即是壁虎。)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昆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泳跃欲出,这是很少见的珍品,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七、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康熙乾隆年间的产品,也 已极为珍贵。用近代制品,只要色彩大小调和,也就很好了。

八、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见古人是用红泥小火炉温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时是否用红泥小火炉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现今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样喝茶,诗人们并没有说明.不过我想大约应当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时,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岂不令人小便频频,坐立不大?那个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谁还能坐下来细谈。所以,我想这个“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茶,应当相等于今日之工夫茶才是。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制作,式样好看极了。同样有各种形式,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小火炉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炉子,刚好一伸扇子便是炉门。中间一格,是放扇子、钢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榄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样的设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与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所以,特制的羽扇不但有利于“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洁白鹅翎编成的扇,大不 过掌,竹柄丝穗的精雅,衬托着红、绿、白……各种颜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浓茶,自然别有风趣。钢筷则不但为了钳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双手保持清洁。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茶担,可以贮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临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饮,自然又是人生一乐。

功夫茶独成一格,如果烹茶没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欲饮功夫茶,须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壶(潮州人称“冲罐”)是陶制的,以紫砂为最优。壶为扁圆鼓形,长嘴长柄,很为古雅,有两杯、三杯、四杯壶之分。将壶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匀着地,中心成直线的,为茶壶之优者。优者若置水中,平稳不沉。精巧别致、洁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径不过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两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温,暑杯口略翻飞,易散热。盛放杯、壶的茶盘名曰“茶船”,凹盖有漏孔,可蓄废茶水约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种工艺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绘。茶壶最贵重,一把古老名贵的茶壶,就是件可供鉴赏的古玩,有的嵌镶一层镂刻精美的白银或黄金花纹图案,便成了少有的传家宝。茶壶里的茶锈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贵,可保茶的韵味 。

表演步骤

潮州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一)鉴赏香茗:主泡师用茶则从茶仓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助泡接过赏茶盘,让客人鉴赏干茶,并介绍所用茶的特点。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少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可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入壶中。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铁观音等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因是表演,故只冲泡三次,希望能为来宾带来美好的回味。

(十九)完成整套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

来源:茶艺师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