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铁观音产自哪里

找到约9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茶知识|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了解了茶的产区,你对中国茶的就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



绿茶

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绿茶是中国人饮用最广泛的一种茶类,产地非常广,全国的东南西北各省市,几乎没有不产绿茶的地方。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绿茶——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碧螺春 信阳毛尖等,很多小地方也会出产绿茶,但知名度比较低,一般都是于当地自产自销。




白茶

福鼎、政和两相争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

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

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也称寿眉)。




黄茶

产地、品类都很少


黄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黄茶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而,黄茶制作难度高在,市场上很少见,因此品类比较少。



红茶

名字大多带缩写

红茶的产区也很广泛,但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我们经常听到几种红茶的名字:滇红、川红、祁红、英红,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红茶的名字大多是“地名的缩写+红”,举几个例子:

滇红=云南红茶
川红=四川红茶
祁红=祁门红茶
英红=英德红茶


此外,红茶还有金骏眉、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并且近年这种红茶越来越多。



乌龙茶

哪里有工夫茶哪里就有乌龙茶


福建、广东、台湾盛行工夫茶,说到工夫茶,不仅是泡茶需要工夫技巧,而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事茶的态度了。


乌龙茶最适合用工夫茶的方法冲泡,盛行的福建、广东、台湾,自然也是乌龙茶的主产区:
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北部有武夷岩茶;
广东的凤凰单丛茶最有名;
台湾以各座山上的高山茶闻名。




黑茶

历史悠久、产地固定


产黑茶的地区,也比较固定,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


黑茶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需要多喝茶。



以上文章内容节选自“中国茶网”



好茶首先应该是干净的茶洋顶岽私家茶园,藏在深山,只浸染云雾沉淀白露。

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茶产自不同的地区,了解了茶的产区,你对中国茶的就会有个整体的概念了。


绿茶

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绿茶是中国人饮用最广泛的一种茶类,产地非常广,全国的东南西北各省市,几乎没有不产绿茶的地方。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优绿茶——西湖龙井 黄山毛峰 碧螺春 信阳毛尖等,很多小地方也会出产绿茶,但知名度比较低,一般都是于当地自产自销。


白茶

福鼎、政和两相争

白茶的产地,公认的产区最主要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但因为白茶这几年兴起,其他一些省市也开始引种并生产白茶。

关于福鼎和政和哪个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争论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来说,福鼎白茶占多数。这两地的白茶品质都很好,只是风味有一些差异,茶友们可以各取所好。

购买白茶的时候,除了关注产地,白茶根据原料从嫩到老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也称寿眉)。




黄茶

产地、品类都很少


黄茶比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顶黄芽、湖南的君山银针、安徽的霍山黄芽等


黄茶因为其知名度不高而,黄茶制作难度高在,市场上很少见,因此品类比较少。



红茶

名字大多带缩写

红茶的产区也很广泛,但生产红茶比较多的省份有云南、安徽、福建、广东等。


我们经常听到几种红茶的名字:滇红、川红、祁红、英红,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红茶的名字大多是“地名的缩写+红”,举几个例子:

滇红=云南红茶
川红=四川红茶
祁红=祁门红茶
英红=英德红茶


此外,红茶还有金骏眉、正山小种、九曲红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并且近年这种红茶越来越多。



乌龙茶

哪里有工夫茶哪里就有乌龙茶


福建、广东、台湾盛行工夫茶,说到工夫茶,不仅是泡茶需要工夫技巧,而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事茶的态度了。


乌龙茶最适合用工夫茶的方法冲泡,盛行的福建、广东、台湾,自然也是乌龙茶的主产区:
福建的南部有铁观音,北部有武夷岩茶;
广东的凤凰单丛茶最有名;
台湾以各座山上的高山茶闻名。




黑茶

历史悠久、产地固定


产黑茶的地区,也比较固定,产量比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


黑茶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供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为边疆地区蔬菜少食肉多,为了帮助消化食物和平衡营养,需要多喝茶。



以上文章内容节选自“中国茶网”

哪里有茶叶市场,哪里就有安溪人

走进铁观音原产地福建安溪,层层环山而上的茶园绿意无边,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安溪培育了铁观音,铁观音成就了安溪。”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的风靡,成了茶业界一道令人称奇的风景线。


哪里有茶,那里就有安溪铁观音,那里就有安溪人!




打响一个品牌,富足一方农民


安溪地处晋江源头,境内多山,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8℃;光照适宜,年降雨量1700-1800mm,相对湿度78%%以上;山地土质多 为酸性红壤和砖红壤。因此,品质最好的铁观音只能产自得天独厚、青山绿水的安溪。中国人奉茶为“国饮”,而安溪人种茶、饮茶、卖茶,对茶的依赖更是非同一 般。


走进安溪县感德镇槐植村,你会发现这里家家户户都采茶、制茶、卖茶。每年茶季一到,全国各地茶商纷纷慕名而来,街市乃至农户家就会被茶商们挤得水泄不通。2006年以来,这个村仅秋茶一季就使村里人均增收1万多元,全村总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



感德镇槐植村是安溪茶叶富民的一个缩影。1996年以来的历届安溪县委、县领导坚定不移地确立实施“茶业富民”发展战略的目标,把茶列为全 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号工程”。因茶致富的安溪,80多万人口受益于茶产业,直接从事茶产业的就有30多万人,茶产业年总产值已 超过50亿元。2002年以来,安溪四进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7年,安溪农民人均纯收入6435元,其中茶叶收入3560元。去年,安溪 创下县级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茶叶总产值、受益人口、茶农平均收入、茶产业配套程度等6项全国茶界第一。


铁观音火了,安溪农民笑了。安溪县打响了一个品牌,富足了一方农民。




哪里有茶叶市场,哪里就有安溪人


清乾隆年间,安溪人发现培育了铁观音,此后安溪人对铁观音的品种选育、茶树繁殖、茶叶制作的研究从未间断。上世纪90年代,安溪农民只懂种茶、制茶,不懂市场开拓,茶叶越是丰收,价格越低。茶农曾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大批茶叶烧毁,把自己亲手种植的大片茶林砍光。



后来,安溪县领导高瞻远瞩,实施茶业发展“三步走”发展思路,即第一步“创名牌,拓市场”;第二步“保名牌,抓质量”;第三步“建市场,组集团”。随着10万亩集中连片优质铁观音基地和6万亩茶叶绿色食品基地的建成,安溪茶业初步实现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2000 年~2002年,提出“建基地、提品质、拓市场”发展思路,开始建设20万亩无公害示范基地、10万亩优质铁观音基地、1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和2万亩有机 茶基地,为日后做大做强茶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3年,确立并实施“茶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及时引导安溪h茶农走“基地建设规模化、产品加工专业 化、质量监督标准化、市场管理规范化、服务保障社会化”之路,大幅度提高茶叶生产的集约化水平。2004年,提出“以生态化思维抓茶叶生产、以工业思维抓 产业链延伸、以品牌化思维抓市场营销”的发展思路,在茶业产业化的实践上下功夫,使茶业经济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增长点。2005年,顺应国际绿色饮品消 费潮流,提出“绿色、品牌、诚信、文化”发展思路,坚持诚信立市,丰富文化内涵,促进安溪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来打造了“凤山”牌、“八马” 牌等一批质量信得过、市场打得响的茶叶品牌。其中,“凤山”、“祥华”牌铁观音分别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和国务院国谊宾馆指定为专用茶……

哪里有茶叶市场,就有安溪人,这和每一位安溪人的努力奋斗,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也是分不开的!

找到约8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