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天福时代阳光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

  2017年8月,清铧股份在新三板上市,成为消费品行业中第一家以茶叶品类上市新三板的公司;2014年8月,“传成老树白茶”横空出世,短短5年迅速发展壮大,坐拥全国600余家加盟店,连带形成庞大的闽茶产销网络;2016年12月,闽茶文化馆在福州落成,成为首家全面介绍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这一切的缔造者和推动者,都是一位朴实内敛的安溪籍企业家——林清修。

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清修

  大山里走出的“一修哥”

  福建安溪,中国著名的茶乡,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享誉四海的铁观音,也造就了吃苦耐劳的安溪人。

  林清修,1977年出生于安溪县蓝田乡进德村。村子坐落于层峦叠嶂的一处深山盆地,四面茶山青翠欲滴,唯一的出口依山傍河,宽仅百余米,河上一座精致的古廊桥,河边一座古朴的观音庙,桥外大千世界,桥内生生不息,观音菩萨世代保佑。

  1995年,不甘于一辈子守在穷乡僻壤,19岁的林清修拜过观音,走过廊桥,只身来到福州闯荡。无处立足,只能先在亲戚的茶叶店里打工谋生。那段日子,他一边当学徒,一边暗自思量:“一定要开一家自己的茶叶店。”

  半年之后,小小的茶铺在五里亭开张。现在的五里亭茶叶市场商铺鳞次栉比,顾客人山人海,可在当时,整个五里亭连同他的茶铺总共就十余家。

  拓荒的日子是清苦的,那段时间,他与爱人起早贪黑,天天吃剩饭、打地铺,可是仅仅不到一年,非但没有赚到钱,借而起家的8000余元本钱已经全部赔光,还背上了5万余元的债务。自己付出的比别人多,为什么不赚反赔了呢?

  “关键还是自己不懂茶,人云亦云,高价买进低价卖出,自然就亏了。干一行就要专一行,做茶就得懂茶、识茶!”这是林清修第一次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怎么做茶。

  从此,他以年轻人少有坚忍和毅力,踏上了漫漫问茶之路。农忙时节,他深入感德、祥华等主要茶产区的田间地头,习水土、问茶农、取茶经,往往一蹲就是十天半个月;茶叶买回来后,他逐一品评、详细比对,有时一天要喝几百杯茶,以至于后来只要一闻一品,这泡茶叶出自安溪哪个乡哪个镇他都了如指掌;每逢有斗茶比赛或专家讲茶,他唯恐赶之不及,处处虚心求教,多次得到张天福老先生、陈郁榕老师等名家的悉心提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长的时间,林清修就练就了高超的评茶技艺,在业内打出了名气。当时的五里亭茶叶街,公认林清修的铁观音最好,各种茶王赛大奖拿到手软,并成为当时省内几大主要铁观音品牌的优质供应商。

  生意红红火火,加之平时为人和善、谦逊低调,林清修在茶叶市场赢得了“一修哥”的雅称。

  发展之路,至诚精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福建是产茶大省,这注定了在省会福州,茶行业的竞争如百舸争流,异常激烈:2007年,云南普洱席卷福州,使取代茉莉花茶登上霸主地位的铁观音在肆意拓展了数年之后,首次面临挑战;2008年,与铁观音分属福建乌龙茶两大派系的武夷岩茶,来榕争奇斗艳;2010年,横扫全国的红茶热同样没有放过福州。

  “企业会倒行业不会倒,虽然这些年各种茶叶‘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可以肯定的是,茶始终有人喝。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市场,精准定位客户的需求,只有客户的认可才是王道。”对于茶叶市场的前景,林清修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在持续付出不懈的努力。

  从品质、品牌到标准化,林清修经历了一个扎根市场、一心做茶,不断在危机中创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奋斗历程。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品质的问题。

  虽然“一修哥的茶”已经成为了茶业市场的一张名片,但是有质有没有量?有量有没有证?当年有客户就非常直白的问林清修:“这款茶很好,我要3000斤,你能不能马上拿得出来?”“这个茶再好喝,但是个“三无”产品,我怎么拿得出手?”

  量上不去,又没有官方的认证,市场永远做不大,这让林清修既茅塞顿开,更压力山大。于是,他再次撸起袖子,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掌握了铁观音拼配的独门秘技,保证了数量的供应。当时,林清修独到拼茶功夫与其过硬的品茶、评茶功夫,并称五里亭茶叶市场的“三绝”。与此同时,林清修主动找到相关部门,办理产品QS认证,并对所有产品实行明码标价,这在当时的茶叶街,都是开先河的举动。

  这种对品质的苛求后来逐渐融入清铧的基因,一直延续至今。就如现在清铧的主打产品“传成老树白茶”,每一批都会送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权威检测,每一片都有独立的身份号码,都可追溯,不容有半点懈怠。

  品质有了保证,林清修开始着力品牌的打造。

  “做铁观音的最初10年,靠着散茶批发,收益其实挺高的,丰衣足食肯定没问题,但对于品牌的追求,始终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于是乎,便有了2003年清铧商标的诞生。

  林清修自言,清铧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加压,因为当时茶叶市场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了品牌,就必须时时保证品质、时时维护口碑,这样才能时时擦亮品牌,在市场上立稳脚跟、长盛不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的清铧早已不止于清铧铁观音,清铧之路也已然成为了创新之路,以旗下“传成老树白茶”“金不让秘制红茶”“大善岩茶”“行好韵铁观音”四大品牌领衔,不断推陈出新。

  然而,随着品牌越来越响,虽然清铧旗下一度拥有40余家连锁店,但林清修却开心不起来。

  “太累了,门店越开越多,不得不把各方亲戚都动员过来帮忙,管理非常混乱,拖累太多。”林清修急切地想找到一条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为此,他进行了各种艰难的探索。

  他首先想到的是请职业经理人,这在五里亭的茶叶市场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可是人请了好几波,也都是颇有经验的佼佼者,收效却甚微。原因与其他的家族公司一样,一手打拼下来的事业,肯定不愿更不敢轻易放手他人。于是一方面自己得小心翼翼的管控,另一方面家人与经理人之间更是矛盾重重。

  事实证明,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要困难得多,必须得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林清修横下一条心,2014年至2016年,用了2年的时间,说服家人,关闭了所有直营门店。同时,他招集了一批合作伙伴,开始以福州为起点,在全国招商加盟,构建全新的经营业态。

  新业态的目的是在茶业市场整体萧条萎缩的大环境下,构建一个茶人的大家庭,让所有家人抱团取暖,其核心是标准化、可复制,模式是清铧总公司负责生产、品控、推广和售后,加盟店只负责利用其原有渠道进行销售,而且所有门店统一装修、统一培训,由总公司提供支持,同时为避免内耗,总公司不得进行零售,以全方位、最大限度地降低加盟商的经营成本,实现总部与门店“1+1>2”的效果。

  这一全新的业态就是清铧旗下的“传成老树白茶”,2014年传成立至今,已经坐拥全国600余家合伙人以福鼎白茶为主打产品,连带形成了庞大的闽茶产销网络。林清修率领的清铧,也成为了闽茶行业的新标杆。

  追寻文化的根脉

  神家尝百草,得茶而解之。上下五千年,茶为国饮,不只因其解渴生津,更因其背后的千年文脉。林清修立志做百年清铧,深知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性。

  “虽然我是从铁观音起家的,但我并非独爱铁观音,对各种茶叶以及它身后所渗透出的茶文化,我都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亲近它、了解它、发扬它。”一直以来,林清修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虔诚追随者,闽茶文化的坚定弘扬者。

  时至今日,茶叶市场仍然是一个实干家的群体,多数茶商都是茶农出身,既没什么文化,更谈不上学识,只会凭经验做事,日复一日简单的收茶、卖茶,因此也只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守着一个店铺。

  林清修也苦于幼时家贫读书少,但他不甘于过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下决心要提高自己。他从身边的人学起,在市内、省内并赴全国各地寻访求学;他从最基础的培训班上起,不惜重金,选报了各种商业、国学课程,经常白天听课记录,晚上复习理解;对阳明心学、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一开始书本看不懂、看不进,他就反复看视频、听录音,一步步积累提高。

  学习的过程无疑是漫长枯燥的,甚至一度被身边的友人笑为“装样子”、当“假洋鬼子”。然而,量变终究会带来质变,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学习积淀,林清修已不复当年一上台就面红耳赤、舌头打结的毛头小伙,已然成为了同行眼中的知者、智者、求教的对象,不仅经常在公司内部、行业领域开展培训、讲学,更成为了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的客座教授。

  “不读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读了书才发现一切事物另有见解。我们多数人都是因为看见而相信,通过坚持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因为相信而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林清修深深折服,那种因之而来的心明眼亮、静气凝神不是金钱所能成就的。由此,更让他产生了一种身体力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

  他把着力点放在了闽茶文化,潜心研究并致力于把这个底蕴深厚、滋养八闽大地的无尽宝藏发扬光大。

  清铧省府店是他的第一次尝试。他在福建省政府对面,打造了一个近千平方米的旗舰店,所有内外环境都彰显古风古韵,所有员工都经过专业茶艺培训,所有产品都突出表现传统意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在省政府周边这一高端人群、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充分展示闽茶文化的点点滴滴,一时间群贤毕至,品茶论道不胜热闹。

  马尾“清铧?船政文化会所”是他的第二次努力。历史上,马尾曾是闽茶下西洋的重要港口,马尾船政更是近代中国自强不息的见证。林清修选择在这个中国近代史的交汇点打造船政文化会所,以茶为媒,以史为鉴,立即引起多方关注。

  闽茶文化馆是他的倾心付出。不满足于片段地、零散地展示闽茶文化,林清修决定自筹资金,打造一座全面系统展示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2016年12月,闽茶文化馆在福州落成,成为全国首家全面介绍闽茶及闽茶文化的博物馆。2017年9月,林清修在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家人的支持下,在闽茶文化馆内专设了“张天福纪念馆”,使之更为丰富、更具权威。如今,闽茶文化馆已经成为福建传统文化教育的示范点,了解闽茶和闽茶文化的新窗口。

  由于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全情投入和自我涵养的内在提升,林清修做茶不像做茶,更想交友,清铧也不像一家做茶叶的公司,更像一座学堂。在清铧内部,网上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常态,线下学习分享会也定期召开,越来越多的清铧人开始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阳光下,生意越做越明白,生活也越过越舒心。

  茶道千里,不忘初心

  从只身闯荡、寄人篱下到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商海沉浮,无论顺境逆境,林清修始终告诫自己,不能忘记了来路、忘却了初心。

  “来福州创业20几年,遇到了太多贵人,收获了太多,总感觉受之有愧、诚惶诚恐,也想着尽可能做一些事情来表达回馈和感谢。”对现在的一切,林清修始终抱持一颗感恩的心。

  他感恩朋友。一路走来,每每遇到困惑、挫折甚至生死关头,总有师长为他解疑释惑,总有好友帮他渡过难关;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是广大清铧家人的绝对信任与辛勤付出,让“传成老树白茶”在逆市中一炮而红、蒸蒸日上。如今大业小成,一遇身边的朋友有难,林清修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还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对支援家乡建设更是责无旁贷。

  他感恩客户。客户一直都是林清修心中的衣食父母,没有客户的认可,就没有清铧的今天。因此,他给自己和清铧赋予了一层更高的社会责任,把人民对喝茶健康的向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与奋斗目标。在他的眼中,清铧与客户不仅仅是买卖关系,他和清铧还要以家庭教育为抓手、以闽茶文化为纽带、以传成商学院为平台,用真诚的心让客户收获满满的爱。

  他感恩家人。转眼已过不惑之年,老父亲“做茶先做人,利己先利他”的忠告言犹在耳,林清修相信,这就是他这些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无论企业初创时期家人的鼎力相助,还是企业转型时期家人的激流勇退,是家人的默默付出,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为此,他专门编写了“治家六道”与家人共享共勉,每月还定期召集家族分享会,带领族亲共同致富。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让我这样的农家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爱茶做茶的路上,林清修将继续砥砺前行。

  未来可期,林清修必将带领清铧立于山巅,引领茶行业振兴发展,以一壶健康茶,温暖千万家!

  原标题:闽商领军人物||林清修:清韵茗香扶铧耕深土,修齐治平行远守初心

茶饮的王国:解密厦门的吸“饮”力

厦门,江湖人称“茶饮的王国”。甚至有传闻,只要能在厦门大大小小奶茶店中存活下来的茶饮品牌,就约等于证明了自己有称霸全国的实力。

硬实力激发茶饮业产能优势

十七世纪,茶叶从中国传入欧洲,英国人在茶中加入牛奶以抵消红茶的苦涩,诞生了英式奶茶。英式奶茶传到台湾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春水堂茶馆往奶茶里加粉圆,出现了珍珠奶茶。1996年左右,珍珠奶茶进军大陆市场,由于两岸地缘相近,珍珠奶茶在厦门快速发展。

多年来,厦门汇集了众多新潮的茶饮、咖啡品牌和相关的人才培训机构,形成了浓厚的饮品文化基础,优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共同凸显了厦门这座国际化滨海城市时尚的格调。当然,离不开背后的产业基础,这才是厦门茶饮发展的硬实力所在——

·茶饮茶叶原料:福建是重要名茶产区,茶类众多,品系丰富,包括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桐木关正山小种、福州茉莉、福鼎白茶、天山绿茶等,厦门又与广东、江西、浙江等重要茶产区相邻,茶叶原料供应充足。

·茶饮配料工业:闽南地区饮品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原料产业基础雄厚,芋圆珍珠、椰果、果酱、速溶茶粉、仙草粉、酸梅粉、植脂末、乳制品等,汇集大闽、仙洋洋、帮利、开开、天健、圣王、中福合和、宏园、邦领、绿菲、乐滋源、朗阿姆、金时光、金椰王、公爵、长富、大乘等众多品牌企业和生产厂家。

·新鲜瓜果产地:闽南地区是瓜果之乡,茶饮界名副其实的“百搭果”——百香果,就是从漳州走出去的“网红”产品。闽南属于亚热带气候,枇杷、荔枝、杨梅、西瓜、葡萄、火龙果......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为茶饮行业提供丰富的瓜果原料。

·茶饮包装设计:厦门是国内重要的茶包装设计产业基地,实力雄厚的茶饮包装企业和包装设计“大咖”汇聚共筑茶包装产业集群。此外,厦门周边的许多设计院校拥有一批年轻活力的群体,乐于表达年轻、时尚、个性的创新诉求,即将迈入茶饮的包装设计前线。

·茶饮培训基地:厦门汇集众多的茶饮品牌和培训机构,为茶饮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产品开发设施完善,是国际及港台流行的茶饮文化最先得到创新和发展的基地;新式潮饮时尚在厦门发展时间长,汇聚了众多经验丰富的调茶师、咖啡师、品酒师;新技术产品推广和开发,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等市场营销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此外,气候特点和地理优势,也使得这座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拥有着庞大的茶饮市场。厦门是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7°C左右,阳光充足,夏长冬暖,四季花开,绿树常青,是一个充满小资情调的沿海城市,是年轻人和游客打卡的极佳胜地。

品牌荟萃“小时代”

曾经有个段子:厦门这代年轻人的成长跟奶茶息息相关,从幼儿园集齐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小学班级前3名都可以回家跟家长换一杯珍珠奶茶……经历了奶茶的“粉末时代”、“街头时代”,在今天“新中式茶饮”时代厦门依然处于潮流前线。

快乐番薯作为厦门的本土品牌,其数量以绝对优势占领榜首。2018年7月31日,快乐番薯在新三板正式挂牌上市,成国内首家茶饮连锁品牌上市公司。来自“外卖情报局”数据,如今快乐番薯在全国拥有1473家门店。

茶巢2008年诞生于厦门,致力于将富有闽台风味的奶茶开到顾客家门口,目前已经在福建、广西、广东、江西等地开店近四五百家。

从厦门的市场结构来看,在20~25元区间主导品牌较少,出生于厦门的SEVENBUS抓住了市场的空白机遇。2018年3月,SEVENBUS的第一家店在厦门火车站附近开业,6月,首创可以喝的豆乳盒子,在行业刮起一股豆乳风潮。

放牛斑选用天福茗茶的优质茶叶为茶底,其以独创的“波霸元气乌龙奶”为招牌,多年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留白将咸蛋黄和肉松互相结合,制作出咸蛋黄酥绒奶盖。在咸蛋黄可以加入粽子、月饼、冰淇淋的年代,果然也逃不过加进奶茶里。

小岛治茶用现代手法演绎茶文化新形态,将园林与城景密切融合,在自然中提取泥土、白石、植物等元素,紧跟大自然的脚步,在季节的里寻找时鲜水果,享受小岛一般的茶饮体验空间。

源自台湾的CTCafe、CitiDrink吸引茶饮。2008年在厦门成立总部,如今在全国20余个省份拥有300余家店。成立至今,已经卖出超过1.5亿杯饮品。

KOIThé,它是台湾奶茶业巨头50岚品牌在海外市场上建立的国际化独立品牌。KOI竖过来看形似“豆”,Thé在法语里是“茶”的意思,合起来读像极了闽南语发音的“倒茶(tó-tê)”。大本营还是在厦门,一路从厦门火到上海乃至整个亚洲。

此外,厦门还有很多本土品牌,如张三疯欧式奶茶铺、珍宝宝、乐活事鲜果茶、Bingo宾果每日、九分茶到、有东西喝事务所、际渊的茶、GOTOPARK、左遇、槑茶、BackTea呗堤、外星人吃茶、茶汤会……品牌荟萃,风云际会,共同缔造厦门茶饮界“小时代”。

茶饮店五步一景,广布全城

截至今年5月,厦门有六千多家茶饮店。岛内158平方公里的面积就有四千多家茶饮店,平均每平方公里内约有25家茶饮店,用“三步一个奶茶店”形容也不为过。据哈啰出行的数据统计,“五一”期间,厦门人民喝掉了7000L波霸奶茶,摘得桂冠,堪称是“奶茶之城”!

其中,围绕思明区“莲坂—火车站”商圈是茶饮的重度消费区。该商圈地处厦门市中心,东与莲前瑞景商圈相邻,西与禾祥西商圈互通,拥有万象城、明发商业广场、罗宾森广场、世贸中心、中闽百汇和梧村地下商业中心,交通便利,商业体林立,吸引众多茶饮大牌汇聚。从2018年开始,喜茶、奈雪の茶为代表的网红茶饮店强势入厦。位于万象城的喜茶Lab店,线上订单领跑该商圈的奶茶外卖销量排行榜,后面紧跟CTcafe、一点点和SEVENBUS。

而高校附近,历来是流行茶饮的兵家必争之地。以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为中心,对周围2.5千米范围内的茶饮店品牌进行初步统计发现,统计中的26家饮品店,18个连锁品牌,9个品牌总部在厦门,占比超过50%。而且校园周边的茶饮店价格区间凸显,11~16元区间占比较高。

此外,根据5月份外卖情报的最新数据统计,选取厦门品牌店数量超过10家的饮品店,可以看出,其本土品牌和台式奶茶占比较大,排在前三位的是快乐番薯、茶巢和KOIThé。同时,厦门还有6家喜茶、7家奈雪の茶,尽管门店数量少,但是门店点单量并不低……此外,还有烧仙草、漳州四果汤等凸显当地特色的传统饮品。

除了岛内,未来的茶饮发展空间还将延伸至岛外环湾地带。厦门近几年商业化进程加速,商业综合体的数量逐年增加,特别岛外各大新城加快建设。根据厦门的城市规划,厦门将建立“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岛外的环湾地带分布着多个城市中心,是未来厦门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海沧湾、马銮湾、杏林湾、同安湾、东坑湾将呈现多点开花的态势。可以预见,未来厦门的城市商业发展空间很大,更多的商业项目入驻,还将汇集更多的新式茶饮品牌。

新兴茶饮采购平台,助推茶饮产业化

据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量达到51万之多,新式茶饮市场的爆发,同步催生了新的茶饮产业链条。同时,茶饮市场更新迭代速度快,在“日常战争”阶段,产品、运营、供应链等各个环节渐渐替代流量效应,成为新式茶饮行业持续发展中的更重要变量。因此,茶饮行业亟需一个专业平台整合产业链条,并及时分享资讯,带动茶饮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厦门国际新兴茶饮展应运而生。

据悉,厦门国际新兴茶饮展致力于打造全球新兴茶饮产业采购平台,汇聚国内外优质茶饮原料,茶饮制作、包装、运输的附属器具,先进茶饮拼配技术,茶饮品牌连锁加盟推广和时尚前沿的茶饮空间设计等,整合茶饮行业运营所需的创新产品和前沿技术,展示茶饮行业发展全景。

行业观察人士分析,厦门国际新兴茶饮展在厦门诞生,将对茶饮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可以助推茶饮产业的群聚效应,吸引全国新式茶饮品牌进军厦门设立总部,而且可以优化茶饮行业资源,为人才培养、新技术产品开发推广、信息和管理现代化等方面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将助推厦门成为未来茶饮行业的“黄埔军校”。

来源:厦门国际茶饮展,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铁观音:摇啊摇,摇出“观音韵”

今天,解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

铁观音制作技艺

千年茶史,观音何来

安溪素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产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全县巳查明的茶树品种有四十多个,其中除铁观音、本山、黄棪(黄旦)、毛蟹、大叶乌龙、梅占、奇兰等优良品种外,还有肉桂、佛手、桃仁、毛猴、筲绮、白牡丹等稀有品种,而制茶之品质则以铁观音为最优。

铁观音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植株属灌木型,树冠披展,枝条斜生。叶片呈水平着生,叶形椭圆;叶尖下垂略歪,叶缘齿疏而钝,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叶色浓绿油光。嫩梢肥壮略带紫红,俗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萌芽期在春分前后,为迟芽种。

铁观音品种具备“红心歪尾桃”的特征

名茶之乡的安溪县,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气候。全县海拔在40~1000米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半部多低山丘陵,海拔一般在100~300米之间,地势相对平缓,多有河谷平原分布其间。

西半部地势骤然升高,海拔多在600~800米,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季度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6~21℃,年平均降雨量1600~1800毫米。铁观音就在这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生长繁殖着。

最美茶乡安溪行•茶寮品仙境 赵建明/摄

铁观音名字的来历主要有“王说”和“魏说”两种。王说坚持“文人献茶,乾隆赐名”,魏说则始终认为是“观音托梦,魏荫传茶”。两家的说法在茶人之中都形成了广泛影响,因此《中国茶经》《福建乌龙茶》以及《安溪县志》等书,均把王魏两说一并收录。

02天地人合,功到自成

有了优良的鲜叶原料和适合的气候条件,还要有精湛的采制技术,才能充分发挥铁观音品种的优点。一泡(指做好一批铁观音,因其量少,俗称“一泡”)优质的铁观音形成,除了要有铁观音良种茶树外,还必须天、地、人三者兼备。天,指适宜的气候;地,指优良的环境和土质,人,指精湛的工艺技术。

铁观音在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香气高雅韵味浓、齿颊留香喉底回甘,铁观音茶香味持久、经久耐泡、音韵悠长,自古以来就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美名。

铁观音的美名离不开安溪铁观音精湛的制作技艺,早在2008年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茶类制作技艺中别具一格。

铁观音是“半发酵茶”,成茶品质兼有红茶之甘醇,绿茶之清香,具自然兰花香气,风格独特。传统工艺,制作严谨,技艺精巧。

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小开面至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应做到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碾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不带老梗。

生长地带不同的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最优。采下的鲜叶按传统的制造工艺,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包揉→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簸拣等十多个工序才制成精茶。

松岩乡采茶女上山采茶(刘洁智 摄)

凉青、晒青:鲜叶采收送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

晒青对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是利用阳光短时间的照射,使鲜叶散发部分水分,失重6~9%左右,同时增强叶内各种酶的活性,为做青做好准备。晒青时间以下午四时左右阳光柔和为宜,晒时宜薄摊,以叶片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摸叶子柔软,顶叶下垂为适度。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

做青:摇青与摊凉相间进行,合称做青。

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到损伤,再经过摊青静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的逐渐散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

铁观音鲜叶肥厚,要采取多次重摇,并相应延长做青时间。摇青次数5~6次,转数由少到多,每次摇完都要进行摊青静置,摊叶厚度由薄至厚,历时由短到长。

第3~4次摇青是重要阶段,必须摇到青味浓强,鲜叶硬挺(俗称“复活”或“还阳”),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

第5~6次摇青,视青叶色、香变化程度而灵活掌握。精于制茶技艺的都重视“看青做青",即视茶青情况、气候变化而灵活掌握做青方法。粗叶少摇,嫩叶多摇,“北风天”气温低,湿度不高,宜厚堆、重摇;“南风天”闷热,气温高,相对湿度亦高,宜薄摊、轻摇。

经过十多小时的摇与静置相间进行,鲜叶始终保持一定的生理机能,使鲜叶中多酚类得以完成缓慢的酶性氧化过程并引起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伴随着香味和色泽的变化,最后形成了铁观音特有的色、香、味。这时茶青叶缘呈朱砂红色,叶中央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面凸起,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含水量60~65%,叶张表现为三分红七分青,青蒂绿腹红镶边,叶中泛红点的特征。若遇北风天又加上精工制作,则成茶品质特佳。

炒青:做青做到青味消失,香气初露,须抓紧时机进行炒青。

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抑制鲜叶多酚类酶性氧化的继续进行,固定做青过程形成的品质并给予成品以良好的香气。

揉、焙:铁观音的揉捻与烘焙是反复多次相间进行的。

初揉约三、四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六成干不会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包揉是塑造铁观音形成“蜻蜒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粒绿”特有外形的主要工艺。

传统方法以白布包裹茶坯500~1000克,运用“揉、压、搓、抓、缩”手法,经三揉三焙交替进行,再用50~60℃的文火慢焙。

安溪茶农常说:“茶为君,火为臣。”做青虽用尽功夫,到烘焙时如不注意火候,以旺火烘焙则前功尽弃。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披有一层白霜。至此,“天”、“地”、“人”三者紧密结合,一泡优质铁观音于是乃“功到自然成”。

品鉴兰花香、观音韵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油亮带砂绿色,红点明显,具特蜒头、螺旋体、青蛙腿、砂绿带白霜的特征。汤色金黄、浓艳清澈。

叶底肥厚明亮,呈绸面光泽。泡饮时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长,香锐而浓,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近据国内外试验研究结果证明,铁观音不但具有做青过程所产生的各种香气组分,而且具有铁观音品种所特有的香气组分,更主要的各种香气组分的比例,铁观音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比例明显比其他乌龙茶大。

传统工艺的铁观音叶底柔软明亮,绸缎面,红边明显

这就是铁观音以其特殊的“铁观音”韵,独特的天然花香令人心悦神醉和一杯铁观音茶杯盖乍启即巳芳香扑鼻满室生香的原因所在。

泡饮铁观音皆选用精致的瓷质、陶制小壶、小盅和清澈洁净的天然泉水。茶具先用沸水烫热,然后装入适量铁观音茶,继以沸水冲泡,这时就有一股殊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正是:“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

2~3分钟后,将茶汤均匀地倾入小盅,先嗅其香,后尝其味,浅斟细啜,名茶、良具、好水三者相配,确是一种生活艺术享受。有朋自远方来,主人敬茶以铁观音为贵,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品饮者则以能尝到一杯名贵的铁观音而引以为荣。

1996年11月,张天福在广州举行的安溪铁观音茶王赛上审评茶样

04二次腾飞,香飘五洲

铁观音早已驰名于世。在国外市场上,铁观音以其优异的品质获得极高的声誉。历史上外销主要市场为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被客商视为茶中奇货,争相订购,而供不应求。海外经营茶叶的华侨商行都将精选的铁观音做为镇行之宝。

2022年,安溪全县涉茶总产值320亿元,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1430亿元,连续七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在安溪,80%的人从事涉茶产业,农民年均纯收入有56%来自茶产业,真正实现“绿色银行”助力乡村致富。

安溪铁观音印证茶人工匠精神,赢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安溪铁观音以国礼茶、国宾茶身份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大外交活动上亮相,成为中国茶的代表符号。今年5月20日,“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我国十八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一员。

▲“茶海”里忙碌的采茶工(张向阳 摄)

近年来,安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区域大生态、茶园小生态、土壤微生态三个层面立体推进茶园质量管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天蓝地绿、水清景美赋能茶乡群众美好生活。

科技赋力,提质增效强动能。安溪积极布局“卫星+”时代,“安溪铁观音一号”“安溪铁观音二号”卫星成功发射,通过精准图像数据,有效实时监测茶园各项指标,升级优化茶园管理,提高茶叶品质,助推茶产业发展。

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中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安溪铁观音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一缕茶香远播海外。“安溪铁观音”作为我国知名地理标志产品,已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并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产品清单。

越来越多的茶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安溪每年向日本、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约1.5万吨茶叶;“以侨为桥”,发挥“侨力”,安溪铁观音“走出去”的渠道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持续拓宽,打造一批国际研学基地,在海外举办茶叶品鉴、茶道表演等茶文化交流活动,安溪铁观音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来源:茶道CN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