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台湾茶园旅游

找到约207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台湾姑娘与客家小伙在梅州开荒种茶,创新制茶工艺

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有机载体,茶文化为两岸同胞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了强大合力。如今,越来越多台湾茶人来到大陆发展,广东梅州作为重要的“台胞之乡”“千年茶乡”,成为他们首选之地。来自台湾的85后姑娘谢绮婷便是其中一员,不过她同梅州的缘分更深一些,她的母亲20多年前从梅州嫁到了台湾,如今她又因为爱情嫁回了梅州,和丈夫陈海珠在梅州银窿山经营着自己的茶园。

因茶生缘

台湾姑娘与客家小伙喜结良缘

定居梅州后决定自主创业种茶

上世纪80年代,谢绮婷的母亲从梅州嫁到了台湾桃园。一次回乡探亲,谢绮婷同客家小伙陈海珠在家人的介绍下相识相知,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两个年轻人在2013年喜结良缘。


谢绮婷(右6)和陈海珠(右1)与茶艺队队员在茶园。受访者供图



陈海珠在厂房制茶。受访者供图



谢绮婷与陈海珠生产的特色茶叶荣获多个奖项。



谢绮婷和陈海珠在茶园品茶。

“当时我爸妈觉得小伙子挺不错,人很踏实,觉得我们两个很相配,所以我们就试着交往。大概相处了一年多,我们就结婚了。”谈起两人的过往,谢绮婷笑得一脸幸福。

两个满怀抱负、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定居梅州后决定自主创业。他们尝试过多个创业方向,比如活动策划及餐饮。没想到一次去武夷山的旅游让他们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祖辈传承下来,我们一直有喝茶的习惯,因此我们对茶很感兴趣。那次去武夷山旅游以后,我们又去台湾参观了很多茶园和农场,回来后我们就决定种茶。”陈海珠说。

梅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城,种茶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谋生之道。决定种茶的两人回到梅江银窿山,承包了500亩山地。作为梅州市梅江区第一高峰的银窿山,自然条件独特,常年云雾缭绕,拥有对茶树生长极佳的生态环境条件。选定地点后,两人开始了全新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两个年轻人也经历了重重困难。一开始水电路网都没通的荒山让他们举步维艰,然而怀揣梦想的小两口咬牙坚持了下来。他们就地取材,建了小木屋作为落脚点,然后开荒种茶,锯木头、搭厂房、种茶苗、摘茶叶、炒茶,整个制茶流程两个人都亲自动手参与。陈海珠表示,当时茶苗的成活率大概达到95%,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茶叶种好然后卖出去,但是当种植的茶叶越来越多,他们开始考虑改进茶叶的加工工艺。

工艺改良

连续两年获得“梅州茶王”

传统制茶工艺融合台湾工艺获赞誉

2016年初,两人正式创立了一家茶叶公司,主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产品开发以及茶文化传承等业务。夫妻俩深知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性,他们去到省农科院,请农业专家到茶园指导,同时通过广东梅江台湾农民创业园邀请台湾茶叶专家到园区指导台湾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他们也通过自己的人脉到台湾茶园及茶企交流学习。

几年来,他们不断改进公司茶园栽培技术,创新茶叶加工工艺,经过多次的工艺改良,终于生产出口感和香气都具有明显特色的“柏宫源”绿茶、红茶。陈海珠表示,他们是梅州唯一一家连续两年获得“梅州茶王”的企业。

梅州有“千年茶乡”之称,当中又以客家炒绿最具代表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是具有祛寒趋温效果的“温肚茶”,浓郁的炒米香和高火甜韵是其最鲜明的特征。

“在台湾那边人们比较多喝乌龙茶跟东方美人茶。我们在梅州这边种植主打的是绿茶,就是客家炒绿。因为我们在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台湾工艺,所以我们之前把这些茶叶带出去跟台湾的师傅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我们的茶叶赞誉度都是蛮高的。”说起自家种植的茶叶,陈海珠侃侃而谈。

在工艺改良过程中,两人探索出茶叶发酵装置、全自动茶叶干燥机、茶叶杀青装置等多种技术成果,并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谢绮婷和陈海珠也积极参与各种培训,考取相关资格证,如今陈海珠是国家二级品茶师,谢绮婷则获得了“茶艺师”的称号。经过六年发展,他们的公司已经走上了正轨。截至今年,茶叶年销售量已经超过了三万斤。

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他们携带公司产品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各类展会,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效果。2018年,他们生产的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先后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十大好春茶”(绿茶类)等称号。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该绿茶从参展的1.6万多种农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参展农产品“金奖”。

新奇探索

成功生产袋泡“冷泡茶”

未来将建新式茶饮料标准厂房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爱上了喝茶,回归中国茶文化。近段时间,“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网红”,它将悠远、典雅的茶文化与年轻人渴望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需求相对接。

作为85后的谢绮婷和陈海珠同样喜欢接触并了解新鲜事物,他们很快发现茶饮品越来越受年轻人喜好。经过精心研发,他们成功产出袋泡“冷泡茶”。

谈到未来的发展规划,陈海珠表示:“现在我们正在跟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树泡茶。未来我们想更多地跟台湾新式茶饮料那边融合,在这边建立一个新式茶饮料的标准厂房,然后通过茶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以及茶理融合,做好茶产业。”

除了自己承包的500亩茶园,他们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模式,与周边农户合作,茶园总面积达到了3500亩,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对农户茶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制作,保证了茶叶产量和质量。陈海珠表示,他们刚来到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的时候,这里还是个贫困村,如今通过种茶,这里已经变成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此外,他们还积极开发农产品电商网红直播带货营销新模式,在采茶季,充分利用“短视频+主播带货”网络直播,将茶产品带到大湾区,推向全国市场。陈海珠表示,通过线上直播,一天最高可以收到1000多个订单。

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谢绮婷夫妻俩抓住梅江区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茶园风光旅游,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风光、茶田风光、生态茶景观等资源,将茶园打造成农旅茶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了解采茶与制茶。

“到了采茶季,我们会组织一些活动,让客人体验采茶和制茶的过程,因为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对这个没有概念,我们会带着他们走一遍制茶流程,对他们来说,喝自己做出来的茶这个意义是不一样的。对小孩子的话,我们会办亲子活动,让小朋友带着竹篮子上山采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了解茶叶是怎么从一片片叶子变成我们喝的一杯热茶。”谢绮婷说。

文化传承

以茶会友组建茶艺队

新链接扩展中国茶价值

作为一个文艺女青年,对茶文化的研究让谢绮婷爱上了茶艺表演。通过向各方学习,她的茶艺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她和来自梅州本地、江西、重庆、广州等地志同道合的姑娘们一起,组建了一支有30多人的茶艺队,在业余时间相互切磋学习和表演,这让台湾姑娘在梅州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大家都喜欢喝茶,我们以茶会友,茶艺队的成员也越来越多。我觉得茶艺表演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宣传,可能有的人一开始不喜欢茶,但是可能因为看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茶艺表演,就从此走上了品茶之旅。”谢绮婷说。

200多年前,从大陆移居台湾的闽粤居民,将茶树种子、制茶技艺和饮茶习俗带到台湾,台湾的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高山茶等,成为享誉两岸的名茶。如今,随着大陆近年来出台的惠台政策越来越多,生产生活条件愈来愈便捷,越来越多的台湾茶人选择来到大陆发展。

谢绮婷和陈海珠不仅将生意做得蒸蒸日上,也致力于将茶文化传承下去。对他们来说,茶叶不仅是生意,更是信仰和使命。

“我们平时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茶,它也是我们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的一部分。”陈海珠说。“传统的茶文化比较高深,好像跟年轻人有些脱节。但是我们作为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一直做的是让年轻人更喜欢中国茶,通过一些新零售、新链接、新技艺来扩展中国茶的价值,然后通过跨界融合来营造茶文化的氛围。”

茶艺表演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宣传,可能有的人一开始不喜欢茶,但是可能因为看了一场赏心悦目的茶艺表演,就从此走上了品茶之旅。——台湾姑娘谢绮婷

我们作为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一直做的是让年轻人更喜欢中国茶,通过一些新零售、新链接、新技艺来扩展中国茶的价值,然后通过跨界融合来营造茶文化的氛围。——客家小伙陈海珠

采写:南都、N视频 记者 谭俊凤

来源:南方都市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全产业链如何发展与创新?看台湾案例与闽台合作解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茶产业提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到,产业链协作能力增强是茶产业发展目标之一。那么我们该如何推进茶叶全产业链的发展和规划呢?从中国台湾省的茶产业发展中,或许能寻见一些参考案例。

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台湾茶产业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在此过程中,台湾茶产业在茶业组织建设、顺应市场需求的政策导向、对茶农的关注与扶持、公益推广与创意茶产业发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商务经济系副主任、案例研究中心(创新创业中心)执行主任、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淑媚老师走进说茶直播间,开展了一场《茶叶全产业链发展与创新—台湾案例及闽台合作》主题讲座,从台湾的茶叶种植、观光茶园、茶产业的创新经营三个方面,带大家探讨茶叶全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

01台湾的茶叶种植分布

台湾茶园种植面积大约有21554公顷,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和中部地区。分为北部茶区、桃竹苗茶区、中南部茶区、东部茶区、高山茶区。

随着茶产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台湾省十大名茶。即:鹿谷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和日月潭红茶。

02台湾观光茶园都有哪些亮点?

复合式茶园的观光形态是怎样的呢?台湾的观光茶园有哪些呢?我们又能从中学习和借鉴到什么呢?

以猫空观光茶园为例,这座1980年成立的观光茶园,是台北市第一座观光茶园,也是由传统农业朝向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茶园从种茶、制茶,结合当地特有的茶文化与元素,发展出茶园民宿、茶区复合式的居家服务餐饮和观赏茶园的多元生态旅程茶园观光业态。猫空茶园整合了台北木栅、茶叶种植和猫空观光,发展为台湾第一家成熟的观光茶园,其“城市+产业+旅游”的策略对大陆茶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片来源:徐淑媚《茶叶全产业链发展与创新—台湾案例及闽台合作》PPT

直播过程中,通过对猫空观光茶园、八卦茶园、银杏森林观光茶园,这三个复合式茶园的观光形态分析,徐淑媚总结了观光茶园要取得经营成功,需在以下14个方面做出努力:

1.营销推广活动

2.顾客特性

3.茶叶加工的产品

4.专业教育培训

5.茶叶评鉴是否得奖

6.车位数量

7.平均的茶叶价格

8.投入广告费用

9.员工人数

10.提供的优惠措施

11.茶叶种类

12.企业资本额

13.成立时间.

14.附加价值服务

03茶产业如何创新经营?

茶产业创新经营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创新?徐淑媚总结茶产业创新经营的目的与方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维持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是茶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好品质、好品种、好品牌”能为企业带来财富。

2.强化组织行销团队

顾客主导的服务经济时代;整合内部流程和外部作业,创造最佳商机与利润。

3.三茶统筹、三产融合

将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进行连结;共同促进三产融合,茶叶全产业链的永续发展。

那么这些理论如何具体实践运用呢?徐淑媚通过一些案例做出了具体的分析解读。

案例一:茶汤会—现代茶馆

茶汤会作为台中第一家将宋代饮茶情境(插花、挂画、音乐、文化)结合重现的现代茶馆,从传统小壶泡到冷饮开发,从茶饮专卖店到附加套餐和点心的茶馆,经营方式从直营到开放加盟,用其踏实的脚步深耕台湾,从城市到乡镇,从本岛到离岛,扩展冷饮茶版图至台湾北、中、南三大区域,以独立店面与入驻百货的方式经营,门店数突破260家。

之后茶汤会还做出了许多创新尝试,与菲律宾快乐蜂连锁快餐集团合作机会,两进两出上海市场,在香港插旗展店……由于茶汤会更专注于饮品,以专业外带式茶饮的形象呈现于消费者眼前,获得非常好的口碑。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网

案例二:天福茗茶—茶品牌营销

创办人李瑞河先生在1993年,以“根植福建,香传全国,茗扬世界”为目标,在大陆创立的“天福茗茶”,是一家集茶叶自产、自制、自销、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集团,目前在大陆连锁门市已经超过1400家。2006年,“天福”获“中国驰名商标”,是全国获此殊荣的第一家茶业企业。

那么天福茶叶集团在企业经营上有什么创新呢?

在企业文化上,天福集团以“天然、健康、人情味”为经营理念,以踏实经营为原则,顾客满意为目标;

在加工系统上,在福建、四川、浙江等名茶原产地,建置了大规模的茶叶或茶食品加工工厂;

在文化系统传播中,建立天福茶博物院、“唐山过台湾”石雕园(4A景区)、四川夹江天福茶园,并大力支持教育和医疗,创立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专科、高职)以及天福医院;

同时创新复合式餐饮,采取多元化成长策略,于1999年9月13日正式成立“噢茶趣”复合式餐饮新品牌,坚持以茶为核心,创新茶多元的经营价值为宗旨,薪传现代多元新茶风,年轻休闲生活,创新吃茶乐趣,坚持以人为本。

这些案例对于茶产业的创新经营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参考范本。

△图片来源:徐淑媚《茶叶全产业链发展与创新—台湾案例及闽台合作》PPT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海峡那头的茶乡:台湾茶产区

  武夷山是著名的茶乡,与台湾有着深厚的茶缘。台湾是中国的重点产茶区之一,特殊的海岛地理环境,使台湾历史上就与厦、漳、泉等港口有了茶叶贸易的往来,闽台连通着海上茶叶之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句,多次出现一个词“那头”。而近些年来探究中华茶文化和茶贸易历史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向台湾“那头”。

茶园

  如今随着两岸文化茶事交流往来日渐增多,台湾“那头”的茶,福建“这头”的茶,缘分日渐密切,如今闽台呈现了“两岸茶缘隔不断,一杯茗香过海来”的喜人局面,茶香漂过海峡,氤氲在闽台两地。

  台湾盛产茶叶,台湾农林部门主打的土特产品就有茶叶。武夷山下的茶人们,总喜欢说台湾的冻顶乌龙是从武夷山移植去的,颇有“溯源”的优越感。而台湾茶人也有本土人的自豪,他们会说福建茶与台湾茶是连襟姐妹,闽台乌龙茶是同胞兄弟。

  台湾茶文化坚守住了闽台相亲的文化传统,属于闽南文化圈的文昌文化也融入了两岸的茶香。盛产于台湾北部的“包种茶”,借助“种”与“中”的谐音,常常用来寄喻考运亨通,意喻参加公务员考试或高校考试的学子,只要诚心常喝“包种茶”,就会连连考中。笔者了解到,“包种茶”源于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茶农仿武夷岩茶的包装样式,将精制好的茶叶按四两为一单位,装成一包,每包用毛边纸包成长方体,包外再盖上茶叶名称及茶行商号水印蓝红两色章,称之为“包种”或“包种茶”。

  在台湾日月潭边上的邵族文化村喝茶很有趣。这是一个典型的土族居民部落。据现今邵族耆老称,这个只有280多人口的邵族原始村落里,仍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一些生活特征。日月潭边上的邵族文化村,是为了观光旅游而建设的,邵族姑娘既谈高山茶香,也说深山鹿血的甜美。

  高山茶在邵族民俗村并不常见,村里多以茶叶为原料做成茶饮料或煮茶叶蛋,与福建茶叶生产区的做法没有什么差异。日月潭景区有一家“阿婆香菇茶叶蛋”,经营者是一位80多岁的老妇人,店小名气大,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到阿婆的店铺买上几个“香菇茶叶蛋”,阿婆的店铺也成了日月潭一处传递民间茶文化的信使。台湾还有很多标新立异的茶庄,比如鱼池乡参加竞选乡长的茶农,居然打出了“乡长红茶”的产品招牌,台湾一些茶厂与旅游部门结合,打出“国民旅游卡茶叶特约店”的广告,以增加诚信度的宣传。

  台湾茶叶生产主要在阿里山一带,南投、台中、嘉义、花莲等地区的茶叶栽培也很有历史。“贵妃美人茶”是台湾的高端茶(也称“东方美人高山茶”),此茶既有冻顶茶的焙火韵味,还有“东方美人”特有的醇厚蜜味及荔枝香,为台湾茶中之名茶。

  从福建武夷山等茶乡传去台湾的乌龙茶,跨越海峡,在台湾落地生根,如今日益壮大,台湾的茶产业正在续写闽台缘,每年的海峡茶博会,也在延续海上茶叶之路的历史。笔者有幸到过台湾的茶乡,品过茶香,心底总会留着些许抹不去的台湾茶情,中华同胞的闽台地缘、亲缘、文缘、茶缘,在幽幽茶香中,永远地连接在一起。

  资料来源:武夷微发布

找到约20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