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太平猴魁捏尖和布尖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猴坑茶业怎么样?猴坑猴魁传承百年技艺,坚守纯正品质

  近年来,传统的纯手工技艺越来越受欢迎,很多拥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手工技艺深受重视。例如太平猴魁纯手工的非遗制作技艺,传承百年,历久弥新。

品质卓越

  太平猴魁茶以其卓越的品质而蜚声中外,是因其色、香、味、形在我国众多名茶中确实独具一格。其外形扁展挺拔,魁伟壮实,两叶抱芽,不散不翘不弯曲,色泽苍绿匀润,遍身白毫,含而不露,主脉部分呈暗红色;入杯冲泡后,芽叶缓慢舒展,并竖立成朵,宛如兰花,侧脉隐红(俗称“红丝线”);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灵高爽,持久兰花香;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持久,连续冲泡三、四次,幽香犹存,滋味不减。除此之外太平猴魁茶在色泽度和单芽重上,更与其它名优绿茶有显著不同,特有的苍绿与硕大的外形十分突出。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太平猴魁有一套传统的精湛的与众不同的采制技艺。

非遗传承

  作为太平猴魁创始人方南山的第五代传人,方继凡自幼学习植茶与制茶,对太平猴魁的制作、培育有着丰富的经验。一直以来,他坚持祖先的传统技艺手法,坚持鲜叶的“四拣八不要”、炭火锅式杀青、竹制烘笼足干等核心技艺,确保了猴魁的传统品质。2003年,方继凡对太平猴魁制作技艺进行改良,创造性地加入捏尖和整形的环节,这也是太平猴魁在加工中独特于其它茶叶的地方。把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起来,茶叶品质得到保证,茶叶外形也更加迎合现代审美。

  2012年10月,方继凡荣获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他的“太平猴魁制作方法”技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发明专利”。

手工技艺

  《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十分精湛。制作技艺共分采摘、拣尖、摊青、杀青、整形、头烘、二烘、三烘、装筒(箱)九道工序,全部手工作业,投叶量极少,手势轻巧,还要适时调整火侯,变换手法,使茶叶形成独特扁直状。从而形成太平猴魁“两叶抱芽,扁平挺直,魁伟重实,色泽苍绿,兰香高爽,滋味甘醇”独特的色香味形,并独具“猴韵”,在我国茶界独树一帜,闻名中外。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通常在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

  采摘标准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到“四拣”: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的茶丛;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拣尖”时,芽叶过大、过小、瘦弱、弯曲、色淡、紫芽、对夹叶、病虫叶的都不要。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

  短时间摊放,使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利于内含物转化,对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工艺方面,太平猴魁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过程相当考究。独有的手工捏尖、整形费时、费力,但却是现代制作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成品茶也是真正的绿茶魁首,耐泡度、滋味感、茶香气等都是机器布尖无法比拟的。

  多年来,太平猴魁一直在业界保持着极高的声誉。时至今日,太平猴魁的故事还在流传,太平猴魁的历史还在续写,太平猴魁的文化也还在传承。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那颗把核心产区的优质猴魁回馈给大众的初心。

【深山探秘】携兰花香的“绿茶之王”是如何诞生的?

久闻“绿茶之王”—太平猴魁大名已久,

然而惭愧的是,身为黄山人,

却一直摸不清

太平猴魁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也不知它究竟是如何生产的?

为什么太平猴魁不到谷雨前后没有原料可摘,

更是没有明前茶一说?


正当我困惑之际

老字号谢裕大茶行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生产基地

话不多说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探秘1:好山育好茶


谢裕大太平猴魁产自龙门【陈家坞小产区】,若不是亲自跋山涉水,还真不知道一杯好茶的诞生是多么不容易!



茶园分布在600米以上的山林中,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山坳间独立小气候,与外界隔绝




盘山而上的路把头都转晕,足以可见上山采茶的不易。每逢谷雨季,逢太平猴魁采摘制茶之时,这些采茶制茶的师傅都在山上居住,等忙完这段采茶季才回山下。



陈家坞小产区因位置较黄山区周边产区更为深远,山脉更高,昼夜温差更大,茶叶內质积累更为缓慢而坚实,故开园采摘时间更迟缓。



茶园所依赖生存的山体被"东方日内瓦湖"之称的太平湖环绕,水雾充足,素有“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之说,十分利于茶叶中氨基酸物质的合成,形成不苦不涩及耐泡等优点。



茶园周边植被繁茂,草木、竹林、兰花与茶树共生,树香、花香、竹香在经年累月中融合进茶叶中,猴魁茶香味因此独树一帜,又以兰花香最为突出



为了让猴魁茶叶更好的融入兰花香,茶农会在晾晒猴魁的院子移栽从深山挖来的兰花,有兰花的作伴,猴魁越发的迷人。


探秘2:匠心手工技艺


太平猴魁的采制标准十分严苛,每年谷雨前后开园,立夏前停采,采摘的时间较短,只有15~20天时间。



采茶师傅说,采茶严格遵循“两叶抱一芽”的采摘标准,还要做到“ 四拣八不采 ”。“四拣”即一拣坐北朝南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上的茶叶,不拣阳山,二拣生长旺盛的茶树采摘,不拣其它品种的茶树,三拣粗壮、挺直的嫩枝采摘,不拣弱梢病枝,四拣肥大多毫的茶叶;“八不采”即以不采无芽,二不采小,三不采大,四不采瘦,五不采弯弱,六不采虫食,七不采色淡,八不采紫芽。



将精心挑捡出的鲜叶原料摊入竹匾或竹垫上,进行轻度萎凋,使其少量失水,便于杀青,同时也有利于内含物的转化,对猴魁香气、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高温炒制,灭活茶叶中活性物质,翻炒时要求“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要求毫尖完整,梗叶相连,自然挺直,叶面舒展。



理条是将炒热的茶一根根用手理平捏尖,均匀、整齐的铺放于特制的木框筛网盒上。捋直时,要求用手指将两叶包裹住嫩芽,形成太平猴魁独特的两叶抱一芽的特征。



捏尖好的茶条放到特制的成型机上,先套一层布,再套一层框,用木制滚筒轻轻滚压,手工压扁成型。



这一步很讲究,分为毛烘、足烘、复烘,一般一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依次递减,边烘边捺;必须用炭火烘茶,如果是用电烘干的茶叶其品质各方面都大打折扣。


探秘3:严格有序保春鲜



探访谢裕大猴魁的最终诞生的过程,进入车间之前,被严格的清洁步骤安排的明明白白。工作人员对干茶再进行严格的手工精选。



唯一干茶单芽有魁梧身形的茶中“大汉”需要工作人员耐心细心的挑选,负责人告诉我,谢裕大猴魁的外形要求扁直挺拔,魁伟壮实,两叶抱牙,不散不翘不卷边,色泽苍绿,有一项不达标的茶都不会被她们挑选。


每一袋茶叶都精心包装,严格把控每一袋茶叶的重量和质量,工作人员将几十年的经验和技艺融入每一个步骤和细节中,为消费者提供真正高品质的好猴魁。

北京的绿茶为什么价格普遍偏高?

  因为北京不是产绿茶的大区,懂绿茶的寥寥无几,所以价格高!

  其实绿茶并不贵,价格高低的售卖因素很多。

  本文将涉及市场的一些内幕!

  现在主流的几款绿茶,我们抛开运营成本,包装成本,单纯的从茶的大批发角度去看,价格在多少!

  黄山毛峰:原产地批发价30-600/斤左右,根据量和质量定价。

  安吉白茶:原产地批发价110-1500/斤左右,外地“假安吉白茶”40-500/斤左右。

  龙井:西湖原产地没有批发价,基本上都是零售1000+。其他的龙井在原产地买是500+,几大批发市场在100-800/斤左右。

  碧螺春:同理参考龙井。

  太平猴魁:所谓的猴坑侯岗都是零售价1500+,山下批发价500+,市场批发价80+,太平猴魁的价格跟核心产区和外围产区,以及捏尖工艺和布尖工艺成正比。

  简单列举一些,大多数的产量大的茶价格都不高,例如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出品的绿茶。

  江浙出品的茶价格高,奇高!为啥?旅游季都跑去原产地买了,以为能挣个头采,减少中间商买到好茶,哈哈!结果原产地的价格就被抬起来了,例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买的还不一定正宗。

  茶的价格根据当年气候因素有关,价格浮动在30%左右,例如今年安吉白茶受灾减产,价格比19年高约30%,但是综合来看,原产地的价格浮动是死的,但是终端价格是变化莫测的。

  又以龙井为例。

  同样的外地龙井,新茶季拿到西湖村路边轻轻松松卖600-1000一斤,很好卖。

  有的茶农拿回家品质好的可以卖到上千。

  很多外地龙井批发价150多,一般非景区的夫妻茶叶店的价格也就卖到300左右。

  网店精美包装一下,装个200克,卖个400块,领券立减50。

  呕吼,价格上去了!这就是终端售价的区别,在同一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城郊部,一线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价格也不同。

  特别是现在喜欢网购的人群,买茶基本上没办法看到茶,全是看包装和优化过的图片。

  所以商家拼的就是包装、文案、图片、营销了,谁关心茶的质量。

  对外都说西湖龙井,鬼知道是西湖哪儿的?别问,问就是核心产地高山茶!

  这样一下来,成本自然上去!这也是为啥知乎B视网购茶的原因。

  实体店还是可以现买现泡的,而且当着你的面包装。

  看完茶的成本,我们再来看下绿茶的储存要求。

  低温(-5℃——5℃),低湿,密封,避免异味。

  一般实体茶店,所有的绿茶都是冷库保鲜,注意是冷库保鲜。

  而现在大多数卖绿茶的网店,超市,有几个是把绿茶放冷库的?

  绿茶不放在冷库,基本上1个月走色走味,就算你密封好都不行的。

  这个时候的问题就出现了,在产茶大区,懂茶的没几个跑超市买,理由很简单,包装拆开后,里面是啥就得看缘分了。而且生产日期都是盲打,没任何参考意义!

  所以在绿茶的终端售价中,有一部分是要给到保鲜成本的。

  最重要的,保管不好的绿茶,就是垃圾了......

  对于懂绿茶的人,没人买保管不好的茶,当然谁卖谁死,做生意诚信始终是第一。对于不懂绿茶的地区和人们,保管不好的茶还是当宝贝喝了,只要是不变质也不追求香气和滋味倒是没事的。

  也就是说会出现非茶叶产区买到的绿茶价格偏高、质量偏差的原因,卖的就是不懂的人。

  同理,线上大多数以靠运营、包装、营销为主的网店,也是这种路子,茶贵质量差。

  那些99包邮买一斤送一斤的绿茶,大多数是产区处理掉的问题茶(保管问题,干度不够,异味等),商家大量低价收购,统一打堆,回炉过一道火(烘干香味),然后放上去低价卖走量。亏本也不亏,但是在产区源头卖不掉不就只能清仓了。而对于不产茶地区的人,有几个人懂。

  综上,绿茶并不贵,如何买到好茶,最终取决于你的购买渠道。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