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太平猴魁茶是绿茶吗

找到约135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锐评:《中国新十大名茶排名》——究竟是市场说了算还是纯属自娱自乐

引言:作为一个在茶行业的普通耕耘者和践行者,我无时无刻都在关心、关注着中国的茶产业,赞歌我不会唱,噱头我不会搞,但歪门邪道、歪风邪气我还是会揭露和批判,并脚踏实地去多做一些对茶产业真正有益的事情。

那个“中国茶叶十大品牌价值排行榜”的余音未落,中国“新十大名茶排名”又出炉了。

茶圈啊,总有些媒体和组织喜欢干一些虚头巴脑、一卵无用却极能讨好某些个体和群体的事情。

说实话,看到这个十大名茶最新排名,我只能说搞出这个名单的组织太水了,跟那个中国茶叶十大品牌价值排行榜一样水。

1、来看一下这个排行榜,对于排名第一的普洱茶,我认为没有异议,以不到全国茶叶总产量的6%、不到全国茶叶总产值的5%,却赚足了60%以上消费者的眼球,应该是实至名归。

2、如果是15年以前铁观音排第二,不,哪怕是排第一都没问题,而现在铁观音依旧一蹶不振,还在谷底徘徊,你竟然将它排在第二?你还说市场说了算,你去过安溪茶都走了吗?去安溪茶区走了吗?你看有多少当初卖铁观音的茶商已经转型了吗?你看到现在的消费者对铁观音有多少不待见吗?我一直认为铁观音是好茶,但你在它最落寞时评它为十大名茶第二,根本就是没过脑子。

3、安化黑茶至少比那个十大茶叶品牌价值榜单里的潇湘茶要强得多,但也不至于能进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前三啊。安化黑茶在普洱茶热时顺带红过一时,虽然它的品质很好,但它太有个性在市场上至今一直不温不火,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并不高。

4、武夷岩茶,这个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的茶品,这个集茶叶制作工艺大成者的茶品,这个同样令整个消费市场瞩目的茶品,为什么不在安化黑茶和铁观音之前呢?

5、当下最流行的一黑(普洱茶)一白,福鼎白茶,以一县之力撑起一大茶类,红遍全茶圈,这年头,你可以不喝铁观音,可以不买安化黑茶,但福鼎白茶多少要囤点啊,排名应该紧贴普洱茶之后才对不是!

6、峨眉山茶,就因为竹x青出名罢了,找明星代言、卖不完的峨眉山600米到1200米海拔的明前高山茶芽,谁都知道全是收的泸州纳溪、雅安名山的茶,本来就是一个梗,还好意思放在十大名茶排行榜中?你们的良心不痛吗!凤凰单丛不香吗?恩施玉露不香吗?随便换一个都比它强啊。

7、信阳毛尖,不说那个将信阳毛尖集团改成国龙茅台的笑话,不说传统诟病“小浑淡”,它在十大名茶排名里面应该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但不应该在黄山毛峰和西湖龙井之上啊。

8、黄山毛峰,已经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安徽好茶太多,这些年太平猴魁、六安瓜片、舒城小兰花、顶谷大方等本土绿茶品质都胜过黄山毛峰,为什么?由于黄山毛峰的传统知名度,真正的本地黄山毛峰还没出来就已经有大量的外地“黄山毛峰”充斥市场,李鬼早已搞坏了李逵。要选一个徽茶,还不如选太平猴魁更合适。

9、每年春茶季,什么绿茶最刚,必定是西湖龙井,没有任何绿茶的风头能够盖过它,论知名度,几乎全国男女老少都知道它,一直以来的十大名茶之首,你们硬是把它摁倒第九位,是跟它有仇吗?

10、安吉白茶,中国绿茶界最成功的后起之秀,是绿茶中最逆袭的一个奇葩。一个白叶一号品种造福了全国数百万茶农,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品种,贡献很大,但将它排在十大名茶里面明显不妥嘛。

很纳闷,十大名茶里面竟然没有一个红茶,至少也得将人见人爱、老少皆知的正山小种给排进去是吧,是觉得福建茶排的太多了吗?

至于给这个榜单评分的详细指标依据,谁都知道那本来就是个假大空的东西。

我认为大家心目当中的十大名茶标准应该是:品质好、知名度高、大众都认可、市场最愿意消费的茶品。

最后问一句:你们真下市场调研过吗?还是只拿着各地政府和网上的纸面数字闭门造车造出来的?

你们这新十大名茶评选有意义吗?哈哈,你们好无聊!

干货:口粮茶选择宝典

  

江西宁都的窨制荷花茶

中国茶就如中国菜一样,品类繁多、众口难调。虽称宝典,其实也只能是一些经验之谈。

如何选择口粮茶,对于老茶客来说如同自己要穿多大的衬衫喜欢什么样的内裤一样娴熟。

而对于那些一只脚刚踏入门槛说起茶还一头雾水、一脸懵懂的茶小白们;或者那些装了半桶水到处摇晃遇到棘手问题还要靠百度的茶小红们。如何选好口粮茶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毕竟茫茫人生总是波澜不惊,还要靠茶续命。

口粮茶口粮茶,入口之粮,内涵第一。选口粮茶不是选女(男)朋友,颜值并不是最重要(当然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谁都喜欢)。

选择口粮茶的第一要素,就是选择自己喜欢喝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气,选择自己喜欢的滋味,最后还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钱包。

选喜欢的女(男)朋友我们要选有气质与品味的,选茶也一样,茶叶一定得有“气质”与“品味”,“气质”是香气,“品味”是滋味。

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气、自己喜欢的滋味。

定好“择偶”标准后,我们再理一理很容易犯的错误。

黄山猴坑的猴魁

1、一般来说便宜没好货,但也不绝对。按市场照角度来说成本越低卖价才越低,但不乏在市场源头遇到一些质优价廉的好茶,市场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时候多,很多源头好茶经过一层层流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里,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如果你掌握了源头信息,就有可能找到便宜的好茶。

2、一般来说贵的一定是好货,但也不绝对。茶叶的贵分为两种,一种是物以稀为贵的原料贵;一种是获过XX奖、XX十大名茶之一等外在荣誉与知名度的高附加值的贵。两者商品价值都有泡沫,但前者毕竟是有贵的理由,后者只是拿个茶样去参赛,获奖了与他家其他茶品无关,但他家出厂的都会打上“获得XX大奖"等字样。

3、相信原产地,但不迷信。我以前总感觉只有重庆的火锅最好吃,出了重庆哪里的都不地道;现在去吃海底捞感觉哪里的都一样。谁都知道龙井要选西湖龙井、毛峰要选黄山毛峰、岩茶要选武夷山正岩、单从要选乌岽山、普洱茶要选知名山(寨)。没错,这些地方都出一流的好茶,但并非一定全都是最好的茶。如有新昌产地的龙井胜过西湖产区的、有祁门产区的毛峰胜过黄山风景区的、我喝到过比同级别岩茶品质更好的邵武岩茶、好喝的鸭屎香雪片乌岽山上根本没有、很多产地不知名的普洱茶与知名山(寨)茶不相上下........

4、跟对人,多喝茶。小时候跟乡下的土拳师学武,当时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太三脚猫;小时候只认得家乡的龙井茶,以为天下只有这种茶是最好喝的,以后才知道天下好喝的茶多了去了。跟对人是让你能够喝到更接近高品质的茶,不至于尚未入门就被带歪;多喝茶是为了增加你的视野和经验,不至于坐井观天、牖中窥日。

有人问,口粮茶有价位区间吗?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人分三六九等,各有喜好恶憎。年薪百万的跟年薪十万的消费观肯定不同、我和杰克马的消费水准肯定不同。所以,口粮茶也应人而异,应口感喜好而异,应财务自由程度而异,应各种条件影响而异。

以当下的物价指数和普罗大众的消费水平来看,只要每市斤售价在100到1000之间的茶叶我们都可以将它纳入口粮茶范畴。当然,如果你是996,也不妨碍你去买30一斤的茶;如果你是高富帅,也不阻挡你喝3000以上一斤的茶。

所以,什么价格区间的茶算口粮茶其实是没有绝对定义的。

既然说是口粮茶选择宝典,那就得学会认识茶叶,认识的越多选择才不容易出错。万物皆有规律,规律与事物的结果成正比,虽然也没绝对。茶叶也一样,任何茶叶的选择(包括口粮茶)都以季节、产地、品种、工艺这四个标准为参照。

湖北秭归的群体种

一、季节春花秋实、夏茂冬眠,每一种植物生长都有自己的生长时令,茶叶也是如此。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纬18度到38度横跨几千里间都产茶,最早的海南白沙绿每年腊月间就可以品尝了,传统意义上的春天都没到,当然海南也没有春天;最迟的崂山绿至少要五月初才开采,都到立夏了。

每一个地方名茶都有自己的采收节气,早了或迟了总有不妥和不好的地方。

如西湖龙井群体中正常在三月底清明前几天才上市,如果你三月初就买到了那肯定不对了。

如武夷山正山小种,桐木关上气候寒冷,正常每年的茶青采摘要到五月上旬和中旬,如果清明时节有人向你推销正山小种新茶那肯定是假的了。

如有人跟你说这是乌岽山顶的雪片,那他一定是在撒谎或是无知,乌岽山上的茶树深秋后早就休眠了,哪里还有茶叶可采,雪片只有海拔较低的地方才有。

我们会发现这些年的采茶季节已经变得越来越早,这是因为一些江南茶区的特早生品引种到了西南茶区,如今年立春前就开始采摘的贵州六盘水、立春日开始采摘的四川筠连,都是浙江引过去的乌牛早品种。

请大家记住一点,茶叶的“早”与“品质”未必成正比,每个产茶地都有自己的产茶季节,超出当地正常产茶季节的茶品尝尝鲜可以,但不宜选择作口粮茶。

二、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农产品讲究道地,茶叶当然也是,所以才有原产地理标志,才有各地名茶的产地特色。

如同样的品种,浙江新昌本地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芽叶粗壮、色泽黄绿,炒豆香明显。而从四川、贵州等地过来的“龙井茶”外形似扁平却不光滑,芽叶略显干瘦,色泽暗淡,香气不显,工艺水准天差地别,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云泥之分。

浙江新昌的龙井茶

四川名山的“龙井茶”

如桐木关出产的正山金骏眉都是以本地菜茶茶芽为原料,干茶外观特征芽头紧瘦、微微卷曲、黑色居多,一些芽尖上略带金黄、通体油润。而那些全黑、全褐或全金黄的芽茶肯定不是桐木关的。桐木关金骏眉香气为天然的果香、花香、蜜香、玉米甜香,且持久悠长,闻起来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感觉。

而仿制的闻起来不是火功香、就是薯香或者焦糖香。不光品质,而且价格也是差的很多,桐木关的金骏眉光茶青就要七八百一斤,四斤多茶青做一斤干茶,成本就要3500多块,高成本就要高利润,一般没有五千来块起是买不到的,不到这个价格能买到的肯定不是正山菜茶品种。

而广西三江产的“金骏眉”都是以福云六号品种为原料,干茶可能一两百一斤都能买到,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但以颜值论茶的小白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下图2金毫满披的“金骏眉”。

600多一两的桐木关正山金骏眉

248一斤的三江“金骏眉”

三、品种有茶友会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同一棵茶树上采下来的茶青可以做成任何茶呢?理论上讲是没错的,但是每个茶树品种都有自己的适制性,比如龙井43适合做绿茶;福鼎大毫适合做白茶;柿大种适合做太平猴魁;肉桂适合做岩茶;鸭屎香适合做单从;云台大叶适合做安化黑茶......这些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几百年来各地茶人们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谓一个品种的适制性就是它加工成某类茶的最佳品质表现。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新茶,反其道而行之未尝不可,但如果难以得到最佳的品质口感,作为口粮茶并非最佳选择。

四、工艺工艺分采摘工艺和制作工艺。绿茶界有个顽固的通病,那就是以貌取茶,不管是制作流通环节、还是消费群体,都是要好看的,芽叶要越小越好,色泽要越绿越好。红茶大多数时候也是芽叶、条索越小越好卖,口感如何再说。

茶乃饮品,要入口的东西肯定是香气和滋味的内涵第一,而非以形和色的外在取胜,当下这种本末倒置的取舍风气或习惯非常不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让人们在选择口粮茶时产生误区和误导。

如同很多美女的颜值与内涵不匹配一样,很多茶叶的颜值也与内涵不成正比。但凡颜色绿翠欲滴、鲜活漂亮的基本不好喝,又苦又涩又锁喉,空有一副好皮囊。这样的茶基本没有做干,含水量偏高,也不适宜保存。倘若干度做到4%(含水量)以内的绿茶会呈黄绿色或墨绿色,只有这样的干度才能泡出炒青绿茶应有的香气和滋味。

外貌丑陋却兰花香四溢的舒城小兰花

颗颗芽头、绿翠欲滴的名山蒙顶石花,干茶含水量很高,青涩、寡淡毫无品饮价值

最后,讲几点去茶店、市场选购茶叶小技巧:

1、抓一把茶叶哈一口气,立马去闻茶叶有没有香气,如果是绿茶一般做到位的茶叶会有火香、板栗香、豆香、花香等香气,如果能闻到烟火味、馊味、青臭味无需再看。如果是红茶只要原料好工艺到位会散发怡人的花香、果香,一般的泛薯香、薯蜜香,再次焦糖香,如果有酸馊味或者闻不出气味就别再看了。

2、拿起一片(根)茶叶放到门牙上咬,酥脆的合格,外酥里韧的干度还不到,有点韧劲的含水量较高(如上图蒙顶石花,就是典型的金宝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茶叶哪怕闻起来有很好的香气也是表香,所以最好还是冲泡一下来确定是否真的好喝。但晒青类茶叶除外(如普洱生茶、晒红这些茶含水量会高一点,达不到酥脆的程度,太干了反而不易转化)。

3、如果干茶闻起来尚有香味,开汤后却香气消失,而且滋味寡淡有水青气、或稍有沤味的则要怀疑是否是雨天采摘制作的,不选择。

4、同样的日期、天气、品种和工艺的茶类低海拔的香气平淡、滋味苦涩或寡淡,高海拔的则香气悠长、滋味甘甜鲜爽。但也不排除用创新工艺提高香气与口感的绿茶和红茶。

以上检测方法适合一切绿茶。

2021年最搞笑排行榜之:“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排行榜”,对不起,我忍不住笑了

数日前,在某号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了xxx被入选“全球十大高端茶排行榜”,一帮行业头部大佬们齐聚捧场的新闻。

说实话,看到这两张图片时,我虽嗤之以鼻,但心中已油然而生一种悲哀!

在我眼里,这个星球上分两种茶,一种是中国茶,一种是其他茶,中国茶的品质与其他茶(外国茶)的品质简直是天壤之别、云泥之分,而中国人也是这个星球上最懂茶的人类,没有之一。

一个2003年成立在美国纽约的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通过一帮高校教授整出了一个“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排行榜”,煞有不务正业之嫌。

你看表里,不产茶的美国有两个高端茶、不产茶的英国有两个、不产茶的法国有一个、不产茶的新加坡有一个,这几个国家已经贡献了全球六大高端茶。剩下产茶的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日本却各只有一个,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我们似乎为这荣誉很高兴还在庆祝,好像阿Q看到朋友圈被赵太爷点赞了,欣喜若狂而满大街告知,太TM扯淡了!

我们是茶的老祖宗,是红茶的鼻祖,却直到09年才起草、13年出版红茶的标准,而且还参照了许多国际标准。而国际标准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有了,一个以世界茶圈老大自居、玩茶最遛的国度还要让不产茶的国家来评你的茶高不高端?真是啪啪啪打脸!!!

全球十大高端名茶?

什么叫高端?

高端是否是价值的体现!

多少价位叫高端?

撇开茶,套用中国白酒、法国葡萄酒的高端标准来参照,哪里轮得到这名不符实的“全球高端茶”入排行榜?

别急,先喝口800一斤的口粮茶,我们不妨通过伟大的淘宝来搜一搜榜单内的各款“高端茶”。

伊藤久右卫门

还有几款搜不到,国内那款不用介绍,不说惨淡的销售月销量(因为大家都不知道也不会去喝),诸位看这些茶高端吗?高在哪里?

放在中国,就凭这些茶,不用拿天价岩茶,中低端的岩茶可以秒杀它们;不用拿几万一公斤的普洱,中低端的普洱茶都可以碾压它们啊。上面截图我还是都特意找了最贵款,拿高端岩茶、普洱作比较还是抬举它们了。

再说挤入“全球榜”的那款中国绿茶,天下人都知道你有几斤几两。论品质,西湖龙井不比你香吗?碧螺春不比你香吗?太平猴魁不比你好喝吗?六安瓜片不比你好喝吗?天下人都知道,就你家的品质在中国绿茶的品质排行榜上前二十都进不了,随便一款隔壁贵州茶都可以完胜你。靠xxTV背书、靠明星代言只能提高你的价位,又不能提高你的品质。

这里有人会说了,人家说的是品牌,是品牌你懂不懂!

好吧,因为排行榜明明白白写的是“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排行榜”,而非“全球十大高端名茶品牌排行榜”。那就论茶叶品牌吧,不是立顿才是宇宙第一吗?说7万家茶企抵不过一家立顿的那些人哪里去了?来,站出来为大家解释解释,上面排行榜中有哪家比它还大?

你又会嚷嚷,立顿是大宗品牌好不好,好比汽车界的大众品牌,保时捷才算高端品牌。OK,要保时捷才算高端是吧,去看看大益的群峰之上吧(2020年的18.8万/提)、去看看沧海吧(2019年的10500元/片)........虽然我很鄙视大益金融茶,但好歹也算是中国高端品牌,随便拿一饼茶出来也抵得上上面表格中一车袋泡茶了吧。

不是我护短,而是中国茶具有别国茶所没有的魅力;

中国茶的魅力在于茶叶的品种、品类的多样性;

中国茶的魅力在于茶叶的香气、滋味的复杂性;

中国茶的魅力是让你花一辈子都喝不过来的好味道。

除了中国还有哪个国家的茶有此魅力?

请告诉我,

那些袋泡茶很好喝很高端吗?

那些调饮茶很好喝很高端吗?

那些奶茶很好喝很高端吗?

说句上纲上线的话,评选“全球十大高端名茶”的专家团队明显充满着帝国主义者、殖民主义者、以及西方阵营第一的优越感。

我最鄙视茶圈某些所谓的老师、专家、教授动不动就拿一些洋品牌来说事,好像只有说这些才会让自己显得见识很广、半句中文半句英文很高大上。英式红茶的口味能适合多少中国消费者?TWG的经营模式你那里适合吗?大吉岭红茶在我们的制茶师傅眼里算红茶吗?讲点国情民生好不好!讲点风土人情好不好!不要一味去学人家,它们的路未必适合我们!

我们握着最悠久的(茶)历史、捧着最灿烂的(茶)文化、拥有着世界上最优异的资源(1000个县、四大茶区、九大茶类)、掌握着世界上最精湛的(制茶)技术.......

一向以来我们总是把最好的商品出口到国外,唯独茶叶却是个例外,把“渣渣”出口到国外,把好茶留给自己喝。因为中国茶,不是谁都喝不懂、不是谁都喝得起。

我就想不明白,就茶而言,我们明明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优越感,而有些人却仍旧缺乏那么一点点自信,满身透着媚性。

某些茶人、茶企可不可以有点骨气呢?

你们值得去跟这些茶品比谁更高端吗?

最后,将这张的“全球高端名茶排行榜”随手丢进垃圾桶吧!

找到约12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