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四川产的绿茶

找到约1,441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北京的绿茶为什么价格普遍偏高?

  因为北京不是产绿茶的大区,懂绿茶的寥寥无几,所以价格高!

  其实绿茶并不贵,价格高低的售卖因素很多。

  本文将涉及市场的一些内幕!

  现在主流的几款绿茶,我们抛开运营成本,包装成本,单纯的从茶的大批发角度去看,价格在多少!

  黄山毛峰:原产地批发价30-600/斤左右,根据量和质量定价。

  安吉白茶:原产地批发价110-1500/斤左右,外地“假安吉白茶”40-500/斤左右。

  龙井:西湖原产地没有批发价,基本上都是零售1000+。其他的龙井在原产地买是500+,几大批发市场在100-800/斤左右。

  碧螺春:同理参考龙井。

  太平猴魁:所谓的猴坑侯岗都是零售价1500+,山下批发价500+,市场批发价80+,太平猴魁的价格跟核心产区和外围产区,以及捏尖工艺和布尖工艺成正比。

  简单列举一些,大多数的产量大的茶价格都不高,例如湖北,安徽,四川等地出品的绿茶。

  江浙出品的茶价格高,奇高!为啥?旅游季都跑去原产地买了,以为能挣个头采,减少中间商买到好茶,哈哈!结果原产地的价格就被抬起来了,例如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买的还不一定正宗。

  茶的价格根据当年气候因素有关,价格浮动在30%左右,例如今年安吉白茶受灾减产,价格比19年高约30%,但是综合来看,原产地的价格浮动是死的,但是终端价格是变化莫测的。

  又以龙井为例。

  同样的外地龙井,新茶季拿到西湖村路边轻轻松松卖600-1000一斤,很好卖。

  有的茶农拿回家品质好的可以卖到上千。

  很多外地龙井批发价150多,一般非景区的夫妻茶叶店的价格也就卖到300左右。

  网店精美包装一下,装个200克,卖个400块,领券立减50。

  呕吼,价格上去了!这就是终端售价的区别,在同一城市中心商业区和城郊部,一线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价格也不同。

  特别是现在喜欢网购的人群,买茶基本上没办法看到茶,全是看包装和优化过的图片。

  所以商家拼的就是包装、文案、图片、营销了,谁关心茶的质量。

  对外都说西湖龙井,鬼知道是西湖哪儿的?别问,问就是核心产地高山茶!

  这样一下来,成本自然上去!这也是为啥知乎B视网购茶的原因。

  实体店还是可以现买现泡的,而且当着你的面包装。

  看完茶的成本,我们再来看下绿茶的储存要求。

  低温(-5℃——5℃),低湿,密封,避免异味。

  一般实体茶店,所有的绿茶都是冷库保鲜,注意是冷库保鲜。

  而现在大多数卖绿茶的网店,超市,有几个是把绿茶放冷库的?

  绿茶不放在冷库,基本上1个月走色走味,就算你密封好都不行的。

  这个时候的问题就出现了,在产茶大区,懂茶的没几个跑超市买,理由很简单,包装拆开后,里面是啥就得看缘分了。而且生产日期都是盲打,没任何参考意义!

  所以在绿茶的终端售价中,有一部分是要给到保鲜成本的。

  最重要的,保管不好的绿茶,就是垃圾了......

  对于懂绿茶的人,没人买保管不好的茶,当然谁卖谁死,做生意诚信始终是第一。对于不懂绿茶的地区和人们,保管不好的茶还是当宝贝喝了,只要是不变质也不追求香气和滋味倒是没事的。

  也就是说会出现非茶叶产区买到的绿茶价格偏高、质量偏差的原因,卖的就是不懂的人。

  同理,线上大多数以靠运营、包装、营销为主的网店,也是这种路子,茶贵质量差。

  那些99包邮买一斤送一斤的绿茶,大多数是产区处理掉的问题茶(保管问题,干度不够,异味等),商家大量低价收购,统一打堆,回炉过一道火(烘干香味),然后放上去低价卖走量。亏本也不亏,但是在产区源头卖不掉不就只能清仓了。而对于不产茶地区的人,有几个人懂。

  综上,绿茶并不贵,如何买到好茶,最终取决于你的购买渠道。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五、四川红茶的诞生

我们从故纸堆里,找到了一张1951年2月22日的《川南日报》,上面刊载了一条有关四川红茶的报道。

在泸州的原川南行政公署办公楼

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四川省尚未解放,在1949年底,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曾先后退守重庆、成都,四川是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所以四川解放后,出于剿匪平叛的需要,1950年1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四川省,划分为川南、川北、川东、川西四个行署。川南行政公署是设在泸州市,是管辖自贡、泸州、宜宾、内江、乐山等1市4专区42个县的省级机构,《川南日报》是川南行政公署主办的报纸,也就是类似于今天《四川日报》的省级报纸。

这篇报道的名为《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设站筠连推广制红茶》,其全文为:

1951年2月22日《川南日报》的报道

本报筠连讯: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公司为增加土产输出,推广红茶制作技术,最近特派干部到川南产茶区的筠连设立推广站。

二月二十日,该站趁筠连乡镇干部会议之便,在会上解释制红茶的好处,散发《红茶初制浅说》及《红茶初制图解》。各乡镇行政干部听了报告后,认识了增产红茶可以运到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换回工业品,建设新中国,大家都保证把会上听到的,回去普遍宣传,并一致要求学会制红茶。最近,县建设科提议每乡派一个代表到中国茶叶公司推广站学习,学会了再回去讲给别的茶农,干部们一致同意。

现中国茶叶公司已确定“天上宫”为站址,三月底就可开工收鲜叶制造红茶。(戴仲基)

戴心镛借筠连县乡镇干部会议之机推广红茶制作

在中国茶叶公司西南区分公司设立在四川的7个红茶推广站,筠连县站名列第一,而且是唯一的“县站”“总站”。此外,高县罗场乡紧邻筠连,罗场乡站和筠连县站的站长都是戴心镛,所以两个站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一起进行的。戴心镛是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专科第一届毕业生,是吴觉农的得意门生。筠连县红茶推广总站成立时,距全面平定土匪叛乱还不到4个月,可见当时国家发展红茶生产的急迫。

筠连县红茶推广总站设“天上宫”,“天上宫”位于筠连旧城南面,民国时期是筠连县茶业公会的所在地,是茶行业人收茶、制茶、交流、聚会、洽谈的地点。“天上宫”又名福建会馆,是福建入川移民所建立,而福建就是全世界红茶最早的产地。

四川红茶首次制作(绘图)

1951年初春,筠连县早早地迎来了茶叶鲜叶大规模采摘上市。同年4月20日,四川最早的一次红茶制作演示在筠连县城天上宫内举行,来自筠连全县及高县罗场等地的50余名茶农现场观摩。身兼筠连县、高县罗场乡两个红茶推广站站长的戴心镛全程演示了红茶的制作过程,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后制成的红茶,色泽明亮、紧细秀丽、尖峰显露、汤色红润,与以往生产的绿茶完全不同。“茶叶还可以这样做索!”“戴老师,好久到巡司来教教我们”红茶制作技术在一声声惊叹中得到了传授。

筠连县红茶推广站站长戴心镛教茶农采摘制作红茶的“一芽二叶”(绘图)

推广站采取了办培训班、办黑板报、利用大会小会宣讲、编排歌舞口诀和现场教学等形式,推广红茶的种植、采摘、制作技术,红茶就迅速地在筠连县、高县及周边发展起来了。只是当时生产的还只是红茶的初级产品红毛茶,而非后来精制过的红茶。与此同时,高县、宜宾县等也进行了红茶推广制作。同年秋天,筠连、高县、宜宾县等地生产出的红毛茶,通过马帮、木船运到宜宾,再由宜宾装船运到中茶公司西南区公司的所在地重庆,在重庆经过精加工后,又通过水运到武汉上火车,一路北上经郑州、北京、沈阳、哈尔滨、满州里出国到苏联。于是在1951年,一个新的茶叶品牌——“四川红茶”(简称“川红”)就由此诞生了。而后来,经手工精制而成的“川红工夫”,就成了“川红”中精品的名称。

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史话:

一、明朝以前宜宾的产茶历史

二、《明实录》中记载的宜宾茶叶历史

三、“川红工夫”红茶雏形的出现

四、宜宾三个红茶推广站的设立

七、宜宾茶厂的建立

来源:《宜宾“川红工夫”红茶发展专题研究》,宜宾史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有的岩茶喝起来有绿茶味?


《1》


这几天手腕有点酸,可能今天的文章写不了太长。


因为,一直在练习写字。


准备等新书出来的时候,给大家签名。


哎,书到用时方恨少,字到写时,才觉丑。只能夜以继日地练习,真恨小时候整天就知道看书,没有多花时间去写字。


其实写字是人最放松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想着,该怎么把字写好,这个字的结构是什么,每一个笔划,该如何写才会更好看。


这样的聚精会神,是对大脑最好的休整,也是对情绪和状态最好的调节。


同样的休息方式,还有绣花。


曾经看过一部三百多集的韩剧,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跟自己的孙媳妇一块儿呆在家里绣花。


她一边慢条斯李地绣着,一边跟孙媳妇说,我们这一代女人,都活得长,身体也没什么毛病。


我们啊,年轻时生活条件不好,但是我们会减压,烦的时候,做做手工,绣花什么的,就把心情调整好了。


这样,人才不会生病。


很普通的老妇,说的话却很有智慧。


现代人太浮躁,生活节奏快,信息传递快,什么都快,所以,难免心浮气躁。


平时可以写写字,泡泡茶,定定神。


让心慢下来,让心静下来。


这样才会身康体健,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2》


练字的时候,泡了一杯岩茶。


慢慢在喝着,偶尔看一下手机。


有姐姐来问,她在朋友的岩茶里,喝到了绿茶的味道,问是怎么回事?


岩茶怎么会喝出绿茶的味道来呢?这可是两种不同的茶类,工艺和用材都是截然不同的,完全不具有交叉的可能性啊。


要弄明白岩茶里为什么会喝出绿茶味,要先搞清楚,绿茶是什么味道。


绿茶是中国大地上,相对极为普及的一种茶类,全国各地,都出产名优绿茶。


比如,浙江产龙井、安吉白茶。山东产日照绿茶。河南产信阳毛尖。四川产峨嵋绿茶。安徽产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


绿茶的见面率如此之高,产量如此之大,它的味道,大家自然很熟悉了——那是一种鲜爽的、清新的香气,一种清纯的,微苦的,带着回甘的茶汤。


但是,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过的,是焙过火的,无论如何,茶汤里都会有焦糖香,会有火功香,会有花香,就算有鲜爽感,也是极清淡的,而不应该有绿茶那样浓郁的新鲜的鲜爽感呀。


并且,武夷岩茶的汤感,就算是轻火茶,也是淳和的,不应该是绿茶那样清纯,清新的呀。


要让武夷岩茶生出绿茶的汤感来,只有这几个原因:


1.火功太低。


2.保存不当,返青了。


3.没焙火,没有严格按照武夷岩茶的工艺标准来加工。




影响岩茶口感的因素:火功


我们知道,武夷岩茶的工艺里,极之重要的一环,是焙火。


焙火,就是把岩茶,放在竹条编成的焙笼上,底下放上木炭,用炭火的温度,把岩茶里的水分,焙干净。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发酵之后的岩茶,性状稳定,不再继续发酵下去。


焙火这个过程,是持续性的,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有时候只要焙一次(道),有时候要焙上两、三次(道),具体的要看茶叶销售的情况,以及焙火的到位情况。


如果焙一次火,火就焙到了高火,那就不必再焙了,最高就是高火,再焙就是焦炭了。


如果焙一次火,只焙成了轻火,而岩茶品质又定型了,可以销售了,便不会再焙。


若三个月内,没卖完,或者天气变潮了,茶叶喝起来有青味了,汤水变薄了,那便要复焙,再焙一道火上去,让茶叶吃透更深的火,保持更好的性状稳定。


若第二道火焙过之后,茶叶仍然没有卖完,再过一段时间,当茶叶当中的火再一次退到返青的临界点,就要再焙一道上去。焙到中足火,甚至中高火。


当然,这是被动焙火,因为茶叶没有卖掉,怕影响品质而一直在焙火。


还有一些茶叶,品质高,必定要焙到中足火或者中高火方才能尽显其品质特征,那就会用漫长的时间,来一道又一道的焙火,直到火焙到足,焙到茶叶的香气和汤水都达到这个品种的最佳状态,才算是完成,才拿出来销售。


比如慧苑老丛,牛栏坑肉桂,桃树窠肉桂(马头岩),都是这种类型。


而前文提到的那种岩茶,似绿茶口感的,便有可能是因为,火功不够高,只有轻火,或者比轻火还轻。


为了迎合广大北方市场,很多外山的水仙黄观音大红袍,都会这么焙。


这种茶,刚开始喝的时候,还有点武夷岩茶的风味,多放上三五个月,便彻底返青了,从中喝出绿茶味道来,便不奇怪了。




影响岩茶口感的因素:储存


保存不当,是武夷岩茶的另一道硬伤。


前文提过,武夷岩茶的工艺里,最有特色的一个,便是焙火。


火能让岩茶的性状稳定,也会让它的香气和口感定型,当然,还可以让岩茶生出各种特殊的香气来,比如蜜桃香、芒果香、密瓜香、柑橘香、果脯香......


当岩茶焙火之后,便要注意保存它。保存岩茶的首要因素,便是防潮。让这些因火而形成的优秀品质,牢牢储存在岩茶里,不能跑掉。


焙火,是把水分都焙干了的。


但如果储存的时候不注意防潮,或者不注意密封,让茶叶受了潮,进了水汽,这些水分便会与茶叶进行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让茶叶变质,变味,生出各种奇怪的味道来。


比如现在的季节,南方的天气就很潮湿。摸一摸被子,都是冰凉的。


这种天气,如果岩茶没有密封好,一大袋子敞口放在那里,不出三五天,一定返青,窜味,生出绿茶般的青味来。


正常情况下,如果茶农家里的岩茶出现这种味道,他就不再销售了,会在新茶季焙火的时候,把这些茶与新茶一同焙火(打焙也需要成本,故而陈茶有焙火需求的,都会与新茶同焙,以节省成本)。


但也有一些人,就这样将就着,把返青的茶拿出来卖了。


所以,大家要学会喝岩茶,学会鉴别岩茶是否返青。




影响岩茶口感的因素:没焙火


岩茶的制作工艺里,有一个环节,叫走水焙。


目的也是为了让岩茶里的水分,尽量多地离开岩茶的身体。


走水焙,目前都是用电。焙过之后,正常的流程,是要等一段时间,等茶叶的性状稳定下来之后,再焙火。


然而,有些商人,想抢上市,在茶叶走水焙之后,就赶紧让茶叶上市了。


这种只经过走水焙,却没经过火焙的岩茶,在工艺上,是有所缺失的。故而,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真正的岩茶。


连轻火岩茶都算不上。


因为它根本没经过火,没吃火,也就是说,身体里没火。


没火的茶,何谈火功,何谈火功轻重呢?


焙火是为了让岩茶性状稳定,没焙火,性状便不稳定,极易返青。


这种茶放三个月以上,必定会生出青味来——一种像毛茶一样的,青草味。同时,茶汤的滋味也极为淡薄。


喝起来,跟绿茶的口感,也就十分接近了。


这种只经过走水焙的“岩茶”,不能久存,必须一、两个月内喝掉。正常情况下,不会这样加工岩茶。


然而,这种方式做出来的茶,能大量地保留下茶叶的香气,能迎合广大北方市场的需求,也能抢占先机,抢先上市,抢夺市场份额。


利字当头,徒呼奈何。






岩茶,就是岩茶,它有自己独有的工艺,有自己特定的香气和口感。


如果在加工制作时,偷工减料,或者储存时不当保存,便很容易,发生变异。


加工时没有严格按照步骤来做,便会变调。


储存时没有干燥密封,便会变味。


一款已经变成绿茶口感的岩茶,已经不是岩茶了。


它是岩茶里的异类。


水浒里那个被刺青的少年,在茫茫人海中,游离出世。

找到约1,41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