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茶清香

找到约2,756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滋润心灵的那杯茶

“对不起,你不是我要的那杯茶……”

子夜时分,看一部影片闻听到这句台词时,心中不由一阵颤栗,被主人公的直率所感染。片子还在播放着,而接下来的画面,在我心中却有些模糊了。所幸是这部片子我早就看过,只是记不清楚是前年看的还是去年看的,但记得很清楚的是看过之后,它就一直静静地呆在我笔记本硬盘的某个角落,等待被人记起、播放——我想一定是的:等待被一双手再次开启!

这是一个无聊的夜晚。看完电视上播放的一部大型歌舞实景演出,当我还沉浸在那民乐有些苍凉的旋律与山歌的呓语中时,妻子就换频道看上韩剧了。这样,我就抱上笔记本,去了九米斋。人,在某些时候的确需要独处。独处并不是为了读书、思考什么,只是想把自已的生命灵魂,安放在一个人的“气场”。毕竟我辈凡夫俗子,要求得一时的安静,只能靠外环境来营造。

心绪刚刚安静下来,就被朋友打来的电话扰乱。且这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放下电话时,心头却漫上来一丝丝莫名的躁。夜很静,窗外既无雨也无风声,可是心在这种静的环境却愈加不能安放下来,于是就打开了电脑,就闻听到了开头那句话。

“你不是我要的那杯茶……”。这句台词虽然表达的只是男女之间是否接纳对方的一个细节,但却拒绝得如此含蓄、委婉,入我耳中竟如醍醐贯顶,心中也如一石千浪,涟漪叠叠。在心波渐归平复时,想到这样一个词:茶禅一味。一个茶字,这时突觉其奥妙无穷,回味不尽……我自问:你是谁的茶,谁又是你的茶呢?

茶有诸种。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山的“大红袍”、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耳、陇南绿茶……从采摘到晾晒、揉擦、烘焙都自有自已的一套章法。自然这滋味也就千差万别,喝到一千人嘴里,那滋味更就是万别千差了。这些年,对于诸种茶叶都有尝试,每喝到一种新茶时别有滋味口齿留香。有人说“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先不说这话的含金量有多少,但“中国茶”却是举世公认的物质东西。茶,是传统,也是历史,更是一支绵延不绝的文化脉息。自然,此茶非彼茶;彼茶也非此茶。当物质的茶升华为文化的茶时,对于一些物与事、人或情,就让人欲语忘言、欲说还休了。

活在现世,人们都被规则着,潜规则着。除非特别有才华、特别优秀、特别出众,你才不会被压制、困厄,才能“出人头地”,否则,你就做好上“竞技场”的准备吧,不期然的话,你将被淘汰或逐出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而命运的残烈与残酷,又岂是不幸两字能囊括的。就象所谓“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被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一样”,在芸芸众生中,聪明人也不过占到这个比份吧,那智慧的觉悟者又有多少?更多的人象我辈一样平庸的人很多。而在众多平庸的人里,不甘平庸的当会是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呢?正是不甘平庸之人摆出了决斗姿势,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何为?为名耶,为利乎?聪明人在导演或者说充当、占据了评委席;竞技者在台上台下表演、作秀;平庸的我辈初做看客只为好奇,现在居然连那点好奇心都没有了,只自顾平庸地生活着。

我本草根,所以在一些场合,是有失“体统”的。虽然碍于场合的档次、规格之高刚开始时还会稍加掩饰,待时间稍长点,就会“原形毕露”,狐狸的尾巴高高竖了起来,捺也捺不住。这就是本性吧。近几年,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去茶摊要一盖碗三泡台,过一种平民的幸福时光;有时会被朋友请到茶屋,喝一泡上百、数百元的茶,感受一下所谓精英休闲生活方式。其实,无论是茶摊还是茶屋,那种喝茶的情趣,倒是大相径庭。品茗,关健是要人对味,那茶才对味。我虽也是好茶之人,但从不斗茶,这也是性情使然吧。

爷爷一生只喝一种茶:大叶茶。现在回想起来,该是产于四川的绿茶吧。那茶味苦、味涩,喝到最后,才能品出一点淡淡的甜。记得小时候,经常去供销社为爷爷买茶叶。走的时候,爷爷先给我钱,然后告诉我要买的茶是几块钱。那时物质匮泛,所有货物都是定价,而供销社柜台内的茶叶箱,一排最多也就四五个,所以爷爷相信我不会买错,才安排给我这个差事。再后来我到外地上中学时,这个任务,也许就由弟弟、妹妹承担了吧。

早些年,根本不懂茶,也就逢什么茶就喝什么茶。反正无论是什么茶,喝着都觉苦。再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茶的这种苦味。认认真真喝茶,是在三十岁出头吧,也喝一种茶,春尖茶。特别是早春的新茶刚下市时,会选些闲来泡着喝,那茶清香、苦味淡。学会择茶而喝时,已届不惑,什么茶叶,都会尝一尝,感觉不错的下回会多买一些。慢慢地,就学会了品茶。想起来,喝茶的过程,也就是由解渴、到饮茶、再到品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年龄增长呈递进式的。同一种茶叶虽有好有次,但不同的茶叶,我却不能判定那个优那个劣。因为合乎你口味的并非能合乎他的口味,合乎他口味的并非能合乎我的口味,合乎我口味的却并非能合乎你的口味。这样想着想着,就忆起了许多人或事……

我在想,如果生活是一杯茶,我会选取一杯什么样的茶呢?如果灵魂也是一泡茶,那我的灵魂盛着的又是一泡什么样的汤汁呢?如果爱人也是一杯茶,她会是我想要的那种味吗?如果朋友是一杯茶,那又会是什么呢?时下不是流行一句话吗: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滋润心灵的那杯茶,终须还是得你自已来选择:是铁观音、大红袍、西湖龙井,还是云南普耳亦或陇南绿茶。这要问你的灵魂。问问他,需要什么。

你是谁的茶,谁又是你的茶呢?

其实,灵魂就是一泡好茶。他被岁月采摘、被生活晾晒、被生存揉擦、被命运烘焙,在生命的泉水中浸泡,被时光慢慢地啜饮——一杯又一杯。

我是你的茶,你是我的茶。尘世中,我们彼此都需要心灵对心灵的籍慰!

(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张 筱)

俗人说茶

(《吃茶去》杂志)说起茶,中国人最不陌生了。因为茶的发源地就在中国,唐代陆羽《茶经》云:“茶者,发乎神农氏,起于鲁周公”。在中国,从古至今,不管南方人还是北方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雅士还是俗人,几乎都有喝茶的经历。

我是一介俗人,也喜欢喝点茶,但日常生活中却并未养成长期喝茶的习惯,对于喝茶也从不讲究,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也不多。但对于茶,我却有自己的话要说。

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中国茶的品种很多,喜欢喝茶的也人很多,但是各茶入各眼,每个人对茶的品种和喜好程度也不同,对茶的感受也就各异了。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茶的典籍、文献及著述也是汗牛充栋,无以计数。

与粮食一样,茶来自于一种植物,是大自然的造化,是天地之间的精华。但茶与粮食却有大不同。粮食供人一日的三餐,可以裹腹,可以延续生命。茶对于人来说,似乎可有可无,不喝茶人照样能活下去,但光喝茶不吃粮食那是万万不行的。话虽如此,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吃了粮食,人的肚子不饿,心里不慌,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有了茶,人的生活才多了一分悠闲和优雅;喝了茶,人体也多了一些健康。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鲞铺》中说:“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代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写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中国,不管家穷家富,家家都有人在喝茶,而且都以茶来招待客人。你不管去谁家里,坐下来之后,主人就先给你沏上一杯茶喝上,然后才开始说事。这是中国的人情风俗,几千年来皆是如此。有些人,不但在自家里喝茶,在别人家里喝茶,而且会邀上朋友专门去茶楼里喝茶,甚至还把茶叶作为礼品送人。由此可见,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喝什么茶叶?用什么泡茶?用什么盛茶?如何煮茶?如何沏茶?如何喝茶?这些在中国讲究甚多,人们称之为“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但被日本人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的古人喝茶是特别讲究的,但到了当代,除了一些所谓的名流、雅士之外,一般人似乎对喝茶并不怎么讲究了。富人、名士有他们的喝法,穷人、俗客有他们的喝法。富人、名士喜欢喝的是名贵的茶;穷人、俗客就喝普通的茶。富人、名士用山泉水泡茶,穷人、俗客就用井水、自来水泡茶。富人、名士用名贵的玉器、瓷器杯子喝茶;穷人、俗客用粗瓷碗、玻璃杯、搪瓷缸甚至一次性纸杯喝茶。富人、名士慢条斯理地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穷人、俗客就大口大口地饮。不管怎么喝,大家喝到嘴里的都是茶,其它无关紧要。

“杯中乾坤大,茶里日月长。”茶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物什,但内涵却是很深远的。喝茶的人很多,但大家对于茶的品味、感受、理解、认识却是大不一样的。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品位、情趣、意境、文化或者更多的东西;有些人喝茶喝的只是茶的味道,有些人喝茶喝的是它的保健功效,更多人的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解渴的饮品。《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妙玉有一段嬉笑贾宝玉喝茶的言论:“一杯是品茶,二杯就成了解渴的蠢猪了,三杯可就是饮牛、饮骡子了”。我认为,妙玉的调侃之语虽然不无道理,但不能就说怎么喝茶就高雅,怎么喝茶就低俗或者愚蠢。因为,茶本来就是一种解渴的东西,所谓的其它东西是后人附加上去的,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在我这三十多年的生活中,也有过一些喝茶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家乡在关中的西府。我们那里从不产茶,但是乡民却一直有着喝茶的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喝茶,但以老汉居多。记得我小时候,我们那里的老汉喝的最多的是那种形状类似小窝窝头的圆坨坨茶,对于品牌和品种似乎没什么讲究。老汉们常把圆坨坨茶掰上一小块放在搪瓷缸里,然后倒上开水,放在火炉上熬,等水沸腾之后,茶液颜色变成黑青色之后才算是熬好了。然后,他们把熬好的茶水倒在另外一个搪瓷缸里喝,喝完了再继续熬。谁家要过红白喜事时,大门口席棚下的礼桌旁总有人专门在熬茶,供那些前来看秦腔戏的老汉们喝。我小时候曾经几次喝过那种熬过的茶,口味酽浓苦涩,简直难以下咽,但是过一会之后嘴里会泛出一丝丝甜味儿。常喝熬茶的老人,大都牙齿黑黄,样子很是难看。我当时想不通,熬茶这么难喝,为什么老汉们还这么爱喝?有些老汉就告诉我:熬的茶喝着劲大,提神解乏。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想这是庄稼人的苦中作乐,他们习惯了苦,能从苦中品出甜来吧。

我父亲是一个爱喝茶的人,不过他一般喝的是泡茶,泡的大多是茉莉花茶。泡茶的味道有一丝淡淡的清香和甜味。我上小学到初中的那几年,几乎每天跟着父亲喝茶。刚开始,父亲不让我喝,说是碎娃喝茶不好,喝多了晚上会睡不着觉。父亲喝茶的时候,我会给茶杯盖里倒一点抿上几口,慢慢也就养成了喝茶的习惯。父亲的茶基本上都是我给泡的,父亲见我勤快,也喜欢喝茶,慢慢也就不再说我了。后来,我给他泡茶的时候,也会顺便给自己也泡上一杯。父亲就常说我小小年纪竟成了一个“水烟客”(西府方言,意思是说能爱喝茶抽烟)。实际上,那时我只爱喝茶,不会抽烟,更不敢在大人面前抽烟。直到我上了高中之后,开始长期在学校寄宿,慢慢地和父亲相处得少了,也就再很少喝茶了。

参加工作后,我一个人很少有闲情逸致去喝茶、品茶,也几乎没有买过茶叶。七八年前,曾有人送过我一套茶具,我就打开看过一次,然后放在房子的角落里再没动过,红木外盒上已然落满了一层灰尘。有几次喝茶,是和同事、朋友去的茶楼,当然喝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聊天说事,图得是一个环境的幽雅清净罢了。尽管在茶楼里我喝过不少名茶,什么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等等,但是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俗人来说,好像喝什么茶都似乎没有多大区别。关于茶的品种、分类、口味及制作工艺等,我也一直没有好好研究过,也很少和别人去谈茶。在我看来,只要是茶,都是好的,不在于喝什么茶,也不在于怎么喝。去茶楼喝茶,对于我而言是一种应酬,算是附庸风雅吧。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09年的初春去长安县一个朋友家里喝茶。去朋友家喝茶之前的半个月,有一次我与一个同事喝冰啤喝出了点胃病,吃了几大把的胃药都未见效。到朋友家里后,人家给我倒了一杯绿茶,我们边喝边聊。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茶喝得越多,我的胃部就越是胀痛。我终于坐不住了,就问朋友家里有没有胃药。他说没有,又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说明了原由。他笑了笑说,不着急,我给你换一壶红茶喝喝看。我忍着胃痛说,再喝茶我估计就该躺医院了。他说,看来你不懂茶啊,红茶有养胃之功效呢,你先喝一杯再说。没一会功夫,一壶红茶就泡好了。他先给我倒了一小杯。我迫不及待呷了几口,很快就把一杯红茶喝完了,然后又连续喝了好几杯。几杯红茶下肚之后,胃痛果然很快就减轻了许多,半个小时后,我感觉自己跟正常人几乎没什么两样了。我们又继续坐在客厅里高谈阔论起来。临走时,我对朋友表示感谢。他说:“你以后要好好研究一下茶,也要多喝茶呢,这是个好东西。但是你现在有胃病,尽量别喝绿茶,多喝点红茶,红茶养胃呢……”他正说着,就把自己的一罐红茶给我分装了半罐。我不好意思要,他硬塞在了我的背包里。回家之后,我坚持喝了一周多时间的红茶,胃就不再胀痛了,比吃药还管用。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好友如茶》,对此事进行了记录。从那以后,我对茶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慢慢关注起茶的文化来了。

茶确实是一个好东西。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的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它饮料所无可替代的。适量饮茶,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益处,但也应注意喝茶的量和浓度。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患失眠症的人,睡眠以前不宜饮茶,更不能饮浓茶,否则会加重失眠症;服药的人不应该用茶水送服,以免降低药效;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在中国,从古到今一直有人在喝,不但中国人喝,而且从我国西汉时就随着瓷器、丝绸出口到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等国家。因此说,茶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我这个西府俗人,以前有饮酒、抽烟的恶习,唯独对喝茶一直没有养成习惯。步入而立之年后,我发现饮酒、抽烟对身体的伤害越来越大,现在正想方设法逐渐戒除这些恶习。但人总得有些物质上的嗜好吧,不然生活过得也太寡淡了。于是,我就想到了喝茶。喝茶不仅能解渴生津、养生保健,还能陶冶性情,何乐而不为呢?

好了,不说了,我那里还有一罐“陕青”放了都一年多了,还没怎么动过呢,我现在就去泡一杯吧。

(摘自2013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省平)

禅悟与读茶

(《吃茶去》杂志)冲泡的沸水止了,杯中的茶叶却慢慢地开了,舞之蹈之。从条索紧密到如苞绽开,像从冬天赶到春天的少女急不可待地早早穿起了盛装。此时,氤氲的水气已经在杯唇慢慢凝结为珠,挤挤捱捱地沿着杯口一溜排开,透明的茶汤也仿佛洇染了窗外青山绿水的颜色,又浅又淡的鹅黄中晕着诱人的绿意儿,吮吸着你的心思,让你忍不住想要轻轻地一嘬,像那初吻时的心情,紧张却又羞涩。

我就在这样的情景中饮了故乡的马陵春芽,带着一种惊讶,一种兴奋,当然也带着一种欣慰!

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茶是有气质的水,因之古典、蕴藉、内敛,我甚至把它当成美丽且有涵养的女子,最重要的是,她身上有着不可多得的诗意!

我喜欢饮茶,喜欢饮茶的心境,也喜欢看饮茶的人以茶具侍弄。我也有一套茶具,宜兴紫砂,只是很少用。我甚至一直认为茶具是用来欣赏的,无论是精湛的工艺,还是制壶人的心思,都值得我们敬畏。持之在手,轻摩细挲,那柔腻而又淡泊的紫砂中,微微的温润感由然而生,似乎是那制壶人的情感还滞留在壶上未曾散去,感觉之美,远比用之泡茶来得浓烈,来得悠久。我终究不喜欢用那种方式泡茶,它会让我失去欣赏茶开放的机会,对我来说,饮茶前和饮茶中的过程同等重要,是不容错过的环节。我最爱用的器皿是玻璃或者水晶做的杯子,简洁、透明,既可以观茶的汤色,也可以赏茶的形体!

我一直觉得故乡马陵山是产茶的,读小学时,我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在马陵山上采摘金银花,而金银花就是茶的一种,只是我从没用金银花泡过茶,不知道它的味道如何。几年前,有个从北京赶过来的作家,游了马陵山后说,他问了人,想知道山上产不产茶,答案是不产。我不知道他问的人是谁,也不知道那人是如何回答的,但是我相信他问的那人肯定是不懂茶的。后来,我记下了北京作家带着失望写下的文章,他说“此地无茶。这让我不免失望。转而又想,紧邻徐州的新沂虽在江苏,可已是苏北的尽头了,再北十数里便是山东地界,气候使然,茶至此怕是很难成活了。而离此不远的西南是河南信阳,信阳却产茶,尤以鸡公山那里的毛尖最负盛名。我还知道,在新沂东南方的山东日照,也有不错的茶,因在那里喝过,便不能忘。”我不知道是他的地理认识有问题还是方向感不明确,我总觉得他不该把在新沂东北方向的日照看成东南方向,无论如何这个错是不应该犯的。我说故乡的山上产茶,除了之前的金银花外,原因另有三个,一是马陵山下有个叫“长安”的村子,它原本叫“茶庵”;另一个是明代诗人徐维超,他曾在马陵山上留下《梅村煮雪》一诗;再一个是清朝宰相刘墉,他在随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马陵山,后在此处题下“读书煮春茶”五字。

“茶庵”原是马陵山上最大的寺院“泉潮律院”所设山下的角庙,因紧邻官道而常设茶寮,以供四方过客解渴。马陵山是苏北平原上难得一见的低山丘陵,它自北向南由山东入江苏绵延百里,此山钟灵毓秀,青翠可人。或是由此,马陵山上自古庙宇繁多,自宋至清,代有营建。较有影响的当属世有“从南京到北京禅堂半边僧”之说的禅堂寺,苏北最大禅林之一的泉潮律院和建筑最早、最壮丽的山隐寺等。而今山上还遗留着禅堂寺,重建的山隐寺和红陵寺等,可谓余韵犹存。也许是这个原因,曾听人戏说如果把马陵山的寺庙和马陵山的茶联系起来,来个禅茶一味,没准也能吸引一些游人向往。我不禁哂然,禅茶一味,难道只是把茶和禅扯为一谈就行了吗?

徐维超诗人,系明嘉靖进士,他在游马陵山时写下《梅村煮雪》一诗:“钟吾南境上,花魁开满路。节序留嘉平,六出积寒冱。因风似雪飞,冰魂暗香度。取水煎春芽,七碗愈沉痼。”此诗鲜明地描写了在马陵山上以雪水泡茶的情景,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读书煮春茶”据说是置于新沂马陵山顶乾隆行宫“宜园”之中的石碑,故刻有“宜园石刻”四字。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读书煮茶都是文人喜好的雅事。只是,我不知道是什么茶让刘墉能在马陵山上情不自禁地留下“读书煮春茶”,但我相信,能让刘墉为之动容并题书,定有让他惊讶和感动之处。

如今茶庵已经不在,行宫和宜园也都消失得了无踪迹,只有刘墉的题字还收藏在新沂市博物馆内。但我是不会由此伤感的,事情已经这样了,不论该与不该,那些事物都已逝去,徒留伤悲也于事无补,不如珍惜眼下,把能留的东西留下来,这应该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是为了呼应刘墉所写的“读书煮春茶”,或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作家不再失望?

马陵山茶场就这么在悄无声息中冒了出来。我之所以在此用了冒字,实在是有些猝不及防,虽然,我一直渴望故乡有片真正的茶场,可是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没想到茶场已经初具规模,而我竟然没有准备好接纳它的心情。生活就是这样,人经常处在矛盾之中,明明心怀渴望,临了,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春时天,接到一个老作家的邀请,说是应约去茶场采风、品茶。于是,我带着惊喜,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进了马陵山茶场。同来参加活动的几个老作家,都是熟人,只有从徐州来的文友,略显陌生,但都是摆弄文字之人,沟通容易,自然很快互相认识了。所来的作家文友中有好几个之前来过,算得上是故地重游,兴致却出奇地好。想来还是因为茶的缘故,茶为“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文人墨客似乎对茶总是比对酒要热衷。酒是浊物,易激扬和暴躁,故常惹事端;茶为清汤,性淡泊与温和,故被称为雅事。我虽为俗人,却好饮茶,除了被酒伤得过度的胃肠不能再承受重负外,应该还是饮茶的心境让我屡屡得益吧!

茶场建于国家四A级景区——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对于这里,我非常熟悉,我本出生在离此不远的小村子,小时候经常跑到山上玩,只是近些年回来的次数渐少,尽管如此,每年仍要来上几回,却未曾留意过这里已经成为茶园。我不能不说我的惊讶了,“茶场现在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其中无公害优质茶叶三千余亩,有机茶基地二千余亩。”我得说,如果不是茶场给出的这组数字,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就在几年前,这里的山坡上还是野草遍地,杂树丛生,没想到只是短短几年,这儿竟冒出了一个可称万亩的茶园!

然而,我又不能不承认面前既成的事实,那一片片青翠诱人的茶树,一垄垄袭人的茶叶清香,是那样的明朗、昂扬,似乎它们存在已久,有着骄人的历史。但是,我知道,它们才只是刚刚起步,从09年建茶园至今不过六年,出产新茶也不过一年,岁月的步履,还未曾在它们身上留下风雨剥蚀可供探究的痕迹,光阴的长河里,更淘不出足以令他们骄傲的荣耀。

站在登山的小径上,面对着一半已经初具规模,一半尚未成形的幼苗,望出去的目光中,渐渐有了种说不清的感动,那曾隐匿在我内心深处的疑问却不合时宜地再次冒了出来。

是谁说马陵山不宜种茶的呢?

我默默地踩着一路的山石,行走在茶园的地头,一边任由着山风的轻抚和撞击,一边享受着茶香的沭洗和熏染。因为对茶的喜爱,茶场的老总从一个茶叶经销者变成了种茶人,种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却不惜一切地投身其中。我不知道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执着,也不知道他在茶中贯穿了怎样的人生认识。市场上经销茶叶的人很多,可是有几个可以像他这样,把一枚茶叶发愿成一片茶林?或者,这也是一种饮茶的境界吧!

马陵山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也十分充沛,加上山体阴阳两面形成的小气候影响,适宜多种温带动植物生长。另外,马陵山山体为紫红色砂岩,土壤偏酸,有机质低、磷钾丰富,山里泉水清澈、甘甜,具备种茶树的先决条件。几年前,我曾因编辑一本文化读物,对这里的土地进行过调研,一些数据和水土环境都表明这里可以种植茶叶,只是我不知道为何会有人称此地不宜种茶?

“任何一片土地都得有适宜它生长的茶树,否则再好的茶树也难以生存。”茶场老总每次说起种茶都是感慨万端。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试种的600株茶树全部枯死。是的,每一片土地上都要有适合他们的事物,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想,马陵山无茶或许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茶树种植是传统产业,是慢生活的产物,马陵山地处江苏北部与山东交界,喝茶的人数自然无法与南方相比,又因马陵山在早些年间屡遭破坏,炸石造房,开山种地等等,而此地冬天的气温又较低,各种树叶的发芽期本就比南方晚,四季的雨水也比较均匀,所以一来二去,茶树也就渐渐地被人们忽略了,即使曾经剩过一些茶树,也在此前的无意识破坏中毁掉了,故而形成了本地无茶的认识!

我知道这也只是我的个人猜想,我并不想误导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我总觉得这个观点应该有一些道理,像现在的茶园,他们为了保证足够的用水,专门在山下建了大型的蓄水池,用来收集雨水等。这能否可以当作是对我推测的一种回应呢?

马陵山的茶采摘时间相对较晚,因为气温的缘故,常常要到谷雨节气才开始采摘茶叶。尽管如此,马陵山的茶叶“不仅能和南方茶叶相媲美,而且比南方的龙井茶叶还香高味浓,经久耐泡,茶叶所泡的茶汤色泽也较翠绿。”这是中国茶产业体系专家、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教授黎星辉在品尝了所泡的马陵山茶叶后说。无独有偶,省农业委员会教授唐锁海在品完马陵山茶后也说:“马陵山的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好,因此所产的茶叶香高味浓,耐冲泡,入口爽。”

如果,他们所说的一切是马陵春茶场生产的茶叶“马陵春芽”荣获江苏省第十六届“陆羽杯”名特茶评比特等奖的外因,那么,茶场人坚持不用农药和化肥,而施以农家肥,以有机化生产,科学化管理,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就应该是马陵山茶口味纯正的内因了吧!

其实,我本不在乎什么外因和内因,茶场在故乡的重现新身,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当我们抵达马陵山顶,在司吾清晓楼前的树荫里坐下,大家一边喝着马陵山茶,一边享受着吹过的山风,一边眉飞色舞地描绘着茶园将来的景像。我真的有些兴奋,在这短暂却又漫长的一天里,我不仅看到了梦想中的茶园,品到了茶园自产的新茶,还经历了曾经的幻想突然变成现实的巨大幸福。就这么想着,品着,慢慢地,我竟有了些沾沾自喜的感觉,马陵茶场的出现,不正是对我坚持的一种回应吗?

马陵读茶,我又哪里是在读茶,分明是以茶为由,述说自己内心的不甘呀!

唉!我终是不及一枚茶呀,无法像它以一颗淡然之心泊于水中,载沉载浮,以与世无争的豁达,超然物外。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阿土(江苏新沂),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苏北》杂志主编】

找到约2,66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