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石门银峰价格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一叶飘香兴四方——“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企业”之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

(西山垭有机茶园里排排绿浪)

这是一片有底蕴的茶叶,从“湖南屋脊”壶瓶山间不断散发出千年茶香,为传承发展石门茶产业增光添彩;这是一片有温度的茶叶,带动了11个行政村599户1500人脱贫摘帽,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是一片有担当的茶叶,坚持绿色发展,与生态和谐共赢,夯定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这片茶叶来自于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

(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门店 谢望东摄)

近年来,渫峰名茶秉承工匠精神,勇立茶产业发展潮头,将大爱种满茶山,用产业服务三农,有效带动了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新农村,用一片片小小茶叶描绘一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兴业:匠心独运,做大做强茶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只有通过产业辐射,才能带动乡村长久持续的发展。”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小洪说道。1998年,从茶厂下岗的“茶痴”覃小洪以石门山水——“渫峰”为名注册商标,成立了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旨在以品质塑造品牌,推进企业发展,助力做大做强石门茶产业。

(覃小洪专心制茶)

为推进茶叶生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渫峰名茶选址位于壶瓶山南麓的韦家湾村西山垭区域成立了渫峰生态茶业合作社和西山垭有机茶生产基地,加速产业化发展。在实现标准化生产上,渫峰名茶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和工业化理念建设茶叶加工厂和开展茶叶加工工作,坚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清洁化生产,并采取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的管理方法,稳定产品质量。2019年7月,获得了国家标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3年以来,该公司茶叶(食品)生产不间隔连续通过国家食品生产“QS认证”,拥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度和诚信度。此外,渫峰名茶还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开展产、学、研结合,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大力开展“石门银峰”品牌建设。

(渫峰名茶出品的石门银峰)

渫峰名茶不仅恢复了历史名茶“牛抵茶”的制做工艺,并不断创新,成功研制和生产出“石门银峰”、“牛抵茶”、“渫峰银毫”、“石门红茶”等20多个系列产品,先后二十多次荣获国内外名优茶评比奖项,2019年,该公司还获取了“一种牛抵茶的做形方法”发明专利。2020年12月,湖南省商务厅认定“牛抵”茶品牌为“湖南老字号”。

(牛抵茶)

(渫峰名茶“牛抵”茶品牌获“湖南老字号”)

如今,主营生产、加工、营销“渫峰”牌常德红茶、石门红茶、石门银峰、牛抵茶等系列产品的渫峰名茶注册有“渫峰、牛抵”等5个注册商标,拥有占地总面积4500平方米的加工厂,年生产、加工、营销茶叶120吨以上,成为了茶叶种植、加工、出口贸易、技术研发等综合服务的“常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省扶贫龙头企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先后荣获“石门银峰质量管理奖”、石门县“争创名牌先进单位”、石门县“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常德市旅游指定产品”等茶誉,在长沙、株洲、常德等地开设了多家专卖店,省外的加盟店十余家,2020年企业综合产值10260万元,有力推进了石门茶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渫峰名茶出品的牛抵茶)

兴农:精准施策,增强获得感幸福感韦家湾村村民马远富是个听力残疾人,其妻子有智力障碍且常年疾病缠身,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居住的3间土坯屋面临倒塌。2013年,渫峰名茶筹资5000多元帮助他家建起了3亩多良种有机茶园, 2014年,又捐款一万元帮助建起了三间砖瓦房。目前,他家的茶园己经受益,家庭年收入超过20000元。这只是渫峰名茶精准施策,帮扶困难村民,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力的一个缩影。

(茶农采茶忙)

为让山区茶农能够依靠发展茶叶产业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渫峰名茶以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为抓手,以提高群众收入为己任,以提升茶叶质量求发展,以诚信营销开商道,瞄准精准扶贫,彰显茶业优势,全方位提升山区群众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实现公司和村民的同步发展、共赢致富。按照“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要求,渫峰名茶公司创新“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强化主体带动,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在县扶贫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筹集资金近400万元,采取直接帮扶的方式,帮助雁池、磨市、太平、子良4个乡镇6个行政村599户、1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建了1550亩标准茶园,并全方位提供技术指导,帮扶群众新建的有机茶园比传统经营的常规茶园年亩

(制茶工正在为茶叶解块)

此外,渫峰名茶还与群众签订“帮扶合同”和产品“订单”(协议价)收购合同,对茶鲜叶实施高于市场5-8%的价格收购,对按有机茶标准生产、采摘的鲜叶,以高出市场10-30%的价格收购,让茶农稳定增收。同时,给贫困户和订单茶农返利让其获得效益分红,实现精准脱贫。为履行农业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自2014年以来,该公司每年为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捐款捐物,目前累计已达50多万元。同时,该公司在韦家湾村还设立了扶贫基金会,专门用来解决贫困家庭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近5年来,该公司技术员先后在石门县的10多个乡镇、30多个主产茶村、50多家茶厂现场授课,指导茶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茶叶生产;为村级茶叶产业发展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资金,为茶农提供茶苗500多万株、修建基地公路和整修茶园主道、支道和步行道路达50多公里、新建和整修水池20多个、沟渠2000多米,通过返利方式为茶农以投代奖达100多万元。

(茶满山)

如今,渫峰名茶已带动雁池、磨市、罗坪等5个乡镇及皮家河、五通庙、水晶庙、横断山等11个行政村发展茶园1万余亩(其中公司拥有1420亩有机茶基地、3800亩高山优质茶园、1500亩新建良种茶园),有订单农户108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9户、1500人),区域内茶农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茶农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覃小洪也先后被授予“2016中国茶界十大扶贫人物”、 “中国制茶大师”、石门县“脱贫攻坚功臣(2014-2017)、石门县拔尖人才等荣誉。兴村:绿色发展,助力打造“三宜”新农村渫水悠悠,一路欢歌。在青黛之间,盘山而上,云雾缭绕,雨后的茶香随风飘来。海拔1000米左右,层层叠叠的茶园之中,随处可见太阳能杀虫灯、绿色防控粘虫板,菜籽饼制成的有机肥料,使得茶园与自然的结合相得益彰。

(绿意掩映的茶厂)

这里是位于武陵山脉壶瓶山的腹地的西山垭有机茶园基地,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任何污染,是农业部授予的第一批高标准千亩有机茶示范园。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村。“过去我们这里由于山高和气候的原因,种不出稻谷,都以种茶为生,但因交通不便,茶叶品质不可控,一担还卖不到7元钱。”韦家湾村原村主任周龙望说。如何将村民世代赖以生存的绿色茶山变为金山银山,带动全村发展?绿色发展是渫峰名茶的绝招。近年来,渫峰名茶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韦家湾村西山垭有机茶基地开展茶园有机种植、培管,加大对有机茶园的绿色防控工作力度,共推广茶园面积1420亩,使用杀虫灯30台、诱虫色板10万张,有效地维护了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有机茶种植逐步形成了产业化。

(有机茶园绿意浓)

如今,渫峰名茶建设有连续20年通过南京国环〔OFDC〕、中绿华夏〔COFCC〕认证,执行GB/T19630.1-2019《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COFCC有机认证标准》的有机茶基地1420亩及3800亩高山优质茶园、1500亩新建良种茶园。仅雁池乡韦家湾村1420亩有机茶基地亩均鲜叶产值超过了8000元,大部分茶农亩均收入突破了1万元,最高的农户亩均收入突破了1.7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多元,订单茶农收入以年3%的增幅递增,贫困人口年均增收达到1200元以上。为了不断开拓市场,帮助群众增加收入,渫峰名茶还依托韦家湾村的茶叶资源和群众基础,打造“以茶兴旅,以旅兴茶” 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开发文化、生态、休闲、教学、体验等各类茶旅产品,推动民俗文化产业、生态保护、特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己完成投资1180万元,新建了传统手工做茶加工坊420平方米、茶文化展示中心300平方米、扩建(配套及技术改造)有机茶现代化清洁化加工生产线1条等。

(覃小洪带游客参观茶园)

在茶旅融合发展项目带动和影响下,村里成立了茶叶合作社三家,八月榨合作社一家,2020年实现茶旅融合发展收入500多万元,其中群众家庭旅社收入20万元、农林特产销售收入55万元、游客手工体验做茶及产品销售收入31万元,仅此一项,就使全村855名群众人均增收1239元。韦家湾村实现了“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群众在茶旅融合发展中增收”的一体化发展目标,成为湖南大湘西地区和石门县首屈一指的茶叶专业村和富裕之村。

(笑满茶园)

“接下来,渫峰名茶还将继续扩建入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兴建有花有果有茶山的‘幸福屋场’,培养优质人才,不断扩大茶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百年传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茶叶生态文化新农村。”覃小洪信心满满。渫峰名茶,远方飘香,为乡村振兴而奉献,做标杆、做标准、做表率!为引领、领军石门茶产业发展不断前行!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常德石门:春茶飘香,乡村振兴走上绿色大道

雨后天晴,气温回暖,枝头春芽吐露新绿。“中国名茶之乡”常德市石门县迎来了春茶采摘黄金期,漫山遍野的绿色生态茶园里,处处可见茶农们抢抓雨水间隙期的晴好天气采撷春茶,呈现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茶农们正在抢摘春茶。

走进太平镇周家冲村千亩茶园示范基地,茶香四溢,沁人肺腑,一垄垄整齐茶树吐露嫩绿的新芽,茶尖初放,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茶农们腰挎竹篮或布袋,穿梭在茬茬新绿间,一双双巧手娴熟地在茶叶间上下飞舞,抢摘鲜嫩饱满的叶芽。

明前茶,贵如金。“这几天,村里几乎所有在家的劳力都出门到茶园里抢摘最为珍贵的明前茶,茶园里每天都有茶农200余人,大多都是本村和隔壁村因为照顾家庭或因年龄太大无法外出就业的村民,在家门口的茶园务工是她们增收的主要渠道。”周家冲村支部书记张方岳介绍道。

“我家种了三亩多的茶叶,每亩每年可创收4000元左右;以前我家是个贫困户,但在种植茶叶不久后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周家冲村的宋小梅边忙着采摘茶叶边介绍说。

周家冲村茶业的发展不仅给本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周边的老百姓也同样受益,向凤梅也是其中的一户,她说道:“我是隔壁乡镇来这边打工的,我一天能摘3斤左右芽头,一叶一芯的话我能摘6斤左右,每天能挣150元以上;虽然挣的不多,但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向凤梅正在采摘春茶。

“今年春茶的价格和销售都比往年好些,茶农们采摘的新鲜茶叶当日送到茶厂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等多道工艺制成‘石门银峰’‘石门银毫’等名茶后,很快就会销到长沙、深圳等各大城市。”“今年春茶干茶产量预计能达到2000斤左右,产值500至600万元。”石门县茶祖印象太平茶业专业合作社骨干徐洋洋介绍说。

自2012年周家冲村探索发展茶业以来,该镇党委政府一直给予大力支持。

2016年,招引石门县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在周家冲村投资建厂和成立“石门县茶祖印象太平茶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茶园,建立名优茶生产基地,周家冲村集体及村民均加入合作社,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下实现了多方共赢、共同受益。

2020年底时,周家冲村293户农民共种植茶叶近1400亩;其中脱贫户68户193人通过种植茶叶和到茶厂工作等方式,人均收入均达到6500元以上,在2018年时就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村里每年都有收入分红,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2021年,周家冲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现今,周家冲村的名优茶生产基地面积(含在邻村的基地)已达3000余亩,产业蒸蒸日上的周家冲村正昂首阔步地踏上“绿色崛起”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红网时刻(记者 陈珉颖 通讯员 龙杰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品牌的打造路径探析与效果研究

▲ 潇湘茶央视广告

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永州部分县市,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该地区气候条件独特,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是全国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之一。

大湘西地区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茗茶荟萃,区域内有古丈、保靖、沅陵、慈利等茶叶主产县,有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沅陵碣滩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但由于该地区茶叶品牌多且分散,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一度出现了“有好茶、无大品牌”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茶产业发展与茶农脱贫增收。

▲ 潇湘茶文化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作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精准扶贫战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和湖南千亿茶产业建设,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5年9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湘发改西开〔2015〕803号)文件,方案覆盖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邵阳、娄底等5市州所辖的42个县市区与武陵山片区的安化、石门、桃源3县,共45个县市区;并成立了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通过“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品牌标志、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形象”,着力打造以“生态、安全、有机、优质”为内涵的“潇湘”茶公共品牌。

五年来,该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投入4亿元以上,各类社会资本近50亿元,带动大湘西地区230万茶农收入较品牌建设前翻了接近一番,为大湘西地区乃至湖南省决胜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 潇湘·石门银峰生态茶园

01

品牌建设路径

1、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品牌“小、弱、散”是制约大湘西地区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为整合区域品牌资源,解决各级市县区及企业品牌营销成本高、市场拓展难、发展速度慢等问题,明确定位“潇湘”茶品牌为大湘西地区统一的茶叶公共品牌,聚集区域内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会员单位的企业商标共同组成“母子”商标体系。区域内原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企业商标仍按原有模式运作使用,但必须遵循“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品牌标志、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形象”的原则,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及社会各界合力打造一个知名区域品牌。

2、实施三大计划

标准化基地建设计划

针对重点茶叶企业和茶叶主产县,支持茶叶标准园创建(面积集中连片66.67公顷以上)、低产茶园改造、茶树良种基地建设,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采茶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目前已新建和改造高规格、标准化茶园基地超过3万公顷,并开展茶园绿色防控试点与推广。

▲ 陈宗懋院士在潇湘茶基地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

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

重点支持国家和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及规模化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茶叶加工装备的改造升级,促进茶叶加工向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发展。

目前共新建茶叶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90条700余台套,年提升优质茶叶加工产能2万吨。

品牌战略营销计划

挖掘丰富“潇湘”茶品牌文化内涵,抓好品牌营销策划与宣传,支持茶叶主产县和茶叶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采取立体多样化方式宣传推介“潇湘”茶品牌,提升“潇湘”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强化七项保障

建立组织协调机构

由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牵头,省直相关部门、行业组织、重点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和推进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工作。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拟定品牌建设指导性意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扶持资金。省直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围绕大湘西地区茶叶品牌建设总目标,制订产品标准、发布公共信息、监督品牌使用、维护品牌权益,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品牌建设工作。

建立运行保障机制

由省内重点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负责“潇湘”茶商标设计注册及公共品牌的具体运作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担任首任会长,秘书处设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质量标准体系

制订“潇湘”茶公共品牌统一的质量、技术团体标准;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和产品召回管理制度,支持开展茶叶标准化技术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完善产业规划布局

以名优绿茶为重点,兼顾黑茶、红茶和白茶,优化茶类布局。突出抓好武陵山区近7万公顷优质出口绿茶核心产区和雪峰山区近7万公顷黑茶核心产区建设;根据品牌发展规划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区域内各市州、县市区制订本区域高标准、高起点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

强化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健全品牌建设的相关制度;制定品牌管理、准入、监督、退出机制及应急预案;建立“潇湘”茶品牌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保障措施,明确监管主体,促进“潇湘”茶品牌可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责、各记其功”原则,以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主,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潇湘”茶品牌建设和发展专项,财政涉茶资金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大湘西茶产业发展和茶品牌建设,重点在标准化基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战略营销等方面加大对促进会成员单位的支持力度。

▲ 潇湘茶专卖店

强化人才技术保障

通过开展专业培训,提升茶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育一批技术型、管理型、营销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强化人才引进,依托重点茶叶企业设立人才基金,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和创业氛围,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激发人才活力。

02

品牌建设成效

1、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助力茶产业振兴

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以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为主体的“潇湘”茶公共品牌已经被国内行业、专家及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已成为全国知名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2019年,大湘西“潇湘”茶公共品牌已由原湖南省45个县(市区)覆盖到12个市州57个县(市区),茶园面积超过10万公顷,较品牌建设前增加近3万公顷;茶叶综合产值425亿元,增加305亿元;带动大湘西地区230万茶农脱贫增收,茶农人均年收入过万元,增收达4000元以上,并助力贫困县先后实现脱贫摘帽。

同时,通过建立“潇湘”茶质量可追溯体系、制订发布“潇湘茶”团体标准、举办省级专项培训12场(参与人数过千)等措施,带动了大湘西贫困宜茶地区茶叶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茶农自身造血能力,确保了区域内茶农持续增收致富。

▲ 潇湘茶秒古今茶业有机茶园

2、强势品牌集群初步形成

五年来,“潇湘”茶公共品牌共建成统一VI形象的品牌专卖店412家,组建了“潇湘茶网”公共电商平台,开通了京东和天猫旗舰店;组团参加国内大型茶业展会30余场,举办专场推介会40余场;开通潇湘茶磁悬浮扶贫专列、高铁专列、地铁专列,在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报刊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品牌宣传推介。同时,创作了《文化潇湘茶》专著和《潇湘茶歌》,制作拍摄《潇湘茶纪录片》,结合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建设“潇湘”茶茶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50个,不断丰富“潇湘”茶文化底蕴与旅游资源。

目前,大湘西地区茶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强势品牌集群逐渐成型,初步形成了以“潇湘”茶公共品牌为引领,县(市区)各级区域公共品牌交辉相映,企业品牌争奇斗艳的良好发展格局。受益于“潇湘”茶公共品牌建设,古丈毛尖、黄金茶、碣滩茶、石门银峰等知名度与美誉度迅速提升,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 刘仲华院士在深圳茶博会推介潇湘茶

据统计,2017年到2019期间,古丈毛尖子品牌产值由12.5亿元增长到17.9亿元,增长43.2%;茶叶均价由400元/千克增长到450元/千克,增长12.5%。

黄金茶子品牌产值由8.36亿元增长到14.9亿元,增长78.2%;茶叶均价由1200元/千克增长到1500元/千克,增长25%。

碣滩茶子品牌产值由1亿元增长到1.7亿元,增长70%;茶叶均价由200元/千克增长到500元/千克,增长150%。

石门银峰子品牌产值由7.3亿元增长到9.55亿元,增长30.82%;茶叶价格稳定增长到330元左右。

同时,湘茶集团、湖南中茶、潇湘茶业、隆平茶业、湘丰茶业、春秋有机茶业、牛角山生态农业、古阳河茶业、新田农业、万宝山茶业、干发茶业、碣滩茶业、古楼雪峰云雾、渠江薄片、石门渫峰、壶瓶山茶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也快速成长,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茶叶企业由17家增加到30家。湘茶集团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67亿元,经营规模及综合实力排名国内同行业前列。

▲ 潇湘茶品牌文化论坛

3、助力重点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拥有洞口、城步、石门、安化、新化、沅陵、会同、麻阳、新晃、溆浦等38个贫困县市区,占全省贫困县总量的近75%,扶贫攻坚任务尤为艰巨。为此,“潇湘”茶公共品牌坚持以品牌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激发贫困地区产业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潇湘”茶品牌建设助力下,上述贫困县均已成功脱贫摘帽。其中,安化县茶叶产值由2016年的12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20亿元,实现涉茶税收2亿元,全县15万贫困人口中因茶脱贫人口达9.4万人,成为了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成功典范;石门县茶叶产值由2016年的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8亿元,带动全县20万涉茶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沅陵县茶叶产值由2016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6.3亿元,带动全县贫困户5680户、1.8万人脱贫等。

同时,“潇湘”茶公共品牌造就了一批优秀扶贫企业家,有8位会员单位负责人荣获“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称号。

▲ 刘仲华院士向湖南省委副书记乌兰等领导介绍潇湘茶

03

结 语

产业发展是推动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加强区域优势品牌建设则是解决当前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

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公共品牌的成功实践,不仅展现了茶产业涉及面广、带动能力强等优势,更是生动揭示了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建设在带动区域内产业发展、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等方面作用重大,此举对推动我国茶叶产业提质升级、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贫困地区要实现全面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区域特色公共品牌,整合区域优势品牌资源,全面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以品牌引领带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

1、存在问题

公共品牌打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经过五年的品牌建设,潇湘茶品牌形象已逐步树立,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已初步显现,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品牌打造的时间不长,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二是整体统筹不够,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各方合力参与公共品牌建设的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

三是成员单位中小微企业较多,且茶叶为农作物,抗风险能力较弱,尤其在这次疫情中,由于销售受阻、资金回笼慢、用工紧张等原因,部分企业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仍需加大相关支持、建设力度。

▲ 潇湘茶清洁化车间

2、展望

未来,“潇湘”茶公共品牌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将湖南省主要茶类、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优势企业品牌集聚至品牌旗下,完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布局,加快项目建设,凝聚各方共识,巩固发展合力。

根据新时期产业发展需要,将“一三七”工程升级为“品牌体系建设工程、评价体系建设工程、品牌传播营销工程、品牌基础夯实工程、品牌质量保障工程、品牌产品创新工程”六大工程。力争到2025年成功进入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第一方阵,品牌范围覆盖全茶类与全省地域。培育规模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10家、过1亿元企业50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带动全省茶叶企业规模与效益5年增长50%以上、茶农收入年增长10%以上,引领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茶叶加工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