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绍兴茶县产什么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几百年前,你的家乡喝什么茶?

明 丁云鹏 玉川煮茶图轴(局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茶叶的国家。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药用,到春秋以来茗粥、茗菜的羹饮、食用,直到唐代,茶之为饮蔚然成风,“天下益知饮茶矣”……数千年来,我们在茶的培育、采制、品饮、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于贡茶文化最早的文字记载,则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灭商后,巴蜀部落以“香茗”纳贡。至唐代,贡茶制度最终形成,自此历代相沿。全国各地的优质茶叶通过严苛筛选,精心加工制成贡茶,是历代茶叶最高水平的代表。

清代是中国古代贡茶文化发展的顶峰。古籍资料、清宫记档及故宫院藏的四百余件茶文物,让我们能够一览千百年来茶叶产区、品类变化,遍寻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地方名茶。

由北向南,沿着这份故宫“茶地图”

看看你的家乡喝的是什么茶?

安 徽

徽茶名目繁多,所载有开火茶、苦茶、雀舌、莲心、金芽、北源茶、紫霞茶、翠云茶、雅山茶、片茶、仙芝、嫩蕊、金地茶、茗地源茶、仙人掌茶,以及梅花片、兰花头、松萝茶等。产地中,又以明代即开始贡茶的六安州最为著名。

清 银针茶

产地:原安徽六安州及所属霍山县

(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

清 梅片贡茶

产地:原安徽六安州及所属霍山县

(今安徽省六安市及所辖霍山县)

乾隆四十一年(1776)纂修的《霍山县志》中载,“本山货属,以茶为冠。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次曰雀舌,又次曰梅花片。”

银针取枝顶一枪,雀舌取枝顶二叶微展者,梅花片则是选择最嫩的茶叶。这几类茶叶一直是重要的贡茶品类。

江 苏

江苏自古就是产茶大省。常州府的阳羡茶,苏州府的虎丘山、洞庭山茶,扬州府的蜀冈茶,江宁府的天阙山茶,松江府的兰笋山茶,都是茶中精品。

清 阳羡茶

产地:原江苏常州府宜兴县或荆溪县

(今江苏省宜兴市)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阳羡茶于唐代即已充贡,极见推重,当为苏茶第一。明代许次纾《茶疏》称,“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

清 碧螺春

产地:原江苏苏州府洞庭东山碧螺峰

(今江苏省苏州市区)

碧螺春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传统名茶。根据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记载,碧螺春茶原以吴中方言俗称“吓杀人香”,康熙帝巡幸太湖时“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

浙 江

浙江,是中国茶文化中又一不可或缺的地标。茶圣陆羽曾长期居于湖州苕溪,在此完成著作《茶经》,传世不朽。

浙江自古为茶叶大省,佳品极多,享有盛誉。除名满天下的紫笋、龙井外,更有《茶史》中所言,“如天台之雁荡,括苍之大盘,东旸之金华,绍兴之日铸,钱塘之天竺、灵隐,临安之径山、天目,皆表表有名。”

浙江贡茶盛于唐朝。《茶经》云,“浙西以顾渚茶为上。唐时充贡,岁清明日抵京。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故称紫笋。”到了清代,龙井茶则异军突起,后来居上。

清 龙井茶

产地:原浙江杭州府钱塘县

(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的茶叶品类之一。闻名遐迩的“雨前龙井”,于谷雨前采摘制作,其味无穷。清代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龙井茶进入宫廷,乾隆帝也有数十首关于龙井茶的诗歌存世。

除龙井外,清宫旧藏还可见灵山茗茶、人参茶膏等品种。产自浙江的黄茶,还是清宫制作奶茶的主要原料之一。《大清会典》记载,康熙时期,浙江布政司每年进贡黄茶达一百二十篓。

江 西

江西地处华东南地区,土气适宜,产茶之地甚多。明代江西产茶之地至少有南昌、饶州、南康、九江、吉安五府,清代贡茶产区更是有十府一州之多。

安远茶

产地:原江西赣州府安远县

(今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

安远县贡茶始于雍正年间。据《安远县志》记载,安远主要的产茶区域为古亨山和九龙嶂。九龙嶂“山巅云雾蒸腾,观其聚散,以验晴雨……梵剎清幽。晒禾坪数亩地,雨液露膏,滋润独厚”。环境条件优异,才能产此好茶。

福 建

福建茶叶向为世人所重,而建宁茶甚至名甲天下。上文中,在《茶疏》记载里与江苏阳羡茶齐名的“建州茶”即产于此。清代刘源长《茶史》也称,“历代贡茶,皆以建宁为上……福茶固甲于天下也。”

清 武夷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武夷茶出建宁府崇安县,亦属建州茶系列。在清代,有多种武夷茶入贡,包括武夷茶、小种花香、岩顶花香茶、天柱花香茶、工夫花香茶、莲心茶、莲心尖茶、松萝茶等。

清《福建通志》记载,“茶:七县皆出,而龙凤、武夷二山所出者尤号绝品。”

清 岩顶花香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岩顶花香之所以称“岩顶”,是由于武夷山山顶土质稀少。

清乾隆 三味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区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中国古代茶书典籍中,茶之“三味”曾多次被提及,且三味的概念并不尽相同。这罐三味茶于乾隆六十年来到紫禁城,据考证应产自武夷山区。

从黄签上的文字可以看到,此罐的三味是指“酸、涩、甜”。

清 乌龙茶

产地:福建武夷山

(今福建省武夷山地区)

这盒名为“宝国乌龙”的贡茶,由广东地区的商号“绿华轩”采购自福建武夷山地区,再辗转来到清宫。

茶叶盒上的广告写道,“本号自到武彝选办名岩奇种……贵客赐顾,请认招牌为记,铺在粤东省城太平门外十三行,北向开张。”

陕 西

陕西产茶历史较晚。按《陕西通志》,“宣和元年,邠州通判张益谦奏:陕西非产茶地。”可见至少在宋代,陕西尚不产茶。到了清代,陕西全省贡茶之府州,也唯有兴安及汉中二府。

清 吉利茶

产地:原陕西同州府大荔县

(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

吉利茶又叫做“蒺藜茶”,为陕西重要的贡茶品类。这种茶实际原料应为蒺藜,取其谐音美好而命名,为非茶之茶。有资料显示,吉利茶是用蒺藜果实晒干微炒制成的。

湖 北

在清代,湖北茶叶产地分布较为广泛,全省十府皆有州县产茶。其中,又以武昌府通山县最为著名,有坡山凤髓、桃花绝品、仙人掌茶等名茶。

清 通山茶

产地:原湖北武昌府通山县

(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

通山茶为湖北传统贡茶。根据《通山县志》记载,当地茶“有红黑二品,随人自为。”

湖 南

湖南产茶历史较早,且五代时即有贡茶记载,岁贡额量已达二十五万斤。宋代以后课额更多,按《宋史·食货志》载,“总为岁课荆湖二百四十七万余斤”。

湘茶产地分布也十分广泛,《本草纲目》中提到“楚之茶,则有……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溆浦、湖南之宝庆、茶陵”;清代时,全省九府四州皆有产出。

清 花卷茶

产地:原湖南长沙府安化县

(今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花卷茶”为安化黑茶一类,始于道光,因使用篾篓包装外表呈花格装而得名。起初,人们做成这种树形紧压茶是为了方便运输,后来倒逐渐形成了品牌。

这份花卷茶外表形似树干,非常紧实。前人曾在上面贴有“树形普洱共两块每块重十斤”的字样,经研究,此茶为安化黑茶而非普洱茶,因此名称改为“花卷茶”。

四 川

四川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产茶、贡茶区域之一。唐代的蜀州、邛州、雅州、绵州等地,都是当时著名的贡茶产区;到了清代,四川贡茶有了仙茶、陪茶、菱角湾茶、春茗茶、观音茶、名山茶、青城芽茶、砖茶、锅焙茶等众多品种。

此外,清代四川产茶量极高,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其中尤以川藏茶马贸易最为著名。

清 仙茶

产地: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上清峰甘露井侧

(今属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光绪时名山县令赵懿在《蒙顶茶说》中写道,“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上清峰茶园七株又美之。世传甘露慧禅师手所植也。”

关于仙茶的外观及味道,赵懿详细描述为“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

清 菱角湾茶

产地: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山菱角峰

(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清 蒙山茶

产地:原四川雅州府名山县蒙顶上清峰

(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

值得一提的是,与四川蒙山茶同为贡茶的,还有产自山东的“蒙茶”。据《茶疏》中所记,蒙茶“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山东同样是清代贡茶省份之一,据资料记载,所出品类以蒙茶为主。

贵 州

贵州茶种类繁多,据记载,大致有石阡茶、湄潭眉尖茶、东山茶、坡柳茶、珠兰茶、安顺茶、高树茶、晏茶、丛茶、毛尖、苦茶、老鹰茶、苦丁茶、女儿茶、甜茶等品类名目。

贵州茶叶品质上佳。据《贵州通志》记载,“诸处产茶,色味颇佳”,其中“贵定云雾山产最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而安顺茶“香味尤盛,滇商往往来购去,改充普洱饼茶。”

清 贵定芽茶

产地:原贵州贵阳府贵定县

(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

在清代,贵定芽茶和龙里芽茶也是当地主要的贡茶品类。这罐贵定芽茶重十五两,属于炒青类绿茶。

云 南

梳理名茶种类,不得不提云南普洱。按古籍记载,其实早在唐代,西蕃人即已饮用普洱茶,只是由于地理悬隔,宋代之前普洱茶尚不为中原所知。

普洱茶主要产区为六茶山。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记载,具体的普洱贡茶品类有八色,即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有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

清 最大型普洱茶团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清 普洱蕊茶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中国茶叶名称中,名为“蕊茶”“芽茶”的茶品有很多,多指细嫩的茶芽或茶叶。经过比对,可以认定图中蕊茶属于普洱茶。

清 普洱茶膏

产地:原云南普洱府思茅厅六茶山

(今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普洱茶膏,色泽如漆,膏体平滑细腻,造型上呈四方倭角形,上表面中心为团寿字,四角隅以蝙蝠纹装饰。

根据《本草纲目拾遗》,普洱茶膏不仅是一种饮品,还可作养生良药,“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搽研敷之即愈”。

图片

在祖国各地的众多茶品种类中,你是否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今天,我们早已习惯在闲暇时一品香茗。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享受来自天南海北的特色名茶。

茶香虽各异,但独属于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总是相通。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正式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中国茶文化历史探究的不断深入,也将为现代茶产业的工艺和标准等提供指引,让茶文化在新的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

家乡的一缕茶香,清馥隽永、余味悠长,飘向更远方!

你最爱家乡的哪种茶?

又有哪些品茶故事与大家分享?

来源:故宫博物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俊仲号:什么是春茶,春茶的采摘时间在这里!

  春茶,顾名思义是春天采摘制成的茶叶。从24节气来说,养分非常充足,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

  春茶分为明前茶(也叫早春茶/头春茶),雨前茶(春中茶)和春尾茶。

  明前茶,也叫早春茶。是二十四节气清明前采摘制作而成的茶。明前茶是春茶中最好的茶叶。价格也是春茶中最贵的,一般比雨前茶的价格多20%-30%左右。

  雨前茶,清明后谷雨前采摘制作而成的茶叶

  春尾茶,谷雨到立夏之间生产制作的茶叶

  明前和雨前茶的区分,是对于江浙地区来说比较有意义,云南普洱茶,不会很明显的区分明前和雨前。

  云南古树茶大部分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周期较长,发芽期会晚于低海拔地区茶树,另外,树龄也会影响到茶树的发芽期。树龄越大,发芽期越晚,所以云南古树茶发芽期较晚。

  2021春茶采摘地区

  海南

  2020年11月10日,全国最早的春茶在海南白沙开采,并于12月投放市场,成为最早开采的春茶。2020年12月10日,位于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地区也迎来了第一批“早春茶”。

  贵州

  2021年1月14日,贵州绿茶2021年第一采在普安开采;从2022年起,每年元旦将被定为“贵州绿茶第一采”采茶日,“普安茶神谷”也将作为永久首采地。2021年1月20日,“水城春”2021年早春茶开园采摘。

  云南

  普洱市是云南主要的产茶区,每年春节前就有春茶尝鲜上市了;其中,江城由于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加之雨水大、阳光充足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其春茶采摘要比云南其他地方提前一个月左右。2020年1月22日,位于江城县的牛洛河茶厂率先开始春茶的采摘;截至2021年2月19日,普洱市开采春茶面积达14700亩,主要分布在江城县、思茅区和墨江县雅邑乡等。

  广西

  2021年1月29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茶农开始采摘第一批早春茶。2月3日,2021三江早春茶正式开采,开采的品种主要有黄金茶、乌牛早和嘉茗1号等。广西春茶茶园春节前可开采面积约20万亩,截至2月3日,已开采面积两千多亩。

  四川

  2021年1月30日,素有“中国早茶之乡”之称的四川宜宾早茶开园少量采摘,这是全国同纬度地区最早的一批春茶。2021年2月5日,宜宾早茶节开启,标志着宜宾早茶正式进入采摘期。

  浙江

  2021年2月7日,借助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位于温州永嘉县沙头镇霞山村的乌牛早茶基地开始了新芽的采摘工作。2月14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温州市永嘉县等其他产区的嘉茗一号也陆续开始采摘。此外,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受1月底的降水和气温提早回暖影响,截至2月20日,温州、丽水、衢州、台州、金华、杭州、绍兴的20多个产茶县已有新茶开采。

  重庆

  2021年2月9日,重庆市永川区永荣镇万亩茶园基地开始采摘春茶第一芽。截至2月18日,永川区的云雾山、阴山、箕山、巴岳山片区等10万多亩茶叶生产基地已陆续进入春茶采摘期。

  湖北

  2021年2月18日,恩施玉露之乡——芭蕉侗族乡、白果乡的茶园开始了头采,此外,宣恩县的万寨乡、巴东县的沿渡河镇等地的茶园也于2月18日开始采摘鲜叶。

  福建

  2021年2月19日,福建宁德市霞浦县的茶农们开始了今年第一批春茶的采摘。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普洱茶网

以茶致富的领路人——记全国劳模、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

山上茶园片片,山下溪水潺潺,炊烟袅袅。镜岭镇外婆坑村的标签有很多:江南民族村、“外婆坑牌”龙井、玉米饼……而这些“标签”的背后,一定会让你想起一个人,他是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林金仁。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光棍村”,摇身一变成为人人称道羡慕的“富裕村”。

外婆坑,位于新昌县镜岭镇,地处新昌、东阳、磐安三地交界处,距新昌县城45公里,20世纪90年代末,该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全村人均年收入仅96元,在浙江省贫困村中垫底。

“开门就是山,出门就爬岭;看看面对面,走走老半天。”“新昌有个外婆坑,有囡不嫁这条坑,三餐吃的六谷羹,缺钱缺粮缺姑娘。”被称为 “光棍第一村”。这是三十多年前外婆坑村的真实写照。

担任村支书 修建创业路

1990年,在东阳闯荡多年的“箍桶匠”林金仁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

若要富,先修路,这是脱贫的第一步。那里的村民告诉我们:当时的外婆坑村几乎与世隔绝。山里山,湾里湾,那会出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相当难走的“打石路”,一条是需要翻山越岭,来回步行8小时的“五岗路”,小时候,我们花一天时间挑一担柴去镇里只卖2元钱。

修通公路、走出大山,成为当时外婆坑村的梦想。林金仁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修一条通村公路。为筹集资金,林金仁一年跑了86趟县城,跑破了三双解放鞋,想方设法筹集了2000元钱作为启动资金。之后,林金仁带领全村男女老少,起早贪黑赶工,饿了就吃自带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克服种种困难,加班加点劈山架桥。恰逢时任浙江省省长沈祖伦翻山越岭20多公里到外婆坑村调研,为外婆坑村的劈山造路带来了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留下了鲜为人知的“省长沈祖伦九上外婆坑”的扶贫佳话,留下了绍兴市委书记陈礼安12次到外婆坑的帮困故事。1992年8月18日,外婆坑这条总长1.4公里、大小桥梁8座、耗资600万元的致富路全线竣工。这条路打通了群众的出行,更打通了致富的希望,为外婆坑村丰富的土特产和众多的农林产品运出山外打下了坚实基础。

种植名优茶 一片金叶脱贫

光有路,不能改变外婆坑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林金仁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讨论和分析,觉得外婆坑村山雪岗高峰810米,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但外婆坑从1662年开始搞烘干到1762年开始搞珠茶,有产茶的悠久历史。林金仁回忆着当年的情景说:当时,我们村的珠茶卖2块钱一斤,西湖龙井卖36块一斤。村委班子一致认为,发展名优茶是外婆坑脱贫之路。于是,1992年,林金仁带领村民向荒山要效益,开始大面积种植发展茶叶。在全县首先开始实施茶叶“圆”改“扁”的产业转型。

但要改变村民传统思想也很难,林金仁感慨万分地说:当年,我从外地引进10万株名优茶,免费送给老百姓挨家挨户种,并请县农业局的茶叶技术专家到村里举办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炒制技术等培训班。经过近十年努力拼博,外婆坑村不再有吃了上顿无下顿,一年全靠国家救济的贫困日子,老百姓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这不是林金仁的想要实现的目的,他不但要让村民脱贫,更要让村民致富。发展名优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名优茶各家各户炒制,品质不稳定,打不开市场;茶农单打独斗售卖,形不成品牌,卖不出好价格。于是在2003年5月,林金仁动员全村510个茶农社员,凑钱成立了“外婆坑有机茶合作社”,注册资金300万元,这是新昌首家合作社。2005年又投资50万元新建了名茶炒制规范化示范点,并对全村的茶叶加工实现统一采摘、统一收青、统一炒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茶农实行“五统一”管理后,质量稳定也提升了,加上外婆坑的自然环境优美无污染,810米的海拔、沙性土壤、天然气候造就了外婆坑茶的独特品质。接着,我们又成功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外婆坑”大佛龙井,远销远销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林金仁骄傲地告诉我们:每到春天茶香四溢的季节,外婆坑生产的大佛龙井成为“黄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抢手货。现在,全村茶园面积由1991年的96亩增加到如今的1500亩,茶叶总产值有原来的2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由86元增加到56560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茶叶成为外婆坑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

勤勤恳恳履职 带领村民致富

一片茶叶让外婆坑脱贫致富,“村民富裕了,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林金仁最大的心愿!林金仁并不满足现状,他觉得,外婆坑村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13个民族(因外婆坑脱贫前生活穷困潦倒,是有名的“光棍村”。壮劳力到云贵川修建公路时,从那里带回少数民族的媳妇)聚居的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非常之广阔。本着城市的人喜欢乡村游,林金仁带领村民发展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族风情等项目在内的乡村旅游;打造集“丹霞风光、古村风貌、千年风俗、镜岭风物、民族风味”于一体的江南民族村;以其特有的“IP”开发特色餐饮、传统节庆、节点景观、文创伴手礼等文旅衍生产品。在新昌,“江南民族村”成为外婆坑全域旅游发展独一无二的文旅“IP”。2009年,外婆坑村成功申请为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2012年,外婆坑村旅游集散中心正式营业。近三年,他又带领村民搭上了县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开发“镜岭味道”系列文创产品,把当年用于充饥的玉米羹开发成玉米饼,把少数民族风格体现到帆布袋等产品上,2020年全年销售额达到600万元,一张张金色的玉米饼做出了大市场;目前建成民宿农家乐13家。一条集观光、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江南民族村”旅游金名片成为带动外婆坑村致富的又一捷径。

2016年,外婆坑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外婆坑村成功创建为3A级旅游村庄。2020年,外婆坑村被评为全国森林村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接待游客25万人次,创收约20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6560元。由此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集体荣誉。

林金仁自1990年扔掉箍桶担回村任支书,32年的坚持与付出,任劳任怨挑着村庄发展的重担前行,在他带领下外婆坑村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完美蜕变。2014年4月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外婆坑的脱贫、外婆坑的发展、外婆坑的致富,村民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有一位勤勤恳恳为百姓办实事的好支书,我们有一位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领头雁”,我们有一位勇于创新、以茶致富的领路人!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