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上海古风茶叶有限公司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年轻人喜欢的围炉煮茶,能火到春节后吗?

「核心提示」

年轻人捧红了不少网红生意,例如露营、飞盘、热红酒、剧本杀等,一些生意的热度如同一阵风。这个冬天,围炉煮茶成为年轻人“新宠”,这阵热潮因为春节假期又添了一把火。喜欢上围炉煮茶的年轻人,能让这门生意火多久?

晒着暖暖的太阳,在小院子里一边烤着炭火,一边和三五好友喝茶聊天,吃年糕、红薯、柿子、板栗和中式糕点。这个秋冬,自带慢生活氛围感的围炉煮茶,在社交媒体上逐渐走红,而春节假期里的年轻人聚会,又为这波煮茶热添了一把火。

目前,小红书上关于“围炉煮茶”的笔记已超过68万,探店笔记、拍照分享、点心搭配指南等内容,令这个话题变得愈发火爆,不少年轻人也将这个项目作为春节聚会的标配。截至发稿时,短视频平台上围炉煮茶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超过42亿次,“围炉煮茶成年轻人社交新宠”“炫个冬日围炉煮茶”“围炉煮茶氛围感拿捏了”等话题纷纷引发全网热议。

从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厦门到北上深,越来越多的咖啡店,猫咖、甜品店、茶馆和露营公司已经盯上了这门生意,此外,一些家电品牌也针对围炉煮茶场景推出了雪平锅、赞橙杯等创新炊具和小家电产品。

围炉煮茶这门浪漫的生意还能火多久?

01这届年轻人有多爱围炉煮茶?

围炉煮茶并不是新鲜事物。

在云南一直有“火塘烤茶”的传统,当地居民用火坑在屋内烧水或煮饭,也会将装着茶的土陶罐或者饵块、豆腐等放在火塘烘烤。

煮茶不仅是南方居民的习俗,在北方,甘肃陇南的罐罐茶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在食用罐罐茶时,会配上一碟碟果干、杏仁和烤枣,享受悠闲的中式下午茶时光。在广大农村地区,炉煮茶是农民农闲时休闲放松的娱乐项目之一。

但和传统的煮茶不同,这个冬天,围炉煮茶在一二线城市流行。茶水、烤物、环境布景上全面升级,呈现精致而具有仪式感的都市小资生活方式。《豹变》注意到,目前入局围炉煮茶的商家,多为咖啡店、猫咖、甜品店、茶馆和露营公司,不少门店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将传统的炭炉改为电磁炉。

围炉煮茶的烤物,不仅有红薯、玉米、龙眼、红枣、柿子、瓜子等常见零食,还加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小吃,棉花糖、板栗、年糕、石屏豆腐等。茶的品类更是紧跟时髦,除了绿茶、普洱、陈皮、乌龙,还包括时下热门的奶茶、热红酒、自酿果酒、冰糖炖雪梨。

不少门店为了增强氛围感,配备了全套中式茶具,藤水壶、纸灯笼、竹编点心盘、高脚小碟子、手工竹提篮、甜品架一应俱全,还有的商家提供免费唐装、旗袍、汉服在内的中式传统服饰,方便消费者拍照发圈。

在布景上,商家们可以说花样百出。有的商家将围炉煮茶搬到了露台花园和草坪瀑布景观边,再配上一桌子《梦华录》同款糕点,氛围感拉满;有的商家主打江南古风,用古色古香的纸扇、毛笔字屏风和古筝,打造岁月静好的中式传统生活;还有的商家将圣诞树、投影仪、壁炉、露营椅嵌入煮茶场景,营造温馨的冬季烟火气息。

北京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小雅宝胡同的一家茶馆,开业已有四年多,定位为年轻人的时尚茶空间,2022年10月,店铺正式推出了售价299元的围炉煮茶套餐。主理人小赫观察到,从2022年4月开始,围炉煮茶的热度便持续升温,到下半年时,热度先是稍有下降,随着疫情政策放开,线下客流再度回升,“临近过年时,我们接待了好多商务局,每天都有很多公司预约春节团建、聚餐,都快预约不过来了”。

在广大一二线城市,围炉煮茶正成为露营之后又一社交新宠。大众点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以来,全国以“围炉煮茶”为关键词的搜索量同比2021年增长11.7倍,成都、上海、杭州、深圳、苏州、长沙、南京、武汉、厦门等地线上销量最热。12月以来,大众点评上新增的“围炉煮茶”商家环比11月同期上涨了326%。

北京怀柔区渤海镇的一家咖啡馆,一直通过休闲乡村小院风格吸引市区游客,品牌创始人观察到,围炉煮茶从前年开始便逐渐变得火热,“最开始在南方流行,慢慢流传到北方地区,这种消费方式迎合了人们室外休闲和取暖的大众消费需求,能够让人们在比较快的生活节奏中寻找放松的、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

“围炉煮茶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因为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这是在管控放开后火爆的重要原因,包括传统文化、传统中式茶点、古风的器皿、桌椅这些元素,可以满足年轻人疫情背景下线下聚会、社交的需求。”

除了在门店体验外,还有不少年轻人喜欢上了在家饮茶。

在淘宝平台搜索“围炉煮茶”可以发现,烤火炉、炭炉、电陶、杯子、果盘等器具的销量持续走高,目前在淘宝平台,一款炭炉的月销量已经超过两万。京东数据也显示,平台上近半月搜索围炉煮茶相关产品成交额环比增长4倍。由于露营等户外场景的流行,小煮锅、小煎锅、小烤盘等炊具也日益火爆。目前,九阳等家电品牌也蹭上了热度,针对围炉煮茶场景推出了雪平锅、赞橙杯等创新炊具和小家电产品。

02这门生意,到底赚不赚钱?

在环境和产品上升级的围炉煮茶,价格上也出现了一定溢价。《豹变》注意到,以北京为例,目前市面上的围炉煮茶套餐一般限时2到3小时,人均消费多在100元以上。

“从盈利角度讲,围炉煮茶消费标准介于茶馆和咖啡店之间,属于中等偏高”,一家围炉煮茶的创始人小西告诉《豹变》,咖啡店的客人通常只会点两杯咖啡,不太点额外的产品,还要坐一下午。茶馆的私密性比较好,使用的空间更大,最低消费也会比较高。

饮茶的时长大多以小时为单位,不像咖啡或奶茶,很快就能喝完,为了提高翻台率,赚回租金和场地成本,多数商家会有消费时长要求。不过在人均消费金额上,商家们会选择和品牌调性相匹配价位,小赫店内普通的下午茶套餐,人均消费150元左右,推出的围炉煮茶套餐消费金额也类似。

不过,多名商家坦言,围炉煮茶的消费者复购率并不高。小西发现,专程来店内体验围炉煮茶的顾客,和熟客不大相同。“熟客喜欢的是我们的茶和提供的环境氛围,他们更喜欢打卡拍照,复购率不高”,小赫表示。此外,据多名商家透露,喜欢围炉煮茶的大多是年轻女性,相较于茶的品质,更注重围炉煮茶提供的独特仪式感。

围炉煮茶的门槛不高,但想要长久火下去,对商家仍有诸多无形要求。

小西在推出围炉煮茶套餐时,也踩过不少坑。之前店内客人会自带棉花糖、板栗,结果引发了爆炸事故。为了避免火灾,她还将烤炉调整为电磁炉。“如果没有对茶空间场景的长期经营,对品牌形象的维护,这波热度可能蹭不了多久,单单场景成本投入也不少。我们店能火起来,是因为对茶的品质比较了解,大家比较认可我们的茶”。

延伸围炉煮茶的场景,最好与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也成为商家探索的方向。小西表示,得益于对年轻人风口的敏锐把控,在2022年秋天布局了围炉煮茶业务,假如今年4月围炉煮茶的旺季过了,也可将这一产品嵌入户外帐篷营地。

因此,目前市面上很少有专门从事围炉煮茶的商家,多数商家盈利还要依赖常客和咖啡、茶馆等主营业务,围炉煮茶更多起到引流和扩圈的作用。小赫认为,“不管围炉煮茶能不能一直火下去,都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流量,即使这波热度走了,我们也可以让更多人爱上茶文化,在茶空间里感受慢生活。”

她对围炉煮茶热度的下滑早有准备,“如果流量下降,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针对市场变化再做定制化产品的更替,但是如果热度一直比较高,哪怕每个消费者都只来一次,也没太大问题,因为年轻主流消费者的复购率都不会很高,忠诚度都很低。”

03另一个版本的“下午茶套餐”?

过去几年时间,年轻人捧红了不少网红生意,例如露营、飞盘、热红酒、剧本杀等。但随着时间流逝,有的生意热度已经消退,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围炉煮茶能否一直火下去。

“围炉煮茶的运营成本不算很高,但很看创意和花样。个人觉得复购率不会太高,所以整体并不看好这个模式的持续性”,林岳认为,围炉煮茶的投入产出比、翻台率、季节适应性都不高,一些茶室如果希望借这个转型升级,对后厨、运营模式、人员都要有大的变化,所以很有可能就是一个网红的模式,最终会回归到休闲餐饮的本质上。

深圳思其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伍岱麒也不看好围炉煮茶的长远发展。她分析称,围炉煮茶符合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但是这种做法或会跟下午茶套餐一样,属于营销方式的一种,短时间内因为概念营销受到欢迎,但很难说会长期火爆。和露营相比,这个做法缺乏不可替代性,即消费者自己也容易实现,如果价值感不符合需求和期望的话,这种形式就很难长久存在。

不少消费者尝鲜的过程中,发现围炉煮茶的实际体验并没有达到预期。一位慕名前往某网红店煮茶的消费者发现,门店环境实际上泛善可陈,座椅密度很高,就坐时紧临隔壁,聊天内容隔壁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很多人就是来摆拍的,茶叶品质很一般,实在不知道这些水果直接吃不好吗?煮茶有啥必要,成本不超过20块,买了个寂寞。”

还有部分消费者认为,围炉煮茶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另一位消费者告诉《豹变》,“很多茶的品种并不适合长煮,茶香会损失殆尽,小电炉子火力不好掌握,满桌子花生、棉花糖很快就焦糊了,手忙脚乱中根本没有惬意可言。拍照5分钟,尴尬一小时。水果和干果没有什么特色,烤炉加热完也没有变好吃,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烟味,很呛人。”

近段时间,围炉煮茶引发的安全事故并不罕见。1月12日,一对广州年轻夫妇半夜围炉烧烤时,因为没开窗户导致两人一氧化碳中毒。无独有偶,上海一名男子报警称,自己和两名朋友用炭火炉烤红薯时,自己两名朋友缺炭中毒。此外,山东潍坊的胡女士也因为在室内围炉煮茶时空气不流通,3小时后头晕狂吐。

围炉煮茶要火得长久,还要持续提高消费体验,为消费者提供长久价值感,克服现有的安全漏洞。或许围炉煮茶这种产品不会成为主流,但人们休闲放松的消费会一直存在。图片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张梦依

来源:豹变,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热烈祝贺陈升号湛江店、深圳店、昆明店开业大吉

  原文标题:三店齐开|热烈祝贺陈升号湛江店、深圳店、昆明店开业大吉

  辞旧迎新之际,正是喜事蓬发之时,对陈升号来说,今天(12月25日)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大喜日子,我们迎来了三家新店同时开业的盛况!

  分别是:

  陈升号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

  陈升号深圳西丽专营店

  陈升号昆明金广路专营店

  下面分别给大家分享这三家新店的开业喜事。


  陈升号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

  锣鼓喧天,人潮涌动,在一片热闹喜庆的气氛中,陈升号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开业啦!

  点击播放观看开业视频集锦

  开业现场喜庆热闹
  嘉宾签到
  广东地区专营店代表出席本次开业庆典
  陈升号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店主  邹永明先生

  剪彩仪式
  陈升茶业销售总监  陈少燕女士致辞
  世界叶氏联谊总会常务副总会长、世叶总会广东湛江分会会长、湛江市龙头福民自来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亚福先生致辞


  传统舞狮、舞蹈、古筝演绎等精彩节目,让庆典喜庆热闹的气氛更加浓烈。
  部分嘉宾合影

  开业庆典结束,店主邀请大家进店品茗。

  茶香悠悠,其乐融融
  陈少燕销售总监为新店带去“金版纳”产品
  2014年,云南省政府同西双版纳州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云南西双版纳州古树茶资源,对西双版纳州内的古树茶资源进行茶树资源信息库建设、编纂《走进茶树王国—西双版纳卷》丛书、制作古茶树实物样。其中古树资源实物样为陈升号制作,包含:六座古茶名山——200克/饼的老班章、贺开、南糯山、易武、象明、攸乐及400克/饼的“全家福”。

  该古树茶实物样存放于标准仓储环境下,经省州两级政府同意,现将此茶从标准仓库出仓,进行部分展示和销售,旨在向市场普及标准仓储的重要性和古树茶保护意识。鉴于产品珍贵、数量稀少,优先满足陈升体系专营店,且每个门店最多只可申请三套。(更多详情请静候通知)

  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台湾中华画院协会书法院院长梁正建先生为新店慷慨题字,字如行云流水,清秀隽永。
  陈升茶业总经理陈柳滨先生(左)出差至此,特意到店祝贺
  陈升号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装修古香古色,山水画的屏风、墙饰等恰到好处,有如点睛之笔,渲染出整体的古风气息,更有青松盆景、怪石水台等,坐在店内喝茶,如临画境,让人心旷神怡。




  热烈祝贺陈升号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

  地址:广东省  湛江市  赤坎区  观海北路1号  观海一号海滨园1号楼09号商铺(陈升号)

  陈升号深圳西丽专营店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征地,国家用四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如今深圳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经济实力排名第四的中国城市。

  深圳也是陈升号市场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我们在深圳的发展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今天上午,陈升号深圳西丽专营店盛大开业,这让我们在深圳的发展又结出了新的成果。


  花团锦簇,开业现场喜气洋洋
  陈升茶业厂家代表  陈丽容女士致辞
  传统的舞狮表演(点睛)
  祝贺新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鼓声阵阵,人头攒动,现场气氛热闹非凡
  庆典重要时刻——揭牌仪式
  壮观的开业庆典现场
  陈升号大区经理  陈旭滨先生与深圳西丽专营店店主  谢艳容女士合影
  部分嘉宾与店主合影留念


  开业庆典结束后,大家进店品茗

  陈升号深圳西丽专营店内茶品琳琅满目
  陈升茶业销售总监  陈少燕女士(左)为新店送去祝贺
  “金版纳”产品亮相深圳西丽专营店
  见证陈升号发展的重要贵宾

  热烈祝贺陈升号深圳西丽专营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深圳西丽专营店

  地址:广东省  深圳市  南山区  西丽茶光路  冠铭花园(陈升号)

  陈升号昆明金广路专营店

  云南省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名扬四海的普洱茶特定产区,省会城市——昆明,因为气候四季如春,所以被人们称为“春城”。

  今天上午,陈升号昆明金广路专营店隆重开业,意味着陈升号在“春城”昆明,又打开了一扇品牌的窗口,家乡的父老乡亲又多了一处可以品味陈升号大树茶的地方。

  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舞狮表演
  出席开业庆典的领导嘉宾有:

  原云南省副省长、政协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先生;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沈行岗先生;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普洱茶专家许琨先生;潮汕人茶友代表刘益成先生;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铁流先生;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华中、西南大区经理李林蔓女士;云南潮汕商会,潮汕揭阳商会代表及实力企业家等出席。
  陈升号昆明金广路专营店店主  郑凯帆先生致欢迎辞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  沈行岗先生致辞
  潮汕人茶友代表  刘益成先生致辞
  陈升茶业副总经理  温铁流先生致辞

  大家致辞均肯定了陈升号取得的成绩,并对陈升号的未来寄予厚望,祝愿走得更远,收获更大的成果。
  (嘉宾合影)开业庆典结束后,金广路专营店举行了品陈升号“岂止于火”的茶——陈升號品鉴会
  (从左到右)郑凯帆店主、陈勋儒主席/会长、温铁流副总经理、沈行岗会长、许琨副会长/专家



  品鉴会现场,茶香悠悠,其乐融融,大家对与品牌同名的茶——陈升號产品喜爱有加,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热烈祝贺陈升号昆明金广路专营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昆明金广路专营店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西山区金广路94号商铺(凯旋花园)

  辞旧迎新,喜讯频传,今天(12月25日)陈升号收获了“湛江金沙湾鼎联专营店、深圳西丽专营店、昆明金广路专营店”三店齐开的丰硕成果,可喜可贺!最后再次祝贺三家新店开业大吉!

  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感谢陈升家人和全国各地喜爱陈升普洱的茶友们陪伴,大家又与陈升号共同走过了丰收的一年。
  文/罗照清

  照片/专营店拍摄提供

赣鄱·茶情:清明茶正香情更浓

  茶

  春分过,清明到

  满山茶树采不完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前后,大地回春;草长莺飞,细雨纷纷;正是茶农采茶制茶的时节。

  得季节之神髓时令之精华,带些许初春的寒意,却有香甜醇滑的惊艳,因此,清明节也是品尝春茶的好时候。

  上犹县:

  以茶为媒,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近年来,赣州市上犹县立足县情,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山水优势,按照“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上犹县97家茶企严格按照“两统四不”生产管理标准,参照该县制定的《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上犹绿茶加工技术规程》《上犹绿茶管理体系》《上犹绿茶标识与销售》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从产品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入手,不使用食品添加剂、色素、香精等,致力打造“生态茶、放心茶、品质茶”。

  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上犹县培养了一批农村种茶制茶带头人和能人,与此同时,还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参与全县茶叶产业发展,还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探索与江西农大、婺源茶校等院校合作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点规范建设,在提高茶叶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后,鼓励他们到农村去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

  上犹县以茶强村、以茶富民、以茶兴旅,连续3年获评“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中国茶业百强县”荣誉称号。

  遂川县:

  老茶乡新茶事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随着气温转暖,狗牯脑原产地遂川县28.7万亩茶园陆续进入盛采期。

  “受疫情影响,虽然包装物流以及人员工资等成本上涨,但我们确保今年产品价格不上涨,品质不降低,消费者可以放心选用。”梦园春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礼良介绍到:“公司还为很多因疫情没有外出务工的群众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机会。”

  遂川县是狗牯脑茶原产地,为江西名茶“四绿一红”之首,春茶开采前夕,当地鼓励引导金融和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包装“遂心遂意茶园贷”“茶园信贷通”等金融产品。通过农户茶园产权担保、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贴息、茶叶保险等方式,提供多元化金融保障服务。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民政部援建了南屏茶厂。2021年,共生产干茶10138斤,实现经营收入215.5万元,利润30万元。按照40%留作发展基金,60%分红的原则,将红利分派给村里的115户贫困户和“三类人员”,最高1506.4元,最低也有529.9元。

  得益于30%的购机补贴,机械制茶在遂川,从最初的凤毛麟角,到逐步走进农家,再到如今形成气候,正一步步使茶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嬗变。“有了制茶机,贫困户再也不用熬夜受苦了!”狗牯脑茶主产区——汤湖镇白土村支书、茶叶加工大户罗传恩喜上眉梢地说。据统计,茶农拥有的茶机数量,已从2006年的仅500多台,增加到7000多台,绝大多数为汤湖镇、戴家埔茶农购买,个别茶农甚至拥有2台(套)以上茶机,其中不少就是贫困户,这极大促进种、加、售分工的细化和优化。

  遂川县2022年狗牯脑茶新茶上市暨捐赠茶叶助力南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

  4月2日上午,遂川县举行2022年狗牯脑茶新茶上市暨捐赠茶叶助力南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据悉,此次活动共捐赠9280罐狗牯脑茶,价值48.32万元。以实际行动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向做出巨大贡献的抗疫一线工作人员致敬。

  遂川县作为狗牯脑茶原产地,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把狗牯脑茶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第一产业”来抓,制定“以茶立县”总体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举全县之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止目前,遂川县茶园面积29.02万亩,茶叶年产量9560吨,综合产值达23.81亿元,全县狗牯脑品牌共享企业32家,全县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生产经营主体88家。

  浮梁县:

  《琵琶行》传诵千载“浮梁茶”香溢神州

  来源:新华社每日电讯

  春到江南。

  氤氲雾气间,赣北小县浮梁又迎来了一年一度茶市的忙碌。

  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母体,江西浮梁县以瓷茶名扬四海,被誉为“瓷源茶乡”。然而世人往往只知景德镇,对“大唐茶都”浮梁却知之甚少。不知从何时起,浮梁仿佛销声匿迹般从历史的聚光灯下隐退。

  今天我们走进这方水土,触摸历史长河中瓷与茶交融的珍贵记忆,寻觅南中国这颗文化明珠的古风遗韵。

  《琵琶行》让“浮梁买茶”名扬千年

  浮梁,在唐天宝元年得名。关于县名的由来,据明代学者郭子章解释,“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广雅曰造舟谓之浮梁”。而白居易这位大唐“顶流”的诗篇则让浮梁四海扬名。

  公元816年的一个秋夜,浔阳江头,流贬至此已一年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心情沉重,琵琶女漂泊江湖的遭遇令他感同身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挥笔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其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句,使得浮梁茶叶名声大噪千余年。

  白居易贬谪所在地江州(今江西九江),下辖的武宁、修水(唐时称分宁)也盛产茶叶,身为江州官员为何不写武宁、分宁,却要特挑浮梁入诗呢?

  “青年时期,白居易就与浮梁有着不解之缘,浮梁在他生命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浮梁县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李新才长期致力于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对浮梁境内的历史名人、文化典故、古代建筑等如数家珍。

  原来,白居易的大哥白幼文曾在浮梁任主簿,白居易常在家书中尊称其为浮梁大兄。父亲去世后,白居易读书、生活费用都仰仗大哥支持,所以他常常往返于洛阳与浮梁之间。他在《伤远行赋》中写道:“吾兄吏于浮梁,分微禄以归养,命余负米而还乡。”

  公元818年,白幼文病逝,白居易深情地写下《祭浮梁大兄文》,表达对失去兄长的哀痛,颂扬了兄长高尚的品德。

  “望县”浮梁因茶而旺

  穿过浮梁县古城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由一块块瓷板画汇成的甬道延伸三百余米,诉说着浮梁从公元326年至1960年间的千年岁月。

  古城内一座红塔巍峨耸立,是古浮梁的唯一遗物。我们仰望着它,仿佛与历经千年沧桑的灵魂对望,想象着它俯视街巷热闹的市井生活、远处水岸码头的旌旗招展,它也见证过人去楼空、荒草丛生的衰败凋敝……

  一部浮梁的兴衰史,也是浮梁茶的沉浮史。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白居易所写《琵琶行》从侧面反映出,早在唐朝年间,浮梁就是古代中国的茶叶贸易市场。当时,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追逐茶利。

  据唐宰相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约占当时全国茶税四十万贯的八分之三。同为唐人的王敷在《茶酒论》中这样写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由此可以想象浮梁茶当年的盛况。

  此后历经多个朝代,浮梁茶长久不衰。汤显祖在《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描述浮梁茶:“今夫浮梁之茗,冠于天下,帷清帷馨,系其薄者……”

  浮梁县地处赣东北,与周围的皖南、浙西、闽北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又因昌江之利,水运交通发达。所以,浮梁不仅是古代中国重要的产茶地,还是主要的茶叶集散地。

  “浮梁为朝廷贡献了重要的税赋,在当年的经济地位就好比现在的百强县,所以浮梁知县的品级高配为五品,远高于一般的七品。”李新才说。

  文化学者胡平在《瓷上中国》一书中对唐宋年间浮梁县的地位亦有描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有县1573个,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以户口多少、富裕程度而定。宋宣和四年(1122年),全国有县1234个,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中下、下八等,大抵划分标准与唐相同。并无地理优势而言的浮梁,在唐代列上县,在宋代前移为紧挨京畿的望县。

  五品县衙并非浮梁仅有,但是像浮梁一样在千余年时间里延续五品等级的却十分少有。据《浮梁县志》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年),浮梁县令李嘉瑞更是“钦加四品衔赏戴花翎署浮梁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

  如今我们看到的浮梁古县衙重修于清道光年间,面积5万余平方米,漫步其中,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威严气派。古县衙墙上的一面展板介绍了从唐至清不同朝代对茶税征收的规定。清朝的茶叶税收,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出口。1886年,茶叶出口占当时清政府外贸总量的80%。在对外贸易中,浮梁所产茶叶,和安徽祁门、东至等县所产红茶因品质相近而统称为祁红。

  盛衰无定时,祖业有传人

  从清末开始,浮梁历史的笔锋由浓转淡。1911年前后,浮梁县境内的茶商茶号约有200户,1936年,浮梁还有60多家茶号。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当地茶号数量跌入低谷。

  20世纪50年代,浮梁红茶经历过一段短暂的黄金时期。当时,国家抽调了茶界泰斗黄崇焘、发酵能手潘国太等人,研发出的一级工夫红茶“孚钉”出口到苏联被确定为“祁红珍品”,至今仍为茶界所称颂。

  王永峰是浮梁工夫红茶非遗传承人,师承黄崇焘学习制茶。他一边沏茶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1870年左右,红茶制艺开始流传至安徽祁门、江西浮梁等地,浮梁很快成为位居国内前列的少数红茶产销大县之一。其中,浮梁“天祥”茶号所产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金奖。

  王永峰谈到当年盛极一时的“孚钉”充满自豪感,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吨“孚钉”红茶可换来数十吨钢材,开创了浮梁与祁门并列特级红茶的时代。

  关于“孚钉”名称的由来,王永峰说,以前工人为了节省时间省略了“浮”的偏旁,写成“孚”字;“钉”的“金”字部源于用五行显示茶叶等级,“金”表示最好的等级,“丁”则是第四批次,是当年研制成功后送去上海茶叶进出口总公司茶叶的批次号。

  颇为可惜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孚钉”的生产工艺被荒废,许多制茶人改行,“孚钉”在盛极一时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21世纪初,浮梁部分国营茶厂经济效益下滑,许多工人下岗。

  目前,浮梁县有茶企90余家,全县茶叶产量约9000吨,与全国茶叶年产量约290万吨相比,所占比重已微乎其微,但茶叶依然关系到浮梁千家万户的生计。据统计,浮梁县常住人口约28万人,其中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茶产业。

  世代以茶为生的王永峰,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的茶园外出闯荡,开过服装厂、汽车运输队。十多年前,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回到家乡,看到曾经盛名在外的茶厂日益凋敝,清明时节最好的茶叶没人要,只能烂在茶农家里无人问津,一股难以言说的酸楚涌上他的心头。

  王永峰想起父亲“家乡不要丢、家腔不要丢、祖业不要丢”的遗言,人活一世除了赚钱,还能做点啥?经过大半年的思想斗争,他萌生了重拾祖业,复兴“孚钉”红茶的想法,于是拜师黄崇焘学习制茶技术转型成为制茶匠人。

  经过数年潜心钻研,“孚钉”红茶被重新捡拾恢复,王永峰因此被评为江西省非遗项目“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王永峰常到浮梁各个产茶乡镇举办红茶制作技艺培训班,带动村民发展红茶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王永峰说,茶叶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还不止一次:长在树上吸取养分、自由生长是一次,采摘、萎凋、揉捻、翻炒或发酵,继而出落成芽叶特有的茶形是一次,最后被懂茶的人冲泡、品饮、欣赏是第三次。今后他要做的是,让更多人了解浮梁茶内涵、推广茶文化,守护好浮梁茶文化由过去到未来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

  先有浮梁县,后有景德镇

  浮梁县实则是景德镇的母体,直到公元1004年,宋真宗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浮梁县所辖的昌南,这才有了景德的由来。浮梁与景德镇经历过行政隶属互易的历史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又几经调整,才有了如今模样。

  浮梁县城距景德镇不过20分钟车程,但两者个性迥异。浮梁好儒,注重教化,文风鼎盛,古书院遍及各乡镇。清代诗人凌汝绵以“篮舆悄向门前过,十户人家九读书”来形容浮梁尚学重教的浓厚氛围。颜真卿、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多文人均曾流连于浮梁山水草木之间,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景德镇则几乎将全部的精气神都积聚在瓷业之上,鲜有人因著书立说或取得科举功名而闻名。明嘉靖年间,因科甲而入仕的,不过一人而已。胡平认为,与景德镇历史上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同,浮梁是典型的耕读、农商社会;换一句话说,浮梁人是景德镇真正的原住民。

  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景德镇三字因瓷名动天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辖于浮梁县。按照今天的说法,曾经景德镇就是浮梁的一个工业园区,只不过这个园区只做一个产业——陶瓷,且一做就是千年。

  陶人,历史上工匠精神的代名词。“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的描述,说的不仅仅是景德镇制瓷的分工精细,更见证匠心冶陶:一只普通的杯子有72道工序,炼泥的只炼泥,拉坯的只拉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很多匠人一生只做一道工序。

  每年生产两万件瓷器,挑拣、淘汰后剩下2000多件,淘汰率达80%以上,2007年获准“御窑”商标使用权的御窑工艺传承人向元华认为,这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和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才是景德镇的根与魂。

  “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清朝浮梁县令沈嘉徵的这两句诗广为流传。然而,颇感遗憾的是,历史上把景德镇瓷器卖到世界各地的却以徽商、粤商为主,一如景德镇人士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洋器(海外订单)专售外洋者,商多粤东人。”

  放眼世界,以瓷为媒,今天的瓷都已与全球72个国家的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

  茶,在滚烫岁月中沉浮;瓷,在炽热窑火中闪耀。茶与瓷的联姻,充盈了古代中国文人雅士的诗意生活,给劳作于此的人们以生活的希冀,让浮梁这颗文化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漫步在昌江河畔,眺望这座依然在不断生长的城市,我们仿佛看见瓷茶文化的千年底蕴如涓涓溪流汇聚成川,澎湃着从古老走向未来的时代脉搏。

  品春茶啦!

  用一杯头采茶敲响春天的大门,这是关于春天最棒的仪式感。爱茶人觉得,只有品尝到了一杯头采之后,春天才算正式开始。

  本文综合自:江西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新华社每日电讯,信息贵在分享,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