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日照田间打一茶名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召开

日照绿茶

是我市规模最大

基础最好的农业特色产业

是代表日照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也是老百姓致富的“金叶子”

11月4日,市新闻办举行乡村振兴·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日照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目前

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

年产干毛茶1.9万吨

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

日照市已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

产量和产值最高的茶叶主产区

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茶产区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茶文旅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29.9万亩,分布在43个乡镇、879个村庄,茶叶从业人员已达30余万人。

全市涉茶生产经营业户达到1165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9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达到75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5家、市级示范社17家。年产干毛茶1.9万吨、总产值达到37亿元。

重点产茶乡镇(街道)已发展到12个,其中巨峰镇、夏庄镇、潮河镇和后村镇成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巨峰镇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日照市已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产量和产值最高的茶叶主产区,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茶产区。

质量安全管控不断加强

不断强化监督执法,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法宣传,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与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实行联防联控、联打联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创新推行了茶叶鲜叶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茶企、茶农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强化投入品源头管控,实行农药直营,推广使用优质高效、绿色低毒农药,严格执行用药安全间隔期;搭建“惠万家”追溯管理平台,“惠农码”覆盖全部茶农,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今年以来,对全市产茶镇村合作社、种植户茶园和主要鲜叶交易市场的茶叶鲜叶,进行了全覆盖农药残留抽检,在薄家口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开展了“电子秤+pos机+惠农码”智慧溯源试点,实现了“谁卖、谁收、谁加工、谁销售”电子化溯源,有效保障了日照绿茶“源头1公里质量安全”。

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先后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日照绿茶》省级地方标准6项、市级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13项,构建起茶园规划建设、茶树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防护、绿茶加工、质量追溯、品牌建设等,涵盖种植、加工、销售全流程的一整套标准体系。

从2017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逐步对茶园绿色防控进行集中管理、统防统治,实现了全市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了日照绿茶“谷雨工程”,大力推动标准化生产落地,成立了“谷雨工程”技术服务队,统筹市县两级茶叶技术力量,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三送”活动。

探索推广了“防护+生产+园林+景观”生态种植模式、“大数据平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茶企+基地+茶农”茶园协议托管模式等先进生产方式,全面开展了茶园“春虫秋防”行动,茶园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水平逐年提高。

到目前,全市已建成省、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45处,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茶叶品牌达到178个,通过SC认证的茶叶企业达到169家。东港区被授予“国家级有机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岚山区荣获“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和首批全国农作物(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称号。

“日照绿茶”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02年“日照绿茶”证明商标获准使用,2006年“日照绿茶”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日照绿茶”被农业部批准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日照绿茶”荣获“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日照绿茶”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日照绿茶”通过“马德里联盟”途径成功注册国际商标,2022年“日照绿茶”入选山东省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截至目前,日照绿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17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23个、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15个。

今年6月,我市成立了“日照绿茶”臻选联盟,首次入盟10家企业,通过严格标准、全程追溯、专业背书等方式,聚力打造具有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的“日照绿茶”企业联合体,努力提升“日照绿茶”团体品牌形象。

2021年,经官方评估,“日照绿茶”品牌价值达到57.16亿元,在全国158个地理标志产品中排名第19位。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014年,日照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日照共建中茶所“北方茶叶研究中心”。

多年来,我市以市茶科所为技术龙头,围绕茶树栽培、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大力开展茶叶科研攻关,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20余项,自选课题100余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70余项。

在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方面,已筛选出30多个茶树抗寒种质资源,育成了鲁茶1号、鲁茶2号两个新品种,正在申请登记抗寒单株1—4、3—6两个品系;引种方面已筛选出平阳特早、龙井长叶、锡茶5号、中茶108、龙井43、鄂茶1号等,可耐最低温度—10℃的抗寒品种;在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方面,茶树嫩枝扦插快繁技术今年被纳为省主推技术,并在全市基本建立起无性系茶树种苗繁育体系,为下步提升全市茶园良种化率奠定了基础;在茶园绿色防控方面,创新实施在茶园非生产季节控制害虫,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了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1名、齐鲁首席技师5名、山东省技术能手4名,日照工匠1名、市首席技师9名、市技术能手31名。在历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我市共获“中茶杯”金奖2个、银奖7个、特等奖23个、一等奖130个。

茶文旅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推动“茶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推进茶园景区化、茶产品旅游商品化、茶文化旅游品牌化,打造出碧波茶庄、小茶山、圣谷山茶博园、浮来青、横山天湖、富园春、瀚林春等,一批集日照茶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新业态,实现茶园观光与阳光海岸、东方太阳城、五莲山水、莒国古城等景点有机串联。碧波茶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茶文旅融合的AAAA级旅游景区1家,AAA级旅游景区7家,AA级旅游景区1家。

问题一:春虫秋防技术是保证明年春茶产量质量的重要措施,今年我市如何开展茶园“春虫秋防”工作是的?

春虫秋防技术是以“明年虫害今年防”为原则,通过秋季组织区域内茶园统一落实防控措施,有效降低越冬虫口基础,减轻翌年春季虫害发生程度,实现保护茶园生态、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目的,为来年春茶高产优质打下良好基础。茶园春虫秋防技术,我市在全国属于首创并率先实施。

我市秋防的主要对象是绿盲蝽。在春季,绿盲蝽若虫为害茶芽,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受害严重的茶园春茶减产可达70%以上。一般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在绿盲蝽成虫大量回迁茶园时期进行精准防控,可以明显减轻翌年为害,防控效果在90%以上。同时,还能兼防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

今年9月16日开始,我市全面启动了茶园春虫秋防工作。主要措施:一是全域谋划,统一行动。市里专门召开会议,制定印发茶园春虫秋防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对全市春虫秋防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和动员,并根据虫情测报情况,于9月26日下达了开始行动指令。各区县、乡镇根据本区域虫情回迁具体情况,分别组织开展了本区域的秋防行动。二是落实措施,靠前服务。市、县两级成立了春虫秋防技术指导组,开赴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秋防工作。主要产茶区县、乡镇,有的实行统一采购药品分发农户,督促指导茶农按技术规范实施秋防;有的组织无人机、喷药车等装备,统一实施秋防。三是压实责任,专班督导。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三个督导组,实行分区县包保责任制,不间断开展督促指导。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制度,随时掌握秋防进度,确保全市茶园春虫秋防无死角、全覆盖。截至10月28日,全市茶园春虫秋防工作,除莒县一个村因疫情封控延迟外,全市面上已基本完成任务。

问题二:今年我市组建了日照绿茶臻选联盟,请问组建日照绿茶臻选联盟的意义是什么?

组建日照绿茶臻选联盟主要有两个方面意义:一是打造日照绿茶高端品牌。打造具有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的日照绿茶“产业航母”,瞄准国内一二线城市高端市场,精准布局,错位竞争,与南方茶争“质”不争“量”,打造与“西湖龙井”“竹叶青”“信阳毛尖”等传统品牌有竞争力的本土高端品牌。二是引领提升日照绿茶产品品质。发挥日照绿茶臻选联盟引领作用,有效促进茶叶标准技术体系落地,提升茶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优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特色鲜明的日照绿茶标准样板。

日照绿茶臻选联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严格标准。入盟企业必须满足本土注册、规模达标、规划合理、安全认证、诚信经营等规定条件,并严格按照联盟制定的七项标准进行生产。二是全程追溯。联盟成员必须建立产品溯源系统,实现生产、加工、包装全过程的可视化溯源。探索建立“茶标”制度,茶产品除基本信息外,还应明确茶树品种、采茶区域、采茶时间、等级、制作方法等关系茶叶内在特质的信息。三是专业背书。联盟标准茶样由市茶叶科学研究院研制并为其背书,品牌标识加注“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院监制”。

来源:日照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桑植农商银行:以茶为媒 全力助推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处于我国茶叶黄金纬度带北纬30°附近,属于武陵山脉优质茶叶产区带。这里气候宜人,日照丰富,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72.6%,有着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700余年前,白族先辈跋山涉水迁徙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世代相传的白茶种植加工技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加上特殊的制作工艺,造就了滋味醇浓、回味悠长的“桑植白茶”。“桑植白茶”是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推广的“五彩湘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也是桑植县“三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湖南桑植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助力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以“支农支小支微”市场定位为引领,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7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7.9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49.92亿元,占比86.21%,共发放茶叶类贷款6882万元,支持茶产业经营主体及个人超247余户。


“你们快进来坐,尝尝新茶!”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珍元热情招呼着桑植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多年的相处中,桑植农商银行早已被她视为“老朋友”。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省级龙头企业,1952年出生的刘珍元是该公司的负责人。50年前,刘珍元在乡镇参加工作,看到当地老百姓背着背篓,漫山遍野地去采野茶,然后交到供销社茶厂来换得收入补贴家用,她心想,这茶叶应该是个好项目,是能够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来源的好产业。带着对茶叶的感情,刘珍元辗转调动到桑植县供销联社工作,对供销社茶叶收购、加工、销售各个门道的了解,坚定了她退休后种茶的决心。2007年,退休后的刘珍元带着从农信社借的5万元贷款,和另外6名下岗职工一起,组建了合作社,选在600—1000米的高海拔地区——贺龙元帅的家乡洪家关白族乡,租赁老百姓闲置土地,开始种植白茶。2013年,大家一致同意把合作社更改为张家界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又是农商银行伸出了援手,提供信贷资金70万元,助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多年来,凭借着对品种、质量的严格把关,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发展成了桑植县自有茶园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茶海”。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全村3000余人从事有机茶种植工作,80%以上的乡亲们盖起了新房子,茶产业也成为了当地的致富产业。“我准备把茶园的设施进一步完善,规划出一片区域专门供游客采摘,把茶文化和乡村旅游有效结合起来,让茶园成为年轻人的活动场所,成为网红打卡地,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这还得多亏了农商银行给我们公司追加的100万元信贷资金,解决了我日常周转的难题!你们的支持是陪伴式的,让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刘珍元感激地说道。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开户、存款、贷款,到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合作关系的深入也见证着银企的“双向奔赴”。如今的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拥有白茶种植基地1.5万亩,茶叶加工厂3座,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具备1000吨茶叶加工能力的生产线3条,公司固定员工119人,共与5个村集体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品牌“三鹤园毛尖”“洪家关绿茶”“金荆红红茶”均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公司也跨入了“湖南省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实现了红土地与绿产业的有机结合。据了解,为进一步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桑植农商银行针对茶叶产业推出了“茶叶贷”。该行发挥点多线长面广的网点优势,通过开展普惠走访,将服务窗口搬到了田间地头。通过综合评级授信,为农户发放无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切实解决了茶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实实在在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桑植农商银行还通过积极对接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进一步延伸了“桑植白茶”产业链,该公司在传统的散茶、茶饼的基础上,创新了白茶小月饼、白茶巧克力、白茶砖等产品,并计划开发白茶面膜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桑植白茶”的品牌知名度。据统计,桑植县现有茶园面积7.95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9.45万人,有加工主体5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95家,年产量达4500吨,产值5.8亿元。一副革命老区产业优、茶农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桑植农商银行也将继续深耕这片红色沃土,为桑植县特色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更加常态化、精准化、全方位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农商力量。

来源:张家界新w(通讯员 龙芳),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贷”助力茶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湖南桑植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处于我国茶叶黄金纬度带北纬30°附近,属于武陵山脉优质茶叶产区带。这里气候宜人,日照丰富,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72.6%,有着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700余年前,白族先辈跋山涉水迁徙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世代相传的白茶种植加工技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加上特殊的制作工艺,造就了滋味醇浓、回味悠长的“桑植白茶”。

“桑植白茶”是湖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推广的“五彩湘茶”区域公共品牌之一,也是桑植县 “三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湖南桑植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助力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以“支农支小支微”市场定位为引领,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截至2023年7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57.9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49.92亿元,占比86.21%,共发放茶叶类贷款6882万元,支持茶产业经营主体及个人超247余户。


“你们快进来坐,尝尝新茶!”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珍元热情招呼着桑植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多年的相处中,桑植农商银行早已被她视为“老朋友”。

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茶叶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省级龙头企业,1952年出生的刘珍元是该公司的负责人。50年前,刘珍元在乡镇参加工作,看到当地老百姓背着背篓,漫山遍野地去采野茶,然后交到供销社茶厂来换得收入补贴家用,她心想,这茶叶应该是个好项目,是能够让老百姓增加收入来源的好产业。带着对茶叶的感情,刘珍元辗转调动到桑植县供销联社工作,对供销社茶叶收购、加工、销售各个门道的了解,坚定了她退休后种茶的决心。2007年,退休后的刘珍元带着从农信社借的5万元贷款,和另外6名下岗职工一起,组建了合作社,选在600—1000米的高海拔地区——贺龙元帅的家乡洪家关白族乡,租赁老百姓闲置土地,开始种植白茶。2013年,大家一致同意把合作社更改为张家界万宝山茶业有限公司。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又是农商银行伸出了援手,提供信贷资金70万元,助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多年来,凭借着对品种、质量的严格把关,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发展成了桑植县自有茶园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茶海”。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全村3000余人从事有机茶种植工作,80%以上的乡亲们盖起了新房子,茶产业也成为了当地的致富产业。

“我准备把茶园的设施进一步完善,规划出一片区域专门供游客采摘,把茶文化和乡村旅游有效结合起来,让茶园成为年轻人的活动场所,成为网红打卡地,进一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这还得多亏了农商银行给我们公司追加的100万元信贷资金,解决了我日常周转的难题!你们的支持是陪伴式的,让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刘珍元感激地说道。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开户、存款、贷款,到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合作关系的深入也见证着银企的“双向奔赴”。如今的张家界万宝山茶叶有限公司拥有白茶种植基地1.5万亩,茶叶加工厂3座,面积3000多平方米,有具备1000吨茶叶加工能力的生产线3条,公司固定员工119人,共与5个村集体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品牌“三鹤园毛尖”“洪家关绿茶”“金荆红红茶”均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公司也跨入了“湖南省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实现了红土地与绿产业的有机结合。

据了解,为进一步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桑植农商银行针对茶叶产业推出了“茶叶贷”。该行发挥点多线长面广的网点优势,通过开展普惠走访,将服务窗口搬到了田间地头。通过综合评级授信,为农户发放无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切实解决了茶农“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实实在在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桑植农商银行还通过积极对接湖南湘丰桑植白茶有限公司,进一步延伸了“桑植白茶”产业链,该公司在传统的散茶、茶饼的基础上,创新了白茶小月饼、白茶巧克力、白茶砖等产品,并计划开发白茶面膜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桑植白茶”的品牌知名度。据统计,桑植县现有茶园面积7.95万亩,茶产业从业人员9.45万人,有加工主体5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95家,年产量达4500吨,产值5.8亿元。

一副革命老区产业优、茶农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桑植农商银行也将继续深耕这片红色沃土,为桑植县特色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更加常态化、精准化、全方位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来源丨桑植农商银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