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人生无茶

找到约2,589条结果 (用时 0.027 秒)

人生如茶

(《吃茶去》杂志)朋友从南方回来送我一盒苦丁茶叶,闻其名,知其味,我想它的味道应该是极苦的。我不喜爱喝茶,更何况是让人闻而生畏的苦丁茶了。于是将这盒包装精美的茶叶放置在了茶桌下面。时间匆匆过去了几个月,一日读了一篇关于品茶的文章,作者通过品茶有了许多人生感悟,让我萌生了些许好奇的心理和品尝苦丁茶的欲望。

于是,我找出了那盒苦丁茶,也就有了手里的这杯苦丁茶。

干绿的茶叶在热水的浸润中,缓缓舒展了娇柔的身躯,有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在叶子的经络中流转着、徘徊着,似乎与生养它的青翠的根茎从来就不曾分离。顷刻,有缕缕清绿的颜色袅袅溢出,先是在茶叶周围弥散开来,继而扩散至满杯。凝神望着水中,此时的那片叶子,已是沉醉般舞蹈,摇曳生姿了。

这是它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吗?编织了一生的憧憬,终于将蓄积的暗香释放。

端起茶杯慢慢的沾湿了唇舌,微苦,但是并不惹人反感,静下心来,反而多了一抹淡雅的色调,引人遐思。看着颜色微绿的茶水,猜想究竟是什么样的树叶会有这样古怪的味道呢。品过苦丁茶的口中竟然慢慢回味出了甘甜的余味。于是又喝了一小口,再慢慢去品,果然还是那样甘甜,而且透出缕缕清凉,仿佛心境中飘散出一股清澈的气息,也许是苦丁茶洗去了心中的郁闷或者积气吧。不善喝茶的我,竟然对品味苦丁茶有了一种好奇的欲望。

此后,每当忙完手中的事情,闲暇之余就会泡上一杯苦丁茶,静下心来去品味。把杂事、琐事、烦心事连同干枯的茶叶一同倒进杯中,目光凝滞成了淡淡的白水,在空旷的视野里,有绿茵茵的记忆,更有一身轻松袅袅升起。看着茶叶一片片浮上来,又一片片沉下去,细品慢饮间蓦然省悟,人生不也如茶叶嘛,初时争相上浮,但最后无不“折戟沉沙”尽落杯底。生活无疑犹如这杯苦丁茶,有苦涩的酸楚也有淡香的快乐,有炙热的浓情也有茶后的回味,终于在熟悉并适应了苦丁茶那苦涩的味道后,也在苦丁茶的浸泡中喜欢上了那翠绿得透明的颜色,更喜欢细细品位苦涩之后的淡淡清香味。

不知是谁说过,天下之大,能以区区一片叶子而牵动众人之心的莫过于茶。或许是由于生存的环境和天生的性格,我很反感以酒会友、无节制酗酒的做法,虽然对茶没有过多的研究和喜好,只能说是刚刚学着喝茶,但我从仅有的几次品茶中感悟到,茶的味道在于品,不同的人,品茶源于不同的意境。无论是花茶的浓香,绿茶的淡雅,还是苦丁茶的苦涩,都需要轻轻的品味和体会,或苦或甜或清香,就在一杯茶中,品过之后,心被洗涤,肺被荡漾,精神自然也就格外的爽朗。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独自品茗,福禄寿喜成了身外物,是难得的幸福;朋友三两个,品茶论道,海阔天空,茶飘着清清的香味,放飞忽远忽近的心事,时光就会不知不觉如水一样流过。人生简单得就像自己手中那杯茶,生活就是那杯中的水,而每一个人就是那枚泡于水中的茶叶,不同的人生,就如不同的茶水。人生如何?在于那杯水,更在于飘浮在水中的茶叶,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有喜也有愁,有快乐也会有痛苦,恰似那杯淡淡的苦丁茶。最初的品味里,茶水淡淡的苦涩,可在茶水的慢慢浸泡后,当我们再次品味时,却能品味出那茶水的甜味与清香,只有自己用心去品才知其味!

在某一个略显寂寥的午后,坐在阳光里,在一盏泛着清苦的杯茶中去其浮华,享其美味,回忆坎坷的往事,探讨苦乐人生,有许多无奈,也会有许多感慨;或在夜深人静时,泡一杯浓郁的苦丁茶,想工作想生活想心事想自己一切所想之事,独享一份难得的静谧。望明月叹长空,凝流水思枯提,目依窗棂,情醉杯心,清香苦涩照沉夜。真是一种难得的惬意。望杯中飘浮的茶叶,刚刚接触水的时候,在水中旋转不定,继而浮在水中,直至被水浸透后才会沉入杯底,我想这时候才是品茶的最佳时机。人在学习时,知道皮毛的时候最喜好在人前显露,一旦学精学深,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会变得深沉,就有了城府,也就不再张扬。

往事随想,茶伴一生。过往的一切喜怒哀乐,均在袅袅的茶香里飘走,留下的是淡淡唇齿间的苦与甜……拨开生命中那些疼痛的记忆,我看见那个落花的午后,或是无眠深夜的酒吧里,一杯苦丁茶静静的升腾着热气,飘逸着淡淡的苦涩,也散发着浓浓的清香……

人生何不如此,极似这茶,这杯苦丁茶……一片独自漂泊的叶子,清苦、淡雅、孤傲,让人回味无穷。

(摘自2013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涛)

张金牛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演讲:茶生活中的三种美学观

各位领导,尊敬的耀悦法师和各位代表、各位茶友大家下午好!

在我做律师的职业生涯中,我讨厌了酒桌上的应酬,开始设计了一个茶室,以茶代酒,我是在茶乡长大,又喜欢传统文化。朋友们认为我很懂茶,我也装着很懂茶的样子,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装着装着我便入了戏,开始对茶着了迷。于是便有了十多年的茶山行走,去各个大学的茶学院探访和学习,以及拜访名师等等,以至于沉湎不能自拔。我常常背着帐篷,借茶指引,攀山涉水,穿林越峰,不知疲倦,只享身心愉悦。体会那一山一味的禅意,一村一情的茶风。有时也在山上扎营,清晨天蒙蒙亮之时,看地气升腾,鸟虫相伴,渐渐亦体会到杜甫“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的意味。十七年的茶山行走,让我慢慢悟出:世间之大,唯心和物,由心到物,由物到心,心物相融。这似乎也印证了禅宗理念中关于我从何处来,将到何处去,此生有何为的悟道因缘。同时开始对茶有一种新的认知、体会和生活禅方式相结合的实践,也就有了现在的三种美学生活方式的自我体验和推广。

为了让我的体悟能和现实生活禅相结合,也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雅致。我提倡了三种美学生活方式,并给它们各起了一个名字:第一个叫“物哀”,第二个叫“风雅”,第三个叫“禅意”。其实这三个词也是我借用来的,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三个词虽也不一定能准确表达我心中的三种美学生活方式,但是我先借这三个词来向茶友们具体解释区分这三种美学生活方式,是需从物与心的关系出发。

第一种美学生活方式“物哀”,是指由“物”到“心”的过程。

我们周围的环境,总会有触动我们心灵的地方,如良辰美景,清供之器,有仪式感的美的生活方式,能够让我们感觉生活的优雅、有质感和有滋味,这就是所谓由“物”引发“心”的生活方式,我把它称之为“物哀”。能够引发内心感叹的情感的事物,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在这里都可以被称为“哀”,然后自然而然的会在心中涌起一种美的感受。

感受到美的感觉是感性的,体会到美的原因是理性的。

学会用口、眼、耳、鼻、身、意,去体会生活之美,从学茶的色、声、香、味、触、法开始,渐渐明白,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感受到多少。为此,在我的茶生活实践当中,我设计了一个叫《衡门》的茶席,希望以器物、环境之美,给我带来属于我自己的空间。我把这方茶席作为我禅修之所,希望在我一生当中能够有他相伴。

在华夏农耕文明中,掌握牛耕技术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控制牛的过程中,有一种东西必不可少,这就是衡。门呢,是出入口的意思。我借“衡门”这两个字,作为茶席的名称,当然,《诗经》中也有《陈风》的“衡门”,那是隐士的淡泊名利之所,很符合茶人的精神。我为“衡门”设计了茶艺的行茶方式和茶修的行茶仪轨。

第二种美学生活方式叫“风雅”,风雅是由“心”到“物”,与“物哀”相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风雅既指国风及大雅、小雅,也指诗意人生。把愿望语言化、文字化、器物化,借助他们,由内到外表达出来,包括音乐、绘画,只要是由“心”到“物”这个过程,我就叫它诗意人生。

为了能使“风雅”美学生活方式在茶生活当中得到应用,让诗意能够在茶席中表现,我又设计了《长风》和《清月》两个茶席,同时我选择了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向外求,以汉唐为代表;一是向内求,以两宋为代表配合两种自然现象:一是风,一是月。并且,我采用唐朝的煎煮法和宋朝的点茶法,作为茶席的主要表达方式。

为了让《长风》和《清月》两个茶席的理念能够和更多的茶友交流,我创立了自由茶艺师的平台,每周的公开课让大家体会到跟茶息息相关的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大家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才艺——花艺、香道、瓷器、摄影、手作、音乐、国学等。

从2019年3月截止到今天已经举办了300多场茶文化公益活动,吸引了有3000多人参加,10万多人关注的影响力。截止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场活动是重复的,活动虽围绕茶而展开,却又不局限于茶,我很享受在其中。现在已陆续举办了祛湿茶会、艾灸茶会、谷雨茶会、瑜伽茶会、小满茶会、闻香茶会、紫陶茶会、止语茶会、景泰蓝体验茶会、压襟手作茶会、色空谷音乐茶会、国学五伦、茶道之美、亲子茶会等等。

第三种美学生活方式“禅意”,禅意是指“物”与“心”的相融。由“物”到“心”,再由“心”到“物”,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也不追求立功、立德、立言。禅意人生,其“物”和“心”是体用关系,由“物”到“心”,感动了心,然后心经过升华提炼又回到了“物”,此时“物”与“心”相融合,看淡即是云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人情世态,不宜太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宋代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也很好的表达了我所说的禅意人生。人活在世间,四季匆匆而过,或许留意,或许忽视,有时驻足欣赏一下,烦躁时,四季都有着可痛恨之处,四季之交替,可能时时影响人的心境,但人是无法改变四季的。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禅不必说,禅也不可说,我为禅意美学生活方式设计了《若无》茶席,若无,就是好像没有,那到底有没有呢?需要自己泡茶来体验。我本人泡茶就常常喜欢用“若无”茶席。现在有很多茶友也都非常喜欢“若无”茶席,并常常结合茶山游的体验。

物哀、风雅、禅意,这三种美学生活方式的命名都是我借用的词,与原本的词的意思已经不一样了,因为以我目前水准,终究无法再造出三个词来表达我内心对这三种美学生活方式的定义。

如今,我把自己的茶生活融入到这三种生活方式之中,在实际茶生活中,这三种会有交叉组合,这三种生活方式也是对生活禅的一种践行。最终形成了我所开创的以茶知识普及为主的“无显茶课堂六讲”——识茶、执器、品水、布席、衡门、两仪,还有以“茶的前世今生”、“茶二十四品(物)”、“茶二十四品(人)”等体验为主的“无显茶游学”,以及以茶修为主的“衡门”、“若无”、“清月”、“长风”等等。我想,生活在这样的禅趣之中,再加上一壶茶的相伴,的确是惬意无比。

最后,我想以自己的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演讲:

岭上白云留不住,村前流水起凡心。

茶山行走十柒载,心物相参半刻明。

舒曼:茶叩“无门关”

佛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那么,何以赵州和尚却说:“狗子无佛性”。

晚唐时期,禅门巨匠从谂禅师在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演示生活中的安心法门。每每他对参学者提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时,便从清净的心性中流露出了一个“无”字。这一句深刻而又隽永的话语由此流传千古,远播四海,使无数的人们回归到当下的真实。

一个“无”字,且能悟透了空性,找回了初心,找回了真实的自己。难怪宋代五祖法演禅师对“无”字颂曰:

赵州露刃剑,寒霜光焰焰。

更拟问如何,分身作两段。

空门由心开,用心看世界。终于有一天,南宋无门慧开禅师以磨砖为镜的锐气刺破了灵魂的迷雾,苦参“无”而开悟。无门慧开禅师把赵州“无”字作为禅门一关,叫做“无门关”。并在其纂集著作《无门关》中,把“赵州狗子”列为第一公案。

《楞伽经》曰:“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有参学者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师云:“无!”

学人问:“上至诸佛,下至蚁子,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无?”

师云:“为伊有业识性在。”

及至后来,有参学者一而再、再而三追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之时,想不到赵州和尚睿智而答:家家门前通长安。

佛祖曾说:“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狗子究竟有无佛性,岂不是即非无佛性,是名无佛性麽。许多道理,如同“哑子得梦,只许自知”。

在中国禅宗史上出现过许多参悟公案,尤以赵州“无”字公案,藉狗子之佛性,以打破学人对于“有”和“无”之执着。正如无门慧开禅师曰:

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

人生很多事,且不争“有”,亦不辩“无”,其真意自会明朗。

风卷云涌,亦如风轻云淡;怒海翻涛,亦如溪水静流。

赵州答“无”,一如他常说的“吃茶去”一样,即非赵州茶,是名赵州茶。

赵州有茶却道无茶,赵州无茶却道有茶。

当你突破了这一杯茶的概念,心似白云,意如流水,去寻找心灵中那一壶芳香、一盏淡泊,彻底打破我们无始以来无明烦恼的根本。既然言佛不如言狗,好比言佛不如言茶,如此,“无”字话头便与茶成了“一味”:

有人问:“赵州还有茶也无?”

师云:“无!”

问:“天下皆知赵州茶,此处为何说无茶?”

师云:“为伊有业识在。”

临济真净克文禅师对赵州“无”字颂云:

言有业识在,谁云意不深?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赵州禅师用“无”这个契入口,来告诉参学者,用佛法的智慧,去观照生活,看清生活的本质是空,是无。

所谓“无”,心在当下不妄想,身在红尘不逐流。在浮生闲日的禅意里沏上一壶茶,淡看花落云起,心无牵挂。正所谓:心中藏有桃花园,何处不是云水间。

无念——于念而无念,守一窗空灵的明月;

无相——离茶而吃茶,品一杯清心的静思;

无住——有缘而随缘,写一笺宁静的心语。

现象世界,一切皆空。赵州禅茶,有茶无茶,皆由心而起,若有所念,赵州有茶便无茶。色空一体,禅茶一味,内外如一,应是“无为有处有还无”。

曾记否,无门慧开禅师在法堂内参“无”字话头,寂寥中,忽然听见犹如排山倒海般的鼓击声绵绵密密的从斋堂那一头传来,无门慧开心中很久以来的疑团,顿然消失,豁然省悟,高颂:

青天白日一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

万家森罗齐稽首,须弥勃跳舞三台。

那一派“天淡云闲列长空,丽日高照大地春”的山水气象就这样呈现在他眼前。

觅一处闲暇,煮一壶清澈,颂一关无门,感风云徐徐无语,悟泉溪涓涓默流。

此时,把一个“无”字暂放他处,听风得清籁,观水知静流,只将赵州一声“无”悠然地沉淀,轻轻地随静水流深,随清风飘散。就在此刻,浑然不知日而垂、月初上。月印千江,禅心无痕。

茶道无门,千差有路。

以茶见性,即非喝出来,亦无门可入。

茶道,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但,言语道断,心行灭处。

然而,万法唯心所现,茶与道均在一切法之内。唯有杯茶在握,除妄想、分别、执着,心清净,渐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随缘而起的佳境之中,以此泯灭世间一切分别知见,与万物融为一体,方能以茶见性,触目皆为茶道。

人生,不必拘泥于一处,“有”和“无”,“空”与“色”,均是万物皆可的状态。世事皆有本性,众生皆有佛性,与其牵挂有无,莫若超越有无。安时而处顺,佛性即禅心,禅心即茶性。

如是放下一个“无”,便将解脱生命的烦恼,享受轻松自在的人生;

如是放下一个“无”,便可证入无门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的生命境界,并在这个澄澈的境界里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那就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今年10月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舒曼茶话继2012年在韩国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推出《赵州茶语》禅茶演示而获唯一奖项之后,今再度创编《茶叩无门关》禅茶演示。此文为这台禅茶演示节目而作)

星云大师题写“无门关”

找到约2,489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