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蒲圻羊楼洞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赤壁羊楼洞茶马古镇的前世今生

  赤壁羊楼洞,这个被大山拥抱着的小镇,随着岁月变迁,尘封在过往的时光中,渐渐被人们淡忘。现在,这个古村神秘的历史,以及它拥有湖北省境内最长、保存最完整的明清老街,又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正在挖掘它的历史渊源,还原它昔日作为茶马旧道泉源之一的辉煌一页。

  首先看到的是羊楼洞“青砖茶制作技艺(川字号)”原址,它的正门是一座两层的门楼,拱形门,两边有楼梯可上到楼上。拱门正上有“羊楼洞”三字,右边为上联,写的是“唐宋以来羊楼三泉酽醉千年”:左边为下联,写的是“东西口外洞庄川字飘香万里”。羊楼洞标明产地和品牌,上联写出羊楼洞青砖茶的历史,“三泉”指的是赤壁附近的三股泉水,泉水泡茶古来推崇,唐宋以来羊楼洞茶砖即已闻名于世,可见羊楼洞茶砖历史的悠久。质地的精良。下联说的是,羊楼洞作为万里茶道源头,青砖茶以及茶叶被辗转运往东西口外,洞茶与川字号畅销欧亚,其影响力足以“香飘万里”。

  2014年5月国家农业部已在羊楼洞立碑,说明羊楼洞的茶文化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羊楼洞村入口不远处看到一块巨石,上面刻有万里茶道的线路图,让我震惊的是,赤壁(原称蒲圻)羊楼洞古镇竟然是欧亚万里茶道的源头。有史料为证,在2015年11月8号闭幕的世界茶叶大会上,湖北省赤壁市和该市羊楼洞古镇分别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万里茶道源头”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荣誉称号。有这两道光环,让我们对羊楼洞有了新的认识。

  据记载羊楼洞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南26公里处的群山之间,为湘鄂交界之要冲,背依松峰山北麓,毗邻公路和铁路的交通要道赵李桥镇,如果你不是专程来寻访,很容易会直接经过赵李桥而与它擦肩而过。如今的羊楼洞实在是太冷清了,就如群山里隐藏的一个看不到几个人的旧村落,一眼刻满绳痕却早已弃用的寂寞古井,一户朝夕与晨昏相伴东倒西歪的沧桑老屋,但让人惊奇的是,羊楼洞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旅店铺。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一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砖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据说那个年代邻近的乡镇运送茶叶和货物时碾轧而成的,街巷两旁保留着100余家制茶作坊,茶庄,钱庄,商铺,酒肆及大量鄂南特色古民居,可以想象,羊楼洞一定曾有过如今不为人知的辉煌历史。

  原来羊楼洞产茶制茶的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羊楼洞周围出产一种松峰茶,当时享誉鄂湘赣一带,加工的茶叶经由大唐安西都护府翠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销往西亚和欧洲。汉代王昭君是湖北人,据说她奉旨出塞时,随身曾带去了湖北的茶叶作为礼物,深受蒙族人的欢迎,吃茶品茗在草原渐成风俗,后来羊楼洞渐渐成为一条唐宋时期的茶马古道。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羊楼洞更是成为中俄茶叶国际商道的起点,经此茶马古道,砖茶从羊楼洞由独轮车运抵新店装船,出大江运至汉口,溯汉水至襄阳,然后舍舟登陆,改用蓄驮车运,经河南洛阳过黄河,再经山西大同到张家口或晋北的杀虎口入内蒙古,穿越草原荒漠,最后进入俄罗斯各地,那时若提起汉口羊楼洞,可谓闻名遐迩。羊楼洞古镇在极盛时,有茶庄200余家,清道光年间,英、德、日、俄等国商人竞相于此办厂制茶,国内的晋、津、沪茶商也都蜂拥而至,一时间这里成为驰名中外的茶市。

  明清时期,羊楼洞制茶业已相当发达,是方圆百里的茶叶集散地,羊楼洞凭茶一跃为国际名镇,俗称“小汉口”。羊楼洞青砖茶被称为“洞茶”,千百年来远销蒙古、新疆、俄罗斯等地,久而久之这种砖茶文化成为鄂南地区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地域文化。民国初年修筑京汉铁路,原本线路设计要经过羊楼洞这个繁华的茶马集镇,但由于羊楼洞的乡绅们怕会坏了当地风水,于是铁路改线经赵李桥镇南下,铁路通车后,身处大山里的羊楼洞,人们依然用独轮车这种原始的运输方式运进茶叶和送出茶砖,考虑到交通不便,上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决定将羊楼洞茶厂迁到几里路外铁路公路便捷的赵李桥镇,羊楼洞由此繁华落尽,渐渐沉寂下来。

  背负松峰山的羊楼洞镇口,近年立了一块巨石,上醒目的写着“欧亚万里茶道源头”几个红色的大字,旁边刻有以羊楼洞为起点直至欧亚的茶道线路图,从这里可以看到一条老街正蜿蜒地向镇深处延伸而去。走在凸凹不平,然而又被岁月风雨打磨的光滑如鉴的青石板老街上,一种旷远的感觉油然而生,昔日运茶的独轮车将青石板碾出的寸余深槽,像打开一册尘封古书的插图,在对我们默默地诉说古镇的历史过往。可以想象,那些年,每年几十万担茶砖,由那些当地或来自江西的精壮农民,用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日夜不停地运往三十里外的新店,再运往汉口,运往包头和张家口,直至遥远的俄罗斯,那是怎样繁忙的情景。老街两旁的明清古建筑布满沧桑,由于年久失修显得古朴衰败,除了民居外,不少是过去的茶庄,屋顶都竖着制砖茶的烟囱,从门前挂着的“巨盛川”、“乾泰恒”、“义兴”、“大昌川”、“阜昌”等铜牌介绍,能看出自清代以来制茶业务十分兴盛,其中既有本地人办的,还有俄罗斯商人来此兴办的茶行,人们形容当时的情形是“羊楼洞一条街,家家都把茶行开”,让人遥想羊楼洞上空茶香飘散,融入云端的盛景。

  石板街过去是羊楼洞最热闹的一条街,茶庄商铺门户相接,鳞次栉比,现在也异常冷清,只有那些挂在屋檐下的红灯笼随冬日的寒风寂寞的摇动。过去的店铺大都陈迹斑斑,关门闭户,仅有几家尚有人居住的老店,主人还在摆摊出售笋干、蘑菇等当地山货,难得见到的老式曲尺形柜台上零散摆放着各种茶叶礼盒。有的店铺屋顶坍塌,几成废墟,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远近闻名的大昌川茶庄不知何时已是瓦砾遍地,难见旧日的模样。倒是旁边一家装修一新的茶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家全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店招“兴商茶号”,创建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原是羊楼洞一家规模较大的茶庄,店主是一个叫黄萍的女青年,她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店参观,在与她交谈中,我向她表达了对古镇衰落萧条,自生自灭现状的忧虑。她介绍说,镇有关部门正准备有计划地修复原有的古建筑,由于居民没有能力,目前由政府出资维修,修复后的店铺再反租给居民经营,初始阶段不收租金,这个修复的茶庄就是她接手承租的。店内陈列出售不少品种茶叶,主要则是羊楼洞产的“川”字青砖茶。茶庄前后两进,后进房屋内挂有不少羊楼洞历史的图片展板,如同一个展览馆。小戴向我们介绍羊楼洞欧亚茶马古道的久远轶事,还有青砖茶的独特功效。

  沿木楼梯登上二楼,错综复杂的梁构和雕刻精致的藻井让我们叹为观止。羊楼洞房屋大都有天井结构,上面是藻井天窗,用于透光,下面是地井,羊楼洞群山环抱,气候温润,如遇下雨天,雨水从天窗落在地井上,顺着石头的缝隙渗透到排水系统里,一直流到院外,根本不用担心房子会被雨水淹了,这些房子虽老,但住起来很舒服,冬暖夏凉,非常适宜,这也是羊楼洞世代繁盛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轻人相继离乡外出打工,青石街只能偶尔看到老人和孩子的身影,见一个老人孤单地站在自家门前,我上前与他交谈。他自言已70岁,一直住在这里,见证了羊楼洞的兴衰。他说,一百多年前,第一块青砖茶就诞生在这里,用九眼泉井的水制成的青砖茶很快便闻名遐迩,被人们称为洞砖,并远销到俄罗斯等地,这段历史在羊楼洞妇孺皆知,引以为豪。

  青山叠翠,茶园飘香,羊楼洞就这样淹没在历史,尘封于岁月,但是羊楼洞明清石板街还在,茶马古道的源流还在,远在万里的欧洲还喜欢羊楼洞青砖茶,还知道昔日号称“小汉口”的羊楼洞。羊楼洞是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现已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随着羊楼洞得到保护和恢复,相信不久,尘封了的这段历史会翻开新的一页,那些游子回到故乡又能在石板街寻觅到祖先的足迹和乡愁,历史也会永远记住这个被淹没已久的羊楼洞。

  1914年开设的电报局,专为茶市服务。

  出入羊楼洞古镇或者古街,看远处最清楚易见的建筑物,是圆通寺的宝塔。

图片描述

  圆通寺,过去曾全部毁坏。现在所见,系现代重建。有这座寺庙与羊楼洞明清古街遥相呼应,好像增加了古街的古味。因为圆通寺并非古迹,所以就没进去瞻仰。

  图文来源于:古镇青砖茶

历史:湖北名茶之青砖茶

青砖茶属黑茶种类,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压青茶,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薄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场面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青砖茶外形常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

 

青砖茶系采用湖北老青茶和黑茶毛茶原料加工而成。鄂南地处长江流经湖北留下的一个条形地带,背靠幕阜,北饮长江,大部分属微酸性黄红壤土。年平均气温13-18℃,,年平均降雨量750-1500mm,无霜期达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发展茶叶生产的良好条件。

 

历史记载

鄂南地区茶事甚早,传说三国时东吴士燮、庞统、神医华陀曾在此采茶作药,医护将士。魏晋时,采茶叶已在鄂南地区初步发展,如晋代陶潜的《续搜神记》中所载:“晋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晋代著名道学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曾在赤壁葛仙山、黄葛山、随阳山等处修行十余年,采茶煮茶,潜心著述,写成道家著名典籍《抱朴子》,对中国古代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到了唐代,“长江中游的茶叶在唐代取得空前的发展,这种发展得助于当时迅速兴起的饮茶之风”。鄂南茶叶不仅列为贡品,还加入国家商贸,采茶叶空前发展,茶叶种植亦在民间广泛出现。今赵李桥所辖羊楼洞松峰山上的一株千年老茶树,相传植于唐太和年间(公元827年前后),它见证了唐代鄂南茶叶的辉煌。《太平寰宇志》载:“鄂州蒲圻、唐年(今崇阳、通城)诸县,其民……唯以种茶为业”。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云“江南出鄂州、袁州、吉州。”

 

鄂南各县唐时统属鄂州,唐时鄂州以江夏郡产茶为最,而鄂南各县则是江夏的主体辖地且是最适宜种茶区域。毛文锡在《茶谱》中说:“鄂州之东山、蒲圻、唐年县,大茶黑色如韭叶,极软,治头痛。”可见鄂南在唐代就以药用大黑茶而蜚声茶界了。唐时鄂南的茶叶还为民族之间的文化友谊沟通作出了贡献,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中央政府赏赐给附马都尉吐蕃王松赞干布之茶叶即采自岳、鄂、赣三州。

 

宋代实行茶马交易及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鄂南产茶更盛,《宋史·地理志》载:“岳鄂(今鄂南地区)处江湖之都会,全邵屯兵,以扼蛮獠,大率有材木、茗诧(诧即茶)之饶……”。随之国家定“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将荆湖北路之岳州、鄂州定为榷茶之地,年定上交国库榷茶247万斤。《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国家规定茶叶主要品种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种所谓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今洞庄砖茶之雏形。

 

元明时,鄂南已成为湖广区域最重要的产茶区域。《明史·食货志》载:“产茶之所,湖广以武昌为首,然当时以兴国军(今通山、阳新一带)为最著。”《湖广通志》:“武昌茶出通山者上,崇阳、蒲圻者次之。”明代中期,为了茶马贸易的需要,当时产于蒲圻、咸宁、崇阳、通山、通城及湖南临湘一带的老青茶,运至羊楼洞(今赵李桥)加工后,大批销往蒙古等边疆地区。羊楼洞成为鄂南茶产销集散中心即从是时起。当时,羊楼洞一带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便于长途运输。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粘合成饼状的办法,采用先将茶叶拣筛干净,再蒸汽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这种“帽盒茶”,即今赵李桥青砖茶之滥觞。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亲征噶尔丹后,废除了明代的茶马司和马市,开放了汉蒙民族的民间贸易,羊楼洞供边销的帽盒茶制造业更加兴盛。乾隆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1786-1795),山西茶商进入羊楼洞设茶庄制茶,当时著名茶叶生产厂家有三玉川、巨盛川,每年生产帽盒茶约40万公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市场对红茶的需求,鄂南的“蒲邑四乡皆产之,而种植较盛、获利颇多者,厥惟南乡,以其近羊楼峒(洞)茶市也。”而鄂南的崇阳,这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茶叶产区:“筛茶之男工,拣茶之女工,日夜歌笑,市中声成雷,汗成雨”。“同郡邻省,各处贩客云集,舟车肩挑,水陆如织。”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市。道光年间,广东帮茶商到羊楼洞收购精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有红茶号50多家,年制红茶5万担,供出口欧洲。

 

清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青砖茶开始出现了。嘉庆二十年蒲圻贡生周顺倜所作《莼川竹枝词》云:“三月春风长嫩芽,村庄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梁熟,枕畔呼郎起采茶。”“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原注:每岁西客于羊楼洞买茶。其砖茶用白纸缄封,外粘红签,题‘本号监制仙山名茶’等字。芙蓉山在西乡)”关于青砖茶正式生产的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始自咸丰末年即1861年。根据查证,我们认为青砖茶出现的时间应该还略早一点。宣统年间修订的《崇阳县志》记载:“今四山俱种茶,山民借以为业。往年山西商人购于蒲圻羊楼洞,延及邑西沙坪,其制采粗叶,入锅火炒,置布袋中,揉成,再粗者,入甑蒸软,取捎细叶洒面,压做砖。竹藏贮之。贩往西北口外,名黑茶。道光季年,岁商麇集,采细叶曝日中,揉之不用火。阴雨则以炭焙干。”可见在道光末年已有成形的青砖茶出现。

 

砖茶巨大的销售量和丰厚的利润也引起了外国资本家的注意,19世纪60年代,俄商率先在汉口开办茶庄(厂),收购毛茶,使用蒸汽机压制茶砖(红茶压制的米砖)。“在汉口及九江一带之俄办砖茶厂,制造砖茶之方法简单而有效。有一笨重之模型,上有精细花纹,放于水压机中,不论红茶或绿茶,经过平常制造过程后,再加蒸热而放入模型中,其程序为先放一层上等茶,然后放一厚层之粗劣茶叶、再加一薄层上等茶于面上。俟复以模型后,再用水压机重压之。旋去压力,取出模型,即得砖茶。经三星期之干燥,即告完成”。 仅仅几年间,“汉口烟筒林立者,即俄商以机器制茶之屋也”。

 

1863年以后,汉口成为世界茶叶港,沙俄皇族财阀、茶商巴洛夫,开始从汉口深入鄂南羊楼洞开设加工毛茶、制造砖茶的茶庄。俄商李特维诺夫亦直接来华投资,在羊楼洞兴办了“顺丰砖茶厂”,开创了中国近代第一工厂。随后几年,俄商又先后在羊楼洞开设了“阜昌砖茶厂”和“新泰砖茶厂”。不仅如此,羊楼洞的茶种还在俄罗斯繁衍生根,1893年,清政府派遣刘峻周赴俄国种茶,临行,从羊楼洞运走10万棵茶苗至俄国格鲁吉亚种植成功。

 

同治光绪之际(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羊楼洞进入茶事极盛之期,年销往西北砖茶可达30万担以上,镇上茶庄近百家(由俄商、晋商,粤商等分别开办),工人计日或计件取值,最大的茶厂有十七个分庄,雇工总数达数百人。运茶的独轮手推车川流不息,小镇上制茶从业人员多达二万多人,有“小汉口”之称。今日羊楼洞之青石板街道尚留存独轮碾压所成深槽,当日之繁荣可见一斑。

羊楼洞所产砖茶压制初期主要供蒙古、新疆、俄罗斯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因为路途遥远,且为了便于驼运,砖茶的外包装是用衬以厚纸和叶子的篾篓。其主要运输路线是用独轮车将砖茶从羊楼洞运至新店,再由新店装船运汉口,溯汉水而上至襄阳和谷城,然后从襄阳到唐河,或从谷城到邓县,再用畜力陆运河南社旗,经洛阳渡黄河,走山西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包头,经张家口转销各地的称东口货,经包头转销的称西口货。东口货再从库伦(今内蒙国首都乌兰巴托)至当时的中俄边界重镇恰克图,恰克图成为当时欧洲与俄罗斯的茶叶集销中心,茶叶之路由此西延至布里亚特首府乌兰乌德和西伯利亚最大城市伊尔库茨克,经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秋明、叶卡捷琳堡、彼尔姆、柯斯特洛马、雅罗斯拉夫、莫斯科、终抵圣彼得堡。

 

十九世纪上半叶,经恰克图转口的鄂南茶叶出口额达到了中国对俄出口总额的40%。在贩茶运茶的过程中,刘姓的一支发现谷城西南山区适合种茶,就在谷城落户,这支茶商的后人,就是现在的汉家刘氏茶坊家族。当时以鄂南赵李桥为起点的这条在历史上存在了二个多世纪的茶马古道,总长近万里,行程需数月,成为沟通中国与欧洲茶叶贸易的桥梁和纽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砖茶北上运输的路线,直至民国七年(1918年)才开始改变,那时粤汉铁路(今京广线南段)与京汉铁路通了车,在西距羊楼洞4公里的地方设了一个赵李桥火车站,青砖茶可直接由赵李桥上火车北运,而不再经水路中转。

 

米砖茶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世纪初,羊楼洞的晋商“聚兴顺”将牌坊图案印于米砖茶之上,用作产品标识,“牌坊”商号诞生。俄商将德国报废的蒸汽机火车头拉到鄂南羊楼洞,将其蒸汽锅炉部分改造用来蒸茶和烘干砖茶,利用其动力压轴原理改作压机压制砖茶,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工业革命,俄商将“火车头”图案压印至米砖茶表面上,“火车头”商号诞生。

抗战爆发后,羊楼洞被日军铁蹄践踏,日军国人韩弼臣、王致中两老板创办的著名大茶庄“聚兴顺”、“义兴”强令更名为中日合资的“武汉制茶株式会社”下属第一厂、第二厂,侵我民族资本。 1945年8月15日,日军无条件投降,民国政府接管日伪资产,成立民生茶叶公司下属鄂南砖茶厂。

 

1949年7月中旬,中南军政委员会派遣军事代表率员接收国民党湖北民生茶叶公司鄂南茶厂。10月初对国民党湖北省银行复兴茶厂、民族资本义兴茶行、聚兴顺茶行进行接收,成立“中国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

 

饮用方法

饮用时需将茶砖破碎,放进特制的水壶中加水煎煮,茶汗浓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御寒,化滞利胃,杀菌收敛,治疗腹泻等多种功效,陈砖茶效果更好。

 

青砖茶的饮用方法很多,共有十道程序:喜闻陈香(赏茶) 黑茶在冲泡前应先闻干茶香,以陈香明显者优,有霉味异味者为下品。赏茶后将茶荷里的黑茶倒入煮茶用的同心壶中。活火煮泉(烧水)冲泡黑茶要100摄氏的开水,在烧水时应急火快攻。

 

茶品特点

青砖茶属黑茶类,以老青茶作原料,经压制而成青压青茶,其产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宁地区的薄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场面等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青砖茶外形长为长方砖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水色红黄尚明,叶底暗黑粗老。

 

青砖茶主要产于湖北的咸宁地区。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筛切制坯、蒸压成型、烘干压制而成。青砖茶的压制分三四面、二面和里茶三个部分。其中三四面,即面层部分质量最好。

 

青砖茶色泽为棕色,茶汁味浓可口,香气独特,回甘隽永。最外一层称洒面,原料的质量最好,最里面的一层称二面,质量稍差,这两层之间的一层称里茶,质量较差。

 

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

 

赤壁青砖茶—— 可以喝的文物,且越喝越“轻”

赤壁青砖茶

起源于公元1006年

砖茶鼻祖在赤壁

湖北,九省通衢,在历史上和当代都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曾是全国茶叶出口三大口岸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种类繁多。

在发展利用茶的历史长河中,赤壁青砖茶以它特殊的形状,漫长的演变过程以及它独特的饮用功效,成为了国内外享誉盛名的茶品。

赤壁青砖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因为宫廷用茶的要求,团茶和饼茶属于紧压茶类,是砖茶的前身。据《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茶叶主要品种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里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今青砖茶之雏形。

据《蒲圻志》:“宋景德年间(1004—1007),(蒲圻)已有成批的茶叶运往边疆,在张家口与蒙古一带进行茶马交易。”;另据河北《万全县志》记载:“宋代景德年中叶(1006年左右),官府以两湖饼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并以张家口为蒙汉‘互市之所’。”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羊楼洞茶区出产的茶叶为了降低运费、减少损耗和便于长途运输,改变了宋代以来用米浆将茶叶粘合成饼状的办法。采用先将茶叶拣筛干净,再蒸汽加热,然后用脚踩制成圆柱形状的“帽盒茶”。羊楼洞因此也成为鄂湘赣三省交界处茶叶产销集散中心。

到乾隆年间,蒲圻羊楼洞一带,每年已可生产边销“帽盒茶”十万盒、八十万斤。后来由于长途运输和储存的需要,“帽盒茶”被进一步改进为现在的砖茶。

清中后期,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羊楼洞的砖茶生产日趋成熟。嘉庆二十年(1815年)蒲圻贡生周顺倜也在他所作的《莼川竹枝词》以诗词的方式介绍了赤壁羊楼洞制作砖茶的细节:“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笺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可见至少在嘉庆年间就有成型的砖茶出现。

因此,全世界公认赤壁赵李桥羊楼洞是青砖茶的鼻祖之地,尤其在明清两朝,不足2平方公里的羊楼洞仅凭茶叶一项就成为国际茶叶贸易名镇。

被誉为“生命之茶”

茶道万里,砖茶飘香

古有诗云:“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青砖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生命之茶”,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砖茶贸易更是见证了历史上万里茶道的繁荣和辉煌。

1843年,世界上第一块机制青砖茶在赤壁羊楼洞问世,成为中国黑茶之鼻祖。在接下来的200多年里,随着商队的足迹,它将茶香溢满“中俄万里茶道”,并成为蒙古等边彊牧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

万里茶道以赤壁羊楼洞为起点,顺着长江至汉口,逆长江至襄阳,再改为畜驮,翻山越岭至黄河。然后分两路,一路走到洞口(今张家口),往北入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往北入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到达俄罗斯重镇恰克图,从这里转销欧洲各国;一路走西口(今内蒙古包头)经河西走廊到达新疆达中亚各国。

内蒙古作为万里茶驮古道的中心,它是内陆与边疆、中国与欧亚各国沟通交通的桥梁。历史上存在了200多年的万里茶驮古道,为中华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繁荣与拓展以及商业贸易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发展过程中,青砖茶还成为了蒙古奶茶制作的主要原料,青砖茶的口感与耐泡程度决定着奶茶的口感与风味。赵李桥川牌青砖茶以其独特的风味,一直是制作奶茶的首选,经过百年的认可,“三道杆”已成为草原人们心中诚信和放心的标志。

又称“川字茶”

百道工艺,成就传奇

除此之外,赤壁青砖茶也称之为“川字茶”。

在赤壁赵李桥镇羊楼洞有观音泉、石人泉、凉阴泉,三泉如川,穿镇而过,泉水清洌甘甜。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当时众多的茶庄中都带有川字,既突出了水的重要,又暗示着生意兴隆。其中最大的是三玉川”和“巨盛川”,他们与内蒙最大商号“大盛魁”建立了贸易往来。起初“三玉川”、“巨盛川”在压制砖茶时印有“川”字标记,因在蒙古牧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他茶庄相继效仿。1949年7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派员接管“民生”等多家茶庄,合并成立“中国茶业公司羊楼洞砖茶厂”,“川”字标识开始独家占有使用。1983年正式依法注册。

赤壁青砖茶能传承千年而不衰,与它独特的制作工艺也有关系,从采摘到加工成成品,大小接近100多道工艺程序。

首先是原料生产工艺:鲜-摊凉-杀青-揉捻-晒干-入库;其次是砖茶加工工艺:选料-加湿-聚堆-发酵-自然干燥-陈化-复制-拼配-汽蒸-高压压制-烘干-包装。

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黑茶的关键所在。

成形的青砖茶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匀,砖面色泽青褐。茶汁味浓可口,汤色红黄明亮,浓酽馨香,滋味醇正,回甘隽永,具有青砖茶特殊的香味。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砖茶愈香、愈浓郁、愈醇正。

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等独特作用为其它茶类所不及。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品质特征

物以稀为贵 越陈越香

青砖茶为发酵茶,它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有一个后发酵的过程,各种功效也会大大增加。据了解10年以上存放期限的青砖茶对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有显著功能,是危害现代都市人健康的“富贵病”的克星。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年青砖茶数量相对较少,物以稀为贵,陈年青砖茶的价值也随之提高。

陈年青砖茶,砖面经过岁月洗礼陈化,颜色呈红褐色,具有明显的陈香气,并含有发酵菌香,楠竹香与木质香等复合气味感觉。陈年青砖茶随着时间推移,愈陈愈香,愈浓郁,愈纯正;在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下存放较长的陈年青砖茶还可有明显的杏仁香气。滋味方面除醇和感觉外,有一种粗而不涩、老而不淡、醇厚有回味的大气回甘,余韵持久的“川韵”;仔细品尝茶汤在入口时,舌中转动时,咽吞时和咽吞后有不同层次、结构感强的特点。陈年青砖茶的汤色方面除橙红明亮外,还有琥珀色的晶莹剔透的感觉。

冲泡品饮

汤明透亮 入口甘甜

备具:准备好泡茶器皿(紫砂壶、公道杯、滤网、品茗杯及辅助器皿)。

温杯洁具:泡茶先温杯,温杯也叫做洗杯,目的是为了洗涤茶具,使茶具温热,更利于茶汤滋味和香气的激发。

水温:注入100°沸水冲泡。

投茶量:取适量的青砖茶投入紫砂壶,日常泡茶建议茶水比例1:20左右为宜。

出汤方式:醒茶后注入沸水,静泡至汤色橙红,出汤至公道杯中。

品饮:色如琥珀橙红,汤明透亮似梳,入口甘甜醇厚,闭眼万里神思。

来源:请你喝杯湖北茶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