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易昌号极品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普洱百年老字号[庆丰号、同兴号、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

一说起普洱茶老字号,相信很多茶友都会想到同兴号、宋聘号、同庆号以及福元昌号。这些老字号,经过百多来起起伏伏,一直坚持到现在真是不容易,在这里我找了一些关于百年老字号的资料,让不知道的朋友也来了解一下。

图片描述  

庆丰号茶庄

易武庆丰号茶庄创建于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年),年经营茶叶100-200担;由于两地相隔仅数十里,然两地区的茶叶,一为最适合制成普洱贡茶的小叶种茶,另一则是最好的越陈越香大叶种普洱茶品。一般茶商多跨着两茶区同时设有茶厂。“宋云号”和“元昌号”两个茶庄,均在两大茶山设了制茶厂,其中“宋云号”设于易武的茶厂名为“庆丰号”,专门采用有别于倚邦小叶茶种的易武山大叶种普洱茶叶,制造精选茶品,茶叶主要销往贵州、四川、越南莱州等国内及海外市场。

古六大茶山茶庄创建时间不一,有清雍正、同治、光绪、民国等时期,有的开开停停,停停又恢复。清光绪年间至民国26年(1937年)抗战争爆发前,易武主要茶庄除了庆丰号外,还有同庆号、同兴号、乾利真宋聘号、福元昌、同昌号、同泰昌、迎春号、庆春号、守兴昌、车顺号、元泰丰、君利祥、中和祥等十四家。

易武庆丰号普洱茶

福元昌号

清代末期以前,一直都是以倚邦茶山(后来称为“倚邦茶区”)的普洱茶品最受欢迎,而且以小叶种普洱茶著称,尤其在清朝是贡茶的主要茶种。开设在倚邦茶区的茶庄号很多,后来流传而继承下来,有史料可考的,要推“宋云号”和“元昌号”两家茶庄。这两家茶庄同是创立于光绪初年。宋云号茶庄在光绪初年创业,到民国初年暂时歇业,1921年又重新开业,每年制造普洱茶二百多担,以销往四川为主。元昌号茶庄也是创设于光绪初年,每年制造普洱茶四五百担,以运销到四川省及北方地区。到了民国初年停业后,全部业务就此营运,并不再复业。

清代中期,易武山普洱茶事业已逐渐崛起,更早时期已经建有一条运送贡茶古道,后来并铺成石块马道,连接了易武镇和倚邦茶山区。两地相隔仅数十里,然两地区的茶叶,一为最适合制成普洱茶贡茶的小叶种茶,另一则是最好的越陈越香大叶种普洱茶品。一般茶商多跨着两茶区同时设有茶厂。元昌号茶庄在光绪年间中期,也在易武大街开设了茶厂分行,叫“福元昌号”茶庄,专门采用易武山大叶种普洱茶菁,制造精选茶品,以供普洱茶品茗者,或销售到海外市场。“光绪二十六年易武周围到处是老茶树,另外还种了不少茶地……那时期是易武街曾产茶千多担。

福元昌号圆茶是采用最优良大叶种普洱茶菁制成,茶叶厚大,条索宽扁,土栗中略带灰色,油光淡薄。茶气仍强、充分表现出易武正山普洱茶的特性。那蓝色、紫色内飞者是属于较阳刚性茶品,而白色内飞者则是阴柔性,两者茶性各具特色。最近已经发现福元昌圆茶劣品,像是早期的赝品,其茶韵很新,还有一些涩味,叶底呈暗栗色,多厚硬大的单叶茶箐。从茶饼表面很难辨别出真伪。福元昌号圆茶那种气势磅礴雄厚的气势,十足代表了普洱茶的雄壮男性美,是现今普洱茶行列中的“普洱茶王”。

易武福元昌圆茶

宋聘茶庄

宋聘茶庄始创于清光绪初年,和同庆号、福元昌号、同兴号并称为四大贡茶茶庄。光绪二十二年在思茅设立总店,到民国初年,“宋聘号”已成为云南易武镇最有名的茶庄,其时总店名为“乾利贞宋聘号”。

宋聘茶庄为四大贡茶唯一保留字号,宋聘号出品的百年老茶在茗界中已经成为一个极品的专有名词,也是品质优良的茶的象征,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当时的权贵富人,即现在所说的“高端人群”。明末清初成为皇室贡茶,广受皇宫贵族的青睐及厚爱,并且在进贡茶品中非常受宠,拥有普洱茶是皇室地位的标志。同时也作为国礼送给国外使节,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清雍正七年,清廷在普洱设建“普洱府治”,征收茶捐,并驻军防守茶山。清光绪初年(1875年),宋聘茶庄字号在传承了几代人的家业后,正式创号,成为当时第一个茶庄连锁。

包装的竹箬虽然没有同庆老号那种特级顶好品质,但已经属于很好的材料。在顶上面片竹箬上,原本是写有字的,但因年久而剥落。每筒压有内票一张,规格约11厘米正方形,橘红底色,蓝字图案。四边框以云纹图案,内写明“本号在易武山大街开张福元昌……”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内票和内飞的图字都是刻成印章,别具艺术意义和价值。

易武宋聘号

同兴号

同兴号茶庄原名同顺祥号,亦称中信行。创设于公元一七三三年的易武镇。民国十年前后,同兴号和同庆号一样闻名于易武大街,那时年产普洱茶量约五百担,是属于大型茶庄之列。现在也存有着两种同兴号普洱饼,都是圆饼茶,一种是民国十年至二十三年之间制造的,我们称它为“同兴后期园茶”两种茶青都取自倚邦山曼松顶上茶园,品质非常优良。

易武同兴号

易武同庆号茶庄

百年前,吾祖“易武同庆号”老庄主——刘葵光(字向阳公)、人称“刘大老爷”。继承制茶之祖业,苦心经营,事业于清末、民初达至巅峰。“易武同庆号”各款茶饼,成一时之宠,被饮茶人追捧为“普洱皇后”,深得广大茶友之厚爱。当年同庆之茶一饼难求,仿制同庆者大有人在,因此,民国初年同庆号注册“龙马”“双狮旗图”商标,以防范赝品损害茶友之利益,由此“同庆号”名号之金贵可见一斑。百年后,“易武同庆号”后人,承先祖同庆龙马之精神,延续古法、传承“见义勇为”金匾之祖训,用“易武同庆号”、“见义勇为”金匾、“刘大老爷牌”商标为品牌.

易武同庆号

99易昌号普洱中期茶怎么冲泡?这份冲泡指南请查收

很多茶友在不同场合品饮过同一款中期茶,但茶汤的口感多少都会有所差异,这是因为茶叶存放的区域不同,还与喝茶的环境、气温、海拔、选水等方面有关。很多茶友问“如何才能把每一泡中期茶,都泡出最好的口感呢?”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以珍藏多年的99易昌号为例,为大家讲解普洱中期茶的冲泡技巧!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公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99易昌号的由来

99易昌号是一款被市场公认的标杆中期茶。昌泰茶行成立之初,在易武生产的第一批茶品就是99易昌号。

“易昌号”,即易武和昌泰的首字组合,精选易武正山乔木野生茶制成,叶肥梗壮,茶条非常饱满。

99易昌号的包装是一眼难忘的橙色,分为两个版本:宋体和篆体,又有极品、精品、正品三个等级之分。也就是说,99易昌号有2个版本,3个等级,共6款产品。

99易昌号原定单饼重量为400g,但由于厂家制茶经验不足,再加上开厂之初资金紧缺并没有烘房,干燥后成品重量只在330g~380g之间。所以,包装不同、饼身不平、重量不均,就构成了99易昌号的特色。

二、冲泡99易昌号

把外包纸打开,99易昌号茶饼本身透出诱人的阵阵的幽香,那是一种带有轻微陈茶韵味的茶香,爽朗怡人。

99易昌号的条索大方,雍容华贵,可见当年普洱茶还未走红之时,茶饼选取茶菁之用心。

冲泡选用出水较细的紫砂壶,投茶需适量,投茶量过大,茶汤容易出现苦涩感;投茶量过少,茶汤容易滋味寡薄,影响品饮感。

同时,茶品耐泡度在投茶时也需考虑到投茶量之中,99易昌号是陈年普洱茶,茶饼紧实,条索肥大,耐泡度高,一般3、4个人撬12g 茶叶,可用200cc紫砂壶进行冲泡。

99易昌号茶饼

若是茶品不耐泡,可选用150cc紫砂壶进行冲泡。可根据个人口感浓淡酌情调整。用铁壶或者陶壶烧水,选用PH值为7-8的弱碱性山泉水泡茶为佳。

首先,先要润茶,润茶时一般需要温杯,但既然洗茶有清洁的考量,那就不宜以洗出来的茶水温杯。最好直接使用烧水器皿中的开水烫盏,无论视觉还是实际效果,都更清洁。

冲泡99易昌号

随后,开始正式冲泡。冲泡时,每一泡出汤时间需控制得当,才能让每一泡茶汤发挥稳定,注水手法回旋低斟。

一般来说,醒茶后,前8泡都是即泡即出。从第9泡开始,每一泡延长5秒,例如第9泡延长5秒,第10泡延长10秒,第11泡延长15秒。

同时在冲泡过程中,可以通过淋壶来保持壶内的温度。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饱满,不会出现浓淡不均的现象。

文章参考:小妖楠《变化万千的中期茶,你hold得住吗》[J].《普洱杂志》,2020(137)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9易昌号:牵动四方各诸侯,引动普洱大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传统滇红出口遇冷,再加上南方谈话,国家放开经济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传统国营茶厂经营大多出现问题。

到了1996年,情况则更加严峻,一批高品质出口级滇红被欧洲海关发现农残超标,以往曾大量出口的普洱熟茶,也因为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无法出口。

覆巢之下无完卵,次年,整个云南省的茶叶外销市场都进入冰河期,几家国营茶厂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此时,求变就成了各家茶厂的当务之急。

大渡岗茶厂与深圳富华公司

1999年,国营大渡岗茶厂派出厂长李正行,和供销科副科长陈世怀,带着绿茶和红茶样板,到香港农展会参展,希望能拓展一些出口业务。

但当时的香港是普洱茶的天下,绿茶和红茶的市场很小,两人带去的茶样自然是无人问津,最后一个订单都没有拿下,甚至连白送的茶样也剩下大半。

人可以走,但这些茶样真没必要带回去了,两个人就通过介绍,去到香港的新星茶庄推销茶叶,茶庄主人杨慧章热心地接待了他们,并介绍了香港茶叶的情况。

在介绍中,二人了解到什么是普洱茶,香港人为什么喝普洱茶,杨慧章对两人的一无所知也感到惊讶,但实际上在当时,绝大多数云南人都不知普洱茶为何物。

听完后,思路活跃的陈世怀想着大渡岗茶厂是否也能试制普洱茶,便询问普洱茶是怎么做的,杨慧章对生产不甚清楚,就介绍他们去认识自己的供货商深圳富华茶苑发展公司。

说到深圳富华,这其实是上个世纪80年代,省茶司(即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为利用特区政策优势,在深圳罗湖口岸设立的“外贸出口示范点”。

香港是全国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富华公司就主要负责对接香港,前期的主要业务是为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服务,接收来自双江、凤庆和昌宁等地生产的滇红。

广东国有拼配厂,会将这些滇红和其他省的红茶二次调配,并将这些管制物资出口到前苏联、波兰乃至国际茶叶巨头立顿,换取宝贵外汇。

90年代,由于苏联解体,滇红出口受阻,又因为省茶司部门改制,香港最大头盘商南天贸易公司式微,富华公司的普洱茶业务占比越来越大。

到后来,富华公司名气越来越大,连金元行、东荣,永生祥等当时的广东茶叶头盘商都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富华公司逐渐成为了云南普洱茶的批发点和货源地。

通过茶庄老板的介绍,两人很幸运地遇见了时任富华公司总经理的魏雪峰,和精明能干的业务员太俊林,大渡岗茶厂与深圳富华公司产生了联系。

魏雪峰说当时的香港人认为易武料是最好的,建议大渡岗茶厂派人去易武收些原料制作普洱茶,并表示只要茶品质量过关,富华公司会提供销售上的帮助。

回到云南后,李正行请位于易武的版纳外贸公司帮忙收料,并开始研制普洱茶,不过最先做出的样品都不算成功,于是魏雪峰派了太俊林到大渡岗协助生产。

到后来,李正行成功在大渡岗茶厂做出了一批品质优秀的普洱生茶,即我们现在所说的“99大渡岗”,陈世怀则直接到易武大街上收料做茶。两人为什么会分道扬镳呢?


有货分享

昌泰茶厂的创立

原来自那日的香港之行后,太俊林和陈世怀就成了朋友,当时又正值“国企下岗潮”,两人都有自立门户,自主创业的打算,于是一拍即合,成为了生意伙伴。

下定决定后,两人便去到了易武大街,在这里租了间老屋,后来还注册了“昌泰茶行”的公司名,陈世怀还从大渡岗茶厂找来了几名同样想出来单干的技术员。  

1999年秋,“易昌号”准备开始生产,这个名字,取了“易武”之“易”,和“昌泰”之“昌”,立意高远,不过在生产时遇到了不少困难。

最初生产时,昌泰茶行的“厂房”里只有一套二手压茶机,用来蒸软茶青的是两口农村常用的大铁锅,大家也没有生产普洱茶的经验,都是一边做,一边学。

最麻烦的是压茶用的布袋,市面上连二手的都找不到,只好让家里的女眷踩着缝纫机连夜制作,做出的布袋品质也不好,导致压出的茶饼有松有紧,大小不一,沱茶的窝心也是歪的。

不过,瑕不掩瑜。世人都知99易昌号以易武野生纯料闻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其实不是两位创始人的先见之明,而是迫于无奈下的唯一选择。

原来,当年在易武还有一家享有原料优先收购权的龙马茶厂,其只做烘青绿茶,也只要高等级的台地茶料,昌泰茶行这个初创茶企,只能选被挑剩下的大树茶。

而当时的大树料不过两三块一斤,比台地茶还便宜,到了2001年勐海茶厂也来易武收料,大树茶的价格才被抬了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种价格倒挂,昌泰茶行才能用少量资金收来了54吨毛料,成就了99易昌号上最有名的一个标签——首批大规模量产的名山纯料古树茶。

这五十多吨原料,设备简陋的昌泰茶行足足压制了大半年,包含饼,砖,沱等十多个品种,压好后分成四车,先运往深圳富华的仓库。

然而这批茶最初的销路,却不如众人想象的那样顺利。

香港四叔慧眼识珠

一开始,太俊林就请来香港协和茶行的老板黄锦枝试茶,希望他能拿下大货,但黄老试过后认为口感甜柔,担心后期转化不好,就没有要这批茶。

而后,富华公司在香港推销99易昌号时,都吃了不少闭门羹,原来当时的香港人都喝惯了滋味浓烈的勐海茶,这批易武茶滋味清淡,没人看好它的后期转化。

除了用料口感,99易昌号价格太高在当时也饱受诟病,毕竟火遍香港的7542当时也不过几元钱一片,而99易昌号出厂价一片就要几十元。


一些看此事不顺眼的香港头盘商,还找到省茶司总经理邹家驹抱怨,认为富华公司在香港扰乱市场,不过当时各部门都是自负盈亏的,省茶司就没有多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状的事传开后,99易昌号反而得到了更多宣传,人称“四叔”的香港茗香茶行老板陈德,由此了解到了99易昌号,喝后他说到:

“这批茶是我从事普洱茶叶经营这么多年来,所接触过原料最优质的普洱茶,从来没有一片普洱茶像99易昌号一样,在我喝下第一口时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这位香港老茶人在给予99易昌号极高评价后,直接买下了大货,分出一些入仓陈化后,将剩下的这些全部卖到了台湾,99易昌号才来到了更合适的舞台。

早在1994年,台湾茶人就到过易武,回来后广泛宣传,让易武茶在台湾和东南亚茶人圈都有了一定的认可度,而其香扬水柔、口感温和的特点,也和台湾爆火的乌龙茶有相似之处。

2004年左右,大陆迎来一波普洱茶热,火热的市场下,很多芳村茶商都上云南茶山收料定制,之前卖到港台地区的老茶也有很多回流到了大陆。

在一众八中茶标茶品中,版面独特,用料极好的99易昌号,很快就被市场发掘,价格也水涨船高,还出现在了台湾的《普洱壶艺》杂志上。

99易昌号的品种特点

由于版面,规格,品种众多,当时很多人都搞不清99易昌号家族众多成员的具体区别和价值,后来才慢慢理清,还有了小歪,小宋精等人为区分来的品种。

想要区分99易昌号的种类,可以从制茶背景入手,当年收来毛料后,昌泰只根据料子粗细程度做了下匀堆,分出了正品、精品、极品三种级别。

受绿茶等级思维影响,被命名为“极品”的原料等级最高,数量也最少,精品用料级别稍低,正品用料相对更粗老,目前存量也最多。  

最常见的6款九九易昌号分为宋体和篆体两个大类,每种字体又有极品、精品、正品之分,不过据昌泰透露,篆体和宋体版本在相同品级下区别并不大。

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生产条件简陋,压茶包饼时可以说是有什么绵纸就用什么,比较随意,当时也没有在意字体上的区别,只是后来才被市场挖掘出辨识点。

由于物以稀为贵,目前宋体极品的价格相对较高,但等级最高,不代表品质最好,普洱茶的陈化本就需要一定的“粗枝大叶”,8582就是最好的例子。

除了这6款的常规品种外,99易昌号家族还有很多存量很小的罕见品种,比如之后才被市场发现的绿色“茶”字版面,以及不同规格的饼,沱,福禄寿喜砖等多达十几种品类。

也正是因为总体产量较大,99易昌号并没有使用同时期常见的石磨手工压制,而是采用了压茶机,用手卡住茶窝,如果发现一个相互垂直的边角,也能证明其为机械模具压制。

说到重量,标准版99易昌号的规格当时被定为400克,但因为条件有限,这批茶便采用自然阴干干燥,成品的水分蒸发后,出厂时重量只有330克~380克了。

再加上20多年的转化,如今纯干仓99易昌号的重量大约在320克~360克,在老茶中属于正常现象。


也正是因为采取自然阴干,当年有批宋体精品,在晾放时遇到了连绵阴雨,在没有完全干燥时就包装出厂,结果香港客户收到后发现茶饼有黄斑,以为是发霉就全部打了回来。

无奈之下,昌泰只好把这批茶放在厂房里继续陈化,没想到后来拿出来品鉴时口感却异常到位,这批茶压制紧实,绵纸色调偏红,又称“小宋精”,算是原产地仓储中的一个早期案例。

还有一款“99易昌厂长版”的情况也类似,是昌泰元老邹寿元03年离职单干时自藏的几件易昌号,仅用白绵纸包装,一直放在易武转化,如今也转化的相当不错。

而在芳村市场上,则流传着“小歪”的故事,小指100克的99易昌号沱茶,歪则是因为技术生疏和布袋不好用,导致做出的沱茶一边厚一边薄,当年被列为次品,后来却因优秀品质被市场发掘。

说了这么多,相信茶友们也能感受到99易昌号最大的一个特点:影响力。由于产量够大,用料够好,这批茶不仅让初出茅庐的昌泰茶行一战成名,更带火了当时还不甚出名的易武。

它的成功,离不开易武的滋养,离不开昌泰的努力,离不开富华的搭桥牵线,离不开香港四叔的慧眼识珠,离不开台湾茶人的朝圣情怀。

99易昌号,一茶牵动四地各诸侯,一茶引动普洱大时代。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