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的陈化周期

找到约341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普洱茶的生命周期4个阶段

普洱茶的生命周期是从茶树鲜叶采摘作为生命开始,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消费(喝掉)为生命结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过普洱茶的生产制作,包装出厂,储存,运输到各级经销商,最后销售到终端消费者进行消耗等一系列的物流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包括有茶农、茶厂或制茶人、茶商、消费者或喝茶人等角色的参与。

那么,究竟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在普洱茶的生命周期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普洱茶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演绎的角色又是什么?从上面对普洱茶全生命过程的分析,可以将普洱茶生命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1、毛茶制作过程;2、生产制作过程;3、储存陈化过程;4、消费(品饮)过程。


  1、毛茶制作过程


  普洱茶的茶树品种是以云南大叶种。云南茶树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茶树品种与种植这里主不再嗷述。普洱茶分为春茶与秋茶,夏茶与冬茶由于品质一般是不会采摘的,但有时也会采摘一些雨水茶做普洱茶(熟茶)。在采摘季节,采摘时间与周期通常是每15天一次,最短时间也需要5-6天才能再采摘一次,因为茶树发新芽是需要时间的。鲜叶采摘后再经过杀青、揉捻、日晒干燥,制成普洱茶毛茶。茶树发芽至鲜叶采摘,再制成普洱茶毛茶的过程,约完成了普洱茶生命周期的15%。


  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怀胎十月就是茶树发芽时期,普洱茶毛茶的制作过程就婴儿出生的过程,新生命的开始。


  2、生产制作过程


  生产制作过程,就是普洱茶毛茶经过分检,按特定的工艺,再经过加工成的散茶或紧压茶,再包装出厂的一个过程。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也只是了完成普洱茶生命周期的15%,对于普洱茶(生茶)而言,或者所占的比例就更少了。


  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来说,只是相当于人的一生中的幼童(幼儿园)和儿童(小学)阶段,完全是处于未成年时期。


  普洱茶从茶厂包装出厂,特别是普洱茶(生茶),从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算是半成品普洱茶,这与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特点是完全符合的。按照这个特性,要想成为真正的成品普洱茶,是必须经过一个漫长的后发酵过程。



  3、储存陈化过程


  喝惯普洱茶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生茶还是熟茶,刚刚从制茶人(厂家)生产出来的普洱茶,从品饮角度来看,都不是最好或是最佳的。普洱茶只有经过正确的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下,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让普洱茶自身产生各种生物化学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滋味醇厚、回甘生津,有着独特陈香的成品普洱茶(最佳品饮状态)。


  所以,普洱茶的一个重要的生命阶段是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也就是普洱茶的陈化过程,这个过程应占到普洱茶生命周期的50%或以上。在适当的环境下,普洱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个过程相对人的生命周期来说,相当少年(中学),再到青年(大学),再到中年的阶段,也就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求学阶段,以及毕业后成就一番事业的阶段。


  4、消费品饮过程


  消费(品饮)过程,就是普洱茶真真正正成为成品普洱茶,在消费者中消耗掉过程,也就是其生命周期结束期,而此过程将会完成其生命周期中最后的20%。而这相对于人的生命周期而言,就是处在老年的阶段,人经过一生的打拼与努力,此时此刻应该是收获期,该好好享受这一生的时候了。


  普洱茶在其生命周期中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但这并不是说,某个阶段所占的比例大就表示这个阶段就一定要比其它阶段来得重要,其实,每一个阶段对于普洱茶全生命过程而言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相对于人的生命过程一样,人要有所成就,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很重要,每个阶段都不可忽视。


  自古有云:“三岁定八十”,从出生到儿童阶段的成长决定着一个人的基础,青少年阶段的成长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路向和能力,青壮年则是事业发展壮大时期。同样,对于普洱茶而言也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普洱茶在包装出厂之前只占其生命周期的30%就不重要,如果没有好的原料,没有正确的制作过程与制作工艺,生产出来的普洱茶是没有机会成为好的普洱茶的。当然,这并非一个充分条件,但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必要条件。好的普洱茶是需要好的品种,好的工艺,好的制程,适当的存储与陈化。


  以人的生命周期来比喻普洱茶的生命周期,可能并不一定是太适当,但它们的确是有一定的可比之处。 

温馨提示:图文综合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发展趋势:从投资收藏驱动转向品饮消费驱动

【兴茶网 资讯】普洱茶在国内的兴起不过几十年,由于“越陈越香”的特点,这几年普洱茶的收藏投资被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令普洱茶以一路高歌的方式进入了大众的视眼,这也间接打开了普洱茶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关注普洱、喝上普洱。

眼下,现如今普洱茶更加的理性化,面对的市场也更加多元化。对于茶企而言,也要面临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是要依靠收藏投资市场还是大众消费市场的驱动?普洱茶的品饮价值如何够在大众消费市场上更好的落地?

炒作难成气候

投资收藏市场越来越理性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如今,这一阶段正是普洱茶的快速发展期,普洱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承与创新的叠变中,普洱茶也开始和“收藏”、“投资”挂钩,形成了品饮市场与投资收藏市场同台竞技的新格局。普洱茶产业离不开资本支持,尤其在普洱茶行业蓬勃发展的近十年里,一些深入普洱茶产业链建设的企业,以及资本的进入,为创新迭代缓慢的茶产业注入新的动能、新的活力。

图片描述  

一直以来,投资收藏市场被认为是普洱茶消费的主流市场之一,也是推动普洱茶发展的动力之一,收藏市场不仅吸收了许多新茶,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到普洱茶行业中来。

去年,在香港接连举行的仕宏2019春季拍卖会、东京中央2019春季拍卖会这两场拍卖会上,“古董级普茶”再创拍卖新纪录,成为业界焦点,8582薄纸青饼成交价刷新纪录1920年紫票福元昌号成最贵茶王,普洱茶是目前大众收藏市场增长最快的一个板块。于是乎,在香港,年份普洱茶的拍卖也成为当地部分拍卖行的重头戏。

图片描述  

但这种惊喜只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一些品牌茶企来说,整个市场形势的变化,也逼得自己要面对大众消费市场与投资收藏市场的的各种平衡考量,但还没到取舍的地步,因为对于一些品牌茶企来说,投资收藏市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业务板块;毕竟,一旦自己的推出的某些产品能被投资收藏市场认可,那也是一种江湖地位的象征,对于品牌的口碑与美誉度都能加分不少的。

但是,当前的投资收藏需求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当前市场上一些高价拍卖的行为只是一种炒作的话,那么投资收藏就是一种隐性的吹捧。接下来,随着整个普洱茶行业的升级与市场进化,投资者、藏家对普洱茶收藏价值的判断和收藏趋势的把握都将变得更加迫切,兴茶君相信普洱茶的投资收藏市场接下来更应该踊跃出一些有一定影响力或权威的流通平台、变现平台、评估机构。这样,才会形成一个一个更加健康稳定的市场。

在大众市场中找增长潜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不少茶企为了化解资金压力,一味追求投资收藏市场并不可取,因为毕竟有资金、有能力投资普洱茶的消费群比较少,要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除了投资收藏市场,还要从大众消费市场挖出潜在需求,这个大众市场里更应该去进行细分。

“我觉得小产区可培育、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细分市场。”某普洱茶品牌负责人Z先生对此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大众品饮市场是未来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大众市场的基础上,可再细分出以年份茶市场和小产区市场为主体的偏向中高端的消费市场。

图片描述  

显然,近几年颇为热闹的易武、班章、冰岛和西归等“山头茶”,可以作为小产区的案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几年“山头茶”概念可以看做是“小产区茶”概念的萌芽,将酒行业的‘酒庄酒’当做普洱茶里的‘小产区’概念对标的前景。

在谈到对待收藏与品饮看法时,有一些茶客表示:茶不被喝掉,失去了品饮意义,而好的普洱茶不升值,又失去了陈化意义。

普洱茶应先品饮,再收藏,一边喝茶一边陈化,当茶的存世量到了一定程度后成为在市场上可以流通的收藏品。茶品自身收藏价值的本质还是“品饮价值的升华”。

从投资消费驱动到品饮消费驱动

基于当下普洱茶收藏市场的转变,未来普洱茶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方向,比如,因为新茶价格高,投资类型资金会把目光从新茶转移到年份茶上;中期茶无论是体量、品饮价值以及性价比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中期茶可能会形成二次品牌;可能有更权威背书的交易平台的建立。来强化年份茶的流通渠道。

而这些新的机会方向,未来几年要获得长足发展,解决专业仓储问题将变得更为关键。可能,不久的将来会有专业普洱茶仓储公司把普洱茶仓储平台化,并把专业的普洱茶仓储规模化复制到一些城市中。

对于普洱茶的价值构成就是品质加品牌,品质决定消费,品牌就是知名度与变现。毕竟普洱茶的陈化周期长,这么长的时间必然会沉淀大量的资金,而在投资收藏者眼里,这些资金的投资是否成功,主要标准还是在于能否增值、变现。

图片描述  

总的来说,一方面,缘于普洱茶与生俱来的投资属性,加上现在古树、山头、小产区的热点还在持续发酵,导致投资收藏和文化消费,短期内不会被颠覆。但对于一些新入势力或者新锐品牌而言,传统的投资收藏市场已经过了窗口期。

毕竟普洱茶产量的增长、库存量的增加,正在推动从投资消费驱动到品饮消费驱动的发展趋势。

图片描述  

如今,接触到普洱茶、懂得普洱茶的群体其实都在逐渐扩大,这意味着普洱茶的市场细分化、产品的多样化、消费的分级化等需求亦随之而来。这些消费需求,已经对传统的普洱茶市场划分以及普洱茶产品形态,带来了更大挑战。

但机遇也同样在形成,那就是通过大众品饮消费带来普洱茶新的市场增长,这不仅是普洱茶市场的发展趋势,亦是供需关系的真实诉求。

易武绿芽茶的仓储周期问题 , 茶叶进化论第12期沙龙实录(三)

第一篇:易武茶区的坐标性品种与三大香型带(点击阅读);

第二篇:东莞仓、昆明仓、香港仓、风味、白霜、“做仓”问题(点击阅读);

第三篇:易武绿芽茶的仓储周期问题;

第四篇:存普洱茶,追名山头还是追品质?

第五篇:小堆发酵、大堆发酵、茶叶进化论熟茶技术的区别是什么?

下文为第三篇,重点讨论易武绿芽茶的仓储周期问题。

易武茶绿芽茶的仓储周期

诗云:接下来我们聊转化的问题,先请郑总分享。

郑少烘:我们存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受温湿还有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茶叶本来的品质、内含物质、温湿、微生物的关系,所以,影响它的变量比较多。现在所涉及的存茶区域以及存茶的人也比较多,不同的区域,再加上存在同一个区域,存茶人的管理思路,他的技术,小环境也有很多变化,所以存茶一直没有太科学太有共识的东西,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一直在想,从基本的逻辑出发,加上自己的经验实践,希望能够摸索出一条可以指导岁月知味去做好存茶的经验体系。

我创办岁月知味的时候,当时是有个定位的。普洱茶既然是一个陈香型的品类,当然现在也流行鲜香型,但是我觉得它主要的香型、主要的风味还是陈香风味,主要还是陈香。说起它的周期,早期我们接受港台这些先行者的教育的时候,他们给我们说的时间跨度很可怕,长到让我们觉得用毕生之力都不能去完成这个过程。

但是我喝了一些茶,还做了一些不同时间陈茶的比对,我后来形成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就一直在探索这个过程。我基本上就说如果按照易武茶,我认为30年是一个基本周期。在这个过程里面我把它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鲜香期,就是我们的茶做出来,前面三年鲜香很好。因为这个时候的茶氨酸、芳香类物质等较突显,所以新茶做出来的时候,茶叶香气和滋味保留了新茶原有的清新鲜爽;花香突出,有部分蜜香。

第二个阶段,我们给它起个名叫尴尬期,也叫淡薄期。这个时候,你喝了之后会觉得它淡薄,香气没有了。当然,在昆明鲜香期会更长一点,在东莞会更短一点。这个鲜香期也是因地而异,它是不一样的,就是我们讲的这些时间段它受具体的存茶条件的影响很大,我做的这个划分期是以东莞存茶来讲的。尴尬期的不好喝,跟我做茶的人我就建议他四、五、六年的产品就不要卖了,这个时候你卖得吃力不讨好。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茶叶内大分子物质小分子化,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纤维等被分解出更多的可溶性多糖和游离氨基酸。还有别的一些物质,果胶分解出来,它的汤感会醇厚起来,甜度也会起来,也有一些新的问题起来。这个阶段类似一个转折点,我把这个阶段叫做回味期。回味期一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湿度大一点,活跃度就大一点。如果你放在昆明活跃度慢一点,可能过了六、七年还没有进入这个周期。

回味期它其实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累积到一定程度它就开始有饱满,相对没有那么活跃,我就觉得它相对稳定,我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稳定期。稳定期的时间点差异也很大,它跟回味期的最大差别就是它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但没有那么快、那么活跃。这个时期如果在广东的话它的呈味物质也不一样,会出现一些果香。最后一个阶段进入饱满期,汤体比较饱满,同时新的香味物质形成,如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甜香等物质,以及有新的类似陈香的物质出来,大概就是这五个周期。这个饱满期实际上它的陈香物质出来还有一个很长的时期。2012年的时期,我大概做了8年的仓储。然后我再去接触同一产区的其他茶,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的仓储过程。

后来,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跟李扬老师交流后,我把它简化了。我觉得第一个阶段叫醇化期。醇化期它可能包括了鲜香期和尴尬期,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刺激性的物质减少,可能有些芳香类物质也会减少。这个阶段按照我在东莞储藏的经验,大概需要六七年。然后是厚化期,就是大分子结构分解变成可溶的小分子结构,汤感、氨基酸、可溶性多糖等等增加了,果胶增加了,更甜了,又有香了。因为广东是喝茶汤的地方,我们在审美的维度上对汤感的要求跟昆明是不一样的。

我这两天跟大家喝茶,我觉得我们的关注点在这一点上差异是比较大的。我们这里有一些茶友是做经营的,可能不会仅限于想做一城一地的生意,你的客户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说你有个上海的客户,他不仅向你买茶,他也向我买茶。我们两个人跟他交流的时候,关于怎么样是好的,什么样是更好的,什么是稀缺的,我们不只是卖东西,还有我们两个人的审美维度。

那在我跟李扬老师交流,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有共识,但是如果讲到喝茶,我们两个也是很不一样的,是不是?他喜欢喝的茶跟我喜欢喝的茶真的有差异。因为我们是做经营的,我在全国各地有很多经销商和客户朋友,比如说我去上海、华东,包括去重庆、成都、去西北、去广西,所有的人对好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包括本地昆明,昆明的审美是很独特的,昆明是我们云南省会,普洱茶基本上是出自云南,但云南对普洱茶的审美在全国我认为其实并非主流。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是希望我们是否可以把各个地方的审美做一些归纳。

那么,第一就是我们增加自己对不同审美、不同流派的理解。第二,你用这种方法论跟其他地方的客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你这个话术如何同频,就是李扬老师讲的先把语境统一,才能有效交流。比如,像刚才小马总你讲的这个问题,它其实是一个发展过程。你了解了,面对港台地区的客户,你如果要做他的生意,你得知道他选什么,他认为什么是好,否则你认为很好,拿昆明你做的很好的产品给他,生意做不到的。我讲的第二个阶段是厚化期。港台的客人对厚化期的要求特别高,如果你没有这个厚化期的话,你是做不了港台的生意的。当然现在香港茶商的生意也很难做得到,为什么?他基本上跑上山去收原料,他不用你的了。因为他们很多是做自己的品牌。

到了最后第三个阶段,就是陈化期。陈香形成的周期。这个周期很长,李扬老师讲的,你能达到的高度跟你选料,跟你前面很多东西有关系。我觉得在达到一个高度,进入陈化期的周期大概12、13年,可能达是15年以内。那么,从15年到30年,就是老茶风味形成的这个周期。这个周期,陈香类物质的叠加,汤感、顺滑、喉韵就都会出来了。因为我喝到过一些时间长远的号级茶,我认为30年50年的变化已经比较小。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有信心,如果有科学的方法,我们在我们自己经营过程之中。我们是用30年的时间是可以做出号级茶。真的,我自己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我认为以前会把这个时间周期讲得特别长,是为什么?是因为卖茶的人,告诉你一饼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变成老茶,可以卖得贵些嘛。我觉得普洱茶的成长周期跟我们人的一生的周期很类似,12岁到14岁基本上是少年了,基本上18岁、20岁就成年了,特别是男的18岁到20岁的时候,他身体的成长就缓慢了。28岁到48岁基本上看不到太多变化,所以把握好前面28年,一定可以做出很好的茶。

风味背后的形成规律

李扬:刚才郑总的话题我特别想再延展一下,郑总说到的一个点,非常有价值。我们在座的有一些文化工作者可能需要关注这个点,这个东西有可能会让普洱茶产业往前走进一大步。那就是全国普洱茶风味形成背后的文化形成规律,为什么各地的人喜欢各地的仓,各地的人有各地的口味,其实它背后是有科学逻辑的,跟微生物有关,但是不止微生物,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深入。这个点,当然因为我们也是写书,如果有余力,我们也会进入这个项目,值得去做一做。如果真的去发现了某些规律,那么将来在普洱茶产业当中,甚至于其它跟风味相关的产业当中,我们可以往前走很大的一步,这个点是我今天听到和想到的意外之喜。

那么,就我们说的这个具体的仓储来说,郑总强调为什么一定要做易武茶,因为易武茶的转化周期能压在一个我们可控的范围内。可能其它儿茶素含量特别高的茶也不是没有潜力,只是说它的熟成时间可能长到了你终其一生无法去期待得到它,所以易武茶是相对来说容易去把控的。原因还是在于它转化动力很足,转化的阻力很小。

郑总说的醇化阶段,就是喝下来口感变得醇和的阶段,它本质的变化是什么?就是它的儿茶素逐渐减少的过程。儿茶素干嘛的?抑菌的,也就是转化阻力。初期的仓储过程就是要把转化阻力给它搬开,搬个六七年、七八年差不多了,它不再形成这种阻力了。于是之后这个阶段普洱茶开的汤质迅速变厚,因为它的水溶性多糖变多,就是那么一个过程。

儿茶素含量偏低的茶,它才能尽早的进入厚化阶段。进入到厚化阶段,它就需要不断的用糖苷去提供能量,让微生物去分解纤维,产生越来越多的水溶性多糖。

这个过程就跟初期选料也有关系,大树茶,森林茶,有机质供应量非常丰富的茶,工艺到位,它的转化动力就会很强。这个阶段总归是一个茶的上升期,它会越来越厚,到了某个点之后就进入到陈化。剧烈的变化就没有了,它会变得稳定,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号级茶、印级茶的味道。

刚才郑总的表达当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到郑总很有这种自信,能够把号级茶的味道在自己手上呈现出来,它需要30年的时间。岁月知味现在是18年,走了一大半,还有12年。期待可喝到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号级茶味道。

来源:茶叶进化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21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