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那些不能错过的好茶品牌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保质期?保鲜期!变质?5种挽救方法!“过期”的茶叶尚可品饮但变质绝不可

茶叶也有保质期吗?过期了还可以喝吗?这是所有初涉茶叶的人士所关心的问题!茶叶,虽不是蔬菜肉类,黑实实、干巴巴,其实它们也有保质期,准确的说应该是保鲜期,不同茶叶保质期也不一样(根据国家食品规定必须标注保质期,但是茶叶又属于非标产品,所以可以理解为是“佳品饮期”)。

  

依发酵程度来判定存放时长

茶以制法和汤色可分为六大茶类

・不发酵.轻发酵茶 (绿茶、白茶、黄茶)绿茶类一般可保存12个月;白茶和黄茶同样如此;

存放超过半年的茶叶不代表不可饮用,只是鲜爽度及茶味的香气会减少一半,对品茗的赏味过程大打折扣,所以好在开封后的半年内饮用。另外,花茶属于新增的第七类茶,混合了鲜花或者果实,如茉莉花茶、玫瑰花茶,大家要特别留意它们的食用期限,过期后的花会变暗,桂花甚至会发黑,都是尽快新鲜饮用较好。

有些茶叶是一小包独立包装,但亦不代表可以长时间存放,要延长保质期可以放雪柜保存,保持茶叶鲜味,但记得要密封好才放雪柜,否则易吸味的茶叶(茶叶中还含有高分子棕榈酸和帖稀类化合物:这类物质生性活泼、广交异味)就会把雪柜的杂味通通吸收,令茶叶变味。另外,茶叶一旦接触到空气及阳光,会自己发酵,茶叶颜色变深,亦会影响味道,所以千万不可用透明的器皿盛载茶叶,应用深色的容器,存放在远离阳光的地方。

1.先将铝箔袋内的空气尽量挤出、压紧。 

2.将铝箔袋剪开的缺口,多折几回,可使用较宽的铁夹、或多夹几支燕尾夹,将整个铝箔袋宽度完全夹住、夹牢。 

3.置放于阴凉处即可。 

4.以铝箔袋密封、未拆开的茶叶,可置于冰箱冷藏或冷冻(一般绿茶、清香型茶品的未开封茶叶可以放置于冰箱保存,延长茶叶的鲜味),若欲从冰箱取出冲泡,须于前一天取出放置于室温中,待茶叶回到室温的温度时方可拆封。千万不可从冰箱取出后立即拆封,因为极易受潮。 拆封后的茶叶,除非有封口机将铝箔袋再次密封,否则不可再放回冰箱存放。原因是温差造成的水珠容易导致茶叶受潮变坏。重发酵的茶类如红茶、黑茶也无需放在冰箱保存,只需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即可。 

5.不可用手直接取茶:由于⼈体⽪肤是会分泌出汗液及油脂的,即使洗过⼿依然会有部分残留,再加上有些爱美的⼈⼠总是特别爱惜⾃⼰的⽪肤,⼿上抹了各种护⼿霜。如果裸⼿直接取茶,无疑会将⽪肤上的、汗渍、油脂、化学制剂的护肤品污染到茶叶罐内的茶叶上,不仅影响茶叶的香气,甚⾄使得茶叶受潮变质。 现代⼈泡茶的习惯中,茶则和茶匙的⽤法⼤同⼩异,都可作为舀取茶叶的茶具,只不过取多的茶叶⼀般⽤茶则,取少量茶叶会⽤茶匙。当然还有更讲究的⼀种⽤法,是先⽤茶则取多量的茶叶,再⽤茶匙从茶则当中把适量的茶叶拨入茶杯或茶壶当中。 

6.拆封后的茶叶,须尽快冲泡使用完毕。

相关阅读:茶道入门:先认识这些基本茶具 才能泡出一壶好茶

・半发酵、重烘焙、全发酵、后发酵茶 (黑茶、红茶、青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则18个月;普洱熟茶属黑茶,只要符合储存条件便可保存,甚至愈陈愈好(当然这是在良好的仓储和优质的原料的前提下);不过属于青茶类的高焙火的有“隔年陈”的武夷岩茶.普洱生茶以及“三年.七年宝”的老白茶亦可以长期保存。

一般茶叶过了佳食用期限还可以饮用吗?

一般茶叶过了佳食用期限,也是错过了保鲜期,那么只要没有受潮变质,那么是可以放心品饮的,只不过会少了些许的鲜爽度.口感.滋味和茶色.香气都会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是针对那些以鲜以嫩为主的茶叶)。 有的茶叶其实是可以放几十年不会坏的。「有的茶叶,甚至放越久,风味越佳。」有趣的是,有些茶叶随着时间的淬炼,不仅不会走味或者风味变淡,反而更显其茶叶之精华, 风味更甚先前「未过期」的时候。因此,要分辨茶叶会走味、还是越陈越香,差别就在于茶叶种类。

若茶叶一直保持密封干燥、不与空气接触,茶叶不会坏掉、但是会老化。一般来说高发酵茶,一般新茶(含水量于3%)有时密封放半年到一年,茶性反而会温和一些;而重烘焙茶,密封放三年以上,比新烘焙的好,至于未发酵的绿茶、或轻发酵的乌龙茶,一般密封、室温放6个月左右,会有再发酵的情形,主要是茶叶制造过程未要求茶厂少重复三次以上的热风干,让含水量低于3%,因为含水量越低,茶叶重量越轻,相对成本越高,若是未发酵或轻发酵茶,含水量低于3%,密封放半年甚至一年,再发酵程度很低,会有些微老化、香气些微退一些,但品质还是很好。


 

变质的茶绝不可品饮,危害健康

变质的茶一般辨认度不难,可以从外观.茶香.冲泡三步骤来判断:

・检查外观:目测茶干是否发霉,也可以摇晃试试、检查是否有受潮结块的状况,也可以手指揉捻下,看看是否潮湿柔软不易折断,不会碎成茶渣; 

・嗅闻茶香:闻闻看茶干的气味,若有异味、酸味、或是陈年潮湿的味道,可能已有变质的问题;

 ・实际冲泡:若仍不能确认茶叶是否变质,可以冲泡开来观察茶水颜色、嗅闻茶汤。若茶色黯淡混浊、香气稀微或有酸味,则不建议继续饮用。

茶叶为什么会陈化变质呢?明代罗廪撰写的《茶解》中,早就说得一清二楚:〔藏茶宜燥又宜凉,湿则味变而香失,热则味苦而色黄。〕也就是说,温、湿度是茶叶变质的主要因素。



1.茶叶怕光,任何光源(含日光灯)的照射均会使茶叶变质。

2.茶叶怕潮湿,受潮的茶叶风味尽失,会带着酸草味。

3.茶叶怕热源,过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变质。

4.茶叶极易吸附异味。

5.茶与空气接触,会继续行氧化作用。 

PS:首先,制茶时的「杀菁」工序并非完全停止茶叶的发酵,如果茶叶开封后经常接触到空气,除了茶品的香气容易散掉,茶叶也会继续氧化,导致茶叶走味变味。而光线照射也会令茶叶吸收热力,催化内含物质如儿茶素的化学反应,挥发了茶品的香气,令风味加快流失。

相关阅读:茶汤中有杂质是茶坏了吗?其实出现这四种"杂质"反而是有益的!

茶叶保存不当或不小心受潮了,发生不良的变化,变质、变味了,该怎么处理呢?千万别急着丢掉!一个真正喝茶的人,对用心挑选的茶叶是有感情的,怎忍心就这么丢入垃圾桶呢!所以喝茶的人,要懂得呵护茶叶,经过细心呵护的茶,特别有风味,喝起来格外有感情哟。

这提供你五种方法,教你如何挽救变质的茶叶:

1、烘 

茶叶若要长期贮存,含水量控制在3~5%才能作长时间的保存,,焙火及干燥程度与茶叶贮藏期限有相当重要关系;一般而言,焙火较重,含水量较低者可贮存较久。若茶叶多,家里没有烘焙机,也可以将受潮的茶叶,用干净的纱布包好,用低挡位的吹风机均匀的吹干。但是稳当的方法是将珍藏的茶叶委请熟识的茶师、茶农或茶行代为烘焙,把茶叶的水分烘干到5%以下,同时也可将变质的的异味一起挥发掉,形成另ㄧ种新生的滋味。 

2、烤 

(1)一般家庭都有烤箱,茶叶量不多时,利用烤箱也很方便,将烤箱清理干净至没有其他异味才行,烤茶时,将温度设定100℃(是变质程度决定),以5分钟为一段,分段烤起,依序进行。

(2)用家用电锅也行,可洗净电锅至无味,拭干后倒茶叶于瓷盘或铝箔纸上置入电锅内,外锅不用放水,烤到开关跳起,停一下再烤……锅盖半掩,适时翻动,直到茶叶干燥达到喜爱程度,茶叶由陈旧味转清熟香、异味除去为止;以食拇指捏之即碎为宜,俟降温冷却后,始可再行包装贮藏。 

3、焙 

也可用家用微波炉干燥、烘焙茶叶,但没干燥作用,只能和改变香味,而且以现焙现喝为佳。其加热时间短,且炉门需紧闭,火侯不易控制,常导致茶叶表面炭化或陈旧味未能逸散之缺点,技术上仍待克服。 

4、炒 

用干净锅子来炒,先以文火将锅子温热,放入需处理的茶叶,在炉子上以微火炒,要不断翻炒,力道要小不然茶叶会破碎,如同炒花生的方式,达至你所需要的结果。 

5、晒 

利用晴天时的太阳光,也是一种办法,这是比较不得已的办法,时间上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毕竟是曝晒在室外,卫生上也需要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受潮的茶叶再怎么挽救,品质也不会恢复以往,所以不要奢求太多~

如果还是挽回不了的话,又不想就此扔掉的话,可以参考这篇文章:茶叶浑身是宝!泡过的茶叶别着急丢,还有这么些个妙用呢~

白霜?发霉?别搞混了!

「⽩霜」是普洱茶本⾝氧化酵素发⽣作⽤的结晶,俗称「单宁」。味苦,具有的作⽤,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在学理上称这种现象为⾃然氧化作⽤。所以⽩霜并非外来的霉菌,也是发酵过程⼀个正常的程序,⽩霜产⽣的过程中,茶叶本⾝的单宁酸也会慢慢的发酵氧化,以致茶中的苦涩味渐渐被有益的物质所取代,茶⽔也会由菁转黄橙,在三到五年更使茶⽔由黄转红,后变得美味⽢甜的⾼级普洱茶! 

从临床的实验中得知,在夏秋两季采摘的普洱茶叶要比春茶发⽩霜的比率⾼,原因在于夏秋采摘的茶叶具有较⾼的单宁酸所致。既然茶叶本⾝⾃发酵所产⽣的氧化酵素,春茶⼀样会有⽩霜的情况,但检视的结果⿊⾊的茶叶才会带有⽩霜,因此不会全部的茶叶都有⽩霜的现象! 

往后⼤家都知道⽩霜并非普洱茶发⽣霉变现象,是随时可以饮⽤⽽无害的。如果不放⼼可以将普洱茶剥开干燥两三天,氧化的现象就会立刻终⽌,到时就会恢复干净明亮给你享⽤了! 

以上就是分享的如何存放茶叶的一些要点。包装上的茶叶饮用日期,只是茶商给予消费者的一个建议。然而了解茶叶特性,选对茶种存放的话,经过时间洗礼的茶叶,香气与风味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只要储存方式得当,茶叶可以保存一段长时间,就能摇身一变成为醇香满满的好茶。

——————————————————————

古树茶品牌“小茶控”,想将百年古树的茶滋味献给最懂品尝的您

快来品尝树梢上的甘甜!古树茶品牌”小茶控“上线6款产品

寻味冰岛:陡坡上的王子山,松软土壤里的王子树

  10月19日下午,我们一行——我与李兴泽、彭枝华、董太阳及其他的两个孩子,从冰岛老寨返回勐库,回程路皆是下坡,汽车驶出寨门几百米处,刚好在转弯处有停车的地方,同行的董太阳说这里有一棵比较古老的茶树,即大名鼎鼎的冰岛王子山的王子树,建议我们去看看。
  作为这次冰岛考察的专职司机——李兴泽便将车停在转弯空地上,不影响来往的车辆。我自己因为身体不好,来勐库的第二天便生病了,影响了工作,所以当天在冰岛老寨采访的行程结束得较早;而看古茶树这种安排,于我并无太大的压力,反而是一种放松,所以也没有拒绝,欣然前往。

  脚下是西半山冰岛老寨的王子山古茶园,对面就是东半山,天地之大,在这里便已明显感受到,虽无海之阔,却有天之空、山之巍;同行的他们走在我前面,才几分钟,就被古茶园所淹没,只闻人声,只见一棵棵树根斑驳的古茶树以及勐库的晴天。

  勐库特有的晴天,天空中有云彩,远处的群山有云彩的投影,明与暗,清晰得想忽略都难,天上的一朵云便是地上的一座山,地上的一座山或许就是一些人的一辈子,一生都围绕着这座山而活,为一年的开支,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在这座山里刨出路、刨希望。好在冰岛出名了,冰岛五寨都为此受益,财富也随之而来,成为整个云南茶区的明星村,也成为临沧茶区的富裕村;但更多的小微产区,还在追求与努力的路上,也确实还是在“刨”,所付出的艰辛与时间注定要比明星村多出无数倍,影响的,也将不止是一代人。
  云彩悠悠而过,不急不慢,山里的人们也习惯了日升日落、云卷云舒,当然,是日常,而不是美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构成美景的一部分;或许,山外的世界才是他们想象的美景,从冰岛茶叶不值钱的年代到现在,这个梦想大概不曾变,尽管,冰岛成为了外界想象的景色。

  勐库、冰岛茶山的质朴之美,倘若用华美的词语来表达,反而会失真,但毋庸置疑的是,它透着滇西大地独有的生生不息的厚重与力量。就连我们步入的王子山古茶园里,也透着自然的气息,可以随意的步入、随意的看,没有一块商业品牌的牌子影响自己的视觉,更没有什么木栏之类的围住一棵茶树作为宣示所有者的影子,包括后面我们所看到的那棵王子树。
  茶园里还透着冷热适宜的温度,没有盛夏的热,也没有冬天的冷,舒适得能让人怀疑勐库、怀疑冰岛的季节变迁。难怪李兴泽说,他常常怀念勐库的生活,尤其是这个时节,他固执地认为这个时节的勐库才是最美的,美如对过往的念想,也美如对未来的遐思。

  整片古茶园都在一个陡坡上,他们是当地人,他们早已熟悉了陡坡,所以一再嘱咐我走路小心些;而我也确实小心,小心到又拖了他们的后腿——我再次走到最后面,这与2018年勇闯西双版纳滑竹梁子格外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去滑竹梁子时是上坡,这次是下坡。

  其实我贪恋的是所走之处的细微,包括古茶树的芽叶、花,包括古茶园的土壤、植被。作为第一次到勐库、到冰岛的我来说,一切都充满好奇,自然也不会在意辛苦,反而会在意自己会不会错过什么,所以我尽可能的留意周围,遇到喜欢的,也会以自己蹩脚的摄影水平用相机拍下来,实在不想错过什么——这是一次难得的考察机会,当我将部分图片发到朋友圈时,很多朋友看到后都很羡慕。
  最先进入我眼帘的,其实是那些石头;从停车处稍走几步,就能遇到石头,生于土壤中,看着稍显突兀,但长得坚硬,似乎岁月这把杀猪刀并不会对它们形成威胁,冷冷地看待这个世间的风云,如果没有人为因素、没有塌方,估计它们会继续这样,再冷冷地伫立几百年。

  稳如磐石,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既然如此稳,那些寄生植物也就找到了一个安稳的家,比如苔藓类,就依附于它们身上;当然,这个时节苔藓是不会呈现水灵灵的样子给我们的,尽管看着很绿、很鲜活,但用手一摸,是感受不到一丝的水分的,很像一小块薄薄的绿毯。苔藓,也只能待来年、待雨季,重新绽放生的灵动;可前提是,它们得坚持到来年的雨季。
  古茶园刚刚被人翻过土,痕迹过于明显,所以即便是外行也能看出来,这与之前在冰岛老寨采访字光兰时所获得的茶园管理信息一致,即翻土。古茶树下的植被,尤其是杂草,早已没有了应有的光泽,或露于土壤之上,或埋于土壤之下,或一半掩埋、一半在上面。

  可能也正是因为古茶园被刚刚翻过土,加之土壤为腐殖土,且坡度较大的缘故,所以我走在古茶园里,每走一步都会觉得身体往下沉,每挪一个脚步,再回头看,之前所走、所站的地方都明显有一个很深的坑——这应该不是我胖的原因吧!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就是我想努力地多在一个地方站一会,最后发现这也是一个难题,土壤下沉会导致人站不稳,如果想多站一会的话,想来想去,感觉还是坡度较大与腐殖土较厚交集在一起的原因。
  虽是秋季,但这片古茶园的土壤并不干燥,相反,湿度还是比较大的,浅层下即是湿润的土壤,与外表层土壤的颜色有着明显的区别,我所踩出来的深坑更是证明。李兴泽说,从2009年关注冰岛茶区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历史,每年都会来冰岛的茶园,也会持续观察这个茶区的土壤,他发现冰岛茶园里的土壤一直都是松软的,按他的话来说,就是“土质是真的好,不像坝区的(土壤)是硬邦邦的”。他所说的“硬邦邦”,其实就是土壤的结板,土质硬化对古茶树的杀伤力是致命的,有人形容这个现象就像古茶树被掐住了脖子、不能呼吸,会加速古茶树的死亡;这与在勐海县老班章所看到的茶王树也很贴切,因为去参观的人特别多(买老班章茶叶的人比较少,看老班章茶王树的人特别多,买不买好像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要看一看,顺便再拍几张照片发一下朋友圈),茶王树周围的土壤已是“硬邦邦”的,土壤结板比较严重,与茶树需要的松软土壤相去甚远。

  人怕出名猪怕壮,茶树也一样。这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取舍似乎也是一个难题。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棵茶树,出名(当然不是恶名远扬)往往会带来积极、迅速的财富效应,一棵茶树倘若能成为茶界耳熟能详的“茶王树”、能成为明星,那自然会带来更高的价格;可同时也会带来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如人流量较大,随之而来的或许就是土壤结板、加速茶树的死亡。土壤结板是茶树死亡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个概率比较低,远远低于虫害、山体滑坡所导致的死亡。
  好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片茶园没有这个现象,恐怕得益于腐殖土较厚与湿度较大的完美结合,希望这样的美好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古茶园里过于安静,安静得只有我们的声音,没有春茶季的人声鼎沸;而更多的时候,都是无声,我们都在赶路,赶赴一场寻找冰岛茶的约定。就在我纠结于不能多站一会的时候,传来李兴泽叫我的声音,原来他的观察更细致,他发现了翻土时不小心被弄断的树根的须根,推测应是古茶树的须根,手里抓的一把土壤里,能看到很多须根,有粗有细,有老有嫩,呈密集状,向土壤深处扩散、延伸,与土壤之上的茶树一样,亦向上方、向天空扩散、延伸,感觉就是向上呈伞状,吸收着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向下呈伞状,吸收着土壤养分,中间是一段主干……古茶树这努力生长的样子,却成为了我们久久不愿舍弃的风景。
  只是这被工人误锄的须根,我们看着都很可惜,不知道主人看到会不会心疼。土壤之下的树根要拼尽多少努力,才能长成这手中土壤里的诸多须根,虽然,土壤之下,我们看不到须根每向下一厘米所付出的艰辛,甚至,很多人都不会去关注土壤之下的世界,因为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土壤之上的枝繁叶茂,毕竟,茶树能长成如伞盖的模样也确实好看,以貌取人在茶园里同样适用,仅多变成“以貌取树”而已,去看那些看得到的东西仿佛更实在,更有说服力,也没有错。但对普通人来说,这已足够,能亲临古茶山一览古茶树风姿的,其实,也只是少数人,更多的人,更多的消费者,也只是在终端看看产品而已、看看商家拍摄的古茶树而已。所以像我们这样能够深入到一线产区作深度考察的,还是倍感幸运,也不觉得辛苦。

  而十月中旬到冰岛,正赶上当地收秋茶的尾声,巧的是,王子山这片古茶园的秋茶还没有采摘,我们才有机会看到枝头嫩绿的茶芽;虽是秋天的茶芽,但也水灵、轻盈,叶片黄绿,正面有革质感、有光泽;芽嫩绿得不忍触碰,有的已初放,有的还呈闭合状,待放。芽与叶都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抵消了秋意,将春与夏对生命的期盼留在了枝头,也延续至此时。
  虽然深知冰岛茶名贵,也无人看护,可出于对自然万物生命的尊重,尤其是这水灵、轻盈的茶芽与古茶树根部、主干上苔藓类生长留下的斑驳的痕迹相比,依然充满感动,我终究没下手、没采摘一片茶叶,舍不得,也不觉得遗憾。作为过客,看到了便好,便已知足。

  倒是茶花多数已稍显枯萎,有“残花”之感,花瓣散开,花蕊略弯曲;人低头的时候,往往是处于劣势,当然也可能是性格温和,但茶花低头的时候,往往处于生命的末端。这样说好像也不对,因为还有茶籽,还可以延续生命。在王子山,我们只看到极少数的茶花开得鲜艳,或许,只能怪自己来得稍晚了些,没赶上它们最美的容颜。

  王子山虽为陡坡,但茶树的密度并不低,对于习惯翻土的当地茶农来说也是好事,至少水土保持方面不会太差。也是在王子山,我们看到了茶农自己家茶园的界限管理模式,即用各种材料所立的桩,再以塑料线或铁丝拉成线,以此分界,这让我想起了冰岛五寨之一的地界。想想也好,这样的分界方法简单、直接,不管请哪里的工人来采摘、管理都比较方便,主人交待一下即可。分界从山顶往山脚下延伸,直直的一条线,确实容易分辨。后来在靠近王子树的地方,我还看到了竹子编织的篱笆所围起来的一道矮矮的墙,我私下猜测,那应该也是分界的标志,只是它与之前从山顶往下的分界相比,是横着的,与山脚下的公路平行。

  及至王子树,李兴泽往回走,他回去开车来山脚下的公路边接我们,因为我们都不愿意再爬坡返回去了。
  与王子山整片古茶树相比,王子树确实高大,根部粗壮,就像一个历经岁月洗礼的老人一样,布满沧桑;主干至分叉处有一米左右高,再往上,即成伞盖状,向四围伸展枝叶;整棵茶树高度在5米多,这在冰岛茶山算是难得的了。董太阳一时心血来潮,将他自己的两个孩子放到茶树上,然后他在下面拍照,当然,我也凑热闹。可是,时间久了,两个孩子也不乐意了,最后带着哭腔说要下来,董太阳也将他们接到地面。

  事实上,当地人是将这棵王子树称为“山王子”,或许有“冰岛茶山王子之意”,而我为了表述方便、更容易记住,称之为“王子树”。
  从王子树再往下,距离公里已经很近了,能听到偶尔驶过的汽车的声音,但走过去,还是要花费一点时间的。至王子山古茶园尽头,是灌木丛、乔木,而我最头疼的是肆意疯长的杂草以及陡坡。陡坡虽陡,但可以小心翼翼,可以用手抓着植物,仅多就是走慢一点罢了;而杂草长得完全掩盖了山路,甚至是山沟,所以在经过一处山沟时,判断失误,一脚踏空,摔到沟里,好在沟不太深,又本能地用右手撑住地面,才不至于伤到头部、腰部,好在没有摔到相机。等我从沟里爬上来,才发现右手有血迹,可能是被锋利的杂草划破了,一下子还没有找到伤口在哪里,隐隐的疼。

  等我到公路的时候,李兴泽他们已经在车上等我了,之前没有准备药品,包括酒精,所以用纸巾简单的包住伤口,到快接近勐库镇的董太阳家里,我们稍作休息,董太阳找来了高度白酒,我接了三分之一杯到门口清洗伤口;而他的两个孩子,或许是因为一天行程的疲惫,其中一个已经睡着了。
  生病与摔倒,让这一天记忆深刻,我记住了王子山,记住了王子树,当然,不是深仇大恨,而是加深了对冰岛的记忆。也是这一天,就在前往王子山古茶园停车之前,在从冰岛老寨下来的路上,我从车窗看到了魏成宣,因之前只是在微信上联系过,从未见过真人,而那两天通过微信朋友圈也知晓她来冰岛、也彼此联系过,说冰岛老寨见,但我终究还是不敢确认是她、不敢打招呼,应是自己过于腼腆吧,错过得如此完美。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性格,一如冰岛茶区有自己的性格一样,这样的世界才丰富多彩,云南的普洱茶也才滋味万千、回味无穷,不至于单一到枯燥;不用过于去改变自己,而是坚守本真,这样才自然,“自然应该是可见的精神,精神应该是不可见的自然”,沿着自己的路坚持下去,如实,记录如此,生活如此,对朋友如此,就很难得了。

  本文作者:

  杨春(竹里馆馆主):专注云南地方史15年,出版著作多部,现在研究方向为茶叶、非遗、传统建筑等云南特色文化,侧重口述史。参与著作《易武与古六大茶山》《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等。

  杨春启动「寻味冰岛」图书项目,欢迎茶友提供线索或素材,联系微信:yc_zhuli。

  特别致谢

  本项目由勐库云章茶厂支持

普洱茶重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我们都能够看到国内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热情的有增无减也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上。普洱茶,在中国历史中,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自然会持续地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在对不同国家茶道管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日常的饮茶世界之外,确实存在着一个更注重茶的精神内涵的新世界:这里面既包括了复杂的仪式,优美的环境,精致的服饰,讲究的器皿以及多元化的品饮方式……所有种种,构成了极具风雅情趣和韵味的普洱茶世界。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微观史来看,普洱茶是幸运的,因为它复兴并广泛传播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国人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主流。普洱茶调整了人们的饮食结构,隆重的茶事令人重新感受到仪式感的神圣,器物之美中也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

普洱茶精致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世界,普洱茶在中国茶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甚至重新构建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今天让我们由此出发,穿越茶汤所依附的水、茶器,茶服与各种茶的筵席,一起欣赏人们因普洱茶而改变的生活。

源头活水

水之于普洱茶的意义实在重大,好茶就要好水伺候着。毫无疑问,当那片被精心制作出来的叶子,经过与水的激发,终于诞生出那杯茶汤。对于此,古人是非常讲究的。

相传唐代宗时期,湖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州偶遇陆羽,当时陆羽“善于煮茶”早已天下闻名。不愿意错过能够一品陆羽烹茶的机会,李季卿派士兵去取扬子江最好的泉水——南零水。由于士兵取水归途船身摇晃,水晃掉了半瓶,赶紧用岸边的水将瓶灌满送去交差。怎料陆羽只是喝了一口,便分辨出水不是南零水,而是岸边的普通江水。如今看来,这不过是个明显违反物理规律的传说,只因冠着陆羽的名号,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几乎精于论茶的人,都精于论水。陆羽对于全国各地名泉名井的了解并不亚于他对各类茶叶的了解。他所撰写的《水品》早已经失传,现在托名于他的是后人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不足以成为证明陆羽鉴水的凭证,然而关于他饮茶取水的重要精髓还是保留了下来。陆羽认为最佳的品茗泉水首先应当为活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山水要以乳泉为上,“要浸漫于石上者”,瀑布的水和淤积的水都不能称之为好水……这些观点通过其他的书籍引用流传了下来,为后世饮茶取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比于精细的古人,现今我们在泡茶时可就粗糙得多了。现代,随着普洱茶的文化复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水源的重视。很多人最初仅仅只是追求一饼好茶或者老茶,忽略了水质对于茶的影响力。用自来水泡茶的时代距离现在一点都不遥远,那个没有桶装水配送的城市茶生活,记忆里的茶香还带着浓浓的漂白粉气味。

时代发展到如今,城市里的我们失去了很多喝到好水的机会,很多配送的山泉水也并不能完全展示出所泡普洱茶的全部优点。很多人不远千里寻找甘甜清洌的山泉,颇费周折地运回城里,用陶缸来将水“养”起来。于是有了如下的场景:泡茶之前,主人会先给客人一杯清水,让客人先从这平淡之味中感受泉水天然的美好,然后再来泡茶。上好的泉水能够将普洱茶最本真的滋味体现出来,不会放过丝毫因水质导致优点的隐而未现。

很多人干脆将茶会直接举办在山野的泉源边,看蓝天白云,听溪流潺潺,用陶炉烧水,直接喝一杯活水冲泡出来的好茶。这样因茶而来的享受,胜过城市里的任何休闲方式,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止我们去追求茶汤的完美呢?

茶中自有天籁

吃茶这件小事本来就简单,只需要一叶一瓢,烧水泡茶,便润得万物苍生。即便后来变得复杂,却也是可上可下:寻常百姓人家用来解渴,摆个茶亭就能够为来往路人消暑,不得志的文人用以消愁解闷,有钱人家则用好茶满足了虚荣心。茶里百态因人不同而开始有了分别,一样的茶汤,折射人间太多不同的境况。当年普洱茶名重京城,引得乾隆爷爱不释手,专门用刻有御诗的紫砂壶作为冲泡普洱的器具。皇家喝茶自然是百般讲究,连法门寺地宫里的鎏金茶器物都精美绝伦,几千年后依旧能够惊艳世人,成为世间最沉默又奢华的茶席。

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历史上粗枝大叶的普洱茶并没有专用的冲泡器皿出现,也没有形成程序化的冲泡流程。尽管普洱茶也曾作为贡茶走进过红墙黄瓦的深宫大院里,不过其本质还是一个很民间的茶。

在云南百姓中间,普洱茶是在火塘上用来烤着喝的普通饮料,用以盛茶的器具更是上不了台面的粗陶罐子。老百姓烧制方式很随意,这些朴素的茶具形状拙陋,甚至歪歪扭扭摆放不稳,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在微寒的夜晚,一家子围坐在火塘边,将罐子里的普洱茶烧得焦黄,滋滋作响,用滚烫的开水冲出一壶香气四溢的烤茶来暖身与话家常;在藏区及西北一带,普洱茶被打进藏族、蒙古族同胞的酥油茶中,成为食肉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命营养素。

随着普洱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充满山野气息的泡茶方式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类精美的茶具,陆续融合了潮汕工夫茶的冲泡方式,吸纳了紫砂壶盖碗冲泡的方法。于是,在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中,普洱茶不是被泡在精美白瓷盖碗里,就是泡在温润雅致的紫砂壶中。一饼普洱茶,从拆开封皮到冲泡,充满了对器皿和手法的要求,普洱茶的冲泡方式也由此变得精致复杂而又充满更多乐趣性。

普洱茶兴起生茶、熟茶、新茶、老茶各自有不同的冲泡方法,泡茶、喝茶、赏茶用不同的器皿冲泡会有不一样的汤感。并且,普洱茶依赖风土,一山一味,有着自身独特的庞大体系。加工出来之后,年份、工艺、仓储以及冲泡茶具的选择等综合因素使得口感变化成为一个矩阵,倘若喝茶人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比对,是很难准确进行判断。

然而,一盏好茶总是自带高贵的质地,茶汤给出的茶香和茶气仿佛天籁一般,与你的体感产生共鸣,在身体里,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山水画,也像一束光,照见了人性的不完美,也折射出时间的残缺,却永远柔美地带给人们希望。

有茶必有器

我们国人最早饮茶的器具是同酒具与食器共用的,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茶具”这一专属名词,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那个时代的王褒在《僮约》一文中写道:“烹荼尽具,已而盖藏”。《僮约》原本是一份主仆之间的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仆人在烹茶之前,必须洗净器具的条款。这便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用器具的史料。但这里的“具”,可以解释为茶具,也可以理解为食具,它是泛指烹茶时所使用的器具,还不能断定是专用茶具。

唐时茶已成为国人的日常饮料,饮茶之风极为盛行,更加讲究饮茶情趣,因此,茶具成为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茶具的生产出现系列化与复杂化,单是陆羽《茶经》里记载的茶器就有几十种之多。这些茶器品种的日渐丰富,从实用性的角度上,能够提高茶的色香味,从精神享受的层面上,令人不止喝的是茶香,还能品得到意境。从长安到洛阳,不仅家家户户均以饮茶待客,更重要的是,茶具真正结束同餐具混用,就是在唐朝这一时期完成的。

到了明代,随着散茶冲泡饮法的普及,引起了茶器史上的最大变革,最显明的一点就是唐宋时期常见的盏、碗等,被逐步兴起的茶壶所取代;清代的茶盏、茶壶,多以陶或瓷制作,有“景瓷宜陶”(景德镇的陶瓷,宜兴的紫砂)的美誉。宜兴紫砂壶就是从那时起逐渐成为受到人们追捧的宠儿的。康熙、雍正、乾隆时盛行起使用盖碗,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与此同时,做工极为考究的白瓷和青花瓷等美貌茶具也趁着这一股东风大量出现,随着功夫茶的盛行催生出了大量与之配合的成套茶具。

人们对饮茶之风的推崇,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茶器考究化和精美化的追求,加速了茶器的演进和发展。现在随着普洱茶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市场的不断扩大, 普洱茶在振兴着整个茶器具市场的同时,也推动了茶器的演变和创新。

在普洱茶的拉动下,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健康的生活方式被人们所接受并推崇,因茶而兴的茶器则不断地因应市场需求做出自我调整,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针对普洱茶客冲泡需求的茶器。从这几年参加的众多茶博会上都能够看到各式各样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茶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龙泉青瓷、天目盏、柴烧、日式手工银壶铁壶等都在抓住市场良机推陈出新,匠心独具的造型、万般讲究的材质,让每一件茶器看上去如同艺术品一般夺目……随便拿起一样,都能够令人爱不释手。

引茶入境 茶美空间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大型的茶博会已经从产品展销会演变成为极具艺术性的文化展。在这个嬗变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普洱茶在当今中国茶世界里的重要地位。每次参加广州茶博会,最中心的展馆永远是留给普洱茶的,在所有展览馆中,普洱茶展馆里各大茶企都变着花样地将自家展位打造得美轮美奂,彰显品牌的文化品位,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参加的茶会和茶博会越多,越能欣赏到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茶空间,从中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同喝茶一样并列成为感官最享受的事情。不论是日式、古典还是现代,美是所有空间唯一的共同点。早在10多年前,普洱茶的世界里根本不会有这些赏心悦目的场景。那些年的茶空间是绿茶、乌龙茶的主场,很难想象如今的茶世界,已经没有南北地域之分,任何一个茶空间里,都少不了普洱茶的踪影。

如同前面所说,普洱茶确实非常幸运,除了赶上国家高速发展时期,在兴起的过程中,许多大陆的茶席和茶空间都借鉴了台湾茶文化的很多方面,比如茶席的铺设,茶具的使用,从品饮规范到茶会礼仪等等。如今的中国大陆恰似30年前的台湾,中产阶级的兴起把对精致化生活的追求落实到生活本质,而脱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行列的茶叶也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美学,开始兴盛起来。

这种茶道美学的相互借鉴与学习说来有趣,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圈,没有绝对的开头和结尾。以禅为核心的日本茶道,是宋代茶道以点茶为主要形式的传承者,很多茶具都完整保留了宋代茶具的形制;而台湾的茶人是在讲究茶叶、茶具和工夫茶茶艺的基础上又借鉴了日本的茶道流派,在茶艺里注入新的精神和美感,从而创造出来的台湾茶道;现今大陆新兴起来的茶空间,吸收了台湾茶文化的内涵,重视茶艺师的素养,在泡工夫茶的基础之上,提升了对品茶器具、环境、时空等等更多更精致的追求。

所以,现在我们大多数看到的大陆茶空间与台湾茶空间非常相似,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雅致,通常能够发现日式的极简风格,布置得非常舒服,带有禅意却绝不孤寂。

当下茶圈的茶空间美学风潮,目前更多还是由茶商中的精英阶层在带头引领,他们普遍自身文化素养较高,在经营上以打造品牌为宗旨,重视产品的质量、包装,努力为品牌注入文化元素。

这些普洱茶商对茶席、茶空间美感的追求,表明了大家正在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卖茶、喝茶这种物质层面了,这对于整个普洱茶行业来说是一件值得称颂的好事。

茶宴和茶席密码

“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陶潜的这一行字用来形容今时今日的茶会,是最适合不过的了。良辰美景,应时应季,是茶会中变换而又永恒的主题。此时彼时,不论季节如何的更迭,都有一些风雅之士与茶为约,离开尘世,拥抱茶与大自然的唯美。从西园雅集、惠山茶会到九华甘露,峨眉行愿望,洱海边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山水之乐与茶事之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茶会雅集,延续着一份脉传千年的人文情怀。

每一个季节都是有质感的,适合举办各种不同主题的茶会。

茶会又称茶宴,是以茶代酒作宴,宴请款待宾客之举。茶宴始于南北朝,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早在三国时期,我国就有“密赐茶以当酒”之说,即以茶待客。这种形式可能就是茶宴或茶会的前身。到了宋代,茶宴风行朝野,上到君王下至百姓,都以饮茶为风尚。茶宴之风盛行,与最高统治者嗜茶是分不开的。宋朝历代皇帝都非常爱好饮茶,尤其是徽宗赵佶对茶颇有讲究,以建州北苑贡茶为背景撰写《大观茶论》,亲手烹茶赐宴群臣。

茶宴符合中华民族俭朴的美德,具有待客交谊之功,又能明志清神,修德养性。久而久之,由茶宴、茶会、茶话演化而成今日的茶话会。茶会饮茶,喝的是茶水,品的是意境,进行的是一项颇具文艺范儿的活动,追求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现在随着普洱茶文化的不断传播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普洱茶在振兴着整个茶器具市场的同时,也推动了茶席与茶器的演变和创新。

每一场茶会都离不开茶席的布置与茶器的铺设,每一件茶器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时代的茶事,像一个个带有特殊意义的密码,不仅为人们部分重现了茶文化往日的繁荣景象,也传递着人们不同时代制茶、烹茶、饮茶、储茶在方法、习俗等方面的变迁。茶席的布置涉及到不同茶人的美学素养,泡茶经验以及人体工程学的逻辑。

近年,设席吃茶之风开始崇尚干泡法,这种方法以席面简洁,方便实用又可随茶事主题做出种种变化,还有一个优点便是节水,免去淋壶、养茶宠的琐碎。席面清洁,润茶、洁杯的水可倾倒入专用的水盂里,这样的泡茶法逐渐有将原来湿漉漉的茶台取代的势头,一帘竹、一方麻布就是一席茶的天地。由此可见,茶道并无定法,一般都是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又回归大道至简的规律。这也是世间万事万物的普遍定律。

茶服:茶人的文化风情

古时候,战场上的较量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泡好一壶茶,茶叶、茶器和水自然必不可少,同时也要将人的因素考虑进去。投茶的量、水温控制和出汤时间都由人在掌控,相同的茶在不同人的手中冲泡,能够喝出不一样的汤感,天人合一的奥妙通过泡茶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几年来,饮茶之风渐渐复苏,爱茶之人对于茶的讲究,除了茶叶品质、水、器、空间之外,还开始逐渐改变了自身的穿着。

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却阻止不了茶馆、茶庄、茶铺出现于各个城市街道转角的优雅安静处。这里是茶客文人们的天堂,与茶为伍的时间,自然不能在穿着上太过随意,运动服等休闲服饰即便能够满足穿着的舒适感,与茶席和茶空间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也是非常违和。他们穿着大方,简洁,优雅的中式传统服饰,仔细观察衣料,都是非常有质感的棉麻、苎麻等天然材料,看起来令人舒服,每次他们的出现总能令人如沐春风。这就是茶人服带来的迷之魅力。

早些年,若在一些大的茶会上有人穿着这样装束,定会被异样目光扫描,再暗暗心中讥讽几句。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服装已经慢慢成为了茶生活的一部分,借着普洱茶这波热潮,成为茶文化中令人瞩目的元素,被人们开始热烈地追捧,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不管是叫汉服还是茶人服,这个带着浓烈中国文化符号气息的服饰,近两年异常火热。在每一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茶博会上,茶人服的展位已经成为茶博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众多爱茶人的目光。大多数前来逛展会的人们也许不一定会买茶,却一定会在茶人服前流连一会儿,尤其是女人,实在无法拒绝茶人服的轻盈灵动。

茶人服,借鉴了汉代汉服的式样,在保留汉服传统款式的基础上去繁为简,经过改良与简化,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穿着习惯。穿起茶人服,不论男女,远远看去,焕发着独有的青烟淡墨、超凡脱俗的气质,洋溢着浓浓的复古气息。

这些带着点新意的对襟、盘扣、开衩、滚边、结饰,无不展示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优雅风度。在设计上,它简约而不简单,天然又不失独特,在风格上它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它既适于事茶人悠游自在的茶事着装风格,也适于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生活的个性追求,更可做日常的便装,降低了人们对传统雅生活的实践门槛,而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了中国人文精神中独有的中和清雅之美。

宽绰雍容的茶人服表现了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的审美理念,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儒家风范。调和、内敛、悠远的审美情愫在茶人服的服饰格律上一再得到表现。这是茶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认同与大自信,举手投足间尽是茶文化带来的风情万种。

有时候,很想回到古代。虽然那个时候的人们交通不便,通讯更是不发达,可是他们会因为飞鸽传书,收到一份带有香气的桃花笺,点点笔墨传情就能够令人喜不自胜;也会因为没人提前告知,忽然在家门口遇见千里迢迢远道而至的好友那般惊喜。现在生活的高速运转,我们多久没有亲自书写一封信给好友,也多久没有感受到经过长途跋涉才能够相遇的难得一见,一切的一切因为方便显得理所当然,让我们觉得太过容易反而忘记了珍惜可贵。

好在,还有茶,随时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初心。

一口茶汤缓缓入口,我们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咽下之后感到“如是”的宁静。这一吞一咽的过程生动演绎了哲学所说的“动静一如”。茶香升起,这种香气之于这个世界而言是一种奇特的造物,它完全区别于其他的香味,如此耐人寻味又百闻不厌,当你的身体感官适应了这种香味之后便会在大脑皮层上镌刻下来,成为一种记忆,每日都会想要通过喝茶才能重复的记忆,这也许就是普洱茶生活方式里的最美风景。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17年2月刊

作者|水苍玉

图|叶琳 阿旭 小妖楠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