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哪卖普洱茶

找到约499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茶叶难卖,市场艰难?人间岁月,哪一行不难!

今年,大多数茶商说市场难做。

甚至有茶老板觉得:今年的市场,有点像2008年。

其实,这完全没有可比性。2008年的普洱茶,是人见人怕。但今年,市场虽然难,但品饮消费依然在。该喝茶的人,还是会继续喝。生意虽不像前些年那么好做,但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


2008年才是真的难

2008年6月,云南茶商去广东推销,刚进店,店老板一听是卖普洱茶的,直接说:那里有矿泉水,你自己拿一瓶走吧。

之所以有这种反应,是因为2007年普洱茶崩盘,对行内外做茶的人,打击太大了。

当时,普洱茶产业的品质和市场,都还不成熟。

2007年的茶叶品质,把周围几个省份的绿茶拉进来,压成普洱茶卖。这样的茶,隔年就是废茶,还有一大股酸味。不可能越陈越香,存下来也是垃圾茶。

那时,大多数人来做茶,不是想着做好茶叶品质,而是想着参与到港台商人炒作的大盘里,分一杯羹。也就是说,2007年的普洱茶,是重炒作,不重喝。

无数炒家,怀着发财的梦,进来炒普洱茶,大多血本无归。

有的老板,2007年3月,高位时候花1000多万收进普洱茶来,崩盘后直接贬到100多万。而且,还卖不出去。

遭受那次打击的茶商,再提起普洱茶的时候,心里都是一万头泥马奔腾而过。很多至今对普洱茶有偏见,都是当年财富化为齑粉留下的仇恨。

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几乎可以说是崩得没有市场,很多做茶的人,都转行了。

在那一段苦涩岁月里熬出来的茶商,对市场低谷,才是真正的心有体会。

品饮市场依然在

今天的市场,虽然难,但仍然有品饮市场的支撑。

名山古树十余年,普洱茶的制茶工艺,茶山卫生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质的飞跃,山头茶的品鉴价值得到茶客的认可。

而且,因为超高的品鉴价值,普洱茶市场已经积累了5000万的茶客(4年前看到的数据)。这是一股庞大的消费力量。

2019年,普洱茶产量15.5万吨,内销量约10.55万吨,每人平均2公斤茶叶的保守消耗量(有的茶客一年自饮送人一共20-30公斤,有的茶客一两饼),大约5200万人。

这么一大批人喝茶,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市场。

普洱茶,是茶客饮茶的终点

云南大叶种,滋味厚重。喝惯了普洱茶的人,再回头喝别的茶叶,大多会感觉滋味淡,喝不惯。

而且,一山一味的古茶风格,更是一种风味享受。品质中上的普洱茶,香气有怡人的花蜜香、兰花香,茶汤滋味厚重,清甜生津,茶汤滑入喉咙,喉韵绵绵,清凉感十足。

若是名山如冰岛老寨,所展现出的风格变化,能满足爱茶人,对茶的一切想象。

茶山与茶山之间,不同的产区,不同的山头,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工艺,所展现出的普洱茶风味,都略有差异。

茶新茶鲜爽细腻。存放5-10年的茶,茶性温和,依然保有茶的山头风格。老茶的厚重深邃,近乎完美的体感,更是吸引无数玩家追捧。

普洱茶,万千风味融于一体,无论茶客想喝什么风格,都能在普洱茶里找到需求。

正是这富含细微变化的一盏茶汤,吸引着无数爱茶的人,痴迷普洱茶。

这样的市场现状,注定了:普洱茶,一直都有人消费。品饮市场,还会逐渐扩大。

市场不像前些年那样好做,这是事实。好做是红利,不好做才是常态。

普洱茶行业,没有资本垄断,没有谁能一统江湖。于茶客,是一杯饮料。于从业者,是一方民生。

品饮市场依然在,做好品质,卖茶别贪。每个做茶的人,都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写在最后:

成年人的世界,无论哪一行,都没有容易可言。

茶叶难卖,其他行业更难。有的人中年失业,背着房贷车贷,从企业高管,变成滴滴司机,或外卖员。

司机和外卖员满了,只能进入陌生的茶行业,加入卖茶的大军。相比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新进来的人更难。

无论哪一行,我们都在努力地活着。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活在当下,咬牙坚持。

生活纵有千般苦,吾亦等茶一阵香。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的品饮鉴赏

       在云南茶山,茶农照顾着茶树的生长,精选好的茶青,将初制好的滇青毛茶【滇青:以云南大叶种茶叶经晒干而成的茶;滇绿以云南区域内的茶叶以绿茶工艺而成的茶;滇红以云南区域内的茶叶以红茶工艺而成的茶。】交给茶厂的制茶师傅。制茶师傅以其专业的知识、经验、技术来完成茶品的精制。完成的普洱茶交到茶商的手上,茶商透过专业的仓储知识与方式,让茶品趋于老、陈、完美。喝茶的朋友,有感于茶叶生产制造仓储过程的专业、繁琐、用心,乃以虔敬的心情,以最好的经验技术,配合适当的茶具,将一壶好茶冲泡出来,或与茶对话,或分享给亲朋好友。至此,茶叶才能算初步展现了其生命的精华。



喝茶人的各种类型


       如今,喝普洱茶已经是一种流行风潮了,但是,随着不同人用不同的心情和方式来喝茶,普洱茶的品饮就有了各种的面向。有的人将喝普洱茶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有些人当成瘦身减肥养生保健的工具;有些人用普洱茶来修身养性;也有些人将品茗过程视为艺术生活的实践。普洱茶本身不会说话,却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观,乃至于待人处世的方式;用心的人可以借着普洱茶提升生命境界,寻常百姓至少也可以借着它提神醒脑、增进办事效率。整理归纳各种的【喝茶人】,大约可以分成下面几个类型:


生活型


       对于这类的朋友来说,喝茶只是生活中的一件事,哪种茶,如何冲泡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每天一定要喝到茶,就如同肚子饿了一定要吃饭一样地自然。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生活型的喝茶朋友来说,再恰当不过了。这类型的朋友,喝茶可能只是当成日常生活中补充水分、提神醒脑的饮料,但是也有可能已经实践了品茗的最高境界,浑然忘我而不知。

学者型


       人心总是好奇,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是有求知的欲望,否则喝茶就好了,何必在意什么茶?产于何地?年份如何?产销过程?包装方式?产品规格?乃至于冲泡一壶茶,还要讨论其茶香、茶汤、茶滋、茶气、水性、韵味.....越分越细,越讨论越讲究,甚至连茶叶渣(叶底)都要拿到放大镜下面检视一番;甚至用各种科学的方式去探究普洱茶物理、化学性质。喝茶用这种方式喝,岂不有些繁琐累人了!不过人类知识智慧的累积,也就是靠着这些【为什么】、【因为】、【所以】......【纯粹理性的判断】过程得来的。无可厚非地,对于知识的追求,总是要经过【分别一切法】的过程,因此未来能喝到更美好品质的普洱茶,学者型喝茶的朋友,功不可没。


鉴赏型


        把喝茶当成艺术创作的一部分,或是审美经验的过程,是艺术的饗宴、是美的体验,这是鉴赏型品茗朋友的特色。所以您能看到他(她)的泡茶过程,如同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乃至于一个执壶的动作、水柱的曲线,都是如此优雅完美。他(她)大约会不惜成本去找来最好的紫砂壶,也会翻山越岭寻求最甜美清纯的山泉水;您说他钻研讲究,他嫌你过于严肃认真,您说他爱茶成痴,他反而乐不可支、对您推心置腹。他当然要找心中认定最好的普洱茶,而且可能心情不好、天气不佳、旁人不对......一概不泡。但是如果能与他共饮,绝对能饮出普洱茶最美最真的个性,喝茶也理所当然成为人生一种享受、一大乐事。



仪式型


       无规矩不可能成方圆,仪式型的喝茶朋友,您可以看到他正襟危坐,将备茶、泡茶、喝茶、收拾茶具的整套过程,处理的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甚至一滴茶汤滴到茶具外面都是遗憾。品茗对他来说,是一种宗教般的仪式,是一种道德的自我实践,是【道】的体验与彰显。同仪式型的朋友喝茶,您可能轻松不起来,但是却能感受到生命中庄严肃穆的崇高境界。


功利型


       功利型的朋友将喝茶当成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例如:体重过重的朋友为了减肥瘦身而喝普洱茶,高血压心脏病的朋友为了降低血脂而喝普洱茶,有一部分茶行茶商为了卖普洱茶而喝普洱茶,都可以算是这类型的茶友。



  

 

  对于倾情于普洱茶的茶人和茶迷,陈年普洱茶是一种有着记忆的茶品。作为一种向后看的茶,陈年普洱浸润着岁月的秘香。在它的浓酽和淳厚中,贮藏了时间的重量。

 

  

 

  

        陈年普洱茶,这“能喝的古董”,时间尤如那些沉默的普通而平凡的制茶人,默默地就参与了创造。在光阴的手掌里,一切都显得自然而平实。

 

  是的,一切都只能靠缘份。一饼陈年普洱,藏在不同的地域,不一样的空间,会有不一样的品性。

 

  几十年的光阴里,始终保持着洁净,始终偏处一偶阴凉,始终能自由自在地呼吸,这样的陈年普洱,才是至爱之物。世间造化,莫过于此。

 

  

    谁静悄悄地守着一砖一饼,从少年到白头?谁在风烛残年,只与它默默对视,像无语的交谈?一个在青年时期,会为自己的晚年准备茶品的人,他定是热爱着他的生活,定是热爱着他的人生,也一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样的人,他一定不会虚度了光阴,不会透支自己的年华。他也一定不会因了劳碌,因了奔波,就丢失了风雅。他会留下一份斯文,寻一杯他珍藏的陈年普洱茶。  

 

  今天的陈年普洱,得益于昨天的收藏者,而明天的陈年普洱,要寄希望于今天的收藏者。作为一个爱茶之人,平日里收藏些“青沱”、“青饼”和“青砖”,体验一下历史对茶的雕塑过程,时间对茶的风格的积累过程,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味的事。

 

  在这个过程里,不能急燥,只能等待和守侯。一个真正懂得品饮普洱茶的人,他总是能够多买新茶,藏少量的旧茶,在交替品饮的过程中,延续着自己对普洱茶的喜好和追求。

 

  陈年普洱是时间的醍醐,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陈年普洱,更是一种在时光流逝中的静默,在这种静默中,生活上升为艺术。陈年普洱还是一种顿悟,是一种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是茶禅一味最好的注释。

 

  品茗陈年普洱,就是品味漫漫人生。来来往往的功名利禄,沉沉浮浮的荣辱炎凉,原本都轻于鸿毛与浮云。只有时间,才是真正的智者,它让心静了,让志清了,让理明了。在淡泊与宁静中,时间积淀下了黄金和珍贵。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最为独特的风味与特色。这“陈”,不是老;这“香”,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香,它不仅仅属于嗅觉,更多地属于心灵;这样的“香”,是高香,是有了境界的香,它是茶香、茶韵、茶气和茶味的结合体。

 

  不同的品质,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时间,造就的是独特的滋味与韵味,这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弥漫同一种陈香的普洱茶,就像树上,长不出同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即使是同一片陈年普洱,将其泡饮,前后变化的万千水性,品茗者品到的也是不同的滋味。

 

  越陈越香还启迪了人生。一个人,一个在人生里不虚度光阴的人,同样是会越上年纪越有魅力的。时间,摧毁了多少美人,打败了多少英雄,却独独成就了一片茶饼。这其中的意味,深长得让人喟叹。

 

  


陈年普洱茶,一生所爱,您值得拥有!

普洱茶的“傲慢与偏见”

这是一个充满偏见的市场。许多人在追求客观公正的市场环境,但产业的变迁其实由一系列偏见组成,在某种程度上偏见推动行业发展。因偏见而傲慢,进而鄙视,于是不同时期茶界流行不同的鄙视链。

“钻家”的鄙视链条

我在微信朋友圈开玩笑说,茶界盛产各种“钻家”,都是钻进去很难走出来的大咖,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于是普洱江湖就热闹了,各种血雨腥风,各种话题与口水,城头变幻大王旗……

十多年前,老茶人教导我们说,不苦不涩不是普洱茶,如今香甜润大行其道,苦涩让人敬而远之。

十年前,纯料开始鄙视拼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想给拼配正名,曰:纯料是相对的,拼配才是绝对的!

2006年,我慕名到一著名专家开的茶庄喝熟茶。主人略带骄傲满满期望地问,这个茶怎样?我迟疑了一下说,茶很好,但喝了感觉口干。于是遭遇了白眼,很是煞了人家的风景……

再后来,喝熟茶上不了台面,大家以喝山头纯料生茶为荣。那年头,大家聚在一起,谁要主动喝熟茶,被认为很没有品位的事。那都是台地茶做的,渥堆过程让人恶心,看了生产过程,这茶还能喝下去吗?

熟茶的“咸鱼翻身”

到了2014年,熟茶再度成为行业热点,极力挤兑着生茶的生存空间。

2015年的小堆发酵、古树熟茶,2016年的小青柑热,2017年的轻发酵……

熟茶带来的全新概念冲击波,一波接着一波,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就这样熟茶的重大利好,被接连释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疯狂的财富机会。

勐海的熟茶库存被清空!

芳村的熟茶库存被清空!!

于是大家醒悟过来了,疯狂上产能,建仓!!!

大家都在找性价比高的熟茶,便宜的熟茶,好的熟茶,新的熟茶,老的熟茶,散料熟茶,成品熟茶,新料拼老料熟茶,年份熟茶。也在找春茶发酵的熟茶,易武料做的熟茶,勐海料做的熟茶,景迈料做的熟茶,勐库料做的熟茶,永德料做的熟茶,镇康料做的熟茶,老班章纯料发酵的熟茶也来了。追老茶头还不算,搞出茶化石,玩出碎银子,各种异型熟茶大行其道,对熟茶进行切割、打磨之整容与整形,熟茶进入刷脸与网红时代。紫芽、紫娟、野生茶发酵的熟茶,出糯米香味的熟茶,等等轮番而上。

大家都在研发各种稀奇古怪的熟茶产品,勐海一年时间上马百条以上的熟茶生产线,建各种熟茶原料仓、成品仓。看来,普洱茶的大健康时代要靠熟茶开启了。

轻发酵鄙视重发酵

2017年,轻发酵横空出世(确切地说,再度转世投胎),标志着主导熟茶最近十多年的重发酵被狠狠打脸。

十年前,我在著名专家那里喝的熟茶,感觉越喝越干。用现在最流行的轻发酵熟茶理论可以解释了。在轻发酵工艺构成的最新鄙视链是这样说的:

熟茶的诞生是为了模仿老生茶,要做出老生茶一样口感的熟茶,必须要用轻发酵。因此熟茶过去的传统经典工艺是轻发酵。但2005年以后,流行卖新茶,大家为了赶快变现,就改变了熟茶轻发酵的传统,转而去生产发酵9成,甚至9.5成的熟茶。这种酱油黑汤茶,除了喝起来顺滑,适口性好,适合现喝,不懂茶的人喝之外,没有太大优点。相反缺点满满:首先发酵程度太深,缺乏后期转化空间;其次香气不够,喝了口干舌燥、卡喉,更不要说回甘生津了。

如今熟茶最新发展趋势:要用好料发酵,要用轻发酵工艺,要能长期摆放,越陈越香,熟茶要有苦底,香气要好,要能回甘生津,要有喝老生茶的感觉,要喝红汤茶(轻发酵出红汤),不喝黑汤茶(重发酵出酱油汤),要在勐海原产地存放,要在昆明干仓存放……

“大嘴”邹家驹的“奇谈怪论”

我们知道,伟大光正、四平八稳是干不了大事的,很多时候产业发展的拐点,需要一些胆大的唯我独尊者来进行全新的话语体系大冒险。这些挑战传统秩序的奇谈怪论,往往把普洱茶带出白热化的竞争泥潭,从而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如2017年邹家驹重拾“生茶不是普洱茶”之老调,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弹。许多钟爱山头新茶的在极力反驳邹的颠覆性言论,可谓过足了嘴瘾,但他们忽视了这一言论出台的时代背景。

普洱茶在2007年崩盘了,邹家驹认为罪魁祸首是生茶。就是因为生茶的大量积压,导致市场崩盘,将生茶赶出普洱茶家庭,才是长治久安之策。结果,接下来的市场发展让邹家驹打脸,2008年开启的古纯时代,玩的就是生茶升值游戏。在2008到2015,这七八年时间,可谓茶界新人进行全新话语体系大冒险时代,以大滇说茶为代表的各种新人说茶,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与意见领袖。

在那个年代,大家对老茶人是不待见的,认为他们是落后年代的遗老遗少,邹家驹等老人在行业新贵面前,多少显得不合时宜。古纯新贵瞧不起老工艺、老茶,他们说,这些“老家伙”会做什么茶,要不是收台地茶,要不就是收带火烟味老百姓做的百家茶,其不知选料与精细化生产为何物!这无疑是充满偏见的言论。很多时候平和的话没人听,极端的原教旨主义,信徒满天下。对传统经典体系的大否定,开启了神奇的古纯时代。

时间到了2017年,产业又在对新茶进行否定,将开启年份茶回归的又一个偏见时代。2017年,重唱“生茶不是普洱茶”的邹家驹,不会再像2008年那样惨遭打脸,虽然还是大偏见,却是一场赌对未来十年发展的超级偏见。

邹家驹说“生茶不是普洱茶”的底气在于“熟成”二字。在新茶风行的年份,熟不熟成无所谓啦。你说是普洱茶的成品也好,是普洱茶的原料,或者半成品也好,反正我的新生茶不愁卖。而且都以普洱茶的名义卖出去。卖得这么好,你难道还说“生茶不是普洱茶”?那些年新生茶如有神助,还堂堂正正写进国标里,2008年出台的普洱茶国家标准,承认生茶就是普洱茶!

老茶人与老茶再度成为宝

但如今新生茶也有卖不好的时候,于是画风大变:普洱茶是时间的艺术,才做出来的新茶只是半成品,一定要摆放,让其熟成,变成真正的成品,才能叫普洱茶,才能上市交易,才进入品饮期,在此之前,也可以交易,也可以喝,但卖的是绿茶,喝的是绿茶。

甚而,一些老专家信誓旦旦地说,如果生茶仓储不到一定年限,就是放弃了普洱茶的核心竞争力——越陈越香,去跟绿茶、乌龙茶、白茶争市场。才做出来的新生茶,论香气不如龙井、铁观音,论韵味不如武夷岩茶、凤凰单丛……而且茶性寒凉,多喝伤身体!

这其实也是老调重弹的奇谈怪论。既然生茶有这么多缺点,这也不如人家,那也不如人家,那前些年新生茶碾压铁观音、绿茶,甚至碾压六大茶类是怎么回事?

其实,中国茶叶市场是风水轮流转,没有一种茶类与口味能长期一统天下。热也好,冷也罢,不过是时也,势也。总之时势造英雄。但“钻家”就喜欢把话说绝对,要不是普洱茶是茶人喝茶的最后一站,要不就是普洱茶这也竞争不过人家,哪也竞争不过人家,只有时间才是普洱茶朋友。如果真的是这样,是不是要考虑请罗胖为普洱茶代言。

不过,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时间还真的是普洱茶的朋友!

2016年以来,市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卖新茶的,都在找中期茶、老茶!就像2014年以来,卖生茶的,都在找熟茶一样。

在2017年,骂邹家驹过足了嘴瘾的诸位生茶爱好者,将在2018年放下身段,谦虚地向各位老茶人请教,年位茶体系该如何构建?毕竟,行业新贵们欠缺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难以复制的时间成本与存茶经验,而这些,老茶人刚好有!

2018,让我们在偏见与鄙视链条中,再次前行……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46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