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茉莉花的称号

找到约9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福州:一朵“舶来花”与“世界茶港”的古今相逢

“七溜八溜,不离虎纠。”一句耳熟能详的福州话,诠释了福州人的恋恋乡情。

“虎纠”,指的是福州。“不离”,福州话音为“mo li”,恰好和一朵漂洋过海而来的小花谐音,这就是茉莉花。

△图源:闽侯电视台供图

作为福州的“市花”,茉莉花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据史料记载,它原产于印度,西汉时传入中国并在福州“落户”,初时作为药用和观赏植物栽培。茉莉花虽无惊艳的形色,但它馥郁芬芳,从夏到秋,撩人心脾,所以又被称为“人间第一香”。

△图源:闽侯电视台供图

而作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的福州,曾经有着较为发达的海洋贸易,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端点和转运港之一。向海发展的福州,在19世纪中后期超过广州和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出口份额占中国茶叶输出总量三分之一以上。于是,当时的福州有了“世界茶港”的称号。

当“茉莉”这朵“舶来花”与“世界茶港”相逢,千年的时光里,花与茶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一朵花“读懂”了一片绿叶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福州民谣里的茉莉花,在闽江之滨、乌龙江畔摇曳生姿。

福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种植茶树。闽江干流流经处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十分适合茉莉花生长。福州人就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了“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种植格局。

福州茉莉花茶制茶的茶叶原料是青绿茶,“窨制”则是制茶工艺中的精髓。“窨”通“熏”,即用一层花一层茶重重叠叠,充分拌匀、通氧,让花不失生机,茶吸收新鲜的花香达到饱和状态。技艺流程主要包括茶坯粗制、精制和伺花、茶花拼和(窨花)、静置通花、收堆复窨、茶花分离(起花)、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

△制作茉莉花茶 图源:闽侯电视台供图

见茶不见花,茶中却有茉莉香。

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11月29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评审通过,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含发源于福州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为骨,花为魂。“窨”让茉莉花“读懂”了绿茶,传统工艺让茉莉花茶大放异彩。

一杯茶“浸润”了中西文化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据悉,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为歌剧《图兰朵》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时,将中国民歌《茉莉花》改编并运用在其中,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远扬海外,为世界所知晓。

艺术源于生活,一曲动人的《茉莉花》名扬四海,或许少不了这杯茉莉花茶的“助攻”。

虽是江苏民歌,但茉莉花茶却是从福州走向世界。

△帝封江茉莉花基地 林双伟摄

据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料显示,福州茉莉花茶源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北宋时福州成为茉莉之都,开始生产茉莉花茶,至明代加工技术成熟稳定。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并畅销欧美和南洋地区。

曾经,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95%以上出产自福州。此后,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增加到10万亩以上,年加工量近8万吨。然而,由于质量与品牌的缺失,加之岩茶、普洱、龙井等茶业崛起,福州茉莉花茶在茶业市场上逐渐边缘化。

近年来,福州市积极做大做强茉莉花茶产业,让茉莉花茶重放异彩,香飘海外。以2021年为例,福州茉莉花茶产量为1.6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58.3亿元,占据全国茉莉花茶产值五分之一以上。

2011年,“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在福州召开。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这是世界上首次公认一种茶类的发源地。

2012年,“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岭论坛”召开,会上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的称号。

201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茉莉花从异域传入中国,茉莉花茶从福州走向世界。一花一茶见证着中西文化交融,让“民族的茶”成为“世界的茶”。

一缕香“温柔”了千年文韵

古代文人雅士吟咏时,或喝酒,或饮茶。

北宋词人柳永在《满庭芳·茉莉》中写道:“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茉莉花的美好寓意,从字里行间溢出。

民国才女王真曾填词《清平乐·茉莉》:“芳苞泫露,冉冉暗香度。纤手量珠曾几许,犹忆冰盘幽贮。夜阑枕簟生凉,梦回斜月侵床。惆恨隔廉人远,相思空袅钗梁。”除了赞美,她还用茉莉寄托了思念。

作家冰心说:“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冰心先生是福州长乐人,从小跟随祖父喝茶,最爱茉莉花茶。她在《我家的茶事》一文中写道:“现在我是每天早上沏一杯茉莉香片。”茉莉香片是茉莉花茶的别称。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有一个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馆。蓑衣、竹篮、茶筛……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古时制茶场景,还可顺便买些茉莉花茶伴手礼赠友人。

在福州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三茶六礼”的结婚习俗流传至今。无论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还是新娘在结婚次日清晨向长辈奉送的“谢恩茶”,多用茉莉花茶,寓意爱情的不离不弃,也象征着故土难以忘怀。

来源:人民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州:一朵“舶来花”与“世界茶港”的古今相逢

“七溜八溜,不离虎纠。”一句耳熟能详的福州话,诠释了福州人的恋恋乡情。

“虎纠”,指的是福州。“不离”,福州话音为“mo li”,恰好和一朵漂洋过海而来的小花谐音,这就是茉莉花。

作为福州的“市花”,茉莉花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据史料记载,它原产于印度,西汉时传入中国并在福州“落户”,初时作为药用和观赏植物栽培。茉莉花虽无惊艳的形色,但它馥郁芬芳,从夏到秋,撩人心脾,所以又被称为“人间第一香”。

而作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的福州,曾经有着较为发达的海洋贸易,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端点和转运港之一。向海发展的福州,在19世纪中后期超过广州和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出口份额占中国茶叶输出总量三分之一以上。于是,当时的福州有了“世界茶港”的称号。

当“茉莉”这朵“舶来花”与“世界茶港”相逢,千年的时光里,花与茶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一朵花“读懂”了一片绿叶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福州民谣里的茉莉花,在闽江之滨、乌龙江畔摇曳生姿。

福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种植茶树。闽江干流流经处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十分适合茉莉花生长。福州人就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了“山丘栽茶树,沿河种茉莉”的种植格局。

福州茉莉花茶制茶的茶叶原料是青绿茶,“窨制”则是制茶工艺中的精髓。“窨”通“熏”,即用一层花一层茶重重叠叠,充分拌匀、通氧,让花不失生机,茶吸收新鲜的花香达到饱和状态。技艺流程主要包括茶坯粗制、精制和伺花、茶花拼和(窨花)、静置通花、收堆复窨、茶花分离(起花)、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

见茶不见花,茶中却有茉莉香。

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11月29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评审通过,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含发源于福州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茶为骨,花为魂。“窨”让茉莉花“读懂”了绿茶,传统工艺让茉莉花茶大放异彩。

一杯茶“浸润”了中西文化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据悉,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为歌剧《图兰朵》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时,将中国民歌《茉莉花》改编并运用在其中,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文化元素的代表远扬海外,为世界所知晓。

艺术源于生活,一曲动人的《茉莉花》名扬四海,或许少不了这杯茉莉花茶的“助攻”。

虽是江苏民歌,但茉莉花茶却是从福州走向世界。

据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料显示,福州茉莉花茶源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北宋时福州成为茉莉之都,开始生产茉莉花茶,至明代加工技术成熟稳定。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并畅销欧美和南洋地区。

曾经,中国出口的茉莉花茶95%以上出产自福州。此后,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增加到10万亩以上,年加工量近8万吨。然而,由于质量与品牌的缺失,加之岩茶、普洱、龙井等茶业崛起,福州茉莉花茶在茶业市场上逐渐边缘化。

近年来,福州市积极做大做强茉莉花茶产业,让茉莉花茶重放异彩,香飘海外。以2021年为例,福州茉莉花茶产量为1.6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约58.3亿元,占据全国茉莉花茶产值五分之一以上。

2011年,“国际茉莉花茶发源地”会议在福州召开。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这是世界上首次公认一种茶类的发源地。

2012年,“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岭论坛”召开,会上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的称号。

2014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茉莉花从异域传入中国,茉莉花茶从福州走向世界。一花一茶见证着中西文化交融,让“民族的茶”成为“世界的茶”。

一缕香“温柔”了千年文韵

古代文人雅士吟咏时,或喝酒,或饮茶。

北宋词人柳永在《满庭芳·茉莉》中写道:“环佩青衣,盈盈素靥,临风无限清幽。出尘标格,和月最温柔。堪爱芳怀淡雅,纵离别,未肯衔愁。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茉莉花的美好寓意,从字里行间溢出。

民国才女王真曾填词《清平乐·茉莉》:“芳苞泫露,冉冉暗香度。纤手量珠曾几许,犹忆冰盘幽贮。夜阑枕簟生凉,梦回斜月侵床。惆恨隔廉人远,相思空袅钗梁。”除了赞美,她还用茉莉寄托了思念。

作家冰心说:“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冰心先生是福州长乐人,从小跟随祖父喝茶,最爱茉莉花茶。她在《我家的茶事》一文中写道:“现在我是每天早上沏一杯茉莉香片。”茉莉香片是茉莉花茶的别称。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有一个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馆。蓑衣、竹篮、茶筛……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古时制茶场景,还可顺便买些茉莉花茶伴手礼赠友人。

在福州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三茶六礼”的结婚习俗流传至今。无论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还是新娘在结婚次日清晨向长辈奉送的“谢恩茶”,多用茉莉花茶,寓意爱情的不离不弃,也象征着故土难以忘怀。

来源:人民网、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广西横县被授予“世界茉莉花都”称号

8月31日上午,首届世界茉莉花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2019年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在广西横县隆重开幕。广西横县被授予“世界茉莉花都”称号,国际花园中心协会(IGCA)名誉会长纳威尔·斯坦为横县颁发了“世界茉莉花都”牌匾。

1.jpg

横县县委书记黄海韬表示,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均占全球60%以上,2018年茉莉花(茶)年综合总产值达到105亿元。横县将以茉莉花为主题,整合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壮美广西模范、乡村振兴样板、世界茉莉花都,让世界爱上横县茉莉香,让横县茉莉引领世界茉莉新潮流。

QQ截图20190903095654.jpg

下午大会举行了世界茉莉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坛以“绿色引领,健康美丽”为主题。横县县长曾鹏鑫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横县茉莉花产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的飞跃,助推了横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让横县从地方走到了国际城市舞台。他表示力争到2022年,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达12万亩,茉莉鲜花总产量达10万吨以上,茉莉花产业综合产值达130亿元以上。

 

在“友城之声”环节,法国阁来屋市市长、普罗旺斯迪朗斯-吕贝隆-韦尔东地区副主席、旅游局主席保罗奥当,荷兰花卉协会奥斯卡尼森作为两个花卉城市的代表分享了花卉产业的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主席黄明达,著名茶学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也分别从学术专业的角度分析探讨茉莉花产业的发展途径。

 

“发展对话”阶段由品牌专家、新华社主管的《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担任嘉宾主持。他从品牌塑造的角度为横县茉莉花产业发展提出“三高”建议:一是品牌站位要高,要将横县茉莉花定位成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产品;二是品牌使命要高,要勇当世界茉莉花产业的旗手,勇当克服文化差异、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三是传播渠道选择要高,要善于借势国家级与国际化传播平台,进一步提高营销能力,培养跨界思维、营销思维和产品思维。“如何专业化打造品牌,如何挖掘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寻找横县茉莉花的代言人,这是非常关键的。”周志懿说。

3.jpg

茉莉花并非华夏原产,其始于西域甚至更远的地区。从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可知,茉莉花最早在1900多年前就在中国培育。广西横县是中国茉莉花产业的集中产地之一,其茉莉花商品化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的横县茶厂(现改制为“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种植茉莉花,加工茉莉花茶。横县县委、县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全面推动茉莉花产业发展。

 

自2000年起,横县连续举办了十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和九届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提高了横县茉莉花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往年的“一会一节”形式相比,今年的首届世界茉莉花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2019年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历时一个月——8月23日开始,计划到9月22日结束,精心策划了包括圆桌会议、开幕大会、高峰论坛、产业博览会、花田秀、诗词大会、音乐晚会等在内的21项主体活动,并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平台进行国际合作交流,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影响更广。

QQ截图20190903095709.jpg

此次大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新华社主管的《中国名牌》杂志社为此次大会提供品牌智库支持,负责组织专家组提供《世界茉莉花产业发展白皮书》内容。(孙冰)

找到约8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