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名人与茶

找到约812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各名人与茶的介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的魅力无穷,古今多少名人与茶结缘,与茶相恋。他们或以茶为友,或借茶抒怀,或倾之以情,或状之以诗,留下了不少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成为中国茶文化中极富韵味的一章。

唐代陆羽,善于煮茶、品茶,耗一生之功著成《茶经》,后世尊为“茶圣”。陆羽取水极为讲究,煮茶必佳酿。他将煮水分为一沸、二沸、三沸三个阶段。认为一沸、三沸之水不可取,二沸之水最佳,即是当锅边缘像珠玉在泉池中跳动时取用。

据说,白居易一生与茶为伴,早上饮茶,中午品茶,晚上喝茶。他一天要喝三次茶,一年要喝千余次茶,不知喝掉了多少朝霞、喝掉了多少夕阳,诗人的茶杯里,是不是浸泡着一个盛唐?

东坡居士爱茶如女,爱壶如子。他谪居宜兴时,常常提一把提梁式紫砂壶,吟诗挥毫,忘情山水,曾留下“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名句。后来,人们将此种壶称之为“东坡壶”。

千百年前唐宋朝的茶我们肯定喝不到了。可有时,读一读李白的诗,吟一吟苏轼的词,将其浸泡在思想的茶杯里,我们仿佛还能品尝到唐宋那久远的清香。若将唐宋作茶泡入水中,那喝出的一定是甜美诗词的味道……

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饮茶,他经常是边构思写作,边悠然品茗。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郭沫若不仅是品茶行家,对名茶的历史典故也非常熟悉。他每到一地,总是把品茶看作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在广州北国酒家曾赋诗:“北园饮早茶,仿佛如在家。瞬息出国门,归来再饮茶。”

作家老舍生前嗜好品茶,他曾说过:“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留下的闻名中外的剧本《茶馆》,于茶馆方寸之地,写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如今,人们为怀念他,在北京建成有“老舍茶馆”,茶友相聚韵味长。 

洛阳名人与茶 | 刘禹锡的诗与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乌衣巷》

便出自大名鼎鼎的诗人刘禹锡之手。


刘禹锡是河南洛阳人,

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

既聪明又勤奋。

刘禹锡的大多诗歌都符合大唐的气质,

诗歌韵味显得清峻又明朗。



他工于诗词,也精于品茶。

与白居易和元稹一道爱写诗爱饮茶。

他写了很多与茶有关的诗,

其中尤以《西山兰若试茶歌》出名。


虽然作于他被贬谪时期,

但是一杯清茶使他远离尘世的纷扰,

化解了他内心的烦愁。



茶的助力使他文思畅达,

留下了千古称赞的制茶华章,

成就了他一段精彩的人生。

而他也使茶进一步深入人心。



当人们在纸上读到,

山僧厚檐茶树从,春来映竹抽新芽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从摘鹰嘴

眼前就会出现春季茶树披绿,

僧人亲自采茶炒作的情景。



他的这首诗成为了

我国茶史上一份非常珍贵的资料,

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名人与茶 | 南宋宰相虞允文与蒙顶山茶

       之前撰写《历代宰相与蒙顶山茶》时,漏掉了一个四川老乡,他就是曾担任名山茶监,后官至宰相的虞允文。相传,当年他任宰相期间对蒙顶山茶与茶祖吴理真进行了宣传推介,让朝廷上下知道了吴理真的植茶功绩。《名山县志》记将其:“入祀名宦祠”,可见虞允文对蒙顶山茶的发展是做出了不朽贡献的。

  一、虞允文生平和功绩

  虞允文(1110年—1174年),南宋隆州仁寿(今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为南宋名臣,是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虞允文幼时聪慧,七岁即能提笔作文,后进入仕途。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登进士第,委任为通判彭州(今成都市彭州市),权知黎州(今雅安市汉源县)、渠州(今达州市渠县)。当时秦桧当权,他和其他四川书生一样皆未被重用。秦桧死后,终获中书舍人赵逵推荐,就任秘书丞,官至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三十年(1160年)出使金国,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拟渡江,遂毅然督战,以1.8万兵力与15万金军决战,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任川陕宣谕使,与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元年(1165年),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乾道三年(1167年),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乾道五年(1169年)为相,乾道八年(1172年),改任左丞相兼枢密使,授特进,旋即再任四川宣抚使,但他随即要求镇抚四川,以图光复大业;同年秋,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职务,封为“雍国公”,皇上命其再度赴四川总理军政事务。在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断筹划由四川出师北伐,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淳熙元年(1174年)病卒。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诏赠其“太傅”,谥号“忠肃”。

  虞允文身姿雄伟,长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是为国担负任重道远之责的人才。他生于北宋末,建功业于宋金和战之惊涛骇浪中,采石之战,以一介书生,以弱制强,拒劲敌于江北,挽社稷于狂澜,恢弘功业,千古传颂,后出将入相近二十年 ,孜孜忠勤无二志,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虞允文撰有《虞雍公奏议》等,《宋诗纪要》、《宋代蜀文辑存》辑录其作品,曾注解《唐书》、《五代史》,藏于家;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行于世。

  虞允文不仅诗文出色,还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明代书法家吴宽在《跋宋虞忠肃公手帖》中评论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明代文艺评论家王世贞也说:“文氏《停云馆帖》十跋……第六卷为南宋名臣书,如……虞雍公之俨雅,皆有可采者。”虞允文传世的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毛泽东主席在读《宋史·虞允文传》时,感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对其高度评价。

  二、虞允文对蒙顶山茶的贡献

  虞允文早年以文学造诣跻身为台阁大臣,绍兴初任名山茶监,办公与住所在现在名山区蒙顶山镇槐溪村槐溪桥附近。当时他主管名山茶叶的生产收购并按朝廷规定与土蕃(西藏)换马,以解决宋金战争中南宋王朝所需战马。那时名山茶叶常年产量在2万驮(1驮100斤),茶叶征收任务非常重。担任名山茶监期间,他深感茶农辛苦、茶叶任务很重,因此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发展,重视茶园管理,关心体恤茶农,经常深入茶区了解和指导茶园发展,深受百姓爱戴。他时常关心宋金战事,把蒙顶山茶发展与南宋王朝后方土蕃的稳定相联系,认真履行以茶易马的茶监职责,为蒙顶山茶的稳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为后世铭记。  

  作者简介

  陈开义,男,47岁,现任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雅安市名山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先后担任过名山县文体局局长、名山区文联主席、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深圳特区报》、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等5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刊。

找到约792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