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描述茶叶

找到约3,24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茶文化知识之茶叶术语

各位茶友刚刚接触茶文化知识的时候,会发现许多专用的茶叶术语。可能新茶友不是非常清楚这些专业茶叶术语的确切意思,自嘉茶整理了描述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的茶叶术语,与各位茶友分享。

1.茶文化知识之外形描述

描述茶叶的外形应该包括嫩度、色泽、匀净度、整体成茶状况等。常用的茶叶外形描述术语有:

紧结——干茶比较厚重,给人质量好、密度高、重量重的感觉

匀整——干茶条索或者颗粒等形状均匀、整齐,碎茶少;

光滑——茶叶表面光滑、平洁,杂物少;

挺直——茶叶条索俊秀,弯曲度少;

披毫——茶叶表面披覆毫毛;

肥壮——茶叶尤其是大叶茶条索肥大、厚重、完整;

粗松——和紧结相对;

瘦弱——和肥壮相对;

黄绿——茶叶绿色较浅而带浅黄;

鲜绿——茶叶色泽青翠碧绿;

深绿——茶叶色泽墨绿而有光泽;

青灰——茶叶色泽暗淡,黑中透绿;

砂绿——通常形容乌龙茶,茶叶表面如青蛙皮绿而油润,带有砂粒状白点;

花杂——茶叶叶色不一,老嫩不一,杂乱;

油润——茶叶色泽鲜活,光滑润泽;

撒面——主要指紧压茶表面薄薄覆盖一层等级高、条索漂亮的茶叶,而内里的茶等级低于表面;

金花——茶叶上呈圆形颗粒、颜色金黄、没有菌丝的益生菌;

霉菌——茶叶上色泽青灰或白、有菌丝或一吹即散成雾状的霉菌,对人体有害,霉菌茶叶不能饮用。

2.茶文化知识之香气描述

茶叶的香气描述包括香气的类型、高低、浓淡和持久性等,包括鼻子闻到的香气感觉和嘴巴尝到的香气感觉。常用的茶叶香气描述术语有:

高扬——香气明显,散发速度快;

青味——新茶所带有类似青草般的气息;

甜香——茶叶香气中混有蜂蜜或者焦糖般的香气;

花香——茶叶香气中混有兰花 、梅花等香花般的味道;

低沉——和高扬相对;

淡薄——香气不够持久,味道不够浓郁明显;

烟味——一般形容生普洱,茶叶沾染柴烟的味道;

堆味——形容熟普洱发酵过程中形成的特有味道,一般很难完全避免,因此堆昧本身是个中性词,主要看其浓烈程度;

参香——一股形容熟普洱,类似人参汤的味道;

枣香——一般形容熟普洱,类似干枣的甜香味道;

荷香——一股形容生普洱,类似荷花般的香气;

樟香——一般形容生普洱,类似樟木的清香;

梅香——一般形容老生普,带有青梅般的香气;

薯香——一般形容优质红茶,带有红薯干般的味道;

杂异味——例如臭味、酸味等。


3.茶文化知识之滋味描述

茶叶的滋味描述一般是指滋味的类型、厚薄、浓淡的顺滑程度等。常用的茶叶滋味描述术语包括:

醇厚——茶汤内质厚重,味道不刺激;

厚重——茶汤压舌,味道残留度高,内质饱满;

鲜爽——茶汤味道鲜美,清爽宜人;

顺滑——茶汤润滑舒畅,不黏滞,入喉快;

淡薄——茶汤感觉寡淡,滋味残留度低;

苦涩——茶汤中有苦味和涩感。苦涩是茶的本味,并不是不好的感觉,只要苦能回甘,涩能转化,也是好茶;

回甘——茶汤先有苦感,然后从喉咙中上升一种甘甜;

锁喉——茶汤带来的喉咙干甚至刺痛、紧缩的感觉;

麻舌——茶汤带来的舌面针刺、不舒服的感觉。


4.茶文化知识之汤色描述

茶叶的汤色描述一般指茶汤色泽的种类、清澈度和明亮度。常用的茶叶汤色描述术语有:

通透——茶汤清澈,色泽浓淡一致,透明度很高;

清澈——茶汤中杂质少;

明亮——茶汤整体感觉不浑浊;

饱满——茶汤感觉密度高,有胶质感,丰富充沛;

浅绿——汤色绿色较淡,柔美;

黄绿——汤色绿中带黄;

橙黄——汤色淡橙色;

橙红——汤色深橙色;

金黄——汤色亮黄,如琥珀般;

浑浊——汤色不通透,杂质多。


5.茶文化知识之叶底描述

茶叶的叶底指冲泡过后、一般已经完全舒展的茶叶。叶底描述一般包括叶底的嫩度、色泽、均匀度和冷香味道。常用的茶叶叶底描述术语有:

全芽——叶底基本都是芽头,基本没有叶片;

柔嫩——叶底叶片弹性和韧性都比较理想;

细嫩——叶底带有芽头和细小的叶片;

肥厚——叶底肥厚,叶脉明显,粗糙;

黑死——黑茶等发酵太过,叶底黑而丧失弹性;

润泽——叶底叶片滋润而有光泽;

杂色——因为使用的茶叶批次不同、杀青手法不同等,造成的叶底颜色不统一;

粗老——与幼嫩相对、指采摘时间相对较晚的茶叶,一般所含茎梗较多。 

涨知识:60个茶叶专业术语

各行有各行的术语,喝茶人的圈子也不例外。

老茶客和茶小白的重要区别,就是老茶客会用术语来描述茶,而茶小白只会闷头喝茶或连声说“好喝”。

怎样才能称之为老茶客?这60个茶术语你不能不知道!

01.从哪些方面描述茶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形容。

3、茶香: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5、茶气: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6、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七方面,多用来判断普洱茶或老白茶的品质。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负面性特征,其是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02.形容干茶外形

7、锋苗: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峰。

8、匀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

9、平伏: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10、爆点:干茶时突起的泡点。

11、壮结:干茶条索壮实而紧结。

12、破口:折、切断的痕迹明显。

13、肥壮:指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14、脱档: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或相反,比例不当。

15、蜻蜓头:干茶条索肥壮,叶端卷曲、紧结似蜻蜓头。

16、老嫩不匀:茶叶花杂,成熟叶与嫩叶混合,叶色不一,嫩度不一。

03.评论干茶色泽

17、乌润:乌而油润,适用于描述黑茶、红茶、乌龙茶干茶。

18、鳝皮色:砂绿蜜黄似鳝皮色。

19、油润: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20:蛤蟆背色:叶背面起蛙皮状沙粒白点。

21、青褐:色泽青褐带灰光,也有人称“宝光”。适用于描述黄茶、乌龙茶干茶。

22、花青:普洱熟茶色泽红褐中带有青条,是渥堆不匀或拼配不一致造成的。适用于红茶发酵不足,乌龙茶做青不均匀而形成的干茶或叶底的色泽。

23、三节色:茶条头部淡红色,中部乌色,尾部砂绿色。

04.描述茶汤颜色

24、清澈: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25、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26、浅黄:汤色浅黄,适用于描述白茶、黄茶和高档茉莉花茶。

27、橙黄:茶汤微带红,似橙色或橘黄色。适用于描述黄茶、雅致茶、白茶和乌龙茶。

28、黄亮:汤色黄而明亮,适用于描述白茶、黄茶和乌龙茶。

29、红汤:浅红色或暗红色,常见于陈茶。

30、青暗:色青发暗,适用于描述品质不好的绿茶。

31、橙红:橙黄泛红,清澈明亮。

32、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05.描述茶叶香气

33、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34、高火味:茶叶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35、鲜爽:茶的香气和味道新鲜爽快,适用于描述绿茶、红茶、茉莉花茶。

36、闷气:沉闷而不爽,一般是茶青在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

37、板栗香:适用于描述绿茶和黄茶的香气。

38、纯正:香气不高不低。

39、青气:一般是指茶叶带有鲜叶的青草气,也称青臭气。

40、清高:香气清长,但不浓郁。

41、老火:茶叶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产生的焦糖香。

42、甜香:香气高而具有甜感,适用于描述乌龙茶、红茶的香气。

06.点评茶汤滋味

43、回甘:茶汤饮后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并有滋润的感觉。

44、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唾液不断的涌出。

45、锁喉: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

46、喉韵:茶汤咽下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

47、浓厚:入口浓,刺激感强且持续,回甘。

48、舌底鸣泉:喝茶之后舌下清晰感受到有唾液大量生成。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49、醇正:茶味浓度适当,清爽正常,回味带甜。

50、化:多数指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

51、水味:喝茶时感受不到茶的滋味,茶和水分离不融合。

52、醇和:味清爽带甜,鲜味不足,无粗杂味。

53、药香: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一种赞扬方式。

07.点评泡茶叶底

54、肥嫩:芽头肥壮,叶质柔软厚实,用于绿茶黄茶、白茶、红茶叶底的嫩度。

55、暗张、死张:叶张发红、夹杂暗红叶片为“暗张”,夹杂死红叶片的为死张。

56、瘦薄: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57、绿叶红镶边:叶缘朱红明亮,中间呈浅黄绿或是青色。

58、焦斑:叶张边缘或背面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的烧伤斑痕。

59、青张:无红边的青色叶片。

60、红张:一般是指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呈现暗红色。主要是由于萎凋过度,而导致的红边,多是白茶的叶底。

品茶,如品人生。知道喝茶术语、了解喝茶术语,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吹牛显摆,而是真正喝懂茶,再把对茶的感悟传递给别人。

注:内容来源宜兴紫砂之家,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导论萨里郡的军人茶会

1941年11月底的一个寒冷的周五夜晚,一位不知名的摄影师捕捉到一个安静时刻,当时一群印度士兵来到萨里郡的沃金(Woking),正在休息、祈祷和喝茶。在英格兰南部的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上,这些男人和当地居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抵抗着纳粹德国及其盟友。德国已经把伦敦的各个街区炸成了废墟,并征服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入侵了苏联,而日本也即将袭击珍珠港。虽然战况在此时看起来非常无望,但英国并非在孤军奋战。1941年,英国并不是一个岛国,而是一个跨国性的帝国,有能力整编和支持一架庞大的军事机器。无数男男女女从印度次大陆、非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帝国的其他地区集结过来,参与这场战争。美国已经开始提供资金、弹药和补给,用于打击轴心国。1941年,在战争中支撑着这个国家的是千百万民众和大量的茶叶。20世纪的大不列颠与包括德国、日本和苏联在内的其他很多民族国家一样,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创造物。它与多重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历史无法从中割裂开来,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都是如此。《茶叶与帝国》(A Thirst for Empire)通过追踪从加拿大西部延伸到印度东部的茶叶帝国的兴衰,向读者揭示了把现代“全球”世界编织到一起,继而又撕裂开来的信仰体系、身份、利益、政治和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果我们花时间仔细研究这张军人茶会的照片,我们会发现一个多层次的、在种族和社交方面都呈献出多元化特征的社会,这一点在当代政治和公开辩论中经常被轻易忽略。虽然这张照片看起来可能拍摄于伊斯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但其实这个茶会发生在沃金的沙贾汗(Shah Jahan)清真寺前。沃金是一个中等规模的英国城镇,位于伦敦西南约30英里。沙贾汗清真寺于1889年开放,是一座印度撒拉逊(Indo-Saracenic)风格的建筑,也是大不列颠乃至欧洲北部最古老的专门建造的清真寺。2尽管面积较小,这座清真寺却迅速成为一个重要场所,发挥着宗教崇拜地点和社交中心的作用。它的历史告诉我们,19世纪80年代的移民和文化交流与现在一样普遍。英国建筑师W. L. 钱伯斯(W. L. Chambers)设计了这座建筑,海得拉巴(Hyderabad)土邦的尼扎姆(Nizam)出资买下建寺用地。博帕尔(Bhopal)土邦女王沙贾汗和一些穆斯林捐款者为建造工程提供资金。1840年出生在布达佩斯犹太家庭的杰出语言学家戈特利布·威廉·莱特纳(Gottlieb Wilhelm Leitner)博士启动了这个项目,并监督了工程。莱特纳入了英国国籍,曾在殖民地政府工作,精通近50种语言,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当过翻译,去土耳其留过学,并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23岁就成为伦敦国王学院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法学教授。之后他移居英属印度,于1864年成为拉合尔新政府学院的院长,并在建造这座清真寺之前,为印度和英国的几个文学与教育项目做出了贡献。我们的世界在种族、宗教和社会方面充满紧张关系,知识分子也争论不休,我并不想把这一切浪漫化,不过我们需要承认这段历史。

承认这段历史的途径之一是重新审视一下这张军人茶会的照片。那座清真寺是英国过去称霸全球的实体见证,把流动食堂推到萨里的基督教青年会志愿者亦然,还有他们所服务的军人,以及在幕后生产并销售茶叶的企业、种植园主、政治家和工人乃至这种帝国产品的交易市场,他们都是这样的见证。这本书讲述的正是他们的故事。这些军人喝的茶主要种植于印度和锡兰,英属非洲殖民地也有。茶叶种植园主及其推广者首先鼓励基督教青年会和其他类似机构生产、储存和驾驶数以百计的茶车,为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战争期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如此辛苦地在萨里工作,为印度军人供应茶水?简单地说,茶能够激励、安慰士兵和鼓舞士气,许多英国人都能轻易理解这一点。“茶应该是这个享有特权的性别特别喜爱的饮料。”海军上将芒蒂文斯(Mountevans)勋爵回忆说,但随后他沉思片刻,说,“相信我,在我们这里服役的所有男人都变成了嗜茶者,特别是在民防系统。它给了我们勇气和那种亲热感,从而使我们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的同胞。”对我们之间喝含咖啡因饮料的人来说,他们似乎很自然地认为好茶会缓解疲劳、改善虚弱,几乎不可能想到有那么一段时间有人会对此提出反对意见。然而,这些回忆和萨里的军人茶会就是商业宣传的例子,它们表明殖民地茶产业几乎渗透到盟军训练、战斗或备战的方方面面。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

1942年,在隆美尔“迎头痛击”了第八军并夺取了利比亚的托卜鲁克(Tobruk)之后,一名曾经照顾过伤员的护士回忆道,尽管那些男人几乎都说不出话来,但他们要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一杯茶。埃及国家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在对军医院的专题报道中承认,公共生活中茶无处不在这一现象实际上是商业宣传所致,但这并没有降低茶叶的魅力。在谈到照顾军人时,这位护士在节目中评论说,“他们很多人当然遭受着失血过多和惊吓的折磨”,但他们一定会康复的,因为“陆军医疗机构发现热甜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帮助他们振奋精神、恢复体力,非常有价值”。这位讲话者继续说:“这好像广告用语‘茶叶让你精神焕发’的战场改编版一样,但它就是这样神奇,我被告知茶必须要‘热的’,并且‘必须’是‘甜的’。”陆军医疗机构的指令听起来很像广告用语这一评论很恰当。由于英国和荷兰的茶叶种植园主已在世界各地的主要市场用这种方式宣传了几十年,“茶叶让你精神焕发”的口号已经成了流行用语。战争期间,这种现象也没有减少。举几个例子,战争期间,茶产业的公关机构拍摄了与茶叶和“国防”有关的电影,并在塞得港旋转俱乐部(Port Said Rotary Club)、开罗警察学校和无数其他场合教人们沏一壶好茶的“正确”方法。它发放成堆的海报,宣称“好茶给人带来健康”。一位行业领袖在1942年3月解释说,虽然日本占领荷属东印度群岛,切断了来自爪哇和苏门答腊的茶叶供应,但是茶叶正在反击。他所指的不是阿萨姆茶园工人的曲折经历,他们那时正被征召修建道路,以保卫印度,此举被寄望于从日本人手里重新夺回缅甸。他其实是在描述种植园主为了让人们意识到“茶叶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已经在公关方面斥巨资。为了给大英帝国的茶产业创造出世界市场,种植园主们做出了很多努力,《茶叶与帝国》追溯了这些努力的起源、意义、能够预见的和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及对此的反对意见。

要研究这段历史,我们须追溯到20世纪以前,因为这类宣传背后的观念几乎和茶叶本身一样古老。虽然这种植物的起源仍然不明确,但考古学家最近在中国西部发现了具有2100 多年历史的茶叶,这证明早在任何有关它的存在的文字记载或先前的考古证据之前,人类已在以某种方式饮用茶叶了。学者无疑将深入研究埋在皇帝坟墓中的茶叶是如何被使用的,但我们知道,德国科学家弗里德利布·荣格(Friedlieb Runge)于1819年在茶叶中发现了咖啡因,而中国人早在此前数百年就了解到茶叶具有振奋作用。有一种植物被西方科学家称为野茶树(Camellia sinensis),几乎所有用其树叶制作饮品的文化都承认它能消除睡意,很多人认为它可以治疗头痛、便秘和其他更严重的疾病。由于有这些好处,加之它所含的咖啡因有轻微的生理与心理致瘾性,茶叶牢牢抓住了它的饮用者,但还有其他很多摄取咖啡因的方法,而人们通常没有咖啡因也能愉快地生活。在毒品、酒、食物和资本主义的历史中,成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解释个体或社会差异、多样的烹制方式、变化无常的偏好或品牌忠诚度这些问题。经济学肯定发挥了作用,但尽管所有的东西都是平等的,消费者在购买、准备、摄取和考量食品和饮料时,仍会做出无数受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影响的选择,即使对于那些具有致瘾性的食品和饮料也是如此。社会和商业界将茶叶和类似商品引入无数人的日常生活和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化学、生物学和经济学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决定性影响。

茶树版画 创作于1794年

尽管总会有人不喜欢茶的味道,甚至把茶说成是毒药、浪费金钱和危险的舶来品,但实际上几乎每一种与茶叶接触的文化都将其描述为一种文明开化的象征,认为它能带来一种节制的愉悦感。1000多年前,这样的观点首先出现在中国;而在17、18世纪,欧洲的学者、商人和传教士解读并重构了中国人关于茶叶(及类似商品)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欧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有一种早期现代社会思想认为,消费和对外贸易是创造文明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茶叶的拥护者将其吸收进来,辩称茶叶平衡了经济,并培养出健康和有适度自制力的消费者。将茶叶视为文明力量,这种观念对茶叶消费的成败至关重要。大众营销者推动着我们多买、多吃、疯狂购物,我们经常认为节制是对这种营销的反抗。然而,这完全是一种对节制与消费之关系的非常当代的理解。节制并不排斥物质世界,它发展出一种消费的道德观,一边妖魔化某些商品和消费行为,一边又提倡另一些商品和消费行为。因此,正如我们在本书中所看到的,19世纪的跨国禁酒运动改变了食品和饮料产业,促进了现代饮食的产生,并将消费主义合法化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力量。

甚至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消费者开始更青睐咖啡时,一名美国商人公开表明:

没有其他农作物能像它这样刺激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进行交流,也没有任何其他与它利润相当的饮品在口味上如此受到更文明的国家的欢迎,或是成为这样一种舒适的源泉,成为节制、健康和快乐的手段;而其他任何饮品是否具有同样使人恢复健康的能力和刺激人类心智官能的作用,这本身就是令人怀疑的。

这位商人描述茶叶时,把19世纪自由主义的核心思想—认为商业是文明教化的媒介—应用到了特定的商品上。然而,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西方特有的。例如,在日本出生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东方部部长冈仓天心(Okakura Kakuzo)于1906年出版了《茶之书》(The Book of Tea),这本英语史书篇幅不长,却广为流传,它赞扬了作者所谓的“人情之杯”(Cup of humanity)。冈仓天心相信,“茶叶的哲学”不仅仅是美学方面的:

它同时表达了我们对于人类与自然乃至道德与宗教的全部观点。它是卫生的,因为它对清洁有强制性的要求;它是经济的,因为它表现出简单的舒适,而非繁杂和昂贵;它是符合道德几何学的,因为它定义了我们对宇宙的主次观念。它使其全部拥护者都拥有贵族的品位,并由此代表了东方民主的真正精神。

见多识广的冈仓天心游历广泛,但最终在美国定居,并融入以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Isabella Stewart Gardner)夫人为中心的富人艺术圈。正是在芬威园(Fenway Court)的加德纳家中,冈仓天心首次公开宣读了他的茶叶史著作,并鼓励美国富裕阶层吸收日本文化。在无数的历史著作中,冈仓天心撰写的茶叶史就像外交官,为东方和西方、穷人和富人架起沟通的桥梁。

几乎就在冈仓天心撰写他那本史书的同一时期,印度茶叶种植园主提出,真正的民主、健康和文明的茶叶不是来自日本或中国,而是来自大英帝国。例如,1914年10月,致力于推广印度茶叶的宣传员之一A.E. 杜谢恩(A. E. Duchesne) 在《箭囊》(The Quiver)杂志上发表《茶叶与禁酒》(“Tea and Temperance”)一文。杜谢恩把它发表在这个非宗派的福音派杂志上很合适,该杂志由约翰·卡塞尔(John Cassell)创立,此人是一位禁酒改革家,也是茶叶和咖啡商,并创立了一家重要的出版社。这些社交关系确保了茶叶与“大英帝国性”(Britishness)和英国的文明使命有了密切关联。这篇文章重申了茶叶作为“禁酒改革家最有价值的盟友” 唤醒了英国国民这句格言。杜谢恩写道,茶叶已经使狄更斯时代的“醉醺醺的护士和贪杯的马车夫”不复存在,使商人不必再“端着酒杯谈生意”,并且打破了“醉酒是英国男子汉气概的考验和证据”这种看法。这种热饮唤起了“关于家庭的愉快联想…… 童年的天真、母亲的神圣、妻子的爱、优雅女性的魅力”,并借此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赋予20世纪的英国一种女性化特质。这种简朴的商品没有“庸俗”“粗暴”和“淫秽”的属性,是“文明的一个因素”。此外,喝茶是一种民主的习惯,“时尚女士”“商人”“职员和打字员”“工厂工人、辛苦的女裁缝和洗衣妇、苦力和军人”等都能平等地享受它。经历了战争年代的蹂躏之后,这种居家的“大英帝国性”尤其受到人们的赞赏,不过茶叶的倡导者自17世纪以来就一直在推动这种故事元素了。

然而,茶叶在1914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象征。它在一个关乎商业和基督教、民主、文明和帝国的故事中居于主角地位。表面上看来,杜谢恩和冈仓天心的文章十分相似,但事实上,冈仓天心认为茶叶是东方文明的一个范例,而杜谢恩则认为,正是“我们在印度的英国种植园主的活力和商业能力”把这种“富人的奢侈品”转变成“穷人的日常饮料”,而中国农民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杜谢恩指出,英国的帝国主义使大众消费和文明传播得以实现。事实上,是中国农民和国际商业社会培育出了在维多利亚时代极受欢迎的中国茶叶,而在19世纪末以前,大多数英国人还没喝过,甚至没听说过他们帝国的茶叶。按照杜谢恩的解释,茶叶使帝国主义合法化了。帝国的批判者也提出相同的观点,并指出茶叶并不是缓和人民与国家间关系的外交官,而是小偷或强盗,为了西方利益而盗取东方财富。

对于茶叶的历史作用,人文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有不同的解读,其分歧在于他们对茶叶在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所持的态度不同,但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把茶叶当作阐释人性和全球关系的一种手段。人文主义者倾向于使用一种比较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很多不同的人作为消费者参与其中共同享乐。这种解读方法通常强调消费者的仪式和体验,而非劳动和不平衡的利润。例如,那些创造我们的全球经济并书写其历史的人,往往把消费主义赞颂为人类的普遍特质,却用商品来强化不平等和差异。相比之下,我们所说的帝国主义模式往往强调基于种植园的殖民地经济的不平等,以及它的环境和人力成本。虽然学术史更普遍地落入后者的范畴,但这两个模式都已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并被用来阐释全球性的关联和比较,揭示文化、经济和政治史的交汇。我也把茶叶当作书写全球化历史的手段,但我并不认定全球化过程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自然发生的,也不认为它带来了更多的平等或者同质化。

茶叶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几个世纪以来,种植、销售茶叶所带来的收益为战争提供了资金,推动了殖民活动,而茶叶的栽种也在土地使用、劳动力制度、市场运作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至今尚存。本书以历史的眼光深入审视了男男女女是如何通过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茶产业来改变全球的口味和习惯的。

作者埃丽卡•拉帕波特在本书中指出,17—20世纪,茶产业与大英帝国的边界是重叠的,但从未完全一致。她还强调了使大英帝国能够主导但从未完全控制全球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她还深入研究了欧洲人是如何接受、挪用和改变中国茶文化,以在英国及其他全球市场建立广泛的茶叶需求,并在南亚和非洲建立种植园经济的。茶产业是最早的殖民产业之一,商人、种植者、推广者和零售商利用帝国资源为全球广告和政治游说买单。茶叶激发出的商业模式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对理解政治和宣传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至关重要。

来源:茶贵人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2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