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勐海南糯山茶厂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十二寨之石头老寨

新寨出来,当然要去老寨了。

石头老寨和石头新寨的距离不太远,从姑娘寨出来有个三岔口,一条往石头新寨,一条往半坡老寨去看茶树王,中间一条就是去往石头老寨啦。
编辑


南糯山第五寨:石头老寨


编辑

现在石头寨的寨址曾经是多衣寨的寨址。以前的石头寨称“老寨”(Puq Cyuq pu),指的就是多衣寨的“Puq Cyuq”。石头寨是大约225年前,从姑娘寨迁出建的寨。


编辑

石头老寨迁寨详情

从石头寨分出去建寨的有石头新寨(Lov ganq pu xeeq)、向阳寨(BaV ja pu)、出戈(Qu Gao)一队、南达村(Na dal pu )、捌妈村(Bavq Ma Pu)。

1967年12月13日,师帕(Si Pal)、朗波(Lanq Bovl)带领半坡新寨的13户人家计63人又一次搬迁。取寨名为鱼塘寨。1968年2月18日,有9户46人从石头寨搬迁至鱼塘寨附近,取寨名为向阳寨。后来,两寨合并成一寨,用“向阳寨”名。

出戈一队于1985年从石头寨分出建寨,其原因是要开发热带作物,种植橡胶。在坟山安葬的第一个人为勒胜的女孩,未成年,在景洪殡仪馆火化后安葬骨灰的,为南糯山村寨第一个火化后安葬骨灰者。

南达(Naq dal pu )村于2001年12月从石头寨搬迁出去,时有15户50人。嘴妈是包罗(Bao lov),2007年12月23日,香路(Xan lul)去世,是南达村第一个去世的人,所有丧葬费用由南达村支出。

捌玛村18户65人于2005年2月从石头寨分出建寨,其直接原因是石头寨的部分农户接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通知,不能在原居住地继续居住。

石头老寨的龙巴门,显然是经过改良的钢架结构,和新寨相比,显得不土不洋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石头老寨的茶树,和新寨的差不多,也是生长在烂石堆中的岩茶,滋味口感在南糯山诸寨中名列前茅,值得一提的是,南糯山最有名的拔玛茶,品质最好的茶地,便是石头老寨分出去的拔玛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石头老寨的土质,也是和石头新寨相近,岩石混杂风化后的土壤砂份增加,颜色是更红一些。也许就是这种茶石共生环境的下特殊土质,造就了岩茶那种岩骨花香的岩韵,也造就了石头老寨古树茶卓尔不凡的品质。

和石头新寨相比,对于石头老寨,要了解的东西,除了石头和岩茶,更重要的是,这里曾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南糯山茶厂



编辑

南糯山制茶厂

南糯山制茶厂(当地群众称南糯山一厂)于民国29年(1938年4月)建成投产,隶属思普区茶业试验场(1942年改称思普企业局),厂长白孟愚

当年白孟愚从印度引进机器,并从沪、杭选聘10余名高级茶师,机制红、绿茶,年加工茶叶约1200市担。产品畅销东南亚地区。

民国37年停办。1951年由云南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接管,1953年移交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

南糯山茶厂的遗址,位于现在的石头老寨,不过要从石头新寨的龙巴门进入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坐轮椅的这位老人,叫杨开当,80年代曾经任南糯山茶厂的厂长。最后一张照片这两位,一位的父亲和另一位的爷爷是兄弟,当年白孟愚在南糯山建厂时,兄弟二人仗义借地,一人一半将石头寨的土地献出,无偿给白使用。

杨开当老人向我们讲诉当年南糯山茶厂的往事 编辑

顺便提一下,南糯山还有一个二厂

南糯山二厂

南糯山二厂始建于1938年4月,前身是民国时期的“思普垦植场”。1951年,“思普垦殖场”在南糯山移交给云南省农林厅工作队,正式成立“云南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即是现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前身。


编辑



编辑

南糯山二厂,位于向阳寨往老公路走过去两公里半的地方,二厂直接成立了一个小组,叫二厂小组,是从姑娘寨分出去的那部分。

文:刀哥

图:王磊

资料提供:勐海今逸堂茶业有限公司

关注新茶媒,为你详尽解读南糯山十二寨: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向阳寨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十二寨之半坡新寨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十二寨之姑娘寨

深度寻访茶树王之乡丨南糯山十二寨之石头新寨


南糯山:亦近亦远的诗意

南糯山 古茶园的美好想象都在这里

南糯山,勐海一座知名的古茶山,虽然离景洪近,通达条件便利,但因为海拔较高,非常幸运地躲过了橡胶林的侵蚀,这里以完好丰茂的森林植被而闻名。世居于此的僾尼人崇拜自然,信奉万物有灵,从不轻易损毁森林。越往山林深处行进,植被覆盖率越高。这里的生态美景可以说是成全了很多人对于云南古茶山的全部想象。

我们暂时还不太方便自由出行,奔赴茶山,不妨让我们跟随着文字走进向往的南糯山吧。

▲南糯山半坡老寨的龙巴门,门上悬着木制刀、枪以及竹制的“风转轮”,两侧立着一对男女造型的树桩,这是僾尼人的原始生殖崇拜的象征。

丨保护森林的福报丨

南糯山虽然离景洪近,通达条件便利,但因为海拔较高,非常幸运地躲过了橡胶林的侵蚀,这里以完好丰茂的森林植被而闻名。世居于此的僾尼人(哈尼族支系)崇拜自然,信奉万物有灵,从不轻易损毁森林。越往山林深处行进,植被覆盖率越高,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冠透下的斑驳的光影,洒在路面上、车身上……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可以看到各个寨子的寨门,也叫“龙巴门”。南糯山上祖祖辈辈住着僾尼人,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僾尼人的传统是父子连名,儿子的姓是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根据族谱上的记录南糯山的僾尼人在此已历经57至58代人,可以推算他们在此至少生活了1000多年了。我们驶进了丫口老寨,寨子里一片宁静祥和,没有太多外来客商。相比十年前,大部分村民家里都盖起了新的砖瓦房,但都还尽量保持着僾尼民居的风格,寨子里还保存着少部分传统的木制干栏式结构建筑。看到这种房子,得赶紧拍下来啊,因为很可能下次来的时候就看不到了。茶农李国进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家喝茶,他们家正在盖新房,旧房子背后辟出一个小茶室来。李国进家有280亩古茶,因为干旱,以前能产七八百公斤的茶叶,今年只收了70多公斤干茶,只等着快来一场雨,茶叶发芽,还能再采一波茶叶。

▲当时茶山旱情较为严重,半年没有降雨,但古树茶还是艰难地发出了卷曲的芽叶,只待几场大雨,让茶树重新舒展。

李国进还带我们去了古茶园,丫口寨的古茶园离寨子不远,但也是一片片隐匿于群山中,遥望郁郁葱葱的山林,根本感觉不到干旱已经肆虐半年了。走进古茶园,干枯的树叶和树枝覆盖着地面,古茶树虽然发芽不多,但还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有些芽头艰难地冒了出来,叶片还是卷曲的,但相信只要有一场雨,它们都能重新舒展了。据介绍,这次旱情,减产最多的主要还是小树茶和台地茶,因为他们根系太浅,而古树茶的根系发达,能蔓延至土壤深处吸取地下水,所以,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也能形成保护机制,只需要来几场雨,一切又能恢复正常。

丨缅怀南糯山茶厂遗址丨

第一次看到有关南糯山茶厂的信息,是在《普洱》杂志2012年2月刊上,有一张黑白老照片,就是南糯山茶厂的远景图,图说上写着:“坐落在南糯山中石头寨下的勐海茶厂南糯分厂(摄于上世纪50年代)”。南糯山茶厂是由回族商人白孟愚于1938年建立的。在很多对云茶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心中,建于1939年的佛海茶厂(大益·勐海茶厂前身)和顺宁实验茶厂(滇红·凤庆茶厂前身),是云南茶业工业化进程的滥觞。而范和均、冯绍裘也是常常被提起的,而这位白孟愚先生却略显寂寥。然而南糯山茶厂的诞生却是早于佛海茶厂和顺宁实验茶厂的,它才是云南第一个工业化茶厂。当年“滇红之父”冯绍裘在凤庆考察的时候,南糯山茶厂已经配备了全套英式机械,制出了符合英国制茶标准的红碎茶,在印度进行市场推广。 后来也曾在各种影像和文字资料中得见有关南糯山茶厂的信息,只是一直无缘亲见。这次难得的邂逅,一定不能错过。从茶山下来,趁着还有点时间,我独自一个走向了窗外的南糯山茶厂遗址。从普茶茗邦茶厂沿着小路走下去,只需要5分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慢慢走近、触碰这段特别的历史……

▲南糯山茶厂遗址,是比佛海茶厂历史还悠久的还早的云南工业化茶厂。

南糯山茶厂已废弃多年,周遭荒草萋萋。茶厂由两栋主体建筑组成,一栋是一字型,一栋是L型,背后有一栋小楼已经坍塌,只剩下残垣断壁。与我参观过了几个老茶厂一样,比如昌宁茶厂、安化第一茶厂,带有很明显的苏式建筑风格,有些应该是建国后重建过的。进入了这个标识着“危房”的地方,只见斑驳的墙体,和被风蚀的门窗。我从窗户往里窥,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做红茶的厂,萎凋车间就有好几个,摆满了废弃的萎凋槽。有个车间的大门没有锁上,我轻轻走了进去,干裂的地面,还能踩得出声响,两台揉捻机,落寞地立在那里,从锈迹斑斑的标识牌上,还能看出是七八十年代的机械,已是勐海茶厂时代的物件了。旁边还有一台转子揉切机,说明这个时期生产的还是用于出口的红碎茶。

▲南糯山茶厂车间里遗留的70年代的揉捻机。

南糯山茶厂彻底停产,是在2000年左右,这个时期,计划经济取消,国营茶厂面临困境,红碎茶的国际市场也被印度大吉岭、斯里兰卡的红茶占领,再加上南糯山茶厂在深山中,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都加速了它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好在它的遗址尚存,还能让今人走近它、触摸它,去缅怀那段云南茶业历史上的光荣与梦想。 参观南糯山茶厂的时候已经是乌云密布了,没多久,便迎来了一场大雨,这是勐海人民盼望了半年的喜雨啊!干涸的大地终于能够被浸透了,那些等待着被大雨拯救的古茶树,终于可以抽芽了。雨下了很久、很大,山里的夜突然变得很凉。第二天早上,一拉开窗帘,窗外竟然云遮雾绕,近在眼前的南糯山茶厂若隐若现的。而整个南糯山都是云雾缭绕,仿佛坠入仙境一般。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糯山速写

南糯山

南糯山的面积很大,不仅古茶园面积位居勐海整个茶区的首位,现代茶园也毫不逊色,可谓是无限风光在南糯。

认知中的南糯山是一座山系,作为茶乡,可以被看作隶属于格朗和乡的一整个大茶村。

南糯山历史悠久,早在 1938 年 4 月南糯山制茶厂就建成投产,厂长白孟愚当年从印度引进机器,并从沪、杭选聘 10 余名高级茶师,机制红、绿茶,年加工茶叶约 1200市担,产品畅销东南亚地区。

如今南糯山茶厂的遗址还在南糯山石头老寨里。

除此之外,还有星火山茶厂,曾经的茶科所所长张顺高老先生曾经在这里深耕 3 年之久。

茶山沉浸式体验范本

南糯山这个大村中的每个寨子都有古茶园,这里路通的最早,交通最为便利,所以山上寨子的哈尼族是最早接触到了外界花花世界,也是受到汉族文化影响最大的茶山。

然而,大部分去茶山的朋友们都只是匆匆路过,直接往远处的布朗山、贺开进军。

今逸堂品牌创始人熊传涛在最初做茶时也是这个心态,但似乎只有拨开层层迷雾,走进森林的秘境,采撷到手的灵草才更加珍贵。

从事茶叶生涯十多年,从 2015 年起,熊传涛正式决定深耕南糯山。

在他看来,南糯山位置很好,整个茶山生态也保留的很好。

曾经他会带客户去名气最大的老班章体验茶山,直到他彻头彻尾研究了南糯山的历史和生态环境后,才后悔不迭,为何当初没有选择这个神仙地方,舍近求远呢?

事实证明,南糯山确实能够成为云南普洱茶山沉浸式体验的绝佳范本。

村寨之间距离很近,如今修了路,更加好走。竹林寨、半坡老寨、丫口寨三个大茶村各距 5 公里,古茶园首尾相连,以前有土路从茶园中间穿过,是非常优美的茶山旅游路线。

丫口寨上边是多依寨,顺次下去是石头老寨、石头新寨、南糯山茶厂、姑娘寨、永存寨、尔滇寨、向阳寨,寨寨都有茶园,驾着车随处走随处都是古茶园和古茶村的风景,怎样都看不完。

这万亩古茶园曾经是哈尼人用 800 多年时间建成的乐园,到了今天,成为了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半坡老寨 最兴旺的日子

在南糯山半山坡有个非常出名的半坡老寨,是一个被古茶园拥抱的寨子。

寨子在朝虾角脚(山名)东面,面对景洪坝子,还可看到大勐宋古茶山,半坡因古茶园多,还有800 年树龄的茶王树在此而闻名。

熊传涛做茶就重点选择了半坡老寨的古树茶作为核心原料,半坡寨子所处地海拔很高,视线开阔,冬季到这里观赏云海最为美妙。

来到半坡老寨的支部书记、小组长批珠家,他的门口正在盖木头制的哈尼族风格的社屋,旁边就展示着半坡老寨的乡规民约。

仔细阅读,上面都是关于村纪村容的条款,还有很多关于保护古茶园的内容。

“我们半坡老寨现在人数最少,只有 27 户,131 人,以前村里人比现在要多很多,都是日子过得太苦了,好多人都搬到山下去了。”批珠一边泡茶一边说。

“ 我们小时候啥都做,种地,种包谷,养猪啊,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时的茶叶卖不起价格,好多树都被砍掉了。”

以前半坡老寨有 120 多户人,由于山地不好耕种,大家日子都过得举步维艰。

1995 年,半坡老寨很多年轻力壮,敢于冲闯的村民都离开了寨子,留下了最集中的古茶园。

如今的半坡老寨,周围有近 2000多亩古茶树,通往茶王树的那段山路,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在雨天甚有绿野仙踪之感。

这片茶园管理得很好,茶树对比南糯山其他寨子会显得更有沧桑感,围径超过 1 米的随处可见,大部分古树茶采摘时需搭木梯或架桩。

“ 这片茶园的主人是门加,也是他最好的茶地之一。

他是过去哈尼族头人的后代,现在半坡大部分的茶园都归他所有。”熊传涛一边说,一边开车驶向门加家方向。

门加比其他村民更有头脑和远见,在曾经村民们因为贫穷大规模迁移出寨的时候,他就一直坚定想法,守在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上,用山下的田地来换取村民们的茶园。

就这样不停地换地,买茶地,门加就拥有了整个半坡老寨位置最好,长势也最好的茶园。

“ 通往茶王树的必经之路就是门加的茶园,站在茶园里就能够遥望整个景洪,风景非常好。”熊传涛说。

进到门加家里,不见他踪影,二十几岁的小儿子加二在茶室招待客人,问询后得知老爷子昨晚喝酒到深夜,直到现在还没起床。

门加新盖的水泥房子和以前的老木屋紧紧挨着,这个哈尼风格的老房子如今是他家的厨房。

虽然日子好过了,生活现代化起来,但门加这一代老哈尼族男人,依然还是习惯睡在木屋里的火塘边。

推门进去,屋内很黑暗,右手边就是永不熄灭的哈尼族火塘,一台上个世纪才会用的小彩电正在播放着节目,门加在一个旧沙发上抽烟,一边看着电视。

看到我们,笑呵呵地起身,用茶水招待我们。

谈话间,他拿出了自己祖上做头人的照片。

那是一张放大了的很模糊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男人目光炯炯,还梳着清代的辫子。

“ 头人的后代也没用,没留下什么值钱的,日子过得很苦。

这些年好了。每年春茶季就在家里等着老板上门来收茶,其他时间都没事做。

以前的烦恼是没钱,现在的烦恼是不辛苦了,反而闲着不知道做什么了。”

告别门加一家,不仅感叹,这坚守下来的 20 多户哈尼人在这些年终于迎来了半坡寨最兴旺的日子。

作为南糯山普洱茶的代表,半坡的茶价早已攀升,半坡古茶树市面上更是不易买到真品。

村民们依靠着这片叶子,也迎来了人生物质上的巅峰。

来山顶度假

从山脚开车一路向上全是南糯山的古村寨,向阳寨、姑娘寨、石头寨、丫口和半坡老寨。

多依寨属南糯山最高峰,海拔很高,这里茶树都长在很远的原始森林中。

从寨子往茶园走,山间到处都是高大的古乔木大树,溪流倾泻,带来无上清凉的爽快。

茶树都在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下生长,茶树分枝繁茂,能够将两边的茶树连接在一起。

如今丫口老寨和丫口新寨都是从多依寨分出来的,搬迁的根本原因是水源的问题。

丫口新寨也于 1993 年再次搬迁,亦跟水源条件有关。

多依寨虽然在山顶,寨子里的哈尼族们却表现得更加开明。

今年,南糯山有两个寨子获得了“ 民族进步奖 ”,一个是半坡老寨,一个就是多依寨。

走进多依寨支部书记朗大家,他早已经和村里的其他人做好了非常丰盛的一桌美味佳肴等着我们。

1975 年生的朗大已经做了多依寨 20 年的村子领头羊,成为每次换届都换不掉的支部书记小组长。

可见他在村民们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1992 年,朗大成为了寨子里的会计。“ 我当时刚小学毕业,年纪小胆子很大,当时我还冲到州长办公室,为村子要到了 5 万元的补贴。

我们做了村干部之后,就没有人再搬出去了”酒过三巡,每个人的话都多了起来。

朗大认为老班章这个布朗山哈尼族村寨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寨子,从村干部的角度来看,他认为汉族的文化更加值得学习,这也是哈尼族为何接受外界世界那么快的原因。

“ 多依寨虽然在山顶,我们却是第一个同意修路的,谁若是来寨子收茶,都会把所有亲戚朋友叫来。”

回顾过去的二十年,朗大由衷感谢政府修路,政府颁布的各项茶叶惠民政策。

郎大家旁边有一座正在修建的高大建筑,是一个湖南人投资建造的南糯山未来最大的客栈,2022 年应该就能够正式营业了。

在他看来,路通了,南糯山坐拥如此优越的地理与生态环境,将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到南糯山旅游、康养和休闲。

加上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完善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得益于“ 普洱茶七子饼路线 ”的建设。

多依寨成为了交通枢纽,水泥路四通八达,将南糯山、贺开、老班章等知名普洱茶山串连成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洱茶山环线。

在初制所门口,树立着普洱茶七子饼路线图、路标,建了旅游厕所,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过往行人提供了极大便利。

全世界能记住的南糯山

言谈之间,朗大频繁提到一个名字“ 勒阳 ”。

在朗大等人的眼中,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哈尼族女人。

“ 我们只是管理一个寨子,而她作为一个女孩子,管理整个南糯山几十个寨子,真的非常不容易。”

早些年勒阳被选为村官,2014 年 12 月担任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是勐海县目前最年轻的女党总支书记。

作风果断,笑起来非常豪爽的勒阳不仅有男人的果决,还兼具女性的细腻。

她知道南糯山缺什么,需要什么。

“ 很多人认为有那么多男人,为何要选女人来做。我生长在这里,我热爱我的家乡,想为家乡做点事情。”

早期南糯山茶农们做茶的意识比较缺乏。

尤其是在茶叶价格涨起来的这些年,很多村民只为这片叶子卖掉就好,而忽略了很多人的普洱茶味蕾拼图中。

对于南糯山这一块甚至会比较模糊。勒阳家1992 年做茶到如今也有三十年了,属于第一批在茶叶上收益的人。

勒阳带领大家改造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和口感。

之后,她又提出南糯山的“ 三园式”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菜园、果园、茶园 ”。

茶园就是生态茶园改造和古茶树保护,原来我们遍地都是菜园,还有很多野果,哪里会去花钱买。

现在我又加了一个园——花园,希望以后是四园式的发展。”

多年来,勒阳为了这一目标一直在不懈努力。

如今来到南糯山,沿路全是鲜花迎送,茶农家里的卫生环境也非常好,年轻人醉酒现象少了,如此种种都是勒阳的功劳。

除此之外,勒阳也鼓励茶农的子女提高文化素养,但凡考上大学的茶农子女,她都会专门颁发荣誉和奖金以资鼓励。

工作繁琐,需要耐心和智慧来带领村民,勒阳也并不觉得辛苦。

“ 老百姓是我这辈子最好的老师。南糯山 26 个村民小组,每天去 1 个寨子,30 天就这么过去了,全村 1000 多户,每家去一天,3 年就过去了。

我所希望的南糯山不仅仅是西双版纳的南糯山,我希望的南糯山,是想让全世界人民都记住的这个南糯山”。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12月刊

文 | 水苍玉 图 | 朱力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