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梅花红茶

找到约15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南京钟山雨花茶正式开采

3月22日,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区的中山陵茶厂正式开采。中山陵茶厂春茶预报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孔海宁介绍,受前段时间低温影响,今年雨花茶开采比往年迟了一周,但是茶叶质量和产量都比去年有了提升。这得益于去年夏天的好天气。


中山陵茶园

早春的梅花树林花枝繁茂,形成了恰到好处地遮挡,为雨花茶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漫射光。梅花怒放时,正值茶芽萌发。茶叶通过吸附梅花香气形成了独特的花香。梅花凋零后为土壤增添了养料。在梅林间广植茶树,造就了优美的梅茶园林生态环境,收到了梅茶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的效果。中山陵茶园独特的种植方式“林茶间作,梅茶共生”,为钟山雨花茶的优质品质奠定了基础。


采茶

22日上午,工作人员将茶叶采摘后拿到旁边的生产车间,放置在竹编的大圆簸箕上适度摊晾。中山陵茶厂制茶师郑素芬立刻就带着弟子忙活起来:高温杀青、适度揉捻、整形干燥……经过一整套制作技艺,条索紧、细,色泽润绿,形似松针的雨花茶才制作完成。


制茶师炒茶

作为南京雨花茶创始地、发源地的中山陵茶厂,近些年为了更好地宣扬雨花茶文化,结合时代变化,适应网络化市场经济,相继开通线上销售,增设企业微信公众号,并通过线下展会宣传、线上网络直播互动等多种方式提高南京雨花茶美誉度。同时,为了丰富茶产品种类,结合景区资源,茶厂陆续研制推出梅花红茶、桂花红茶等深受游客喜爱的茶产品。


制作雨花茶

今年,中山陵茶厂还采用了新技术,顾客只需要手机靠一靠产品上的芯片,就能溯源到产品的所有信息,为用户提供有效溯源追踪,有效解决造假、掉包等问题;同时为用户提供防伪数据查看入口,让用户可以近距离读取商品信息。

来源:扬子晚报 通讯员 黄昱东 /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文 邵丹/摄,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网红茶、梅花雨、老茶园 | 在六堡镇不倚村制茶的日子(3)


“网红”茶


  刚到不倚的第一天早上,习惯性的想去倒杯白开水喝,阿姨(黄老师的爱人)正在厨房忙碌早饭,热心的迎出来说:“这个里面是水,这个是茶......”,可不是嘛,客厅桌子上齐整整并排放着两个暖瓶。


  六堡农家自己喝的茶,自古就以其冲泡方便随意,又祛湿保健的特点受到大家的喜爱


老茶婆


  这还用说?


  终于有机会感受一下地道的农家茶味儿了,毫不犹豫地就拿起了装茶的那个暖水瓶。小心的倒了半杯,赶忙往嘴里送。


  咋形容呢?入口清甜,伴着一股淡淡的中药气,虽然是热的,却喝起来清清凉凉。总体描述的话,有一点点金银花加上甘蔗汁一起泡喝的意思?(茶友们可再自行体会下......)


  后来几天才发现,做茶间隙,师傅们都喝的是这个。制茶间里,黄老师拿一个大保温壶,先丢进去一把六堡茶叶(不拘二白茶或者是老茶婆都可以),再放进去十来粒黑褐色的种子样的东西,加入开水后闷泡起来,随渴随饮。


山苍子(图片来自网络)


  对放进去的这个小药丸样的东西很好奇,打开装着它们的矿泉水瓶子的盖儿,凑近一闻,一股浓郁的中药味儿扑出来,既辛又苦又香的气味。


  黄老师介绍说,这是六堡的一种药材,本地人都叫它“山苍子”,有健胃理气的功效,搭配上六堡老茶日常饮用,解渴养生兼而有之。


  如此佳饮,再来一杯!


山色空蒙雨亦奇


梅花雨


  闲来无事细思量,自然气候和物产的关系真的是微妙有趣。


  譬如蜀地湿冷,就自带辣麻特技;六堡潮湿,特产六堡茶的祛湿效用就无茶可及。就好像民间智慧“毒蛇出没之处,七步之内必有解药”一样,带着那么点宿命的玄妙感。


  在不倚的十来天,雨是常客。清晨、傍晚、午后、或许肯定也在夜间(只是睡梦之中,不觉而已),都有可能随机造访。



  这个时节的雨,当地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梅花雨。


  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字,因为也并没有看到梅花或者梅树,倒是水边桃花开的缤纷。


  雨下起来的时候,柔柔的、细细密密,没有风,落雨却是斜斜的,一帘又一帘!让人很容易就想起杜甫的诗句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滋润了茶树,也滋养出了美味。浅黄泛白的嫩笋,焯过用清水泡上,随便清炒就是一道美味。


  茶季工作繁重,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午饭有时就吃桶装方便面解决。记得有天正赶上饭点,黄老师的亲戚送来了一篓煮过的春笋,也不用切了,直接挑个小个头的,掰成小段加进了面里。真好吃啊,有了笋段脆鲜甜的加持,成就了记忆里最特别的一桶泡面。


  不倚村多竹子,山间、村头、溪边、路旁,这里一片,那里几丛。虽粗细不一,却青翠挺拔,主干铮铮,骨节分明,一场雨洗过去,仰头一望,天空处竹影森森,愈发俊秀飘逸。



茶山


  心心念念的茶山,因为不适宜的天气只能一等再等。


  终于,一个无雨的天,又遇一队来茶园拍宣传片的人马,黄老师一挥手:走,一起上山。


  车辆顺着村口前的那条路继续往里开,上几道坡、拐几个弯、过一小段还未修好的泥泞路、涉过一条哗哗淌的山间溪流,车都停了下来。


  右手边一条山道,就是通往茶山的了,路口靠边停着几辆采茶人的摩托车,这也是本次农家主要的交通工具。所有人都下了车,三三两两沿着路往茶山走去,山道上小石头裸露,虽然连日多雨却并没有什么泥巴,路两旁山木葱茏,不时可见大片的竹林。


从此路去往茶山,交通工具:两条腿!


  走了大约十分钟,但见山脚下一个供劳作时放置农具和休憩的简易木棚子,茶山到了!



  依山坡之势,是一垄一垄的茶树,向左、向右、向上,好像没有边际的延展开来。


  茶百科采制传统工艺六堡社前茶的鲜叶,就来自这边茶山的高海拔有机茶园,到了这儿,那是一定要上去看看的。


  走走歇歇,不多久就气喘呼呼,倒是黄老师和亲戚家的几个小孩子,也就四五岁的光景,打打闹闹的边玩边一溜烟就跑出了好远,唉,我们这缺乏锻炼的人啊!


小茶人

  终于到达了山顶,六堡群体种茶树为有性系中叶种,灌木型,有机茶园不打药,少人工干预,茶树都是呈自然生长的态势个头高低不一,芽头大部分是青芽,部分变种是紫芽。



  老茶树穿插其中,个子高出周围一大截,大部分老树主枝干上都满满覆盖着鲜活的青苔。


  茶树长的特别慢,到底有多慢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照片里这棵:



  指给黄老师看,他打量了一下:“这个差不多有一百年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茶园里种类丰富的植被


茶园里种类丰富的植被


  穿行在茶园间,眼睛都不够用了,只能借助镜头来记录。


  为丝毫看不出百年沧桑的老茶树拍照,给枝头的第一朵茶花拍照,给发现的紫芽拍照,给附地而生的各种不知名植物拍照……



  摘一片茶叶仔细咀嚼,不带一丝杂味的清香,涩转而生津,然后又爽口的甘,忍不住又摘了几片吃……


  茶友们不妨也学起来,有机会到茶园,采几片叶子尝鲜。


  茶,品质高下的辨别从鲜叶的滋味就可以开始了。



  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采茶的真实工作场景只能改天再见了。


  下山的路比上山难走,脚下湿滑,不留神儿就是一个趔趄。


  在山下木棚子里稍稍歇脚,我们几个人没有再坐车,伴着山涧水声和不住的鸟鸣,茶山在身后渐渐走远,在心里却愈来愈清晰


步履不停,茶山再会



  人间三月,唯春色与春茶不可辜负。


  雨后雾起,水流淙淙,茶隐丰林迷濛之间,不倚春色无边!


  在六堡镇不倚村制茶的日子,满载美食、美景、茶人、茶事,回来已多日,那些美好仍不时浮现在眼前,期待和他们的下次再见!

超清大图!教你泡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祁红都齐了……(快收藏)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类,最初起源于我国福建武夷山一带的小种红茶, 以后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目前红茶产区主要集中在福建、安徽、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河南、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省也有生产。红茶具有红汤红叶、香高甜、味鲜浓的品质特征,其性温和,富含的儿茶素、茶红素等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正山小种

 

品质特征

条索:  紧结匀整,条索肥壮,不带芽毫

色泽:  乌黑带褐,较油润

汤色:  红艳明亮

香气:  芳香浓烈,带有松烟香

滋味:  醇厚回甘,有桂圆汤味

叶底:  肥厚红亮

主要产地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的桐木关地区。

正山小种是一种古老的红茶,以其独特的松香味深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其最初的产地是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故又称“桐木关小种”,后因市面上流传了很多假冒的小种红茶,所以当地人为了区别假冒品,取名为“正山”,意指正宗。

 品质鉴别
1、优质正山小种外形粗壮圆直,色泽乌黑油润,一些外山小种虽形似正山小种,但比较轻薄, 颜色稍浅,呈褐色。

2、正山小种的汤色红艳浓厚,似桂圆汤,加入牛奶后形成的奶茶颜色更为绚丽, 而非正宗的正山小种汤色则稍淡。

3、真品正山小种品尝起来有桂圆汤蜜枣味,干茶闻起来有松烟香, 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香味更加浓郁,且带有淡淡的果香。

   

汤色红艳明亮,叶底肥厚红亮

冲泡方法

      在冲泡前应该将茶壶、盖碗等器具以热水烫过。然后用90~ 100°C的水冲泡。一般3克正山小种搭配150毫升的水,  2~3分钟即可出汤,高档正山小种30秒钟左右即可出头汤。冲泡时间要把握好,过久则生苦涩味,太短则无法冲泡出茶的香甜。

金骏眉

品质特征

条索:  细紧,隽茂,重实,稍弯曲

色泽:  金、黄、黑相间, 色润

汤色:  橙红明亮, 有金圈

香气:  似果、蜜、花等综合香型

滋味:  鲜活干爽,高山韵显

叶底:  芽尖鲜亮, 呈古铜色

主要产地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00~ 1800米的高山地区。

金骏眉是正山小种茶的顶级品种。金, 代表等级;  骏, 通“峻”, 既表明茶树生长于崇山峻岭中,  又寄愿其能如骏马奔腾般推广;眉, 形容外形,  说明金骏眉的外形像眉毛。金骏眉只是沿袭了部分正山小种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行制作的。

品质鉴别

1、上品金骏眉条索紧秀,隽茂,重实, 乌黑之中透着金黄;  开汤汤色为橙红、清澈有金圈、高山韵味持久;叶底呈古铜色;次品则汤色红、浊、 暗,叶底红褐。

2、正宗金骏眉闻起来有蜜糖香, 茶汤有悠悠甜香,夹杂着花果味,口感清甜顺滑。

3、上品金骏眉一般能够连泡12次,  而且口感仍然饱满甘甜,香气仍存。如果是次品,  则冲泡几次后就香味无存了。

汤色橙红明亮,叶底呈古铜色

  冲泡方法

     泡茶器具宜选择瓷质盖碗或紫砂壶,由于芽叶原料较为幼嫩,在冲泡过程中水温尽量保持在90°C左右。第一泡为润茶,即冲即倒。第二泡浸泡时间大约10秒钟即可出汤;之后几泡依次稍微延长时间,一般冲十泡左右后,滋味尚甘甜。

门红茶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紧细匀齐,略带弯曲
色泽:  乌润, 显金毫
汤色:  红艳明亮
香气:  鲜浓馥郁或清鲜持久
滋味:  醇和鲜爽
叶底:  红亮, 柔嫩,匀齐
主要产地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贵溪、黄家石迹源等地。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  是历史名茶,唐代时已负盛名,  其香气独树一帜, 茶叶品质优良,是红茶中的一枝奇葩, 被国外赞为“祁门香”。祁门县是红茶产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茶区。

品质鉴别
1、上品祁门红茶条索紧细,  色泽乌润, 有金黄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透明, 叶底柔嫩多芽, 鲜红明亮。有些非正宗的祁门红茶叶片形状不齐,个别添加色素的假茶颜色比正品更亮。
  2、祁门红茶有“祁门”香,因火功的不同,有的呈砂糖香或苹果香,有的具有甜花香,并带有蕴藏的兰花香。

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亮嫩匀

冲泡方法
     简单泡法: 一般选用紫砂、景瓷茶具, 茶叶和水的比例为1:50,冲泡的水温为95~100°C。冲泡2~3分钟即可倒入小杯中,先闻茶香, 再品茶味。
      功夫泡法: 冲泡之前要先烫杯热罐,投入茶叶之后还要进行润茶,润过茶后才开始第一泡,然后是鲤鱼跃龙门、游山玩水、喜闻幽香的赏茶过程,最后才能品啜甘茗,方能探知茶味。 

坦洋工夫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紧结秀丽,略显金黄毫

色泽:  乌润

汤色:  红艳明亮

香气:  高锐持久

滋味:  醇厚甘甜

叶底:  红亮

主要产地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及寿宁、周宁、霞浦、柘荣等县。

坦洋工夫为历史名茶,相传是清同治年间由当时福安县坦洋村胡福四所创制,后来运往海外,  颇受欢迎。坦洋工夫的诞生地坦洋村坐落于海拔1200米的白云山下,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山水环绕,构成了得天独厚的茶树生长环境,为坦洋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品质鉴别

1、优质坦洋工夫茶的外形细长匀整,带金毫,色泽乌黑有光,内质香味清鲜甜和,汤色鲜艳,金圈明显,叶底红匀光滑,是色香味中的佳品。

2、福建西北高山茶区  (包括福安、寿宁、周宁)所产的工夫茶,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条索较为肥壮,较耐冲泡;而东南临海丘陵茶区(霞浦一带)所产工夫茶条形秀丽,含金毫, 滋味鲜爽醇厚,叶底红亮。

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亮

 冲泡方法

如果是高档坦洋工夫红茶可用白瓷茶具冲泡,便于观茶色。冲泡前要进行热杯热壶,避免热水倒入冰冷的茶壶、茶杯中不利于茶香的挥发。茶量和水量的比例为1:60~1:40 (一 般为3克茶搭配150毫升水)  水温90°C左右,冲泡时间大约3分钟。

政和工夫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肥壮,  紧实匀直

色泽:  乌黑油润,毫芽显金黄

汤色:  红艳明亮

香气:  浓郁,似紫罗兰芳香

滋味:  醇厚鲜爽

叶底:  红匀鲜亮

主要产地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及佛子山景区、洞宫山一带。

政和工夫红茶为历史名茶,是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中最具高山茶品质的条形茶,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主要产区政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 东部为鹫峰山脉,  西部为中低山地和丘陵,山岭重叠,  丘陵起伏,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品质鉴别

1、正品政和工夫红茶外部形态匀称,条索紧实肥壮, 没有碎末,  表面乌润有光泽,  并且芽毫中显露出金黄色,香气鲜浓,甜香显,颇有紫罗兰芳香之气;  如果干茶表面杂色发暗则品质为劣。

2、汤色红艳明亮者为优, 汤色浑而暗者为次;叶底红匀鲜亮为优,  短碎暗红者为次。

3、低档红茶茶芽少,  条形松而轻,  色泽乌而稍枯,缺少光泽,  无金毫。

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鲜亮

 冲泡方法

      家庭冲泡方法很简单,  用茶壶或者品茗杯均可,冲泡之前先热杯,  然后倒入约5克的干茶,  沸水冷却30秒钟后即可冲泡,冲泡时间以3分钟为宜,也可根据个人口感调整时间。

九曲红梅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细紧而秀丽,弯曲如鱼钩

色泽:  乌润, 略显金毫

汤色:  红艳明亮

香气:  清如红梅

滋味:  醇厚爽口

叶底:  红明嫩软

主要产地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湖埠、上堡、大岭、张余、冯家、灵山、社井、仁桥、上阳、下阳一带。

”九曲红梅“又称“九曲红  九曲乌龙”“龙井红”,是西湖区历史名茶之一。九曲红梅原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九曲,后来福建地区的农民北迁,其中一部分落户于杭州市大坞山一带的农民为了谋生便开始制红茶, 又因此茶汤色红似红梅,故取名为“九曲红梅”。

品质鉴别

1、优质九曲红梅外形细紧弯曲如鱼色泽乌润,特别细嫩的芽叶披有金毫,  闪闪发光。如果是次品,  则条索粗松,色泽枯暗。

2、弘一法师日:“白玉杯中玛瑙色,红唇舌底梅花香”,这是真品九曲红梅金汤最有力的佐证。高品质的九曲红梅往往都呈现出“红汤金圈”,杯中的芽叶似水中红梅,煞是好看。

3、“清香馥似红梅、入口润滑甘饴”是九曲红梅的品质特色,其香高味爽、有独特的梅花香味,特别适宜于追求高雅、善于品茶的高端人群品饮

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明嫩软

冲泡方法

      九曲红梅宜用紫砂或白瓷茶具冲泡,水温大约为95°C,冲泡时间大约3分钟。一般情况下,九曲红梅要进行洗茶才开始饮用,  可多次泡饮。另外,也可以在茶汤里加入少许柠檬片、冰糖、  鲜牛奶等,增加口感。

白琳工夫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细长弯曲,紧结纤秀

色泽:  黑黄, 披有橙黄白毫

汤色:  艳丽红亮

香气:  鲜爽愉快,毫香沁心

滋味:  清鲜甜和

叶底:  鲜红带黄

主要产地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白琳镇太姥山一带。

白琳工夫为历史名茶,  创制于19世纪50年代,鉴于产地在福鼎市白琳镇而得名,  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

品质鉴别

从外形上看,干茶条索细长弯曲,紧结纤秀,色泽黑黄,披橙黄白毫;冲泡后内质香气鲜爽愉快,毫香沁心,汤色艳丽红亮。

汤色艳丽红亮,叶底鲜红带黄

越红工夫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紧细挺直,锋苗显

色泽:  乌润

汤色:  红亮较浅

香气:  纯正,有淡淡的香草味

滋味:  甜醇

叶底:  暗红,叶张较薄

主要产地

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诸暨市、嵊州市等地。

越红工夫是浙江省的历史名茶, 民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初制茶称为“越毛红”,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生产最盛,一度远销海外,声名远播。

品质鉴别

从外形上看,苗显,  色泽乌润;冲泡后内质香气纯正,有淡香草味,汤色红亮较浅。

汤色红亮较浅,叶底暗红

宜兴红茶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紧细匀齐

色泽:  乌润

汤色:  红艳鲜亮

香气:  隐显玉兰花香

滋味:  甘甜鲜爽,  无苦涩味

叶底:  红亮柔软

主要产地

江苏省宜兴市茗岭山一带。

因在秦汉时,宜兴名为“阳羡”,故宜兴红茶又名“阳羡红茶”。外界称宜兴红茶为“苏红”,多是当地野生的,产量极少。

品质鉴别

从外形上看,宜兴红茶条索紧细匀齐,  色泽乌润;  冲泡后内质香气隐显玉兰花香,  汤色红艳鲜亮,  叶底红亮柔软。

汤色红艳鲜亮,叶底红亮柔软

宁红工夫 

品质特征

条索:  条索紧结, 锋苗挺秀

色泽: 乌黑油润,金毫显露,略显红筋

汤色: 红亮或红艳

香气: 香高持久似祁红

滋味: 醇厚甜和

叶底: 红嫩多芽或红匀

主要产地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武宁县及宜春市铜鼓县。

宁红工夫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迄今为止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 宁红品牌下的“宁红金毫”“宁红百年红”“龙须茶”等品种享誉国际

品质鉴别

从外形上看,宁红工夫茶条索紧结,锋苗挺秀,色泽乌黑油润,金毫显露,略显红筋;冲泡后内质香高似祁红,汤色红亮或红艳。

汤色红艳,叶底红嫩多芽

找到约14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