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六堡茶价格礼盒价格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88000元!梧州六堡茶“桂雅香966”刷新六堡茶拍卖新纪录

11月4日至11月5日上午,2020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举办的六堡茶茶王争霸赛、六堡茶金泡手冲泡大赛、六堡茶鉴香大赛、六堡茶包装设计大赛等四大赛事先后进行了精彩比试,所有奖项全部尘埃落定。

七星茶王获奖代表合影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当天下午,16款七星茶王的拍卖会尤其引人注目。时间大于30年的七星茶王“桂雅香966”在茶王拍卖会上“大出风头”,经过多次竞价,最后以8.8万元/公斤的价格成交。据悉,大会组委会选出16个七星茶王累计拍得152500元,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支持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

01 有人拿奖拿到手软

获奖代表一脸喜色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六堡茶茶王争霸赛颁奖典礼现场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经过严苛评选与激烈角逐,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外贸5101(2020)”、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2003年陈茶饼”、高潮“千年花香六堡茶”等斩获不同组别的七星茶王称号。李秋红、陈小洁、何流分列“金泡手”冲泡大赛前三名。鼎承品茶师·六堡茶鉴香大赛中,袁瑜珠获金牌鉴香师,王芳、李春萍获银牌鉴香师,谢雨桐、杨子青、李秋红获铜牌鉴香师。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摘得茶包装设计赛特等奖。

《鼎承品茶师》六堡茶鉴香大赛获奖选手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陈化时间大于30年的七星茶王“桂雅香966”在茶王拍卖会上“大出风头”,经过多次竞价,最后以8.8万元/公斤的价格成交。据悉,2020年第二届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组委会选出16个七星茶王累计拍得152500元,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支持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

据主办方介绍,有的获奖者真是拿奖拿到手软,十一轮的颁奖,有的人连续数次登台领奖,所获得的殊荣,也是对自己在广西茶业领域专注和进取的一种极大肯定。

02 茶王拍卖会精彩纷呈

拍卖师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第一个拍品“外贸5101”一上来,就引起了竞拍者们的“追捧”,价格从1万元/公斤的底价开始,竞拍者们以每次1000元/公斤的加价,让竞拍价很快来到1.4万元/公斤。在这个价位上,突然一时无人加价了,拍卖师喊了两次1.4万元/公斤的价格时无人再举牌,在喊完第三次,落下拍卖槌的同时,一位竞拍者急急地举牌加价,可惜他举晚了一秒钟。真是现场感受了什么叫“手慢无”。

第二个拍品“70周年双罐礼盒”登场,便在竞拍现场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从起拍价开始,价格一路攀升,最终以2万元/公斤落槌,赢得现场热烈的掌声。

竞拍现场举牌激烈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接下来的竞拍,有的比较激烈,有的则较快落槌。第十一个拍品“中茶‘红、浓、陈、醇’系列之红盒”的登场,让竞拍者们好一番角逐,甚至一度出现跳拍(高于加价幅度)。最终,该拍品以2.5万元/公斤的价格落槌。

拍卖现场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第十五个拍品17年陈化的“桂雅香2003年雅韵”,来了个短平快,有竞拍者在起拍价举牌后,一位女士跟着举牌,将价格升了一倍(2万元/公斤),最终无人再跟,她顺利拍得。

03 8.8万元!最高竞拍价茶王诞生

最后登场的,是整个茶王拍卖会的重头——桂雅香966,数位竞拍者轮番举牌,有的一次性加价2万元/公斤,有的则每次最低幅度加价,竞拍价一路攀升至5.7万元,接下来,变成了16号和48号两位竞拍者的你追我赶,双方经过近十次轮番举牌,最终48号竞拍者以8.8万元/公斤的落槌价,获得这款“茶王中的茶王”。

这位竞拍者姓欧,是梧州当地一茶行的负责人。欧先生在前面15个拍品竞拍都没有举牌,他说他就是冲着最后这款陈化时间超过30年的茶王来的。他告诉记者,他很早就知道这款老茶,早些年它一度在香港的茶人手中,后来由梧州茶界一位老前辈购回收藏。欧先生深知这款茶的故事以及内涵。随着近几年广西的资深茶人、有实力的爱茶人士越来越多,老先生也愿意将自己的藏品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陈化时间大于30年的七星茶王“桂雅香966”在茶王拍卖会上“大出风头”,经过多次竞价,最后以8.8万元/公斤的价格被欧先生竞拍成功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据悉,2020年第二届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组委会选出16个七星茶王累计拍得152500元,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用于支持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

11月6日-9日,第十届中国(南宁)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期间,主办方还将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B1馆合作厅举办一场高规格的广西红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附:“斗茶大赛全获奖名单”:

金泡手冲泡大赛获奖名单

六堡茶包装设计大赛获奖名单

鼎承品茶师·六堡茶鉴香大赛获奖名单

【个人组】2020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

——六堡茶茶王争霸赛获奖名单

【企业组】2020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

——六堡茶茶王争霸赛获奖名单

(来源:南国早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DOU饮中茶节·安化百年木仓开仓直播”火热启动!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不是骄阳就是阴雨,燥热和湿热轮番来袭,交织成难捱的暑气,让人如蒸似煮、苦恼不已。这个时候就很适合品饮黑茶,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黑茶的认识并不够充分。

中茶,以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茶文化为使命,适时地推出“DOU饮中茶节·安化百年木仓开仓直播”,在7月17、18日连续两天,为大家奉上天然绿色健康的魅力茶品,单品优惠、福利礼包不容错过!

湖南安化黑茶延续千年茗品

黑茶的种类很多,比如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藏茶等都属于黑茶,但人们只闻其名却忽略了其黑茶的本质,而湖南安化黑茶算是名副其实的为黑茶正名了。

安化黑茶属后发酵茶,是以在特定区域内(湖南安化)生长的安化云台山大叶种、槠叶齐等适制安化黑茶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生产的黑毛茶,以及用此黑毛茶为原料,按照特定加工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各类黑茶成品。

安化黑茶历史非常悠久,根据安化县县志记载,最早的黑茶是秦汉时期湖南安化渠江产的“渠江薄片”。五代毛文锡所著《茶谱》文中有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又载:“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

有些人误以为黑茶不够高级,实际上黑茶也是高品质好茶,以安化黑茶为例,渠江薄片不仅是鼻祖,也有着贡茶的地位。唐至五代十国时期,渠江薄片已经成为中国十大茗品之一。明清时期,渠江薄片被列为皇家贡茶。

千百年来,安化这个名字与黑茶紧密相连,有“中国黑茶之乡”的美誉。这里还有“三道合一”的商道,即“盐茶古道”、“茶马古道”和“万里茶道”,三条道路在此交汇,核心就是安化黑茶!

安化第一茶厂传递百年使命

这一次,我们走进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它的前身是1902年晋商创建的茶行,薪火相传已有百余年历史。它也是建国后成立的湖南省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集红、黑茶加工国营企业。

厂区内现存的百年木仓(1902年)、锯齿形车间(1950年)、西大门牌楼(1902年)等标志性建筑,见证着中国茶叶的发展,收藏着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珍贵茶叶标准样和文献等,被誉为“安化茶叶活态型博物馆”,是安化“茶文化的浓缩”、“茶叶历史的见证”。

百年木仓,谱写了安化黑茶转化升华的新篇章。在这百年持续投茶藏茶的光阴里,它孕育了黄金菌群,造就“黄金微生物”环境,打开了黑茶转化的升华之门。

百年木仓独特的温湿环境及有益菌群环境赋予了茶品“木仓菌香、陈醇浓酽”的独特味道。经过“一仓两藏”自然陈化,味如甘霖,余韵持久,风味尽显。

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坚持严格把控产品品质的原则,一直致力于黑茶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独特的“发花”工艺和创新的“发酵”工艺都入选了国家专利,拥有“一种茯砖茶及其制备方法”、“茶叶匀堆发酵生产线”、“一种黑茶发花干燥烘房”、“一种茶叶渥堆预处理设备”等多项专利技术。

2019年,面积2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黑茶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引领黑茶行业走向标准化新征程。

大师匠心传承塑造经典之味

“中国茶,选中茶,好茶在中茶”。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一直践行品牌主张,传承和发扬企业精神,致力于为每位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好茶。

  

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生产的陈韵金砖、甘醇金茯、老友茯茶、天尖系列、千两系列、中茶黑茶园系列、百年木仓系列等产品荣获多项荣誉称号,深受市场好评。

安化黑茶品类丰富,有著名的“三尖、三砖、一花卷”。

“三尖”主要有天尖、贡尖和生尖,三者区别在于原料的嫩度不同,天尖最好,贡尖次之,生尖又次之。传统上是篾篓包装的散茶。天尖和贡尖也是清道光年间的贡茶,现阶段贡尖和生尖的生产逐渐减少。

“三砖”主要有茯砖、花砖和黑砖茶,是砖形的紧压茶。

茯砖因在伏天加工故名,发花工艺是茯砖茶特有的加工工艺,金花(冠突散囊菌)亦是茯砖茶最具特色的名片。

黑砖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干燥、筛分、汽蒸和压制定型等工艺生产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其色泽黑润,棱角分明,香气纯正,滋味较浓醇。

花砖茶由花卷茶形改而来,以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干燥、筛分、汽蒸和压制定型等工艺加工而成,且砖面四边均具花纹的块状安化黑茶成品。

“一花卷”是指“花卷”茶,花卷外表古朴,形如树杆,采用花格篾篓捆箍包装,成茶结构紧密坚实,色泽黑润油亮,滋味醇厚,口感纯正,主要包括十两茶(0.3625千克/支),百两茶(3.625千克/支),千两茶(36.25千克/支)等规格。

DOU饮中茶节安化开仓直播

“DOU饮中茶节·安化百年木仓开仓直播”,走进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百年木仓,百年匠心,17、18日盛大开仓,隆重推介!

中茶龙印高马醇味

本产品甄选北纬28°优质茶产业带上湖南安化高马二溪产区纯料春茶,“茶中林、林中茶”的自然环境,成就了高马二溪茶叶的滋润甘甜。一芽二、三叶一级原料,每一片都是纯正稀缺山头料,高马醇味,岁藏品臻!

中茶安化第一茶厂传承传统七星灶松柴明火烘焙技艺,传统工艺,匠心手筑,15日足时烘房发花,精工细作,茶品金花饱满丰茂,松香淡雅,品质出众。

图片中茶安化第一茶厂高级研发顾问陈晓阳先生诚心巨制,一品甘冽如泉,再品浓醇回甘,三品厚韵绵长。中茶龙印,匠心之作,传承之选。

一块五八砖半部茯茶史

一九五八年,湖南本土第一块量产茯砖在安化诞生,开启了中国茯茶发展史的全新篇章。“五八茯”成为黑茶领域名扬中外的价值典范。中茶安化第一茶厂制茶大师基于原版“五八茯”配方,经施兆鹏大师指导,进行了数十次的拼配和试制,终于成功研发出这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品质茯茶。

精选安化当地核心产区上等“道地茶”原料,拼入一定比例陈年老料,等级再次提升。匠心工艺,口感协调,十足韵味,再现传承六十多年的安化茯茶本源之味。干茶条索紧结、嫩度高,金花茂盛。汤色橙红明亮,菌花香馥郁、清爽,滋味醇厚饱满、回味绵长。首次采用“梦想蓝”配色小方盒设计,一见倾心。

陈韵金砖经典茯茶

陈韵金砖自2014年诞生至今,持续受到市场欢迎,屡获金奖殊荣,经典茯茶,不舍初心,陈韵金砖系列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品类丰富,质量上乘,满足多样化需求,口碑好茶,放心之选。

陈韵金砖手筑茯茶1kg,甄选安化生态茶产区优质黑毛茶,经中茶独特工艺陈化,品质转化升华,茶香沁人心脾。茶品采用传统手工筑制,每片干茶都由经验丰富的制茶技师精制而成。

茶砖平整美观,金花茂盛;汤色橙红透亮,茶香浓郁而纯正,带陈香;口感醇厚,品饮后回甘舒适而持久,为中茶安化黑茶之经典茯茶。

金花茯砖国民好茶

中茶秉承“做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做老百姓喝得起的健康茶”这一宗旨,2008年,中茶金花茯砖茶(800g)正式问世,创新行业领先的机压技术,节约成本优惠利民,赢得销售火爆的市场反响!2020年,中茶金花茯砖茶回归,实现原料、工艺双升级,严控品质,价格亲民,复刻经典,国民好茶。

本品精选优质黑毛茶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加工制作,金花茂盛,菌花香浓,滋味醇和。提升原料等级,口感更醇,转化空间更大。启用新厂房全自动化机压茯砖生产线设备,茯砖压制更加均匀,松紧更加适度,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和,菌香迷人。

重量珍品“世界茶王”

本次“DOU饮中茶节·安化百年木仓开仓直播”,还特别请出重量级的黑茶登场——“茶中之王”千两茶!

制作千两茶要求在高温干燥,多晴少雨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制作工序复杂,需6个壮汉,历经23个重要环节,80道复杂工序,49天日晒夜露,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而成,吸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是黑茶中制作工序最复杂、单体最重、历史最厚重的特殊“茗”星。

为纪念安化第一茶厂110周年,2012年隆重推出了传世1902千两茶(60kg)。中国黑茶泰斗级研茶大师——施兆鹏老先生亲临指导研发和品质定位,亲手题写“百年沉淀传世经典”。传世1902花卷茶,净重60kg,合老称1902两,象征茶厂起源。限量1902支,支支传奇。珍品限量发行,收藏重宝,传承百年。

同时还有标准36.25kg的五福千两茶、千两茶·标制,以及中茶千两饼(岁印五年陈)、中茶小千两茶、黑茶园大师百两茶10年陈等,各种规格的千两茶,满足不同品饮和收藏等需求。

福利礼包可藏可赠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更多人群需求,作为中华老字号资源库中一家全品类茶叶企业,“DOU饮中茶节·安化百年木仓开仓直播”,也推出了综合各类茶经典品的大礼包,比如黑茶+普洱,黑茶+红茶,黑茶+白茶,黑茶+乌龙,还有黑茶+花草茶、调味茶等综合礼包。

丰厚的福利礼包囊括了中茶精品,中茶印级茶普洱茶、经典的唛号茶、高品质的老树春秋系列等等,更多选择、更多实惠,可品可藏。而且很多都是精致礼盒包装,适合馈赠亲友,好茶就是要分享,下半年的节日很多,但大型优惠活动并不多,所以要特别抓住这次难得的开仓机遇哦!

茶人:传承制茶技艺的年轻人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

如今,我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从业人群、茶产量及产值均居世界前列,中国茶文化也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近日,记者采访了3位传承制茶技艺的年轻人,他们传承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周正祥:守正创新的“茶把式”

“冬季降温之后,茶树地上部分生产逐渐减缓,进入休眠期。但地下部分则逐渐活跃,并进入全年根系活动的高峰期。所以冬季要抓好土肥管理、树冠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冻害预防……”

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的高山茶园里,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正祥正录制新的一期视频。他告诉记者,这期视频已经是“茶园冻害应对”系列的第十期。他会把这些视频放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用有趣的方式将有用的专业知识分享给更多对茶树种植感兴趣的网友。37岁的周正祥已经回乡创业、扎根乡村15年,曾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首届“中国制茶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不久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这让周正祥兴奋不已:“信阳毛尖闻名遐迩,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手工制茶。最初每当指尖划过高温炒锅时,不免有些退缩,后来才慢慢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传统制茶技艺的精髓。”由于经常接触160摄氏度高温铁锅,他的一双手布满了灼烫痕迹。在第五届全国茶叶职业技能竞赛之茶叶加工(绿茶)竞赛总决赛中,周正祥用2.5公斤原料,分了10锅连续做了10多个小时,最终获得铜奖,并获评为国家级制茶技师,成为商城县家喻户晓的青年茶人。近年来,机器炒茶已经逐渐普及,但周正祥依然坚信:“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是科技无法取代的。”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手工制茶,享受制茶过程,这就和人生一样,只有经历,才懂清香。”周正祥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扎根乡村,传承好我国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在青山绿水之间闯出一番新天地,“我之所以扎根农村十几年,就是想在农村给年轻人树一面旗帜,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时常以向游人现场展示和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手工炒茶技艺,并对有意愿学习传统炒茶技艺的茶农每年开展2—4次的专业培训和操作示范活动,每年使近1.2万茶农受益。

周正祥明白,传统行业遇到新兴市场,守正更需创新。为了改变当地茶产业“低能、低产、低效、低科技含量”的现状,周正祥先后赴湖南、安徽、福建等地,引进5200万株国家级茶叶良种,提供给周边茶农试种。在制作工艺上,他把信阳毛尖传统工艺生锅熟锅拆分为12道工序,引进小型杀青机、理条机,将绿茶生产线升级到第六代,生产效率提升24倍,实现了商城高山茶标准化、现代化生产。

“每当老乡叫我‘茶把式’时,我都特别自豪,因为这是对我技术和能力的认可。”周正祥说。作为商城县其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建起100亩商城高山茶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的2000户茶农转化为产业工人。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为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企,茶园面积发展到8000余亩,还通过茶旅融合,带动合作社附近开办30余户农家乐,实现增收。

2022年春茶季,本应是销售黄金期,但因疫情遇冷。周正祥就带着茶农一起和网红主播合作,线上推广茶叶,拍摄高山茶园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展示茶叶生长过程和茶园风光,让更多人了解商城高山茶。冬季,他们又推出红茶系列,一款有机桂花红茶在网上颇受好评。“近一个月的销售额是8、9、10月份销售总额的3倍。”周正祥说。

对于今年的市场行情,周正祥信心满满。

聂霖:“鼓励更多青年‘零门槛’学习非遗技艺”

棕色短衫,粗糙大手。初见29岁的福建武夷山青年制茶人聂霖,他穿着朴素,却透露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老成:“制茶是非遗技艺,年轻人还是要多学习!”醇厚甘甜的茶香中,聂霖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屋外微雨凉风,屋内却是热气升腾。“经过一整年的自然萎凋,现在正是焙火炒青的好时节!”一口大铁锅放置在炉子上,木炭已然烧得通红,暗绿色的茶叶倾倒在铁锅中,聂霖清洁双手、挽起衣袖,手指翻转中,茶叶在高温作用下,由绿变紫,紫中带红,产生奇妙的色彩变化,屋内的茶香也愈发浓郁。抬手一瞧,聂霖的手指竟不见半点烫伤,“制茶很大程度要靠经验、靠手感,以前我可是经常被烫得掉皮。”被茶烟熏得发红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聂霖打小就对“神奇的东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分布于武夷街道各村的制茶工坊,是他儿时常去的地方。2007年,聂霖跟随父亲第一次到制茶厂参观了茶叶现代化生产流程,近距离观摩到制茶大师的技艺,父子二人回家后便把自家茶山重新打理了起来,创办“十八寨岩茶厂”,同时聂霖正式拜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兴安,系统学习武夷岩茶的制作技艺。

“十几年下来,技艺在与同行前辈的相互交流中有所长进,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融合’是大课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作答,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聂霖总结这些年的拜师学艺历程时说。

边学习边经营,自家茶厂有了起色,但聂霖渐渐发现,种植广、分布散的茶产业布局,难以为青年制茶人提供交流学习的更高平台。“何不将大家联络起来,一起发展、一起学习?”抱着这样的想法,2015年底,福建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青年联合会(茶青联)成立,聂霖创新推出“现代学徒制”。“在协会学习制茶工艺全免费、包教包会,我们就是要鼓励更多青年‘零门槛’学习非遗技艺。”聂霖说。

协会内部,更要“抱团取暖”。协会刚成立时,49家会员单位纷纷提出,因为采购商零散收购,压价、比货现象严重,导致行业乱象频出。身为协会主席的聂霖心急如焚:“武夷岩茶也要有自己的交易中心!”在协会的倡导下,武夷岩茶专场春茶交易会从2021年开始举办,首场成交额就突破了500万元。“通过交易会平台,我们实现了采购商精准、供应商平等、销售链畅通的‘三赢’,大家伙心里更有底气了!”聂霖自豪地说。眼下的茶青联,已经拥有了435家会员单位。

一款名为“大爱无疆”的茶叶礼盒,内装60袋岩茶,刚好一斤,细心的人会发现,60袋岩茶厂家个个不一样,咋回事?“这是一款‘拼凑茶’,专门为慈善义卖定制。”聂霖道出其中“玄机”——原来,自打协会成立以来,聂霖就每年组织会员单位捐赠自家优质茶叶,然后再定制“百家茶”,销售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和慰问孤寡老人,累计筹得善款近300万元,帮助150多名贫困学子迈入大学校门。“这款茶还挺受欢迎,消费者可以一盒在手,品尝不同工艺魅力。青年就要担负起更多责任和使命。”聂霖说。

随后,聂霖带着记者到了“民情茶话室”,一名村民正在这里等他——作为武夷山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聂霖联合岩茶行业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创办了这个茶话室,地点就在茶青联一楼。一盏清茶,三五颗花生,社情民意就在这里汇集,“要及时把人民的诉求妥善反馈。”2022年的市政协会议,聂霖所牵头的提案就是“深化茶旅融合,提升茶农收益”,将关注点放在了茶乡乡村振兴上。“一个人力量有限,那就引领一群人来做,我相信,武夷岩茶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对于未来,聂霖信心满满。

石濡菲:用创新方式记录与传授非遗技艺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我们这些非遗传承人十分激动。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关注到六堡茶,关注到‘六堡茶制作技艺’这项非遗。”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该厂党支部书记、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石濡菲正兴致勃勃做着发展规划,“现在关于传统六堡茶的科学研究还不多,我们将搭建起科技平台,开展更多传统六堡茶课题研究。”

六堡茶原产地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后发展到广西20余个县。上世纪70年代,六堡茶是六堡镇人们最赖以生存的经济产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茶园,种茶制茶。如今,六堡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是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

“茶对我来说,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我有责任保护、传承好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1987年出生的石濡菲是土生土长的六堡人,她说,“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六堡茶,是我的使命。”

2004年,石濡菲父母创办的六堡镇黑石山茶厂正式开业。因为对原料严格把控,坚持纯手工制作,保证了茶叶的天然韵味,所以茶厂生意一直不错。然而,两年后,石濡菲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的身体也出了问题。“这门手艺不能丢。”刚刚高中毕业的石濡菲决定放弃大学梦,回到家乡,传承好六堡茶的制作技艺。

从采青、晾青、杀青到揉捻、烘干、陈化,制作六堡茶共有16道工序,全部是纯手工完成,每道工序精益求精。“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就拿炒茶来说,锅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30摄氏度左右,用手直接去翻炒。刚开始学的一两年经常一烫就起泡,时间长了,手上起茧,也就适应了。”石濡菲说,“学炒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茶青的眼力、揉茶的劲道、炒茶的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茶叶的形状、汤色以及口感。”

那段时间,石濡菲不是在采茶制茶,就是在收茶的路上。她走遍了六堡镇每座茶山、每个村寨,了解土质特点,掌握各个节气的气温、湿度规律,以及各村寨的制茶技艺。“每年3月,我都会跟着茶农一起上山采茶,回家共同炒茶、揉茶,学习、积累,总结出了一套种植、管理、采摘、制作、鉴评、包装、储存六堡茶的秘诀。”石濡菲说。

“可仅仅是制出好茶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品牌。”石濡菲说,茶很好,可是卖不出去这个问题一度让她很苦恼。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她:“你们生产的传统农家六堡茶,说是手工茶,但包装简单,价格还不低,没有竞争力。”

好产品需要好品牌,让更多人喜欢,才能够有长远的发展,技艺才能发扬光大。石濡菲回到家乡黑石山,开始筹备修建新厂。新厂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包装,手工制茶的质量更稳定,产量也上去了。2012年黑石山茶厂成为六堡镇第一家获得QS认证的六堡茶企业,之后更是进一步扩建,集茶叶种植、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5年,石濡菲被认定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正是这一年,石濡菲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致力培养新一代制茶储备人才,用创新方式记录与传授非遗技艺,带出年轻的制茶师团队,并将多年的制茶经验传授给茶农。

“我们每年至少培训当地茶农800多人次,累计培训茶农6000余人次。”石濡菲说,未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六堡茶在市场的口碑不断提高,让更多乡亲通过学习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走上致富路。

图①:周正祥在茶园里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图②:石濡菲正在采青。本报记者李纵摄图③:聂霖在摇青制茶。受访者供图

来源:《人民日报》(2023年01月08日05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