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挝红茶的价格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香柔甜滑而又鲜爽的麻黑(上)

麻黑 ╱

说普洱茶绕不开易武,说易武茶绕不开的是麻黑。

这个地处易武正山与漫撒茶山交界处的村寨,不仅衔接起了漫撒古茶山向易武古茶山过渡的历史,更在众多如今我们津津乐道的号级茶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更因这里有着易武绿雪芽茶最纯正的品种,甚至有人将麻黑称作是易武茶的起源地。

╱地理人文╱

山头名称:麻黑,现有古茶园面积约2500亩,新茶园面积约5000亩,是易武众多古茶园中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古茶树集中分布在麻黑庙、山背后、石门坎、小茶园、小谷仓、施家寨、中家冲、班竹林、鸡洞茶园等地块。

地理位置:麻黑古茶园地处易武东北部,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镇麻黑村委会麻黑村,距易武镇9千米,国土面积4.96平方千米。

海拔高度:海拔1200~1350米

气候条件:属热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950毫米。

优势树种:易武绿雪芽茶。

土壤构成:麻黑的土壤表层有一层深厚的腐殖质土,腐殖土往下是砖红壤土,再往下为黄壤土,是当地人常说的独特“五色土”。古树茶发达的根系,可以吸收不同土壤层面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地名释义:“麻黑”一词的由来现已很难考证。由于麻黑寨处于易武通往老挝的茶马古道边上,所以原来的名字叫“大路边”。古时候马帮从老挝沿古道回易武,早上出发走到这里时天色刚好“麻麻黑”,慢慢地“麻黑”就取代“大路边”成为了这里的地名。

麻黑之于易武,就像易武之于古六大茶山一样,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坐落在茶园边、森林里的麻黑,是易武历史最悠久的村寨之一,也是易武茶的核心山头。对整个易武茶产区来说,麻黑出名最早,种茶历史较悠久。

或许因地处漫撒古茶山与易武之间的关系,在易武还没有真正兴盛起来时,也即200年前的清嘉庆年间,麻黑就已经是一个有200多户人家的大寨子。那时的麻黑,有回族、彝族、汉族共同居住在这里,并建有“麻黑大庙”。

早期的六大茶山中,漫撒算是规模和产量都比较小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漫撒被纳入贡茶行列后,因匪患使得漫撒百姓奔散逃离。易武土司为完成贡茶任务,破例招纳汉人进入。

随着汉人的大量进入,漫撒人满为患,开始移居易武,并将易武能开辟种茶的土地都开发完毕了。从地理上看,漫撒与易武两山之间相互连通,在汉人不断向易武迁徙并开发茶园的过程中,易武以后起之秀的姿态取代了漫撒茶山的地位。麻黑,就地处漫撒与易武之间。

后来在漫撒、弯弓发生了“回汉纷争”,并波及到了麻黑。纷争闹得正激烈的时候,瘟疫又开始流行,使得居住在麻黑的回族人全部搬迁离去。此后,麻黑就成为了一个以汉族人为主,并有少量彝族、瑶族居住的寨子。

麻黑村的古茶园面积高达2500亩,在整个西双版纳都可排在前列,但许多古茶树在特定历史时期都被矮化过。

20世纪60年代,由于物资匮乏的缘故,当地人面临吃不饱饭的窘境。茶叶在当时也不值钱,易武茶区的茶产业也早已失去历史上的辉煌地位。

在“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必然的选择。于是当地茶农自发地把适宜耕种的地块里高达四五米的茶树,齐根、齐地砍掉种粮食。

从1979年开始,一方面是茶叶出口创汇需要增大产量,另一方面作为产茶大省的云南,当时生产的主要是绿茶(滇绿)和红茶,而粗枝大叶的古树茶显然都不适合加工成绿茶和红茶,相反整齐细嫩的台地茶就合适,于是小范围的矮化茶树试验开始。

1984年开始了大面积矮化、台刈,整个易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茶树矮化运动。

这次茶树矮化运动中,越是种植历史悠久且离村寨比较近的古茶园,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也使得易武茶区交通便利的落水洞、麻黑古茶园,成为了彻底矮化的对象。

1994年,茶树长高后又再次进行了矮化。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的茶叶生产理念和政府政策的,无可厚非。

╱ 茶山资源 ╱

将落水洞与麻黑一分为二的石门坎,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片古茶园。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现在仍然在一些路段可以清晰地看到石板古道的遗迹。

沿古道穿过落水洞,翻越石门坎就可到达麻黑。

陪我一同前来石门坎的周伟宏介绍说:石门坎是麻黑海拔最高、品质最好的古茶园之一,其中一部分属于落水洞,大部分归属于麻黑。

深耕麻黑茶多年的周伟宏,在麻黑创建了福泺制茶,对麻黑茶乃至整个易武茶有自己独到的认知和见解。

穿行在石门坎茶园,周伟宏边走边向我介绍麻黑的茶资源,从易武绿雪芽茶,到麻黑古树茶的分布,到自然生态。

这次算是故地重游,2015年时我与他也曾有过这么一次穿行,当时曾被矮化过的石门坎古茶园,虽然茶树根部显得古老粗壮,但正在恢复元气中的茶树,大多显得比较纤弱。

偶尔见着几棵没被矮化过的,在茶园里高大得突兀。

七八年时间过去后,整片茶园已经迸发出蓬勃生机,虽然主杆还有些纤弱,但已经枝繁叶茂,与周围的自然生态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凭借古茶树发达根系吸收到“五色土”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开始恢复过来的石门坎古茶园,所产茶叶已经呈现出了优异的品质。

“随着茶园生态的恢复,茶叶品质的提升,现在石门坎的价格要比麻黑其他区域的要高,差不多要从麻黑茶中独立出来了。”周伟宏不无感慨地说。

石门坎只是麻黑古茶园的一个缩影,他介绍说在整个麻黑,整个易武,被矮化过的古茶园都在恢复,无论是从茶树还是茶园植被,呈现出了古茶树与森林混生的优越生态。

作为易武“七村八寨”之首,麻黑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上说,所有出产自麻黑村委会,也即麻黑、刮风寨、大漆树、落水洞、曼秀、三丘田、荒田几个村寨的茶都可以算麻黑茶。事实上,2008年以前山头还没有被细分时,这些寨子的茶都算麻黑茶。

广义的麻黑茶,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易武正山,是易武茶的核心产区。

迄今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一些生产于2000年到2007年间、打着“易武正山”名号的普洱茶,主要原料就是广义的麻黑茶。易武正山与漫撒茶山的分界线就在如今的麻黑村,过了麻黑从大漆树开始,就进入已经被历史湮没的漫撒古茶山了。

2008年以后,随着古树茶、山头茶概念兴起,整个易武茶区也开始越来越细分,先是分出了七村八寨,再后来又细分到以小区域、地块来命名的微小产区。这里说的麻黑茶是狭义的,也即产自麻黑自然村的古树茶。

不过这里也有个小困惑,由于山水相连的缘故,石门坎古茶园为落水洞、麻黑两个村寨所有,大漆树古茶园也同样面临类似问题,我们无法将石门坎单纯地划归给落水洞或者是麻黑,也无法将大漆树单纯地划归大漆树或者麻黑。

另一方面,麻黑村的古茶园分布在麻黑庙、山背后、石门坎、小茶园、小谷仓、施家寨、中家冲、班竹林等区域,而且现在石门坎、大漆树隐隐有独立出来成为微小产区的趋势,所以哪个地块能代表麻黑的风味,也是村寨级山头茶面临的问题。

原文节选自《普洱》杂志

2022年9月刊

《香柔甜滑而又鲜爽的麻黑》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全的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普洱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标本信息来自中国植物志)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崇德向善   知己好茶
名称定义

2008年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22111—2008),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 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这四大茶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和南部边陲,分布在澜沧江两岸,与缅甸、老挝等国家接壤。

栽种历史

周朝: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唐朝: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元: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

明清: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的记载。

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新中国: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展缓慢。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学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晒青发展到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唐宋时期)

中原已经进入团饼茶阶段,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

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

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销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

第三阶段(清末以来)

即现代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萌芽,出现了多茶类生产的社会格局。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一是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茶叶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区划的变更使得原普洱茶区分解为思茅、勐腊、勐海、景洪茶区,茶叶不再以普洱标注;二是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茶树种类1以茶种分类:阿萨姆种(普洱茶种)、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依官方定义所规定或普洱茶界约定俗成认定的“普洱茶”成品中,以原料茶种划分,有阿萨姆种(普洱茶种)和非阿萨姆种(非普洱茶种)之分。2以茶树进化类型分类: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野生型:是茶树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后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
栽培型:是野生型茶树在人工栽培驯化的过程,不断累积基因变化,经过很长时间以后,遗传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的茶树类型。
过渡型:基因变化处于野生型和向栽培型过渡的程中,遗传特征兼有野生型和栽培型的特点。3以茶树种植管理方式分类:野生茶、茶园茶(野放茶、台地茶)野生茶:是生长在野外无人工管理,完全自然生长和发展的。茶园茶:人工种植、有人工管理的。台地茶:原意是指那些外观整齐、高度相仿的茶园茶。“台地”一词,源于地理学,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无需更多解释,“台地茶”原是用来描述茶园外观的,而形成这种“台地”样外观的必然条件,是人工管理修整。4以市场自然分类:古树茶、野放茶、台地茶(狭义)古树茶:禁采范围之外,茶树龄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或古茶树。无论是否人工种植,都是长期无人工管理。野放茶: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茶树龄通常在50年至百年之间。人工种植,无人工管理。台地茶:通常指狭义台地茶,绝大多数为1985年以后推广种植,茶树龄在二十年左右。多为人工培育无性繁殖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5以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依照中国茶的茶树品种划分,首先会依茶树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两大类。1985年之前,中国国营厂所生产普洱茶成品的主要原料是有性繁殖的群体种。群体种,是阿萨姆种人工种植有性系品种的总称。1985年后渐被淘汰。1985年后推广种植的良种茶,均为无性系品种。6其它一些分类云南大叶种:不是茶种,也不是茶树品种。将此说法用于界定普洱茶原料,很容易将一直作为普洱茶原料的阿萨姆种中、小叶茶排除在外。老树茶与大树茶:与古树茶一样,是市场上逐渐形成的对于树龄的表述。它们与古树茶之间的区分与古树茶、野放茶的区分相仿。茶叶品类
1普洱茶  普洱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普洱茶(熟茶)散茶、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传统品类为芽茶、女儿茶制成的团茶、饼茶、茶砖,今发展为由6类散茶制成的普洱沱茶(含大、小沱茶)、普洱饼茶(含青饼、熟饼、方饼、圆饼、异型饼)、普洱茶砖3个品类;其制作方法,就是将散茶经过蒸(炒)后,装入各种品类模具并经特定工艺压制成型。普洱紧茶,按照后发酵方法,有“生普洱”(即制成晒青并进而制成紧压茶后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者,如“青饼”)和“熟普洱”(即将晒青以高温、高湿加速发酵者,如“熟饼”)之分,其品味以“生普洱”为佳。2普洱绿茶普洱绿茶的品质特点为清汤绿叶,其制法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杀青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的酸性并便于揉捻;杀青的方法。揉捻的目的,是为了卷紧茶叶条索,适当破坏叶组织,使茶质容易泡出。其干燥方法有炒干、烘干、晒干三种。干燥的目的,是蒸发水分、紧结条索,透发香气,增进色泽。精制后的绿茶,经过再加工后,一是窨制成普洱花茶,二是制成普洱沱茶、普洱茶砖(青)、普洱饼茶(青)。3普洱红茶其制作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通过萎凋强酶的活性,使其在揉捻和发酵中茶多酚得到充分的氧化,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再经高温干燥破坏酶的活性,使其形成的特有品质得以固定。其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从其外形与品质分,有小种红茶、红碎茶和功夫红茶3种。4普洱青茶为轻发酵茶,其制作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五道工序,其特点在于做青,通过做青而达到青茶“绿叶红镶边”的特征。这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甜爽,又具红茶的色、香,却无绿茶的微苦和红茶的涩味,香气清纯、汤色清亮、喉韵清爽。5普洱黄茶为轻发酵茶,其基本工艺近似绿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四道工序。其闷黄工序,是黄茶制作的主要特点,通过揉后温坯闷黄以改变茶叶的品质,其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6普洱黑茶为后发酵茶,采收一芽五、六叶的“普洱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制作而成。制作特点是渥堆,在杀青和揉捻之后渥堆24天,使叶色变为油黑。其品质特点是叶色油黑、汤色红浓主要用以制作紧压茶。7普洱白茶为轻微发酵茶,其品质特点是茶的外表披上白色茸毛,色白隐绿。其制作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也不促进氧化作用,不炒、不揉,顺其自然。将鲜叶经过萎凋后,采取风干的方法进行干燥后即后。选用鲜叶,一般为一芽二叶,白茶的特征是色白如银,香气清纯、汤色淡黄,滋味甜爽。价值功能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可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胆固醇。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黏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茵作用,浓茶汁日服10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抗衰老。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他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他茶类,丰富的茶多酚帮助肌肤抵抗衰老。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普洱茶能够调节肠胃,使肠胃恢复正常功能,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口臭问题。制作工序1原料普洱茶制作选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质也不同,价格更加悬殊。其制茶原料分为“人工种植型原料”、“原生态乔木大树型原料”。普洱茶茶青的采收从每年2月下旬至11月中旬都可进行,思、普地区种植的大叶种茶树,一年可发5~6轮,生长期在300天以上。由于云南当地的气候特点。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一般说来,“春尖”及“谷花”两个时期的茶品质最好。[16]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合理留叶。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手工采摘要提手采;机采要保证鲜叶质量,保证无害化,防止污染。2制法1原料加工鲜叶摊放:鲜叶分级摊放至含水量70%左右进行杀青。杀青:杀青要杀透、杀匀,无青草气味和烟气味。杀青叶及时揉捻成条。揉捻:揉捻加压不宜过重,时间为30分至40分。解块:解散结块茶。日光干燥:必须以日光晒干,其间可再揉捻一次以使茶条紧结,晒青茶含水量≤10%。2成品加工蒸压成型: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叶中果胶溢出表皮,利于压制成型和有别于散茶的独特香味。蒸压前须测定每批预制茶含水率并计算确定称茶量。干燥:干燥温度≤60℃,至茶叶含水量≤12.5%。3发酵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生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储藏时间越久香味越醇厚。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纯和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熟普的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熟普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4压制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克到数百斤均有香菇紧茶:压制成香菇状的普洱茶,重量约为250克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七子饼:圆形的茶饼通常七饼包装成一提,所以称为七子饼,重量小至25克,大至3公斤小金沱:圆形的沱茶,重量2克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嫩的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陈年茶头紧结,发酵充分,非常耐泡,为熟茶中精华,口感汤色极佳;储藏方式2物理条件1、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中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普洱茶挂置在阳台上。要有适度流通的空气,但不能放于风口。另外,周围环境不宜有异味,否则茶叶会变味。因此,不可以摆放于厨房中或其他有生活异味或工业异味的环境里。2、恒定的温度。普洱茶放置的温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温度应以当地环境为主,不需刻意地人为创造温度,正常的室内温度即可,最佳是长年保持在摄氏20~30度之间,太高的温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相对来说,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变化会比冬天变化快,无论何时,普洱茶都不可被太阳照射,在阴凉处为好。3、适度的湿度。好的普洱茶都讲究要干仓存放,干仓就是指在干爽的环境中存放,忌湿。太干燥的环境会令普洱茶的陈化变得缓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湿气。在较为干燥的环境里,可以在存放茶叶的旁边摆放一小杯水,令空气中湿度稍微增大。但是太过潮湿的环境会导致普洱茶的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霉变”,令茶叶不可饮用。湿度应人为相应控制,年平均湿度不要高于75%,由于沿海一带温暖的海洋性气侯,湿度在梅雨季节会高于75%,所以更应注意及时开窗通风,散发水份。2存储方式1、必须在干仓陈化。干仓不会发霉,转化较为缓慢,但能保持普洱茶的真性。干仓指茶叶在湿度、温度适中、通风透气的环境中后发酵存放;湿仓是指茶商,把茶叶放在通风不畅、湿度较高的环境加速陈化,在市场上当老茶高价售出谋取利润。
2、温度不可骤然变化。仓内温度如果过高,温差变化太突然,将会影响茶汤水性给予口感的活泼性,甚至仓内温度太高,形成闷热,会将原本的生茶,转变为熟普。
3、避免杂味感染。茶叶是最会吸收杂气异味,洒一把干燥茶叶,会吸清空气中的异味,应力求贮放环境清洁无杂味。
4、避免日晒风吹。在阳光下,酚类物质,叶绿素更容易氧化,从而使茶叶变色,变质。升高的温度亦会使茶叶加速发酵变酸。空气上,流通的空气有较多的氧份,有利于茶叶中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叶变化,但不能将茶挂置在风口,否则茶气会被吹走、茶味吹散,饮用起来便淡然无味。
5、利用竹箬包装。这种传统包装的质料和方式,有助于普洱茶于后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清纯的功效。
6、注意茶龄寿命。普洱茶年代寿命,到底是六十年,或一百年,或数百年,没有定论资料,往往只靠品茗者直觉研判其陈化的程度。如福元昌、同庆老号普洱圆茶陈化感已到了最高点,必须加以密封贮存,以免继续快速后发酵,造成茶性逐渐消失,品味衰退败坏。故宫的金瓜贡茶,陈期已一两百年,其品味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7、湿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于干燥。湿度过高,容易让茶叶变质、长霉;过于干燥,茶叶转化又会太慢。
品茗指南1冲泡方法1、投茶量: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  

2、冲泡普洱茶:普洱茶冲泡需先冲一次热水,称为“洗茶”。“洗茶”概念出现于明代,《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普洱茶也可冷饮。
3、泡茶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水温的高低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20]4、冲泡时间: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1品饮技巧普洱茶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在茶中添加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3饮茶禁忌普洱茶随泡随饮,不宜茶水浸泡过久再饮,忌饮隔夜普洱茶。隔夜茶中茶多酚的浸出量会较多,不管茶汤的新鲜度,滋味的好喝程度,保健功效上,还是卫生角度来看,都不宜饮用。
饮普洱茶分体质。饮用普洱茶后会出现有点胀气、嗳气,还有便秘的迹象,属于体质不适宜喝普洱类型。
忌饭前后大量饮普洱茶。普洱茶在饭后半小时饮用最佳,若饮食过少,普洱也不宜多喝。
刚生产的普洱茶不宜多喝。
普洱茶宜温饮,不宜烫饮、冷饮;宜长饮,不宜间断;宜兼饮,不宜偏饮;宜淡饮,不宜浓饮。
饮劣质茶或变质茶,忌饮冲泡次数过多的普洱茶,生茶慎用烹煮法,熟茶可适当煮饮。4冲泡误区冲泡普洱茶的水温在90℃以上,茶的香气和滋味才会更明显。但水不可反复烧开,反复烧开的水中会有大量盐类析出,析出的盐类会悬浮在水中,形成白色的浮渣。烧水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每烧开一次,盐类的浓度就增加一次。这些不溶解的盐类本身就口感极差,有些甚至会与茶叶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茶汤口味。有些金属元素,比如铜、铁,在多次烧开的水中浓度增加,它们与茶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发生反应,破坏香味。而且,反复烧开的水含有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生成致癌的亚硝酸胺。5适宜人群
普洱茶对于幼儿能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身体生长。茶叶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等,且普洱茶能调节神经系统,让儿童提高注意力。而青少年贪食、偏食会使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如缺锌可能导致个子矮小,缺锰会影响骨骼的生长而导致畸形。茶汤中富含对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矿物质。适量饮用普洱茶有益缓和肠道紧张度,加强小肠运动,提高胆汁、肠液的分泌。普洱茶是大众饮料,一般人群皆适合喝普洱茶。茶无上品  适口为臻以上为普洱茶的基本信息,如有不足,欢迎联系我们补足,如有错误,请联系我们一起讨论更改。

生茶张:普洱名山头或将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制茶工艺水准

【生茶张,12年古树生普茶人,多年来坚持“少而精”的中高端古树生普,在普洱茶界有口皆碑】

近几年,一山一味的古树普洱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追随与推崇!众多茶友已将“能辨认出不同山头的滋味特性”,当作喝普洱茶时的一种乐趣和享受,“一山一味”让普洱茶有了更多可以玩味的内容。

但现在云南所有茶山几乎被翻了一个遍,开拓新山头已几乎无可能!那么,未来古树茶还会不会持续走热?古树茶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12年来专注古树生普的茶人张章老师(人称“生茶张”)。

以下是笔者对“生茶张”的专访实录(略经编辑)

笔者:您第一次接触普洱茶是什么时候,听闻你也不是学食品专业,当时怎么想到做茶的呢?

生茶张:我本是学药出身,毕业后去云南研究三七时,每天跟着领导喝茶,一来二去,迷恋上了古树生普独特的味道!由于地利的原因,本身也勤快乐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客户朋友也都知道我对普洱了解的多,经常有客户或者朋友来问我要普洱茶喝!偶尔也会和朋友斗斗茶!

我刚开始喝茶那会,市场还比较质朴,也没有觉得市场有多乱,越到后来,发现市面上的古树普洱要么贵,要么难喝!混料当纯料,乔木当古树的太多了,痛心疾首下,便开了个小副业,专门做古树生普。从2008年到现在,做古树生普已经12年的时间。

笔者:从2008年到现在,那您做普洱的时间也挺长了,一直做生普对吧?有没有想过以后涉及熟普领域?

生茶张:这个问题,之前也有不少人问过我,喝熟普的人很多,为什么我放着这么大一个市场不去做?这些年我只做生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自己对生普的热爱;另一个原因是觉得人精力有限,做多了不好把控品质!

做茶这些年,我见到普洱茶市场太多的乱象,古树台地混采,小树冒充古树的事情见太多了,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担心做的多了,很难把控古树茶的品质!所以,我一直坚持只做中高端的古树生普,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对得起客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仅是现在,以后这个规划应该也不会变。茶友们都习惯称我为“生茶张”也是这个原因,一来是因为我的名字叫“张章”,二来是因为我只专注生普,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生茶张”,而不记得我的本名。

笔者:一山一味是普洱茶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您能给我们讲讲一山一味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茶张:“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虽然从大范围来看,普洱茶不同山头的地理位置分布差异并不大,但山头与山头的气温、土壤、光照以及水分湿度等都不一样;而且,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不同地域,最适宜生长的茶树品种也不同。简而言之,是茶树品种,以及影响茶树生长的外部条件的不同,共同造就了普洱茶的“一山一味,一地一香”。

笔者:云南目前被开发的茶山大概有多少,未来发掘古树资源,开拓新山头的空间有多大?

生茶张:现在,古树茶市场的格局基本定型了,随着这几年古树茶走热,云南所有茶山几乎已经被翻了一遍,就连境外的缅甸、老挝越南也都被过了一遍。几乎所有的古树都被打上记号,未来再去发掘新的古树茶资源,开拓新山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笔者:既然开拓新山头希望不大,那您觉得未来古树茶市场发展空间如何?还会不会持续走热?

生茶张:物以稀为贵,而且古树茶营养物质丰富,口感独特,越陈越香,具有收藏投资价值,这几点决定了古树茶市场的未来发展,应该依然火热,但会脱离名山的概念!

笔者:您提到的脱离名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详细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觉得古树茶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生茶张:详细来说,前面提到的一山一味只是古树普洱茶的生态优势,未来古树茶市场的发展,应该主要在提升产品品质上面。而想要做出品质绝佳的普洱茶,除了原料,加工工艺至关重要!不管多好的原料,工艺不到位,就不是好茶!

在未来,名山头的影响或将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家的制茶工艺水准、茶叶品质,以技术论成败,将话语权从茶山(原料环节)回归茶企(生产环节),茶叶原产地或将成为次要的话题。

笔者:您是怎么把控做茶的工艺过程的呢?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

生茶张:我对加工工艺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要求。大部分做茶靠经验,看青看天看变化,就是看鲜叶的情况,看天气的情况,看制作过程中鲜叶的变化来把控做茶,而我,更多的是依靠气味来把控。我对气味非常敏感,这是我的优势,简单而言,茶做到了什么程度,出了什么气味,火候到了没到,我会根据气味的变化,来形成我们自身的标准!不急功近利,严格把控,我更加遵循茶叶自身的成长变化。

举个例子,就拿摊晾工艺来说,主要是为了让刚采收好的鲜叶软化脱水便于杀青,并散去青草气味,整个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并伴有轻微化学变化。这个过程要恰到好处,但有一些茶会在这个工艺做文章!

有的茶新茶香气口感优于其他茶,而转化几年,反而表现力变弱没有其他茶好了,就是这个工艺出了问题,把摊晾做成了萎凋!这两个工艺没有太大区别,但萎凋是红茶的工艺,鲜叶晾晒厚度高一些,工艺的时间长一些,这实际是一个轻发酵过程,使得新茶的香气很高,偏花果香,水也更顺滑,苦涩度更低一点,当年的生茶相比其他茶更好喝;但放两年之后,因为前期轻发酵已经使得内含物质有了一定转化,使得后期爆发力不足,就会表现力变弱!这样的新茶,口感香气高,更容易卖的上高价格,有不少茶就属于这种情况!

普洱茶越陈越香,工艺和原料就好像无数个0前面的那个1,原料和制作工艺不好的茶,存放多少年也是徒劳。因此,在鲜叶原料保真的前提下,工艺过程的把控,对于提升普洱茶品质尤为重要!

笔者:上面您一直在强调原料和工艺的重要性,那在原料方面,您又是如何把控的呢?

生茶张:古树茶贵,一公斤古树纯料上万元,在利的驱使下,确实有很多小心思会被调出来,现在进名山寨,也未必得到好料。举个例子,为了防止假茶进村冒充,这两年每个知名村寨门口都设立了检查站,我们开车进村,门口就有人过来检查车子里面有没有外地的鲜叶。结果本村人开着摩托车拉着一个大麻袋突突地就进村了。若是不明所以,学费必交无疑!

我收茶,必定追踪到树!普洱茶的鲜叶采摘标准很严苛,每一片鲜叶采摘的时候我们都现场监工,保证高杆纯料,一芽两三叶。采摘后,为了保证鲜叶运输安全,也是在山上全程跟踪,免得错过某一个流程。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对原料的把控!

我记得有一次,在临沧永德茶山的时候,碰上下雨,茶山都是泥路,坑坑洼洼,七拐八弯,山路陡坡多,上山难,下山更难,可以说我们用生命在山头行走。但为了茶客一句好喝,这些都是值得的!

未来,古树、名山的概念或将逐渐淡化,我们该做的,应该是从行业未来出发,做一些真正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事,以便于长期利益的实现。

笔者:长远看,您认为古树茶市场长久发展的举措是什么?

生茶张:古树市场长久发展,要从源头抓起,保障古茶园的生态。目前古树茶贵,茶农过度采摘,无数茶商蜂拥上茶山,竭泽而渔式开发,加上古树核心区的旅游开发等,这些对于茶山来说,都是一种毁灭性的灾害。

每当看到被采摘得快要颓废的茶树,我的心里都会有一阵阵凉感,非常心痛!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对古茶树不加以保护的话,以后古茶树资源可能会消亡殆尽!当前古茶园生态环境亟需保护!

所以,对于茶树管理,我更多得是遵循原生态管理化,采摘也要保证茶树休养生息,为保护古茶树尽一份力!目前,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都相继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保护古茶树,社会上保护古茶树的意识也在增强。不过,古茶树保护是一项地域广、难度大的工作,仅仅停留在文件或者做表面文章是没有用的,关键是一定要落实到基层,从实事做起,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笔者:做了这么多年古树茶,您是如何看待“喝古树茶”的呢?

生茶张:古树茶确实好喝,但不必人人都喝古树茶。

古茶树经历了几百年,它体内沉淀的物质非常丰富,加上古茶树庞大的根系,扎根到地表深层吸收很多矿物质,使得古树茶的口感品质确实非常好,茶汤很有层次感。但古树产量不高,价格也偏高,茶作为一种饮品,也不必人人都追求古树茶,不必人人追求名山老寨!

每个人口味不一样,喜欢的自然不一样,平时可以多尝试多品味,找到适合自己的茶即可,遇到确实非常喜欢的也可以适量存一些。

原标题:生茶张专访|普洱名山头或将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制茶工艺水准

注:内容来源中国网食品,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