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树茶是普洱茶吗

找到约191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八方学堂】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普洱茶吗?

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普洱茶吗?


看到这个标题后,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地反问:

我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普洱茶?

我每天都喝普洱茶,还在云南茶园中

亲手采摘制作过普洱茶!


不过,当看完今天

八方学堂的课程后,你或许

会惊奇地发现,之前真的没有对

什么是普洱茶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


对于这个问题,八方学堂

会给出一个让你满意的科学解释



普洱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没有统一标准,概念也比较模糊。


比如产地范围,普洱茶既然

是以产地和集散地而命名,那在

多大范围内生产和集散的才是普洱茶?


勐海县生产的红茶、

绿茶是不是普洱茶?

云南当地少数民族日常

饮用的一些茶叶是不是普洱茶?


勐海古树竹筒茶/云南勐海傣族同胞

日常饮用的一款传统普洱茶


对此,直到21世纪初,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出台

和稍后的《普洱茶国家标准》出台,才对

普洱茶有了科学的界定标准和统一的定义。


老树班章普洱茶/普洱茶的代表之一


2003年3月1日实施的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

规定了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

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

经过后发酵加工的散茶和紧压茶。


其外形色泽褐红,

内质汤色红浓明亮,

香气带有独特陈香,

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勐海茗片普洱茶/采用云南勐海著名茶山所产的

茶叶拼配而成,很好体现了勐海普洱茶特色


这个定义包括了以下四个内容


一 


 普洱茶的产地是云南省一定区域 



 普洱茶采用的原料是云南大叶种 



普洱茶加工的干燥工艺必须是

 晒青工艺和独特的后发酵工艺 

包括自然发酵工艺和人工渥堆工艺两种;



普洱茶的感官指标

必须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


外形色泽褐红

内质汤色红浓明亮

香气带有独特陈香

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


风韵普洱茶/带有云南易武刮风寨的独特韵味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

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而且必须是在

地理保护标志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


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定

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是

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市、玉溪市、红河市、

文山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市、

德宏州、临沧市等11个州市所属的600多个乡镇。


家道传承系列普洱茶 之 和/秉承了传统家文化

中的“和”精神,体现传统普洱茶精华


《普洱茶国家标准》在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基础上

对普洱茶地理保护范围进行了细化,

明确到了地市县乡。


非上述地理标志保护

范围内地区生产的茶不能

叫普洱茶,云南茶企业到上述

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外的地区购买茶箐,

以此为原料制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为普洱茶

划定的级别和每个级别的特征吧!


普洱茶生茶级别与特征



级别

外形特征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特级 肥嫩紧结芽显毫 绿润 匀整 稍有嫩茎 二级 肥嫩紧结显毫 绿润 匀整 有嫩茎 四级 紧结 墨绿润泽 尚匀整 稍有梗片 六级 紧结 深绿 尚匀整 有梗片 八级 粗实 黄绿 尚匀整 梗片稍多 十级 粗松 黄褐 欠匀整 梗片较多

级别

内质特点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清香浓郁 浓醇回甘 黄绿清净 柔嫩显芽 二级 清香尚浓 浓厚 黄绿明亮 嫩匀 四级 清香 醇厚 绿黄 肥厚 六级 纯正 醇和 绿黄 肥壮 八级 平和 平和 绿黄稍浊 粗壮 十级 粗老 粗淡 黄浊 粗老


普洱茶熟茶级别与特征



级别

外形特征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特级 紧细 红褐润显毫 匀整 匀净 二级 紧结 红褐润较显毫 匀整 匀净 四级 尚紧结 红褐润较显毫 匀整 匀净带嫩梗 六级 紧实 褐尚润 欠齐 尚匀净稍带梗 八级 尚紧实 褐欠润 尚欠齐 尚匀带梗 十级 粗松 褐稍花 欠匀齐 欠匀带梗片

级别

内质特点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陈香浓郁 浓醇回甘 红艳明亮 红褐柔嫩 二级 陈香浓厚 浓醇回甘 红浓明亮 红褐较嫩 四级 陈香浓纯 醇厚回甘 红浓明亮 红褐尚嫩 六级 陈香尚浓 浓厚回甘 深红明亮 红褐欠嫩 八级 陈香纯正 醇和回甘 褐红尚浓 红褐粗实 十级 陈香平和 纯正回甘 褐红尚浓 红褐粗松

想知道更多与茶叶相关的知识吗?

古茶树,野生茶,老树茶是一回事吗?

古树茶,号称带动第二次普洱茶产业的第一功臣,有人爱其山野气韵,有人敬其百年树龄,在带有商业意义的茶山祭祀活动中,动辄千年树龄的“茶王茶祖茶神树”更是屡见不鲜,连带着勐库大雪山和镇沅千家寨中的野生大茶树也成了古树茶宣传时最好的案例。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茶品所用原料真的是包装上的“千年古茶树”吗?茶山民族神话与古籍中记载的茶崇拜,和如今茶行业滥觞的古树茶又是什么关系?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古茶树的定义问题。

先古时期的茶崇拜

早在农耕文明前期,布朗族、德昂族等藏缅语系族群,已经认识到食用茶树的鲜叶能够解渴、回甜(源自茶叶里含有氨基酸、糖分等成分),如今这种生食习惯在一些古老茶山民族的饮食中依然能看到,比如基诺族就有将鲜嫩茶叶搓揉后拌入黄果叶、辣椒、大蒜、酸笋、酸蚂蚁、白生等调料使用的“凉拌茶”,再比如拉祜族的糟茶,布朗族的酸茶等等。

在与野生种茶树的长期相处和亲密接触中,茶山地区的原始先民逐渐发现了茶叶的药理作用,并将这种既能食用,又能解除病痛的长寿植物奉为“神”,由此开始以古老的茶树为原始崇拜对象,尊称其为茶树之母、茶祖,这就是最早的“茶崇拜”。

茶神话在这些民族的古籍中也屡见不鲜,布朗族古经文《奔闷》中就提到了茶祖帕哎冷的遗训:给你们牛马怕遭灾死光,给你们财宝怕用完吃光,那就给你们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茶树啊;德昂族的创世神话《达古达楞格莱标》也提到,是始祖茶树创造了日月和万物,并以102片茶叶化作人形,大地上才有了生灵。

而崇拜多神,供奉“厄莎”(拉祜族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和守护神),信奉万物有灵的拉祜族,由于日常生活和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山林,更是敬天爱林,始终在最原始的状态下与自然和谐共生。

除此之外,佤族的《新谷颂词》、哈尼族的创世传说中,也都记录着各族祖先们与茶的接触和生活,这样纯粹的茶崇拜,让布朗、勐库、景迈等地拥有了如今全云南保存最完整,生态最好的古茶树与古茶园,也是人们与茶树长期相处下萌生的一种羁绊与联系。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茶树自古有之,但神话与古籍中的记载的茶王茶祖,和如今普洱茶行业在拍卖与售卖中所说的“茶王树”,“茶后”等古茶树是一回事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从树龄定义和树种差异这两大方面去聊聊这个问题。

云南茶树种植存在断代史

我们先来看古茶树的树龄定义问题,此前有观点认为100年到300年的茶只能算“大树”,只有三百年以上的大茶树,才有资格称为“古树”,而从古茶树现存特征与真实云南茶树栽培史来看,以百年为基准认定,才是比较合理的。

云南茶树的大规模种植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明初洪武年间,明朝大将蓝玉、傅友德和沐英等人率大军平定云南后,大力推行移民政策,此后百年,数以万计的汉人带着种茶制茶的技术进入云南的各大茶山,比如与易武等茶山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石屏县,就是主要由移民构成的城镇。

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继续推进移民,云南茶区陆续兴旺,诞生了古六大茶山,清朝贡茶,茶马古道等辉煌茶历史,茶树种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巅峰时期,仅倚邦一地的茶园就多达两万亩。

后来,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国力衰微,无暇顾及边境,云南茶区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长达两个世纪的贡茶史都被迫终止,历史悠久的茶山古镇屡遭火灾,茶树的种植栽培也陷入停顿。

清末民初之际,倚邦衰落后,易武接过了振兴六大茶山的重任,涌现出了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等著名茶号,普洱茶的生产销售趋于活跃,在全国性的实业兴国风潮中,茶树再次得到了大量种植,然而好景也不长,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入侵缅甸,云南边境屡遭轰炸,茶业停顿,茶山荒废,茶园缩减。

知识延伸:民国末年普洱茶秘史:六大茶山衰落,号级茶庄消亡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茶树种植才逐步恢复,因此,如今存活下来的古茶树,除了少量由茶山先民连续种植数千年的古茶园遗存外,大部分都为明清时期所种植,两次大规模种植茶树,时间上相差近百年,从植株形态与茶叶口感上较易区分,也符合现实情况。

野生型与栽培型茶树的差异

此外,古茶树还有一个本质特征——乔木,也即“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树高6米至数十米的木本植物”,而乔木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等级,即树高6~10米的小乔,树高11~20米的中乔,树高21~30米的大乔,以及树高31米以上的伟乔。

要注意的是,古茶树生长缓慢,密度较大,因此在高度上远不如同年份的普通乔木,多为小乔,景迈山甚至还有很多6米以下的百年古茶树,可称为亚乔,这些古树茶虽然个头不高,但活力惊人,往往能自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不需要施肥打药,也无惧病虫害,最让人赞叹的,是它们动辄上百年的漫长树龄。

在陆离看来,百年为基也暗合国人的长寿定义,百年为一个纪年,大多数动植物的一生也不过百年,因此对于百年以上的长生物种,人是有潜在的崇拜心理的,这也是先古时期出现茶崇拜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与其他树种的对比也是如此,大多数中小叶种茶树栽种5年后就能采摘,20年后即是丰产期,80年后则进入衰老期,寿命都在百年以内,而云南大叶种乔木的树龄则可轻松达到上百年,数千年的也不算罕见,在众多山茶种品系(Camellia Assamica),也是独一无二的“长生种”。

2011年,西双版纳州颁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中,正式把古树茶的树龄认定划为一百年,百年古树成为了业界的主流看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树龄越高,不代表产出的茶叶品质越高,还与产区、气候、环境,以及树种差异有关。

这也引出了茶树大家族在树种上的两大类型——野生型与栽培型,其中野生种茶树在勐库大雪山和镇沅千家寨的野生古茶园多有分布,但这种茶的叶片和茶果都是野生的,刺激性很大,不仅口感很烈,而且大多具有毒性,和商品古树茶不是一个概念,不建议饮用。

既然野生种不能喝,那如今茶山上那些可以喝的“野生茶”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在于人为驯化,布朗族,哈尼族等民族就世代传承着“将野茶驯化成家茶”的秘方,相传这种方法是将野生种的枝干全部砍断,之后一直火焚三年,并将烧尽后的草木灰制成灰肥,施在茶树的根部,等到这棵茶树发芽后就完成初步驯化了。

从演化历程来看,这些野生种大茶树,需要先演化成“过渡型茶树”,再经过漫长的驯化,才能逐渐演化成栽培型茶树,依靠着这种朴素的办法,勤劳的茶山先民们驯化了数以万计的野生茶树,这才有了各座茶山上的万亩古茶园,才有了如今茶农们赖以为生的茶树资源。

这种茶树(以栽培型茶树为主,过渡型茶树现存数量极其稀少),经过了古人千百年来的驯化,做出的茶口感浓郁,有一股很强烈的山野气韵,也是茶企和茶商做“野生茶”的主力方向。

而说到野生茶,有的茶友可能在一些中老期茶的包装上见过这个字眼,经常与之一起出现的,还有老树茶、乔木大树、千年乔木茶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行业内对树龄较长的茶树的一种宣传,它们如今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古树茶。

下篇文章,我们就从泛滥的1988老班章和90年代冰岛野生茶说开,聊聊最真实的古树茶发展历程。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丽茶,产地真的来自名山名寨吗?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伴着从窗外照射过来的和煦阳光,泡上一壶陈年普洱。普洱茶的茶汤红浓明亮,就像陈年红酒一样,细啜一口,滋味醇厚甘甜。无论是一人得幽,还是二人得趣,抑或是三人得味,众人得慧,都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漫时光。因普洱茶口感平和,色香味俱全,而成为风格独特的佳品。近日,一款普洱茶中的新贵——大丽茶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社交中的宠儿。

产地正宗 行业新贵

普洱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和不可复制性。云南的热带榆林季风气候,以及其土壤的特殊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造就与众不同的普洱茶。大丽茶品牌旗下普洱茶皆为云南当地直采,并在当地设有种植生产基地,是真正的云南源头普洱茶!值得一提的是,普洱茶一是种大乔木,高达16米,胸径90厘米,老树高17米,胸径逾1米,主要生长在云南西南部各地老林中。而“大丽茶”后来居上,获得布朗山800年茶王树2020年独家采摘权,独揽普洱精华,成为行业新贵。


古法新造,匠心手制

大丽茶品牌创立以来,以“古法新造,匠心手制”为核心技术,以“让更多人收获丰盛人生”为企业使命,用交友情怀匠造产品 ,让人们通过品饮去体验茶的真味和乐趣。大丽茶对于制茶工艺十分苛刻,采摘之时就经历了层层筛选,重重把关。在萎调、杀青、揉捻中更是全程手工制作,在晒干、蒸压、摊晾、渥堆的工序中更是精挑细作,秉承匠心,让茶叶的苦涩味减除,滋味变得醇厚,发出特殊的香气!

品质三道 色香味全

喝普洱,是一种视觉、嗅觉和味觉的盛宴,因此只有色香味俱全,才能让心灵回归,让精神得到享受。大丽茶汤色通透明亮 叶底柔嫩光泽。新制的普洱,汤色金黄,通透明亮。在陈放发酵后由淡黄转枣红,略带油旋光性,给人一种视觉享受,让人沉醉其中。普洱不同的产区与年份都有着独特的香型,但香气纯正,醇而不杂,深沉悠远为一盏好普洱的基本标准,而大丽茶香味醇正悠远,具有独特的陈香味!而茶汤更是滋味醇厚回甘,立苦即甜,苦涩中见甘甜,浓郁中见厚重。

普洱茶因其种类繁多,等级颇多,因此同是普洱茶,在品质和滋味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而大丽茶,层层筛选,重重把关,让您选起来简单,喝起来醇正。 大丽茶,普洱茶中的新贵,喝普洱就选大丽茶!


找到约18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