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君眉怎么泡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不是所有叫做寿眉的,都是白茶



《1》


最近在探讨一段公案。


说,老君眉,究竟是不是六安茶。


事件的起源,是红楼梦里,妙玉给贾母奉了一碗茶叫做“老君眉”的茶。有人说,这碗茶是六安茶。有人说,这碗茶是白茶里的寿眉。


那么,这碗茶,究竟是六安茶,还是白茶呢?


让我们来看看《红楼梦》里的原文: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在原文里,妙玉奉茶给贾母,贾母看到茶是用盖碗装着,以为是六安茶。就说,我不吃六安茶。


由这段描述可见,在清朝,六安茶,是绿茶里的顶级明星,是呈给达官贵人们喝的。


有贵客到家,通常便是用六安茶来待客,以示尊重。


并且,六安茶,跟茉莉香片一样,是用盖碗泡的(小盖钟,类似今天福建人炖汤用的炖盅,是如今功夫茶通行使用的盖碗的前身)。


原文里,听到贾母的话,妙玉辩称,这不是六安茶,这是老君眉。


这说明,六安茶,和老君眉,是两种不同种类的茶,不同口感的茶,不同属性的茶。


正因为如此,妙玉一说,贾母便不再言语,不仅喝了下去,还喝了半杯,余下的还当做奖品,赏给了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喝。


所以,村姑陈很疑惑,原文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为何还会有人以为,六安茶就是老君眉呢?




《2》


当然,把老君眉当成六安茶,这已经不算什么奇怪的事了。


还有把绿茶唤作“寿眉”的呢。


前两天,就有茶友来问,他看到一罐茶,名字叫做“寿眉”,还标注着“特级”。然而,名字后面,用括号括着两个字(绿茶)。


这位茶友蒙了,绿茶也可以叫寿眉吗?或者,寿眉也属于绿茶?


这事儿村姑陈也是第一次听闻。


茶友图片发过来一看,果然是印着“寿眉”“特级”“绿茶”的字样。


看茶泡过后的样子,赫然就是绿茶的细长针状。


敢情,这罐绿茶,起了个名字叫寿眉,等级还是特级!


这是茶类种族间的民族大联合吗?


绿茶白茶大联姻?


这样的茶叶包装和起名方式,极容易就让普通人产生误会,以为这罐茶是白茶——名叫“寿眉”的茶,在白茶风行了十年之后的2019年,大多数喜欢喝茶的客人,都会认为是白茶。


看来,这个绿茶品牌,是想借白茶的东风,卖一批自己的绿茶。




《3》


寿眉,是白茶当中的一个品类。


据传,寿眉最初名唤寿眉,是因为它的外形,形似长寿老人的眉毛。


让我们上传一张图,请大家看看。



寿眉的形状,是不是形似古代长寿老人,那虬结张扬的长眉?


这便是白茶寿眉,得名“寿眉”的原因。


然则,白茶寿眉,是因为形状而得名“寿眉”。那么,绿茶里,有哪一种品种,形似长寿老人的眉毛呢?


好似没有。


就算有,也长得不像长寿眉,只像柳叶眉,或者像细直眉。


正因为这外形与长寿眉形搭不上边,绿茶,才从未听说过有“寿眉”这种称法,也没有听说过获得过“寿眉”这种名号。


可以说,六大茶类里,也唯有白茶中的寿眉,可得这个名号。其它茶类里,以目前所知的制茶工艺,暂时还没有哪种在外形上与寿眉相同的。


也因而,确证了茶友发来的这罐绿茶,跟寿眉,是沾不上边的。


这借光的公案,这罐绿茶是背定了。





《4》


当一个茶走红,便会有许多种茶,主动靠上来,扯上关系,好沾点光。


就像一个人,原先,居于闹市,却很穷,家里门庭冷落,几乎没有人来看望他。


有一天,他寒窗苦读,终于高中,做了官,娶了豪门的小姐。


这时候,他家里那破旧的门槛,几乎要被人踏破。每天上门来认亲戚的人,几乎要挤破头。


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亲戚,无一不是想来沾光,捞点好处的。


没米的,借几斗米。缺钱的,想借钱。没营生的,想找个官做。


全都忘记了当年人家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对人家冷眼相待,漠然视之的了。


《红楼梦》里,刘姥姥便是典型的“打秋风”的代表。


她家与贾府,并不沾亲带故。


她只是跟贾家的儿媳妇王夫人有一面之缘。


只因为几十年前,刘姥姥女婿的祖上,在京城做个小官,曾与王夫人之父认识,又因是同姓,贪恋王家权势,后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顶着这样七弯八绕的“亲戚”关系,刘姥姥尚且能上贾府去找当家的王夫人借钱借米。


就难怪,绿茶要借用正当红的白茶“寿眉”的名号,行走江湖了。




《5》


借光白茶的,除了绿茶,还有云南茶。


云南茶里的月光白,便因为芽头长得极似白茶里的白毫银针,而时常被人冒作白茶,在某宝某东里大行其道。


三不五时就有一位茶友,拿着在这些电商平台上购得的“白毫银针”饼,过来炫耀:


看,我买到了99块钱一饼的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很便宜的,几十块钱就能买得到。我买了2013年的白毫银针,才88块钱。


这些“银针”,照片发过来一看,无一例外是扁扁的身体,稀疏的绒毛,灰白的底色,弯曲似鱼钩的身材。


怎么看,都跟短肥直的福鼎白毫银针,有着巨大的差别。


一个是胖娃娃,一个是瘦竹竿。


若是冲泡了,更是会发现两者之间有更大的差异,单说茶汤里的白毫密集程度,茶汤颜色的晶莹剔透程度,就大相径庭。


白毫银针的茶汤,汤色澄净,素白,白毫密集似小精灵在浮游。而云南白茶芽头的茶汤,却不是这般的样子。


喝起来,汤感更是差别大。


白毫银针汤润水滑,第一冲就有淳和之感。温泉汤的糯感伴随始终。


云南白茶的芽头,汤水偏淡,较清新。


故而,不是所有芽头,都是白毫银针。


也不是所有叫做寿眉的,都是白茶。





《6》


从绿茶对白茶的借光事件来看,白茶果然是如日中天,而绿茶,光芒正在弱下去。


从千年前的一哥,到几百年来的寂寂无闻,到现如今的横空出世,一朝崛起,白茶这条复起之路,走得够长,够久。


然而,它终归是要走到最辉煌的地方了。


在那里,它将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任谁借光、任谁抄袭,都不能撼动它的地位分毫。


就像那些站在泰山之巅封禅的帝王,从此睥睨天下,万世为王。

关于茶的美文: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闷泡的茶?因为好茶产量真是太少了



《1》


最近,跟闷泡杠上了。


村姑陈家关于茶叶不能闷泡的文章发出去之后,大批的闷泡党蜂拥而至。


都不是来拍砖的,都是来诉苦的。


“你说不能闷泡,但我的茶,不闷泡就没有味道啊!”


“我就喜欢闷一下再喝,够劲,够味!”


“茶不闷怎么喝,那不是喝白开水吗?”


......


看着大批袭来的弹幕,村姑陈有一瞬间的恍惚。


就像鲁迅先生正在大肆批判伪科学,却仍然有人,去给自己患肺痨病的儿子,取革命志士的人血,沾馒头吃。


衰其不幸,怒其不争。




《2》


为什么仍然有大量的茶友,认为茶必须要闷泡,才会有味道呢?


因为他们喝到的茶,都不太好。


这大批的茶友,买到的茶,都是需要闷泡才有味道的(重口味者除外),这样的茶,都是不太好的茶。


好茶,像一条浸透了水的毛巾,稍微一拧,就能出水。要拧它,不必费太大的力气。


正如泡一泡好茶,因其内质丰富,前四道不必闷泡,照样很有滋味,香、清、甘、活,一个不落下。


而不好的茶,内质单薄,像一条没什么水的毛巾,需要用力拧它,才能拧出水来。


泡这样内质欠缺的茶,就需要用力闷,大力闷,拼命坐杯,才能让茶汤喝起来有味道,让茶汤不像白开水那么清淡无味。






《3》


在闷泡派里,大量的茶友,反映自己喝的茶,不闷没有味道。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个世界上,好茶真的太少了。


而劣茶,内质欠缺的茶,正在大肆横行江湖。


这让大家通过一些电商渠道买到的便宜茶,都是品质不高的庸茶。


这样的茶喝到嘴里,寡淡无味,只能通过闷泡、坐杯,才能让茶叶里的味道释放出来,才能让茶汤喝起来,有味道。


看看,“有味道”,居然成了大多数闷泡派茶友,对一款茶能不能喝,该不该买,最基础和直白的标准。


这么基础的一个指标,却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衡量标准。


只要一款茶“有味道”,他们就认为是好茶,就甘愿付钱。


什么香、清、甘、活,全顾不上了。


这真真是太可怜了。




《4》


喝多了品质不高的茶的闷泡派茶友们,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茶,必须要闷泡。


得出这种结论,来自于他们的喝茶日常,来自于他们日常泡茶的经验,来自于那些内质稀缺的不好的茶。


是的,茶要闷泡,这一结论,来自于他们日常所喝到的不好的茶。


正如刘姥姥,平时喝极差的茶,喝多了,喝习惯了,一下子喝到贾母那个级别的、公候夫人才有实力和资格享用的高等级优质“老君眉”,她就露出自己喝茶的水平来了。


当时,妙玉精心烹制了一碗老君眉,奉给贾老太君。


贾母喝了一口,便说,来,你尝尝这个味儿。


在贾母这样身份的人心目中,这茶必定是还不错的茶,她才会赏(分享)给别人喝。要是劣茶,她分享出去,人家私下觉得,“你贾家喝茶的水平也就这样罢了”,那岂不是打了自己的脸。


然而,逗趣儿玩嗨了的刘姥姥,端起茶来,一口喝干了。


这种牛饮的方式,本来就已经很惊吓到在场的上流社会贵族了。


接下来,她还说了一番话,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她说,这茶好是好,就是味道太淡了点。要是再浓点就好了。



《5》


看吧,刘姥姥这位来自乡野的村妇,心目中的好茶标准,是不是跟闷泡派的大多数人的标准是相同的?


那就是,“茶要浓一点,才有味道”。


这种认知,来自于长期饮用不好的茶所留下的印记。


就像青蛙,在井里呆久了,自然认为天是方的,天就是井口那么大一块。


只有等它跳出了那口束缚他的枯井,它才会知道,原来,世界如此之大,天空如此高远,而地面如此辽阔。


这时候,它才会自我否定,否认自己原来的,关于天空只有井口大的错误认识。


这些闷泡派的大多数茶友们,除开本身就喜欢重口味的,余下那部分,也必须要等到他们买到了真正的好茶了,买到了真正的正岩茶了,买到真正的高山白茶了,并且,在喝过了这些好茶,知道了好茶的真正滋味之后,才会否定自己之前关于茶必须要闷泡的错误认识。


在这之前,由于没有真正的好山场、好工艺的好茶做参照物,他们只会顺从劣茶带来的感官标准,认为茶,就是要闷泡才有味道。而有味道,才是好茶。




《6》


其实,茶不能闷泡,除了好茶与劣茶这一对立元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健康。


浙江大学的王岳飞教授说过,茶叶闷泡时,在前1.5分钟的时候,会大量释放出咖啡碱。


在那1.5分钟的时间里,这泡茶当中2/3的咖啡碱,都会从茶叶当中被闷出来,闷到茶汤里,被你所喝下肚去。


咖啡碱,有提神的功效,这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但是,如果一下子摄入大量的咖啡碱,会怎么样呢?


咖啡碱,如果你的身体机能不行,不能快速代谢掉它,那么它会积存在你的身体里,让尿酸数值变高,增加得痛风的机率。


如果你本身就有痛风的毛病,那更不能喝闷泡过的茶了,那会直接加重痛风。


但是,如果你喝的茶,是快出汤的,就算你有痛风,也不影响。因为快出汤的茶,咖啡碱含量低,在人体适合的一个量值内,能正常被代谢掉,并且,大量饮用快出汤的茶,还能促进排泄,利用泌尿系统,把身体里囤积的尿酸,给排出体外。


故而,闷杯的浓茶,增加尿酸。而快出汤的清茶,排走尿酸。


该不该喝闷杯的茶,各位自己选择吧。




《7》


有朋友来问,你说茶不能闷泡,那为什么还有好茶不怕闷这一说呢?


其实,好茶不怕闷,指的是,好茶,就算闷久了,也不会有怪味、异味、重重的苦涩味。


而劣茶,闷久了,苦涩味重得像中药,刺激得让人难以下咽。


也有正常该闷茶的时候,但那是特殊时期——茶叶审评期。


在各大斗茶赛里,茶叶处于被审评的阶段,它闪需要被长时期的闷泡。1分钟,3分钟,或者五分钟。之后才出汤。


这样闷泡的结果,只是为了测试,参赛的所有茶里,哪款茶,味道最差,哪款茶,最苦涩。


然后把苦涩味最大、怪味最重,汤感最刺激的那款茶找出来,打出最低分。


茶叶审评,是为了找茶的缺点,那么,闷泡,自然无可厚非。


但我们平时喝茶,可不是奔着找缺点去的,我们是要找优点的。


喝茶是种享受,你非得要钻牛角尖去找缺点,那不是找虐么?


好茶不怕闷,那是特殊的时期——茶叶审评期,只为找缺点而闷茶。


喝茶不必闷,那是在享受期,平时喝茶,只想感受一泡茶的美好。




《8》


是因为,不好的茶的大量存在,才让闷泡派的人开帮立派。


是因为,喝久了品质不高的茶,才会让闷泡派门人认为,茶不闷没有味道。


就像喝久了速溶咖啡,就以为黑咖啡除了苦,没有别的香味一样。


人,只有尝过更好的茶,才会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如此好喝的茶存在。


闷泡派,只有改喝过真正的高山白茶,真正的正岩茶之后,才会相信,真正的好茶,是不必闷泡的。


就像只有看过了世间的万般风景,才愿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喝闷泡的茶?因为好茶产量真是太少了


《1》


最近,跟闷泡杠上了。


村姑陈家关于茶叶不能闷泡的文章发出去之后,大批的闷泡党蜂拥而至。


都不是来拍砖的,都是来诉苦的。


“你说不能闷泡,但我的茶,不闷泡就没有味道啊!”


“我就喜欢闷一下再喝,够劲,够味!”


“茶不闷怎么喝,那不是喝白开水吗?”


......


看着大批袭来的弹幕,村姑陈有一瞬间的恍惚。


就像鲁迅先生正在大肆批判伪科学,却仍然有人,去给自己患肺痨病的儿子,取革命志士的人血,沾馒头吃。


衰其不幸,怒其不争。




《2》


为什么仍然有大量的茶友,认为茶必须要闷泡,才会有味道呢?


因为他们喝到的茶,都不太好。


这大批的茶友,买到的茶,都是需要闷泡才有味道的(重口味者除外),这样的茶,都是不太好的茶。


好茶,像一条浸透了水的毛巾,稍微一拧,就能出水。要拧它,不必费太大的力气。


正如泡一泡好茶,因其内质丰富,前四道不必闷泡,照样很有滋味,香、清、甘、活,一个不落下。


而不好的茶,内质单薄,像一条没什么水的毛巾,需要用力拧它,才能拧出水来。


泡这样内质欠缺的茶,就需要用力闷,大力闷,拼命坐杯,才能让茶汤喝起来有味道,让茶汤不像白开水那么清淡无味。






《3》


在闷泡派里,大量的茶友,反映自己喝的茶,不闷没有味道。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个世界上,好茶真的太少了。


而劣茶,内质欠缺的茶,正在大肆横行江湖。


这让大家通过一些电商渠道买到的便宜茶,都是品质不高的庸茶。


这样的茶喝到嘴里,寡淡无味,只能通过闷泡、坐杯,才能让茶叶里的味道释放出来,才能让茶汤喝起来,有味道。


看看,“有味道”,居然成了大多数闷泡派茶友,对一款茶能不能喝,该不该买,最基础和直白的标准。


这么基础的一个指标,却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衡量标准。


只要一款茶“有味道”,他们就认为是好茶,就甘愿付钱。


什么香、清、甘、活,全顾不上了。


这真真是太可怜了。




《4》


喝多了品质不高的茶的闷泡派茶友们,必然会得出一个结论,茶,必须要闷泡。


得出这种结论,来自于他们的喝茶日常,来自于他们日常泡茶的经验,来自于那些内质稀缺的不好的茶。


是的,茶要闷泡,这一结论,来自于他们日常所喝到的不好的茶。


正如刘姥姥,平时喝极差的茶,喝多了,喝习惯了,一下子喝到贾母那个级别的、公候夫人才有实力和资格享用的高等级优质“老君眉”,她就露出自己喝茶的水平来了。


当时,妙玉精心烹制了一碗老君眉,奉给贾老太君。


贾母喝了一口,便说,来,你尝尝这个味儿。


在贾母这样身份的人心目中,这茶必定是还不错的茶,她才会赏(分享)给别人喝。要是劣茶,她分享出去,人家私下觉得,“你贾家喝茶的水平也就这样罢了”,那岂不是打了自己的脸。


然而,逗趣儿玩嗨了的刘姥姥,端起茶来,一口喝干了。


这种牛饮的方式,本来就已经很惊吓到在场的上流社会贵族了。


接下来,她还说了一番话,更是让人惊掉下巴:


她说,这茶好是好,就是味道太淡了点。要是再浓点就好了。



《5》


看吧,刘姥姥这位来自乡野的村妇,心目中的好茶标准,是不是跟闷泡派的大多数人的标准是相同的?


那就是,“茶要浓一点,才有味道”。


这种认知,来自于长期饮用不好的茶所留下的印记。


就像青蛙,在井里呆久了,自然认为天是方的,天就是井口那么大一块。


只有等它跳出了那口束缚他的枯井,它才会知道,原来,世界如此之大,天空如此高远,而地面如此辽阔。


这时候,它才会自我否定,否认自己原来的,关于天空只有井口大的错误认识。


这些闷泡派的大多数茶友们,除开本身就喜欢重口味的,余下那部分,也必须要等到他们买到了真正的好茶了,买到了真正的正岩茶了,买到真正的高山白茶了,并且,在喝过了这些好茶,知道了好茶的真正滋味之后,才会否定自己之前关于茶必须要闷泡的错误认识。


在这之前,由于没有真正的好山场、好工艺的好茶做参照物,他们只会顺从劣茶带来的感官标准,认为茶,就是要闷泡才有味道。而有味道,才是好茶。




《6》


其实,茶不能闷泡,除了好茶与劣茶这一对立元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健康。


浙江大学的王岳飞教授说过,茶叶闷泡时,在前1.5分钟的时候,会大量释放出咖啡碱。


在那1.5分钟的时间里,这泡茶当中2/3的咖啡碱,都会从茶叶当中被闷出来,闷到茶汤里,被你所喝下肚去。


咖啡碱,有提神的功效,这点大家都是知道的。


但是,如果一下子摄入大量的咖啡碱,会怎么样呢?


咖啡碱,如果你的身体机能不行,不能快速代谢掉它,那么它会积存在你的身体里,让尿酸数值变高,增加得痛风的机率。


如果你本身就有痛风的毛病,那更不能喝闷泡过的茶了,那会直接加重痛风。


但是,如果你喝的茶,是快出汤的,就算你有痛风,也不影响。因为快出汤的茶,咖啡碱含量低,在人体适合的一个量值内,能正常被代谢掉,并且,大量饮用快出汤的茶,还能促进排泄,利用泌尿系统,把身体里囤积的尿酸,给排出体外。


故而,闷杯的浓茶,增加尿酸。而快出汤的清茶,排走尿酸。


该不该喝闷杯的茶,各位自己选择吧。




《7》


有朋友来问,你说茶不能闷泡,那为什么还有好茶不怕闷这一说呢?


其实,好茶不怕闷,指的是,好茶,就算闷久了,也不会有怪味、异味、重重的苦涩味。


而劣茶,闷久了,苦涩味重得像中药,刺激得让人难以下咽。


也有正常该闷茶的时候,但那是特殊时期——茶叶审评期。


在各大斗茶赛里,茶叶处于被审评的阶段,它闪需要被长时期的闷泡。1分钟,3分钟,或者五分钟。之后才出汤。


这样闷泡的结果,只是为了测试,参赛的所有茶里,哪款茶,味道最差,哪款茶,最苦涩。


然后把苦涩味最大、怪味最重,汤感最刺激的那款茶找出来,打出最低分。


茶叶审评,是为了找茶的缺点,那么,闷泡,自然无可厚非。


但我们平时喝茶,可不是奔着找缺点去的,我们是要找优点的。


喝茶是种享受,你非得要钻牛角尖去找缺点,那不是找虐么?


好茶不怕闷,那是特殊的时期——茶叶审评期,只为找缺点而闷茶。


喝茶不必闷,那是在享受期,平时喝茶,只想感受一泡茶的美好。




《8》


是因为,不好的茶的大量存在,才让闷泡派的人开帮立派。


是因为,喝久了品质不高的茶,才会让闷泡派门人认为,茶不闷没有味道。


就像喝久了速溶咖啡,就以为黑咖啡除了苦,没有别的香味一样。


人,只有尝过更好的茶,才会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如此好喝的茶存在。


闷泡派,只有改喝过真正的高山白茶,真正的正岩茶之后,才会相信,真正的好茶,是不必闷泡的。


就像只有看过了世间的万般风景,才愿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