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六安茶老君眉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31 秒)

谁言茶苦涩?

夏夜,坐在阳台上,目视远方,手握一杯茶。这是一杯泡久了的浓茶,入口充斥着苦涩,脑子里突然跳出了一个问号:谁言茶苦涩?

是苏东坡吗?居士文章名闻天下,理应是那个时代无上的骄傲,但实际上不但没能成为当时的宠儿,却二度受迫害,流放岭南吃荔枝,靠阳光止饿。即使身处地远天偏,那群政敌小人也不让他安静消停,按说居士的人生是充满了苦涩了。但翻开苏东坡近百篇关于茶的诗文,却是爱之极深。“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居士不言茶苦涩。

是曹雪芹吗?曹公因为家道衰落,饱尝人世间的辛酸,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举家食粥酒常赊”,靠着卖画和亲友的接济过日子。据一些红学家考证,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创作,最终因贫病无医而“泪尽而逝”,一书只写出了半部。他的人生也应当是极苦难的,可在《红楼梦》中,六安茶、老君眉茶、女儿茶、龙井茶、枫露茶,款款名品亮相,好喝极了,还借刘姥姥之口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曹雪芹也不言茶苦涩。

是白居易吗?此公天资聪颖,五、六岁的时候便能学着作诗,九岁已“谙识音韵”。十六岁时,他的诗才已被当时的大诗人顾况所欣赏。因家境贫困,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到长安应试。四十四岁被贬,到七十岁时,又任刑部尚书,可谓仕途迭宕,命运多舛。此公爱茶,一生不离左右,“穷通行止常相伴”,早上要喝一碗、中午要喝一碗,午睡完要喝一杯、晚上要喝一碗、吃完饭要喝上两碗,酒后更要喝一碗。被贬后更是自己种起茶来。如此看来,此公喝茶,定是苦涩相伴左右,“老来齿衰嫌桔酸,病来肺渴觉茶香”,到了晚年,他的感受却只是一杯茶香了……

横亘的是岁月的轮回,丰富的是我们的梦寐,伤痛的是我们的旅途。旅途,我们并不苦涩,因为我们还有清茶相伴。

不错,是清茶。清茶,天生就是苦涩缠身,却尽情释放。我们呱呱落地之后,美好总是前辈描绘的秀色,诱惑着我们前行的脚步。清茶,总是用丰厚的滋味浸润我们的脚步,苦涩的、清香的,都是人生的一个伴,一口清心剂。

爱茶之人,无论茶自何来?茶味多浓?味多丰富?渴求的就是那份清心。那份清明必是在滚滚红尘中蕴涵着的悠远,沉沉浮浮中自有一番精彩的述说。

南方的夏,夜风依然含着淡淡暑气,身体的汗微微渗出,杯中的茶味已经完全调适了味觉,似味又不是味,远方一串串车灯移动,电视上忽然飘出很美的女中音“……唱歌的人不许掉眼泪……听歌的人不许掉眼泪……”那一瞬,鼻竟然酸了,眼也有点涩了。

难道是我在说茶之苦涩?回首往事,回忆过去的脚印,自怜是大抵的,因为外扬的冲劲,遭遇了风催雨残,因为专注于美好,失去过很多的理解,怨过天也恨过地,一度让青春无语。努力的积绽,每一节的顿挫,每一浪的起伏都在讲述精彩的故事,只要骨子里的坚韧依然,苦涩也是精彩的美化师。既然有所求,必须有所苦涩,要不何来那丝丝扣扣的纪念呢?

我也不言茶苦涩,因为我爱浓茶,唯有浓才让我感受到好,浓茶浓情,苦点算什么?涩点又如何?活着,就是一个历程,甜可以历,苦照样也得历,不然何来精彩?

孔子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摘自2016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谢忠荣(广东阳春)】

穿越“大观园”,品味红楼梦中茶——六安茶篇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静室花解语,品茗话短长。

对于我们爱茶之人,会发现《红楼梦》的字里行间弥散着茶叶的甘洌醇厚、茶具的精致繁复、茶点的新奇精巧……

据统计,《红楼梦》中出现了龙井茶、六安茶、杏仁茶、枫霜茶、老君眉、女儿茶等各种各样的茶。

我们将带各位茶友“穿越”大观园,一一品鉴红楼梦中茶。

今天是第三杯茶——六安瓜片。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写到: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初看似是对六安茶的否定,实际上这个情节也展示当时六安茶的受欢迎程度。

大观园中最德高望重的贾母叫妙玉把好茶拿来,妙玉奉上六安茶,正说明当时六安茶珍贵。

六安瓜片的由来

六安茶一般是指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来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六安瓜片在所有茶叶中是最特别的地方是它是唯一一种无茎无梗,单片生叶的茶叶。形状扁平,叶面较大,像葵花子,慢慢被叫成了“瓜片”。又因为产自六安市,六安瓜片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六安瓜片在唐朝时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庐州是今天的安徽合肥,历史上庐州管辖过六安县,唐朝时六安茶被庐州上贡于中央,所以唐朝有记载为“庐州六安茶”。明朝始称“六安瓜片”,作为绿茶品种之一,被当作上品茶,极品茶。清朝是六安瓜片名盛之时。

新中国成立后六安瓜片的地位也不下降,被当作贡茶并有时会作为国礼赠送给他国。比如在197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六安瓜片就被作为国品礼茶馈赠,这里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缓和当时两国的矛盾,也使六安瓜片作为我国名茶之一的地位更加稳定。

六安瓜片的制作工艺

六安瓜片能和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同称为我国十大名茶,它的另一个“过人之处”便是它的制作工艺。

首先六安瓜片产自安徽六安市的低山丘陵,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 太阳照射,光能资源丰富,降水多,湿度大,土壤类型复杂,不同产地土壤类型有差别,加上气候光照等条件影响,使得此地的土壤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六安瓜片的品质就高了。

品种最高的六安瓜片是在谷雨前后采摘的,这时的茶叶内含物丰富,成茶香气浓郁。采摘标准主要以一芽二三叶为主,人民多数习惯称为“开面”采摘。再者,要对采摘好的茶叶进行筛选,分为三类,嫩叶,老片和茶梗。然后是制茶过程,在茶叶进行过摊开散热放凉之后,嫩叶炒成“银针”形,茶梗炒“针把”,然后叶片分为老嫩片,炒制“瓜片”。这种制作工艺在我国绿茶初制工艺是即独特又最为科学的一道工序。

把采摘的茶叶分开,即可保证品种,也干净卫生,提高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六安瓜片的冲泡

准备一壶开水,一只透明玻璃杯,然后用开水清洁杯具,将3g六安瓜片投入玻璃杯中,茶水比例为1:50,然后向杯中注水七分满,顺时针旋转杯身,静候3分钟,待茶浸润舒展开后,即可品饮六安瓜片,茶汤饮用至茶杯1/3处,即可再次续水饮用。

如果想了解更多《红楼梦》中的茶世界,那你一定不可错过2021年4月23-26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3、11号馆第13届北京茶博会现场举办的“满纸茶香今何在——首届寻找“红楼梦中茶”大型文化活动”。

本次活动将通过3大主线、6场活动推动红楼梦与茶的深度融合,茶友们可以现场品味《红楼梦》书香与茶香的交融,更有  《红楼梦》知识竞答、文化论坛讲座、红楼梦现场游园会等各类趣味体验式活动精彩纷呈。

活动主题:传承经典,回味茶香

支持单位: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北京马连道建设指挥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

学术支持单位:北京曹雪芹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组委会

注:文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图源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关于茶的美文:听《吃茶一水间》十八 红楼古卷女儿香

大雪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宜适度,养勿过偏。行香取平和之气,吃茶宜行温厚太和之道。


    大雪节令,滇中只是生冷,竟未落下半片雪花。书房里拖出那只古旧的提樑茶盒,看看喝点什么。茶盒里收着些在旁人看来稀奇古怪的茶,1991年的南糯山古茶私玩饼、1985年的凤云茶、红兰茶、1995年的日本煎茶,对了还有1988年的“黛玉茶”,很久没喝,就是它了。


    茶筒里白色纸袋里包裹着的熟散茶,除了熟茶历经时光后特有的陈香,还有了淡淡的药香味。轻轻抖动,茶芽颇多,颇似普洱茶中的“女儿茶”。而得名“黛玉”,正是取意于满纸茶香的《红楼梦》。


    曹雪芹是个茶中行家,一卷红楼里罗罗总总写了几十种茶,普洱茶、六安茶、老君眉、暹罗茶、枫露茶、龙井茶都一一芳名可见。而书中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关于普洱茶的名段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那日,林之孝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正要和众姊妹们吃酒行令的宝玉赶快说:“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顽了一会子。”林之孝家的笑说:“该沏些个喝普洱茶来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缸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这里的“女儿茶”就是普洱茶中的上品,清张弘的《滇南新语·滇茶》载“滇茶有数种。盛行者曰木邦,曰普洱……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到十斤为一团,皆夷女采制,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阮福也在《普洱茶说》中写道:“小而园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


   女儿茶采摘不易,制作也颇费心思。一芽一尖在小女子的指间拈来,小心翼翼,却又满怀喜悦。  怡红院中的宝公子不一定多懂茶,这消食化淤的普洱茶,是他身旁那些个伶俐、巧思的女儿们为他备下的,谁呢,晴雯?还是袭人?反正是一盏浸泡着女儿心意的体己茶。


   “黛玉茶”是1988年中国土产畜产总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成立50周年纪念礼品茶盒里的其中两听之一,这银色底的是“黛玉茶”,装的是宫庭普洱熟散茶;还有一听金色底的叫“皇后茶”,装的则是珍品云南工夫红茶,圆筒型的茶筒顶上印着“曼飞龙塔”商标。


    两听茶筒上的宝黛饮茶图和“曼飞龙塔”商标都是多年前还在读书时所画。“曼飞龙塔”取材于西双版纳曼飞龙塔。1986年画它的时候,我还没去过西双版纳,从画报上找了许多资料,一点一点在纸上勾勒出来,改了很多次才终于成稿。


    曼飞龙塔是景洪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上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由一座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独特而优美,看去宛同一丛春笋破土而出,傣家人又把它叫做“塔糯”(笋塔)。以它做云南普洱茶的商标,就是因为西双版纳盛产茶叶的缘故。商标设计好后省茶叶公司在1986年注册,一直使用了多年。


    “黛玉茶”和“皇后茶”茶筒上的图案是一样的,自小喜读红楼,于是设想了这样一个场景画了出来:



   夏日午后,宝公子小睡醒来,心里挂着林妹妹,起身径直就来到了潇湘馆。隔窗,闻得琴音澹澹,宝玉不忍进去扰了琴音,只立在窗下蕉叶旁静听,那琴声肖似“流水”又多了几分哀怨,宝玉听得暗自神伤,直至琴音末了才推门进去,黛玉正一手抚弦,一手托着香腮神思恍惚,见了宝玉面上一红,忙唤紫娟泡茶,紫娟端上来的便是这一壶女儿茶……


   落墨于纸,宝黛的闺阁情事便自此定格在了一袭二十年前的普洱茶香里。


    记得当时茶叶公司发了20元的稿费,那是我第一次领稿费,开心地跑去文具店买了一只中碗口大小、画着青绿山水的竹笔筒,还用毛笔在笔筒底上写上“画之所得购画之所需”的字样。后来搬了几次家,早忘了放哪了,再后来发现笔筒竟在父亲书房的案头上,一直用到现在。


    时光流转得出人意料地快,现在回头想想,那情景尤在眼前。“黛玉茶”和“皇后茶”的茶筒一直保留着,虽然画得笨拙,但因为是自己最早的作品,就有了份特殊的感情在里面,不过没想到茶筒里的茶,也在无意间也被保留下来了。


   书里遥远的爱恋在岁月陈期里俞远俞香,手边的爱情,却也许经不住琐碎的生活磨砺而早就面目全非。女儿心事,在无数的年代里总如茶之缄默,不弃不离,暗地芬芳。



   因为是独饮,我挑了只最小的盖碗,轻轻投3、4克茶进去,那份小心翼翼,像是爱书的人正翻开一册发黄的红楼古卷。


瀹茶记录:

用水: 珍茗山泉,经竹炭和麦饭石处理。

茶品: 1988年『黛玉茶』

瀹茶器:釉里红小盖碗

投茶量:4克

冲瀹法:下投

外形: 褐红、宫廷级别

汤色: 琥珀红、明亮

香气: 干荷香、药香

滋味: 甜醇润滑

叶底: 条索完整、有弹性

茶韵: 温婉、酣畅

 

 


本期朗读 \敬贤

    编辑 \ 沛山 久香 余萍

设计 \ 一水间视觉YISEE



《吃茶一水间》大陆版

2013年山东画报社出版社出版

《吃茶一水间》台湾版

2015年台湾龙图腾出版社出版

文 \ 王迎新《吃茶一水间》

摄影\王迎新



王迎新/著

王迎新 林宗辉 盛夏雨 刘洋/摄影

2017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各大网络平台及新华书店有售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