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兰馨湄潭翠芽价格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76 秒)

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系列报道之湄潭经验

一年一度湄潭为主会场举办的贵州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业已成了业界茶事会节活动的知名品牌,贵州茶界盛事,共赴湄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的提高,“一节一会”事实上已经成了全国茶商的春茶购茶节。

山东的客商包了三架客机来,内蒙、甘肃、陕西、河北、天津、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庞大的买家阵容使西部的初夏依然像不愿逝去的春天,这本是在春天举办的盛会,疫情让它延期了,我们知道,为了这一个延期了的盛会,贵州的整个茶界在为它精心准备,在疫情尚未结束的四月,各大产区以县市为单位组成了招商组在大江南北各大销区邀请茶叶采购商参会,这是整个贵州茶界向全国茶界的邀请。

中国是世界的第一产茶大国,贵州是中国的第一大产茶省,主办地湄潭是贵州的第一大产茶县,所以将湄潭喻为世界茶产业的中心一点也不为过,所以在非常时期选择湄潭举办这个春茶购茶节便显得意义非凡。

图片描述

除了活动、展览、商贸之外,最具传播价值的是人们聚焦在这一座最具茶文化况味的城市,是别天他处的真正的茶城、茶乡、茶县(市),每一次盛会,便是湄潭茶产业发展的现场会,精彩无处不在,茶园你去看中国茶海万亩茶园,去看核桃坝的美丽乡村,茶市去看中国茶城,茶文化去看天下第一壶(中华茶道馆)文化公园,追寻历史去看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和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湄潭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典型中的典型,是“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积极实践者和探索者。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湄潭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代强

这一次我们决定以茗边采风团的名义做一次深度采访,5月31日上午在湄潭县行政中心会议室,以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湄潭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湄潭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代强,湄潭县茶产业中心主任何永奇,副主任刘艺与会向茗边采风团介绍了湄潭的茶产业情况。湄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柯在会后专程接访茗边采风团一行。

应该说,湄潭的茶产业宣传在全国茶叶主产县中是做得非常好的县,来访的客人多,媒体聚焦也多。官方提供的文字材料也很完备,我们将它罗列于下:

中国名茶之乡 中国茶文化之乡

贵州茶产业第一县

湄潭是贵州茶产业第一县,在“全国重点产茶县”排位第二。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05年获“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2008年荣获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2012年获“全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2009-2014年连续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3年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茶叶籽产业发展示范县”,2014年“中国茶叶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茶文化之乡”,2015年获“贵州茶产业第一县”、“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2016年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2017年荣获“中国茶产业扶贫示范县”,2018年荣获“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2019年荣获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并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二重点产茶县,是贵州县现代茶业高效示范园区,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19年全县投产茶园57.8万亩,茶叶总产量7.25万吨,产值52.66亿元,茶叶综合收入突破139.45亿元。

截至目前,全县茶园发展面积6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达99%以上,有机茶园4.85万亩,创绿色食品茶园0.9万亩,建成欧标茶园5万亩。茶园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全县15个镇(街),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

全县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加工大户72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4家,市级23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以上,产品涉及绿茶、红茶、黑茶及茶叶籽油、茶多酚、茶树花、茶花面膜等15类综合开发产品。

全县有茶叶商标700余个,“湄潭翠芽”和“遵义红”作为公共茶叶品牌被列为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湄潭翠芽”获得国家级金奖88次,“遵义红”获得国家级金奖28次。在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湄潭翠芽、遵义红均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湄潭翠芽”是“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2.17亿元。中国驰名商标“兰馨”及一批企业品牌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遵义红”成为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用茶。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茶区建有茶青交易市场36个,茶青可在30分钟内进入市场交易。建成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国家商务部定点出口市场——中国茶城,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五大平台”,目前入驻企业和商户400多家,2019年交易额22亿元,已成为茶产业营销的综合舞台。湄潭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设立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批发部1000多家,企业在天猫、阿里巴巴等全国知名网站开设网店400余家。

在做大做强茶叶一产、二产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有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翠芽27度”2个国家4A级景区,一个贵州十大魅力景区——中国茶海,还有中国茶工业遗址博物馆群、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象山茶博园、茶博会展中心等茶文化标志性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沓而至观光、体验。茶产业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茶旅游提升茶产业的翅膀,湄潭涉茶的农商旅投公司、文化创新公司、茶庄园经济、私人订制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业态呈多栖发展,并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湄潭名片

中国名茶之乡

国家级生态县

国家卫生县城

省级文明县城

中国茶文化之乡

全国百佳宜居县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中国茶叶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

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

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这样的文字介绍,有些官方、有些客套、有些谦和。以茗边的视角观察来看,湄潭的经验至少以下几方面是十分值得全国茶界学习的。

一是一把手工程。

纵观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凡事做得好的地方,都是一把手工程,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重视,一届接着一届,上下齐心,部门协调,形成发展茶产业共识。湄潭、新昌、福鼎、安吉、安化等都是如此,长抓不舍,才能保持产业的持久兴旺。

不少地方因领导人换届,一任领导一任的思路,当遇到领导人激情不再时,主管职能部门也就出现了管理疲态,区域公用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甚至产业景气势态也就往下掉了。湄潭的魏在平书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尊称的茶县长茶书记。全县8.8万涉茶农户、35.1余万茶农(占全县总人口52万人的67.5%)因茶走向致富路。

二是夯实的基地。

全县60万亩茶园,全面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的雨林联盟认证。业界的人都知道,雨林联盟认证是甚至高于欧盟标准的国际大型采购商推行的认证体系,除了农残标准外,还有很多符合好农业示范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中小生产者利益属于道德行为规范的评价体系,这是较高标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不管是已经获得了认证,还是以此为目标,都是十分了不起的壮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球最大茶商联合利华选择湄潭建立基地设立加工厂,意义非凡。

联合利华认为可以的地方,其它国际采购商一定也会选择湄潭,湄潭作为世界茶产业中心的地位将逐步凸现。

三是政策给力。

2007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县委、县政府分别出台茶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每年制实施意见,从基地、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每年整合上级财政资金4000万以上,县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000万元的直接投入茶产业建设,茶区基础设施相关联的投入更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疫情期间,为保障茶企复工复产,保障春茶收购,对境内茶企按去年信贷额度的30%增长的政策支持。

四是全产业链精细分工、精准服务。

20多个优良品种,使之湄潭具有生产六大茶类的品种资源优势。为实施全域雨林联盟认证,确保生产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湄潭县专门成了国营的“耕田”公司,负责对全县8.8万户,35.1余万茶农经营的茶园提供第三方施肥、农药治虫等专业管理服务,而且这项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茶农只管自己上山采摘、卖青或加工、销售;对400余户家加工用户进行清洁化生产培训、管理,经验收合格后颁证,不符合清洁化要求的坚决取缔。这些都是政府职能部门茶产业中心等为茶农茶企主动站位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贵州针”的线上线下交易模式,这是国营的耕田公司又一个为茶农茶企做实做好事的案例,贵州针,是湄潭茶企用优良品种黔湄601用蒸汽杀青的方式制成的针型茶,这也是湄潭创造的全新品类,一开始时,被采购商分散采购,出现价格由采购商说了算,价格卖得不高,并发生经常性拖欠货款情况,耕田公司因势利导,组织境内148家生产企业抱团进驻中国茶城,专门开设了“贵州针”交易所,质量品质、价格由第三方交易所聘请的评审团合议打分定价,以评审团定价为最低价竞价交易,由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现场现款经交易所平台交易,每天交易量在2万-3万斤;遇交易不成时,由平台负责收购。平台交易解决了茶农的卖难,并通过平台实现了优质优价的公平交易,杜绝了农副产品散乱交易中经常出现的低价竞销,无序竞争。皆为卖方、买方欢迎的平台交易模式,很有接轨国际拍卖市场交易模式的逻辑思维,值得研究。

五是文化湄潭。

天下第一壶,一把大茶壶早已成了湄潭城市标志性建筑,以茶为魂的城市,向世界向以后永远的历史作出了宣誓式的宣告:茶乡永远!在高速公路湄潭休息站、在湄潭展览馆边的主干交通边、还有巨型茶碗的雕塑、中国茶城、中国茶海、黔茶大酒店、茶城路……一个个茶字出现在不同的场景,无不告诉人们这是一座真正的以茶为生计,以茶为梦想,以茶为情怀,以茶为操守的茶香城市,它的真正的品位与格调在两所博物馆里,尤其是那一座刚落成的中国茶工业博物馆里,是湄潭人为中国乃至世界茶产业保留住了可以证明茶工业革命文明见证实物与文物,这是湄潭的历史,也是中国茶业的历史,是湄潭人的骄傲,更是业界共同的骄傲!建设文化景观,保护文化遗产,这两方面湄潭人的所作所为值得大家学习。

六是茶旅融合由“采”“观”到住下来的茶乡新住民的庄园时代。

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看茶山,观工厂,逛茶城,探茶文化景点以及体验采茶制茶,吃农家乐,住茶乡民宿的传统茶旅在湄潭早已常态化了。当地方旅游公司也早已形成了几条精典的线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湄潭正在规划一个“精品茶庄”项目,湄潭这么好,你也有机会可以在项目红线的范围内建一个庄园,配套承租几亩茶园,成为茶乡的新住民,体验湄潭茶农的幸福感,县里的规划还在进行。美丽茶乡核桃坝村也做了类似的规划,山青水秀,美丽的茶园深处拥有一幢小楼,该是怎样的茶家奢华梦想啊!与茶融通,一切变成了资源,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资本,资本运作下,一切皆有可能,连核桃坝村的老书记也这么对记者说。

作者孙状云系茗边头条、《茶讯》创始人、主编,中国发展研究院农业农村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顾问、研究员。


2022国际茶日,“我的家乡我代言”:贵州省遵义市邀您“品饮遵义好茶,游赏圣地茶都”

在2022年第三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联合各国驻华使馆、国内外茶人推出“国际茶日”庆祝活动:“我的国家我代言、我的家乡我代言”。

贵州省遵义市邀您“品饮遵义好茶,游赏圣地茶都”。

遵义市茶产业

茶产业是贵州省遵义市现代山地特色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先后被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圣地茶都”、“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品牌”等称号。境内15个县(市、区)均产茶,湄潭县继续保持全国茶业百强县第1名,并入选全国10个“三茶统筹”先行县。

余庆县二龙村茶旅一体化基地

遵义市茶园面积稳定在200万亩,202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17.5万吨,产值165亿元,综合产值340亿元,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综合产值稳居贵州省第一。在中国茶叶百强县排名中,我市湄潭县在“中国茶叶百强县”排名第一,凤冈县排名第6、正安县排名第62、余庆县排名第72。

2021年遵义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5600多吨,货值15亿人民币,茶叶出口增长趋势明显,品质竞争优势明显,是贵州茶最大出口区域,茶叶是遵义市第一出口农产品。

遵义市共有茶叶经营主体2804家,其中注册企业1506家、合作社412家、加工大户886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56家、市级龙头企业104家;茶叶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具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58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

凤冈-茶海之心景区

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茶产业介绍

峰遵义市主要生产绿茶、红茶,同时还有较大规模的黑茶、苦丁茶、碾茶(抹茶初级产品)、工艺白茶等产品。茶叶精深加工产品有茶多酚及其饮品、茶饮料、茶面条、茶叶籽油、茶树花、红茶酒等。

遵义市企业注册茶叶类商标1000余个。省、市两级重点打造“湄潭翠芽”和“遵义红”两个品牌。县级层面还有“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余庆苦丁茶”等公用品牌。还有在业界有极高知名度的兰馨、栗香、盛兴、琦福苑、仙人岭等企业品牌。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兰馨是中国驰名商标,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冈锌硒茶2015年获米兰“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凤冈锌硒茶进入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

贵州省是对茶园及茶叶质量安全管控最为严格的省份之一。连续八年茶产品抽检合格率100%。遵义作为贵州省茶产业的龙头,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严格落实质量监管责任,确保了全市茶叶质量安全的底线。全市有雨林联盟认证茶园10万亩,欧盟标准茶园20万亩,有机茶认证茶园10万亩。

湄潭县湄潭翠芽27°茶旅景区

遵义市建成了贵州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茶工业博物馆,出版了《茶的途程》等一批茶文化丛书,拍摄有《飞跃茶海》《娄山茶源》等茶产业宣传片。结合茶生态优势,打造有湄潭县的天下第一壶(4A级)、中国茶海(4A级)、湄潭翠芽27°景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七彩部落、凤冈县田坝茶海之心(4A级),余庆的松烟二龙茶文体融合小镇,道真的关子山茶旅融合基地,正安县罗汉洞茶旅融合园区等星级茶文旅融合发展景区和乡村旅游综合体,充分挖掘开发了茶与生态、茶与旅游、茶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成为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凤冈县茶海之心景区九堡十三湾/杨明兵摄

遵义市自2014年承办贵州省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来,至今已举办了8届,贵州省茶产业博览会是全国十佳样板茶事,已成为贵州省与国内外茶届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茶叶名片。2020年的第12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举办以后,全市茶叶主产县茶青价格由疫情初期低于往年约20%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稳定了茶区群众就业,稳定了茶农收入,稳定了茶企信心。

湄潭县中国茶海/胡志刚摄影

图文版权归贵州省遵义市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从“实”字看遵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贵州湄潭七味茗香茶叶出口有限公司车间,加工线上红茶制品的茶香扑面而来,几个工人熟练地把红茶成品打包入库。

虽处寒冬时节,不是采茶旺季,但遵义茶叶加工企业却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利用茶农们冬季茶园管护修剪下来的嫩枝叶,通过新的制茶技术,生产出口颗粒红茶,书写了一首茶叶漂洋过海的兴业富民诗。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遵义始终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以稳扎稳打的真抓实干,推动小小茶叶成长壮大为优势产业。

忆往昔,万亩茶海,春潮涌动,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看如今,黔北一隅,茶园标准建设与质量安全坚守并驾齐驱,遵义茶叶风行天下、热潮市场,更实现出口“曲线”的逆袭上扬、强势增长,生态、安全、干净、优质等等都成为遵义绿色“金不换”的代名词,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不动产”。

依托资源禀赋夯实基础

今冬瑞雪,一亩亩茶园经过银装素裹的洗礼,焕发出期待早春到来的生机与希望。

在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的茶山上,农业技术干部正为茶农们开展茶园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培训。核桃坝村村民何超家说:“这两年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技术有帮扶,销路有保障,我们茶青的质量和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茶青价格普遍比去年高一两成。”

“我们的茶园都是按照欧盟标准建设,统一茶园投入品使用,科学实施管理,茶青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100%以上。”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干部唐林自信地说。

干部群众的“实话”道出了遵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招:依托资源禀赋夯实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业发展,亦是如此。近年来,遵义始终把茶叶“质量”和“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茶园管护上,积极推广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茶园专用肥施用等绿色生产技术,推进雨林联盟认证和欧标茶园建设,用心守好遵义茶干净生态品质。

20年来,遵义茶叶是镶嵌在黔北大地上的绿色“金不换”,也是大自然“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盛产好茶的珍贵馈赠。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推进茶产业稳步发展。全市茶园面积从不足30余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万亩,挖掘发现古茶树50余万株,茶叶综合规模位居全国第1位,湄潭县连续蝉联“全国茶业百强县”榜首,凤冈县、正安县、余庆县等进入中国茶业百强县。

筑牢根基,方能厚积薄发,而行稳致远。全市建成出口欧标茶生产基地22.2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10万亩,打造遵义红、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湄潭、凤冈、正安、余庆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凤冈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遵义先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等称号。

围绕绿色加工锻造实力

“我们村把茶园作为蜜源,因地制宜,开发了‘翠芽蜜’大受欢迎,目前已销售2万多斤,销售额达700多万元。”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岩孔坝村村支书杜玲说,绿色食品加工不仅是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而且更是我们锻造实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早在2020年,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农产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转变,而遵义茶叶作为农产品中的先行者,一直致力于奋楫争先、干在实处。

沿着历史的轨迹,可以发现遵义茶产业在守正创新中厚植根基、锻造实力。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大批茶叶精英云集于此,利用优质茶叶资源开发出“龙井”“湄红”和“湄绿”,后两者也就是现在“遵义红”和“湄潭翠芽”的前身。进入“十三五”以后,遵义市委、市政府立足产业传统优势,将这两个品牌作为区域公用茶品牌进行打造,如今这两个品牌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地标保护产品、地标保护农产品,湄潭翠芽还是贵州茶叶第一件驰名商标。

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就是“遵义红”“湄潭翠芽”茶叶加工企业的典型代表之一,今年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值突破亿元,成为茶产品、茶文旅同步发展的综合型茶业企业。

近年来,全市不断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扶持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工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现有茶业注册企业1511家、加工大户近900家,兰馨茶业公司、阳春白雪公司等6家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市茶产业加工产值也从“十一五”期初4亿元提升到现在165.33亿元。

“如果把我们产业链比作一棵树,只有树干没有枝丫,是不可能枝繁叶茂的。要坚持跳出农业看农业,努力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就必须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加速产业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加快突破,让特色优势产业之树根深叶茂。”市委书记魏树旺笃定地说道。

兴业富民带来发展实绩

产业兴旺民增收,共同富裕有奔头。

在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曾经外出打工的骆地刚夫妇返乡带领乡亲们公共创立余庆县凤香苑茶业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辐射二龙村和周边大松村等8个行政村、518户茶农种植茶叶3万余亩,成为名副其实的“吃茶饭、发茶财”的茶叶专业村,乡村越来越美,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谁曾想,这个茶叶专业村原是国家二类贫困村。现如今,村里每年茶青采摘临时用工、基地管护年用工等务工达6万多人次,这里普通的茶农仅在茶园务工收入上都可以达到6千元以上。2019年,在政府引领下,公司开辟新径,又做起了茶叶出口生意。

“出口茶虽利润不高,但生产原料大都是夏秋茶及秋冬管修剪的嫩枝叶,提高了茶园下树率。相比过去茶农花钱冬管,到现在冬管不仅管出明年茶园发芽率,还有即得效益,一亩地比往年多挣1000余元,全年茶园亩均收入过万,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了。”余庆县松烟镇二龙村村支部书记陈小庆说。

产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要促进农民增收。遵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茶产业作为兴业富民的大产业,作为遵义绿色食品工业的重点产业来打造,近三年,累计带动5.14万贫困人口脱贫,带动人均增收2400多元;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发挥比较优势真抓实干

“这几年我们利用茶产业基础好的优势,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拓展市场,公司产品畅销,效益也越来越好。”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斌说。

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贵州省级龙头企业。作为第一批开启国外市场企业,从探路发展到实现破局,该公司茶叶出口在带动企业发展上取得质的提升。2021年公司出口茶叶192吨、金额7424万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比2017年增长了40%和134%。

由点及面,纵观全局: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时光追溯到4年前,由于物流成本高、外贸订单少等因素,遵义大部分茶叶出口还是代理出口,茶叶出口量不足1000吨左右。如何寻找新商机、大市场,遵义敢闯敢拼、敢为人先,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构建内陆开放发展高地,深入推进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立足茶叶质量好、体量大的资源禀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发展茶叶出口经济。

突出服务主体,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抓出口。遵义海关和税务、商务、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动上门精准服务出口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主体培育,推进茶园标准化创建、茶叶出口备案基地建设,推动茶叶出口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现39家茶叶生产企业开展茶叶出口,其中有25家企业开展自营出口。

“今年1-11月,遵义海关检验检疫出口茶叶5400吨,货值15亿人民币,前十个月全市自营出口茶叶超过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超70%,约占全省自营出口的八成,遵义占据了贵州茶叶出口的‘大半壁江山’”遵义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茶叶对外出口是遵义茶叶综合发展拓宽产业道路的新举措,茶叶出口规模和优势不断扩大,成为了革命老区遵义第一大出口农产品,也是茶产业发展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新增长极。

“今后,要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因地制宜推动以茶、粮油、辣椒为引领的绿色食品工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产业幅,尤其是要用好‘遵义’这个金字招牌持续打造‘遵义红’‘遵义绿’品牌和更多名优产品,努力在市场上赢得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上掌握关键话语权。”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如此说道。

一片“金叶子”让老百姓“一业致富”。下一步,遵义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把茶产业作为全市重要的生态产业和经济产业,持之以恒做大做强,促进加工技能升级,努力建设成国内最大的大宗茶出口基地,国内知名的优质绿茶、红茶加工贸易基地,积极建设“中国茶业第一市”,不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李培松)

来源:人民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