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酒和茶的区别

找到约649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为什么酒与茶的真实价格很难说得清楚?

茶行业的现状,像极了曾经的山寨手机时代。杂草满山坡,大树一两棵,产品难以标准化,市场竞争也极难达到充分状态。谁也别想一家独大,价格混战的周期看不到尽头。


最难以说清楚真实价格的消费品,或许除了酒就是茶了。

几块钱、数十元一瓶的酒有人喝,几百元、上千元乃至数十万元一瓶的酒同样很有市场。喝茶也是如此,几块钱一包的花茶群众基础广泛,上千、上万元一斤的茶也不缺消费者……无论处于任何层次,总有一款适合你。但到底买得值不值,就很难说清楚了,因为没几个人能明白这类产品定价的底层逻辑。

众所周知,在自由竞争市场,商品的价格会随着竞争越来充分,无限接近其自身价值。这时候无论价格几多,出钱购买总是“值得”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模拟信号的摩托罗拉“大哥大”手机刚一面世,市场价高达两、三万元。要知道,那时候国企的正式工月薪不过数百元,一部手机几乎相当于三年的工资了。在今天看来,即使万元级别的最新款苹果手机,定价也算是足够厚道了。但当时,除了摩托罗拉别无选择。随后很快有了爱立信、诺基亚,以及不计其数的竞争者跟着冒了出来,手机功能不断进步,屏幕越做越大,价格却是越来越低了。刨去通胀因素,现在一部高配智能手机的价格,也要远低于当时一部黑白屏的传呼机。这就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

但,酒和茶的价格机制与此完全不同。

二十多年前,笔者在郑州上大学时,3.5元能买一瓶睢州大曲。下了晚自习,与同宿舍最爱喝酒的“老二”,就着一包花生米,不消片刻就可以轮流对瓶吹完。穷学生能喝到这个档次的白酒,已经是非常满足了。如今朋友间小聚,三百元左右一瓶的白酒只能算普通配置。如果到超市、酒庄走走,琳琅满目的各种白酒“价格带”拉得非常宽,几块钱一瓶的白酒也始终不曾绝迹。那些知名品牌的白酒,如果与一二十年前相比,价格其实是不断往上走的,个别品牌的增幅可谓惊人。

普洱茶也有着相似的价格轨迹。仅以大益、中茶、下关三个品牌为例,近一二十年来,各厂每年推出的常规产品价格上扬曲线呈越来越陡峭之势。但同时,市面上也充斥着无数几十元一饼的杂牌大众化产品,多年前如此,目下依然如此。

根本原因在于,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远远不够充分。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所谓大品牌、知名品牌“筛”走了消费金字塔尖的用户群,从价格之筛漏下来的无数“价格敏感”大众用户,则被诸多小品牌、杂牌争夺,丰俭由己,各取所需,怎一个乱字了得。

任何竞争不充分的领域,外在表现就是价格体系的混乱。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一饼老班章到底要多贵、多贱才值得买,几十元一饼与数百元一饼的茶区别到底在哪里,这本来就是一个黑箱。在忽略了“面子消费”、“攀比消费”的因素之外,大众用户显然会更在意商品的价格振幅到底离开价值轴线有多远。

当年,曾火爆一时的山寨手机市场,造就了无数杂牌的生意。但土崩瓦解也是转瞬之间,就是因为小米这样的新晋品牌忽然举起了价格屠刀——超乎想象的硬件配置,加上秒杀山寨手机的定价,轻松截留了最庞大的“价格敏感”用户。大树底下寸草不生,山寨机于是集体被淘汰出局。

茶行业的现状,像极了曾经的山寨手机时代。杂草满山坡,大树一两棵,产品难以标准化,市场竞争也极难达到充分状态。谁也别想一家独大,价格混战的周期看不到尽头。

可以这么理解,廉价(或低端)茶类、白酒定价的底层逻辑,是由大众的实际消费能力决定的,多年来即使价格有所上扬,也远远达不到离谱的程度,价格始终在实际价值轴线附近上下振动。而打着所谓高端、奢侈旗号的茶类、白酒,价格并不依照市场法则,只要能找出“奢侈”的理由,价格定得再高也不意外。这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两个市场,两个世界,几乎没有交集。

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可以用得起最好的手机,饮得起心仪的茶、酒,却大可不必去艳羡那些唯“天价”是从的豪客。

各有各的活法。

老班章茶和冰岛茶的区别

  所谓红酒论酒庄,普洱讲山头,只要说布朗山,必定说到老班章,而在临沧茶区,必说冰岛,在普洱茶界,老班章与冰岛普洱茶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班章茶和冰岛茶的区别

  产地不同:老班章茶产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而冰岛茶产于临沧勐库镇冰岛村。

  鲜叶差异:老班章为标准的大叶种,更显粗犷,冰岛茶为勐库大叶种,内质丰盈。

  干茶区别:老班章茶条索粗壮,芽头肥壮多绒毛,冰岛茶为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

  香气区别:老班章味花蜜香明显,持久,而冰岛香扬水柔,茶香轻柔。

  滋味区别:老班章茶苦涩重,回甘生津明显,强烈霸道,冰岛茶口感甜爽,冰糖韵,苦涩不显。

  班章和冰岛,一个霸气,一个婉约。班章是阳刚,霸气十足;冰岛是柔美,风华绝代,但没有谁会说哪一种是比较好,就看你喜欢什么样的口感。就好比大多数男人都喜欢霸气十足的越野车,而大多数女人都喜欢精致小巧而美观的车一般。

  茶无好坏,适口为珍。就整个普洱茶家族来说,各有风姿,各有钟爱的人,没有一个人会拒绝所有的普洱茶,大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款,这也是普洱茶越来越受欢迎的终极秘密!


这些年茶教会我们的事

中国的茶分了若干类,据说有近5000种,几乎没有人能都喝过一遍。

没有互联网前,茶属地性很强,除了计划经济的边销茶有组织的外运,基本当地茶当地销,茶名就是地名,如安化黑茶、普洱茶、福鼎白茶。即使外销也是由当地人带出去,90年代后期起几十万安溪销售大军把铁观音卖到全国甚至全球。

进入互联网时代,茶的地域概念逐渐减弱,比如福建的茶树幼苗卖到全国,福建品种也就走向了全国,比如白茶这些年市场上升,从政和起到福鼎兴,向湖南贵州云南发展。

如今线上买茶不是事,网上茶多到泛滥,买到什么茶是事,泥沙依然俱下。

01
喝茶

和酒一样,大部分用户并不懂怎么喝茶,把喝茶说得天花乱坠的都是卖茶的人。酒和茶的区别是喝酒得拼让人猛,喝茶不拼让人静。

确实有真正好的茶,什么是好茶?能让你记住心生喜欢的茶,好茶稀缺所以天价,因为天价鱼目混珠,必须把简单的事儿复杂化,故事层出不穷,比说书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往既坑自己也坑行业。

海量的中低端茶,其实只要明白老百姓不可不喝水,但可以不喝茶,不做灵机一动的自嗨就对了。

茶对人的味觉刺激是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因此大多数人的喝茶路径是走到普洱、岩茶就下不来了,新茶还不过瘾往老茶走,形成品类消费集聚,一些传统茶类尤其是新茶区下滑,其实是消费变化的必然,并非品牌不努力,是因为味觉冲击不够、现代人胃肠系统接受不了,仪式感也不强等等。

02
做茶

目前还没有一个合并报表份额达到或接近1%的企业,也就是行业沒有头部或者头部不明显。原因之一,就是传统产销一体模式限制。

好茶在茶园里,茶园管护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品种、小产区生态,比如武夷山正岩、班章村、冰岛村,这些区域品种产区生态确实不可替代,把茶树和土壤都搬走也不灵,这是好茶最独特的魅力。

老茶成为一个独立的茶类目和细分业态,东莞称藏茶,以陈年普洱和其它茶类的中期茶为主,老茶稀缺价高,据说东莞仓储量数十万吨,问题1:不是所有的茶通过仓储陈化品质显著变化提升,由两个因素决定:①原茶品质足够好②仓储和管护也很好。问题2:老茶是更个性的产品,更不标准更难识别,20年甚至时间更长的印级号级如何充分印证打造信任,还没有找到钥匙。

消费升级首先是消费者味觉升级,评茶方式内容应该有相应的改变。颜值已不是主要内容,香气和口感对味觉的冲击体验才是核心,茶是拿来喝的。

03
茶艺

茶有双重性,下里巴人的油盐柴米酱醋茶和阳春白雪的琴棋书画诗酒茶。

到底该称茶艺还是茶道?不知道该由谁定义。字面上茶技应该是如何做好茶泡好茶。茶叶是半成品,和空调一样正确的安装才能舒适使用,冲泡有技术,以如何泡出茶叶的最佳口感为核心,很讲究。

茶艺则是以茶为美的艺术,日本茶道源自中国,为何日本茶道绵繁至今?日本是替补制,大师只有一个,规制清晰所以尊贵,大师太多就没有大师。茶技茶艺不应混为一谈,茶艺应该有标准有起点门槛,否则无知者无畏,乱拳打死师傅。同时,茶艺无疑是传统文化,也需当代表达,方能适新。

04
茶业

茶业很大,大到涉及中国三分之二的省区,大到涉及近几千万人的生计。

茶业很小,小到若干区域龙头企业加起来也够不上一个国内500强,小到三五个人连七八条枪都沒有也是一个企业,小却从第一跨到了第三产业,形成长尾,很多小企业在从茶园走到茶杯的路上就疲乏无力了。

茶业很美,茶的味觉之美让人痴迷、沉醉、难忘。消费升级时代,茶有机会创造出新的生活方式,机会可能属于品类复合、适新、有创造流量能力的企业。

科技驱动下,相当数量的茶园为食品、生物、日化作辅料利用,茶业的内涵外延都拓宽改变,头部企业可能在流通型的新业态中产生,产业链上的很多角色都将受到改变,是不可抵抗的趋势。

王志钢说:疫情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从此可以分为疫情前和疫情后。疫情也是茶叶从量到质的分水岭,新的价值观开始形成。品牌是很多人的追求,但品牌是件唯有相信方能抵达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力和恒心。

来源:古往今来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32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