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坛雀舌茶品质

找到约59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名山出名茶——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茶,江苏省金坛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金坛雀舌茶历史悠久,因形似雀舌而得名,在1985年全省名茶评选会上曾名列总分第一,其后屡获省“陆羽杯”和全国“中茶杯”名特茶评比特等奖。金坛雀舌茶成为江苏省惟一一只通过无公害食品、有机茶双认证的产品,其品牌价值达7.66亿元。金坛雀舌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



金坛雀舌茶因“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而得名,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被列为金坛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金坛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分为丘陵缓岗、低洼圩区、高亢平原3种类型,茶园全部分布于以茅山和方山为北、南两大主峰的丘陵缓坡岗区内,该地域内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土壤质地为下蜀系黄棕壤,土层深厚,pH值4.5—5.5,呈弱酸性,同时,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源,完全适宜茶树的生长。


金坛雀舌茶产地为薛埠镇、指前镇、朱林镇和直溪镇,有着茶叶生长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特别是连片的低山丘陵区不仅有机质含量丰富,而且沟渠塘坝密布,水资源充足,是天赐一方的种茶“乐土”。



金坛雀舌茶采用独特的手工炒制工艺和先进的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在鲜叶采摘阶段,金坛雀舌茶每年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以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级茶以芽苞为主,要求芽长在3厘米以下,2.5厘米左右,炒制500克特级金坛雀舌茶需要4—4.5万个芽头。


对鲜叶采摘要求严格,讲究嫩、鲜、匀、净。芽叶要求达到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病虫危害叶,采回的鲜叶进厂后要均匀摊放在竹匾上,并要精细拣剔,剔除鱼叶、单片等及非茶类夹杂物,放在通风阴凉处,薄摊4—5小时,轻度蒸发水分,促进内质轻度转化,提高品质。



在炒制工艺上,金坛雀舌茶分杀青、摊凉、整形、干燥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比如在干燥过程中,炒茶锅温掌握在70℃左右,温度先低后高,采用抓、擦、磨、推等手势使茶条扁平、光滑,达到金坛雀舌茶的品质要求。


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用力适度,保证足干,同时在捺、压时用力恰当,不宜过重或太轻,过重造成条索太扁太宽,过轻则芽叶细胞破碎率低,茶汁不易冲泡出来,造成水浸出物偏低。至茶叶在锅中炒至发出“沙沙”响声、茶条轻折即断,手捻成末,茶叶含水量在5.5—6%时起锅摊凉。


编辑 | 茶米

素材来源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雀舌分类 | 7款最著名的雀舌茶

舌是一种茶名,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茶。有很多种茶叶都以雀舌为名,但他们之间却是不同的品种,但是绝大多数的雀舌茶都是绿茶,独有武夷山的雀舌是乌龙茶。

 

雀舌分类     

蒙山雀舌

 

 

四川雅安名山蒙顶山的一种,别称“石花”, 蒙山雀舌茶被列为贡茶,当时我国西南诸域凡以一芽一叶初绽原料制作的散茶,以形命名都统称为“雀舌”,蒙山雀舌遂被籍名为“石花”以贡。

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

巴山雀舌

 

“蒲江雀舌”系产自四川蒲江县境内,采摘早春鲜嫩茶芽为原料,茶区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天然马尾松林,还享有“早市名茶”的称号。

蒲江雀舌秉承千年独特工艺精制加工而成,茶叶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特征。

2008年10月,“蒲江雀舌”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09年12月,“蒲江雀舌”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贵州雀舌

 

白毛尖雀舌

湄潭雀舌

 

贵州雀舌又称湄潭雀舌也叫湄潭翠芽,产于贵州省湄潭县万里茶海茶园,湄潭县万里茶海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园,贵州雀舌在2011年世界绿茶评比中荣获最高金奖。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隐毫稀见,色泽绿翠,香气清芬悦鼻,粟香浓并伴有新鲜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产于江苏省金坛市方麓茶场。以其形如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为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2013年,金坛雀舌茶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坛雀舌成品有着明显的特征:其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并且在质量品质上也有着优于一般茶叶的理化指标。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维生素含量较高。

浙江雀舌

 

 

浙江雀舌,跟四川的蒙顶和蒲江雀舌相类似,产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龙井茶区境内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试验场。1980年开始研制1984年正式投产。

鲜叶选用优良品种龙井43号,采摘标准为单芽,其每个芽长短、轻重、大小要求均匀一致。经摊放杀青抖筛风选等工序加工而成。

成品形似雀舌,扁平挺直微毫,色泽绿润;香高鲜爽,汤色嫩汤清澈,滋味醇和;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武夷雀舌

 

 

武夷雀舌,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古时为贡茶中上品。色泽褐绿接近黑色,果香味浓厚,汤色橙黄澈亮,茶汤入口顺滑,随着冲泡的次数的不同茶汤各有不同的层次,回喉岩韵浓厚。

 

常州金坛: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 做强做优茶产业品牌

2023茶未来发展大会将于11月7日在常州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举办。大会由中国茶产业联盟、中国茶叶学会主办,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办,以“中国茶向未来”为主题,将开展茶未来发展论坛和中国抹茶应用沙龙等主题活动,发布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茶旅精品路线和《中国茶向未来(金坛)发展倡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将作主旨报告,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研究员、全国农技中心王积军总农艺师、北京林业大学武曙红教授、赵春江院士团队等分别作报告。金坛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做好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聚焦茶产业发展,做强做优金坛茶产业品牌,走好茶未来发展之路。

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布局发展,金坛将生态旅游和茶园风光、茶文化相结合,着力发展以茶文化体验为主的茶园休闲观光游,对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并把茶叶生产、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休闲观光、餐饮购物融为一体。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茶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一片茶叶融合一二三产,绿了山坡,美了乡村,富了百姓,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5月,“金坛茅山寻茶非遗魅力之旅”线路成功入选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金坛茅山寻茶非遗魅力之旅以茅山众茶园壮阔的茶景观为线路核心,将茅山优质旅游资源融入线路,为游客设计了一条融合茶文化、茶园休闲观光的沉浸式非遗体验之旅。该线路行程安排为3天2夜,游客第一天可于茅山茶海体验非遗传统技艺—金坛绿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在东方盐湖城打卡非遗博物馆“纸花阵”(国家级非遗),体验指尖上的非遗,让茶香从内到外浸润心灵。第二天来到美丽乡村仙姑村,在鹅村艺术工作室体验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蛋雕(市级非遗)、面塑(市级非遗)等多种非遗课程,品尝茅山老鹅、仙姑咸猪手等茅山咸货及地道农家菜;前往一号农场播种、采摘,感受田园慢生活。第三天从茅山森林世界茶田帐篷中苏醒,在半边山下体验宋代点茶温杯、投茶粉、注水、打抹茶,感受金坛中国茶文化之悠远。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江苏茅山茶海有限公司依托金坛茅山自然山形办起“茅山茶海”,茶园种植总面积达1000多亩,集茶叶精深加工、茶食品开发、茶文化传播、农事节庆、婚庆摄影、休闲观光综合发展为一体,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观光、茶旅融合的茶主题观光园。

江苏茅山茶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娟介绍,“茅山茶海”以茶园、茶艺科普、茶叶产品加工以及茶文化的展示,茶叶衍生品的开发等等,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的模式。目前,游客可以来体验全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

“茅山茶海”以茶为主题,开展茶+文化传播、茶+劳动实践、茶+亲子研学、茶+休闲康养等二十多项茶事体验主题活动。先后举办茅山茶海嘉年华、首届江苏茅山茶海斗茶邀请赛等文旅活动,纵深推进茶叶精加工和茶旅融合休闲观光综合发展,现在茅山茶海迎来了开园后的第一个采摘季,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体验。

茶科技推动茶产业发展

金坛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长三角“茶香文化体验之旅”示范点,先后举办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现场会、四届金坛雀舌茶道会,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常州综合试验站、江苏省茶叶机械化技术创新联盟、国家抹茶加工技术专业研发中心、江苏植保装备创新中心、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院相继落户金坛,为金坛茶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常州市金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茶园充分发挥常州市制造业优势,与本地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探索茶园新机械研发与应用,并协同规模茶企组建了12支机械化专业队伍,辐射服务示范园内涉茶经营主体及茶农,让“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更为紧密,节约茶园管理人工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机械化专业队伍的组建是金坛示范园坚持以“生产+加工+科技”为定位的发展战略的有力体现,更成为金坛探索现代茶产业发展,打造农业生产职业化、专业化,提升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探索。

科技让金坛茶叶从种植、管理、加工、仓储、营销全产业链都有了质的飞跃。入园企业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基地生产负责人潘锁平曾骄傲地说,公司的基地通过长期科学应用诱虫色板、诱虫灯、性诱剂“三诱”技术,配合虫情调查和生物农药精准使用,实现了茶园化学农药零使用,公司最近还引进了声波驱虫装置和植物虫害趋避技术,在药剂喷施上应用了无人机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工作强度。

日前,常州市首个“茶光一体”模式集中式光伏项目在金坛区政务服务中心发改窗口完成立项工作。该项目是华能常州金坛100MW茶光互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石马村、泉江村、下杖村,建设规模124.2MWp(交流侧100MW)。

该项目选择“茶光互补”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地区综合发展新能源产业起到积极示范作用。规划后该项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上可发电,下可种植”发电模式,实现茶叶种植和节能减排两不误。采用“茶光互补”模式的光伏电站项目在茶树上搭建柔性支架建设光伏电站,使光伏电站与茶叶种植相结合,有效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具有生态、节能、性价比高等优点。

推动金坛茶产业品牌化

近年来,金坛区推广生态种植、绿色种植方式,集中打造金坛雀舌、茅山青锋等十大农业特色品牌,直接促进茶叶品质和价格“双提升”,推动乡村产业稳势头、提后劲。品牌、品质与口碑的共同发力,广泛开展茶叶产销对接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金坛雀舌、茅山青锋受到市场欢迎,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金坛雀舌品牌保护工作明确了准入门槛,推进金坛雀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标贴授权许可使用,不断提升金坛雀舌的市场效益和品牌竞争力。有了品质保障和品牌“背书”,老一代茶农打开了新销路。而年轻一代的茶农,则更注重品牌的建立和打造。薛埠镇罗村村茶叶种植户钱浩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打包茶叶、接待客户、安排发货……钱浩对茶产业未来发展有着自身理解:“自家茶叶产销两旺的局面,得益于我区茶叶品牌的影响力。我觉得不仅需要开拓销路,更要打响自身品牌,走品质路线,提高品牌附加值,才能以更高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茶叶。

金坛雀舌2022年公布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6.07亿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茅山青锋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50强。金坛区制定《金坛雀舌品牌保护三年行动方案》,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面建设完成数字化监管体系,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强化产品检验检测,实现金坛雀舌茶生产经营环节全程可追溯监管,形成产业大数据、品牌大数据助力数字农业建设良好态势。金坛区茶叶协会会长尹福生表示,调动茶农种茶积极性,让茶农把茶叶种好、品牌做好。只有这样,知名度、美誉度才能提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常州市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西界茅山,南濒洮湖,山水兼具,素有“江东福地”之美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自然条件,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条件,河湖纵横、年降雨量1078.1毫米的水资源条件,都为金坛茶产业生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茶叶是金坛传统农业支柱产业,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茶叶一产产值达2.4亿元,综合产值逾10亿元。随着沪宁沿江高铁金坛站的开通运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的建成投用,金坛将更加深入贯彻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做强做优茶产业品牌。(嵇伟彬)

来源:金坛区委宣传部

新华网江苏,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