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金骏眉桐木关红茶

找到约16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揭秘:2021年的“金骏眉”新茶只要一百多一斤!全国70%的“金骏眉”产自这个地方


——本视频来自满手春,感谢作者辛苦付出

要问天下哪两款茶市场普及率最高?那绝对是“老班章”和“金骏眉”,不论大江南北、不论茶城巷子,只要有茶叶店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到这两款茶的影子。

而今,“古树老班章”和“金骏眉”早已经成为了茶圈的两个梗。

今日主题金骏眉,百度搜索:金骏眉茶,属于红茶中正山小种的分支,原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由正山小种红茶第二十四代传承人江元勋带领团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融合于2005年研制出的新品种红茶。

金骏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全程都由制茶师傅手工制作,每500g金骏眉需要数万颗的茶叶鲜芽尖,采摘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高山原生态小种新鲜茶芽,然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萎凋、摇青、发酵、揉捻等加工步骤而得以完成。金骏眉是难得的茶中珍品,外形细小紧密,伴有金黄色的茶绒茶毫,汤色金黄,入口甘爽。

图一:桐木关金骏眉

这算是天下人都达成共识的一个常识是吧,虽然金骏眉已经从一个茶名成为了一种工艺(类似于龙井或毛峰),虽然“金骏眉”红茶已经遍布天下,但很多地方只是借鉴桐木关的工艺要求和水准来做的,比如我喝过的一款单芽做的安化湖红,香气口感并不亚于桐木关的金骏眉,价格也不菲,三千多一斤。

但市面上绝大多数“金骏眉”只要两三百一斤,颗颗单芽做的“金骏眉”只要两三百一斤?

是的,你没听错,你以为这些“金骏眉”早已销声匿迹,其实,它一直没有离开,而它的主要产地就是广西三江县。三江属于柳州,与贵州黎平县交界,从黎平水口镇到三江县城延绵五十公里都是茶园,品种多为福云六号(一个我认为品质最差的茶树品种)。

三江茶很多,却不出名,其实也只是在消费者心目中不出名,在茶商群体中却非常出名,只是茶商们不想让消费者们知道罢了。三江以产茶“早”而出名,一个“早”字吸引了众多外省客商来这里打时间差和价格差,超高的性价比天下无敌,将同为代工出名的四川名山踩在脚下。

图二:三江“金骏眉”

这些年一直以为金骏眉就是图二这个模样的茶客数量一直在攀升,你看,条索紧细、金毫满披,比起图一的金骏眉不知要漂亮多少,而且还便宜。

三江当地茶企或作坊基本以做代工为主,贵州都匀毛尖出来前他们做都匀毛尖、安徽黄山毛峰出来前他们做黄山毛峰、浙江龙井茶出来前他们做龙井、江苏碧螺春出来前他们做碧螺春、河南信阳毛尖出来前做信阳毛尖,当然福建金骏眉出来之前他们做“金骏眉”。这里的人会做很多品类的茶,而且制作工艺水准“挺高”,完全能够满足外地老板的“各种需求”.......

于是,这一百多块的高端红茶“金骏眉”就在这块风水宝地扎根了,十多年如一日的满足着红茶非金骏眉不喝,却只愿花两三百买一斤的消费者们。

市场虽有点畸形,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

纵观茶叶史,从唐朝到今天,现在的事过去都以演绎过,将来的事又会重复现在的事.......

所谓:

真茶?

假茶?

品牌?

山寨?

民生?

产业?

谁对?

谁错?

谁又能知道?

初喝金骏眉

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喜欢上了喝茶。那种与茶相依,与茶相融的生活,是真切的、坦然的、幸福的,可以享受到一份恬静、一份悠闲、一份自然的野趣。

但我喝茶绝不囫囵吞枣,随便什么茶都喝。我最喜欢喝的是家乡的翠茗茶,娇嫩碧翠,清郁隽永,对她的喜欢是渗透到骨髓里了的。翠茗一杯,盈握在手,看香气袅娜,弥漫书房。慢慢细品,清芬、鲜美,淡香悠远,回味绵长。

清明前夕,新茶已欣然登场,按习惯我又开始整理贮藏茶叶的柜子,挪出地方,准备迎接新茶登堂入室。忽然一盒装潢考究的茶叶映入我的眼帘,细瞧,是金骏眉,才记起是去年一位朋友从武夷山归来,特地送给我的。因我终日沉迷于翠茗茶,无意间将其冷落了。

金骏眉,我了解甚少,好在如今网络发达,一查就知道得一清二楚。金骏眉的发源地位于武夷山的最北端桐木关,那里翠峰插天,古树葱郁,溪流蜿蜒,清澈如玉,也是武夷山九曲溪的源头。九曲溪我曾游历过,那可是一方人间仙境,一曲一幅慑人心魄的山水美景,一曲一处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由此可以想象,作为九曲溪源头的桐木关,想必定是秀山媚水的了。

好山好水出好茶。金骏眉是我国红茶的顶级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外形细长如眉,间杂金色毫尖;香气幽雅,既有甜润的果香,又有沁人的茶香;茶汤色泽较淡,金黄透亮;滋味甘清圆润,特别耐泡,用功夫茶泡法,3克干茶,十泡犹有韵味。于是乎,我满怀新奇,赶紧泡了一杯喝。

那些在生命最为华美的时候,离开了生命之树,经历晾青、揉捻、发酵、烘焙等诸多磨难之后的茶叶,没有了昔日娇嫩清纯的模样。然而,当她来到一个精致的玻璃杯中,与自然之水相遇,一个新的她又诞生了。一根根蜷缩的茶丝慢慢地舒展开来,像是一群身着红裙子的少女,娇俏婉约,在清水中尽情旋转起那绰约的舞姿。我静静地欣赏着茶叶的舞蹈,仿佛在水中幻化着茶山的宁静和淡泊,幻化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那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结合的境地,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出来的生命之美,是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

茶汤入口,齿颊余香,潺潺过喉,馨香沁人肺腑,甘醇回味无穷。刹那间,我被金骏眉从容的舞姿和醇厚的滋味所陶醉,想象自己在看一场唯美的水幕歌舞,那些秀美的红衣少女,袅袅婷婷,顾盼生辉,长袖飘飘,气若幽兰。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翠茗茶与金骏眉,像是披红着绿的绝代双娇,整日陪伴在我左右。真是一杯香茗,一卷诗书,悠悠然沉醉在茶香和书香氤氲的意境中,美不胜收。

古人云:茶,一可解毒,二可健体,三可养生,四能清心,五能修身。可见茶经受了风吹雨打,吸吮了天地之精华,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好东西,难怪苏东坡由衷地发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感叹。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真正能够坐下来,给自己泡一杯茶,用闲适的心情喝茶、品茶,体味茶之心,茶之韵,享受一种淡然,一种恬适,一种宁静,欣赏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走,实在是太难了。记得有这么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毋庸置疑,人的一生中,有忙也有苦,苦乐相随,但再忙再累也不要忘了喝杯茶,这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在艰辛的生活中寻找出一丝快乐来。

汤色金黄,通透明亮,味觉绵甜,馥郁爽滑,几度金骏眉缓缓滑过咽喉,反复回味,且涤滤思绪,仿佛拨开了云雾与喧嚣,蓦然有山泉欢合着春雨的天籁之音在耳畔缭绕,似乎还能感悟出生命里的另一种颜色和滋味。的确,喝茶的过程,正如感悟人生的过程。人生的旅程里有多少初尝的苦涩,就有多少随之而来久存的香甜。那么,我们不妨慢下匆匆奔波的步履,留点功夫来喝茶。

【摘自2016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吴仲尧(浙江上虞),系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绍兴市作家协会会员】

梁天雄系列之三:金骏眉的前世今生

梁天雄揭秘“金骏眉前世今生”

讲述地点:繁一阁 · 老茶时光

录音整理:马兰

梁天雄

武夷红茶老茶师的后代

被誉为“茶二代”的新一代红茶茶师

骏德茶业掌门人

▲桐木关茶山

如果把正山小种红茶比喻成一个400岁的父亲,那么金骏眉就是正山小种红茶在2005年生的,让全中国人都知道的红茶。金骏眉的诞生,不仅仅填补了高端红茶的空白,同时也是一个起点,让全中国的红茶在国内走向销售高峰。

金骏眉不但带动了全国所有红茶的国内化市场销售,同时为绿茶产区和岩茶产区都带来了很多的利润。80年代的时候都是“红改绿”,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喝绿茶,所有红茶的出口价格,又受到了国外买家的打压。金骏眉诞生以后,有非常多的绿茶产区在做“绿改红”,包括贵州、湖北等地方。

金骏眉的诞生,是红茶界的一个神话。在红茶兴起之前,中国人喝的是铁观音和普洱茶,2008年的时候普洱茶最火,有人开玩笑说2008年有三大不幸的事情:“炒茶的变成卖茶的”,因为囤了太多普洱茶,必须要去卖茶;“炒房的变成房东”等等……

金骏眉真正的诞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金骏眉为什么会诞生?

为什么会取“金骏眉”这个名字?

什么样的金骏眉是一泡好的金骏眉?

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这些问题。

金骏眉的诞生✚●

一个茶叶里新生事物的诞生,诞生之初就是进中央的,就是直接在金字塔尖的。所有出名的茶一般都是这样,过程都很相似。

就像正山小种红茶,一诞生就进入了欧洲的皇室,而且一直引用到现在。金骏眉也是一诞生,就到了社会的金字塔尖,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喝到了这个茶,所以由上至下这种广告力,是非常大的。

▲桐木关生态

金骏眉的诞生要从2003年开始说起。2003年桐木村来了几位北京的客人,张先生、马先生和严先生一行人。他们考察桐木以后,觉得桐木有这么优质的茶山,环境这么好,而且有一个做了400多年的名震欧洲的茶,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茶居然才卖80块钱1公斤。指的就是正山小种红茶特级,出口的唛号是8310。

这三位北京的客人身边的朋友圈都是非常高端的,他们接触的到人,大家可以往极限想。所以他们觉得这个80块钱1公斤的茶拿回去,按北京的话说就是没面儿。因为太便宜了,他们说应该用芽头来制作一点正山小种,带回去才有面子。

2003年的时候,桐木没有人认可他们这个观点,觉得这三个人是有钱的神经病。因为这个茶80块钱1公斤都卖不掉,还要做这种芽头的,有谁要?所以2003年就没有人理会他们,就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

大山里面祖祖辈辈一直传承到现在,都是做正山小种,它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就是很执着,让几百年的工艺一直传承到现在都没有变过,也就是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不好的一面就是没有创新意识。

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执,导致了完整工艺的传承,但是同时也因为固执,没有创新的思维。所以这个时候的创新,一定要借助于外力。

▲桐木关古老的青楼

2005年这三位北京人又到了桐木,他们也知道桐木人的心思,确实当时的红茶在国内是没有市场的。在没有金骏眉之前,正山小种红茶在我们武夷山有一个说法,叫“武夷有八怪”,其中有一怪就是“正山小种要到国外买”。因为这个茶在国内没有市场,如果要喝正山小种红茶,可以到英国等欧洲国家、包括日本去购买。

因为80年代之前,茶叶虽然是三类物资,但是属于二类物资的管理,是国家要用于换外汇用。所以那个时候茶叶是被国家控制的。

北京的客人也知道这种现象,也看透了桐木人的想法,所以他们提出:“你们采摘的工钱和制作的成本,都由我们来承担。老梁(梁骏德师傅)做茶的加班的费用都我们来出,但是没有钱,一瓶茅台。”到现在三个人还没有兑现,还欠我父亲一瓶茅台。当然这是玩笑……

确实北京人很执着,他们很愿意创新,也很愿意承担研发的费用。所以2005年6月17日,采了1.5斤鲜叶,由我父亲纯手工制作,揉捻的时候还是放在玻璃板上揉捻的,干茶差不多就是三、四两干茶。

▲梁骏德大师

按照北京人的原意,是要做成有烟味的,就是芽头制作的正山小种。我父亲在制作的过程中,他改变了一个工艺,就是无烟烘培工艺。

也正是无意当中改变的工艺,让桐木关茶叶的本质香味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因为原来正山小种有马尾松的烟味,闻到的都是松烟香,闻不到这种花香跟果香。

那也正是因为无烟工艺的改变,第一次让北京人就震惊了,他们觉得这个茶惊艳到他们了。2005年6月18日,第一泡干茶是用审评室里的烘干箱来烘干的,烘干以后一闻茶香,北京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蜜香,就像桐木那种冬蜜的香。”就是甜甜的香味。

大家喝金骏眉可以闻一下干茶的香气,它就是一种甜香。也正是因为“甜香”吸引了北京人,他们觉得非常好。他们说:“老梁,这个茶要取个名字”,我父亲就说:“你们有文化,你们取。”

我父亲叫梁骏德,所以他们用一个“骏”字来命名这个茶叶。外形很细,像眉毛,就叫骏眉。刚刚诞生的时候,并没有金、银之分,那时候单芽的金骏眉只称为“骏眉”。

后来北京人又问我父亲,一芽一叶能不能做骏眉,我父亲说那更好做,因为有芽有叶更好萎凋、揉捻和发酵,每一个工艺都更好做,所以后面又做了一芽一叶。

这时候骏眉就只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单芽采摘,一个是一芽一叶采摘。北京客人为了区分单芽的骏眉和一芽一叶的骏眉,就加上了两个字,单芽的称为“金骏眉”;一芽一叶的称为“银骏眉”,在绿茶的专业术语里叫一枪一旗;然后一芽两叶的称为“铜骏眉”,就顺便把铜骏眉的名字都命名了。

但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金有银了,再来一个铜不是很俗气吗,铜也不值钱啊。北京的张先生也确实非常文化功底非常深厚,因为是红茶,所以他觉得这个茶可以用“赤”代表红色,“甘”代表甘甜。

因为桐木关这样的海拔所产的红茶很甘甜,所以铜骏眉又更名为“赤甘”。“赤甘”又按照叶片的老嫩程度,分为“大、小赤甘”。叶子更老的、全开面的是“大赤甘”,叶片更嫩的、半开面的半卷状态,就是“小赤甘”。

▲《骏眉令》

做完金骏眉和银骏眉以后,文化功底特别深厚的这位张先生,根据制作的工艺和过程,写了一篇“骏眉令”。我们身边有很多朋友能写诗、写对联,但是如果能写词和令的,一定是文化功底最深厚的,在文学上造诣特别的深厚。

这一篇“骏眉令”,为了对仗,他用了清明、谷雨、立夏,但实际上在我们桐木,清明前是没有茶的。为了追求文本的对仗和工整,所以他写了清明、谷雨、立夏。

金骏眉“五大误区”✚●

>>>>

误区一:金骏眉“骏”字的解释

金骏眉自从诞生以后,在市场上非常火,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在北京的市场到全国的各大茶叶市场,就火遍全中国。这个时候就有非常多山寨的金骏眉,还有各种各样金骏眉诞生的说法。

比较常见的就是对“骏”字的解释,说这个茶产自于崇山峻岭,但崇山峻岭的“峻”是山字旁,怎么转到马字旁呢?万马奔腾地迅速推广开来,就变成了马字旁的“骏”。

还有一种说法是金骏眉外形像海马,又是万马奔腾地推广开来,所以才叫“骏眉”。按照北京三位客人的说法,“你武夷山有什么海马?你桐木关山沟沟里面,怎么可以万马奔腾?”

这是曲解了当时金骏眉的创始人和命名人的原意,北京客人其实对这些说法是非常不满意的。所以这是对“骏”字的误区,实际上就是很简单,因为我父亲叫“骏德”,所以做出来的第一泡叫“骏眉”。

>>>>

误区二:金骏眉干茶的颜色

相信在座的各位肯定都喝过全金黄色的金骏眉。因为2009年的时候,金骏眉的名字就给人一种误导性,中国人觉得“金”就应该是金色。

曾经有个一线媒体对北京马连道茶叶市场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的是一个卖外山金骏眉的小茶叶店里的卖茶小妹。记者问什么样的金骏眉是好的金骏眉?卖茶小妹往茶叶箱子边上一抹,“看到没有?金色毫毛越多的金骏眉就越好。”这一句话就对金骏眉消费者进行了很大的误导。虽然不是媒体说的话,但毕竟没有拿出正确的观点。

▲金骏眉干茶

金银铜只代表等级,跟颜色没有关系。虽然正山的金骏眉有一点金色,但原意就是代表等级。如果是按照颜色来分,那金骏眉是金色的,银骏眉就应该是银色,铜骏眉就应该是铜色,这是错误的说法。

所以“金”字的误区曾经带给购买者很大的误导性,也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非常之多调色的金骏眉,用落日红、落日黄这些色素来调茶的颜色,把茶叶染成金灿灿的颜色。

>>>>

误区三:金骏眉芽头的个数

坊间、网络上说什么的都有,有3万颗的、5万颗的、8万颗的、11万颗的、13万颗的,到底哪一个版本是对的呢?

最准确的数据,是北京的严先生和我父亲两个人,在作出第1泡金骏眉以后,称了那3两干茶的一小部分,两个人来数,数完了以后再换算,1斤干茶的芽头个数是58000颗芽。所以最符合桐木关芽头大小的,1斤干茶的芽头个数应该是58000颗芽。

说3万颗芽的是什么呢?那是大叶种的,因为芽头特别粗壮,一个芽头相当于正山芽头的3倍那么大。也有外山的小叶种,11万颗芽。用机器采摘一芽两三叶,用机器割回去后,在厂里请工人把芽拨出来。这样的芽头已经开掉两片叶片,所以特别瘦细,生长期也特别的短。

这种茶芽的内含物质不像桐木里面的茶芽,桐木关的茶芽生长期长,土壤里的养分足够,同样的品种,桐木的茶芽都要更饱满。所以有11万颗芽等等说法,但最正宗的说法是58000颗芽。

>>>>

误区四:金骏眉冲泡的水温

其实用85℃的水这种泡法仅适合泡绿茶,其他所有的茶按理来说都应该要用烧开了的水泡,因为通过温度才能充分的品尝到茶叶里面的香气、滋味、涩感、苦感。

绿茶为什么适合85℃的水冲泡?因为绿茶的喝法和我们现在的喝法是有区别的,其他的茶类都是盖碗,一泡一泡的冲出来喝。但是绿茶是大玻璃杯,坐杯的泡法,如果用100℃的开水冲下去,一直坐杯泡着就不好喝。

这一点刚好被一些人利用,说芽头很嫩,不能用太高的温度,如果用100℃的开水去泡,芽头就会被烫伤。如果100℃的温度可以把茶芽烫伤,在烘干的过程当中是140℃的温度,甚至更高,那早烫坏了,还会有茶吗?这都是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要掩盖茶叶里面的缺点。

因为做的不好的茶,要么有苦味,要么就有涩味,还有青味。通过温度的控制,可以让茶叶的苦涩味不体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审评室里,不管什么茶都要100℃的水,冲下去坐杯三分钟才出汤。目的就是为了把茶叶里面的优点判断出来,缺点也能通过高温冲泡判断出来。

所以有缺点的茶,就告诉你不能用高温,一定要用低温泡,还给你一个理由,因为高温会烫伤茶,所以这也是非常荒诞的说法。

>>>>

误区五:金骏眉的上市时间

大家去网络上一搜,很多说我这个茶是明前金骏眉,这个说法非常搞笑。桐木关海拔高,气温低,学过地理的都知道,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度。如果在森林覆盖率特别高的地方,水分特别多的地方,可能温度还要降得更低。

▲“明前金骏眉”

桐木关里面最低海拔的茶山都在600多米,在这种海拔的茶,是不可能有大量明前金骏眉产生的,明前也只有一点点。就是进桐木关国家公园的哨卡那一个村庄,是最低海拔600米。那里在明前的两三天里,有极少部分的芽头可以采摘,但不可能两、三天做出来就可以上市了。

所以,所有的明前金骏眉一定不是正山的。

很多品牌都宣传自己的茶叶生长在2000米、1800米,实际上在桐木关,到了1600米以上就已经没有茶了。当然在云南这样纬度更靠南的地方,它更高海拔也可以生长。

辨别“真假金骏眉”✚●

金骏眉审评的第一篇论文,就是我考评茶师的时候写的,到目前很多地方还在引用我们这一篇《金骏眉的审评论》。

专业的金骏眉审评的所有方式没办法全教给大家,因为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专业的工具。但是可以跟大家分享几个最简单的方式,从外形、滋味、汤色、叶底四个方面来辨别金骏眉。

▲梁骏德大师

>>>>

一、金骏眉——外形

正山金骏眉一定是“黑多金少”!

认真的看,它还有一小部分的银色和褐色,而且每一根茶条上都会出现两种以上的颜色。60%的黑色,40%的金色,还有一点点银色和褐色。

所以很多做高仿金骏眉的人,就开始用我们讲的比例进行各种颜色的拼配,但拼配的始终是拼配的,和自然的状态就是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每一根茶条上,就有好几种颜色,甚至四种颜色都可以找到,这就是自然,是没办法模仿的。

▲金骏眉干茶

而且在中小叶种菜茶里面,就是“奇种”这个品种里面,如果是相同的奇种芽头,正山的芽头是最饱满的。当然前提大家一定要清楚,不是越饱满的越好。云南的乔木型的树种,芽头大它三四倍。

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看金骏眉的干茶,看上去有一种很自然的光泽。也是因为我们说的光泽,也有很多做高仿金骏眉的,就开始抛光。有的加糖,还有的打蜡,什么奇奇怪怪的都有,确实更亮了。

问:为什么茶叶上面会有金色?

答: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植物在冒芽的过程当中都有小绒毛,茶叶也一样。这种小绒毛通过发酵烤干了以后,颜色就是金色或者褐色,还有一小部分会呈现银色。

这些颜色的呈现全部都是因为茶叶在芽头状态的这种绒毛。这种绒毛随着植物叶片的生长,它会不断的脱落。

问:为什么桐木的金骏眉金色少?

答:因为奇种本来就是少毫的品种,而且奇种的生长期较长,它脱毫的时间就更长,所以保留在茶芽上的毫就少。所有的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长成叶子以后,是没有这种小绒毛的,因为它在生长的过程中全部脱落了。

桐木正山的芽头,因为“海拔高,气温低”的缘故,它的生长期至少要比山下的生长期要长1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它脱毫的时间要长1个月,所以带在身上的毫毛自然就少。

知道了这个小知识以后,大家第一个可以排除的,就是市场上曾经非常多见,也就是某媒体说的“金色毫毛越多,就是越好的”这种多毫品种——全金黄毫。这种金黄毫有两个原因造成:

▲“多毫金骏眉”

第一个原因就是染色。加柠檬黄、落日黄来调整茶的颜色。这种调色的茶很好辨别,只要你的手是湿的,或者拿纸巾是湿的,到茶叶上沾一下就看得出来。如果是染色的,纸巾就会是金色的。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多毫品种。比如金丝猴品种、做白茶的福云6号,这两个品种都是特别多毫的品种,所以它烘干以后就是毛茸茸的全金黄色。

▲“外菜金骏眉”

还有一种我们称为“外菜”,就是外山的小菜茶,其实就是前面提到的奇种,但这是无性繁殖的奇种。它的采摘方式是用机械采摘,一芽两叶、三叶采到厂里,再请工人拨下来的芽。

这种外形就可以达到1斤干茶10万颗左右芽头。因为这种芽头是有叶片层层包裹的,开掉两片叶子的芽头,自然就更细瘦,所以它的个数也更多。外形和颜色看起来和正山金骏眉有一点点相似,但是它没有光泽,也没有正山金骏眉那么粗壮、饱满。

▲“加糖金骏眉”

中间下面这张是加糖的,有点暗红色,这种茶最要不得。因为很多人喝茶都是为了降血脂、降血糖,如果是血糖高的人喝这种茶,那是把人害死。所以这种茶是最头疼的一种。

这种加糖的目的,就是为了效仿正山金骏眉的甜味,也是为了追他外表的光泽度。这种茶也非常好鉴别,拿在手上比较重,湿手去碰干茶,会黏在手上。然后舔一舔还是甜的,因为加糖比较多。

▲“梅占金骏眉”

这个品种现在市场上卖的特别好,甚至有一些品牌都在用这个品种。我前面讲桐木茶山的时候就有讲到,桐木99%都是中小叶种菜茶,就是小叶种,而“梅占”这个品种是大叶种。

为什么这个茶在“山寨金骏眉”里卖的比较好呢?因为它控制水温、控制茶量,是可以泡出一点花香的。但是在审评室或我们当地的斗茶赛里面,第一个出局的就是梅占。因为在审评室里,它经不住高温和坐杯的泡法,一泡就是苦涩味。

这个茶的外形、颜色和正山金骏眉还是有点相似的,唯独的一点是它的个头比正山金骏眉大两、三倍。因为它是大叶种,所以1斤干茶只有3万颗芽。所以为什么要提到金骏眉1斤茶芽的个数,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判断金骏眉的一种标准。

▲“拼配金骏眉”

曾经有一个做外山茶的人问我拼配的标准,各是百分之多少?说要按照我说的来做一款高仿的金骏眉。我想了想,如果我不告诉他,网络上也找得到资料,我就告诉他,想看看他能做出什么。

结果还真做出来了,颜色大致接近,但是金条是金条,黑条是黑条,不可能一个茶条上出现多种颜色。所以人为的毕竟是人为的,永远都是无法超越自然的拼配。

>>>>

二、金骏眉——香气与滋味

应该每个人都吃过烤地瓜,外山茶的干茶香和冲泡出来就是烤地瓜的味道。

那烤地瓜味是什么味呢?实际上就是地瓜里面的糖分被烤成焦糖的味道,闻起来是地瓜味,我们做茶的人也叫火工香。如果用100℃的水去冲泡,涩感很明显,没有太多的回甘,不耐泡。

而正山的金骏眉,因为茶树品种是有性繁殖,所以导致了茶叶里的芳香物质是非常多种,很难描述它是单一的哪种香气,就是一种复合型的香气。在审评里面,一般具备花香、果香、甜香三种香气的金骏眉,就是非常好的。

>>>>

三、金骏眉——汤色

不仅仅是金骏眉,所有茶的标准都一样。汤色越清澈的越好,越红浓浑浊的越不好。好的金骏眉汤色应该是琥珀色,就类似于色拉油的颜色。

大家在家里泡茶的时候,从第1泡到第10泡,每一泡都留出一杯,放在旁边不要喝,做对比用。色差越小的越好,色差越大的越不好。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茶艺师冲泡正山的金骏眉,只要控制的好,基本上没有色差。

这与生长期和生长环境有关系,海拔高,生长期长,它的细胞壁厚。所有的茶汤里的物质,都是通过细胞壁渗透到茶汤里面的,就是因为细胞壁厚的缘故,所以它的内涵物质可以很均匀的渗透到每一泡茶汤里面。所以只要稍微控制好一点,它的色差是非常小的。

>>>>

四、金骏眉——叶底

第一,古铜色为上,死黑色或鲜红色为次。古铜色,实际上是正山小种红茶审评里的一个最重要的叶底审评标准。

▲金骏眉叶底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古铜色就是古天乐的颜色,它看起来是有光泽的。如果做出了古铜色,就说明每一个工艺都很到位,原料也很正宗。

如果是死黑色或者鲜红色,都不对。死黑色主要是两种原因造成的,第一是茶叶种植施肥料过多,第二是工艺不到位。

鲜红色的具体原因说来话长,大家只要记住工夫红茶的发酵工艺才会导致鲜红的颜色,正山小种红茶的发酵工艺,做出来就应该是古铜色。

第二,越挺拔的越好,杂乱而且没有韧性,手一揉就很碎的肯定是不好。好的金骏眉,因为原料好,制作工艺到位,茶是有活性的。

在泡完7泡以后,会挺拔舒展开来,除了颜色有变化以外,它的形状基本上会恢复成在树上生长的形状。能回到原来状态的,说明这个茶的制作过程和原料都很好,是具有活性的茶。

如果冲泡后叶底形状和干茶一样,说明在制作工艺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火工过高等都会导致叶底不够挺拔、易碎。

▲杂乱、无光泽

只要是正山的金骏眉,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叶片出现的。而外山的金骏眉,干茶看起来全是芽头,但是泡完3泡以后,所有的芽都带上叶片。

这就跟收购原料的成本有关系,外山的收购成本非常低廉,所以在采摘标准上的控制也是非常不严格的。从金骏眉、银骏眉的标准来说,有芽有叶的就应该称为银骏眉或铜骏眉,不能称为金骏眉。

红茶的存放✚●

全发酵的红茶也有后发酵的过程,但后发酵的过程非常微弱,也能改变茶叶的味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茶多糖的转换。

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带有烟味的正山小种红茶适合存放,不但可以入药,还可以增加它茶汤的绵柔度跟醇厚感。而认为金骏眉不适合存放,在三年内就喝掉。因为它是芽头,鲜爽度特别好,要喝它的甜香和花果香。

但是在三年前,有一个经销商寄回了将近六、七年的金骏眉,我打开了一喝,颠覆了我原来的想法。存放后的金骏眉喝起来是冰糖炖雪梨的味道。

所以金骏眉实际上也是适合存放的,如果你要喝醇厚感和润滑度,那就要喝存放5年以上的金骏眉,它的转换会给你一种很惊艳的口感,有点果酸味。

包装好的红茶可以直接存放五年,只要避免高温,没拆开过就没问题。茶叶的储存,水分一定要在3%以内,如果超过3%,甚至到5%以上,就会变质,那存放再多年都是没用的,只会增加苦感。

有一个最简单的鉴别方式,用手搓一下茶条,如果一搓就成粉末,那这个茶的水分就在3%以内。如果搓不成粉末,而是搓成了片,甚至搓都搓不碎,那这个茶就一定要再焙一下火,把水分控制在3%以内。

焙火也很简单,如果家里有调温的焙笼,把它调到100℃,两、三个小时水分就走得差不多了。

学术主持

舒松老师

中国生活流茶道创始人,楚天茶道创始人,武汉茶艺馆行业协会副会长。多次受邀在英国剑桥大学、日本大阪产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爱尔兰图书馆、武汉电视台主讲中国茶道,深受欢迎。

来源: 茶馆网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