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景迈老茶

找到约1,48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最具升值空间的大厂老茶推荐:下关沱茶经典青饼系列

    随着近年来普洱老茶的不断被挖掘,因而导致具有性价比的好茶越来越少,并且价格越来越贵,让不少茶友失去寻茶的信心。在此,我们要隆重介绍下关普洱茶。


  历经近半个多世纪的耕耘,下关茶的销售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塞外边疆,为各族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必要保障。由此可见,全国的普洱茶消耗量中下关普洱茶一直排在前列是不争的事实。

  下关沱茶一直是“物美价廉”、"性价比高"的代名词,因而造就了它产品极高的升值空间,某些茶品甚至出现了很高的价格洼地,下关茶秉承百年传统的工艺,高品质的原料,造就了它极致的口感,喜欢喝到最性价比老茶的茶友,那么请耐心看完以下介绍吧!

  下关普洱茶买卖投资热线:13925003407

  今天我们一起来细数已经绝版了的下关野生(生态老树)系列:

  一、2004年下关野生七子饼茶泡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438

  【规格】357克/饼/盒

  【价格】2004年市场价格:35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180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4600元/饼

  18年期间,升值35倍

  【特点】第一款野生泡饼,2004年至2011年(2009年至2011年,包装棉纸由原来的“下关野生七子饼”变更为“下关老树生态饼茶”)沿用相同的包装风格重量等。均采用当年的云南大叶种野生乔木型(上百年野生老茶树)晒青春茶为原料,用下关传统工艺揉茶

  二、2005年下关野生沱茶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443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447

  【规格】250克/沱/盒

  【价格】2005年市场价格:35元/沱

  2017年市场价格:420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800元/沱

  17年期间,升值35倍

  【特点】第一款下关野生系列的沱茶,自2005年至2007年都沿用相同的包装风格,重量等。选料均采用当年的云南大叶种野生乔木型(上百年野生老茶树)晒青春茶为原料,用下关传统工艺揉茶。

  三、2005年下关野生七子饼茶泡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451

  【规格】357克/饼/盒

  【价格】2005年市场价格:48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525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1200元/饼

  17年期间,升值25倍

  【特点】沿用2004年包装风格和重量等。以优质云南大叶种野生乔木型(上百年野生老茶树)晒青春茶为原料,用传统工艺揉茶,并经大理点苍山天然泉水烧制的蒸汽蒸压精工制作。沱型紧结端正,色泽乌润,白毫满披。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纯正,滋味醇厚回甘。均时至今日变成一款不错的中期茶

  四、2006年下关野生沱茶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455

  【规格】250g/沱/盒

  【价格】2006年市场价格:50元/沱

  2017年市场价格:345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550元/沱

  15年期间,升值10倍

  【特点】沿用2005年沱茶的包装设计,原料与2005年的产地相同,均选择春茶,茶香浓郁,甘醇可口,韵趣优雅,回味悠长。外形上与种植茶最大的区别是每一芽茶有鱼叶数片,加工后为金黄色,另外芽叶都不带白毫。

  五、2006年下关野生七子饼泡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459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03

  【规格】357克/饼

  【价格】2006年市场价格:68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 48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900元/饼

  15年期间,升值13倍

  【特点】选用澜沧江沿岸原始森林中树龄千年以上野生乔木早春茶为原料精制而成。本茶采收后经杀青、揉捻、晒干、分级后高温蒸压而成,储存越陈越香。泡饮该茶饼是一次从视觉到溴觉再到味觉的全面享受,其汤色鲜亮红润,闻之满室清香,饮之滋味醇厚,口中回甘,其亦可以醒酒,消食化痰,清味生津。

  六、2007年下关野生沱茶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08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11

  【规格】 250克/沱/盒

  【价格】2007年市场价格:50元/沱

  2017年市场价格:270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950元/沱

  15年期间,升值19倍

  【特点】06-07年期间,是普洱茶最为疯狂的一年,但是这个系列仍然保持50元的价格出售,可谓是“性价比极高”。这款茶含有一般种值茶所不含的营养成份,因而茶香浓郁,甘醇可口,韵趣优雅,回味悠长,堪称茶中珍品。外形上与种植茶最大的区别是每一芽茶有鱼叶数片,加工后为金黄色,另外芽叶都不带白毫。

  七、2009年下关生态老树沱茶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16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20

  【规格】250克/沱

  【价格】2009年市场价格:35元/沱

  2017年市场价格: 225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650元/沱

  14年期间,升值18 倍

  【特点】2009年这款茶友重大的改变,包装重新设计,选料则是采用当年的澜沧江两岸原始森林中的生态茶树。选料有所提升,滋味比之前的系列有所提升。仍然保持物美价廉。

  八、2009年下关生态老树泡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25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29

  【规格】357克/饼/盒

  【价格】2009年市场价格:150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  345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780元/饼

  2年期间,升值5倍

  【特点】与2009年沱茶相同的选料,但是不同的压制方法。更改了包装上的字体,有原来的“下关野生七子饼茶”变成了“下关生态老树饼茶”

  九、2010年下关生态老树沱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33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37

  【规格】250克/沱

  【价格】2010年市场价格:120元/沱

  2017年市场价格:300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530元/沱

  11年期间,升值4.4倍

  【特点】下关生态老树沱原料取自澜沧江两岸原始森林中的生态茶树上,2010年,公司对生态茶进行了原料调整,用高档原料一次拼配制作,头底一致。该茶与茶园茶在外形、内质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和之前的系列区别也很大。

  十、2010年下关生态老树(铁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42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46

  【规格】357克/饼/盒

  【价格】2010年市场价格:160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39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690元/饼

  11年期间,升值4.3倍

  【特点】和与往不同,这一年没有将泡饼改为更为紧压的铁饼。铁饼和沱茶压制,这两项其实都是下关茶厂技术最为成熟的压制技术。原料取自澜沧江两岸原始森林中的生态茶树上,这年,公司对生态茶进行了原料调整,用高档原料一次拼配制作,头底一致。该茶与茶园茶在外形、内质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和之前的系列区别也很大。

  十一、2011年下关生态老树沱茶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50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555

  【规格】100克/盒/沱

  【价格】2011年市场价格:30元/沱

  2014年市场价格:72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230元/沱

  10年期间,升值7.6倍

  【特点】2011年下关茶厂出品生态老树沱茶。改用100克/盒 100盒/件,下关沱茶(生)以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点苍山天然泉水形成蒸汽蒸压而成。外形紧结,呈碗臼状,厚薄适度、均匀,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纯馥郁,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回甘;饮之明目清心,提神养颜。

  十二、2011年下关生态老树饼茶(泡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01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05

  【规格】357克/盒

  【价格】2011年市场价格:100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21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450元/饼

  10年期间,升值4.5倍

  【特点】本产品由于含有一般种值茶所不含的营养成份,因而茶香浓郁,甘醇可口,韵趣优雅,回味悠长,堪称茶中珍品。外形上与种植茶最大的区别是每一芽茶有鱼叶数片,加工后为金黄色,另外芽叶都不带白毫。

  十三、2012年下关生态老树沱茶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09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13

  【规格】 250克/沱/盒

  【价格】2012年市场价格:50元/沱

  2017年市场价格:120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380元/沱

  9年期间,升值7.6倍

  【特点】生态老树茶在本产品取料于世界茶叶原产地区域--澜沧江沿岸。鲜叶生长于云南高原原始森林中的生态茶树上,远离人类居住区,无任何污染,通过我厂选进工艺制造,品质上乘、风格独特。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符合有机茶标准。

  这款茶系列在2013年也悄然淡出市场,原因在于这两年的原料大涨,无法以物美价廉的方式生产,成为了绝版经典。纵观这款茶系列,刚推出市场的时候都是价格较低(30元-100元)的茶叶,而且加上下关百年传承工艺,百年的品牌,也是深受茶友的喜爱。当然现在购买的话要以相对之前较高的价格,但是老茶就是这样,喝一片这世界就少一片,喝一沱这世界少一沱,谁叫他绝版了呢?且喝且珍惜!

  十四、2011年辉煌饼-高山老树饼茶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17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21

  【规格】 357克/饼

  【价格】2011年市场价格: 180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 35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660元/饼

  10年期间,升值3.6倍

  【特点】2011年下关茶厂出品的高山老树饼茶 辉煌,选用原生态乔木老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经百年下关紧 压茶加工技艺压制而成 。此茶松紧适度,白毫显露,香气清纯,其叶肉厚实,条索肥壮,色泽油润,形 似满月,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爽醇厚回甘.

  十五、2010年辉煌沱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34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38

  【规格】100克/沱

  【价格】2010年市场价格:35元/沱

  2017年市场价格:120元/沱

  2021年市场价格:260元/沱

  11年期间,升值7.4倍

  【特点】“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不仅是大理风光的写照,还为下关沱茶的生产提供了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位于茶马古道要冲的下关沱茶(集团)公司凭借下关沱茶百年历史的传统加工工艺芑,精制出名满天下的天然饮品----下关沱茶。

  十六、2013年下关螃蟹脚铁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42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646

  【规格】357克/饼

  【价格】2013年市场价格:280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36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780元/饼

  8年期间,升值2.7倍

  【特点】螃蟹脚生长在千年古茶树林,与森林混生在一起,衍生出独有的螃蟹脚,天然生态。并且长年成长在古树之上,吸取古树和天地之精华,产量极为稀少。“螃蟹脚”为多生年草本,形状像小珊瑚,因寄生枝杆节状带毫,故此被当地人成为“螃蟹脚”据医学专家考证“螃蟹脚”其性寒凉,味微酸,饮之后回甘爽甜,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低血脂、血压,对治疗宿食内小便赤热等有明显疗效。常饮可防止血管硬化,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十七、13年下关生态老树青饼


  【规格】357克/饼/盒

  【价格】 2013年市场价格:  130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  35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630元/饼

  7年期间,升值4.8倍


  十八、2014年下关腾飞铁饼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735

微信图片_20210608115739

  【规格】357克/饼

  【价格】2014年市场价格:498元/饼

  2017年市场价格:690元/饼

  2021年市场价格:1100元/饼

  7年期间,升值2.2倍

  【特点】精选景迈山和布朗山乔木茶为原料,经下关百年制茶技艺精心拼配、制作。景迈茶具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兰花香更是景迈茶独有之香,这种香气浓郁、持久,而布朗山茶具有非凡茶气:其特性‘苦强涩弱’,是众多普洱茶人追求的境界。下关腾飞铁饼融合两个茶区原料,有布朗山茶的‘霸气’:独特的苦、回甘快的特征,又有澜沧景迈山茶的自然之‘韵’山野自然气息,且持久浓郁、香甜。自然健康,口感丰富,滋味醇正香甜,每一道茶都有不同层次的感受,是品饮与收藏的佳品。

悠悠景迈山

对茶园的印象,我还停留在书本上,总以为园内应该只有茶树而没其他杂树与之争宠,茶树是主人细心培护,精心管理的宠儿,状如梯田般层层展开。一座山就是一片茶的世界,绿得如同一帘浓郁的幕;一棵树就是一杯杯浓香四溢的茶,醉得思绪氤氲,一步一个趔趄。

初冬的一天,当双脚踏上这片充溢着原始气息的古茶林,头脑中固有的茶林印象像遭遇九级大地震般轰然坍塌,多年积存下的印象竟被这些看似杂乱却有着悠远历史的茶林稀里哗啦地颠覆了。古茶树如乡间赤足的孩童,与周围树啊草啊共生共长,不加修饰,更不施粉黛,任它在灌木丛中自由自在地生长。茶树与杂草共沐浴同一片星空下的雨水,古茶树与灌木共同分享丛林里缕缕阳光。里风来雨里去,少了几许娇惯,四季轮回,多了几分顽强,是真正的自然之子,原生态的古树古茶。

景迈山位于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下辖一个边远的村委会。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这里的茶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就集中于此,有“万亩乔木古茶园”和“古茶树博物馆”之美誉。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近3万亩,可采摘茶树面积1.2万亩。景迈古茶山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也是普洱茶的原生地。其特点是树龄古老,最长者达千年之久。生态环境极佳,所有茶树未经人工种植和改变,是与林中原生古树混生同长。正是这种混生同长造就了景迈茶香气悠长的原因,再加之树龄甚高,且历尽沧桑,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并衍生了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自然香气浓烈,有一种强烈的山野气韵。这是由与森林混生同长而致,是其它茶树无法媲美的;条索紧结,较细且黑亮。加之传统的捻揉技艺,条索较紧结黑细,色泽黑亮;耐冲泡,可达二十泡,这也是一般茶叶达不到的。花香储存得当,香气越存越久。这一切,都得利于景迈山独特的山山水水。

时下的大地已进入蜇伏期,气息收敛,万物闭藏,采茶季节已经远去。没有采茶姑娘的点缀,缺少了热闹的采茶山歌,茶山似乎显得单调了。不过,这时节正是树们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好时机。

据说,这里茶树树龄的最长者有千年的历史,最短的也有几百年,树龄最长者达1300多年。那一刻,我无法看到得知这一消息时我的表情,反正觉得自己的脸惊呆得不成形,眼珠直钩钩盯住前方,嘴被撑成了一眼古井,整个人傻傻的,呆呆的,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时光倒回1300年是个什么概念,掐指一算,那可是中华帝国最鼎盛之时,是李家执掌天上的大唐盛世,是唐睿宗李旦在位的时期啊!曾经的盛极一时,曾经的金碧辉煌,曾经的珠光宝气,曾经的纸醉金迷连同数不清的恩恩怨怨统统被岁月轻轻一抹,就灰飞烟灭。然而,这棵与大唐盛世并生并行的茶树却依然如故,与世事共沉浮,现依旧笑傲人间。多少帝王寻遍天下炼丹高人,无数次地炼啊!想长生不老,永保江山,可结果呢?都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人的生生死死都逃不过百岁的自然定数,惟有这些生长在南疆的古茶树们有意无意中竟走到今天,越过了千百年。这哪里还是茶树?分明就是一棵棵活生生的化石和生长着的古董,不,直接是一棵历经1300多个春秋的神树。我为这棵仍在给人类贡献嫩叶的神树而惊叹!一边是千年的树干,一边是绿嫩的叶片,大自然将如此神奇的现象集聚于一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我有些迫不及待地将手伸向茶树,来回地触摸它的树干及衍生出的“螃蟹脚”,感觉一下就像触及到了战马嘶鸣、旌旗飘摇的远古。一时神情恍惚,便有了时光倒流的感觉。

时光远去,古茶树依旧花开花落。每片叶子,每根树枝,都是历史千百年风霜的见证者,岁月的荣辱早沉淀其中,虽无语,却能在浸泡着普洱茶滚滚的茶汤中去感知。

穿行在古茶林间,浸润着普洱茶千年的悠香,急急不可耐地摘片嫩叶含在唇间,用味觉感受了一次千年茶树的味道,心即刻悠悠然,有了一种穿越的感觉。难怪在爱茶人心中,景迈山是他们的圣山。我便也对这圣山心生敬畏起来。站立在一棵有1300多年历史的神树面前,谁不敬畏呢?

看,茶林中古树与杂木错落丛生。大山与寨子,茶林与村舍,茶树与茶人,森林与村民,人与自然共融一体,相互依存,树以人为邻,人以树为伴,共生共荣。这可能就是普洱茶的神奇之处。

景迈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景迈村以傣族为主,芒景村却布朗族居多,彼此相拥相依,互相来往,和谐共处,保留着各自的语言、习俗和祭祀等传统。传承先民独特的茶文化,继承先祖以茶为技,以茶养生,以茶为生的生活方式,人与环境形成各自特有的生活轨迹。农耕时代,这些粗制茶叶还泡出一条沉淀着历史风云的“茶马古道”。以往,这闪耀着青铜般古色光辉的商旅要道曾让我恍如隔世、遥不可及,这次,双脚实实在在踏上了这方土地。

初冬的景迈山毫无寒意,阳光仍泛着她多情的笑意,无拘无束地簇拥着每位来客。古茶林里,斑驳的树干述说她千年的荣耀,深灰色的枝条展示不老的身姿,墨绿色的叶片召示着勃发的生命,若不介绍,很难相信这是上百、上千年的古茶林。据布朗族典籍记载,古茶林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35年历史。景迈山原本无茶树,是首领带领部下在此开辟家园,才植下这令后人羡慕不已的古茶林。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景迈山茶人,是布朗族的茶祖。谁料想,原本自给自足的农家茶树,却带动了后世一个产业的兴盛;促进一方经济的繁荣;成为名满天下的知名品牌。茶生意的兴旺,又衍生出了一条贯通中西,传播文明,穿越时空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以产茶点为中心,以云南两大产茶区为起点,在茶叶贸易中以马帮为载体运输茶叶到藏区和其他物资市场,以换取皮毛等产品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这条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兴盛于二战中后期的商旅古道,悠悠岁月中承载了道多少沧海桑田。一条是滇藏茶马古道,以西双版纳产茶区和普洱茶集散地普洱为中心的路线,景迈山即位于这条线路上。另一条是由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普洱茶产地和集散中心,经大理、怒江、丽江、迪庆到西藏, 再经帮达、昌都、墨竹工卡等地,到拉萨,再出境进入尼泊尔、不丹、印度……一条高海拔文明之路在沉重的马蹄声中不断扩散、延伸……时光苍老了岁月,茶马古道却越显年轻。

景迈山古茶园的茶叶,将悠悠的古道熏香了1000多年。普洱茶除带给人健康,还将青铜般的岁月发酵成珍贵的文化因子。至今,在远去的茶马古道曾经的驿站,在每一处古道旁,仍有因茶叶浸染而飘来的醇香。那山、那水、那人,无不彰显出普洱茶特有的神韵。景迈山,茶人中的圣山。

寨子里,很难见到其它的农作物,可谓家家有茶树,户户有茶林。他们以茶为生,以茶为伴,也因茶而富。每年采茶季节,许多沿海及海外的富商、名流,开着豪车鱼贯而入,为购得原生态的景迈山古茶园的茶叶而一掷千金,高价从茶农手中购得生茶。经杀青、制作完成之后,带着茶叶,更带着心中各自的期盼又匆匆而离去。景迈山茶价就像夏天的江水一样水涨船高。

无论茶价如何变化,景迈山人都要留存一部分供自家享受。他们能种茶,能制茶,也能享受茶带来的种种益处。寨子里家家有茶楼,人人能沏茶,个个会品茶。只要来客人,一杯香茶是必不可少的。居住于此的傣族、布依族,像普洱茶一样,在这方土地上一如既往地发酵着醇和回甘、红浓明亮的红茶汤般生活。

世界在变,景迈山仍在这多变的当下发生种种蜕变。观念在变,追求不变;生活在变,景迈山人的情怀不变。午后,许多老人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吊角楼前,背靠躺椅,抽着旱烟,喝着酽茶,在子孙的簇拥下,看着太阳慢慢从西边滑落,惬意的日子,就在这轻松与悠闲的黄昏中翻过。

【摘自2016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平(云南水富)】

先生驾鹤西归去,天国增添一茶仙丨深切怀念著名茶专家曾云荣

中国著名茶人曾云荣先生于2021年4月5日凌晨一点二十五分不幸逝世,享年79岁,他一生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勐海县劳动模范、西双版纳州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觉农勋章获得者,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他的去世,是我国茶业界一个重大损失。

在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人们经常见到一位活跃在勐海重大茶事活动中的茶界闻名、精神矍铄、年逾七旬的老茶人,他就是人称老茶树的曾云荣研究员。


曾云荣这位生于1942年9月澜沧拉枯族汉子,1961年从云南大理农校茶叶班毕业后,被分配到勐海这个“普洱茶之乡”从事茶叶科技推广、研究工作数十年。长期担任勐海县茶办主任,兼任国家级、省级茶叶协会顾问、副会长、理事等职,几十年辛勤耕耘、事茶不倦,为勐海的茶叶发展、财政增收、茶农脱贫致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被评为云南省 “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和“西双版纳科技带头人”,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7年被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获茶马奖,2013年获得了“吴觉农思想贡献奖”和吴觉农勋章。2019年8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茶是我的灵魂,茶汤浸透了我的每个细胞;我崇尚茶树带给人类健康的自然属性,崇尚茶叶所蕴含和折射出来的人生哲理”。这是老茶树曾云荣对茶的诠释,践行着他对茶的热爱和执着,谱写了他绚丽多彩的茶叶人生。

一、推广茶园丰产栽培技术,铸就云南第一产茶大县建功勋

1961年中秋,毕业于云南大理农校茶叶班的曾云荣,身背简单行李和茶叶书籍,只身来到勐海县农科所报到,被分配做技术员工作。为了摸清勐海县的茶叶历史、古茶山分布,茶叶品种和传统种植等情况,他利用上山下乡的机会深入古茶山调查研究,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并被勐海悠久的茶叶生产贸易历史和独特丰富的民族茶文化深深吸引。同时他看到由于历史和科技等原因,群众在茶树种植管理上还沿袭着刀耕火种、粗放经营,让茶树靠自然地力生长,重种轻管、重采轻养,造成茶树长势差,茶叶单位产量很低的现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要恢复茶山的生机,大面积发展茶叶,造福社会,造福茶农。首先要从发展新茶园,改造老茶园,提高茶叶产量入手。拉祜汉子说干就干,他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制定周密计划,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到茶园改造实践中。为了给勐海发展新茶园建立样板,他连续八年亲自到景真村蹲点,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属社队企业的茶山“勐遮公社景真大队茶山”,茶山面积达521亩,实施了规格化育苗和新茶园开挖种植沟新技术等,并依托景真茶山试点为全县培养了56个茶叶辅导员和大批农民技术人员,带动全县发展了74个大队茶山,6个公社茶山,共种植3.2万亩茶园,成为全县的主要茶园。78年到81年,在勐阿公社南朗河进行了茶树丰产栽培试验,经过三年时间,使茶园单产由原来的60斤增到10亩平均单产333.8~521.3斤。82年利用该技术对勐海公社景竜大队近于荒芜的164亩茶园进行改造,投产后单产由9斤提高到174.1斤,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他的努力使人们看到了勐海茶叶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1986年,国家农业部、外贸部给勐海下达了改造万亩低产茶园、建成出口基地的建设任务,他被任命为出口基地建设办公室主任兼技术总指挥,经过三年的努力,在该县8个乡20个村,共改造10248.8亩,超额完成了改造1万亩的任务指标,单产由原来的42斤提高到138.96斤,5年共增产2.7万担,茶农增收696.8万元,县财政增收218.9万元。


1990年,勐海县人民政府根据出口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制定了10万亩单产100斤的“101”基本茶园建设工程计划,他“一人设计,带领多人施工”,到2000年为止,完成了100648亩的改造,超额完成计划,全县产量达24万担,使勐海县茶叶生产登上新台阶,成为云南省第一产茶大县,这一项目被省政府评为出口创汇一等奖,为茶农增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 茶树品种繁育多样化、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提升科技服务质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勐海茶叶品种混杂和品质不佳的问题亟待解决。曾云荣跑省上,去州上争取项目,1992年创建了西双版纳州茶树良种场,基地面积达400亩。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思茅、临沧等地引进云抗十号、云抗十四号、长叶白毫、矮丰、云梅、云瑰等10多个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定植了53亩母本园,建立了20亩苗圃,每年繁育扦插苗百万株,逐渐替换了产量和效益偏低的老化品种。为了加快全县茶叶产业发展,他组织建立了茶叶技术辅导站、茶叶技术推广站、茶叶生产示范站等示范推广机构,健全了全县茶叶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提升了全县茶叶科技服务质量和水平。他设计和组织了实施“茶樟间作”、“茶园综合技术栽培实验示范”等科研课题。培训了一批农民技术员,培养了95名职业中学茶业专业毕业生及38名茶叶辅导员,为勐海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输送了大批茶叶科技骨干和基层技术人员,使勐海茶叶的品种、品质、制茶工艺有了质的飞跃,提升了勐海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为该县后期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知名品牌创建区建设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三、非洲植茶 播撒友谊 为国争光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故乡,世界各国的茶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茶叶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又一重大贡献,是连接世界各国的纽带和桥梁。上世纪60年代,党和政府播撒友谊,援助非洲。1969年8月至1972年5月,曾云荣被国家农垦部选派到非洲参加中国援助马里共和国专家组,承担建设100公顷法拉果茶场任务。出征前他激动的说:“能被国家选派到非洲去帮助种茶,承担这么光荣重大的任务,能代表国家去尽一点国际主义义务,我感到非常荣幸!请党和政府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为中国人争光争气!”。

马里气候酷热,由于长期受殖民地统治影响,这里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在马里法拉果茶场,他主要负责茶苗繁育和协助管理20公顷生产茶园,这里本来不是茶树繁育生长最适宜区,在这里种茶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马里气候条件能不能育出优良的茶苗,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怀着为国争光的政治责任感和发展中马友谊的历史使命感,克服气候环境不适、生活习惯迥异、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思念家人等重重困难,积极迎接挑战,直面压力,不辞辛劳,一心一意扑在援助马里种茶这项伟大事业上。经过反复推敲设计、测算实验,他选择搭棚遮荫以降低温度,改良土壤以保持水分,采用茶枝条扦插繁殖办法累计育苗500余万株,在当地创造了历史奇迹,受到了马里政府和中国驻马大使馆经济参赞的肯定和赞扬。


在非洲的第二年,有关方面又把定植80公顷面积所需300万株茶苗的任务交给了曾云荣,他带领当地黑人员工一起从事茶苗繁育工作,在实践中他言传身教、手把手传授当地员工技术和要领,不但如期超额完成了300万株茶苗的繁育任务,而且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为当地茶树栽培种植储备了人才。19 71年,非洲遭遇大旱,流进马里锡卡索的东法拉果和西法拉果两条河的水流量锐减,马里恶劣的沙漠气候立刻加剧,严重影响着已经移栽成活茶苗的生长,出现了成片的枯萎濒临死亡,眼看着自己和马里兄弟一年多的辛劳将被无情的恶劣气候所摧毁,曾云荣感到心如刀绞一样难过,他寝食难安,焦躁万分,个人荣辱事小,祖国和人民的荣辱事大,不行!他骨子里拉祜族那种坚韧刚毅、不服输的个性迸发了,他决定用自己的智慧与恶劣气候搏一搏!他急匆匆到河边去勘察,查看河水流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河里一小股水流,使他产生了智慧的亮光,他决定堵坝蓄水,引水灌溉茶苗。他立即带领当地兄弟砍伐木料、下水堵坝,把河水积存起来导引到茶园,久旱的茶苗得到了水的滋润,渐渐地复活,并重现了勃勃的生机。

曾云荣在非洲种茶的故事,充满着辛勤智慧和传奇,也是他人生最光彩的一笔。中国专家的身体力行、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作风,令受援国的官员专家和民众刮目相看,深为敬佩。我国驻马里大使馆经济参赞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久他积劳成疾,祖国和人民关心他的健康,决定让他提前离开非洲回国治疗。当听到他要回国的消息,那些与他一起共同为茶叶事业流血汗的马里朋友,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依依不舍地欢送这位为他们繁育茶苗、教他们茶叶科技的中国专家,至今当地人还在传颂着中国专家教他们种茶的故事。这是令他永远难以忘却的一段异域情怀,他的工作得到受援国肯定,为祖国和人民争光添彩。

四、替代种植,以茶代罂驱毒魔

毒品是全人类社会公敌,禁毒斗争是世界人民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少仁人志士为之付出了可贵生命,毒品一日不除,世界难得安宁。为此,联合国制定了帮助毒品产地实施替代种植,发展当地经济,驱除毒魔的战略。


一提到“金三角”,让人不由自主想到毒品,它成为了毒品、毒源和罪恶的代名词。1992年受缅甸禅帮东部第四特区政府的邀请,曾云荣一行到离勐海县边境不远的缅甸边境地区进行考察,寻找以农业种植替代罂粟的办法,看到一片片美丽妖娆的罂粟花,他们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深知毒品危害的曾云荣住在色勒县政府铁皮瓦房招待所里彻夜难眠。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地把用种植茶叶来替代罂粟的设想提了出来,他认为缅甸的色勒、大勐养、帮角等地适宜种茶。考察完毕,勐海县与禅帮东部第四特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建设百亩茶园协议书》,协议规定:由勐海县出专家、技术、种籽、工具等,帮助缅甸东部禅帮第四特区种植建设茶园100亩,产量指标每亩达到100斤,3年投产。协议签订后,曾云荣奉命率领茶叶科技工作者,带着茶树种籽出境,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出国种茶之旅。


在缅甸色勒山区的一片罂粟地,他和他的同伴在那里安营扎寨,带领当地“烟民”开垦种植示范茶园。为了验证茶叶替代罂粟种植在色勒地区的可行性,他们根据不同地形、土壤、气候特征,分别在勐养种了3亩,帮角种21.6亩,色勒种近100亩,并对三个试点茶园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规划,制定了技术规程。茶苗种下后,曾云荣安排技术人员负责茶园和茶树幼苗的日常管理,自己每隔一两个月都要到境外去看一次,亲自到三个试验点细心的查看茶苗的生长情况,与缅方人员会晤交流,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中国工作组的辛勤工作及缅方的积极配合,小茶树一天比一天长高长大,不满三年就成园了。1996年投入开采,按照当时茶叶价测算,1亩茶叶鲜叶收入达到700元,比种植一年生的罂粟经济收益要高出许多,项目取得成功,“烟民”转为“茶农”,再不想种那害人、被诅咒的“罂粟”了。中缅双方认为:茶园建设过程中,密切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此后这种替代种植方式被广泛推广到西双版纳州与周边国家传统毒源区的各类农业技术合作中,出现了“水稻替代”、“甘蔗替代”等模式,被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定为“中国云南勐海禁毒模式”,为人类社会最终驱除毒魔奠定了基础。

五、资源普查立新功,言传身教育后人

澜沧江中下游是茶树的源产地中心地带,这里曾经生长着闻名世界的野生茶树王和栽培型茶王树,它们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化石和悠久产茶历史的见证,勐海是当之无愧的茶的老家,历经千年,一直在中国茶史、世界茶史上默默的书写着厚重的民族茶文化传奇。


为加强古茶树保护利用,1991年曾云荣被勐海县任命为古茶树保护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对古茶树的保护工作,为古茶树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了古茶树保护利用开发,造福茶区各族群众。2002年6月,在州茶业协会与他的积极协调下,西双版纳州政府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茶业协会在景洪联合成功举办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180多名茶界专家学者出席,为中国普洱茶产业的复兴起到了“正名”和极大推动作用。


为了挖掘西双版纳州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普洱茶产业。2004年3月至7月,西双版纳率先组织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州古茶园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他作为该项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兼任勐腊普查组组长,他虽然年逾六旬,但带领年轻组员一起翻山涉水考察、征集古茶树资源,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他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了《历览西双版纳古茶山》一书,成为人们了解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茶叶发展史和茶文化的工具性书籍,同年该项目被评定为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10月,年逾古稀的他依然被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普查保护领导小组聘请为专家顾问,他走进古茶园、见到古茶树似乎变年轻了,高山陡坡均被他踩在脚下,雄姿勃发,精神抖擞。


曾云荣常常回忆起自己为茶叶事业奋斗走过的历程,有苦有乐,有悲有喜,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把一生积累的茶叶科技知识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多年来他不仅积极实践,他还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书写下来,供茶叶科技工作者参考学习,先后在《云南茶叶》、《普洱茶论文专辑》等书刊上发表了《澜沧江茶山论古今》、《缅甸掸邦东部的春天》、《发展茶樟间作园,振兴勐海茶业》、《浅析勐海的茶叶生产发展》、《建立南糯山万亩茶场的初步设想》、《勐海县茶园生产栽培试验示范》、《勐海茶叶四十年》和《普洱茶的功效作用》等。2003年前后,他先后创建了茶樟间作示范基地和曾氏老茶树茶厂,在他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下,一大批年轻科技人员迅速成长起来,有的已经成为省厅领导,有的已经成为茶叶产业发展带头人和高级专家,儿子、儿媳在他的影响下也加入了茶叶行业,并成为行业专家和科技骨干。在他的影响和帮助下,在勐海县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100余名茶叶专业人员获得了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称,大大增强了各茶企技术骨干的信心,提高了大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普洱茶加工工艺不断得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勐海普洱茶在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勐海茶叶产业得到了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勐海县共有茶园总面积90.7万亩,干毛茶总产量 3.17万吨,精制茶产量1.58万吨,综合产值超百亿元,使勐海成为名副其实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08年,在勐海茶办岗位上奋斗了近半世纪的曾云荣光荣退休了,但这匹立志终生为普洱茶事业而奋斗的老马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市场经济发展给普洱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他更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茶叶的文化交流、科普宣传及品牌推介上来,把自己的生活和茶叶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离。


随着科技和检测手段的发展,优质、生态普洱茶的保健功效越来越被世人所接受、认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追崇着普洱茶,普洱茶蕴育着无限商机,有些有战略眼光的商家和爱茶人士接踵而至来到云南考察,寻求发展机遇。勐海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茶树资源吸引了行家眼球,纷纷组团来这里考察,他们到勐海首先想到的是拜访老茶树曾云荣,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指点和建议。对来访者,曾云荣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热情接待他们,对他们的问题一一作答,从他谦和的态度和淳朴的话语中,人们悟出了普洱茶的真谛,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一些到访者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场拜他为师。


2007年在广东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近40年的老茶人陈升河率领自己的团队到云南各主产茶区考察,最后听取老茶树曾云荣的建议,决定扎根勐海发展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在勐海建立了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2008年曾云荣和著名茶企陈升茶厂的陈升河董事长、时任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会长彭哲、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汪云刚研究员联手发起成立了老班章茶研究会,以一个村茶叶成立研究会的,这在全世界是一个创举,聚集了全国茶叶界知名专家和茶叶爱好者,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一下声名远播,稳坐勐海数千家茶叶企业第二交椅,年销售额达数亿元,茶厂基地老班章村茶农收入从2010年户均收入20万元,到2014年人均收入达20万元,成为全国少有的以茶扬名的古茶村,在陈升茶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老班章村容村貌发生面目一新的改变,户户建起了小洋楼,人人买起了小汽车。几年来,作为专职副会长的曾云荣带领他的专家团队深入老班章开展生境调查和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指导当地茶农对老茶树进行科学管理,努力维护老班章这个普洱茶品牌和普洱茶标杆,持久造福当地茶农群众。如今,勐海各个古茶村争相要求与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合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与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合作,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才有希望。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初制加工基地建到哪里,那里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


弘扬民族茶文化,助推勐海茶产业发展,老茶树曾云荣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参加勐海茶叶茶文化协会活动。几年来他热心于茶叶协会工作,不顾自己年高多病,有时在医院输液,他刚拔掉吊针就走进茶山为茶农授课,普及茶叶知识和茶文化,在勐海的西定、苏湖、南糯山、勐宋、勐满及澜沧的景迈等古茶山多次留下他活跃的足迹,中国国际普洱茶节、勐海茶王节、茶叶品鉴会等重大茶事活动留下他矫健的身影。同时,他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撰写了珍贵史料“勐海茶叶百年”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等,还把多年来从事茶叶推广研究的经历经验整理发表在相关报刊杂志上,被广大读者广为传颂和学习。2015年他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全国学会工作积极分子”。


围绕云南省打造千亿元茶产业,让云茶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老茶树曾云荣老当益壮不仅到广东、北京、上海及省内茶叶展销会宣传茶文化、推销茶品牌,还亲自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宣传、推广普洱茶文化,提高普洱茶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促进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老茶树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19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曾云荣获得这一至高荣誉。纪念章使用铜胎镀金材质,通径为50毫米,主要元素为五星、“70”飘带、团锦结、如意祥云和光芒,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核心部分为五星,代表国家荣誉。


老茶树曾云荣是茶叶界的旗帜和标杆,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他!


以上内容转至勐海县茶业协会。


2020年10月22日,我们在考察南糯山之际,到勐海县城曾云荣家中,现场采访了曾老师,当时曾老师身体状况就不是很好,身体虚弱,腿脚不灵便,还一直在咳嗽。在我们表明来意之后,曾老师仍是强打精神,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们的专访,我们感动之余,内疚万分。




 今天惊闻曾老师噩耗,不胜悲恸和惋惜,刚刚还在收听采访他的录音,呜呼!音容尚留,斯人已去!从此人间少了一位专家,天国多了一位茶仙。相信有茶相伴,天国不会寂寞,惟愿曾云荣老师一路走好!


以下是我们采访曾云荣老师的部分内容:

作者:曾老师,您好,很荣幸来采访您,我们今天的第一个问题是,南糯山的“南糯”是什么意思?

曾云荣:傣语中,“南”是水的意思,“糯”是竹笋的意思。之所以叫南糯山就是因为以前的哈尼人用山上产的竹笋招待傣王,傣王吃过后很满意,就用它来命名了。


作者:那棵800多年的茶树王,是您们最先发现的吗?

曾云荣:你说的是半坡老寨的开才家认养的2号树吧,是我们发现的,当时邹家驹、黄炳生一些专家还来鉴证,就住在山上,还搭了帐篷,记得他们还和寨子里的哈尼人一起唱歌跳舞。因为路比较难走,从寨子里到茶树王那里要1公里多,路宽也就1公尺左右,当时他们提出来要修路,我说不能修,如果小车、摩托车和拖拉机都进去,生态就完全被破坏了!


作者:那么1号树又是哪一棵?它的树龄又是怎样鉴定的呢?

曾云荣:1号树呢,就是沙归捌玛茶厂上去的那棵,也就是1995年死掉的那棵,这棵树的树龄争议很大。因为1953年专家们最先发现这棵1号树的时候,旁边还有一棵大茶树,就砍了一棵,经过数年轮测算出它的树龄为800年以上,再根据哈尼人父子连名制推算,按第一代栽种这棵茶树沙归,平均每一代按20岁估算,到当时正好是55代,作出1号树的树龄也在“800年以上”的结论。


作者:曾老师当了30多年的茶办主任,请您介绍一下勐海的茶资源。

曾云荣:我是1974年开始当的茶办主任,一直到2008年,干了33年的茶办主任。根据2008年的统计,勐海的茶资源共有24万多亩,现在已经有87.6万亩了。从1957年云南省茶叶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根据当时勐海茶科所的老所长蒋铨和勐海茶厂的厂长唐庆阳普查的古茶树资源,按每亩240株的密度统计,勐海的古茶园面积共有8.8万多亩,这个数据一直沿了好长时间。现在统计测量的勐海古茶园,共有4.8万亩。实际上不止这个数,在打洛曼夕到勐板这片,茶园跨度有几十公里,我估计至少也有1万亩。


作者:南糯山1号茶树王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曾云荣:天灾人祸,可以说是和人有关,虽然年老体衰是自然规律,但是我们为了延续它的生命,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用了水泥,在树下铺了水泥造成,可以说是好心办了坏事啊!千家寨那棵2700年的茶树王,也有这种情况,人们为了观赏方便,把它围起来,还修建了石埂和石碑。当年为了保护这棵树让我发言,我就讲了南糯山1号茶树王的教训,说人为使用了水泥保护不当,才让它过早死去。为这个事云南省茶叶协会的邹家驹还发了文,质疑台湾茶商建亭立碑伤害了茶树,结果人家还和他打了官司。


作者:南糯山上以前有没有茶马古道?

曾云荣:有的,在从多依寨到丫口老寨,往景洪嘎洒方向,这条古道现在还可以走,它的历史很久了,可以说和南糯山得名的时期相同,因为当年傣王命名南糯山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茶马古道。

从丫口老寨出发,有3个条路线:

一条是走嘎洒到景洪再到普洱。

一条是从南拉、小乎拉到佛海,从佛海又分2条,1条经糯扎渡往勐往方向到普洱。1条从打洛到景栋到缅甸仰光,从仰光一边前往印度的加尔各答到尼泊尔最后到西藏;一边到香港和东南亚国家。

一条是从格朗和、帕沙、勐混到打洛。

作者:南糯山以前的南糯白毫为什么那么出名?用的是什么工艺?

曾云荣:关键是原料,做好的用捌玛的原料,采摘的时候必须用一芽一叶的半开叶,现在说南糯白毫是烘青绿茶,实际上还是用炒锅干燥的,应该属于炒青绿茶。


作者:南糯白毫是用机器做的还是手工做?

曾云荣:手工的,84年的时候我们用云南茶拿去评奖,因为是云南大叶种,苦涩味重都没有中奖,只有勐宋那卡的竹筒茶,因为形状独特,被评了一个造型奖。

作者:南糯山以前做的红茶是红碎茶还是红条茶?

曾云荣:红条茶。


作者:勐海这里有很多河流,有几条是从南糯山留下来的,由于这些河里的沙子闪闪发光,勐海的地下水也有这种情况,有人称之为白沙水,经过这种白沙水发酵的熟茶,滋味特别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曾云荣:这应该和勐海的地理特点有关,我怀疑南糯山上有矿石,才会形成这种白沙水,南糯山比较大的河就是流经多依寨、半坡老寨和石头寨那条河了,现在叫南糯河。

采访团队:今逸堂、企业外脑、新茶媒、勐海县茶业协会

记录、文字整理:刀哥

图:王磊

资料提供:勐海今逸堂茶业有限公司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识,请关注新茶媒,关注刀哥说茶



找到约1,41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