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建瓯茶文化

找到约16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建瓯茶企纷纷进行改革 希冀谋求新一轮发展

曾依靠国家统销统购“躺赢”的建瓯茶,在经历市场萎缩、茶叶滞销、茶厂凋敝的困境后,茶企纷纷进行改革,希冀谋求新一轮发展。



北苑贡茶,何日盛景重来


  “太神奇了,茶沫上竟然能写字!”在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建瓯茶企以文化为引,为北苑贡茶寻求突围之路,引来不少客商及游客体验,游客周女士经茶人指导,在点出的茶沫上书写出一个“茶”字,稀奇不已。

  北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廷御茶园,北苑茶曾上贡四朝(五代十国闽、宋、元、明),历时458年,在中国茶史上曾有过辉煌,至今依然声名远播。然而,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北苑贡茶,即便现在全市干毛茶年产量约1.23万吨,产值达8.79亿元,可与兄弟县市武夷山相比,仍相去甚远,不尽如人意。该如何重现昔日辉煌?

各自为战散如沙


  “现在,我们茶企已开始抱团取暖。”北苑贡茶协会会长周伟说,然而以前却是一盘散沙的局面。

  散沙局面要从改革开放之前说起。当时,茶叶出口是国家创汇增收的主要项目,建瓯茶由国家统销统购,所以建瓯茶一直处在“不怕卖不掉,就怕你没有”这种不愁销路的状态,造成大部分茶农长期以来不重视茶叶加工工艺的创新和改进。

  上世纪90年代初,茶叶外销市场萎缩严重,完全依赖出口的建瓯茶叶迎来寒冬。茶叶滞销,茶山难以产生效益,茶农开始纷纷砍掉茶树改种橘子等作物,彼时全镇乌龙茶园不足百亩。

  直至本世纪初,茶企纷纷进行改革,摒弃过去粗放型的制茶工艺,走上精品路线。而今,茶市再次走俏,建瓯大大小小的茶厂渐多。全市现有各类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约1415家,其中规模企业10家、SC认证39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

  “可惜,大多数茶企的发展理念还是老套。”周伟告诉记者,忽略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等的融合发展,致使建瓯茶活力不足。虽然茶叶经营企业多达1415家,但注册的仅有250多家,规模大多呈现“小、散、差”的状况,年产干毛茶1万多吨,占据全市干茶产量的85%,占南平市茶叶产量的20%以上,量大而不精。“一些茶企每年采茶多达四五次,品质一直徘徊不前。”

回归传统觅复兴


  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一些企业已崭露头角,南平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位于建瓯东峰镇的成龙茶厂就是其中翘楚。该茶厂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如今,成为建瓯“矮脚乌龙王”。

  “现在每年产量大概有20万公斤,年产值大概2000万元。”成龙茶厂厂长、省第二批非遗保护项目建瓯北苑贡茶代表性传承人刘成龙说,为了谋发展,正在将老茶厂改造成一个茶文化体验馆,供游客品茗、鉴茶,体验制茶。

  “北苑贡茶发展上千年依旧为众人所知晓,是因为它特有的制作工艺以及优良品质。因此,无论建瓯茶产业如何发展,但其味道不能变。”刘成龙说,茶叶市场有起有落,无论何时,都需要有人守住传统的味道。

  缘此,从1970年开始做茶,1993年开始研究北苑贡茶传统工艺,几十年来如一日,刘成龙专心制茶。尤其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从不跳过任何一道传统制茶工序。刘成龙认为,即便制茶工艺要创新、企业发展要创新,那都应是在掌握传统工艺的基础之上。

  得益于这样的坚守,刘成龙在秉持北苑贡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技术创新,通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北苑贡茶源本正宗的“软枝矮脚乌龙茶”,产品销往福建、广东、浙江等16个省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

融合思路寻发展


  在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下,建瓯统筹起全市茶产业、观光旅游、历史文化等资源,对北苑贡茶文化内涵和品质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全市中长远旅游发展规划,促进茶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打造全市经济新增长极。

  东峰镇在全市率先探路。东峰镇是闽北乌龙茶的主产区,更是北苑贡茶矮脚乌龙的产区,该镇的桂林村至今还保存着具有160年以上历史的矮脚乌龙茶园15亩。1990年,台湾茶业界泰斗吴振铎教授经过缜密的科学考证,也确认了这片矮脚乌龙为台湾青心乌龙的祖树,是台湾享有盛誉的“青心乌龙”“冻顶乌龙”的祖籍园。去年9月,东峰镇利用这些资源,举办了首届中华北苑茶神文化节,打造北苑贡茶特色小镇。未来,这里还将建设北苑茶文化展厅,与北苑御焙遗址等诸多文化遗存相得益彰,走茶、旅、文融合发展之路。

  建瓯市副市长黄洪河告诉记者,建瓯正朝着打造北苑贡茶茶叶特色强市的目标迈进,鼓励全市茶企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包括茶食品、茶罐装饮料、茶医药、茶保健品、茶工艺品等,延伸产业链,力争到2022年实现茶叶总产值、出口额、创税收各翻一番。

  在黄洪河看来,除了延伸产业链,还要注重挖掘旅游文化资源。对此,建瓯还将依靠茶文化,以点连线,打造建瓯茶文化观光旅游线路。把小桥镇的“十里景观带”及周边茶园、川石茶果农场生态园、东游际下生态茶园、东峰凤山茶园等,通过“茶文化”贯穿起来,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茶园定制、电商销售、互联网+为一体的茶叶小镇,将建瓯建成为一个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建瓯:文化兴茶 生态立茶 科技助茶

虽已入冬,但走进首批“南平市最美绿色生态茶园”——建瓯市小桥镇后塘村的甘源千亩生态茶园,依然满目绿意,园里觅食的动物与茶园组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美景。

“甘源生态茶园在北宋时期就已成为北苑贡茶三十六内园之一,也是北苑贡茶御焙‘西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经济价值。”小桥镇党委书记黄涛华介绍说,近年来,小桥镇充分挖掘甘源生态茶园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元素,打造了景观台、云茶亭、风雨长廊、浣洗池等景点,重现北苑贡茶古道风采,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建瓯茶文化。

茶志《北苑别录》有记载:“建安之东三十里,其下值北苑。官焙三十二,内园三十六。”小桥镇是北苑贡茶三十二焙御焙遗址之一“西焙”的所在地,早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便开始生产北苑贡茶,所制“龙凤团茶”为御贡上品,茶文化传承至今。

小桥全镇茶园面积4万亩,约占建瓯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现有茶企586家,每年外销超7000吨茶叶,占全建瓯毛茶的80%,已初步形成北苑贡茶集散中心,2021年全镇茶产业产值达7亿元。

黄涛华表示,茶产业是小桥镇最有区域特色、最具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虽然小桥镇的茶产业在向前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茶园多、块头小,产业化水平不高;茶企多、规模小,龙头带动力不足;品牌多、名牌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虽有不足,但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市场前景广阔和国家政策支持等又是小桥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黄涛华说,加快小桥镇茶产业发展壮大,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质量兴茶富农为目标,坚持绿色化生产、清洁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因此,小桥镇立足“茗香古镇、茶旅小桥”发展定位,坚持抓党建引领、抓“三茶”统筹,推出“双链”党建新模式,积极探索把党建链条和茶产业链条拧在一起的工作方法,创新打造“党建联合体”,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双链”共振、深度融合,全方位激发党建活力,以品牌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我们在建瓯市政协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党委牵头、支部联动、各方合作、资源共享、互促互进的方式,组织七家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打造‘三茶’统筹发展党建联合体。”黄涛华颇为自豪地说,七家单位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城乡互助”的要求,共同绘就“三茶”统筹发展“同心圆”。

不仅如此,小桥镇积极践行“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构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项目工作布局,大力实施“三带融合”工程,全面推进国道沿线党建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十公里茶文化展示带深度融合。

“我们促成建设了闽北首个茶产业加工区——建瓯市北苑贡茶集中加工园区,陆续实施了阳泽北苑贡茶特色街、大众茶馆、茶产业发展中心、小桥镇十公里茶文化展示带、茶文化主题公园等产业民生项目。”黄涛华表示,小桥镇正积极谋划实施“大地指纹”茶宿集、鱼茶共养等接续项目。

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产业。茶产业要加快发展,文化要先行。文化“兴”茶,就是要推动茶文化与茶经济的融合,提升北苑贡茶的品位。黄涛华说:“我们要坚持文化兴茶、生态立茶、科技助茶,努力交出一份以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小桥答卷。”(卢国华 林水鑫 魏剑生)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建瓯:茗香古镇小桥 释放绿色发展新活力

福建南平下辖的建瓯市小桥镇是南宋史学家袁枢的故乡,也是出土国家一级文物——西周青铜甬钟的故地。同时,据茶志《北苑别录》记载:“建安之东三十里,其下值北苑。官焙三十二,内园三十六。”小桥镇是北苑贡茶三十二焙御焙遗址之一“西焙”的所在地,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便开始生产北苑贡茶,所制“龙凤团茶”为御贡上品,当地茶文化氛围浓厚。甘源生态茶园获得首批“南平市最美绿色生态茶园”。

△小桥镇甘源生态茶园 吴萍 摄

小桥镇充分挖掘甘源生态茶园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元素,打造了景观台、云茶亭、风雨长廊、浣洗池等景点,重现北苑贡茶古道风采,让游客在观光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建瓯茶文化。据统计,小桥全镇茶园面积4.5万亩,约占建瓯全市茶叶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现有茶企586家,每年外销超7000吨茶叶,占全建瓯毛茶的80%,是闽北乃至福建省茶叶生产加工销售规模最大的乡镇,已初步形成北苑贡茶集散中心,2022年,小桥镇茶产业产值超过3亿元。

近年来,小桥镇通过党委牵头、支部联动、各方合作、资源共享、互促互进的方式,组织七家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打造“三茶”统筹发展党建联合体,七家单位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城乡互助”的要求,共同绘就“三茶”统筹发展“同心圆”。

不仅如此,小桥镇积极践行“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构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项目工作布局,大力实施“三带融合”工程,促成建设了闽北首个茶产业加工区——建瓯市北苑贡茶集中加工园区,预计总投资3.17亿元,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使用,其中一块地在竞标中溢价159%,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陆续实施了阳泽北苑贡茶特色街、大众茶馆、茶产业发展中心、小桥镇十公里茶文化展示带、茶文化主题公园等产业民生项目,同时,“大地指纹”茶宿集、鱼茶共养等接续项目正在积极谋划中。

据实地调研,小桥镇的茶产业整体向前发展,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市场前景广阔和国家政策支持是小桥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因此,小桥镇立足“茗香古镇、茶旅小桥”发展定位,坚持抓党建引领、抓“三茶”统筹,推出“双链”党建新模式,积极探索把党建链条和茶产业链条拧在一起的工作方法,创新打造“党建联合体”,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双链”共振、深度融合,全方位激发党建活力,以品牌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茶产业要加快发展,文化要先行。文化“兴”茶,就是要推动茶文化与茶经济融合发展,提升北苑贡茶的品位。接下来,小桥镇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质量兴茶富农为目标,坚持绿色化生产、清洁化加工、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小桥镇党委书记黄涛华表示,要坚持文化兴茶、生态立茶、科技助茶,努力交出一份以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小桥答卷。

来源:今日头条、中经网福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