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西安吉白茶

找到约19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特异茶树“安吉白茶”路还有多远

“安吉白茶”白化阶段,芽叶呈玉白色,并且具有较高的茶氨酸(茶叶鲜味的主要成分)、以及相对较低的儿茶素总量(茶叶苦涩味的主要成分),从而使得做的绿茶,干茶嫩绿、滋味鲜爽不苦涩。“安吉白茶”做的绿茶品质较优,符合人们对绿茶品质的要求,这也是安吉白茶深受喜爱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吃,已经由吃的饱转变为了吃的好并且要吃的健康。这也就促使茶树品种的选育,不仅要注重产量而且也要注重品质、以及健康功效(或者在优异的品质下可以适当的降低对产量的要求)。这种转变也带动了特异茶产品的开发(特异茶产品也能反过来引到消费),如白化茶、可可茶、高花青素茶等。

特异茶树安吉白茶优异的品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对高品质绿茶的要求;茶氨酸具有安神、减少紧张和松弛神经作用,较高茶氨酸的特性也使安吉白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对保健功效的需求。

另外,多项研究表明安吉白茶可种植的区域较广,浙江、江苏、江西、河南、四川、贵州等多个产茶省份都有种植,其抗性和性状稳定性也较好,并且安吉白茶的经济效益较好,这就满足了生产者的要求。

所以综合来看,至少在最近15-20年安吉白茶的发展应该都会比较好。

为何是15-20年?因为安吉白茶也有较明显的不足:其白化具有阶段性,温度高于20℃/22℃就会变绿,并且高茶氨酸的特性会消失;其儿茶素的含量较低,儿茶素是茶叶含量较高并且具有重要功能的品质成分,其含量较低会使茶叶不耐泡,从计量的角度来讲其的儿茶素功效可能会下降。所以随着育种工作者的努力很有可能选出优于安吉白茶的特异茶树品种,而培育一个茶树品种一般要15-20年(目前白化茶树多数都有与安吉白茶一样的不足)。

需求引领茶产品,特异茶产品也能触发消费。“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片树叶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希望安吉白茶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育种工作者能加快育种进程,培育出优于安吉白茶的茶树品种。

来源:茶科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第四篇(浙江、江西、湖南)

浙江

作为绿茶大省,“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浙江有4项绿茶制作技艺入选,包括西湖龙井制作技艺(2008)、婺州举岩制作技艺(2008)、紫笋茶制作技艺(2011)、安吉白茶制作技艺(2011),以及2项民俗:庙会(赶茶场)(2008)、径山茶宴(2011)。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制作技艺)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提起茶就绕不开杭州,我们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茶是杭州的“金名片”。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西湖龙井产地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制作技艺,即“抓、抖、搭(透)、拓(抹)、捺、推、扣、甩、磨、压”十大手法。

制成的西湖龙井扁平光滑,色泽嫩绿,汤色明亮,嫩栗香或豆花香明显,滋味鲜醇爽口,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有“绿茶皇后”之美誉。


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制作技艺)

婺州举岩制茶技艺主要流布于浙江省金华市北山一带,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产地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有一巨岩耸立,犹如仙人所举,因此而得名。

炒制1千克婺州举岩约需要3-4万个芽叶。其制作技艺有摊青、青锅、揉捻、二锅、做坯整形、烘焙、精选储存等工序。炒制特点是以炒为主,炒焙结合。

婺州举岩茶品细紧略扁,微带茸毫,色泽银翠交辉,香味持久,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匀整,入口则鲜醇甘美,清新宜人。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的紫笋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是上品贡茶中的“老前辈”。早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就有提到紫笋状的茶叶品质上佳。


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浙江省长兴县,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紫笋茶的制作工艺需经过摊青、杀青、回凉、初烘、复烘等14道工序,成品茶芽色带紫,芽形如笋。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尝之齿颊甘香。

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浙江省安吉县,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作安吉白茶,其工艺可分为采摘、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收灰干燥7道工序。安吉白茶叶片极薄,对温度、湿度、手法等要求极高,否则易产生焦叶、红梗。

制成的安吉白茶形似凤羽,以白、活、香、鲜、清为特色,鲜叶、干茶均叶白脉绿,颜色鲜活。其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绿茶高3-4倍,茶叶汤色清澈透亮,鲜味足,香气持久。


庙会(赶茶场)

庙会(赶茶场)主要流布于浙江省磐安县玉山一带,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赶茶场是为纪念晋代“茶神”许逊而举办的活动,后形成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庙会——“春社”和“秋社”。

赶茶场包含茶神祭典仪式、民间艺术表演及传统社交活动等。其中,茶神祭典仪式意在保佑茶叶年年丰收、平安吉祥。“春社”和“秋社”分别在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举行,“春社”祭茶神,“秋社”谢茶神。  

径山茶宴

径山茶宴主要流布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一种大堂茶会,堪称中国禅茶文化的经典样式。其发源于唐,兴盛于宋,融入僧堂生活和禅院清规,并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

径山茶宴的仪式程序有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期间用“看话禅”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以茶参禅问道,成为径山茶宴的精髓与核心。

江西

江西自古就是产茶大省,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中共有3项入选,包括婺源绿茶制作技艺(2014),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2014),还有宁红茶制作技艺(2021)。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江西省全南县客家人居住的区域,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中使用的基本原料包括鲜茶叶、糯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各类青草药等。制作时,将材料置于擂钵内,用擂杵舂捣、旋转磨成茶泥,再将茶泥放在擂钵大盆里,用开水冲泡,倒入少许高山茶油,用擂杵搅拌。

制成的擂茶甘润芳香、清爽可口,既有茶叶的甜味,芝麻、花生、豆子的清香,也有生姜的辣味,口感极为丰富。

婺源绿茶制作技艺

绿茶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江西省婺源县,于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婺源绿茶制作技艺的特征为:小锅杀青,小桶揉捻,干燥低温长烚。技艺流程分为采摘、摊片、杀青、揉捻(解块)、做形(初干)、烘干(做香)。揉捻分为冷揉和热揉,冷揉在杀青叶经摊凉后进行,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

制成的婺源绿茶色泽润绿,外形紧细圆直,汤色清澈,滋味鲜爽,被赞为“头泡香、二泡浓、三泡味未减、四泡味亦醇”。


宁红茶制作技艺

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江西省修水县,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红茶制作技艺分为毛茶、毛火(熟做)、筛制、拣剔、补火、官堆、装箱。其制作优势是生产安全,制成的茶叶能较好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

制成的宁红茶条索紧结匀整,锋苗挺拔,色泽黝黑油润,汤色浓艳透明,滋味鲜浓甜爽。除了散条形茶外,宁红茶还会制成一种捆扎茶——龙须茶,因其叶条似须而得名。

湖南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中,湖南省有3项入选,分别是1项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2021),以及2项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2008)、茯砖茶制作技艺(2008)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

黄茶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于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分采摘、摊晾、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复包、足火、精选十道工序,制茶历时约4天。初包即初包闷黄,使用牛皮纸将初烘叶包好,每包约1.5千克,置于无味的木箱内,放置40-48小时进行闷黄。

制成的君山银针茶外形芽壮多毫,带有淡黄色茸毫,有“金镶玉”之誉。冲泡后,香气清鲜,汤色浅黄,滋味甜爽,叶底明亮。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湖南省安化县,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清代茶商将千两茶捆踩成圆柱状,每只定为1000两,故得名。

千两茶制作技艺中以楠竹编织成篓,用棕叶铺篓,历经鲜叶杀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干燥、筛分、拼配、称重、蒸熟、装篓、採制、自然凉晒干燥等23道工序,总工时近一年。

制成的千两茶造型独特,汤色金黄如桐油,口感厚重,香气以松香为主,是中国茶中少有的一次性成形的单体重量较大的茶产品。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湖南省益阳市,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茯砖茶制作技艺较为复杂:先经毛茶采制、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加工成黑毛茶,后经破碎、筛分、祛砂祛杂、除尘,拼配成清茶,再经炒茶、渥堆发酵、加茶汁、称重、汽蒸、散汽、关梆子等30多道工序制成。“发花”是茯砖茶制作技艺中特有的工序,可以使砖内产生名为“冠突散囊菌”的“金花”。

制成的茯砖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其中的茯茶素A和茯茶素B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友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怎样分不清白茶、白叶茶、白毛茶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针)和叶茶(如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

安吉白茶

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黄金白茶(台湾)、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江西)、天目湖白茶(江苏)、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名称的茶叶产品,很显然,很多茶友不好区分、弄的晕头转向和混乱。

所以,就有必要了解白茶、白叶茶(黄叶茶)、白毛茶之间的区别。

三者概念

白茶

属于六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中的一类,其鲜叶原料采自芽叶满披茸毛的白茶品种(大白茶或大毫茶),按照白茶的萎凋、干燥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产品。如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福鼎白茶白牡丹

白叶茶(黄叶茶)

又称白叶茶、白化茶或白茶。黄叶茶是鲜叶原料采自芽叶变异导致叶绿素部分缺失呈黄白色的黄化茶树,一般按照绿茶或其它茶类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如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白鸡冠等。

黄化茶品种或种质是指因遗传因素或外界因素影响,导致体内叶绿素合成受阻而含量较少、芽叶色泽趋向白色的茶树。茶树的有性后代偶尔会分离产生白化苗,由于白化苗完全缺失叶绿素,这类植株在子叶营养消耗殆尽后就无法成活,因此有人认为将可以返绿的黄化茶树称为“黄叶茶”更为适合。

上图安吉白茶

在历史名茶中,采用白毫茶资源(芽叶满披茸毛)加工的名茶有唐代的东阳东白茶(古称婺州东白茶)、宋代的峨眉白芽茶、宋代的龙团胜雪。采用白叶茶(黄叶茶)资源加工的名茶有宋代的白茶、明代的白鸡冠等。

我国早在宋代就有白叶茶(黄叶茶)记载。宋代斗茶以纯白为贵,白茶因而受到珍视。

宋徽宗赵佶在其《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盖非人力所能致,正焙之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

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将福建建安的茶树分为白叶茶、柑叶茶、早茶、细叶茶、稽茶、晚茶、丛茶等7种类型,并叙述了建安茶树的形态特征、生育特征、制茶品质和栽培特点。

上图黄金芽

明代以后福建武夷山、安徽泾县、霍县等地都有白叶茶(黄叶茶)资源的记载。近几十年内,在浙江安吉、天台、景宁、嵊州、泰顺、桐庐、建德等地也陆续发现白叶茶(黄化茶)资源。宁波市是当前白化茶种质资源收集最集中的区域,现保存数十份白化茶种质资源。至今,实现产业化生产的有安吉白茶(白叶1号)、黄金芽、千年雪等。

王开荣等对浙江宁波白化茶资源及其后代进行研究,分为生态敏感型和生态不敏感型。而生态敏感型又有温度敏感型和光照敏感型。温度敏感型,主要是低温敏感型和高温敏感型。比如安吉白茶、四明雪、千年雪等,都属于低温敏感型。而黄金芽、金光等,都属于光照敏感型,这类茶多季新梢呈黄色白化,持续期长。

黄金芽

白毛茶

是鲜叶原料采自白毛茶变种,一般按照绿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产品。如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

上图白毛茶

三者区别

白茶为福建主要特产茶类,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建阳等地。

白化茶(黄叶茶)品种资源分布较广,在我国福建、浙江、安徽及日本等地都有,特别是浙江茶区发现、挖掘出不同类型的白化黄叶茶资源,以白化黄叶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有绿茶、乌龙茶。

白毛茶品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以白毛茶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多为绿茶。

福鼎大白毫

白茶资源类,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及福云6号、福建水仙、地方性群体种等茶树品种可以加工制作。制成茶类主要是白茶,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水仙白、小白贡眉、小白寿眉等。

安吉白茶(白叶1号)

白叶茶(黄叶茶)资源类,主要有古代宋朝白叶黄叶茶;福建黄叶茶白鸡冠及其后代;浙江黄叶茶,如白叶1号安吉白茶、黄金芽、四明雪芽、千年雪、景白1-4号;日本黄叶茶等。制成茶类主要有蒸青团茶、乌龙茶、绿茶;制成成品茶主要有宋代白茶、白鸡冠、安吉白茶、宁波白茶、惠明寺白茶、徽州白茶、日本煎茶等。

上三图白毛茶

白毛茶资源类,主要有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丹霞白毛茶、凌云白毛茶、南山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制成茶类主要是绿茶。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18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